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采石风景区
位于安徽的国家AAAA旅游区
采石风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旅游区,由采石矶片区、塘片区、青山片区、横山片区组成,总面积64.85平方公里,是一处以诗仙李白为灵魂,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为底蕴,以“翠螺浮大江”的山岳型自然景观为特色,以文化欣赏、自然观光和休闲为主要功能的综合型风景区。
景区概况
采石风景名胜区历史悠久,文化丰富,作为“长江三矶之一”的自然景观代表采石矶和以“李白长眠之地”闻名的人文景观灵魂李白文化在国内均具有代表性。
风景区四大片区特色各异,采石矶片区,以伟大诗人李白为灵魂,以“大江绕绝壁,草圣伴诗仙”景观为特色,以李白文化欣赏和江矶揽胜功能为主,战争文化和宗教文化欣赏功能为辅的观光游览区。
濮塘片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优美的自然景观为特色,以竹景观、竹文化欣赏和休闲度假为主,革命历史教育功能为辅的休闲度假区。
青山片区,以“白水绕青山,诗仙忆谢公”景观为特色的,以李白文化和谢朓文化欣赏为主,宗教文化欣赏和休闲娱乐功能为辅的观光游览区。
横山片区,以自然生态景观为特色,以访古探幽、登高路虎揽胜为主要功能,突出自然野趣与幽趣的生态旅游区。
四片区类型丰富、特色各异、优势互补、结构优良,共有两大类七中类三十三小类景观,极具多样性,山水相映、人物相倚、古今相融、情景相辉。
修缮维护
采石风景区地形险要,向为金陵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从春秋到民国年间,这里就发生了二十余次著名的战争,由于历史上战争频发,许多建筑毁于兵,历史遗迹湮没。2003年《采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通过国家建设部评审以来,采石风景区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景区内常住人口迁出、锁溪河综合整治、太白大道拓宽、翠螺湾景区、仙园景区、翠苑、延园等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使风景区文化品位和景观内涵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也扩大了风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给景区带来了游客量的逐年增长。
文物及保护
采石风景区现有1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白楼),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林散之墓),6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赤乌井、蛾眉亭、李白衣冠墓、三元洞、三台阁、圆梦园)。内容丰富的各类文物、文化遗迹,对风景区进一步提升历史文化品位,丰富旅游文化资源,促进旅游文化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经专家鉴定,景区内的馆藏文物和书画大部分均为真品,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并确认有书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26件、三级文物294件。采石风景区组织专业拓片人员为碑文进行拓片存档。为保护和记录文物踪迹,加大对文物的文化留存,采石风景区组织专业拓片人员对景区文物碑刻进行拓片存档。
景观特色
采石矶与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合称为“长江三矶”,为江南名胜素有“千古一秀”的美誉,其自然景观丰富,集奇、险、雄、秀于一体;人文内涵深厚,揽名山、名水、名人、名园于一身。
主要景点
太白楼
