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鲁迅纪念馆是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人物类纪念馆,地址位于上海市
虹口区甜爱路200号
鲁迅公园内。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国家一级博物馆。同时管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鲁迅墓”和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鲁迅故居”。馆舍占地面积4212平方米,现任馆长郑亚。
1950年,鲁迅纪念馆由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筹备,1951年1月7日正式开放,周恩来总理题写了馆名。1952年12月20日,移交上海市文化事业管理局管辖,鲁迅纪念馆更名为上海鲁迅纪念馆。1956年9月迁入虹口公园(今鲁迅公园)。1998年8月开始改扩建,于1999年9月25日建成开放。
上海
鲁迅纪念馆文物资料20余万件,1650平方米的陈列展厅,以鲁迅手稿、文献照片、遗物为基础,辅以展示艺术与雕塑、场景、蜡像及
多媒体影视等多种展示方法相结合,从新文学开山、新人造就者、文化播火人、精神界战士、
中原地区民族魂五个专题表现鲁迅为追求民族和社会的解放而英勇不屈地进行斗争的生平业绩,以鲁迅的作品、思想和人格感召观众,让观众在走近鲁迅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截止2020年5月13日,上海鲁迅纪念馆藏品数87598(件/套)、珍贵文物23361(件/套)。
历史沿革
初创始末
1927年10月鲁迅定居上海,开始了他人生的辉煌十年,直至1936年10月19日,在位于上海大陆新村9号的寓所病逝。自鲁迅逝世后,各地各界纪念鲁迅先生的活动陆续举办,建立鲁迅纪念设施的建议被多次提起,这个议题被持续关注。
1949年,在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大会上,在北京、上海两地建立鲁迅铜像、整理
上海鲁迅故居和建立鲁迅纪念馆的决议被通过。
1950年,在上海组建不久的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提议恢复大陆新村9号鲁迅故居的原状,将隔壁10号辟为遗物和图书资料陈列室,并着手开展相关房屋的腾退工作。同年8月4日,周恩来同志在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关于筹建上海鲁迅纪念馆的报告上批示:“同意许副秘书长于十月中赴沪一行。”10月,在各项前期工作已顺利完成的情况下—家具修复、藏书已登记整理并装箱,
许广平亲赴
上海市审查指导故居的还原及陈列室的布置,另外,
黄源、巴金、
孙用、
李霁野、
王士菁、
戴望舒、
赵家璧、
冯雪峰等人士也给出了指导意见。
1951年1月7日,上海鲁迅纪念馆正式开馆,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家人物类纪念馆。
改名上海鲁迅纪念馆
1952年12月20日,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正式将鲁迅纪念馆移交上海市文化事业管理局管辖,鲁迅纪念馆也由此更名为上海鲁迅纪念馆。
入园新建
1956年10月,上海鲁迅纪念馆在
鲁迅公园(现名鲁迅公园)新建馆舍,并负责管理大陆新村9号
上海鲁迅故居和
鲁迅墓。新馆舍由
陈植设计,为具有江南民居风格建筑,青瓦白墙、马头式山墙。同时鲁迅墓由上海
虹桥路万国公墓迁葬于虹口公园,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题写碑文。
暂时闭馆
1966年5月“文化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爆发后,上海鲁迅纪念馆在1967年4月1日闭馆。1969年9月,驻上海
鲁迅纪念馆的工宣队、
军宣队为了“突出政治”的需要,对鲁迅故居的陈设进行了大量的改动,如“增加伟大领袖毛主席领导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到达
陕北地区,鲁迅的回电:“在你们的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未来”;“鲁迅捍卫毛主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斗论文的手稿《答徐庸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
书架内鲁迅藏书不适宜展出的删去,充实一些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鲁迅藏书”;“删去南墙角鲁迅孩子海婴的照片和书橱上端的油画一幅(静物画)”;“
上海鲁迅故居三楼前后两间不予展出,仅开放底层和二楼”。这一改动可以说使鲁迅故居中的陈设变化很大。直到1977年10月15日,鲁迅故居才重新恢复原貌,故居的三楼也对外开放。
改扩建
