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主要的武装力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简称:人民解放军、解放军,英文:People's Liberation Army ,缩写:PLA),是由中国共产党建立、发展、壮大起来的一支,用以保卫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完整,捍卫国家利益的主要武装力量。解放军自成立起,坚持“党指挥枪”原则,由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中央军委主席统率全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27年8月1日爆发的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的武装斗争,起义部队打着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拉开了共产党人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历经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全面抗战、解放战争三个大阶段,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部队经过多次整编,先后被冠以国民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等称谓。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军进行了统一整编,团以上各部队均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称谓。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称谓一直沿用至今。
历经90多年的发展,中国人民解放军由过去革命战争年代的单一陆军兵种,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由陆军、海军、空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等军种和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等兵种组成的新型军兵种结构布局。中国人民解放军现设有五个战区司令部,200多万名现役军人,先进武器装备的发展层出不穷,部队建设坚持聚焦备战打仗,不断开创强军兴军的新局面。
称谓由来
1943年7月开始,即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阶段,部分“新四军”和“八路军”部队就开始使用“解放军”的称谓。
1944年8月20日,在中共中央军委高干会议上,刘少奇说:“正规军、游击队合起来叫‘解放军’,或加之为国民革命军解放军。”这是现存档案资料中,关于中共中央领导人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出“解放军”称谓的记载。
继刘少奇较早提出解放军的称谓后,比较集中提出解放军称谓的年份是1945年。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中,出现了解放军的提法。8月11日,朱德首次提出“山西解放军”这一称谓。8月13日,《解放日报》发表《当前的紧急任务》的社论,社论文章中多次使用了解放军的说法。8月26日,在《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中,又一次正式出现解放军的提法。在这一阶段,中共中央不仅提出了解放军的称谓问题,而且开始正式使用这一称谓。1945年1月19日,中共南路特委宣布成立广东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1月20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在驻地鹤山宅梧正式成立。8月15日,八路军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等提出部队番号改称“人民解放军”,得到中共中央军委复电批准。
抗日战争结束后,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解放战争处于战略防御阶段,“人民解放军”的提法被广泛使用。1946年9月12日,《解放日报》在社论中再次提出人民解放军的称谓。随后,在新华社和毛泽东发表的多篇文章中,也多次出现人民解放军称谓。10月3日,《解放日报》在《为实现一月停战协定及政协决议而斗争》的社论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称谓。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发表,这是全军性改称“人民解放军”的重要标志。
1948年初,全军各部队均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作出《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全军进行了统一整编,团以上各部队均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称谓。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称谓一直沿用至今。
建军历史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7月-1937年7月),也称作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5月,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宣告破裂。中国共产党从国共合作的失败中深刻认识到武装斗争和组织军队的极端重要性,1927年7月中旬,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临时常委会决定: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市集中,准备发动武装起义。8月1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的北伐军两万余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中国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南昌起义并没有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称为“国民革命军”。
192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派毛泽东改组中共湖南省委和发动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参加起义的主力有原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以及湖南省、湖北部分农民军和工人武装等共5000余人,起义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11月13日晚,在中共湖北黄麻特委领导下,发动黄麻起义。次日,起义军攻占县城,随后,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宣告成立。这是大别山地区第一支人民武装,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的起点。12月11日,在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叶挺、叶剑英、聂荣臻等同志的领导下,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团、警卫团和广州市工人、农民发动了广州起义。广州起义第一次公开打出“工农中国工农红军”的旗号。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部发动湘南起义,成立了湘南工农革命军第一师。
