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溪铺镇
湖南邵阳市新邵县下辖镇
龙溪铺镇隶属于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位于新邵县西北部,东接大新镇,南邻巨口铺镇,西与迎光乡接壤,北连新化县天龙山和冷水江市三尖镇。龙溪铺依山傍水,山清水秀,极宜人居,清代诗人周泽长曾对此有过生动的描绘:“未与山相习,安知别有天。一青为起止,众绿了中边。鸡唱云间屋,人耕树田。岩空终古滴,无隙不泉。”(见诗《中源铺——新化道中》)
龙溪铺镇交通便利,勾连着邵阳、新化、隆回县、冷水江等地,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古代便是一条重要的驿道,现代更是省级公路、市级公路、县级公路和镇级公路纵横交错。
截至2020年11月1日,龙溪铺镇常住人口为40465人。
行政区划
全镇总面积153.4平方公里,
28个村、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具体为:
龙源村,村部选址原古东村。新村村民小组22个,人口3028人,面积5.2平方公里。
家乐村,村部选址原罗家村。新村村民小组16个,人口1880人,面积4.1平方公里。
卓笔村,村部选址原卓笔村。新村村民小组18个,人口2307人,面积4.7平方公里。
上源村,村部选址原上源村。新村村民小组19个,人口3012人,面积5.5平方公里。
下源村,村部选址原坳头村。新村村民小组23个,人口2853人,面积8.8平方公里。
塘边村,村部选址原塘边村。新村村民小组16个,人口2120人,面积4.8平方公里。
吴家村,村部选址原吴家村。新村村民小组21个,人口2401人,面积4.6平方公里。
古田村,村部选址原下田村。新村村民小组20个,人口2351人,面积3.8平方公里。
双桥村,村部选址原大桥村。新村村民小组18个,人口2117人,面积2.9平方公里。
梅岭村,村部选址原梅江村。新村村民小组14个,人口1467人,面积11.2平方公里。
中源铺村,村部选址原中源铺村。新村村民小组14个,人口2181人,面积4.8平方公里。
留步司村,村部选址原留步司村。新村村民小组16个,人口1888人,面积7.9平方公里。
楠木社区居民委员会,居委会选址原楠木村。居民小组7个,人口3320人,面积1.9平方公里。
龙溪铺社区居民委员会,居委会选址原龙溪铺村。居民小组15个,人口3329人,面积3.4平方公里。
历史文化
(一)龙溪铺镇是一个文化古镇。
美丽传说
龙溪铺,这个诗一般美丽的名字,源于一个动人的传说。龙,是中国民族的图腾。传说中,这是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的动物。这种动物,后来成了力量的象征,智慧的象征。古时候,龙溪铺境内一处深潭中藏有一条巨龙(现在那藏龙的地方叫龙潭湾,位于龙溪铺中学与新邵四中之间),经过了千百年,那龙终于成了精,忽一日,风狂雨骤,电闪雷鸣,这条巨龙乘风而起,破水而出,呼啸而去,龙脚犹在龙溪铺,龙口已经到了大新乡(原来那地方便叫龙口溪)。龙起步腾跃的地方便被人们称为“龙起步”,久而久之,便成了龙溪铺了。
龙溪河流
巨龙经过的地方人们称为龙溪,今天依然流水淙淙。今天的龙溪,属资江一级支流,发源于新邵县新化县交界处的天龙山,经下源水库、龙溪铺、至大新注入资江,全程33千米,天然总落差495米,多年平均流量0.985立方米/秒,是境内资江落差最大、也是多年平均流量最大的一条支流。
龙溪铺,就象那淙淙潺潺的龙溪河水一样,从历史的远处、深处款款走来,不用言说,自有故事,自有精彩,自得风流。
文物古迹
1986年10月,龙溪铺坳头村出土一批文物—石矛。经过专家的鉴定,石茅属龙山文化时期的工具。龙山文化泛指新石器时代晚期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章丘区龙山镇而得名,距今约4350─3950年,约属于夏朝前期。这个时期的农业和畜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数量及种类均大为增长,陶器、铜器、石器等工具并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占卜等巫术活动亦较为盛行。从社会形态看,当时已经进入了父权制社会,私有财产已经出现,开始跨入阶级社会门槛。
这个发现证明,龙溪铺历史悠久,早在夏商时期,这里便留下人类活动的种种痕迹。龙溪铺,经历和见证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
历史沿革
