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镇
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辖镇
公平镇,海丰县辖镇,位于海丰县东北部,是中国革命老区之一,中国民俗文学鼻祖钟敬文的故乡,广东省服装专业镇,也是海丰县东北部黄羌、平东及邻县周边乡镇商品集散地,距离广州市300千米,距离深圳207千米,距离海丰县城8.2千米。公平镇辖区面积127平方千米,下辖30个村(社区),其中村委23个。截至2020年11月1日,公平镇常住人口为57937人。国道235线、国道236线、潮惠高速穿镇而过。
公平于唐元和年间(806—820)已形成圩市,因货物交易日旺且合理,故誉公平,俗称公平圩,1985年前隶属公平公社(后改为公平区)管辖,1985年3月经广东省批准建制为镇。2002年建制调整后,西坑乡撤乡,五联村脱库,与原公平镇组建为今公平镇。
公平镇是“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广东省中心镇”“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镇”“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广东省城镇化集成技术应用示范试点单位”“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曾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广东省卫生城镇”“广东省文明镇”等多项国家和省级称号。2023年1至11月,公平镇规上工业产值实现25.2亿元,同比增长6.35%,限上贸易业实现1130万元,同比增长17.83%,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成功入库11个项目合计投资14.05亿元。
建置沿革
公平在唐元和年间(806年-820年)已形成圩市,因货物交易日旺且合理,故誉公平,俗称公平圩镇
宋代熙宁元年(1086年),公平属海丰县石塘都。
明代嘉靖时期,海丰县划分为七个都,清代晚期分为四大都,公平属石塘都,都府设在公平圩。都设总爷、地保等官吏。民国期间,公平属海丰县的二区,区下设乡,乡下设保,保下设甲。
民国元年(1912年),公平属海丰县9个区的公平区。
民国十六年(1927年),公平先后3次建立苏维埃政权时,中国国民党政权停止。
民国十九年(1930年),属全县7个区的二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国民党在公平圩成立镇公所,所址设在黄祖祠监堂。全面推行保甲制,公平圩内设18个保。
1949年7月,公平解放,隶属于海丰县二区。区公所设在公平圩成昌楼。
1956年,二区改为公平区。
1957年撤区建乡,改公平区为公平乡。
1958年底改公平乡为人民公社,设社长1名,副社长若干名。
1975年成立公平公社革委会辖下公平镇革命委员会。
1984年1月改公平公社为公平区。同年10月,公平区划分为公平区和公平镇两个行政机构。
1987年1月撤销公平区合并为公平镇,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4个居民社区和公一、公二、公三、后山、青围、新塘、平新、平一、平二、平三、白山、西山、高北、赤坭镇、十三坑、龙岗、笏雅等17个村。
1987年4月,召开公平镇人民代表大会,成立镇人民政府。
1994年5月,在原第二居民社区、原第一居民社区辖区分别划出新组建第五、第六居民社区。2002年10月,由于撤乡并镇,原公平水库辖下的五联村(区域面积5.69平方千米、人口1800人)划归公平镇。
2003年1月,经省政府同意,撤销西坑乡。
2004年12月,原西坑乡的下洞、庵前、联和、高联、仔5个行政村和西坑社区(区域面积30.5平方千米、人口5056人)先后并入公平镇,使公平镇行政区域增至23个行政村,119个自然村,7个居民社区。
2004年10月,镇内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居民社区分别改称为长安、长兴、日兴、南园、新城、新兴社区。海丰县林业西坑管理处委托公平镇代管。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公平镇共辖7个社区、23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公平镇位于海丰县东北部。海丰、陆丰市惠东县、紫金交界山区的中心点,面积127平方千米,介于东经115°23’与北纬23°03’的交叉点。
地形地貌
公平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多山岭,东部多台地丘陵。圩内海拔:东侧公平水库坝为25.5米,西侧岭顶仔26.3米,北面炮楼岭28米,最低为关爷宫4.2米,平均海拔为6.8米。全镇面积中,山岭占10.2%、丘陵占38.8%、台地占30.5%、平原占20.5%。