1928年6月起,起义地区保留下来的部队,以及各革命根据地的中国工农革命军及其他工农武装开始陆续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1929年12月28日、29日古田会议召开,确立了政治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的原则。1933年5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组织中国工农红军总部。在这个阶段,红军的发展进入了高峰时期,总人数约30万人。1933年6月3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以南昌起义的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并得到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确定8月1日为建军节。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在东北三省积极组织抗日武装斗争。从1933 年9月起,中共满洲省委把党领导的各抗日游击队相继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1936 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和党领导或影响的各抗日游击队相继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从1936年初到1937年秋,东北抗日联军已建立11个军,共3万多人同日军开展游击战争。
抗战全面爆发后
抗战全面爆发: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在北平市西南的卢沟桥附近悍然发动“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进一步推动全国抗战,1937年7月,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等同志赴庐山中国国民党商谈苏区改制、中国工农红军改编等问题,并提出了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将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的想法。根据国共双方达成的协议,1937年8月25日,将驻陕甘宁边区的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9月11日,第八路军又按战斗序列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但习惯仍称八路军。10月12日,江西省福建省广东省湖南省、湖北、河南省浙江省、安徽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被改编为“新四军”。
八路军于1937年8月改编之初,下辖3个师,每师辖2个旅,旅辖2个团,全师编近1.5万余人。3个师分别是八路军第115师、一二〇师、一二九师;6个旅分别是一一五师三四三旅、三四四旅,一二〇师三五八旅、八路军第三五九旅,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三八六旅,总人数4.5万人左右。部队经过三年的发展,到1940年8月百团大战之际,八路军已发展到30多个旅,170多个团,全师从4.5万人扩充到40万人。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八路军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到了96万人。
新四军改编后下辖四个支队,支队辖团,新四军的支队等于旅。新四军成立时为10300人,成立之后的新四军英勇战斗在抗日前线,屡战奇功,在历史上创建了光辉的业绩。到抗战胜利时,新四军已拥有主力部队21万余人,地方武装9.7万余人,民兵自卫队96万余人。
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1945年8月10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大反攻开始。为了最后消灭日本侵略者和伪军,并制止内战危机,8月11日,中共中央于发出指示,要求各战略区编组“超地方性的正规兵团”。8月20日,中央军委决定各战略区就现有兵力迅速抽出二分之一或五分之三,编为野战兵团,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实现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遵照这个指示精神,刘伯承、邓小平同志令所属太行山、太岳、冀南和冀鲁豫的八路军部队,分别编组成1至3万人的野战兵团。同时,党中央决定成立晋冀鲁豫军区,军区辖冀鲁豫、冀南、太行和太岳4个二级军区,共29万余人。
解放战争时期
进入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的部队番号也经历了一个从繁杂到统一的发展过程,具体体现为第一、第二、第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和以华北军区野战部队为代表的五大野战集团番号的演变。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1947年3月,国民党军向陕北地区发动重点进攻后,中央军委决定由军委副主席彭德怀和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统一指挥所有驻陕甘宁解放区的野战部队地方武装,即西北野战部队。7月31日,西北野战部队定名为西北人民解放军野战军(简称:西北野战军),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和各野战军番号改按序号排列的决定,西北野战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野战军是由抗战时期八路军的一二〇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逐步发展而来的。
第二野战军: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晋冀鲁豫军区第2、第3、第6、第7纵队和冀鲁豫军区部队一部组成晋冀鲁豫野战军。 1948年5月,为进一步发展中原战局,中央军委决定重新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军区,晋冀鲁豫野战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下辖第1、第2、第3、第4、第6、第9和第11纵队。1949年2月,中原野战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二野战军是由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地方武装组建和发展起来的。