历史变幻,疆域屡屡重新洗牌。龙溪铺因为其靠近古雪峰山的特殊地理位置,其归属便让人眼花缭乱,时而属今邵阳市地区,时而属今娄底市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灭楚,置长沙郡,龙溪铺属长沙郡;汉高祖五年(202)置长沙国,龙溪铺属长沙国;南梁南陈邵阳县,龙溪铺属邵阳县;隋唐五代龙溪铺属梅山峒地;北宋赵顼熙宁五年(1072),湖南省转运副使蔡煜重开新化县,置新化县。自此迄元、明、清、民国,龙溪铺属新化县;1952年,新邵县建县,龙溪铺属新邵县。
疆域的改划,总是伴随着文化的冲击。在龙溪铺这方土地上,统治者带来的中原文化,湖湘土著的荆楚文化和梅山文化,不可避免地交锋,从而使这片土地上成为一块文化的沃土。事实上,这里不仅深受中原文化的熏陶,而且保留着深厚着荆楚文化和梅山文化的传统,特别是这里人文、风俗、习惯都打下了梅山文化的深深烙印。在龙溪铺的一些地方,现在仍存在着梅山文化的影子,如地名以梅命名,今龙溪铺境内有梅家山、梅江等地名,如猎户拜梅山,如祭祀时敬鬼神,如好学梅山武功,如食用烟熏腊肉,生吃猪肝、猪霁子油等。正因为梅山文化在龙溪铺、坪上等地存有深刻的影响,1995年,新邵县率先举办了全世界首届梅山文化研讨会。
名山胜景
名山多胜迹。在龙溪铺大名山上,存有东晋南宋清代的大小石碑十余块,详尽记载了大名山的变迁,其中便有大名禅院的记载。1145年(赵构年间),山上建起第一座大型禅院—大名禅院,殿宇辉煌,气派雄浑,莲宫桂宇,流金溢彩,高僧云集,香火兴盛。大名禅院与道教胜地文仙观遥相呼应,成为旅游佛教胜地。
在龙溪铺的风景名胜中,风井和潮源洞也颇负胜名,历代诗人吟咏之作甚多。明朝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王应熊曾游风井,并留下了一首诗《风井》:“寰中风穴不一处,斯井乳花能同流。暗接膏源尝秘惜,不离陌路自清幽。”写尽了风井的奇特之美,赞扬风井的清幽境界。明代诗人郑阳也曾游风井和潮源洞,并挥毫写下《风井》一诗:“潮源洞风井,南国两奇观。不谓人间有,谁知天壤宽。风清寰宇霁,洞野云寒。地主惭迂拙,山灵容我看。”此诗生动描绘了风井和潮源洞这两大奇观,让人叹为观止。
历史上,龙溪铺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牛山卡、中源铺、龙溪铺等处均为军事要冲,太平天国石达开曾率兵在牛山卡大败清兵,并留下了众多战场遗迹。可惜后来下源水库修建,在牛山卡建发电站,那些战场遗址才毁坏尽。
大浪淘沙,数千年来,中原文化、湖湘文化、梅山文化在这里兼收并蓄,佛教、儒教、道教并行不悖,其交汇也久,其积淀也厚,其特色也浓,使这片神奇的土地显得多姿多彩,富有生机和活力。
人口民族
2021年6月,新邵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龙溪铺镇常住人口为40465人。
名人简介
(二)龙溪铺是一个人才大镇。
龙溪精神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龙溪铺山多田少,谈不上非富庶之地,也非政治文化中心,然而这里历代名人辈出,英才迭涌,因为这里的人不管是求学、营生,还是事功、征战,都有一种“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宝古佬精神。
2004年8月30日,中国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栏目中,一位从农民工工棚里走出来的博士研究生,讲述了自己下岗后边打工边求学的艰苦经历,他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广大电视观众。这位博士生名叫谭文,他是龙溪铺下源人。在他的身上,便生动地折射出了龙溪铺人这种好学上进、吃苦耐劳、志存高远的精神。
文学
早在清代,龙溪铺的邓可策家族和谭爱莲家族便以人才辈出闻名于世。邓可策,龙溪铺田心人,清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易学家和作家,传世之作有《中国形胜舆图》、《易象六十四卦图传》、《田心庐诗集》等。时邓可策与从弟邓可简、邓可奇皆以文学著称,湖南省学政潘宗洛为邓氏家族宅第书“多材第”匾额。
谭爱莲,龙溪铺下源人。他与谭学时、谭建宅等精研易理,有著作《周易精蕴汇解》、《易传质疑》、《易传图说》、《易学南征》、《周易图象传解》等行世,均是当时一流的易学家,谭氏家族人才辈出,谭绍程、谭瑞、谭学江等亦有文名,爱新觉罗·旻宁年间的《宝庆府志》载有谭爱莲、谭瑞等11人的事迹。
重视教育
