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世纪坛医院(Beijing Shijitan Hospital)原为铁道部北京铁路总医院,1989年通过全国首批
三级甲等医院评审,为北京市属综合医院,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医学院、
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北京市中西医结合肿瘤研究所及北京世纪坛医院医联体理事单位。医院前身是1915年京汉铁路局在
王府井集团康家胡同修建的“北京京汉铁路医院”,
新中国成立后,医院正式称为“北京铁路总医院”;2004年6月,“北京铁路总医院”划归北京市,结束了隶属铁路系统89年的历史;2005年更名为“北京世纪坛医院”;2011年正式更名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据《北京世纪坛医院志》记载1916年首任院长由施秉常担任;现任医院院长为
周建新。
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保健为一体,占地面积7.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31万平方米。医院设有54个临床科室、8个医技科室,国家重点专科2个,北京市重点专科1个,重点学科7个,重点发展学科为9个,医院特色学科6个。编制床位1100张,在职职工约2500人,高级职称专家300余人,硕士、博士和博士后人员700余人。
医院2018年至2021年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百项,年均获得科研经费1000余万。科研项目多次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年均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百篇。拥有博士培养点18个,硕士培养点37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北京市住院医师培训基地14个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位列第100名,变态反应科在全国专科综合排行榜名列第4名。
历史沿革
创立初期
1906年4月1日
京汉铁路全线通车。1912年在京汉铁路局所在地
王府井集团南口东单二条,开办了养病院。1914年,京汉铁路局在王府井康家胡同修建医院。1915年建成,医院定名为“北京京汉铁路医院”,为铁路员工、家属、交通部人员、京外铁路员工和旅客及社会患者提供诊治。
1922年,医院改称“京汉铁路北京总医院”。1928年6月28日北伐军进入北京,北京改名
北平市,医院更名为“平汉铁路总医院”。1937年日军侵占北平,平汉铁路被日军占领,医院改称为“北京保健院”。
1945年抗战胜利后,11月国民政府交通部平津区特派员办公处接管医院,服务扩展到邮政、港务、航空、电讯等系统。医院更名“平津区铁路管理局铁路
总医院”。1948年6月,医院迁入
佟麟阁路(东铁匠胡同)新址,设施较完备,医院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协和中和医院(人民医院)和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
1949年2月,北平解放。铁道部平津铁路局接管医院。同年9月1日,医院划归铁道部卫生局。1949年10月1日
新中国成立后,医院正式称为“北京铁路总医院”。1953年4月9日,总院移交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改称“北京铁路局中心医院”,开始了医院正规化建设。
发展壮大
1958年秋,北京铁道医学院成立,医院附属铁道医学院,担负着临床和教学双重任务。铁道部从全国著名医学院校和医院选调一批医学专家到医院工作;期间医院仍为北京局领导。同年8月医院迁入现址。
1962年3月23日,北京铁道医学院由铁道部领导,其
附属医院改为“铁道部铁路总医院”。一个医院两块牌子,既是铁道部铁路总医院,又是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医院定为全国铁路卫生医疗中心,承担对全路医院的业务指导和进修医师培训等工作。1966年9月,北京铁道医学院撤销,医院直属铁道部卫生局,保留“铁道部铁路总医院”名称。
1972年1月因铁道部和交通部建制合并,改称“交通部北京铁路医院”。1975年9月铁道部和交通部分离后,改称:“铁道部北京铁路医院”。粉碎“四人帮“后,医院拨乱反正,清除“左”的思想干扰,医疗教学工作逐步恢复。1980年1月铁道部决定改为:“铁道部北京铁路总医院”。恢复文化大革命前的铁道部北京铁路总医院的名称和全国铁路卫生医疗技术中心的地位。接收全国铁路职工及家属的转诊治疗和全路医师进修培训工作。
1998年,北京世纪坛医院成为
北京大学教学医院;2000年7月,成为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
2004年6月,“北京铁路总医院”划归北京市,结束了隶属铁路系统89年的历史,北京世纪坛医院成为
北京市卫生局所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05年,医院经广泛征求意见,从众多方案中确定为“北京世纪坛医院”,5月28日正式更名为“北京世纪坛医院”。
2008年,
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在北京世纪坛医院挂牌成立。
2011年1月1日起,正式更名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规模条件
北京世纪坛医院占地面积7.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31万平方米。设有54个临床科室、8个医技科室。编制床位1100张,在职职工约2500人,高级职称专家300余人,硕士、博士和博士后人员700余人。
北京世纪坛医院拥有精准定量高端 PET-CT、256排512层高端能谱CT,256层高端iCT、3.0T及1.5T磁共振成像仪、精准定位医用直线加速器、智能移动机器人DSAGE 复合手术室用医用血管造影X射线机、GE 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
飞利浦Brilliance iCT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飞利浦核磁共振扫描仪、
西门子股份公司CT设备及移动CT设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DSA)、
瓦里安医疗系统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螺旋断层放疗系统Tomo Radixact、
钴60远距离治疗机、
医科达(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后装治疗机、万东摄影X射线机(DR设备)等医疗设备。
社区医疗中心
社区医疗中心下设办公室及直属7个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包括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个医院前移门诊部、1个医务室。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包括:
西城区月坛街道复兴门铁路社区卫生服务站、
海淀区羊坊店街道会城门社区卫生服务站、海淀区羊坊店街道北蜂窝社区卫生服务站、
丰台区卢沟桥街道莲花池西里社区卫生服务站;还设有
国铁集团医务室、西城区戎晖门诊部、托管
东城区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医务室。覆盖海淀、西城、丰台、东城4城区,服务人口达10余万人,工作人员共61人,其中办公室工作人员7人。社区医疗中心直属机构以全科医学为主,