1998年,上海鲁迅纪念馆因业务发展的需要,馆舍在原址基础上改扩建,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保留了原建筑特色,粉墙、黛瓦、
花岗石墙裙,造型简洁、朴实、雅致,同时又融入了现代博物馆的功能。并于1999年10月19日建成,同时新设计的
鲁迅生平陈列“民族魂”也正式对观众开放。
飞跃式发展
上海鲁迅纪念馆的各项业务工作也随着新馆舍的落成而有了飞跃式发展,并于2001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在2008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
国家一级博物馆,逐渐成为“鲁迅精神
文化遗产宣传、文物典藏、学术研究中心,
上海市重要
红色旅游景点之一”。
设计布局
馆内设计
上海鲁迅纪念馆馆内藏品以鲁迅手稿、遗物、文献和版画为大宗。馆内一层设有临时展厅“奔流艺苑”、“萌芽厅”、多功能报告厅“树人堂”、收藏
鲁迅同时代人遗存的“朝华文库”等服务设施。二层为“人之子——鲁迅生平陈列”。
新馆设计
1998年,为适应现代博物馆的要求,上海鲁迅纪念馆对老馆进行了改扩建,由著名
建筑设计师
邢同和先生负责建筑设计。邢同和是一名追求时代精神与民族传统、现代技术与历史文化有机结合的建筑师。考虑到建筑文化的延续性,他在对纪念馆新馆进行设计的考量时,得到了原设计师
陈植的指点与支持,有意识再现50年代老馆最具有代表性的入口处建筑,原拆原建,使之有机组合在新建筑群中。同时,他在内部创造多个园林庭园,包括“百草园”、二层平台花园等,力求将自然乡土与文化气质融为一体。新建的鲁迅纪念馆既有江南民居风格,又富有新意,室内外空间相通相映,整体建筑兼具实用性和趣味性,也曾获得
上海市建筑工程质量“特别‘
白玉兰’
工程奖”。
陈列展览
常设展览
序厅
右面展墙上有著名诗人
臧克家写的“为纪念
鲁迅而作的——有的人”全篇诗文,透彻地反映出鲁迅与民众间的关系。活着为多数人,俯下身来为人民做牛马,死后却活在人民的心中,人民把他看得很高很高,反映出人们对鲁迅的敬仰。
左面展墙上是鲁迅的二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附首甘为孺子牛”,这不仅是鲁迅一生的精神体现,也是他正直的民族脊梁的真实写照,他用一生写就出中国人民之子的光辉形象。
生命之路
通过投射在三面墙体上近6分钟的巨幅影视,浓缩了鲁迅在与黑暗世界的斗争中,披荆斩棘,艰难跋涉,奋然前行的光辉一生,见证了他不平凡的人生轨迹和终成一代思想文化伟人的起伏跌宕的心路历程。短片气势恢弘,对
鲁迅的生平业绩和思想以高度哲理性的概括,使观众对鲁迅从参观开始,就对鲁迅有一个概略的了解。
首在立人
“立人”是鲁迅思想的核心,是他一生最重要的理念。鲁迅认为中华民族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培养无数人格独立、意识觉醒、精神健康的新人,“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就是培养。也就是说,只有把人培养起来了,做任何事情才可以成功。要重铸民族性格,要使他们更加健康强壮。
阿Q的弱点就集中地反映了民族的劣根性。
丰子恺的鲁迅作品《
阿Q正传》漫画反映了一个侧面,活化了民族的弱点。
阿Q
鲁迅在北京西三条胡同21号寓所内的书房兼卧室—“老虎尾巴”。“老虎尾巴”是鲁迅在北京西三条居住过的一间小屋,这一间堂屋后面接出的小房子,是鲁迅的卧室兼工作室,北京民间把这种凸出于屋子后面的
建筑形象地称为“老虎尾巴”。鲁迅曾在这里奋笔疾书,完成了《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野草》三本文集,著名的《
彷徨》《
朝花夕拾》《坟》中的部分文章也是在这片屋檐下诞生的。
画出国人的魂灵
集中表现鲁迅的创作成就。在展示
鲁迅主要文学实绩的同时,还以
沙画的形式演示鲁迅笔下人物,以1500余张鲁迅形象和作品插图组成一幅巨幅
鲁迅像,令人震撼。135°弧形银幕上放映的电视
艺术片《秋夜》,涵义隽永,回味无穷。观众还可以互动设置,在这里体验鲁迅笔下生活情趣。将大量的鲁迅艺术形象和作品插图,通过电脑合成,组成个巨幅魏迅像,令人震撼。
保存者、开拓者、建设者
造就具有健全人格的民族新人,需要多方面的精神滋养,为此,鲁迅在竭力推进
中原地区新文学的同时,殚精竭虑、不遗余力地致力于整理、保存中国古代优秀
文化遗产,译介、引进外国进步文艺,倡导新兴版画,为建设中国的新文化,进行了全面的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成为现代中国的一代文化伟人。
内山书店
鲁迅痛恨许多祖国珍贵的艺术画像、有价值的
碑刻被外国人盗走,为做抢救工作,他又积极投身于汉画像的搜集之中。他对碑刻拓片造诣很深,收藏颇丰,对汉画像尤有精深的研究。
北魏曹王禧
造像的拓片由鲁迅收藏(复制品)。
精神界之战士
鲁迅曾大声呼唤中国“精神界之战士”的到来。鲁迅一生上下求索,不断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仅用他的如巨笔对
中原地区国民性的弱点,作了深刻的剖析,而且写下了大量抨击黑暗社会的檄文,并亲自参加反对封建专制,反对
帝国主义侵略和
国民政府反动统治的实际斗争。为实现立人兴国的理想,
