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夏战争,是指发生在
北宋时期
西夏和北宋之间的一系列战争。
宝元二年(1039年),
赵祯发兵讨伐西夏,开始了第一次宋夏战争。北宋在第一次宋夏战争中经历了
好水川之战、三川口、定川寨三次大的惨败,最终以宋败夏胜的结果,于庆历四年(1044年)与西夏签订《宋夏和议》,结束了这场战争。
治平元年(1064年),西夏攻略庆州,在大顺城被宋军击败。
元丰四年(1081年)11月
王韶在
庆州(今
庆阳市)击溃夏军。
赵煦绍圣年间(1094—1098年),
北宋多次击败夏军进攻,并连克
西夏诸多要地。
政和四年(1114年),北宋遣师攻夏,西夏被迫臣服。
宣和元年(1119年),
北宋全面停战。宋夏再现短暂和平。但随着宋、辽、金形势发生变化,西夏转而依附于金,于宣和六年(1124年)攻宋武(今山西神池)、朔(今山西朔州)二州,并在
靖康元年(1126年)三月乘虚从侧后攻破天德 (今
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东北)、云内(今内蒙古土默特旗东南)、
武州城遗址、
西安州(今
海原县西)等10余州,第二年
北宋灭亡之际袭占延路数寨。之后,随着北宋的灭亡,宋夏战争也宣告结束。
详细介绍
三川口之战
北宋
宝元二年(1040年)三月,
李元昊元昊进攻
宋朝。元昊一面率军佯攻北宋的金明寨(今
安塞区南部),一面送信给宋朝
宝塔区(今陕西延安)
知州范雍,表示愿意与宋和谈,制造假象,以麻痹范雍。范雍却信以为真,立即上书朝廷,对延州防御也松懈了。
同年七月,元昊派大军包围了延州。宋朝大将
刘平、
石元孙奉命增援。当他们到了
三川口镇(今陕西延安
西北)时,遭到
西夏军队偷袭,遇到西夏军队重重包围。刘、石二人率军与夏军苦战,西夏军队损失十分惨重。但是因为寡不敌众,只好退守三川口附近的山坡。西夏又增援了大量军队。元昊多次写信劝降刘平,但刘平宁死不屈。
最后,西夏军队猛攻宋军驻守的山坡。由于宋军人数太少,刘平、石元孙被俘。后来由于宋将许德怀偷袭元昊得手,西夏军队才被迫撤离
刘宋境内,延州之围才得以缓解。
三川口之战中,虽然
宋朝成功抵御西夏军队的入侵,但是损失太多,而且宋朝甘陕青宁边境的防御也处于被动地位。
好水川之战
三川口之战以后,
赵祯深感
西夏强盛,下令封夏为
陕西省略 安抚使,
韩琦、
范仲淹为副使,共同负责迎战西夏的事务。
康定二年(1041年)二月,
李元昊元昊再次率领十万大军大举南下攻宋,把主力埋伏在好水川口,另一部分攻打怀远(今
西吉县东部),声称要攻打
陇西郡(今甘肃平凉),诱宋军深入。但由于当时宋朝有足智多谋的范仲淹在,所以西夏军队不敢轻举妄动。但是,韩琦不听范仲淹劝阻,固执己见,派
环庆副都署任福率军五万余人,自镇戎军(今宁夏固原)抵羊隆城(今宁夏固原西南部),出夏之后,伺机破
西夏,殊不知西夏伏兵正等着他们。
任福率军到达怀远城,正遇上镇戎军西路巡检
常鼎与西夏军队战于张义堡南,杀死几千西夏军队,西夏也不断增援。任福军赶到当地支援,于是夏军佯败,任福中计,随尾追击。宋军由于长途追击,粮草不继,人困马乏,已是十分疲惫。追至好水川,遇元昊的西夏军队主力伏击,宋军溃败,任福等大将战死,几乎全军覆灭。
好水川之战,宋军再度失败。
赵祯闻知后震怒,贬
韩琦、
范仲淹。
定川寨之战
范仲淹等人被贬以后,
西夏又开始商议攻宋大计。宋仁宗
庆历二年(1042年),
李元昊谋臣张元向景宗皇帝献计。
张元认为,
宋朝的精兵良将全部都聚集在宋夏边境地区,而宋朝
渭河平原的军事力量却十分薄弱,如果西夏大军牵制宋朝边境地区的军队,使宋朝无暇估计关中地区,然后即可派一支劲旅乘机直捣关中平原,攻占
长安(今
陕西省西安)。元昊采纳了张元的建议,派遣10万大军兵分两路大规模进攻宋朝。一路从刘堡(今
隆德县)出击,一路从彭阳城(今宁夏固原
彭阳县)出发向
陇西郡(甘肃平凉)发动攻击。宋将王沿闻知急忙派
葛怀敏等人率军增援刘燔堡,宋军在定川寨(今宁夏固原西北部)陷入
西夏军队的重围,宋军大败,葛怀敏等15员将领战死,宋军九千余人近全军覆灭。但西夏另一路遇到宋朝