内科学、中医、康复医学、预防医学为辅。基层机构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
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
社区医疗中心开设全科、中医、康复、预防接种门诊;开展基本护理操作,中医适宜技术,社区康复,24小时动态心电图、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血糖,化验检查等服务;提供世纪坛医院检查预约,如CT、核磁、超声、胃肠镜等大型检查项目。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承担区域公共卫生工作,开展社区居民健康教育与指导;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
高血压、
糖尿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慢性病的管理;家庭医生式服务;妇女、老年人、精神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健康指导与保健等方面工作。拥有全自动心电图机,24小时动态心电图,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脉冲治疗仪,偏正光理疗仪,氦激光治疗仪,雾化吸入等医疗设备。
医联体
2013年2月4日正式成立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医疗联合体”。2017年11月成立北京世纪坛医院医联体理事会,现有北京世纪坛医院医疗联合体理事单位13家。北京世纪坛医院医联体自建立以来开展了大量工作,组建了22个专业、35位副主任及以上医师的医联体咨询专家组,联系方式下发到各成员单位,负责随时解答基层医生的医疗难题;组建了由6位副主任以上医师、5个专业组成的医联体出诊专家团队,分别定期服务6家医联体理事单位;开通双向转诊、预约挂号、预约转诊、预约检查、远程影像诊断、远程会诊、远程医疗相关服务等;建立8支医联体慢病专家团队,构建分级医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与
羊坊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对羊坊店中心在管理、医疗、教学等方面予以全面帮扶;开展医联体管理系列沙龙、医联体岗位练兵和临床技能竞赛、患者健康教育比赛、处方点评比赛等活动,全面提升医联体理事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科室设置
重点科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诊疗中心:中医内分泌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个:中医内科、变态反应科;北京市重点专科1个:
肿瘤学。
中医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科成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医院重点学科,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国家卫健委国家临床(中医内分泌)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
糖尿病重点专科。下设中医内科、针灸科、中医骨伤科、中医外科等四个临床专业科室和中医研究室、中医教研室。设置中医内科2个
病区、中医外科1个病区,中医床位近60张。中医门诊除传统的中医内科、中医骨伤科、针灸科和中医外科门诊之外,结合医院的重点发展方向和相关学科建设资源开设了10个专科特色门诊。中医科在职医生59人,其中正高5人,副高4人,中级22人,初级25人;具有博士学位12人,硕士学位10人,
学士10人。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优秀临床人才2名,“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1人,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之星”1人,首都青年名中医1人,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学科带头人层次1人,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青年骨干1人,北京市卫生“十、百、千”项目百层次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资助1人,北京市优秀人才计划资助1人,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学科带头人1人,学科骨干3人。在“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急性
脑梗死超早期溶栓及血管内治疗、
中度肥胖及
糖尿病手术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妇科学内分泌疾病及高危孕产妇的抢救治疗、老年病综合评估及高龄病人的麻醉手术治疗、
脑积水的微创治疗、矫形
骨科、中医肛肠”等形成特色治疗。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诊疗中心(中医内分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诊疗中心(中医内分泌)建设单位、国家临床(中医内分泌)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糖尿病重点专科;《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消渴病临床路径》起草单位。重点专科以“
糖尿病及并发症”为研究方向,紧紧围绕专科重点
病种,从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宣教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建立了以纪立农(西医)、
冯兴中(中医)学术带头人为首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内分泌诊疗中心专家协作团队,专家协作团队包括两单位的领军带头人、学科骨干等21人,并聘请
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
王永炎院士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内分泌诊疗中心学术顾问。
针灸科
针灸科有医生8名,其中高级职称2名,
中级职称4名,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医师4名(含博士后1名)。
中医正骨按摩科
中医正骨按摩科创建于1958年,葛长海、周国秀、王江华、李宗民、杨振忠、葛凤麟等多位老主任、老专家闻名于北京地区乃至全国。上世纪60年代,中医正骨按摩科在中国首先开创垂直悬吊牵引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突出的疗效得到中国国际同行的推崇。外用药“消肿散”为院内制剂,可对关节脱位、
骨折、
软组织损伤等疾病可消肿、止痛,已在临床应用半个世纪。科室医师队伍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有3位医师为硕士学历,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
传统手法、经络按摩、穴位按摩及牵引等多种方法与现代医疗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治疗。