鲁迅苦苦奋斗了一生。同时,也表现了鲁迅作为“战士”的另一面:对战友、师长、家人的深厚情谊。鲁迅是中国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精神界之战士”之一。
民族魂
人之子中华民族博大的精神文化滋养了鲁迅。鲁迅的脉搏始终与中国人民前进的时代步伐一起跳动,他一生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不息,鲁迅是中国人民的忠实儿子。他思想的深刻内涵,不仅在当下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而且指向了人类的未来,鲁迅堪为我们这个时代站立在全人类思想之巅的哲人之一。
朝华文库
鲁迅主张实行“
拿来主义”,他对
中原地区的文化既努力保存优秀传统文化,又不断开拓引进西方先进文艺,他积极建设,倡导新兴版画,为中国新文化竭尽全力。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保存者,又是
波特兰开拓者队和建设者。
临时展览
但见奔星劲有声—《呐喊》出版一百周年纪念展
为纪念《呐喊》出版一百周年,
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和上海鲁迅纪念馆于2023年12月6日至2024年1月14日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共同举办“但见奔星劲有声—纪念《呐喊》出版100周年”展览。展览从“《呐喊》的由来”“一发而不可收”“汇印成书”“立此存照”“不隔膜,相关心”五个方面分别展示《呐喊》创作的文化积淀、创作与发表、结集出版、艺术再创作、翻译与传播等相关史实。展览汇聚了北京鲁迅博物馆和上海鲁迅纪念馆的文物实物展品124件,历史资料图片200多件,生动诠释了《
呐喊》辉煌的百年,也揭示了《呐喊》仍在不断发出回响,其鲜明的人物形象永远活在中外读者的心中。
天地一洪炉—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展
由上海鲁迅纪念馆、
黄石市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天地一洪炉—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展览,于2023年11月7日至2024年1月7日在上海鲁迅纪念馆萌芽厅展出。2023年恰逢《中国地质略论》发表120周年,举办此展览亦有纪念鲁迅先生在中国地质方面的贡献之意。
薪火—鲁迅主题中学生版画展
由上海鲁迅纪念馆、上海中学国际部共同主办的“薪火—鲁迅主题中学生版画展”于2023年9月8日起至10月22日(周日)在上海鲁迅纪念馆萌芽厅展出。 展览共展出
上海市上海中学国际部学生作品30余件。作品分3个系列:鲁迅先生像系列;中外神话系列,其中包含了鲁迅小说相关内容;自画像系列的版画创作。 展览旨在让更多的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对鲁迅先生的美育理念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并将自己的所学所长自信演绎出来,让一批批成长于中国的学子们,在未来有能力在世界各地用艺术传播中国文化。
经典再造—根据鲁迅小说改编的五部电影展
2023年3月14日,由上海
广州鲁迅纪念馆、
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共同主办的“经典再造—根据鲁迅小说改编的五部电影展”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奔流艺苑专题展厅展出,展期至2023年5月21日。展览按
鲁迅作品《药》《
阿Q正传》《
伤逝》《
祝福》《
铸剑》发表的时代顺序分为五个部分进行展示,展览内容除了鲁迅关于五部作品的创作情况,根据作品改编电影的影像资料之外,还将相关众多珍贵的文物、文献呈现在展厅内,让公众透过文字,穿过光影,拓展鲁迅及其小说的阐释和传播空间,形成新的艺术
张力,在当代艺术的思索中,探寻鲁迅的精神之光。
江南春色—金山博物馆藏金山农民画展
2023年1月15日,由上海鲁迅纪念馆、
上海市金山区区博物馆共同主办的“江南春色——金山博物馆藏金山农民画展”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奔流艺苑专题展厅展出,展期至2023年2月28日。展览汇聚了
陈芙蓉、张新英、
陈德华等众多知名金山农民画家的近70幅作品。这些作品以岁时节日、家庭生活、江南水乡,风土人情等为主要题材,创作构思质朴、用笔酣畅、著色鲜明,朴中见雅、拙中藏巧。展览将通过这些色彩丰富饱和、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艺术表现力的金山农民画,展现金山特有的风俗、民居、水乡特色,展现江南特色风情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勃勃生机。
赤子情怀——陈云与上海展
由上海鲁迅纪念馆与
陈云纪念馆共同举办的“赤子情怀—陈云与上海”展,于2022年7月1日在上海鲁迅纪念馆“萌芽厅”开展,展期至2022年8月7日。展览精选了170余张历史文献和照片,结合文字说明,组成图版形式,通过“出生在上海”“成长在上海”“战斗在上海”“建功在上海”“谋划在上海”“永远在上海”六个部分,将陈云在上海的数十载丰富经历浓缩进展览,展示了陈云在上海的历史足迹,叙述了陈云与上海的不解情缘。
