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扒乡,位于中国旅游强县-
栾川县北部83公里处的
熊耳山下,是个风景秀丽、奇石遍布、古文化遗址众多、花果飘香的美丽乡村。该乡下辖9个行政村,86个居民小组,2466户,10721口人,总面积159平方公里。
乡村概况
秋扒乡,古楼子关所在地。古镇北枕熊耳,南踏伊流,左据石门,右扼马槽,为洛邑嵩西众镇之首,旧时因此地多产金丝楸,俗名坡,后演变为秋扒。楼子关最迟在战国时期由
韩国修建设防,至今已有两千余年。
秋扒乡现隶属
洛阳市栾川县,辖9个行政村,86个居民小组,2466户,10721人,总面积159平方公里。
河南省省道旧祖公路穿乡而过,在乡境内绵延12.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秋扒乡地处
熊耳山南麓,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地下矿藏丰富,初步探明,
铁矿储量在1500万吨以上,平均品位在30%以上,易采易选。该乡处在潭头至狮子庙的黄金带中间,有大量黄金储藏。温湿的气候和奇特的地势,造就了秋扒乡的锦山秀水,奇峰、异洞、山泉、瀑布、峡谷、怪树、丑石、渊潭、秀竹、丽草,景观遍布,风景如画,形成了秀美靓丽的秋扒风光:石门寨险奇峻拔;鸭石沟飞瀑迭岩,气势恢宏,蔚为壮观。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亿万年前,恐龙在这里休养生息,留下了大量的各类化石;万余年前,先民在这里生活,留下了珍贵的仰韶文化遗址;二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和古战场遗址显示了这里历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地位。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这里勤劳淳朴的民风,这里的人们正以昂扬的斗志创造着美好的生活。
秋扒乡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熊耳山脉横穿全境,最高峰李岗寨,海拔1975.4米,为
栾川县与
洛宁县的分界岭。这里海拔在千米以上的山有李岗寨、无影山、石门寨、毛公山、流壁崖、神仙岭等。秋扒的主干河小河,自雁坎村入境,横贯全乡,至小河村纸房组出境,流入潭头镇断滩,后注入
伊河。境内流程10公里,主要支流有北沟河、嶂峭河和鸭石河,均为常年性河流。
值得一观的是 秋扒红叶,每年金秋,飞红流丹,煞是喜人。
教科文卫
教育 2000年,全乡共有幼儿班12个,幼儿285人,幼儿教师14人。村完小9所,16个教学点,50个教学班,1064名学生,59名教职工。初中1所,11个教学班,533名学生,36名教职工。成人学校1所,专职教师3人。
1991~1997年,全乡群众共集资107万元,初中和中心小学建4幢教学楼。其它村完小也都集资建起教学楼。1998年,美籍华人周胜祝捐资20万元,在嶂峭村建希望小学1所,解决了山里儿童入学难问题。
1992年,中心小学教导主任郑长河撰写的《依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尝试学习》一文,在全国协作区六届尝试教学法研讨会上获奖。之后,在全乡推广其“
尝试法”,取得较好效果。1995年,全乡小学一年级进行“注提”教学实验,效果甚佳。1998~1999学年度,学生人均成绩94.17分,及格率达95%以上,优秀率达90%。1989~2000年,
中招考试均在全县前五名之列。1996年,初二、初三在全县数学竞赛中夺魁。1996年成人学校获
河南省“省级三类标准学校”奖,1998年,通过国家验收。
科技 1994年,乡内先后建起3座蔬菜日光温室,种植黄瓜、
青椒等,解决了当地群众淡季吃菜难的问题。90年代,全乡推广良种面积1.6万亩。小麦良种有豫西832、矮早781、宝丰7228、
豫麦49号、西单6号、百农64等,玉米良种有丹育13、商单1号、西单3号、掖单系列等。优良品种的推广和化肥、农药的合理使用,使粮食产量逐年提高,
玉蜀黍属由过去的亩产250~300公斤,提高到400~450公斤。传统耕作模式是一麦一秋,为解决麦晚秋迟问题,推广贴茬抢种和麦垄套种方法,小麦、玉米双高产。同时还推广麦、棉间作和麦、棉、菜间作,一年三熟,增加了经济效益。
文化 秋扒乡文化娱乐设施贫乏,收看电视是广大群众的主要文娱方式。1998年,建面积300平方米的游泳池1个。是年,在乡企业大楼建
舞厅1个,娱乐者仅为部分青年人。为了活跃山民文化生活,乡政府在
春节、
元宵节期间,组织农民自娱自乐,或请外地戏班演唱戏曲,观者甚多。
卫生 秋扒卫生院有建筑面积680平方米的门诊楼1幢,设病房6间,病床15张。主要医疗设备有无影灯1盏,30毫安X光机1台,高压蒸气消毒锅1个,简易牙科椅1把,电动牙车1台,
显微镜1台。1997年,洛铁十五局捐赠洗胃机1台,雾化吸入器1台,
骨科手术包2个。又购置了SDH心电图机、牙钻、电动吸引器、恒温干燥箱、721分光度计、各种手术器械等。2000年,乡卫生院有卫生技术人员17人,其中西医师2人,中医师1人,西医士2人。开设了西医内科、中医内科、妇产科、口腔科、外科、眼科等。可熟练诊治内、外、妇产、骨科疾病。年均门诊4200多人(次)。中医治疗