第三野战军:抗日战争胜利后,遵照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关于“向北发展, 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陈毅等率领新四军军部及第7师、第2师第4和第5旅、第4师第9旅、苏浙军区第2和第4纵队及苏中军区教导第1旅等部,由华中地区先后北上,执行巩固和发展山东解放区的任务。1945年10月,新四军八路军山东军区组建津浦前线野战军。与此同时,留在华中的新四军部队,于1945年10月25日成立华中军区,辖苏中、淮南两个军区及四个军分区,全部兵力约13.5万余人。同年11月10日,正式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中野战军,下辖第6纵队,第7纵队,第8纵队,第9纵队,总兵力约4.7万余人。1946年1月,津浦前线野战军改称山东野战军。1947年1月下旬,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和山东军区部队合编为华东野战军,整编后,华东野战军约有27.5万余人。1949年初,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第三野战军是由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四军和八路军山东军区部队一部逐步改编扩建而成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打破国民党独占东北地区的企图,中共中央决定从山海关区内各解放区抽调部队和干部挺进东北。1945年10月31日,进入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和由东北抗日联军改编的东北人民自卫军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1946年1月,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1948年1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领导机关,统一领导、指挥东北的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8月,建立单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领导机关。11月,东北地区全境解放后,东北野战军第1至第12纵队依次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至第49军,1949年3月,东北野战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四野战军是由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后进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各一部及东北抗日联军逐步发展起来的。
华北军区野战部队:1945年8月至11月,为适应对日全面反攻和对付国民党军向张家口市、冀热辽边两个方向的进攻,晋察冀军区组建了8个野战纵队,1946年3月,晋察冀军区将野战纵队缩编为第1、第2、第3、第4四个纵队。1948年5月,晋察冀军区与晋冀鲁豫军区合并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所属野战部队编为2个兵团。7至8月,华北军区将野战部队调整为第1、第2和新组建的第3兵团。1949年1月,华北军区野战部队进行统一整编,3个兵团依次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第19、第20兵团。太原战役结束后,第18、第19兵团调归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建制,第20兵团进驻天津市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宣告成立,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空军领导机构于1949年11月11日在北京成立。与此同时,人民解放军四大野战军的番号在新中国成立后相继取消,并被分别改编和划归成中国人民解放军诸军兵种和各军区指挥。
1955年,为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党的中央局、中央分局的设置情况,国务院、国防部发布“关于全国军区重新划分的决定”,决定将6个军区改划为12个大军区:沈阳市、北京、内蒙古自治区济南市、南京、广州市武汉市、成都、昆明、西藏、兰州、新疆军区。1956年4月,又将原属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建制的福建省江西省两个省军区划出,单独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至此,全国共设13个大军区。20世纪60年代后期,由于边防形势的需要,又从13大军区调整为11大军区,内蒙古军区降格为省军区,划归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建制领导,西藏军区改为省级军区,划归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建制领导。
1966年7月1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宣告第二炮兵正式成立。解放军发展成由陆、海、空三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组成的诸军、兵种合成的军队。
1985年7月,为适应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和未来反侵略战争的需要,并解决现行军区体制存在的战役纵深浅、独立作战能力弱、机构重叠、后方部署重复等问题,中央军委决定将11个军区调整为7个大军区:沈阳军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成都军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撤销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区、昆明军区、乌鲁木齐军区番号。
新中国建立到20世纪末,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九次大裁军,全军编制人数保持在250万以内。20世纪90年代末,人民解放军第九次精简整编,实现了解放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
21世纪初期
2003年,中央军委宣布将在“九五”期间裁减军队员额50万的基础上,2005年前再裁减20万,使军队总规模降至230万。
2015年9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上宣布裁军30万。
2015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在北京成立。
2016年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五大战区成立,随之沈阳市、北京、兰州市济南市、南京、广州市成都市七大军区的番号被撤销。
2016年9月13日,中央军委联勤保障部队在北京成立。
2024年4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支援部队成立,战略支援部队番号撤销。同日晚间国防部举行专题记者会,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构建新型军兵种结构布局的有关情况。这次改革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体形成中央军委领导指挥下的陆军、海军、空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等军种,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等兵种的新型军兵种结构布局。
组织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织机构可以分为最高机构、领导机构和下属机构。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是党和国家的最高军事领导机构,简称“中央军委”。党的中央军委和国家中央军委实际上是一个机构,其组成人员和领导职能完全一致。领导机构为7个部(厅)、3个委员会、5个直属机构共15个职能部门。下属机构包括各军种、各战区、武警部队、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