原州区(今宁夏固原)
知州景泰的顽强阻击,西夏士兵全军覆灭。
李元昊直捣
关中的美梦就此破灭。
庆历和议
北宋与西夏之间发生了三川口、
好水川之战、定川寨等三次大规模战役,都以宋军失败而告终。虽宋在屡败之余扬言要重整决战,但实际上想与西夏握手言和。西夏虽屡胜但均系惨胜,但所掠夺所获却抵偿不住战争中的消耗,与先前依照和约及通过宋夏民间贸易所的的物资相比,实在是得不偿失。此外,由于
西夏景宗元昊好大喜功,四处征战,国库空空如也、民间贸易中断后,西夏物价上涨,百姓十分困苦,四 处怨声载道以及西夏与辽出现矛盾等各种原因,使西夏不得不与宋和谈,因此,西夏
天授礼法延祚五年(1042年)六月,元昊派遣西夏皇族李文贵前往
宋朝京城东京议和,
赵祯表示愿意接受西夏议和建议,并将谈判的全权交给
太师庞籍。双方自第二年开始进行正式谈判。
宋仁宗
庆历四年(1044年),
北宋与西夏达成协议。和约规定:西夏向宋称臣并取消帝号,元昊接受宋的封号,称夏国主;宋夏战争中双方所掳掠的将校、士兵、民户不再归还对方;从此以后,如双方边境的人逃往对方领土,都不能派兵追击,双方互相归还逃人;宋夏战争中
西夏所占领的宋朝领土以及其他边境蕃汉居住地全部归属宋朝,双方可在自己疆土上自建城堡;
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5万两,绢13万匹,茶2万斤;另外,每年还要在各种节日赐给西夏银2.2万两,绢2.3万匹,茶1万斤。
赵祯同意了元昊所提出的要求,于是宋夏正式达成和议,史称“庆历和议”。1045年,大宋应元昊请求,在边境设置贸易市场,恢复了贸易往来。以后几十年间,双方在边境地区经行贸易,经济文化交流十分密切。
第二次战争
后来,
治平元年(1064年),
西夏攻略庆州,在大顺城被宋军击败,
李谅祚李谅祚受伤,一年多后去世,西夏之后逐渐处于守势。由于
赵曙在位时间较短,这一时期没有发生较大规模的战事。
第三次战争
熙河之战
赵顼即位以后,任用
王安石为相,“奋然将雪数世之耻”,变法图强,励精图治。
熙宁年间向西攻取青唐
吐蕃和角厮罗等政权,拓地两千余里,建立熙河路,对西夏逐渐开始占据战略主动。与熙河拓边同时,宋神宗也开始尝试攻取夏土。他先是选取了
白于山方向对西夏发起进攻。
治平四年 ( 1067) ,宋将知青涧城
种谔率兵逼降西夏绥州嵬名山部。熙宁四年 ( 1071) ,
韩绛统兵建
抚宁区、啰兀城以期尽城横山,实 现进攻
西夏的战略构想,但这一军事行动却以西夏军队先后攻破二城而告终。在这一形势 下,
赵顼采纳了
王韶等人的建议,兵出
天水市,招抚、攻占
熙河地区散居的羌和
吐蕃部族,以期达到东西两路夹击西夏的军事构想。但随后相继发生的辽宋边境争端和交趾侵宋事件,以及熙河路羌、蕃部族的反宋战争,却打乱了这一军事部署的继续实行,宋神宗被迫停止了西征的脚步。
元丰五路伐夏
元丰四年 ( 1081) ,西夏
梁皇后囚禁
李秉常并常导致国内政乱。宋神宗认为攻占
西夏的良机已至,趁此发动五路伐夏大战。宋神宗部署李宪部出熙河路,
种谔部出鄜延路,
高遵裕部出环庆路,
刘昌祚部出泾原路(刘昌祚受高遵裕的节制),
王中正部出
河东路,欲一举攻克西夏兴、灵二州。按作战计 划,泾原、
环庆两路合取灵州,河东、鄜延两路先会师
夏州,再攻
怀州,最后四路合攻兴州。宋廷还请
吐蕃出兵渡黄河攻取
武威郡,以牵制西夏右
厢兵力。
五路中,
李宪以大将李浩为先锋,由今
临洮县出发,翻越马衔山,至康古城(今
榆中县境内),进而取西市新城(今榆中三角城),九月二日,攻克
兰州市。李宪设帅府于城内,并建置兰州,李浩为
知州。次年正月,宋廷改
熙河路为熙河兰会路。兰州归入
北宋版图。
种谔作战积极,率所部沿
无定河西进,起初势如破竹,通过一系列间接攻城战略的运用,先后攻取了
西夏的米脂寨、石州、
夏州、
米脂县等地。但很快就因为军粮供应不继,又逢
大雪,部队非战斗减员达三分之二以上。
泾原路
刘昌祚部作战勇猛,乘胜直抵灵州城下,但
高遵裕缺乏对战局的整体把握,在缺乏攻城器械、后勤不足的情况下盲目命令刘昌祚直接攻城、宋军屯兵坚城之下,围攻十八日不克。而西夏军放