专业特色有:中医手法按摩、推拿配合牵引、药物治疗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及腰
椎管狭窄、寰枢椎半脱位等、
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
腰背肌筋膜炎,胸椎小关节紊乱,
落枕,网球肘,
肩周炎,
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疾病、
踝关节软组织扭伤等疾病;中医手法整复治疗四肢常规
骨折、关节脱位等;“消肿散”外敷治疗关节、
软组织损伤、肿痛。
“葛氏捏筋拍打疗法”工作室
“葛氏捏筋拍打疗法”是一种融治疗与保健于一体的独特手法。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0年6月,中医正骨按摩科中葛氏嫡传独立,成立“葛氏捏筋拍打疗法”工作室,与中医正骨按摩科并列纳入中医科。该工作室成员全部为葛氏嫡传。葛氏疗法起源于清末,已有一百五十余年的历史。葛氏疗法是在易筋经拳术的基础上,结合“易筋经疗法”和“少林拳术精义”,并根据中国古代“导引按跷之术”与武术家的“点穴法”演进而成。葛氏家族原籍
山东省蓬莱,祖辈因
闯关东定居于辽宁锦州,在锦州悬壶济世。第一代创始人葛献宝,习医之外精于武术。承启先贤,结合自身诊疗经验与修习心得,钻研出一套捏筋拍打理论与手法,用于临床实践与自身保健。之后传于第二代葛占,至第三代葛长海时,疗法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手法,在中医骨伤界自成一派。
新中国成立后葛长海由第一任铁道部部长吕正操作为引进人才调入北京。在铁道部北京铁路总医院(北京世纪坛医院前身)中医正骨按摩科担任主任。第四代传人葛凤麟继承和发扬了祖传绝技并在父亲退休后接任了中医骨伤科主任的职务直至葛氏疗法工作室成立。
变态反应科
变态反应科成立于1982年,2005年成为市属医院唯一的变态反应独立专科。2012年成立变态反应诊疗中心,2013年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5年至2021年,变态反应科连续6年进入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名百强,曾连续3年进入
复旦大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变态反应前十强。2015年引进
新加坡国立大学王德云教授任客座教授,2019年引进王洪田教授任科主任,2020年度引进5名硕博士研究生。科室现有专职医护人员21名,外聘高端人才及多学科专家15名。科室年门诊量7万余人次,在
过敏性鼻炎、
花粉症、过敏性哮喘、过敏性
结膜炎、
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特应性
皮炎、
荨麻疹、复发性口腔溃疡、夜尿症、
偏头痛、
过敏性紫癜、小儿多动症等过敏相关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过敏相关疑难病的诊治。科室于90年代率先在中国开展尘螨、花粉等24种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积极开展各类新技术、新项目诊疗,在过敏性疾病生物制剂治疗、过敏原组分诊断、过敏原激发试验等领域走在中国前列;拥有中国最大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数据库之一,是全国的免疫治疗示范单位。
肿瘤科
北京世纪坛医院肿瘤科为北京市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建立了涵盖“肿瘤外科治疗(微创治疗)、内科治疗(化疗、靶向治疗)、肿瘤营养治疗与支持、肿瘤细胞免疫治疗、肿瘤介入治疗、放射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转化研究、肿瘤病理”的全方位肿瘤综合诊疗体系。在“肿瘤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模式下,全面提升肿瘤诊治内涵质量。
腹膜癌综合诊治技术国际领先,腹膜肿瘤外科为北京市唯一肿瘤深部热疗和全身热疗技术培训基地,为经腹膜癌国际联盟(PSOGI)认证的“腹膜癌国际联盟中国中心” 以及“
欧洲外科肿瘤学会、欧洲腹膜癌学院中国中心”。肿瘤营养
代谢调节治疗项目获得 2017年国家重点攻关项目支持,相关成果获得 2018年华夏医学科技进步
一等奖。“头颈肿瘤、
骨肿瘤、超低位
大肠癌、乳腺肿瘤、脑胶质瘤、儿童实体瘤及
淋巴瘤”等肿瘤诊治在中国亦形成特色。
随着国际肿瘤治疗观念由针对肿瘤疾病的单一治疗到重视肿瘤整体治疗观念的转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从2008年开始,逐步发展成为“依托综合学科、强化肿瘤专科”为特色的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有医师16名,其中正高级职称3名,副高级职称4名,
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5名。具备博士学位者11名,具备硕士学位者5名,具备海外留学经历者3名,具备中国权威肿瘤中心进修学习经历者3名。专长于实体肿瘤的药物治疗与全程管理,收治病种范围包括乳腺肿瘤、肺部肿瘤、消化系统肿瘤、泌尿
生殖系统肿瘤、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等在内的所有实体肿瘤;治疗涵盖手术前新辅助或者转化治疗,术后预防复发转移的辅助治疗、复发转移后系统治疗以及针对治疗不良反应或者疾病症状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手段包括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同步放化疗。
全部科室
医学成就
医学贡献
无创早期诊断肝细胞癌的新技术:2015年,医院肝胆胰肿瘤外科与
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合作,研发出一种无创早期诊断肝细胞癌的新技术——甲基化CpG短串联
扩增与测序(MCTA-Seq)。该技术通过对患者外周血游离
脱氧核糖核酸中异常高甲基化CpG岛进行全面测序分析,实现对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是癌症诊断方法上的一个突破。
首次在革兰氏阳性粪肠球菌中发现能够介导HGT的
基因组编码的CE-T4SS:2022年11月8日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生物医学创新中心曾辉教授、陈晨教授团队在《Cell Reports》发表封面论文——“A chromosome encoded T4SS independently contributes to 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in
肠球菌 faecalis”,首次在革兰氏阳性粪肠球菌中发现了一种能够介导HGT的
基因组编码的CE-T4SS,此项突破性发现填补了国际空白。
首创有自主排痰呼吸模式的呼吸机:2021年5月14日,在上海举办的
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上,北京世纪坛医院与某大型医疗器械国有企业重磅发布了创新通气模式的“弹性波正压振荡通气模式”(又名“伊洛亨”排痰呼吸模式)新型呼吸机,该款呼吸机首次将自主排痰呼吸技术及模式实际应用于国产高端呼吸机设备,是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呼吸模式的呼吸机产品。
医学实践
脊柱3D打印技术:2018年,医院脊柱外科
丁立祥主任借助脊柱3D打印技术,首次成功为1例
先天性脊柱侧凸(半椎体)患儿实施脊柱手术中难度极高的“后入路胸椎(T11)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椎体椎弓根钉内固定+胸椎融合术”治疗。