太白楼始建于唐元和年间(806~820年),原名“谪仙楼”,宋元时期均有修。明正统五年(1440年),工部右侍郎周忱巡视江南时重建。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知府胡季瀛重建,改名为太白楼,又称“唐李公青莲祠”。后毁于兵燹。清光绪三年(1877年),兵部尚书彭玉麟捐资重建。
太白楼位于翠螺山南麓,依山而临江。楼高18米,三层两进,前楼后阁,左右回廊;歇山屋顶,筒瓦滴水,鳖鱼走兽,飞檐翘角,蔚为壮观。尤其是聂氏宗祠正厅供奉的一尊楠木李白站像,背负双手,昂首挺胸,神态潇洒飘逸,十分传神地再现了诗仙风韵。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长江著名的“三楼一阁”。
为纪念伟大诗人李白,弘扬李白诗歌文化,1986年,太白楼东侧一组清代建筑改建并与太白楼合璧,由此构成了全国建楼最早、历史最久、规模最大、文物藏品最多的李白纪念馆
林散之艺术馆
林散之艺术馆“大江绕绝壁,草圣伴诗仙。”大自然造化了采石矶,采石矶挽住了李白,李白吸引了林散之。为了纪念这位当代杰出的书法大师、诗人、画家,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决定建立林散之艺术馆,并于1991年10月15日在马鞍山市市采石风景区建成,了却了先生“归宿之期愿与李白为邻”的心愿。
林散之艺术馆坐落在马鞍山市采石风景名胜区万竹坞,与太白楼相邻。系经安徽省委、省人民政府申报,复经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建立的当代文化名人艺术馆。该馆于1990年12月15日动工兴建,1991年10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馆舍及先生墓园由东南大学单踊教授设计,馆名由启功先生书写,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750平方米。艺术馆由主展厅、副展厅、学术厅及墓园四个部分组成。主展厅又名“江上草堂”,主要展示着百余幅林散之先生一生中各个时期的书画艺术精品。副展厅主要陈列着林散之先生生前所用的文房用品及国内外名家给予的评价。学术厅则是进行学术研究活动或接待太子宾客的场所。林散之先生出于对采石矶山水的热爱和对李白李白的景仰,将采石矶作为他的归宿之地。林散之先生逝世后初葬于翠螺山北侧的小九华山,1996年底将其墓迁至林散之纪念馆建成墓园。
林散之艺术馆依山就势,阶梯布局,在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上,又独特新颖。主展厅屋面覆盖茅根、屋面的中央运用大块方格玻璃进行采光,各厅之间采用廊、亭相连,青瓦白墙,红柱相间,再配以古铜色铝合金材料做的格子隔扇门、窗,仿古效果自然,体现了古今营造手法的有机结合,使得整个建筑小巧精致,古朴典雅。林散之先生墓园与馆舍连成一体,通过曲径的麻石路即可达到。墓园的构思寓意很深:墓园的最高处是用浅色的花岗石砌成的半弧形照壁,犹如一张铺开的宣纸,赵朴初先生题写的“雄笔映千古,巨川非一源”刻在照壁上,概括了林散之先生的艺术成就及其丰富内涵;墓园的中间是林散之先生与夫人盛德粹的合葬墓,墓体选用黑色的花岗岩,与墨同色;墓形设计成印章式样,正面刻有启功先生书写的“林散之先生之墓”碑,背面刻有墓记。庭院布局亦十分幽雅:艺术馆在设计建造时就保留了原有的古树名木,有柏树、榆树、三角槭等等,古树名木与典雅建筑相互映衬,融为一体。地面用青砖、青瓦、鹅卵石镶嵌成梅花等各种图案,花草、山石点缀其间,从而使整个庭院既显得幽静古朴,融入自然,而又富有生机。
林散之纪念馆丰富的陈列内容,独特的建筑风格,典雅的园林布局,自开放以来,吸引了众多知名人士和中外游客,并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赞扬。林散之艺术馆已成为学习、研究林散之先生书法艺术的重要场所,成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基地之一。馆内林散之先生墓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台阁
三台阁秀丽的采石矶就像一组如画的屏风矗立在长江下游的江岸上,而耸立在翠螺山至高点上的三台阁则像一粒珍珠镶嵌在山巅。
三台阁位于翠螺山之巅,历经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约120余年,至乾隆年间毁于战乱,后改建三间平房又毁。现阁为1999年重建,建筑面积1580平方米,阁高五层,约30米。阁体呈方形,琉璃瓦顶,飞檐翘角,气势恢弘,为典型的徽派建筑