想象与真实—十九世纪欧洲铜版画中的晚清帝国
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促进馆际合作交流和文化传播,2022年3月8日,由上海鲁迅纪念馆与宁波
中国港口博物馆共同举办的“想象与真实—十九世纪欧洲铜版画中的晚清帝国”展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奔流艺苑”专题展厅展出,展览延期至7月10日结束。展览精选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所藏1843年出版的托马斯·阿罗姆铜版画集《中国:那个古代帝国的风景、建筑和社会风俗》中的铜版画90件,与上海
鲁迅纪念馆馆藏鲁迅相关
欧洲铜版画书籍9本一起展出。
沙清泉版画展
2022年2月16日,由
镇江博物馆与上海鲁迅纪念馆联合举办的“清泉永流—沙清泉版画艺术特展”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奔流艺苑”专题展厅展出,共包含实物96件(套)。
清风徐来—江南文化扇面展
为迎接2021年
元旦佳节,弘扬江南文化,由上海鲁迅纪念馆联袂
青浦博物馆、
上海市文物交流中心共同举办的“清风徐来—江南文化扇面展”,于2021年12月11日至2022年1月9日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奔流艺苑专题展厅举办。展览精选
清代以来江南地区的文人扇面41件,包括青浦博物馆藏扇面如旭林、
郭尚先、
刘德六、
孙楷等诸家名作,以及上海市文物交流中心收藏的团扇面如
任伯年、
吴昌硕、
虚谷等海上画派名家作品。
永远跟党走—党史中的陈云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学习和弘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甘愿奉献、舍己为民的精神,上海鲁迅纪念馆与
陈云纪念馆共同举办了“永远跟党走——党史中的陈云”展览。展览于2021年7月1日至8月14日在上海鲁迅纪念馆 “奔流艺苑”专题展厅展出。本展览从信仰与信念、担当与奋斗、忠诚与维护、唯实与智慧四部分,回顾陈云为人民、为社会谋求幸福的赤子之心和为党为人民作出的贡献及他践行“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的一生历程。展览展出实物展品33件(组),图文展板79块。
上海鲁迅纪念馆藏现代作家手稿展
2021年4月22日,“芳馨遗远
春温永存—上海鲁迅纪念馆藏现代作家手稿展”在
江汉关博物馆展出。 展览遴选了包括
鲁迅在内30余位现代作家的46件手稿,同时还展出了
曹聚仁、
吴朗西、
赵家璧等著名文化人士使用过的与读书著文有关的历史实物,以此呈现鲁迅及其同时代作家的风骨和精神。
伟大觉醒—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史料图片展
2020年4月7日,由上海鲁迅纪念馆与
中共一大纪念馆共同举办的“伟大觉醒—
五四运动与中国
共产主义党的创建史料图片展”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奔流艺苑开幕。展期至2020年5月10日。展览通过64块图文展板和42件(套)文献资料实物,从“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反帝爱国之大风雷”“开天辟地之大事变”三个方面高度概括、形象地展示了五四运动及其前后的
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传承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激励人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展览精心遴选了五四时期各地散发的传单和漫画,观众可以从这些凝炼有力、形象生动的文字和图画中感受百年前的五四风雷。展览还特别展出了上海鲁迅纪念馆藏《
新青年》四卷五号,该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文小说《
狂人日记》;以及
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仿真复制件,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有力印证。
挹览清芬上海市松江区博物馆藏扇面展
2020年1月10日,由上海鲁迅纪念馆、上海市松江区博物馆共同主办的“挹览清芬—上海市松江区博物馆藏扇面展”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奔流艺苑专题展厅开幕,展期已延长至3月31日。展览中,精选两幅罕见的
鲁迅扇面作品加以复制,与
松江博物馆藏沈寿康、顾莲、
杨葆光等名家手迹扇面精品相组合,旨在展示扇面书画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历史传承,并借此展览一窥晚清及民国文化名人们在书画上的深厚造诣。