公平镇区域地貌单元主要是低山丘陵,区域内的山体呈浑圆状,丘陵高程一般10-20m,坡面多数较缓,坡角多为10-20°。
气候特征
公平镇在北回归线南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较多,阳光充足,四季如春,昼夜温差不大。据历年的气象资料分析记载,平地均温度为22.3℃,最高年均温度22.7℃,最低年均温度21.4℃,全年最高气温出现的7月份,日平均为27.99℃。1月份为最低气温期,日平均14.02℃,日极端最高气温37.4℃,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全年无霜358天,冬季无雪。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公平镇耕地面积1636.8公顷,山地面积8791公顷。
水资源
公平水库广东省较大型的水库之一,库容16330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
公平镇的围仔山储藏一定数量的铁钛矿,赤坭、高沙镇一带的陶土、瓷土储藏量相当丰富,1957年矿产达350万吨以上。此外,公平北部5千米处的白石坳山岭,有储量达数百万吨的硅石
人口民族
人口
建国前夕,公平圩镇有人口8500人,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公平圩的人口为9748人。
1989年下半年至1990年上半年出生了1098人,出生率为25.48‰,死亡209人,死亡率为4.920/000镇区面积90.81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为472.88人。
圩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33.72%o全镇1990年比1982年人口普查的36077人增加了6865人。增长了19.03%,平均每年递增2.2%。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增加了75.56人。
1990年普查为43645人。其中有壮族23人、苗族2人、黎族3人、傣族1人、瑶族2人、汉族42911人。
2016年底,公平镇户籍人口70267人,包括外来人口,全镇总人口约11万人。
截至2018年末,公平镇户籍总人口为7.3万人。
2021年,海丰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公平镇人口为57937人。
民族
公平镇主体民族为汉族。
经济概况
综述
公平墟位于惠州府城通往潮州府城的官道上,黄江、丽江流经墟市,官设铺舍(驿站),民建码头(内河),水陆两通,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人们来往的必经之地,而逐渐形成一个山海货物、农副产品集散的地方,吸引了粤东、闽南地区各府县的商贾前来交易、开店经商。
公平镇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兴起个体服装加工的发展潮,经过20多年发展壮大,服装业使公平镇从山区农业经济经济弱镇一跃成为海丰县的民营经济强镇。
1992年,全镇从业人员近3万人,技术人员约5000多人,日生产服装能力18万件套,服装产品主要是男、女西装、西裤、休闲系列,以广州市为营销中心,销往全国各大城市,还通过边贸销往俄罗斯、东南亚、中东南非等国家和地区。
公平镇积极引导服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加附加值,并根据消费市场高附加值产品设计的竞争策略,设计生产有创意的特色产品、新慨念产品,以多样化的设计应对多样化的需求,吸引与满足消费者,提高市场的占有率。
2003年,威文服装有限公司、卡轩娜服装有限公司分别获得“广东省女装十大优势企业”称号;百斯盾服饰有限公司获“广东休闲装十大优势企业”称号。2004年文时特服饰有限公司和永兴服装有限公司获得“广东服装(男装)优势企业”称号;永兴服装有限公司还被省授予“广东服装百强企业”称号;其主导品牌“金鸟来"被评为“中国市场驰名品牌"、“全国最关注品牌"。威文公司的“玛莲露”、百斯盾公司的“百斯盾"、文时特公司的“文时特”商标被省评定为“广东省著名商标”;“玛莲露”、“百斯盾”品牌被评定为“广东省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
2004年,全镇有服装生产企业168家,与其相配套的辅料、拉链、制线、洗水、绣花、塑料、包装等企业22家,拥有各种先进生产设备15000台(套),服装企业固定资产9.6亿元。产品远销海内外。是年,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224053.1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05105.1万元,农业总产值18948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988元。