历史上关于三台阁的记载,仅有两篇阁记和三首诗。阁记分别是明崇祯太平知府郑喻所撰《采石山新建三台阁记》和清康熙太平知府杨霖所撰《采石三台阁记》。新建三台阁题记由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撰写。《三台阁题记》以中华文明变迁为背景,表达了对长江文化品相的认知,以及对采石矶、三台阁的推崇。登临三台阁,可南望天门中断,西眺大江奔流,东睹古镇采石,北看九华风光,优美的山水景观与别样的人生况味尽入心底。
三元洞
三元洞,又称三官洞、三观殿。“三官”传说为道教供奉的神,即天官、地官、水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道教以三官配三元,即上元天官、中元节地官、下元节水官。三元、三官为一义,是道教所奉祀的神灵。
三元洞是采石矶五座天然石洞中最大的一座,素为江南天然胜景之一,建筑面积580平方米。其得名有二:一据史料据载,清康熙,憎人定如去流悦此清幽绝俗,遂率众僧从奉天、地、水三元水府神位于此,而得名;另有民间传说,湖南省三秀才乘船赴京会考,途经采石,突遇狂风骤雨,幸得神仙保佑,方才化险为夷,后三人皆金榜题名,为官一方,为报神仙搭救之恩,捐资就洞筑楼,因此又名为三官洞。三元洞依山傍水,景色绝佳。洞上建筑精巧玲珑,雕梁飞栋,山洞嵌于悬壁之间,下落无地,水拍洞边悬崖,雪浪滚滚,探身俯视,给人以危楼之感,令人神醉。
蛾眉亭
蛾眉亭建于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由太平州知州张瑰创建,但从诗人贾岛的《牛渚》诗“泊舟涉危亭,蛾眉望中碧”中可以推测,蛾眉亭其实在中唐时期就有了。
蛾眉亭背山面水,为长方形,亭檐正中上悬“蛾眉亭”额匾,亭内后壁嵌有五块约六尺高的石碑,其中元代李泂《过采江诗》碑尤为珍贵,郭沫若称之为不可多得之物。1987年,五块碑移至李白纪念馆收藏。同年,重勒新碑五块于亭内。《重修蛾眉亭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郁贤撰,书法家李六珍书;元代李泂《过采江诗》乃按原碑复制;李白《望天门山》、林逋《采石山》、文天祥《采石怀古》诗碑为当代书法家孙龙父武中奇陈艾中书写。
千百年来,蛾眉亭集秀美与壮观于一身,站在蛾眉亭,能一览江南的无限风光,“出大江而山曰采石,昔人因其山雄丽,亭绝壁上,以尽登览之美,前望东西梁山,夹江相对,宛如蛾眉,遂以亭名”,从明初当涂县名士陶安的《蛾眉亭记》中,不仅可以看到古人在绝壁上建蛾眉亭的良苦用心,同时也表述了夹江相对的东西梁山,恰如一对弯弯的蛾眉,“蛾眉亭”因此得名。
蛾眉亭的景色宛如四季图,尤其是晴天去蛾眉亭,日照江面,一条银白色的江练,耀眼的江水,波光粼粼,恰似两山的眼波,浓郁的翠松绿林,仿佛两山的眉,秀丽而又妩媚。
据历史记载,亭中原有石碑五通,因风雨剥蚀,多有破损,现已被移至李白纪念馆。蛾眉亭为1987年重修,亭檐正中悬“蛾眉亭”额匾,新立的五通石碑就嵌在亭内的石壁上。《重修蛾眉亭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郁贤皓撰文,由书法家李六珍书就。按原碑复制的还有元代李泂的《过采江诗》;另外李白的《望天门山》、林逋的《采石山》、文天祥的《采石怀古》等诗,均由当代书法家重新书写成碑。
李白衣冠冢
李白衣冠冢,为埋葬李白衣冠的坟冢。相传李白身着宫锦袍,在采石矶头酒醉跳江捉月,溺死江中,其衣冠被渔人捞起葬于采石。宋嘉泰元年(1201)道士秦德智募建于采石镇神霄宫内,冢前立有“唐李翰林衣冠墓”石碑。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神霄宫改建采石小学堂,因辟建操场,将李白衣冠冢移至操场西侧。1972年,采石公园管理部门将李白衣冠冢迁至翠螺山麓,冢基用青石垒砌,基高2米,直径5米,周长约40米。形体为圆笼屉状四周有石栏圈围。松柏簇拥,芳草菲菲,环境幽静。冢前立一汉白玉大理石碑,上镌隶书“唐诗人李白衣冠冢”,系书法家林散之手书。千百年来,采石李白衣冠冢和当涂县青山李白墓同样因李白而名声大振,慕名前来凭吊者络绎不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白居易《李白墓》云:“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项斯《经李白墓》诗也有“夜郎归未老,醉死此江边”之句。