3D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2021年,医院泌尿外科首次成功为一例前列腺癌患者实施保留功能的3D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
晚期巨大
肝肿瘤的冷冻消融治疗:2022年,医院肝胆肿瘤外科首次成功地完成了一例晚期巨大肝肿瘤的冷冻消融治疗,进一步丰富了
肝癌治疗手段,肝脏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教育科研
教育
医院教培
北京世纪坛医院作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医学院、北京大学第九医学院,拥有博士培养点18个,硕士培养点37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北京市住院医师培训基地14个。为北京市“十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首批国家级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北京市健康促进示范基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法学院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实习基地以及北京市内、外科住培结业临床实践能力考核考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教育处前身是北京铁路总医院科教处,随着时代发展,经历了医院的改制以及医院职能部门调整等一系列的变迁,确立了其作为医院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机构和服务机构的职能定位。行政关系上教育处由主管副院长直接分管,主要承担首都医科大学临床五年制、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卫学院预防专业、护理本专科、
首都医科大学及
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毕业后继续医学教育及成人教育等各项教学任务,同时也负责多个其他医学院校,研究生院的医技类、管理服务类及
社会工作类等专业的实习管理工作。教育处下设本专科教学办公室、研究生教学办公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办公室、毕业后医学继续教育管理办公室、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及医学图书馆。教育处有职工12名,设处长1名,副处长1名,处长助理1名,教育教学管理人员9名。具体人员分工:负责本科学生及教学管理工作3名,研究生工作管理1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2名,毕业后继续教育管理2名,护理本专科教育及成人教育管理1名。教育处为医院提供教学设施及全面的教学服务,包括阶梯教室、
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教室、临床见习示教室、病例讨论教室、实验诊断学教室、体格检查教室和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等。
关联院校
首都医科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
计划生育委、教育部共建高等院校。学校本部设有11个学院、1个研究中心,22所临床医学院(其中20所为
附属医院),1个预防医学教学基地,其中北京世纪坛医院是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医学院。学校还设有39个临床专科学院、专科学系,39个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学校和附属医院有教师6651人,其中有院士5人;教授1020人,副教授1627人;博士生导师1115人,硕士生导师1511人。26个本科专业,13个专科专业,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按照三级学科统计,有5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7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高等院校,位列国家“双一流”A类 、“985工程”“211工程”,创立于1898年。
北京大学医学部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学科覆盖医学门类中的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口腔医学、药学、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护理学、医学技术、中西医结合以及理学、工学、
教育学、哲学、文学等门类的部分学科。有8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一级学科点,77个二级学科点),9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一级学科点,81个二级学科点),9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5个学院,6家直属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4家共建医院和11家教学医院,其中北京世纪坛医院为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拥有高级职称3109人,两院(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7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89人,博士生导师74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0人。
科研
科研概况
北京世纪坛医院2019至2022年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百项,年均获得科研经费1000余万。科研项目多次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年均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百篇。围绕“肿瘤”诊疗特色,致力于构建
肿瘤学科发展支撑平台。2020年1月18日,中华医学会公布了2019年中华医学会科技奖奖励的决定。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海口市人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
张福先、王勇、潘磊、罗小云、
张敏、
高峰、
张欢、尹金淑、
冯亚平、张昌明主持的项目“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及慢性血栓栓塞性
动脉性肺动脉高压诊治的系列研究与临床应用”获
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医院以“肿瘤临床诊疗体系建立”为基础,初步建立“肿瘤创新诊疗转化研究、多模态影像+
人工智能精准诊疗、组织/细胞工程研究”三大特色创新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开展肿瘤精准化特异性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究。2016年,对于
腹膜假黏液瘤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彻底性重大难题,