大汉王朝—中国汉画艺术展
2019年12月6日至2020年1月5日,上海鲁迅纪念馆奔流艺苑展厅展出了由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与上海鲁迅纪念馆联合主办的“大汉王朝——中国汉画艺术展”。展览中,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甄选了部分珍贵藏品,多方位展现了汉代的现世生活、
儒家教义、历史故事、神话幻想等社会百态,生动地再现了汉代人对现实生活的眷恋和未来世界的希冀,呈现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同时,还别出心裁地展示了融合了汉画元素的丝巾、抱枕等色彩浓郁、图案生动的文创产品。
驾御—古今座驾对比展
由上海鲁迅纪念馆与
上海汽车博物馆、
中国体育博物馆、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主办的“驾御—古今座驾对比展”于2019年7月25日至2019年8月10日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展出。展览通过图文展板对驾驶技巧、出行礼仪、左行右行传统、车马混行的年代、当今世界汽车格局等内容加以知识科普,并组合展出部分高清汽车照片和汽车模型,旨在向观众介绍古今座驾的变迁、从马车渐渐演变到汽车的发展过程、以及汽车今后发展的方向。
点亮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文物史料图片展
由
中共一大纪念馆与上海鲁迅纪念馆共同举办的“点亮中国—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文物史料图片展”于2019年6月15日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奔流艺苑”开幕,展览展出至7月14日。展览共有四个部分,分别聚焦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传入中国、在中国广泛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翰池墨海—松江博物馆藏古砚精粹展
上海鲁迅纪念馆于2019年1月15日至2月24日在“奔流艺苑”展厅展出“翰池墨海—松江博物馆藏古砚精粹”展。此精品砚台展是上海
鲁迅纪念馆与
上海市松江区博物馆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合力之作,共展出
松江区博物馆馆藏65方砚台。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与抗日战争图片展
为更好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7年4月11日,上海鲁迅纪念馆引进上海市陶行知纪念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与抗日战争”图片展于底楼活动厅展出,展期至5月11日。展览共分五个部分:爱国情怀、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人民大使、抗战教育,以丰富翔实的史料,图文并茂地展示了陶行知先生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生动事迹,重现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坎坷历史,展现了其崇高的爱国思想和精神风貌。
鲁迅与文艺—纪念鲁迅诞辰135周年特展
为纪念鲁迅对于中国近现代文艺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由上海鲁迅纪念馆主办的“灯火:鲁迅与文艺——纪念鲁迅诞辰135周年特展”于2016年8月25日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奔流艺苑展出,展期至11月30日。本展览呼应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中提及鲁迅先生的内容,结合
上海市鲁迅纪念馆的重要馆藏梳理形成以下五个部分:一、新生——文艺观念的形成与倡导;二、
呐喊——文艺创作的探索与实践;三、择取——民族文艺的继承与弘扬;四、拿来——国外文艺的引进与吸收;五、论争—文艺批评的开创与推进。
百年可扬—杨可扬诞辰100周年纪念展
为了纪念杨可扬先生为继承和弘扬鲁迅精神,为推进中国现代版画和美术事业的进步作出的杰出贡献,上海美术家协会、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浙江
遂昌县人民政府和上海鲁迅纪念馆于2016年8月20日共同举行了“百年可扬—杨可扬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
陈云生平业绩展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2016年6月25日,由上海
鲁迅纪念馆与
