张悦楷(1925年9月-1997年5月24日),
广东话剧院著名话剧演员,国家一级演员、讲古大师,代表作有《水浒传》《三国演义》《杨家将》《晚年的毛泽东》等。
1949年,张悦楷毕业于广州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系。1950年,张悦楷弃工从艺,以话剧演出为主业,加入华南人民剧团,1957年夏被调回广东话剧院。 20世纪80年代,张悦楷用粤语讲的《
水浒传》《
三国演义》《
杨家将》《晚年的毛泽东》等等小说连播,成为广东人追听的节目,倾倒了两广粤语地区的听众。1997年5月24日,张悦楷在
广州市因病不幸逝世,享年72岁。
张悦楷与北方评书艺人
刘兰芳并称为“北刘南张”,还与
林兆明是广东电台讲古的“双星”,1987年曾一同获得广东电台讲古明星
一等奖。他还与
黄俊英、
卢海潮、
杨达、林兆明、吴克、蔡传兴等表演艺术家并称为七大“羊城笑星”。
人物经历
1949年,张悦楷毕业于广州
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系,后在香港一家建筑公司任施工技术员。
1950年,张悦楷听说附属于华南文艺学院的华南人民剧团成立,便弃工从艺,回到
广州市加入华南人民剧团,以话剧演出为主业。在大型话剧《美国人民的呼声》中,张悦楷因扮演基德上尉一角一鸣惊人。之后,张悦楷被调往
河南省、
贵州省等省参与公路建设。1957年夏,张悦楷被调回
广东话剧院,并与何蕴华结为夫妻。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是
粤语电台讲古最辉煌鼎盛的时期,不仅名家辈出,而且艺人根据社会文化动向、市场需要推出了港台武侠、推理探案、玄幻科幻等讲古作品,新作不断、技艺精湛,讲古节目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迎,张悦楷就是讲古大师代表之一。张悦楷一生多才多艺,在20世纪80年代,他用粤语讲的《
水浒传》《
三国演义》《杨家将》《晚年的毛泽东》等等小说连播,成为广东人追听的节目,倾倒了两广粤语地区的听众。张悦楷与北方评书艺人刘兰芳并称为“北刘南张”,还与林兆明是广东电台讲古的“双星”,在1987年一同获得广东电台讲古明星
一等奖。
1997年5月24日,张悦楷在
广州市因病不幸逝世,享年72岁。
个人作品
传统讲古类型
传统讲古类型是指艺人依据
古典小说改编敷衍而成的讲古作品,主要集中在历史演义、侠义公案、神怪三类,因其情节跌宕,所塑造的人物个性鲜明,多以邪不胜正、抱打不平的主题而深受民间欢迎。
历史演义型
历史演义型是指以朝代兴衰更替、大型战争为主要故事的讲古作品,这类作品主要依据历史演义小说改编而成。
《三国》
张悦楷曾讲过《三国》或其中部分篇章。《三国》据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改编而成,此书历来备受讲古艺人青睐,是粤语讲古最早的作品之一,讲述从汉末黄巾之乱至魏、蜀、吴三国鼎立,再到西晋统一三国之间百余年风云激荡的历史,刻画了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周瑜等各式人物,讲述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夷陵之战等大大小小数十场波澜起伏、惊心动魄的精彩战役,是一个气势磅礴、引人入胜的讲古作品。受篇幅、时间、场地限制,除了电台讲古连播以外,艺人很少通讲全书,而是多选择某些精彩的片段演绎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如《孔明借箭》《赤壁之战》《刘备过江招亲》等短段讲古。
《兴唐传》
说唐系列是指演说隋末唐初农民起义、战争的历史故事,是影响较大的传统长篇说书。从清季流传至今有多种说唐的话本和说书作品,故事基本轮廓大致相同,只是在具体情节内容上稍有差异。
粤语讲古作品中的说唐系列主要包括《
大唐秦王词话》《说唐》《罗通扫北》等作品。张悦楷讲过说唐系列的前部分《兴唐传》,粤语讲古《兴唐传》依据陈荫荣140回话本《兴唐传》改编而成,讲的是隋朝末期农民大起义推翻昏君
隋炀帝,
天宝应运而兴的故事,塑造了“开隋九老”“兴唐十六杰”“四孟”等英雄人物。
《杨家将》
张悦楷讲过的《杨家将》据通俗小说《杨家将演义》及相关史料、民间传说改编而成。讲述了以北宋名将
杨业为首的杨家老少四代抗辽击夏的故事,塑造了一系列精忠爱国、英勇无畏的英雄人物形象,在民间深受欢迎。
侠义公案型
《水浒传》
《
水浒传》据通俗小说《水浒传》改编而成,故事家喻户晓,几乎每个讲古艺人都烂熟于胸,讲述了
北宋末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以
宋江、
晁盖为首的108条绿林好汉落草为寇,以
梁山泊为据点组成了一支
起义军,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最后受朝廷招安的故事。
现代讲古类型
从光绪三十二年(1906)
佛山市霍声讲“新古”开始,
粤语讲古在内容上出现了新变。民国期间,在广播电台的推动下,催生了世情小说讲古作品。1949年后,粤语说书学会成立,说书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发展,以无产阶级革命、抗日战争等为主题的红色作品因顺应时代的发展而独领一时风骚。80年代以来思想解放,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以广播为主要载体的新讲古作品层出不穷,所涉领域已经涵盖了古今中外各种小说。