2017年,公平镇有服装及其配套企业7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4家,有近20多家企业获得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国家驰名商标1个(百斯盾);广东省著名商标9个[文时特、百斯盾、威文(2)、贝克顿、海华拉链、桌球王、古士旗、来吉奇];获省级名牌产品4个(百斯盾的西裤、威文的西裤和休闲服饰、文时特的休闲裤);有3家企业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乡镇企业创名牌重点企业”(威文、文时特、凯利来);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外观专利2项。2017年,完成工业总产值约80亿元,服装产值68.8亿元。
公平镇农业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为主,蔬菜水果为副。粮食作物以稻谷、芳茨为主,还种些杂粮。栽种的杂粮有小麦、大麦、养麦、高粱、玉米、粟类等。公平镇从1980年开始,提倡商品生产,2010年开展多种经营,大米已代替了芳茨为主粮,芳茨只作为饲料粮。水果、蔬菜的种植。
2016年,公平镇实现地区生产总产值83.6亿元,工业总产值75.4亿元,农业总产值3.2亿元,第三产业产值5亿元,上缴国家和地方税收4023.9万元,全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9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71亿元。
2017年,公平镇完成工业总产值90.1亿元,同比增长24.97%;完成国税3957万元,同比增长105.36%,完成地税1380万元,同比增长6.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55亿元,同比增长20.3%;完成社会零售总额15.7亿元,同比增长24.69%。
社会事业
教育
1949年,公平镇解放后,学校搬往关爷官上课。盐街留下初小3个班,隶属于关爷宫中心校,1985年,划为独立校,起名为公平第三小学,学生380多人,设6个班,教职员工有10人,中心校学生不断增加,1978年有8个班350余人,到1987年增加到14个班700多人,而1990年学生又增加到1980人,设27个班。拥有54位教职员工。学校的教学设备、教学条件得到改善,1987年起建了两幢1600平方米、19间教室的教学楼。学校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42平方米,有一个3000平方米的操场。1949年—1989年,中心校为社会和高一级学校培养了近1万名高校毕业生。
2004年,全镇有中学1所,教师102人,学生3569人,普及率96%,升学率89%。小学14所,学生11500人,教师437人,小学入学率与毕业率100%。幼儿园4所。民办学校1所(英豪学校);外地在镇就读的学生有1400多人。2004年,英豪学校开始设立高中部,招生6个班341人。
2020年,公平镇有9所小学:中心小学、第二小学、第三小学、第四小学、西山小学、胜山小学、后山小学。1所初级中学公平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西坑实验学校。1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英豪学校。
医疗卫生
1952年,公平镇开始建立卫生所。由县卫生科派来了6名医务工作人员。1957年,公平乡政府把个体医务工作者组织起来,成立了2个中医诊所,1个西医诊所,是年冬,中、西医诊所合并为公平联合诊所,后又更名为公平地段卫生院。1958年,联合诊所和卫生所合并为公平医院,卫生院从茶街迁址现新兴路。新址占地面积8400平方米,以后逐扩建。1984年,更名为公平中心卫生院。2010年,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其中有病房13问,病床34张,手术室2问,建筑面积达400余平方米,设有内科、外科、妇幼科、化验防病、制药等科室,配备有心电图、超声波、X光镜等检验器械。
2004年,公平有中心卫生院1所,在职人员150人(在编人员92人、聘用人员58人)。其中医护人员70人(中级职称以上人员18人)。医院开设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检验科、医技功能科及计划免疫门诊部等,有住院病床数100张,拥有彩色B超机、心电图仪、脑电图仪、监护仪、X光机等一批检(化)验仪器及救护车等医疗仪器设备。私人开设的诊所42间,有乡村医生42人。
环保事业
2019年,公平镇污水处理厂已经全面正式运营,污水管网镇区全覆盖,对辖区内涉及黄江河流域的67家非法畜禽养殖场启动了一轮清拆整治行动。
基础设施