黄河渠水灌淹宋军营地,又断绝其粮饷之道,宋军士兵因冻溺饥饿而死者极多。宋廷因此下令班师。
此战宋军只占领了银、石、夏、宥诸州和
白于山北侧一些军事要点,使
西夏在横山沿边地带不敢耕者二百余里。但相比于消灭西夏的初衷,战果确实一般。
永乐城之战
元丰五年(1082年)9月给事中
徐禧、鄜延 道总管
种谔带兵攻夏,准备一举灭夏。徐禧等人攻入西夏横山地区,直逼西夏首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为了灭夏,徐禧等人在永乐川筑永乐城(今
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西夏梁氏遣统军叶悖麻、咩讹埋等,领六监军司兵三十万攻永乐城,徐禧不听部下高永亨突袭敌军的正确谋略,而以兵万人列阵城下。夏军渡河后,向宋军发动猛攻,宋军战败,退入城中。夏军兵围永乐城,截断流经城中的水源;
沈括以及宦官
李宪等人的救兵受阻。由于怨恨徐禧,种谔未予援救。夏军终攻破永乐城,
徐禧等人死难,宋军二万多士卒役夫阵亡。
第四次战争
洪德城之战
如果纯以斩级的数量来计算,1092年的洪德城战役并不算是宋军很大的胜利,将伤亡和斩级扣除之后,所获更是有限。可是,这场不大的战术胜利,背后代表着不容低估的战略意义。
环庆路经略司经过慎重的研究,挫败了
西夏倾国而来、以压倒性优势打击宋军一路的战略。这个以寡击众的问题在
庆历年间还没有完全解决。宋军不但保存了所有州、军、城、寨,更在宋夏战争中唯一一次击破西夏的“中寨”、即中军御营。同时,这一役也是宋军争回战略主动的一个里程碑。此后,再经过延安之役和平夏城战役,西夏就转落于下风,宋军达成了庆历以来筑城
白于山、建立巩固前治的战略构想。这一役的成功和府州折氏的后起之秀
折可适杰出的指挥水平分不开,而路帅章对弹性防御所作出鲜明精辟的演绎,更是功不可没。
洪德城战役和其他宋夏战争的战役一样,由于缺乏西夏文记载,在研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借助
文言文史料,由此引致研究结果的相对性应当注明。不过,也应当指出,
章楶是宋陕西列帅中比较重视核实战功、防止虚冒,因而洪德城战役在宋夏战争的记载中也相对上比较详尽。除了纪传、墓志和《续资治通监长编》(以下简称《长编》)的概述外,《长编》的注中还收录了章楶覆奏
枢密院的一份黄贴子和他所上
折可适功状所附的两份小贴子,这些文件对战斗序列和作战经过有较深入的描述,这也是洪德城战役值得重视之处。
洪德城战役酝酿于
元祐初年貌似平静,实则充满暗涌的国际形势。元佑年间旧党回朝,摒弃了新党的开边政策,但对于如何巩固边防还是大费思量。
司马光主张尽数退回熙丰时所占的城、寨、州、军,但得不到旧党内部的一致认同。问题的关键在于没有人敢保证
西夏得回城寨之后能保持和平,反而忧虑一旦示弱,对方会变本加厉,又来犯边。结果,朝廷采用了折衷路线,保留
兰州市作熙河帅府,只退还几个城寨,看看西夏的态度,结果显示,西夏求和的意愿不甚明显。事实上,西夏后族
梁氏执政期间,政争激烈,透过军事胜利来巩固权力的企图,并不因宋的和政策而降温。于是,如何设定边防战略又再度成为
开封市朝廷的重要课题。
自1091年二月获除环庆路战区主帅以来,
章楶先后上奏讨论边防战略。针对是年十二月降下的御前劄子,章楶对“坚壁清野”的指示作出了理论上和现实上的回应。章楶持有一种战略互动的观点,反对生搬硬套。他认为“坚壁清野”是自古御戎之策,但不可“只循一轨,使贼知我无通变之路,反为贼所制伏”。他批评片面强调“坚壁清野”,而不讨论如何打击敌军的被动防御,指出当时所谓“坚壁清野”战略只可施于前沿堡寨,纵深二三百里内已是“居民甚密”,频繁的清野会影响经济活动和人民生活。在军事上,他批评各处将兵都“束在城寨”,自陷于被动。他举出1087年镇戎军之役为例,当时“十一将兵尽在城内,蕃众掳掠三百里以上,如行无人之境”。到敌军退却时,“一夕而遁”,根本无从追袭。他又指出沿边城寨城门的阔度只可“并行人马”,设若一万人的守军要出城集队,也要花一个上午,怎可能及时追击?