革命斗争类
革命斗争类讲古鼎盛时期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20世纪80年代,张悦楷讲过革命战争故事《
红岩》,讲述共产党员在重庆开展地下工作,是最受欢迎的革命斗争小说之一,堪称红色讲古经典之作。革命斗争类讲古历久不衰,80年代以后,张悦楷还讲过《第一个总统》《高山下的花环》等。此类作品主要讲述太平天国、
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等系列故事,通常带有强烈政治色彩和民族情怀,故事主线清晰,正反派矛盾突出,以塑造英雄人物为主,感情慷慨激昂。
社会世情类
张悦楷的《芙蓉镇》属于社会世情类讲古的代表作。以世情故事为题材的讲古始于40年代广州风行电台的李我,其自编自讲的《黄金赏薄幸》在
粤语古坛横空出世,打破讲“古”独霸江湖的局面,为讲“今”开创了一条新路。因其别开生面而轰动一时,李我与
陈干臣分别成为民国粤语古坛讲“今”、讲“古”的两大主将。李我相继推出一系列以现实社会环境为背景的世情故事作品,可以说,粤语世情故事讲古诞生于且成熟于李我。可惜从50至70年代,受讲“红”讲革命的主流
意识形态和文革特殊的社会环境影响,粤语古坛极少有讲世情故事者。惟有1949年前往
香港特别行政区发展的李我依然坚持推出新作品。一直到80年代,
粤语古坛全面迅速发展,才开始重新出现一系列以现代社会矛盾、市民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讲古作品。
武侠类
20世纪80年代武侠讲古作品的推出,在粤语说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传统讲古虽不乏诸如《七侠五义》、《三门街》之类的武打作品,但是港台新派武侠作品为武功、侠义的概念注入了新因素,建构了一个爱恨情仇交织、充满人性矛盾的江湖世界,尤其是
金庸的武侠作品融入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迅速在内地掀起一股武侠热。电台讲古是大范围传播新派武侠作品的最早渠道,1984年,在新派武侠一书难求的条件下,梁锦辉播讲了第一部新武侠粤语讲古作品《
多情剑客无情剑》,名噪一时。随后,各大电台争相邀请艺人播讲金庸、
古龙、
梁羽生等的武侠作品,把大量优秀的武侠小说通过电波以生动的
粤语呈现给听众。在59新武侠热的推动下,不少内地的优秀武侠作品以及一些创作于80年代的传统章回武侠小说也被改编为讲古作品播出。新武侠作品直到今天依然是电台讲古的热门书目,其录音经过重新包装后被反复播放。
人物传记类
1949年后,粤语古坛相继出现了一批以
辛亥革命人物、优秀共产党员事迹为主要内容的讲古作品。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物传记类讲古作品大量面世,除了帝王将相、忠臣奸、革命领袖、民族英雄等已故的大人物以外,现代名人如霍英东、
李嘉诚、
周星驰、
许冠杰也被讲古人立传道来。讲古作品的取材从传统的大人物传记扩展到小人物一生,使普通听众更容易产生共鸣,90年代以后的电台
广播剧大众化、生活化便是发展了小人物传记的讲古精神。人物传记类的粤语讲古作品较多,张悦楷的《毛泽东的黄昏岁月》《霍元甲传》《李自成》较著名。
岭南特色讲古作品
20世纪30至50年代,
香港电台新派武侠小说尚未兴起之时,以南少林(福建少林寺)为背景的广派武侠小说流行于广府地区,多以
方世玉、
洪熙官、
黄飞鸿等广东人为主角,不少作品还夹杂着
粤语,这些武侠故事常被艺人改编为讲古作品。张悦楷讲过洪熙官的故事,洪熙官最早出自《
圣朝鼎盛万年青》一书,故事中洪熙官为花县(今花都)人,本为茶商,因避祸投靠福建少林寺,与方世玉交好。民国年间,佛山武侠小说家我是山人(陈劲)以洪熙官为主人公创作了《洪熙官大闹峨眉山》《洪熙官三建少林寺》《洪熙官血战罗浮山》等系列小说。1940年前后,廖华轩根据洪熙官的故事编创了可以连讲二十天的长篇作品《三上峨眉山》,洪熙官的事迹在岭南民间广泛传播开来。
方世玉、
洪熙官等以南少林为背景的
广东省民间英雄因其抗清的不屈气节和英勇无畏的精神而被众口相传,反清作为粤语讲古中极具地方特色的题材,直到80年代以后依然有新的故事和作品推出,历久不衰。
荣誉奖项
人物评价
张悦楷一生多才多艺,他的语言流畅清晰、声音富于表现力,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倾倒了两广粤语地区的听众。(豆瓣电影 评)
张悦楷善于模仿故事中角色的不同声腔,并转化为通俗的
粤语, 极具感染力。他的叙述比较贴近小说原作,书面化成分相对较高,他所讲的《杨家将》《水浒传》等多种古典题材作品古典化与现代化并存,讲古风格贴近原小说语言,力求准确传达出原故事的面貌,虽然演绎成粤语,但是俗语化不明显,而是显示出普通化的倾向。张悦楷讲古侧重“表”和“演”,把所要传达的思想内容蕴含在故事之中,较少直接以“评”的手段表达出来,叙事节凑也因此非常紧凑,他讲武侠“演”技也非常高超,声音浑厚而极具爆发力。(单澎升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