李雁教授课题组采用标准桃金娘油辅助治疗腹 膜黏液癌、腹膜假性黏液瘤的临床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获得了第十届腹膜癌大会的最高学术论文摘要奖(Top8 Abstracts)。2019年医院建设研究型病房。
重点学科
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牵头单位1个:中医科。北京市中西医结合神经内分泌免疫重点学科1个:中医科。北京世纪坛医院重点学科8个:肿瘤内科、中医科、变态反应科、肥胖与代谢病中心、肝胆肿瘤外科、腹膜肿瘤外科、
消化内科、医学检验科。医院重点发展学科9个: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科、妇产科、血管外科、结直肠肿瘤外科、神经与精神科、脊柱外科、呼吸内科、药剂科。医院特色学科6个:淋巴外科、干部医疗科(老年医学科)、麻醉科手术室、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神经外科、脑胶质瘤科。
中医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科成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医院重点学科,是国家“
糖尿病及并发症”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牵头单位、北京市中西医结合肿瘤研究所、北京市中西医结合肿瘤诊疗中心、北京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单位、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单位。科室分别承担着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卫学院中医教学工作和
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实习教学任务,承担着
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研修班》《基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I)调节的内分泌疾病诊疗进展学习班》《中西医结合多学科诊疗模式治疗肿瘤疾病研修班》等继续医学教育各种学习提高研修班;承担了梳理、验证中医糖尿病诊疗方案和制定临床路径工作,参与制定《中医、中西医结合糖尿病防治指南》行业性标准,参与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中医防治重大疾病”项目的评审和研究工作。
科室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规划项目(“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北京市卫生局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自主创新项目、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发展基金项目、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首都特色应用研究与成果推广项目、首都中医药研究专项、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项目、北京市属医院科研培育计划项目、
国铁集团(原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课题等专科课题十余项,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
二等奖、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二等奖各一项、北京市科技进步
三等奖一项、校局级科技成果二等奖两项。
肿瘤内科
肿瘤内科拥有肿瘤治疗性疫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免疫治疗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肿瘤
细胞死亡与免疫治疗市级创新工作室。是
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博士及硕士学位授予点、
肿瘤学博士后流动站。发表肿瘤临床诊疗与转化研究相关的SCI论文96篇,论文总计260篇。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都特色重大项目等课题30余项。
变态反应科
变态反应科为医院重点学科,2011年成为国家级变态反应专业临床
药理学基地,下设有临床诊室、体内过敏原检查室、体外过敏原检测实验室、配药室、
治疗室、观察室、国际标准化脱敏治疗中心、教研室、临床药理研究室、肺功能室、花粉监测研究室、急诊抢救室、vip门诊等。于2008年建立了过敏原体外检测标准化实验室,2016年与药剂科联合申请成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拥有中国先进的过敏原检测设备,参加了多中心实验室间质控。作为变态反应国家临床药理基地,科室组织实施II、III、IV期药物临床试验共计21项。
科室形成了花粉过敏、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食物过敏等重点研究方向,组织实施了中国北方地区2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在气传花粉监测领域走在中国前列,先后在北京、
内蒙古自治区、
山西省、
河北省、新疆建立花粉监测点27个,初步形成了中国北方花粉监测网络,对
花粉症的早期预防和干预起到了关键作用。科室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市级科研课题,如国自然、北自然重点课题、北京市科委、首都特色发展基金课题、863子课题、扬帆计划、
国铁集团课题等课题,累计课题基金超过2000万元。科室人员先后在allergy等中国国际杂志发表专业论文数百篇,主持专家共识一项,参与专家共识3项;主编出版了《中国北方植物花粉调研——花粉形态及花粉过敏疑难病例》及《
食物过敏诊疗与病例分析》2部专著,参编专著5部;积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先后获得各项发明及实用专利5项。科室组织实施北京郊区县、京津冀蒙、新疆、山东等地区系列巡讲,听课学员达3万余人次,传播变态反应知识800余次,获得了北京市委组织部社会公益汇活动铜奖;先后帮扶多个地区的变态反应专科的学科建设,帮助建立了7个过敏反应诊疗中心,成立22个变态反应门诊,接收进修医护人员70余人,培养科主任13人。
肥胖与代谢病中心
北京世纪坛医院肥胖与代谢病中心为医院重点学科,卫健委内镜技术培训基地、国家级专科医师及住院医师培训基地。肥胖与代谢病中心起步于2005年,第一任主任为张能维,现为医院副院长,现任主任是阿民布和。是国家医学会及医师协会、研究型医院学会等组织的副主委单位,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总经费超过1000万元,获得国家专利10余项,发表论文近百余篇;主编、参编《普外腹腔镜手术学》《
外科手术学》等专著10余部,获得腹腔镜技术国家专利1项,。是北京大学及首都医科大学博士及硕士培养点,有教授4人、硕士3人、博士10人、硕导5人、博导2人,培养博士生、硕士生30多名。中心开展的“糖尿病手术治疗”被列为
中国医师协会培训项目,“肿瘤微创治疗专业”被列为北京市医管局扬帆重点医学专业发展计划,“内镜甲状腺手术项目”被列为卫生部十年百项推广项目之一。
肝胆肿瘤外科
肝胆肿瘤外科是北京世纪坛医院重点学科,卫健委内镜技术培训基地,北京市“十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及外科临床考核基地。有教授4名,均有国外学习及工作经历,博士8名,硕、博研究生导师4名。研究方向为胃肠肿瘤的微创手术与规范化治疗研究、肥胖与
