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镇是
广东省博罗县下辖镇,位于惠州市博罗县中西部,北倚罗浮山,南临东江河,东靠太平山,西邻
长宁镇,距县城
罗阳街道30公里,镇域面积62.22平方公里。
截至2014年,龙华镇下辖10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27980人(2020年),其中,
户籍人口2.537万人。以
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
壮族、
苗族、
土家族、
瑶族等13个民族。
2013年,龙华镇实现
地区生产总值(GDP)12.3亿元,较2012年增长18.8%。
历史沿革
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年)至
北魏景明四年(503年),属
南海郡。
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废
梁化郡设
龙川郡(今惠州),属循州。隋大业元年(605年),废循州设
龙川县郡,改属龙川辖。
唐武德五年(622年),废龙川郡复改循州,复属循州。贞观元年(627年),属
岭南道循州辖。载
初元年(690年),循州改称雷乡,属雷乡辖。
天宝(742年),雷乡县改称
海丰郡,属岭南道海丰郡。
乾元元年(758年),复改海丰郡为循州,属岭南道循州郡。
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循州改称祯州,属岭南东道祯州。
赵恒天禧五年(1021年),祯州改称惠州,属
广南东路惠州。
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惠州改称博罗郡,属
广南路博罗郡。
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博罗郡改称惠州郡,属惠州郡。
元至元八年(1271年),惠州郡改称
惠州路,属惠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惠州路改称惠州府,属惠州府。
洪武九年(1376年),属广东布政使司惠州府。
民国十五年(1926年),属广东革命委员会东江行政委员会。
1963年,恢复惠阳专区,复属之。
1978年,龙溪公社分出,置龙华公社。
1987年,设龙华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4年,龙华镇下辖10个行政村,1个社区(龙华社区)。龙华镇政府驻龙华社区 。
地理环境
龙华镇位于
博罗县中西部,北倚罗浮山,南临东江河,东靠太平山,西邻
长宁镇,距县城
罗阳街道30公里,镇域面积58.18平方千米(2017年)。
位置境遇
龙华镇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形成北部山地
丘陵,间有山谷平原,中部丘陵
台地,南部沿
东江自东向西有三个小
冲积平原。
气候特征
龙华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水源充沛,气候温和,春秋相连,年平均气温21.8℃,年降雨量1932.7毫米,平均日照2023小时,无霜期长达345天。1月均温12.8℃,7月均温28.4℃,年均降水量1814毫米。
人口民族
截至2014年,龙华镇总人口2.828万人,其中,
户籍人口2.537万人 。以
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
壮族、
苗族、
土家族、
瑶族等13个民族。
2021年6月7日,
博罗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发布,龙华镇常住人口为27980人。
交通
龙华镇境内,
广汕公路、
广州—惠州高速公路穿镇而过 。
经济
综述
2013年,龙华镇实现
地区生产总值(GDP)12.3亿元,较2012年增长18.8%;实现工业
总产值32.6亿元,较2012年增长23%;实现农业总产值1.87亿元,较2012年增长4%;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1.41亿元,较2012年增长33.6%;外贸进出口总额达8435万美元,完成年度计划。“两税”收入完成合计6229.1万元,较2012年增长10.8%,其中地税完成4249万元,较2012年增长12.8%;国税完成1979.7万元,较2012年增长6.8%;镇级财政一般收入2787.8万元。
2014年,龙华镇
地区生产总值(GDP)130390万元,其中,
第一产业12201万元,
第二产业88510万元,第三产业29680万元;镇级财政一般收入2582万元;完成税收5461.5万元,其中,国税2332.4万元、地税3129.1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0560元。
第一产业
龙华镇有常用耕地11500亩,建有硬底化、方格化的宁和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5000亩,农产品主要有稻谷、冬瓜、
豆角、
玉蜀黍等。
2014年,龙华镇农业总产值1.96亿元,农业增加值12201万元。山前荔枝种植面积达4000多亩,荔枝产量1200多吨;豆角种植面积1568亩,产量3547吨。
第二产业
2013年1至5月,龙华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
总产值10.92亿元,较2012年增长26%;
固定资产投资额6000万,较2012年增长21.2%;1-4月外贸进口730万美元,出口610万美元;1-4月“两税”收入完成合计1576.4万元,较2012年增长4.1%,其中地税完成999.3万元,国税完成577.1万元。
2014年,龙华镇有企业54家,其中外资18家,民营36家,主要从事纺织、塑胶、五金、电子、印刷、制衣等行业。全镇规模以上工业