经过细心考虑,
章楶强调野战军的角色,提倡“大抵战兵在外,守军乃敢坚壁”的主张。他计算环庆路城寨共三十多处,若
西夏动员二十万精兵,尽围各城寨,每处便不及一万,无足深患;若不尽围,便无法阻止宋军互相策应,进行机动战。他提出具体措施,主张一旦探知西夏入侵,帅府应即下令各将兵马出城,“亦不使便当贼锋,令逐将与使臣、
蕃官分领人马,择利驻劄,高险远望,即不聚一处。贼马追逐,又令引避”。那样,敌军有后顾之忧,便不能从事持续的攻坚或抄掠。西夏若敢长躯深入,则宋军可扼其退路伏击。经过
章楶的修订,前沿将兵在外线威胁敌军的角色得到明确指定。这是当年年底洪德城战役成功的主要关键。
1092年十月十二日,
西夏梁皇后大举亲征,沿马岭水(今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发动强大攻势,同日,围
环州(今环县)及其西北四十里外的
乌兰县、肃远、洪德及永和等寨。西夏兵力的具体数字似已失载,环庆路经略司的文件多处都作“数十万”,失于含混,但西夏既然国母亲征,与章楶事前估计的二十万应不会有太大出入。宋
环庆路驻军约五万,扣除各城寨基本戍守部队后,大约剩下二万六千人左右的
野战部队,编成七将,另外可以调发四千名下番兵。此外,泾原路虽曾派遣援军,但未抵战场前
西夏已退兵,没有参与战斗。因此,总兵力对比之下,环庆路宋军以数倍劣势于对方。
章楶后来在战报中亦不讳言兵力寡弱。自
环州于十二日受围,章楶在十四日自
庆州派遣都监张存率兵五千赴援,在十六日又再派出副都部署
李浩和一支不到二万的援兵后,“已别无重兵相继可遣”,“只是虚张声势,以示相续遣师讨击之势”而已。
兵力对比虽然对宋不利,但章楶却胜在能先敌展开兵力。在西夏举兵之前,他已透过间谋得悉对方主攻重点在环州,便先在初八日派出皇城使、第七将
折可适兼统第二、第六将,合三将兵共约一万,与庆州方面三将兵分头控扼,另派人在环州近城百里的水源下毒。当地食水来源有限,洪德城一带时至今日仍有“河水苦涩”的地理特征,可作参照。
章楶的作战计划和
熙宁年间制订的战役指引不同。1071年,
枢密院曾颁下《
陕西省四路防秋法》,虽然在很多处都反映出弹性防御的特征,可是对于
环庆路环州方向的作战指引仍然比较保守,说“贼若寇环州,即移业乐之兵截山径路趋马岭,更相度时势进兵入木波,与环州相望,据诸寨中,又可扼奔冲庆州大路,其沿边城寨只留守兵,不责以战,自余军马并屯庆州,以固根”。以上的战役指引,虽然在快速机动和转换正面两处体现了弹性防御的构想,但其作战意图却完全是以帅府的安全,而不是以歼灭敌人为主要考虑的。
章楶则不然,他强调在机动战中打击敌人,“贼进一舍,我退一舍,彼必谓我怯,为自计,不复备吾边垒。乃衔枚由间道绕出其后,或伏山谷,伺间以击其归”。遵照这项指导,
折可适便先于十二日移师至马岭,在纵深待机。
从十二日至十四日,
西夏完全握有主动权,前锋深入环庆二州之间的重要路口木波镇(今环县木钵乡),但所获有限。到十四日,章楶派出都监张存率兵五千赴援
环州,开始进入反击阶段。同日,折可适探得西夏开始退兵,于是将部队中“手脚迟钝之人”留下,由权第七将许良肱暂时照管,会合第六副将刘珩、同管干第六将党万、权第七副将
张禧,合兵八千四百八十八人,取间道自金村堡往环州以北的安塞寨。据现代地图所示,马岭以北数公里处有金村寺,疑即宋代金村堡:此外,环江近木钵处有一条发源自北方老爷山(标高1774公尺)的支流安山川,疑与宋代安塞堡的地名有关。谭其骥的《
中国历史地图集》将安塞堡的位置标在安山川上游近
老爷山主处。如果上述推断无误,
折可适避开
西夏前锋屯驻的木波镇,自马岭取道金村堡往北,绕途至安塞堡,隐然威胁西夏大军的北翼。
折可适到达安塞堡后又收到谍报,说木波镇的西夏军“翻寨下
环州,日夕头回,并取洪德大川路”。当时按
章楶奏报所形容,“洪德、肃远、乌兰三寨至环州相去共只四十里。其乌兰之北,尽是西贼驻劄之处,贼势至重,道路不通”,宋军第二、六、七三将兵只能在
蕃官带领下,取“大虫谷道于贼寨傍偷路前去洪德下寨”。宋军选定洪德城来作伏点,与附近的三五条山沟所造成的复杂地形有关。大虫谷今地不详。如上述安塞堡在今安山川上游无误,则大虫谷可能穿越安山川与代城沟的分水岭。代城沟是
环江另一支流,发源自老爷山,流向西南,在今二十里铺附近入环江。谭其骊将乌兰寨标在今二十里铺附近,肃远寨标在今
庙儿沟流入环江的河口,而洪德城距今环县
环城镇二十四公里,与
章楶奏报所述折合里数大致相符。如以上方位无误,则可推断折可适在十五日那天,大致上是沿着今天老爷山西麓代城沟一带转向西南方向行军,绕过当时正在包围
环州的