肝炎有独到疗效。腰腿疼专科对
颈椎病、
椎间盘脱出症的治疗效果显著。9个行政村有9个村办诊疗所和5个私人诊所,乡村医生14人,群众就医方便。
农业经济
农业 秋扒乡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兼有
豆类等杂粮。1986~2000年,兴建农田水利工程285项,发展灌溉面积1500亩,修水平梯田1300亩,闸沟淤地300亩,保水造林8000亩,治理河道8.5公里,筑堤坝5000米,保护耕地1200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全乡粮食产量由1986年的1528吨增加到1998年的5415吨,创历史最高纪录。
秋扒乡大力发展烟、药、林、菌四大产业。1997~1999年,秋扒、蒿坪、雁坎等村建成千亩仁用杏基地,鸭石、北沟等村建成千亩
杜仲、
山茱萸基地,嶂峭、黄岭、鸭石等村种植血参、
黄芩、
桔梗等中药材4000亩,北沟、鸭石、白岩寺等村种植
天麻、猪苓等2万穴,黄岭村发展2000只养鸡场1个,蒿坪沟村建成存栏300头的养牛基地。2000年,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乡投入70余万元,完成退耕还林4500亩,栽植仁用杏、国槐、山茱萸、杜仲树苗25.71万株。投入15万元种植
湘蕾金银花500亩,发展中药材基地8个计3000亩,栽植烟叶752亩。同时,培植专业村9个,产业化示范基地12个,面积达1.3万亩。发展100亩以上的
种植业大户10户,5亩以上的中药材种植大户35户。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5年的122元增加到2000年的1711元。
秋扒乡林业用地20.4万亩。其中有林地17.8万亩,疏林地1794亩,灌木林地2.2万亩,未成林造林地560亩,暂不宜造林地692亩。人均林业用地19.4亩,活立木蓄积量10万立方米。全乡森林覆盖率84.9%。
秋扒乡山坡面积大,饲草资源丰富,适宜多种畜禽繁殖生长。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广大农民素有饲养畜禽的习惯。80~90年代,把发展畜牧业生产作为主导产业。全乡饲养畜禽的数量由1980年的1.65万头(只)增加到1998年的10.51万头(只),增长8倍。引进和培育的主要畜禽良种有
鲁西牛、秦川牛、
南阳黄牛、郏县红牛、
西门塔尔牛、
夏洛莱牛、利木赞牛、短角红牛;
小尾寒羊、
根生果羊、
奶山羊、
波尔山羊;
八眉猪、
新金猪、
北京黑猪、
长白猪、大约克猪;洛乌红鸡、罗斯鸡、罗曼鸡等。良种率由1985年的5%增加到1998年的64.8%。至2000年,全乡养殖业收入产值占全乡农业收入的40%以上。
特色小吃
秋扒乡最有特色的小吃当属“秋扒烧饼”,被列入
栾川县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小吃历史悠久,源自战国时期楼子关。栾川秋扒古镇,拥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战国七雄”中的
韩国在此设立楼子关,西拒强秦。《
战国策》记载:“韩地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韩卒骁勇,多食
豆面,战时常携带当地
豆饼为粮,至汉代与西域传入的
烤馕结合,形成了栾川最具特色的传统小吃秋扒烧饼。
秋扒
油酥烧饼的制作工具颇具特色,即秋扒炉。其上下为炉,中间为鏊,面饼用刀刻花,抹土产蜂蜜、
小磨香油,再撒上芝麻,放入鏊中烤制而成,食之香嫩可口,回味无穷。两千余年来,秋扒烧饼在豫西洛阳地区的
嵩县,
栾川县,
卢氏县一带久有名气。传统秋扒烧饼制作工艺由于不符合国家环保标准,在传统工艺基础上,改良后的“秋扒饼”,综合考量古代典籍和现代人的饮食需求,融入
豆类等
杂粮食品,最大限度的还原古法风味;食用和携带保存更加便捷,是宴请宾客,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并形成了极具地域特征的栾川县特色文化食品——秋扒饼。
相关景点
白云寺
洛阳市栾川县秋扒乡之古刹
白云寺,背倚千仞白崖,高耸入云。古刹始建于
刘庄永平七年(公元70年),与
白马寺(始建于公元68年)是同时代建造的姐妹寺,距今约2000年,现存四块碑碣为证。
昔时,晨钟暮鼓、僧众诵经礼佛声闻十里开外,香火鼎盛乃豫西一大名寺。土改期间一度遭到破坏,后毁于文革时期,有居士尚记古寺对联:红尘滚滚苦海无边,白云悠悠回头是岸。今日,古寺在遗址旁边重建,原遗址依然保存。
恐龙化石群
早在1972年,秋扒乡乡民在修建一个小型水库时,发掘出5枚硕大的动物牙齿和一些骨骼化石。后经
董枝明先生研究,确认其为
霸王龙牙齿,并命名为“栾川霸王龙”,这是
中原地区首次发现的霸王龙。其实相对于北美的霸王龙来说,栾川霸王龙跟史前蒙古的
特暴龙更为接近。所以后来,有学者将栾川霸王龙归入特暴龙属,改名为“栾川特暴龙”。
2007年,古老中原的大地上,出现了一系列震惊世界的恐龙化石群:
黄河巨龙属(当时
亚洲最大的恐龙)、洛阳中原龙(中国唯一有确凿证据的结节龙类
甲龙)、
栾川盗龙属(除戈壁和中国东北地区外的第一个
驰龙类)等。其中, “栾川盗龙”(
食虫类Luanchuanraptor)是在中国发现的一属
驰龙科恐龙,年代为上
白垩纪。该化石是在
河南省栾川 秋扒乡发现的部份骨骼,包括有四颗牙齿、一根额骨、一节颈椎、一或两节背椎、17节尾巴脊骨、
肋骨、人字骨、
肱骨、指骨及爪、部份肩胛骨及骨盆,并其他零碎的骨头,都是来自中等身型的驰龙科。这些化石编号为4HIII-0100,并存放在河南地质博物馆。
栾川盗龙属是首类在远离中国东北部或
戈壁大漠的
亚洲地区发现的驰龙科。模式种是河南栾川盗龙(L. henanensis),由
吕君昌等人于2007年描述。
继而,作为两个密集分布世界级地质遗迹产地的汝阳盆地和栾川潭头盆地,引起了各国专家的关注。专家们在这两个盆地共发现恐龙化石点195处,获得大批珍贵的恐龙化石资料。这两个地方的化石群也因此被命名为“汝阳巨型蜥脚类恐龙动物群”和“栾川动物群”。其中,“栾川动物群”主要分布在
栾川县 秋扒乡一带,共发掘出27处化石点,发现了以小型
兽脚亚目为主包括
蜥脚下目、
鸟臀目等6种以上的恐龙骨骼化石,还有3种珍贵的早期哺乳动物和2种巨型蜥蜴化石。
2011年,“
秋扒龙属”面世,它是恐龙家族的又一新属种。“秋扒龙”作为似鸟龙类中
兽脚类恐龙的一支,它与大型鸟类如
非洲鸵鸟等在形态上接近,只是它还保留着长尾巴。强有力的三趾脚使它能高速奔跑,而细长、顶端有爪的前肢则可助它捕猎。
至此,秋扒乡已相继有“栾川霸王龙”(
栾川特暴龙)、“
栾川盗龙属”、“秋扒龙”三个恐龙新属种面世,为恐龙家族又添新丁。
仰韶文化遗存
仰韶文化是
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
新石器时代,它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它的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
甘肃省到
河南省之间。今天,在中国已发现上千处仰韶文化的遗址,其中以河南省和
陕西省为最多,是仰韶文化的中心。
秋扒乡存在多处仰韶文化遗存,如官坪遗址,曾出土多件古人类石器。
古墓葬群、古战场遗址
二千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和古战场遗址显示了这里历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地位…… 秋扒乡鸭石村村民曾在农田发现古兵器—戈。
乡村特产
黑木耳
秋扒黑木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因生长于腐木之上,其形似人的耳朵,故名木耳。重瓣的木耳在树上互相镶嵌,宛如片片浮云,又有
黑木耳之称。秋扒乡地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为12.9℃。温湿的气候和奇特的地势,加之全乡森林覆盖率达60%,是
栾川县黑木耳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
仁用杏
树型二花
秋扒乡山坡面积大,中药材贮量极为丰富。秋扒二花型大、色正,又称“树型二花”。其中,秋扒西坡“树型二花”种植面积初具规模。
秋扒槐米,于夏季国槐花蕾形成时采收,及时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制作而成。
乡村植被
红豆杉,是世界上公认的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植物,是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由于在自然条件下红豆杉生长速度缓慢,再生能力差,所以很长时间以来,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形成大规摸的红豆杉原料林基地。中国已将其列为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联合国也明令禁止采伐。
红豆杉的红豆,宛如南国的
相思子,外红里艳,可以寄托人们的相思。红豆杉得名也是因为它生长着与红豆一样的果实,故得名红豆杉。野生
红豆杉生长条件近乎苛刻、生长地域窄小,对气候条件要求严格。
秋扒乡森林覆盖率达60%,温湿的气候,奇特的地势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造就了茂盛的野生红豆杉生长群落。2010年,在秋扒乡鸭石村发现大量野生红豆杉珍稀植物资源,经鉴定品种属南方红豆杉,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已在鸭石村野生红豆杉聚集区建成红豆杉休闲度假山庄景区,同时拟利用当地生态环境,在秋扒乡鸭石村新建
曼地亚红豆杉药用林种植
生态公园一处,总种植面积三年期达到400万平方米(合60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