糖尿病的外科治疗研究、
肝癌新型诊断方法研究、肿瘤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及过继免疫治疗研究、肿瘤微创治疗研究。承办了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基金的资助项目,以及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在中国国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承担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在研科研经费超过600万。
腹膜肿瘤外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肿瘤中心下属腹膜肿瘤外科是中国首个专业化腹膜肿瘤诊治基地,医院重点学科,主持制订了《
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膜表面肿瘤的专家共识》和《肿瘤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膜假黏液瘤专家共识》。科室参与制订了腹膜癌诊治国际指南,是“国际
腹膜癌联盟•中国中心”“欧洲腹膜癌学院•中国中心”,与国际腹膜癌治疗中心保持良好的学术交流关系。是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确认的北京市唯一“肿瘤深部热疗和全身热疗技术培训基地”,获北京市科委“腹膜癌综合诊治新技术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认定,承担北京市卫健委的“一带一路”卫生合作项目和
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项目。专科发展及人才团队获得“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集体项目、北京市医管局“登峰”人才培养计划等项目的支持。科室是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外科博士及硕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单位,
北京大学医学部外科学博士及硕士学位授予点,同时是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普外科专科培训基地,科团队聚焦于
腹膜癌临床诊治的具体难题,开创腹膜癌研究的学科领域。
消化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消化内科是医院重点学科,始建于1939年逐步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科室。现有教授1名,副教授1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2004年被评为首批“北京市住院医师培训基地”,承担了来自其他医院的内科及消化专业住院医师的培训。
医学检验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医学检验科是一所严格依照国际化标准管理的大型、综合性实验室,已获得美国
病理学家协会(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 ,CAP)、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ISO 15189及
参考实验室ISO17025的认可。作为尿液细胞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医学检验科承担着临床样本采集、检测、结果报告、咨询、技术指导、科研教学等工作。医学检验科下设生化专业组、免疫专业组、微生物专业组、临检专业组、细胞分子遗传专业组、特检专业组。其中生化专业组、免疫专业组、微生物专业组位于住院部一层,临检专业组、
细胞分子遗传专业组位于门诊2层,特检专业组及参考实验室、生化2室位于妇产科一层。同时分别在干部门诊、急诊科、发热/肠道门诊设立干门实验室、急诊实验室、发热/肠道实验室。
科研平台
北京世纪坛医院在“CAR-T细胞治疗临床研究、肿瘤治疗性疫苗、转移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创新药研究、基因诊断”等方面深入肿瘤治疗前沿。拥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肿瘤治疗性疫苗实验室、尿液细胞分子诊断实验室以及临床合理用药生物特征谱学评价实验室)和国际合作基地(肿瘤免疫治疗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腹膜癌综合诊治新技术国际合作示范基地、临床合理用药生物特征谱学评价
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以“肿瘤临床诊疗体系建立”为基础,初步建立“肿瘤创新诊疗转化研究、多模态影像+
人工智能精准诊疗、组织/细胞工程研究”三大特色创新体系。
医院药物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为市属医院最大的药物临床研究中心,拥有国际标准化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联网合作实验室,重大项目在中国率先开展药物0期临床试验,加速了新药从研发到成果转化,为国家原研药创新提供保障和支持。临床基因与细胞工程中心完成多种多靶点CAR -T
细胞的设计、合成,进行大量CAR-T治疗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神经
胶质母细胞瘤、肠癌、
肺癌、
胰脏癌的临床前研究,已启动相关临床研究。
临床医学工程研究室
首都医科大学在原骨科实验室,整合了医院原2008年成立的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室、原矫形外科支具室,并整合了医学工程处、设备处、
骨科及其他科室的相关专家,2020年5月,成立首都医科大学(科技园)医学工程转化研究所。研究室以生物力学、步态分析、矫形学发展、计算与仿真、基于光纤传感器的正位生物力学、组织氧饱和度、矫形支具研究为研究方向。
2008年医院成立了以冯树理博士和郑海亮博士为主体的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室,从事生物力学、医学影像技术、医学
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控制技术的临床应用,该研究室与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清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该研究室对GE,
飞利浦,Siemens多排螺旋CT的辐射剂量和CT图像质量以及成像机理做了深入的研究。申请多项专利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医院于2015年将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室与物质设备处合并成为医学工程处。先后购置了Catphan500模体,CT图像质量自动识别系统Jvista等。也购置了呼吸机、心电除颤仪的质控设备。2015年起,医院先后成为北京理工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实习基地。
医院骨科研究所为骨科进行医学工程学研究的基地,承担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6项,铁道部项目2项,卫生部项目1项,北京市科委项目6项,