西夏主力,在乌兰寨一约今二十里铺附近重新回到马岭水河谷的大路。由于西夏亦置有相当兵力来监视乌兰、肃远和洪德三寨,因此才发生“贼势至重,道路不通”,必须“于贼寨傍偷路前去洪德下寨”的情况。
十月十六日,
折可适、刘珩、
张禧、党万及
蕃官孟真各带领所属部队进入洪德城。据
李之仪为折可适撰写的墓志铭所载,折可适分兵二千给蕃官慕化和摩勒博,潜入乌兰、肃远二寨待机,并约定举火为号。同日,
章楶派副都部署
李浩率四将兵赴援。李浩兵力不到二万,但已是当时环庆路最大的兵力集结。李浩接受命令后昼夜兼程,当日自中午前出兵,傍晚抵达故府寨,次日午后赶到木波镇,在一日另两个时辰赶了一百四十里路。过了木波镇,
西夏重兵在前,不能像先前那样赶路了,便下寨休息。十七日一整天,
折可适和慕化分头在洪德城和肃远寨整顿待机,而西夏大军则大概在深夜从
环州撤围。
十八日凌晨稍后,折可适看见肃远寨举火为号,确认了西夏大军取道洪德城出塞,即时下令党万、孟真率部在路旁险要设伏,并亲自在城中整顿伏兵,放西夏前锋过去。大约卯时,或说辰时左右,西夏“前军已远,中寨方来”,折可适认明西夏
梁皇后旗号,出其不意,大开南门出战,其余各处伏兵亦相继杀出,截断大路。慕化在肃远寨也挥军杀出。接战至紧要关头,
折可适从西门放出劲兵急攻,
西夏中军大乱。另一方面,李浩在午后未时抵达
环州,还未探知折可适的确实方位,更因昼夜行军,人马疲乏,便在州城内外稍事休整,喂饲战马,同时,派遣部将张诚率蕃汉精兵追击,然后再派人马相续接应。据
章楶事后解释,李浩没有全军立即投入战斗,还考虑到西夏“自来行兵入境,则精锐在前,出境则精锐在后”,而当时“殿后者皆铁骑,又隐轻骑于其间,其气可呑我军。……行阵壮坚,势甚雄伟”,令李浩不敢轻敌急击。章楶战后检讨说,当时权第四将马琮追击太急,反被西夏军包围,经全体将士奋力营救,才最后脱险。
洪德城方面的战斗持续至午后出现反覆,宋军第二、六、七将一度处于下风。章楶的奏报和〈小贴子〉中所述战况开始吃紧,说未时以后“贼军
铁鹞子数万迫近洪德寨”,后来又提及
西夏“后军继亦奔溃”,显示西夏后军曾经加入战斗。再结合前述西夏以铁骑殿后的特点,及李浩不敢对敌军尾部施以太大压力的情况来看,似乎西夏后军约莫在未时抵达战场,以精锐的铁鹞子把宋军又赶回城寨。
折可适的部下自卯时至戌时“血战不已”,已达八个时辰。当战情出现逆转,他敏锐的转入防御,让部队得到歇息。他首先组织部下向敌骑来路撒
铁蒺藜,又在城上设
弩枪箭、硬弩交叉射击,然而,西夏铁骑“犹奔冲不已”。最后宋军以虎踞炮加入,矢石交击。至午夜,西夏军驼马受伤渐多,开始登山引避。在三更时份,折可适再开门出击,
西夏军马“自相腾塌,坠入坑谷,驼马、甲士枕籍积叠死者不知其数”。梁太后“几不得脱”,从间道走免。
章楶事后下过一番工夫来核实战报,力求避免“以易为难,夺甲为乙”。此役宋军只斩得首级千余,扣除宋军三将兵的损失,“除亡失与所获准折,计获首级三百二十一级”。以一日一夜的恶战而言,的确战果不大,这与中间一度退入城寨,不能始终占领战场或有关系。同时,“其落崖扑死,及散在民间不在此数”;误饮经已下毒的泉水,“人马被毒”,失足堕入坑谷而死,及重伤而死的都已无法统计了。宋军缴获马六百余匹、驼九百余匹。驼多于马,显示出宋军的确攻击了敌军的重。另外,缴获监军已下铜印二十四枚及梁太后衣服、龙牌等,也证明宋军的确冲击了敌军的指挥中枢。
西夏遭受这次意外失败,立即借
辽朝名义斡旋,向宋请和。
宋军在洪德城战役的成功有赖主帅
章楶严密的战役计划。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将外线机动部队第二、六、七三将兵在作战前四日派出,以免被西夏大军围困在沿边堡寨,而
李浩麾下的四将兵则在开战后四日,当对手萌生退志时才派去,这八天的时间差是整场战役的关键。同时,宋军也充份发挥了对地形的掌握,否则,
折可适的外线机动不大会成功。洪德城战役也体现了弹性战略防御对指挥官的要求,必须灵活敏锐、顾全大局、不能搞个人英雄主义。折可适伏击、退守、再出击的判断,和李浩赴援迅速,而追击则转趋慎重的表现,比起早期时刘平后)、
任福等可说称职得多。美中不足的是李浩到达
环州时没法和折可适联络上,不能发挥前后夹击的最大威力,将整场战役发展成一场歼灭战。这也反映出事前
章楶对诸将相互策应的可能性估计得太乐观。
第一次平夏城之战
从1093到1095年,宋廷重新调动陕西前沿的人事任命。
吕惠卿这个新党强硬派成员当上郦延路经略使,而
孙路继承
王安礼任河东路经略使一'职。王安礼乃
王安石幼弟,但反对用兵。武将
王文郁取替
范纯粹成为
熙河路经略使,而章楶则出任泾原路经略使。
开封市方面,朝廷罢免
韩忠彦及其余旧党支持者,战时政府和战区指挥体系重新建立。