位于翠螺山南麓,冢基用青石垒砌,基高2米,直径5米,周长40米,形体为圆笼屉状,四周有石栏圈围,松柏簇拥,芳草菲菲,环境幽静。冢前立一汉白玉大理石碑,上镌书法家林散之隶书“唐诗人李白衣冠冢”。
翠螺湾
石风景区西南,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其中水系5万平方米,石质面拱桥2座,木质面平桥3座,石质面平桥1座,建设总投资2000万元。
翠螺湾依水傍山、景色秀丽,集垂钓烧烤、水上娱乐、休闲观光于一体,园区以山水园林为基调,亭台水、木桥幽通、鱼池潭影交错相映。景点错落有致,布局紧凑协调,有六角亭、草亭、水榭、钓鱼台、游船码头、栈道、农家乐、娱乐设施基地、月季园以及牡丹园等景点。宽阔的映杉湖掩映在池杉林中,壮美如画,信步映杉湖畔,可观赏秀丽的湖光山色,又可修心养性,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往返。
广济寺
广济寺,旧名石矶院,又名资福院孙吴赤乌二年建,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为江南有名的古刹。历代文人雅士常来寻幽探胜,宋代梅尧臣曾泊舟采石矶,游广济寺,赋诗曰:船从山下过,直上见僧轩,系缆登采石,援崖到寺门。短篱遮竹漾,危路踏松根,却看苍江底,帆归烟外昏。
殿上有联曰:“经传白马,寺创金乌”。殿东侧有“赤乌井”,为三国赤乌二年(239年)建广济寺时所掘,是采石矶最古老的历史遗迹。传说,三国东吴赤乌年间初建广济寺,僧人为取水方便,在寺宇旁挖掘赤乌井时,得到了一块璀灿夺目的五色石,惊喜万分,视若珍宝,便命工匠琢磨成一只香炉,供奉于寺内,作为镇山之宝,采石也因此得名。
人文历史
采石之名
“采石矶”之名,始见于刘宋人刘叔敬的《异苑》一书。《异苑》云:“晋朝江州刺史温峤去江东平叛返回武昌,途经采石矶,忽闻江底有音乐之声,水深不可测,世传矶下多怪物,乃燃犀照之。”这里所说的“采石矶”,即牛渚矶或牛渚岩。后人又将采石矶称为“燃犀渚”,将临江处称为“燃犀浦”。唐以后始称牛渚为“采石”,以“昔人采五色石于此”而得名。唐乾元年间,曾设“采石军”于此,此后“牛渚”即被“采石”所代替。牛渚山亦称作采石山。明清之季,因采石山森林茂密,远望“似螺浮于水面”,故又称之为翠螺山。
历史沿革
采石矶位于马鞍山市西南约5公里的长江东岸,采石矶的得名据说是因三国孙吴时.此处曾产五彩石,又因其形状如蜗牛,又有“金牛出渚”的传说,故又名牛渚矶。采石矶突兀江中,绝壁临空,扼据大江要冲,水流湍急,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秦始皇东巡会稽郡,道丹阳,至杭州市,即通过此渡。
东汉兴平二年(195),孙策渡横江,攻刘繇牛渚营,尽得邸阁粮谷战具。其后孙权使孙瑜溧阳市移兵屯牛渚。从此,采石矶成为历代军事重镇。黄武中,孙权使全琮屯牛渚。东吴建衡二年(270),孙皓谋伐晋,大举兵从牛渚西上,旋引还。又以何植为牛渚督,作横江坞。
晋朝咸宁五年(280),晋伐吴,遣王浑向牛渚。永嘉元年(307),陈敏据建业,扬州刺史刘机等出历阳讨敏。陈敏使其弟陈宏据牛渚拒之。
东晋咸和三年(328),苏峻据历阳以叛,济自横江,登牛渚,望钟山。咸康元年(335),石虎南游,游骑至历阳,诏戍牛渚及慈湖、芜湖市以备之。永和中,谢尚镇于此,亦曰采石戍。隆安二年(398),河南省刺史庾楷以历阳叛,谯王司马尚之大破楷于牛渚。
宋元嘉二十七年(450年),魏主拓跋焘入寇,军瓜埠。宋分军戍采石,又陈舰列营,周亘江畔,自采石至暨阳六七百里。孝建初,刘义宣作乱,柳元景军于采石。
齐永元初,陈显达自寻阳东下,败台军于采石,建康震恐。二年,崔慧景逼台城,豫州刺史萧懿方讨寿阳县,屯小岘,闻警,即帅数千人自采石济江,顿越城。
梁普通六年(525),置南津校尉于此。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这里曾发生“宋金采石之战”。
采石之战