军兵种结构
军种结构
2019年,中国国防部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中提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改革后的各军兵种包括陆军、海军、空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
2024年4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支援部队成立。根据中央军委决定,新组建的信息支援部队由中央军委直接领导指挥,同时撤销战略支援部队番号,相应调整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领导管理关系。
同日晚间国防部举行专题记者会,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构建新型军兵种结构布局的有关情况。这次改革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体形成中央军委领导指挥下的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军种,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等兵种的新型军兵种结构布局。
陆军
军种简介: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部队创建的开始。从南昌到三湾再到井冈山,中国共产党创建的这支以陆地作战为主的军队,是人民军队创建初期所拥有的唯一军种,也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武装斗争后所掌握的唯一力量和发展基础。陆军创建成长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发展壮大于抗日战争时期,数质量全面提高于解放战争时期,诸兵种发展完备于新中国建立后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防建设走向现代化,陆军现已发展成由侦察兵、步兵、炮兵、装甲兵工兵通信兵化学兵陆军航空兵、预备役等专业部队组成的新时代机动作战部队。2017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原18个集团军为基础,调整组建13个集团军,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71、72、73、74、75、76、77、78、79、80、81、82、和83集团军,分别隶属于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5个战区。这次军改是对陆军机动作战部队的整体性重塑,对于推动陆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历经90多年的发展,陆军武器装备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实现了从第一代向第三代装备的整体跨越,并开创了武器装备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复合发展、跨越发展的全新局面。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已发展成世界一流陆军。
海军
军种简介: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于1949年4月23日,是人民解放军中以舰艇部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为主体,担负海上作战任务的军种。1949年至1955年,先后组建水面舰艇部队、岸防兵、航空兵潜艇部队和陆战队,确立了建设一支轻型海上作战力量的目标。1955年至1960年,先后组建了东海南海、北海三大舰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海军的主要任务是在近岸海域实施防御作战。80年代后,海军实现了向近海防御的战略转变。进入21世纪,为进一步扩大战略防御纵深,解放军海军实现了从近海防御到远海防卫的战略转变。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历经70多年的发展,在装备建设上取得了快速发展,航空母舰、万吨大驱、两栖攻击舰等先进装备的相继服役,让解放军海军迈入了世界领先行列。
空军
军种简介:1949年11月11日,人民解放军空军在北京成立。空军自成立以来,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仅作为一支国土防空力量。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空军开始思考从国土防空向攻防兼备战略转变的实现途径。90年代末空军开始加速推进武器装备更新换代。21世纪以来,空军兵力结构进一步调整,国产先进机型逐步代替20世纪末引进的国外机型。
解放军空军建军70多年以来,已发展成为一个由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雷达兵、空降兵、电子对抗兵等多兵种合成的现代化高技术军种。
火箭军
军种简介: 2015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宣布成立。火箭军的主要任务是遏制敌对国家对中国使用核弹,在敌对国家发动核袭击时,遵照统帅部的命令,对敌人实施自卫核反击,打击敌人的重要战略目标。
火箭军的前身是于1966年7月1日成立的第二炮兵部队,改革开放初期,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只是装备单一的核导弹,部队规模较小。改革开放后,第二炮兵武器装备实现了从单一核导弹到核常兼备、从以液体燃料弹道导弹为主到以固体燃料弹道导弹为主的转型发展升级,促使解放军战略核打击力量位居世界先进行列。经由第二炮兵部队演变而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现已发展为,由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弹道导弹部队以及工程、情报、侦察、测地、计算、气象、通信、防化、伪装等作战保障、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部队组成的强大核反击力量。
兵种结构
军事航天部队
兵种简介:2024年4月19日晚间国防部举行专题记者会,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构建新型军兵种结构布局的有关情况。在回答军事航天部队担负什么任务,发言人吴谦表示:太空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太空安全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保障。推进军事航天部队建设,对提高安全进出和开放利用太空能力、增强太空危机管控和综合治理效能、更好和平利用太空具有重要意义。中方的太空政策清晰明确,我们一向坚持和平利用太空,愿同所有和平利用太空的国家一道,加强交流、深化合作、为维护太空持久和平与共同安全作出贡献。
网络空间部队
兵种简介: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在回答有关“网络空间部队担负什么任务”时表示:网络安全是全球性挑战,也是中国面临的严峻安全威胁。推进网络空间部队建设,大力发展网络安全防御手段,对筑牢国家网络边防,及时发现和抵御网络入侵,捍卫国家网络主权和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积极倡导建设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致力于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构建网络命运共同体。