龙溪铺人很早便懂得“再穷不能穷孩子,再苦不能苦教育。”1867年,龙溪铺下源太学生王永昭集资创办龙源书屋,延请谭爱莲等名师教授,人才辈出,成为县内著名的私塾学校,1909年改为龙源小学堂,开办新式教育。1915年,龙溪铺楠木村李主一倡议创办龙溪铺学校,也是县内较早的新式学校。解放后这里的教育事业更为发达,学子们不仅可以去县内外学校求学,境内也形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完整的配套教育体系。因此近代以来,这里名人云集,串珠而出,联袂而起。
将军
将军如李文、谭如芬。李文将军,龙溪铺镇楠木村人,他自幼博学多才,胸怀大志,据说李文少年时,一位喜欢对联的友人来李家玩耍,李父让友人出联考考李文,友人推辞不过,便出了一幅上联:“曹植才高八斗”。没想到李文不假思索,很快对出下联:“李质吾志在四方。”后来李文果然先后远赴长沙市广州市求学,成为黄埔区第一期毕业生。入伍攫升很快,年仅33岁便官排少将,34岁又攫升中将军长,实为军中异数。谭如芬将军,龙溪铺下源人,曾任台湾中将舰长,退役后定居美国。
艺术家
艺术家如谭仁、李仙凡。画家谭仁,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他1960年湖北美术学院绘画系毕业,专攻山水花鸟画;几十年来,足迹遍及名山大川,积累画稿、速写以千计。又潜心研究、临摹古今大师名作数百余帧,庶可乱真。作品意境深远,情感奔放,笔墨洒脱,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出版作品有《湖南新貌》组画,《陈白一、钟增亚、谭仁、杨福音四人画集》、《谭仁画展作品选》、《谭仁画集》、《谭仁山水画辑》,作品入编《湖南美术五十年》。李仙凡,雕塑家,龙溪铺人,他的雕刻作品《双龙戏春》曾获中国第三届根雕艺术优秀作品展览会铜牌奖,《伴侣》、《孔雀开屏》获优秀作品奖。
作家
作家如谭士珍刘定中。著名作家谭士珍,龙溪铺下源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女匪》、《太行儿女》(合著)、《风雨故人来》(合作)、《朝阳花》(合著),长篇纪实文学《袁隆平》,散文集《将军柳》、《烟雨蒙蒙》等。其中篇纪实文学《袁隆平浑名考》获1989年全国晚报连载特等奖,报告文学《靖州二虎》获国家林业部奖。著名作家刘定中,龙溪铺中源村人,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先后出版散文诗集《人生启示录》、《人生感悟录》、《人生真情录》和散文诗选集《刘定中散文诗选》、《刘定中散诗精品鉴赏——燃烧的生命》(魏饴主编)、散文选《你永远是一个春天的童话》。作品选入《中国散文诗大系》湖南省卷等10多种选本。
记者
记者如李斌。李斌,龙溪铺镇楠木村人,新华社“新华视点”高级记者,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会员。曾为中国首次北极科考队员。写有《决战纳米时代》、《大机关的“小窗口”》等,与人合著《你还是你吗:人类基因组报告》等。2000年500院士评选“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他独占一半。曾连续7年参加全国“两会”报道,连续8年10篇次获新华出版社社级好新闻,连续3年获新华社内参先进个人、国内部“放心记者”称号。
作曲家
作曲家如谭政文。谭正文,龙溪铺上源村人,自幼热爱音乐,印度洋海啸事件后,他写了《微尘》等脍炙人口的歌。2006年起,他两度参加奥运歌曲征歌比赛,2006年,他创作的《梦圆北京》等4首歌曲全部进入网络参赛歌曲12强之列。2007年7月,他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记者专题采访,并播出专题片;2008年元月19日,他荣获“CCTV2007年度三农人物”提名奖。2008年5月,他的赈灾歌曲《关爱》在中央电视台七频道播出。2008年6、8月,他创作的奥运歌曲《暖流》、《微尘》为《汉语世界》杂志看中,翻译介绍给全世界听众。
2011年8月,谭政文作曲的《生命没有如果》 (李正文作词,刑卫民音乐制作,汤尧演唱)在国家五部委(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安监总局、广电总局、中国音协)联合\u003c生命之歌\u003e全国征集大赛中入选获奖,经中国煤炭文工团韦宁峰演唱后由中国中央电视台首先文化传媒公司出版发行。作品位于生命歌曲第二集,另有多家音乐刊物发表。
专家
专家如黄能凤、历承忠。黄能凤,龙溪铺人,我国知名农机专家,高级工程师,他为我国农机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为农机技术研究和推广做出了出色贡献。曾任荆门农机科研所所长,曾获“农业部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其名字和事迹入选《世界优秀人才大典》。历承忠,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地下水勘查和评价工作,为辽宁省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企业家