陈云纪念馆联合举办的《伟大光辉的一生—陈云生平业绩展》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奔流艺苑展出,展期至7月25日。展览通过陈云纪念馆藏的60件实物展品和特制的80块展板,详尽介绍了陈云的一生,并增加了陈云与鲁迅交往的内容,再现了陈云早期在上海的峥嵘岁月。
胡适文献图片展
2016年4月30日至5月25日,由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和我馆共同主办的《胡适文献图片展》在我馆奔流艺苑展出。会展以胡适生平为主线,分早年求学、
文学革命、学界领袖、学者大使、
北京大学校长、晚年岁月、亲情友情等七个专题,展出170多张图片和40件实物,全面、客观的向广大观众还原一个真实的胡适。其中《
尝试集》、鲁迅关于删诗事致胡适函两件展品证明了胡适、鲁迅两位
五四运动中的风云人物的交谊。
画说晚清—走进《点石斋画报》开启的读图时代展
由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主办的《画说晚清—走进\u003c点石斋画报\u003e开启的读图时代展》于2015年2月13日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奔流艺苑开幕,展期将持续到3月15日。
新文化运动急先锋—钱玄同文物展
2015年8月11日至9月10日,由
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与
上海市鲁迅纪念馆联合举办的《新文化运动急先锋—钱玄同文物展》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奔流艺苑展出。展览分为“章门弟子,志切复古”、“
文学革命,冲决网罗”、“
越南语先行,化古用今”、“师友切磋,文采风流”四大专题,共展出81件文物,其中有3件是国家一级文物。展品有日记、照片、信札、书法、学术文稿、书刊等。除了钱玄同本人外,还有
章太炎、鲁迅、
胡适、
刘半农、
周作人、
沈兼士、
沈尹默、
朱希祖、
吴稚晖等名人的书法、信札,观众可从中领略中国近现代大思潮中那些文化巨匠的风范和心迹。
徜徉紫禁城—故宫文化展
由故宫博物院指导、上海鲁迅纪念馆主办的“徜徉紫禁城—故宫文化展”,于2015年5月18日“
国际博物馆日”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奔流艺苑专题展厅展出。展览以故宫历史、故宫建筑及故宫文物为视角;以故宫文化为核心;以故宫近年来的经典文创产品为内容;以便观众可以全面、简易、快速地了解故宫文化的概貌。
握手—纪念第一次国共合作90周年图片展
2014年11月20日,《握手—纪念第一次国共合作90周年图片展》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奔流艺苑开展。展览由“几经改组求发展
中国国民党诞生”、“五四浪潮袭全国 中共登历史舞台”、“
远东积极寻盟友 共产国际促合作”、“革命大业屡遭挫 国共首次同携手”、“大革命高潮迭起硕果累累”5个部分组成。
霓彩彝裳—中国彝族传统服饰精品展
2014年10月13日,由上海鲁迅纪念馆和云南
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联合主办的《霓彩彝裳—中国彝族传统服饰精品展》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奔流艺苑展出。展览结合中国彝族服饰分布状况和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馆藏精品,将彝族服饰分为“大小凉山型、滇西型、
滇东北型、滇东南型、楚雄型、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型”六大类型,展出藏品共计91余套(件),其中套装36套,散件56余件,包括绣花包、绣花帽、鞋、背披、火草褂、皮甲等。
专题展览
陈云与调查研究专题展
由上海鲁迅纪念馆、
陈云纪念馆共同主办的“陈云与调查研究专题展”于2023年6月7日在上海鲁迅纪念馆萌芽厅展出,展期至2023年7月9日。展览精选一百余张珍贵图片史料,按
新中国成立前、新中国成立后、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个时期梳理陈云大量调查研究实践。展览旨在发扬陈云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敢于负责的崇高精神。展览将为深入学习宣传陈云调查研究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为新时代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笔墨书香—中国印刷文化探源专题展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海鲁迅纪念馆特与
中国印刷博物馆共同举办“笔墨书香—中国印刷文化探源专题展”,于2023年2023年7月18日至8月20日在上海鲁迅纪念馆萌芽厅展出。该展览分为“毛笔”“古墨”“汉唐