1096年,鄜延路经略使吕惠卿在上任的五十日内,组织了十四次小规模的出击行动,激起党项人全力反扑。1096年末的延安一役,双方动员大量军队。
西夏集结号称五十万的大军,意图击溃鄜延路所有军事力量。
吕惠卿得到来自开封的增援,将部队改组为二十二个军。他保留一半部队在延州城内^当时延州改称
延安府,其余部队则驻扎在延安府附近。党项人沿乌延口翻越横山,分成三个纵队,东路威胁青涧城,中路包围塞门寨、龙安寨和金明寨。西路方面,党项人组织迅速而大纵深的突击行动,一日之间,由边境顺宁寨通过安远寨,杀进距延安府五十里以外的地方。侦察到宋军的密集调动,西夏军筑起十一座堡寨对付十一路宋军。在延安府中,经略使吕惠卿亲自指挥一切调动事宜,协调各路军马。无法在短短数天的包围战中攻下延安府,考虑到会有被
吕惠卿切断归路的潜在危险,又不能再往南面掠夺宋土,西夏军遂转移到金明寨,经过两天的包围,终于攻陷金明寨,消灭二千八百名宋军,只有五人幸存。西夏军随后撤退,吕惠卿派部队追截,但给龙安城附近的党项骑兵击退。这场战役以
西夏的战术胜利而结束。然而,动员数十万人,只杀死少于三千名宋军,战果无疑微不足道。
与此同时,
熙河路经略司着手构筑女遮谷的防御工事,保护贯通通远军到
兰州市的唯一路线。早于1095年,
赵煦便下令在这个以前西夏驻军的地点建筑堡寨。正当西夏集中兵力攻击鄜延路时,熙河路经略司便趁机在这座山谷筑起堡寨,伸展至熙河边界的右翼。同时,一支泾原部队突袭没烟峡的西夏堡寨,夺取通往
天都山的要途。
西夏军入侵鄜延路无功而退后,泾原路经略使
章楶加快展开葫芦河攻略,兵临天都山。葫芦河是
黄河支流,其河谷是传统丝路,由
天宝内陆城市通往
河西走廊的重要通道。石门口位于
宋朝边界四十里外,是天都山的大门,
西夏称之为“唱歌作乐地”。在天都山的南牟会,有一座西夏宫殿,附近是西夏军点集之处,还有一片
盐湖。从1097到1098年,双方为了控制这块土地而艰苦角力。
1097年初,泾原路经略使章楶准备好筑城材料,要求其余各路佯攻,分散西夏军注意力。
吕惠卿于是命令一名将官发兵劫掠横山上的洪州。孙路则派遣部队短暂占领盐州。同时,
熙河路经略使
钟传拓展
兰州市外围,在黄河北岸建筑金城关,威胁西夏的右厢兵。尽管宋军多番努力,
西夏结果仍然动员了十二个监军司中的其中六个,分别为
张掖市、右厢、卓罗、韦州、中寨和天都山,全归名将妹勒都统率,对付宋军泾原路的作战单位。两军在金石门口的地方交战。战前,
章楶获得熙河、环庆和秦凤三路的支援。熙河将
姚雄击溃一个西夏部队,斩首三千,俘虏三万余。可是,
折可适在没烟峡追击西夏军队途中损失二千名熙河士兵。有别于永乐城之惨败,宋军在建筑石门城和好水河的二十二天工程中,能进一步控制附近有利地带。竣工后,这两座城名为平夏城和灵平寨,隐含消灭
西夏之意。
第二次平夏城之战
平夏城的竣工标志着一连串宋军攻击的开始。由于西夏军的败退,陕西五路收复自1085年后失去的堡寨,并在西夏境内构筑一系列防御工事。河东路于1096年初取回葭芦寨,于1098年在该寨西北二十里筑起神泉寨。三交堡落成后,与上述两寨在那里形成一道三角防线。
鄜延路也巩固
无定河和
大理河的防衞,占领
白于山东部的战略地带。1097年初,
吕惠卿加强乌延口的防衞,此乃
沈括、
种谔于1082年进筑横山时选定的原址,也是两年前党项人入侵
延安府的要途。当
西夏主力在石门口与泾原部队交战时,吕惠卿把握战略时机,赶快筑成浮图寨。浮图寨和其余两座于大理河的堡寨竣工后,宋军便控制了无定河和大理河的分水岭。是年秋,吕惠卿在乌延口以外筑起另一座堡寨,以威胁西夏人的农耕地。翌年,吕惠卿发动大规模进攻,命令王越境攻击。基于西夏人的抵抗大为削弱,宋军士气高昂。
吕惠卿分别委派第六将筑米脂寨,第二、四将筑开光寨。另外,第三、五和七将则掩护进筑那娘。他保证给予
厢军、保甲以及民夫额外的薪金、津贴和奖赏,令每项工程得以于五六日间火速完成。结果,鄜延路总共完成九座堡寨,修直连接麟府路的边界。某些工程如乌延口、开光岭和
木头峪镇,曾经是以前种谔规划进筑之处。换句话说,四分一世纪之前,
种谔在罗兀战役的任务,现由吕惠卿完成。
环庆路则取得白马川往灵州的据点,筑起兴平城,作为攻击西夏韦州监军司的踏脚石。同时,孙路下令在山峦高地筑起横山城。工事完成后,
党项族部落渐次投降。于是,
孙路只需动员
厢军和保甲便可,不用征集
地方武装或雇募苦工。
泾原路在
平夏城近郊筑起四座城,全面控制石门城和葫芦河西岸。接着,
章楶在那里驻扎第十一将,保护这个关出部。他又推荐其手下、能干的将领
郭成担任那里的指挥官。其后,章楶下令部队推进六十里,在没烟峡的进出口筑起两座堡寨,堵塞
西夏从天都山入侵的路线。据