企业家如李先富、李基克。李先富,龙溪铺镇龙溪铺村人,1982年,富于创新精神的他与人创办龙溪铺皮鞋厂,这是全县第一家私人联办企业,他也因此成为全县第一个私营企业家。李基克,龙溪铺镇十字路村人, 1999年以来,李基克在村里以股份制形式开办了煤窑3家。2002年,他带领村民兴办了年产值上百万元的村办红砖厂,2003年他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总投资达1000万元的中意玻璃灯饰厂。同时他出任改制企业龙十煤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原来年年亏损而举步维艰的企业现在月产原煤4000余吨,年产值800多万元,年创利税110余万元。1996年来,李基克在家乡当了十二年村支部书记、十一年人大代表,个人为家乡的公盖事业捐资30多万元。在他的带领下,十字路村由一个偏远而贫困的小山村一跃而成为致富奔小康的模范村。
英雄
英雄如李映辉、周军平。抗洪英雄李映辉,原太芝庙乡党委副书记,他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就跑遍了全乡31个村,根据每个村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寻发展。种植药材,发展香菇,招商引资,兴办竹木加工企业……在2005年特大山洪灾害中,他把生的机会留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紧急疏散群众,最终被洪水吞没,壮烈牺牲,与唐飞等被誉为“新邵七子”,当选“2005年度湖南省十大新闻人物”。周军平,他生前系湖南省新邵县公安局林业分局龙溪铺派出所所长,一级警司。从警十年,先后2次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被县人民政府嘉奖,6次被评为新邵县林业系统先进工作者。2005年6月21日下午3时40分,在徒步追捕犯罪嫌疑人罗祖彪返回途中,劳累过度,经过一段陡峭、泥泞的山路时,失足坠入路边的深潭,抢救无效,不幸因公殉职,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铸就神圣警魂,被誉为“守望林区的猎鹰”。
1962年5月29日,国务院副总理罗瑞卿在龙溪铺视察期间,与这里的干群亲切交谈,对这里的人文历史,对这里美丽的风景,特别是对龙溪铺人的苦干精神、巧干精神和奉献精神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经济历史
(三)龙溪铺是一个经济强镇。
在商业不甚发达的古代,龙溪铺凭着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过往商旅络绎不绝,加之这里资源丰富,境内蕴藏着煤、锑、大理石硅石等大量矿藏,不可避免地成为商业重镇。
早在明朝期间,龙溪铺人便在今龙溪铺村、楠木村、中源铺、田心村等地沿驿道建筑铺房,进行经商。到了民国时期,便成为宝庆、新化一带首屈一指的名铺了,50余幢铺面,沿着龙溪河一字儿排开,形成了一条400多米长的街道,街面十分平整,全由石板、卯石等铺砌而成。这些铺面,有的卖纸,有的卖盐,有的卖绸缎,有的卖木材,有的卖酒,有的卖肉,有的卖日用百货,龙溪铺成了当时邵阳市新邵县一带有名的商品集散地。
1927年,龙溪铺十字路村的江中和、江新发、江长春等人,合伙集资,在该村开矿井2对,开平巷采煤,50个劳动力日产汽车公司煤10吨左右;1930年,龙溪铺牛山卡发现锑矿,楠木村人李主一聘请200多名工人开采,是当时一家规模较大的实业;1937年,李主一双开办采金公司,在风井村等地采金,雇员多达400人。这个时期,龙溪铺的经济发展已经渗入现代工业的元素,李主一成为当时邵阳、新化县一带最有实力的企业家。
1947年,新邵县县内第一条省道——邵新公路正式通车,这不仅开启了新邵交通运输史上的新篇章,也对龙溪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村民纷纷沿公路建设房屋,沿街辟为店铺,很快,一个新的集镇很快在邵新公路两旁出现了。