造纸”“字”四个部分,讲述中国印刷文化的源头与发展。通过150余张图片和48件(组)实物展品分别展示了毛笔文化、造笔传说、传统毛笔制作工序、毛笔种类、古笔流派;古墨探源、墨的发展、墨的种类、墨的配料、古墨制作工序、中国名墨与制墨名家、古墨鉴定、墨的应用;汉唐印纸肇始、汉唐印纸技艺、汉唐印纸遗存;字之源、字之变、字之美、字之神、字之书。
弘扬鲁迅精神—吴永良《鲁迅小说人物百图》专题展
2017年1月11日,“弘扬鲁迅精神—吴永良《鲁迅小说人物百图》专题展”在上海鲁迅纪念馆隆重开幕,展品有65件《鲁迅小说人物百图》精选作品及10余件吴永良历年创作的鲁迅题材独幅画。
陈云读书生活专题展
2019年7月至8月,由上海鲁迅纪念馆与
陈云纪念馆共同举办的“陈云读书生活”专题展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奔流艺苑展厅对观众开放。展览从“学以励志 志存高远”、“学以益智 知行合一”、“学以立德 唯实求是”、“学以修身 尊师重教”四个方面进行了展示,包括64块图文展板和65件(套)文献资料等实物。
新文化运动主将—陈独秀专题展
由
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与上海鲁迅纪念馆联合举办的《新文化运动主将—陈独秀》展览于2016年12月6日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奔流艺苑”开幕。展览展出了陈独秀担任
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时期手书批示;陈独秀与《
新青年》同人间讨论
文学革命、推行白话文与标点符号等内容的来往书信;陈独秀等《新青年》同人的手稿、日记记载等;各地新青年读者给北京《新青年》编辑部的投稿信件,以及陈独秀重要学术思想著作等展品,突出展示陈独秀在
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共产党创建和早期活动中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战争、国家、女性——抗战时期的宋庆龄和她的姐妹专题展
由上海鲁迅纪念馆与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联合举办的《战争、国家、女性——抗战时期的宋庆龄和她的姐妹》专题展于2016年3月1日至4月3日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奔流艺苑展厅展出。展览共分为五个部分:秉承中山遗志,庆龄姐妹生隙;为国奔走救亡,争取海外援助;姐妹共同关怀伤兵,开展战时儿童保育;姐妹聚首陪都,提振抗日信心;美龄巧用身份,寻求盟国支持。展览通过100多张珍贵历史照片和史料,介绍了宋氏三姐妹在抗日战争时期,凭借各自的影响力发挥不同的作用。
热血·山河—抗战藏品专题展
为纪念世界反
法西斯主义及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由上海
鲁迅纪念馆与
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热血·山河—抗战藏品展》专题展览于2015年7月7日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奔流艺苑开展。 展览展出了大量实物与史料、照片等,结合图文展板,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惨烈及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日军的罪行,其中包括毛泽东、朱德第一次发表的抗日宣言(一九三三年一月十日);陆军军官学校佩剑;抗战将领李士林所用的墨盒以及日军占领南京时用过的军刀等实物展品,真实再现了那一段历史。
重要馆藏
鲁迅手迹
鲁迅生活用品
馆藏文物
艺术品
革命文物
学术研究
截止2021年1月8日,上海鲁迅纪念馆直接参与并推动了鲁迅
文化研究,累计出版研究成果138种。主办刊物《
上海鲁迅研究》,累计出版近90辑;编著有《鲁迅〈毁灭〉翻译手稿影印本》《
许寿裳遗稿》《黄源文集》《赵家璧文集》《鲁迅小说散文初刊集》《馆藏中国现代作家手稿选》《馆藏鲁迅手稿选》《藏品选》《馆藏鲁迅先生手迹、藏品珍》《馆藏美术品选》等书籍、图录。举办“新中国人物博物馆60年学术研讨会”“中国现代作家手稿及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念《
新青年》创刊100周年学术研讨会”“纪念鲁迅诞辰135周年、逝世80周年学术研讨会”“纪念鲁迅定居上海90周年学术研讨会”“鲁迅与汉画学术研讨会”“
赵家璧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座谈会”“
鲁迅与中国古代文化”“鲁迅与江南文化”等学术纪念活动,学术特色进一步凸显。
文化活动
文创活动
2022年5月15日,上海鲁迅纪念馆推出“拓”寻鲁迅在上海的“印”迹,取材上海鲁迅纪念馆馆藏版画、藏书票以及老照片,制作出八枚关于鲁迅在上海居住地、重要活动场所的橡皮章,“拓”寻鲁迅在上海生活、工作的“印”迹,让观众走近一个立体而真实的鲁迅,感悟鲁迅精神。
2023年,第六届“鲁迅文化周”持续深挖鲁迅文化、精神内涵,加入更年轻、更贴近生活的元素,呈现更丰富立体的鲁迅形象,进一步传播弘扬鲁迅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其中