曾布说,没烟峡以外的旷野有多条小路,党项骑兵就是沿此进行突袭。为了解决安全问题,章楶编成第十二将,提拔爱将
折可适为将官。为避免在不利的条件下与宋军决战,西夏人陆续将军队及部落迁移往内陆。
在熙河路前线,钟传保持积极的姿态,加强
兰州市及其近郊的防线,从西南逐渐逼近天都山。1097年夏,
钟传在青石峡筑城。这一条要道掩护着
熙河路的补给线,并抵西夏剡子山监军司。1098年初,钟传进一步完成会宁关的工事,宋境亦得以向东扩展,穿越天都山,连接
平夏城。
和
永乐城之战一样,西夏军把反击矛头对准最要害的平夏城。1098年夏,
枢密院收到环庆路关于党项人大举动员的报。在彻夜的讨论中,
曾布衷吿
章惇下令前线戒备。这份报吿证实了之前一名降宋
西夏官员的口供,声言西夏不会集中“实衮都宗托卜德”,意谓包围及攻击城寨。相反,这名降官透露西夏会渗透和剽掠近郊地区。枢密院不予轻信,发出了《划一指挥》共七项,强调弹性防御和各路之间的协调。这份文件还包括训练、纪律、计划、后勤和工事等九项“检举指挥”。随着军事冲突的危险状况渐次升级,宋人加快防守准备。西夏表面上拜托回鶄使节团转达和平意愿,但宋廷考虑到并不清楚党项人的真正打算,对外交斡旋所起的作用没有寄予厚望。初冬,
枢密院收到泾原路另一份报吿,据一名逃俘所说,一支庞大惊人的
西夏军队,为数多达一百五十万,在天都山以北安营,距离没烟峡宋军堡寨仅五十里。其后,有报吿指这支军队沿泾原路边界推进超过十天,动向未明。正当
枢密院衡量
党项族突然转换攻击目标的可能性,西夏军向平夏城展开空前猛烈的攻势。
西夏进行第二次
平夏城之役,是一场组织完善的战役。一如以往,他们在战争中表现出灵活性和高度智慧。
梁皇后挟着小皇帝乾顺亲自指挥是次战役,声称动员超过百万大军,实际上只是稍多于三十万,向没烟峡推进。纵使动员如此庞大的军事力量,党项人直到最后关头仍小心地隐瞒作战目标。战前,梁太后及众将一起标绘平夏城的位置,认为“平夏视诸垒最大,
郭成最知兵”,若果
西夏攻占平夏城,则其余堡寨的抵抗会相继瓦解。为达成如斯重任,六路统军
嵬名阿埋负责包围
平夏城,西寿监军司妹勒都逋则率领拦截部队对付
宋朝援军。据蕃将李阿雅布说,这两名西夏监军非常勇悍、能干和精明。在他们的指挥下,西夏军队同时包围六座新近建成的宋军堡寨,四座在平夏城附近,其余两座在没烟峡,日夜努力不懈地攻击平夏城。在十三天的包围中,西夏运用了不同战术,包括挖地道、冲绷和楼车。
然而,宋朝的弹性防御战略足以抵销
党项族的攻击。陕西前沿守军的左右翼即时回应。
山西省路深入
西夏反击,
熙河路副经略使王愍则攻击卓罗监军司和右厢监军司,共杀死一千三百名士兵,俘获二万四千头牛只。他亦焚烧方圆七百里以内的农舍和仓库。在获悉平夏城之围以前,枢密院已命令环庆路派兵一万,内含三千骑,开往泾原路,作为战略
预备队,由
种谔之子、将官种朴率领。同时,秦凤路也派遣了数量与之相当的军队。确定党项的目标是平夏城后,
开封市催促环庆和秦凤两路给予更多支援。一支由副都部署
王勋统领的诸路联军在泾原路登场,向平夏城进发。由于双方都全面动员,一场决定性战役已无可避免。
宋军前沿的第十一和十二将只得二万人,在郭成和折可适的领导下顽强抵抗。他们在城墙上用
弩枪箭射击和在夜间扰敌。心据
王之望所载,当平夏城处于危急存亡之际,泾原路的军官郭祖德,也是
郭成的义兄^建议不顾任何代价以解
平夏城之围。副都部署王恩和将官
姚雄、
姚古都一致赞成,但
种朴提议延迟反击。他要求郭祖德侦察敌方兵力,并向在场所有人详细地解释:“夫婴孤抗剧贼,所持以坚士心者,援兵矣。今吾众寡不敌,战而胜,围未必解。不幸小挫,贼驱所获示城市,则士卒解体,谁与守者?且郭公在,城何忧?”
正如种朴所预测,郭成和城内第十一将的四至五千名士兵,造成西夏军大量伤亡。随着天气渐渐转坏,某一晚,
党项族的楼车遭到强风摧毁。加上
西夏军队的口粮已消耗殆尽,看到军队陷于恐慌和无秩序的状态,
梁皇后痛哭不已,全军在子夜时份撤退。正当西夏军士气下降之际,
姚雄和
姚古展开反击,派一支伏兵重创敌军。后来,人们问及这个成功的防御心得时,郭成表示他唯一忧虑是救援部队可能过早到来。
种朴和
郭成之言,解释了
章楶的防御战术原则:“大抵战兵在外,则守兵乃敢坚壁。”
西夏军撤退不久,章楶下令第十一和十二将以骑兵展开快速反击,并增援
郭成和
折可适骑兵一万。他们将部队分成六个纵队,深入天都山。受到之前章楶四度越境“浅攻”所欺骗,西夏六路统军
嵬名阿埋、西寿监军司妹勒都逋并未预期到宋军骑兵竟然深入攻击。宋军突然杀到,令正在举行猎后宴会的两位西夏监军束手就擒,“俘馘三千余,获牛羊不十万”。同时,宋军蕃将李忠杰也组织骑兵渗入剡子山,袭击卓罗监军司的大本营,统军