信息支援部队
兵种简介: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支援部队于2024年4月19日在北京成立,是由中央军委直接领导指挥的战略性兵种,是统筹网络信息体系建设运用的关键支撑,在推动中国人民解放军高质量发展和打赢现代战争中地位重要、责任重大。调整组建信息支援部队,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从强军事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构建新型军兵种结构布局、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战略举措,对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有效履行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联勤保障部队
兵种简介: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是解放军在调整改革中于2016年9月13日组建的一支新质作战力量。联勤保障部队是实施联勤保障和战略战役支援保障的主体力量,是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仓储、卫勤、运输投送、输油管线、工程建设管理、储备资产管理、采购等力量组成,下辖无锡、桂林、西宁、沈阳、郑州5个联勤保障中心,以及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
特区及境外驻军
港澳驻军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93年初,开始组建驻香港部队;1999年4月10日,组建驻澳门部队。驻港澳部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精锐之师编成,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驻港澳部队的主要职责是防备和抵抗侵略,保卫特别行政区的安全,同时,特别行政区在必要时可向中央人民政府请求驻军协助维持社会治安和救助灾害。
2021年8月25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和中央军委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当天组织了进驻香港以来第二十四次建制单位轮换行动。2022年8月29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驻军法》和中央军委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当天清晨,顺利完成进驻澳门以来的第二十三次建制单位轮换。
中国维和部队:1990年4月,中国首次向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派出5名军事观察员,从此,拉开了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序幕。如今中国维和部队在全世界十多个任务区,共有3100余名军事维和人员执行维和任务。30多年来,解放军先后参加20多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4万余人次,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第一大出兵国。
吉布提部队:2017年8月1日,中国首个海外保障基地在东非的吉布提正式开营。解放军在吉布提设立保障基地,主要为中国在非洲和西亚方向参与护航、维和、人道主义救援等任务提供有效保障,也有利于解放军更好执行军事合作、联演联训、撤侨护侨、应急救援等海外任务,与有关方面共同维护国际战略通道安全。
战区划分
2016年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区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沈阳军区、北京军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7军区被改为五大战区,分别是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战区。
东部战区主要在原南京军区基础上改编,驻地为南京,辖区包括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江西省和安徽等。南部战区在原广州军区基础上改编,驻地为广州,辖区包括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湖南省、湖北等。西部战区在原成都军区和兰州军区基础上改编,驻地为兰州,辖区包括云南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重庆市、新疆、青海省甘肃省等。北部战区驻地为沈阳市,辖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等。中部战区驻地为北京,辖区包括北京、天津市、河北、河南、山东省山西省等。
军衔制度
发展历史
新中国建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两次拟议实行军衔制度,由于受当时环境的制约,两次拟订的军衔制度都未能实行。新中国建立后,实行军衔制的问题又被重新提上日程。1950年,总干部部管理部成立,并对实行军衔制度准备工作等问题拟制了初步计划。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实行军衔制度。这次军衔等级设置是在中国传统军衔等级体系的基础上,参照了苏联朝鲜等国的军衔制而设定的。军官军衔设4等14级,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期间,由于军衔制度出现了一些问题,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于1965年5月22日,通过了《关于取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的决定》。
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提出要继续搞军衔制。1985年6月,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割断1965年以前的军衔体制,实行新的军衔制。1988年7月1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予以公布施行。条例规定军官军衔设3等11级,即一级上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1988年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衔制度继续在优化改革。1994年修改后的现役军官军衔设3等10级,取消一级上将军衔,明确规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不授予军衔”,“副主席的职务等级编制军衔为上将”。199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规定,预备役军官军衔设3等8级: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1998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自1999年后,士兵军衔等级和专业军士、军士长的称谓自行取消。2009年,中央军委颁发的《深化士官制度改革方案》规定,士官军衔由6个衔级调整为7个衔级,称谓由低至高为下士、中士、上士、四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2022年2月,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衔级制度的决定》中,军士军衔设三等七衔,四级军士长取消,上士改两级,分别是一级上士和二级上士。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行军衔制度经过多次改革后,留存为5等19级,其中军官为3等10级,士兵为2等9级。