丁立祥教授获得首都医学特色项目1项(25万元),姚琦教授获得国家科技部重点项目1项(1100万元),发表SCI期刊论文86篇,累计影响因子近230分,英文著作1部,中文著作6部,其中译著3部,国际专利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0项,创新性研究成果4项,分别为蛆虫生物清创技术,皮肤牵张闭合器技术,体外循环加压灌注技术,人工肌肉的研究,电子外固定架调节技术等,此外还有下肢
骨折精准复位手术与量化康复一体化
机器人系统。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研究室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研究室由留美归国专家王兴河教授于 2012 年 10 月筹建,本研究室建设之初定为高起点、差异化、特色化、国际化,以抗肿瘤新药 I 期临床试验研究为特色,以零期临床试验为创新的一个新型的国际化新药早期临床试验中心,中心由受试者研究病房、药代
动力学实验室、质控部和培训部所组成。Ⅰ期病房使用面积达到了近 2000 平方米,拥有健康受试者临床试验床位 72 张,为相对独立、安全性良好的病房。是北京市质量标准最高、功能和团队最齐全、规模最大、与国际接轨程度最高的少数的临床试验中心之一,除医生办公室、护士站等医护人员工作区以外,病房设有试验区、餐饮区和活动区,配有受试者专用的接待室、筛选室、寄物区、医学检查室、标本留样室、配餐室、活动室及抢救室、
治疗室、药物储存室、样本处理及贮存室、档案室、监查员办公室、知情同意签署室、污物间等,并配备安全性良好的网络和通讯设施。
药物Ⅰ期临床研究病房配有进行临床研究所需的医学检查、监护、抢救、紧急转运、生物样本贮存、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的仪器设备,供临床试验专用。研究队伍由王兴河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领导和由具有突出专科特长和优良素质的中青年技术骨干组成,全科拥有全职医、护、药人员二十余人,多名美籍顾问专家,并配有全职具备专业急诊和 ICU 抢救经验的医护人员,同时拥有多名兼职医生、兼职护士、药学人员 。全部人员均通过国家 GCP 培训和各自的专业证书。
临床基因和细胞工程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原铁道部总医院)肿瘤医学院临床基因和细胞工程中心利用转基因技术(
基因工程),现代细胞学技术、分子免疫学技术、
肿瘤生物学及现代免疫学理论,开展肿瘤特异性免疫
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引进成熟的和开发具有知识产权CAR-T和TCR-T 技术以及其它基因治疗技术,重点攻克多发性耐药性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多发性耐药性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弥漫性大B细胞
淋巴瘤(DLBCL)、
滤泡淋巴瘤、脑细胞淋巴瘤 和侵袭性
非霍奇金淋巴瘤、
骨髓瘤(MM)、神经
胶质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
滑膜肉瘤、
胰脏癌、前列腺癌以及其它实体肿瘤,开展地中海贫血及其它中国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基因治疗。
该中心已具800多平方米动物实验中心,800 多平方米研究和开发实验室(基因诊断中心,
基因转移中心,流式分析中心,基因测序中心,样品库)以及符合国际标准细胞和基因治疗的GMP 生产厂房,已完成多项前期研究和部分动物实验。中心从美国引进了世界上最早从事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 和 T 细胞受体(TCR-T)T 研究和开发的专家。从
北京大学医学部引进了
朱平教授,专门为肿瘤及遗传性疾病的病人提供准确诊断,为病人进一步提供特异性CAR-T/TCR-T 或者正确的基因治疗提供可靠的科学理论。
中心实验室
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心实验室正式成立于2014年3月,下辖中心实验室实验楼及动物实验楼。有工作人员10人,研究系列4人,技术系列6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3人。中心实验室在承担全院科研服务与教学工作的基础上,自身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工作。科研方向主要涉及
干细胞、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肿瘤基础研究等领域,已形成自身学术特色与优势。
中心实验室实验楼包括分子生物、细胞生物、实验病理三部分,总面积约700平方米。分子生物研究平台可开展的技术包括:
核酸与蛋白检测的技术,如RT-PCR、real time -PCR、Western-blot技术、
分子克隆技术、表观遗传学研究技术等;细胞生物学研究平台可开展各类组织细胞的常规培养、细胞生物学相关的常规检测技术;流式细胞检测与分选技术;组织学研究平台可开展细胞与组织的常规组织学检测与观察技术、免疫
化学检测技术、分子病理学检测技术等。作为一个开放医学科研实验中心,中心实验室实验楼主要为院内各科室的科研课题提供实验场地和技术支持,对研究生进行基本实验技术培训和课题研究指导。课题组(或科室、研究生)通过租用实验场地在中心实验室进行课题研究工作。实验室的部分基本仪器设备实行24小时开放,研究生可全天候在中心进行科研实验。
中心实验室动物楼建筑面积800平方米,有员工6人。可同时饲养兔子60只,饲养犬或猪30只以及屏障环境大鼠
小鼠和
豚鼠类;开设有普通级动物手术室、
多媒体教学手术室、SPF实验室等,并在2014年新建立了低压低氧动物实验舱及低压细胞培养仓。动物楼自成立以来承担医院的大量教学和科研任务,并协助医院临床科室多次获得科研奖励。
杂志期刊
美国《Current Signal Transduction Therapy》(现代信号传导治疗)杂志为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市场和影响,成立亚洲编辑部,负责杂志亚洲地区的稿件处理。编辑部设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Current Signal Transduction Therapy》编辑部主任由
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副主任、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江涛教授担任;常务副主任由肿瘤学系主任助理、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李文斌副教授担任;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陈凌教授担任编辑部副主任。《Current Signal Transduction Therapy》创刊于2006年,被SCI收录,影响因子为0.5分,该杂志主要刊登肿瘤相关的论文,每年出三期,杂志社正在筹备改为双月刊。
声誉与排名
在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医院专科排行榜”中,医院的变态反应科在全国专科综合排行榜名列第四位;“2020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综合)”“2020年度中国医院专科综合排行榜”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位列第100名,变态反应科在全国专科综合排行榜名列第4名。
院内专家