2019年,公平镇整修镇区部分街道路面,拓宽镇区海紫路陆河路口周边路面,增加行车道。为部分村委下属自然村配套路灯,实施镇区日兴河整治工程,有序推进公平镇区公平河中小河流综合治理、黄江河公平河支流截污处理工程、G236线(原S242线)公平段连接线建设工程、县“三所”项目建设、公平产业园等项目。已完成194间农村户厕及28公厕建设,实现全镇农村无害化厕所的全覆盖。
社会保障
2019年,公平镇参保数60991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方面,全镇参保任务数39490人,缴费任务数25910人,待遇人数8196人,其中正常发放待遇人数7006人,暂停人数1190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征缴任务数12010人,新增实际缴费人数824人,基金征缴金额2257.88万元;累计办理社保卡发放数量41598张。
交通
公平镇距离省会广州市300千米,距离深圳207千米,距离县城8千米,境内已建设通车的主要干道有国道G235线、省道S242线,镇区主要市政道路有人民南路、沿江路、四十四米大道、振兴路、新平路等。海紫公路、海陆公路穿越镇境。
人文历史
地名文化
公平镇在海丰县境东北部。驻地北宋初形成公平圩,交易明正公道,故名。
青湖在海丰县城东北11千米。属公平镇。明嘉靖九年(1530)前后建村。因有一湖,水面悬浮浮萍,故名。
笏雅在海丰县城东10.5千米。属公平镇。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建村。因村成弧形笏状,故名。
公平八音
八音班遍及海丰各圩镇,海丰分为沿海的"福建省道"和内地的"正字道",内地山区以公平八音较为出名,由在公平圩做玉器生意的詹氏家族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 年)从诏安县传人。
公平镇人爱好音乐,也酷爱潮乐,公平"八音"始于清光绪初年,是公平詹家兄弟兴起来的。由于当时的"八音"演奏者(人称"八音脚")者是詹氏兄弟,故公平"八音"亦称"詹氏八音班"。物换星移,"八音"一直是众人所喜爱的民氏古曲演奏形式,在陆丰市地区广为流传。 传统的公平"八音"以八种古老的民族乐器置称,以洞箫和横箫为一音(俗称凤凰箫),云锣、仔、矮企、三弦琴琵琶月琴和提胡为主体组合演奏。由钹仔指挥,凤凰箫领奏,节奏感很强。演奏的古曲有《福建道》、《浪淘沙》、 《茅山道人》 等,乐曲的结束句往往加奏与其同- -调式的短小乐曲如《双清》、《万年欢》 等。演奏形式有固定的坐场和活动式的行进间演奏,常常在晚上结班穿街过巷演奏,乐音铮铮鸣响,此起彼落;曲调清丽明亮,悦耳动听,具有独特韵味。
公平"八音"是一种行乐,传统的演奏活动,多是在更深月明时候,结班奏乐穿街过巷,有时也在街边河畔漫步演奏,成群的爱好者"跟班"聆听,热热闹闹。八种乐器演奏协调,曲调清丽明亮,音律悦耳动听,引人入胜,故公平"八音"有"遏云乐"之美誉。
古墟文化
公平镇是古墟埠,有着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有“千年商贸古镇”之称,唐朝元和年间(806年~819年),始成集市,南宋初年,公平旧墟日趋热闹,物阜民厚,物价便宜,交易公平,固以“公平”为名。根据明代《陆丰市县嘉靖志、城池》记载,公平墟是明代海丰县(即今汕尾市范围)六个古墟之一。
由于公平墟圩水患不断,加上税赋过重,经营商户多搬至新墟贸易,于清代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公平新圩正式开市,海丰县衙署名“日兴市”,定每月每旬逢一、四、七为圩日,用于代替旧圩。
白字戏是用广东海丰、陆丰方言演唱的地方剧种,元末明初从闽南地区流入海陆丰等粤东地区,后来吸纳竹马、钱鼓、渔歌和潮剧音乐等民间艺术,改用当地方言演唱,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起初白字戏和潮剧都称白字戏,白字戏名为“汕尾市白字”,又称“南下白字”;潮剧名为“潮州市白字”,又称“顶头白字”,后来白字戏一名用来专指海陆丰白字。
民居建筑
“竹简屋”型,俗叫“竹篙盾",即单开间民居纵向延伸呈带状式的建筑形式,成“前店后海”之势,以三间到五间竖连,多见于公平等圩村。
饮食文化
公平有一种独特的客家艾茸粿,即是用田艾做成的印粿。农妇将田艾采回后,洗净晒干,用竹箕将田艾搓擦成艾茸,掺入糯米粉、红糖水拌成棵坯,以红糖、芝麻、花生为馅包成一个个印花棵,蒸熟后即成为闻名远近的艾茸棵。
公平吃擂茶之风,由来已久,简易吃法是把茶叶放于内壁有粗纹的牙钵内,用番石榴枝制成的茶槌把茶叶擂碎,放几粒盐,将开水冲下即可。作为日常饮料,消暑解渴。日常待客,即在此基础上加入炒黑芝麻炒米花、炒花生等,称为“炒米茶”、“油麻茶”。还有许多吃咸茶的传统习俗,如正月初七吃“七样菜茶”,正月十三办“开灯茶”。男方向女方定婚要泡“定头茶”,女方则要请吃“定婚茶”。病人出院,答谢慰问的人,要泡“过运茶”。人死后几天亲属往坟地“辞山“后”,要泡吃“辞山”茶。
公平等山区的擂茶除上述作法外,还有饭茶、苦刺心茶等饮食形式,其制法是:将茶叶、芝麻、花生仁等擂好加盐冲上开水后再放薄荷人茶,在碗上泡上焖熟的干饭,有的还加上煮熟的白米豆、黑豆粉等;苦刺心茶则以当地野生植物“苦丁茶”的鲜嫩芽心。放入牙钵,加入适量食盐描浆冲人开水,再加上花生米、炒米等佐料就可饮食。