北京鲁迅博物馆、上海鲁迅纪念馆、1927·
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一起文创社等齐聚集市摆开展位。
社教活动
2020年6月18日上午,
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组织全体党员赴鲁迅纪念馆、
多伦路红色文化经典路线开展“四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全体党员同志对于鲁迅忧国忧民、不怕挫折,不惧迫害,顽强斗争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示钦佩,也激发起党员科研人员继续肩负起社会科学研究的历史责任与担当。
2021年9月25日,为缅怀鲁迅先生,进一步面向公众传播红色文化,弘扬鲁迅精神,上海
鲁迅纪念馆特举办“只研朱墨作春山—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云诵读”活动。诵读内容以“前哨—鲁迅居上海时期手稿展”为依托,所选篇目包括但不仅限于展览中展出的鲁迅手稿,涉及散文、译稿、书信、杂文、古体诗等体裁,由沪上红色场馆与上海鲁迅纪念馆优秀讲解员、志愿者以及热爱诵读的大、中、小学生倾情诵读。
2023年5月18日,追摹版画—5·18
国际博物馆日丝网版画拓印体验活动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大堂举行,上海鲁迅纪念馆结合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制作丝网版画,让大家切身体验拓印魅力,更好地感受“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这一主题。
2023年8月,“社会大美育”课堂在上海鲁迅纪念馆举行,课堂活动有画出国人的魂灵——纪念鲁迅《呐喊》出版百年诵演、“包”览群书--上海鲁迅纪念馆包书布制作活动。“社会大美育”课堂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创新文化惠民工程、深化实施“社会大美育计划”的重要举措,被列为2023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旨在将更多专业艺术资源转化为社会美育资源,为市民提供高质量的公共艺术教育供给,满足市民大众高品质生活需求。
2023年11月22日下午,
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党支部第三党小组组织全体同志赴
鲁迅纪念馆-
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参观学习,缅怀革命先烈,深耕爱国主义精神。
所获荣誉
以上信息参考资料
管理单位
鲁迅墓
坐落于
鲁迅公园内,由
陈植设计,1956年建成,由墓区、瞻仰平台、鲁迅坐像组成。1936年10月21日,鲁迅安葬于上海万国公墓,1956年10月迁葬于虹口公园(今鲁迅公园)内。墓区面积达1600平方米,由细密坚实的苏州金山
花岗石构筑。墓前长方形的草地中建有著名雕塑家
萧传玖所塑的鲁迅铜像。墓穴后面的照壁式墓碑用斩光花岗石砌成,高5.38米,宽10.2米,镌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题写的“鲁迅先生之墓”六个金字。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鲁迅故居
上海鲁迅故居按照鲁迅生前居住时的情形复原,屋前有小天井,底层前间是客厅,后间是餐室。二楼前间是鲁迅卧室兼书房,鲁迅在这里先后写作和编选了他的历史小说《故事新编》和《
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等七本杂文集,翻译了《表》、《
死魂灵》、《俄罗斯的童话》等四本外国文学作品,编印出版了《
木刻纪程》、《
引玉集》、《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等中外版画;编校出版了瞿秋白的译文集《
海上述林》上、下卷。鲁迅在这里会见过瞿秋白、
茅盾、
冯雪峰和A·史沫特莱、
内山完造等中外人士。后间是
贮藏室,内有鲁迅的修书工具、药品和医疗器皿等各种物品。三楼前间是鲁迅独子海婴及保姆的卧室。后间是客房,在这里鲁迅掩护过瞿秋白、冯雪峰等共产党人。
上海鲁迅故居内的家具,绝大部分是原物,鲁迅逝世后,
许广平携
周海婴迁居
淮海路淮海坊,这些家具随之搬走。1950年复原鲁迅故居时由许广平捐赠。
新中国成立后,经政务院批准决定复原鲁迅故居对公众开放。1950年10月,由许广平指导故居陈列的复原工作。1951年1月7日,上海鲁迅故居对外开放,1959年5月26日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鲁迅纪念馆.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2024-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