周建新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院长(正处级),中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委员会委员、副书记,曾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常务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党委常委、常务副院长。主持医院行政全面工作,负责体制改革、创新转化、科研、审计、院感与疫情防控、外事、信访、药物临床试验等方面工作。研究方向为神经危重患者的监测与治疗,发表SCI十余篇,中国核心期刊7篇;2004年吸入麻醉药分配系数的研究获省部级奖,2005年吸入麻醉的应用研究获国家级奖项;主编或副主编的著作/译著有《
神经外科麻醉学》 《神经重症医学》《神经外科重症监测与治疗》《机械通气与呼吸治疗》《实用呼吸机治疗学》。
王学艳
主任医师,领军人才,变态(过敏)反应中心主任。擅长食物过敏、花粉过敏,特别对过敏性相关疑难病的诊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如
湿疹、皮炎、花粉病、
过敏性鼻炎、哮喘、结膜炎、复发性口腔溃疡、夜尿症、
偏头痛、
过敏性紫癜、小儿多动症等过敏相关常见病和疑难病。从事变态反应临床工作40年,卫健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1999年率先在中国开展了阿罗格的特异性免疫治疗;2005年率先在中国开展舍下特异性免疫治疗;2008年率先在中国开展类变应原的特异性免疫治疗。主编《食物过敏诊疗与病例分析》《中国北方植物花粉调研——花粉形态及花粉过敏疑难病例》专著2部。参编《临床变态反应学》《
过敏性鼻炎》《儿童过敏防治问答》《变态反应门诊诊疗手册》等专业书籍6部。
李雁
一级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医学博士,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流动站导师,肿瘤外科主任,领军人才。擅长胃肠肿瘤的诊疗工作,熟练进行
胃癌、结
大肠癌、腹膜癌/
腹膜后肿瘤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创立了腹膜癌综合诊治技术体系,明显提高诊断效率,显著延长腹膜癌病人的生存期,达国际领先水平,评为国际
腹膜癌联盟执行委员会常委,参与制订腹膜癌治疗的国际指南,主持制订中国首个腹膜癌诊治的专家共识。2014年10月 荷兰阿姆斯特丹第九届国际腹膜癌大会,参与腹膜癌国际指南制订。2016年11月 美国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第十届国际腹膜癌大会,参与制订了腹膜癌诊疗的十点行动指南,被推选为欧洲腹膜肿瘤学院的指导专家,研究论文获得大会Top 8 Abstract奖励,争取到第十二届国际腹膜癌大会主办权。
李深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神经与精神科主任,卒中中心副主任。同时担任美国卒中学会
脑卒中杂志编委(IF 10.17)、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杂志编委(IF 5.112)、CNS
神经科学 \u0026 Therapeutics杂志编委(IF 7.035)、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常务委员、国际血管联盟脑血管疾病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卫健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高级人才评价项目专家、
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等职务。入选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擅长类风湿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
红斑狼疮、肌炎/
皮肌炎、
贝赛特氏症、痛风等疾病的诊治以及
干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脑血管病专家,擅长脑血管病、神经系统疑难杂病、脑白质病、痴呆、运动障碍的诊治,专注于神经保护和再生研究。
石汉平
外科学教授、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美国外科学院院士(FACS),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肿瘤营养与代谢中心主任、临床营养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主任,
中国科学院大学存济医学院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领军人才。擅长对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外科手术、中晚期肿瘤患者的综合治疗、保功能盆腔廓清、癌性肠梗阻、加速康复技术、外科危重病/疑难杂症的诊断和处理、
临床营养、肿瘤代谢治疗;践行“零输血手术”理念。首创腹膜外保功能盆腔廓清术。创立中国肿瘤营养学科,提出肿瘤营养疗法、肿瘤代谢调节治疗、
营养不良三级诊断、营养不良四维度分析、营养不良五阶梯治疗、医院-社区-家庭(H-C-H)分级营养治疗、整体营养疗法、营养治疗疗效综合评价、肿瘤患者营养教育。
姜敏
硕士、
主任医师、中医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兼中医内科主任,中医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医、教、研工作30年。依据中医体质理论调治肿瘤、
糖尿病、内科疑难杂病、
痤疮、
湿疹等损美性疾病及
妇科学杂症,针对患者不同体质特点,以辨体-辨证-辨病相结合的临床诊疗思维进行全面整体调治。
葛凤麟
主任医师,原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正骨按摩科主任,北京市名老中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葛氏捏筋拍打疗法”第四代代表性传人。1972年参加工作至今行医五十余年,常年为众多患者、外国友人、政要、中央首长等治疗、保健,在海内外中医骨伤界享有极高声誉。多次受邀参加
中国中央电视台《
健康之路》《中华医药》、
北京电视台《
养生堂》以及全国各大卫视健康类节目录制,为广大患者普及健康知识。曾出版《捏筋拍打正骨学》《中医正骨手法》《
中国葛氏捏筋拍打疗法》《葛大夫教你捏筋拍打一身轻》等中医书籍,并发表了“捏筋拍打疗法治疗
颈性眩晕”,“葛氏正骨七大原则”等论文。擅长运用葛氏手法治疗
颈椎病、腰椎病、
腰椎骨质增生、
腱鞘炎、
滑液囊炎、骨折、脱位等各类骨伤病、筋伤病;头晕、失眠、头疼、
神经衰弱、胃痛、
脑血管病后遗症等内科病;以及
经痛、
乳腺炎、小儿
先天性斜颈、小儿麻痹后遗症、小儿夜尿等妇儿疾病以及部分疑难杂症。
资质认定
1989年北京世纪坛医院通过全国首批
三级甲等医院评审,为北京市属综合医院。
1998年,北京世纪坛医院分别通过“全国百佳医院”和“全国铁路十佳医院”的评审。
2023年4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在第十七届中国卫生
信息技术/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应用交流大会暨软硬件与健康医疗产品展览会上公布了《2021-2022年度通过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名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顺利通过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五级乙等测评,成为北京市第四家通过此项测评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