“菜茶”,其做法是将炒熟煮熟的猪肉、腊肠真虾下目鱿鱼丝、粉丝、腐竹、白米豆、赤豆、麦粒、菠菜、荷兰豆等时新菜混合置于碗中,撒上花生、炒米,淋上猪骨汤,以胡椒粉为调料,即成可口的菜茶。吃“菜茶”旧时一般在正月才有,尤以元宵节前后为盛。
民间舞蹈
海丰每当春节来临,舞狮是最受群众欢迎的娱乐民俗。除夕凌晨子时,狮班开棚起鼓,待开门炮放毕,就可以进村参拜神庙、聂氏宗祠和到民宅拜年,直至元宵节前“刹鼓”结束。狮班多在宫庙祠堂前的旷地上表演,观众围成一圈观看。传统的舞狮除道具形状不同和角色多寡不同外,其基本的舞蹈格式和次序是相同的。海丰县舞狮有多种神兽、人物造像及舞蹈表演形式,有狮,麒麟,“感仔”狮(流行于客家地区),五福狮(流行于门、梅陇、联安等地。),麒麟狮象。其中的麒麟狮象即麒麟、狮猊、象的综合表演,仅流行于公平山区。表演时各需两人执舞头尾,再加上大头和尚、美翠娘、仙童一共9个角色。1908年兴起于公平镇西北社合兴馆。
宗教信仰
真武大帝又称玄武,俗称北帝,是民间影响较大、信众较多的神。有公平玉虚宫。公平琼花庙等祀祝融华光大帝(诞九月二十八日),公平雷爷庙祀雷神(诞六月十六日)。
1847年在公平镇建的基督教堂是伴随1840年英国侵华鸦片战争而进入中国海丰传教的。初时入教人数只有三四十人。公平堂是汕尾市比较有影响的基督教堂。
1895年在公平镇建的天主教堂是伴随1894年日本侵华战争、随之列强瓜分中国而趁机进入中国海丰传教的。
商业文化
公平是邻近八县山海货物的集散地,也因“公道公心公德,南北公认公道县;平价平衡平准,东西评称平价圩"的商业道德而著称。由于受前辈经商术的传承,当地经营者奉行诚实取信、保质保量、童叟无欺,以及货符所值、薄利多销、互利融资、创造品牌等营销策略。改革开放后公平服装行业风生水起,纺织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欧,东南亚诸国。
代表人物
钟敬文原名钟潭宗,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生于公平。早年就读于陆安师范,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院学习民间文艺学和民俗学:先后在中山大学、浙江大学香港达德学院等处任教。现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中国当代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的奠基人,是“五四”以来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
刘亚梅
刘亚梅,又名刘远拔(1861年-1936年),广东著名拳师,南拳三大名师之一。出生于本镇杂货街一贫困农户。以木匠、脚夫、种地、教拳、卖药为生,以“不可误人,不可骗人”为宗旨,武德、药德备受推崇,蜚声海内外。
风景名胜
公平镇境内有公平古镇24街、万亩生态观光茶园、彭洪出生地旧址、 生态旅游地西坑、周凤故居红色旅游、钟敬文公园等。 全镇共有革命遗址30处,其中周凤旧居、平岗约农会馆、万清味旧居遗址、钟娘永旧居被评定为省级红色革命遗址。 公平水库湿地是海丰县公平大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组成部分,被确认为我国三大国际候鸟迁徙栖息地之一。 古迹有:砍龙堀、翰林馆、玉虚宫、国王庙、关爷宫、琼花庙,还有清康熙的四大古井:龙泉井、大井、新街仔井、乌涂沟井等。
荣誉称号
1994年公平镇获得省政府颁发的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岭南杯"奖;1995年被国家建设部定为"城镇规划建设管理试点镇"; 1996 年被汕尾市建委确定为全市"村镇规划试点镇"; 2001 年,被定为"广东省中心城镇"; 2002 年被省科技厅定为"科技规划试点镇"; 2001 年,被定为"广东省中心城镇"; 2002 年被省科技厅定为"科技创新试点镇"; 2004年荣获"广东省村镇建设先进单位"。全镇全民爱国卫生运动扎实有效,2004 年被评为"广东省卫生先进镇"。
参考资料
公平镇简介.海丰县人民政府.2024-02-25
下辖村(社区).海丰县人民政府.2024-02-25
历史文化.海丰县人民政府.2024-02-25
公平镇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海丰县公平镇人民政府.2024-02-25
目录
概述
建置沿革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气候特征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水资源
矿产资源
人口民族
人口
民族
经济概况
综述
社会事业
教育
医疗卫生
环保事业
基础设施
社会保障
交通
人文历史
代表人物
风景名胜
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