这是一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反侵略战争,侵略的一方为金朝统帅完颜亮完颜亮,南宋主将为虞允文。虞允文仁寿(今四川仁寿)人,绍兴三十年奉派出使金国,见该国大事战备,回国后就奏请朝廷加强防御。次年,完颜亮率60万军队分四路甫侵,他自己带领的一路约数十万兵马于同年11月抵达采石矶对面江岸,跟宋军隔长江对峙。据《宋史》记载;当时形势危急,江北完颜亮高踞在刚刚绽起的高台“黄居”下,杀白马祭天,准备次日渡江。而江南的宋军却因正“易将”而无人负责,“我师三五星散,解鞍京甲坐遭旁”。虞允文蒿目时艰,毅然负起守卫重任,刚部署完水陆军队,完颜亮“大呼,操小红旗序数百艘绝江而来,瞬间,抵南岸者艘,直薄宋军”。虞允文勉励身旁的勇将时佐应战,时俊立即挥舞双刀冲向金军,大队宋军跟着向金军冲杀。金军后退,宋军用“弩枪箭”射击敌船,致大批金兵死于江中。逃回去的也被完颜亮“悉敲杀之”。次日,完颜亮又来侵犯,被宋军焚毁战船300,大败而去。金朝在淮北的主力基本被歼,完颜亮又向宋军施用反间计,也被虞允文识破。完颜亮恼羞成怒,率领部队去扬州市时的瓜洲渡,想从这里渡江夺取京口区(今镇江市)。虞允文率万余军队赴京口增强防御,并将马船改造成战舰。完颜亮在瓜洲渡发布军今,实行连坐法;军士逃亡则杀部将,部将逃亡则杀主将。以致人心浮动.导致11月2日黎明他在帐中为部将所杀.不久,全部金军都铩羽而归。
美食特产
洪滨丝画
手工丝棉画艺术品。产品的种类从品种上分为动物、风景、花卉、人物肖像、静物等;从表现手法上涉及国画、油画、剪纸、摄影、卡通等领域,被费孝通先生誉为“东方一绝”,2005年获得“尤里卡世界发明特别金奖”,现被定为党政代表团和外交部驻外机构的使用礼品之一。
采石矶茶干
当地名产,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后为清廷贡品之一。产品曾远销日本新加坡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国家和地区。获省、部优和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及92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中国优质保健品三项银奖,并荣获安徽省著名商标称号。
金菜地食品
马鞍山市黄池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集种养植(殖)、加工、销售为一体,旗下有茶干(全国豆制品20强)、面条、糕点、酱品、酱菜、粮油等多个品种。以产品的品质和美誉度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和好评。
采石矶酒
江东自古多美酒。江东所产美酒为会稽郡贡品进贡秦始皇。诗仙李白对采石矶情有独钟,恋景慕酒,留下了“醉酒捉月、骑鲸升天”的经典传奇。及至元、明、清,采石矶酒一直为太平府进贡皇上的贡品。大文豪郭沫若游采石矶,登太白楼,品饮采石矶酒后,挥笔留下“赠君三百斗,成诗三万首”的豪迈诗篇。
当涂河蟹
当涂河蟹个大肉厚,营养丰富,是水产珍品。金秋时节的河蟹蟹黄丰满、肉质鲜美,是品尝的最好时机。
鲥鱼
鱼体扁鳞白、极其娇贵,出水即死;做法以清蒸为最佳,鱼鳞病软脆滑溜、肉质肥嫩鲜美。清康熙帝也曾因鲥鱼味道鲜美而令人千里策马进贡。每年的春夏之交是鲥鱼的上市季节,也是品尝鲥鱼的最佳时机。
交通情况
马鞍山距上海市340公里,距南京50公里,距芜湖市40公里,经宁马高速、合常高速、205国道、长江客运港口与周边城市相连,交通便捷。
马鞍山市长江路—恒兴路—天门大道中段—天门大道南段—唐贤街
采石风景区距马鞍山市5公里,4路公交旅游专线车往返市高铁东站与风景区,26路公交车往返旅游汽车站与采石矶风景区,118路公交车往返万达广场与采石矶风景区。
游船服务:游船码头在三元洞下,可乘长江游船观赏采石矶
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注意不要加入非法的黑旅行团聘请黑导游。其次要注意景区内的危险地带、场景和危险动物,观察景区提示,不要入夜仍滞留景区,受不法之徒侵害。
2、预先了解景区气候,带好合适的衣物和简易急救用品。
3、谨慎购物,防备欺诈。
4、注意防火勿随意吸烟,当心溺水,随时注意孩童戏水玩火走失。
5、还要乱丢垃圾,胡乱投食给动物。
6、遵守景区规定,不拥挤防踩踏。排队有序。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景区概况
修缮维护
文物及保护
景观特色
主要景点
太白楼
林散之艺术馆
三台阁
三元洞
蛾眉亭
李白衣冠冢
翠螺湾
广济寺
人文历史
采石之名
历史沿革
采石之战
美食特产
洪滨丝画
采石矶茶干
金菜地食品
采石矶酒
当涂河蟹
鲥鱼
交通情况
注意事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