总产值38.06亿元,较2013年增长24.9%;其中
规模以上企业11家,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8.68亿元,较2013年增长24.9%。
第三产业
2013年,龙华镇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3.5亿元,较2012年增长7.2%。
2014年,龙华镇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97亿元。
社会
基础设施
2014年,龙华镇投入69万元完成工业大道箱涵工程,箱涵的建成使工业大道、新龙路与伟全化纤道路等3条路连接互通。投入196万元,完成龙宁路升级改造建设。投入62万元,完成山前路口道路升级改造、中心幼儿园路段人行道升级改造和中心小学门前道路硬底化等多宗道路交通建设。投入145万元,完成太和路段排污和排洪等市政设施。投入18.3万元,在全镇范围内新安装路牌、门牌1万多个,并对部分道路重新命名。
文化事业
2014年,龙华镇举办各类文体活动5场次,农村电影放映92场次,组织6批次100人镇府和村组干部参加
潮州市中华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公益讲座。
教育
截至2014年,龙华镇有
初中1所(市一级学校)、完全小学3所、幼儿园2所;共有教职工266人,其中,中学77人,小学110人,幼儿园79人;在校学生4450人,其中,中学生858人,小学生2474人,在园幼儿1118人。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2014年,龙华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对弱势群体救助和补助医疗费8万元;140户288人纳入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放经费93.7万元;
五保户供养52人,发放生活费49.6万元;其它临时救济等社会保障发放经费合计7万元;伤残军人
抚恤金、各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等合计发放51万元。
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华大鼓于2010年成功申报为
博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锣鼓表演在村里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每个村小组都有一个
大鼓,每个男丁都有一枚铜锣,所以形成一人打鼓,几十人敲锣的表演队伍。每逢
春节等传统节日,或者嫁女娶亲、子女入学、添丁、乔迁等喜事,村民都会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场面喜庆热闹。这种习俗展现了当地村民意气风发、积极奋进的精神面貌。
特产美食
十大美食:百万鸡、关公鹅、平安鱼、富贵猪、回味鸭焖黄豆、移民豆腐、孝女心(酿莲藕)、华翠牌豆角、淮山焖猪肉、仙人龙骨菜干汤。
地方小吃:
萝卜粄、油
麻糍、
粽子、香芋糕、
米酒、农家腐竹。
文物古迹
陈孝女祠
陈孝女祠是
博罗县龙华镇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龙华镇
广汕公路边,即博罗县西25公里龙华圩。创建于
南梁,历代有重修,现存建筑为
爱新觉罗·旻宁八年(1828年)重建。通面灿宽10.4米、进深64米,
建筑面积665平方米。平面为四进院落。第一进为头门,门顶镶嵌“陈孝女祠”石匾;第二辉进为过殿,面阔、进深各三间,殿正中上端悬挂“孝持家国”木牌匾;第三进面阔、进深各三间,内奉陈孝女
塑像。第四进供奉陈孝女父母的
牌位。悬山灰瓦顶。祠内左为东辕门,右为西辕门。门为斜角方形,宽2.4米、高3.2米。门前为荷花池,池为对角方形。祠内保存明代
石雕花瓶2个,清白
玉石熏炉一只,明清有关陈孝女记载碑4通。
五村古村落
五村古村落位于龙华镇北面,是一个具有300多年历史的古民居建筑群,至今保存完好,极具保存价值和旅游观光价值。古村占地370多亩,包括蔚园、东园、大园、南边、北边、大巷、梅花等7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约1800人,现存600多处古民居建筑,保存较完好的大型宗祠5个,古井16口,彩绘、灰塑、木刻、石雕等艺术景观和古榄园等自然景观100余处。此古民居建筑群包括明末清初、
清代、民国初期的陈氏宗祠、陈百万古民居、献裕陈公祠三大块,是集观光、娱乐、度假、文化体验功能为一体的乡村型精品旅游目的地。
李国标家祠
李国标家祠位于龙华镇太和村内,修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是一座四合庭院式的住宅,由套房、回廊、糖坊、雕楼和
聂氏宗祠等组成,整座建筑是土木结构,青砖到顶,总面积达1357平方米。其中,李国标家祠的核心“祠堂上房”有4.5米宽,11米深,面积近50平方米。1985年,该家祠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屋内由
梁启超手书的楹联更是成为外人探幽的对象。
愈南公家庙
愈南公家庙位于
博罗县龙华镇鹤溪村。清同治七年(1868年)关怀所建。头门样似古牌坊。下分门三道,呈椭圆形,正门高2.9米、宽1.6米,两侧小门高2.4米、宽95厘米。门框用红砂岩石垒筑。正门“愈南公家庙”石匾为
翰林院进士凌云所书。石匾上方镌有一块红砂岩石匾,上刻
篆书“命”二字。头门内为天井,种两棵
鸡蛋花属树。两侧为厢房。北面为上厅,供奉祖宗
牌位。屋顶覆盖灰色
筒瓦,单檐悬山顶。1985年博罗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代表人物
龙华镇著名人物有:陈孝女 、关镇国、关镇邦、李国标 、
江逢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