仁多保忠仅以身免。对于是次辉煌胜利,
赵煦心满意足,接受百官祝贺,并厚赏
曾布、
章楶以及两位将官。郭成罕有地晋升为
南雄市防御使,折可适为诧州防御使。此外,哲宗命令章楶将这两名
西夏将领套上伽锁,用囚车送往
开封市。章楶以两人具情报价值,恳求皇恩大赦,收归旗下。
宋朝的军事胜利带来国际回响,西夏三度请求
辽朝军事介入。不久,辽朝使者抵达开封,促请即时停战。随着形势转变,辽干预宋夏战争的潜在动机表面化起来,宋朝灭掉西夏并不符合契丹的战略利益。进行正式调停之前,辽使透露这次斡旋乃监于西夏的危急情况,要求和解。辽廷的有关决策过程没有清楚记录,但据一些零星资料显示,似乎是一个三重政策。第一,辽人似乎为促使和平实现,密谋对付
西夏强硬派。据宋人谍报,
耶律洪基不单拒绝西夏军事介入的要求,还派使者毒死被视为好战成癖的战争发动者
梁皇后。结果,乾顺恢复亲政,主导和平谈判。第二,辽朝廷催促
宋朝放弃并归还所有占领的土地、堡寨和州军予西夏,“休退兵马,还复疆土”,以突出辽在宋夏两国之上的优越地位。第三,辽帝似乎运用了武装规劝政策。他在接近宋境代州的地方巡狩。宋朝情报指,辽营距
雁门关以北只有五至七里。
针对这样的形势,
开封市存在两派意见。宰相
章惇建议不用理会
辽朝的调停,无论是战争抑或和平,应由宋朝决定。“夏国作过未已,北使虽来劝和,亦须讨伐,若能服罪听命,虽
北朝不来劝和,亦自当听许。”
枢密使曾布和鄜延路经略使
吕惠卿则认为,
宋朝应着眼于从
西夏身上得到实际利益,不应进一步破坏宋辽关系。伊始,章惇的建议似乎较具影响力。经过
赵煦与章惇、
曾布及其余高级官员的广泛讨论,朝廷修正立场,允许:“夏国罪恶深重,虽遣使谢罪,未当开纳。以北朝遣使劝和之故,令边臣与之商量,若至诚服罪听命,相度许以自新。”然而,宋逼西夏澄清辽夏关系有别于宋夏关系,坚持宋是西夏的宗主国。诚如国书所述,辽和西夏是父与子婿的关系,宋和西夏则是统治者与子民的关系。宋朝惩罚子民并不意味着与
辽朝对立。而且,国书宣称所有
西夏土地都是由
赵光义和
赵恒授予
李继迁的疆土。所以,如果西夏不打算投降,宋廷仍保留收回统治权的最终权力。又指出夏人反覆无常的态度,“一面修贡,一面犯边”。更重要的是,国书道出准备战争作为战略取向,并非
宋朝所创。相反,
耶律宗真曾明确地用以对付西夏的侵略,“元昊纵其凶党,扰我亲邻,属友爱之深,在荡平之亦可”,而宋朝只不过仿效前者。最后,国书承诺谈判。在逗留
开封市三十五天之后,辽朝使者接受国书而回。同时,宋朝促请
西夏呈上谢罪书和交还两名战犯布默玛和凌吉讹裕,作为换取和平的必要条件。在西夏未履行这些要求之前,宋军加快进行
白于山和天都山的防御工事。
正当西夏兵败
平夏城,宋朝全面占据横山和天都山。东路的鄜延路建筑暖泉寨,距离米脂寨东北四十五里。同时,河东路在
黄河西岸建置了四座堡寨,加强对横山的控制。1099年夏,
宋朝动员超过十万大军,十天之内筑成另外八座堡寨。结果,鄜延、河东和麟府三路连成一道新防线,沿横山绵延超过三百里,将党项人驱赶到沙漠地带。为巩固对新占领地的控制,宋朝在葭芦寨设立晋宁军。此外,环庆路经略司在横山兴建三座重要堡寨外,另于沙漠边缘、距离前西夏韦州监军司仅十里的地方筑了一寨。值得注意的是,从1038年起,宋朝占据原属白豹城和金汤城控制的地带,这两座堡寨牢牢地楔入鄜延和环庆两路之间。完成两座堡寨的工事后,朝廷决定沿用其名,以为纪念1041年
范仲淹关于收复该两座堡寨的初步构想,首次揭开了宋夏争夺横山的序幕。
同时,泾原路扩张边面,由
平夏城以北,伸延到西夏行宫南牟会的原址,设立天都山的指挥部于
西安州。西安州距熙河路通会堡仅五十里,边面连接,而
西夏天都山监军司自此失去了所据的地盘。据
方勺和韩滤说,占领附近的盐池以后,
宋朝每月出产的盐值达十四万钱,足以应付
熙河路部份地区的支出。1099年秋,泾原和熙河两路完成会州及其余三座堡寨的工事,重新确认从
兰州市经
黄河到会州,再沿天都山北峦穿过没烟峡,最后抵达平夏城的领土。1099年秋,西夏遣使谢罪,其谢表用辞谦卑。1099年底,双方终于重归和平,宋夏新疆界确立。《
宋史》着者评说:“夏自平夏之败,不复能军,屡请命乞和。
赵煦亦为之寝兵。楶立边功,为西方最。”足以标志着哲宗一朝在外交和军事上的成就。
第五次战争
政和四年(1114年),宋军在
童贯、
种师道的率领下,在古骨龙大败西夏军,
宣和元年(1119年),攻克西夏横山之地,西夏失去屏障面临亡国之危,
李乾顺向
刘宋表示臣服。
靖康二年(1127年),
北宋被
金朝所灭,西夏获得生机,得以蚕食宋朝西北领土,宋夏战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