解放后,龙溪铺的发展日新月异,农业和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在农业水利上,1957年8月,全县第一座中型水库在龙溪铺镇坳头村动工建设,1960年1月完成主体工程。后经过多年的配套建设,目前集雨面积27.5平方公里,外引1平方公里,总库容2380万方,正常库容1910万方,有效库容1875万方,正常水面2310亩。坝高38米,长110米,坝顶高程海拔699.8米。水库连接8座小型水库,连接4000多口山塘,灌区涉及龙溪铺、巨口铺镇、新田铺、迎光乡等6个镇乡近3万亩良田,灌区大部分稻田灌溉自然流灌即可,且由单季稻作改为双季稻作,旱涝保收,为农业的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工业经济上,1965年在镇区建立了“地方国营龙溪铺锑矿”,1978年在镇区组建十字路煤矿,1980年,863厂在龙溪铺麻冲村建工业区3万多平方米,建民房1万多平方米,1981年移交省司法局,1984年建大理石厂。在城镇建设上,学校、医院、图书馆、电影院、商店、车站等配套设施逐步建设完成,街道两旁植满3000多株三球悬铃木,镇区变得繁荣而美丽,龙溪铺成为全县最早的两个建制镇之一。
园区建设
星移斗转。今天的龙溪铺秉着“园区兴镇、招商活镇、工业强镇”的战略,又一次迎来了发展的巨大机遇,又一次掀起了经济发展的热潮。
园区建设
在园区兴镇上,龙溪铺着力建设了石材工业园。改革开放初期,龙溪铺镇中源铺村人胡腾新率先在村内创办了两个石材加工厂,并毫无保留地将个人办厂的经验和生产技术传授给村民,带动全村40多户办起了30家石材加工厂,现在已形成以龙溪铺镇中源铺为中心、方圆3公里、占地面积300亩的工业园区。工业园的建设,改变了以往境内石材工业散、小、乱,没有形成规模,没有形成品牌的现状。石材工业园主要主产大理石板、墓碑、石粉、石米等建材。产品在省内外及周边城市占有很大市场,远销福建省广东省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现解决就业人员2252人,年产值4510万元,实现利税326余万元。今后,龙溪铺将按照“总体规划、组建集团、统一管理、规模经营、多方融资、招商立园、分步实施、封闭管理”的方针,力图通过“三步走”的战略,搞好园区高标准总体规划,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整合园内企业,组建集团公司,提升市场竞争力,打造全国石材行业“航空母舰”。
招商引资
在招商活镇上,龙溪铺坚持两手抓,软硬兼施,一手抓硬件设施建设,一手抓软件建设。在硬件上,近年来,龙溪铺招商引资1300万元和120万元,修建了大型农贸综合市场和社会停车场;投资150万元对龙溪铺石材工业园及龙溪铺监狱小区水、电、路基础设施进行了配套;修建了全长22.5公里、宽5米、总造价800余万元的下源公路。在软件上,龙溪铺成立了以书记、镇长为首的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龙溪铺镇关于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园区企业优惠办法》,并建立了招商引资目标考核责任制,签订了责任状。同时着力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制造了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加大了对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增强了政府服务意识,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为工业园区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工业发展
在工业强镇上,龙溪铺利用丰富的矿产自然资源,打造了煤炭、冶炼、石材等三大产业支柱。精工细凿的石材工艺品、优质的锑品、煤炭产品运销广东省福建省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县办国有企业十字路煤矿成功改制为龙十煤业有限公司,原来年年亏损而举步维艰的企业现在月产原煤4000余吨,年产值800多万元。龙溪铺镇冶炼厂现拥有固定资产810万元,生产锅炉5口,专业技术人员20余人,其余各项设备齐全,年产锑220吨。龙溪铺石材工业园园区共有87家企业,现在已经成为引领新邵工业发展的“一区五园”中“五园”之一。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行政区划
历史文化
美丽传说
龙溪河流
文物古迹
历史沿革
名山胜景
人口民族
名人简介
龙溪精神
文学
重视教育
将军
艺术家
作家
记者
作曲家
专家
企业家
英雄
经济历史
园区建设
招商引资
工业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