军衔识别
军队标志
军旗
八一军旗:1949年6月15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签署《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样式》的命令,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为红底,上缀金黄色的五角星及“八一”两字。八一军旗的旗面设计象征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自南昌起义以来经过艰苦卓绝的长期斗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八一军旗可以授予团级以上部队和院校,主要用于参加典礼、检阅、隆重集会、游行等场合,由掌旗员掌握军旗,左右各有一名护旗兵,位于部队的前列。
各军种军旗:1992年9月5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公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使用的陆军、海军、空军军旗样式。2015年12月31日,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军旗。这四种军旗的设计,旗面上半部均保持了八一军旗的基本样式,下半部分则采用不同设计区分四个军种。
军徽
八一军徽: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颁发经毛泽东主席审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式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为镶有金黄色边的五角红星,中嵌金黄色“八一”两字,亦称“八一”军徽。红星象征中国人民获得解放,“八一”表示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中国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此诞生。
各军种军徽:1951年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中,曾附录了陆军军徽、海军军徽和空军军徽样式。规定陆军军徽亦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海、空军的军徽以“八一”为主体,表示海军、空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部分,然后进行分别设计区分。
军歌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原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由公木作词,郑律成作曲,于1939年秋在延安完成创作。解放战争中,各部队根据当时的形势和任务,对歌词作了修改,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65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7月25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歌词: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肩负着人民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是工农的子弟,我们是人民的武装,从不畏惧,决不屈服,英勇战斗,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听,风在呼啸军号响!听,革命歌声多么嘹亮!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战场,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祖国的边疆。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向最后的胜利,向全国的解放。
军服
自1927年南昌起义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走过了90多年的光辉历程,军装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乱到整的大变革和大发展。
誓词
2018年4月4日,中央军委颁发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试行)》,根据新时代解放军使命任务的要求,制定了新的军人誓词,新的军人誓词共81个字。“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我宣誓: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从命令,忠于职守,严守纪律,保守秘密,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苦练杀敌本领,时刻准备战斗,绝不叛离军队,誓死保卫祖国。”
历次裁军
从1950年至今,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军范围内进行了十一次规模较大的裁军。在裁减员额的同时,伴随着体制编制调整,人民解放军不断优化结构,由数量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历次阅兵
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到201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7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共举行了十七次阅兵仪式,其中十五次是国庆阅兵,另外两次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2023-06-01
人民解放战争之三大战役.中国政府网.2023-06-01
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军网.2023-06-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中国政府网.2023-06-01
《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2023-06-08
【百年百篇】精神篇:抗战精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2023-05-31
"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称谓 何时正式使用?.科普中国(转载中国军网).2023-06-01
湛江市民政局.湛江市人民政府.2023-06-01
光辉的足迹.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23-06-01
第一次使用“中国人民解放军”称谓.北京市人民政府.2023-06-01
近代史.中国政府网.2023-06-01
南昌起义与八一精神.人民网.2023-06-08
秋收起义(1927年9月).中国军网.2023-06-01
1927年9月9日 毛泽东领导和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3-06-01
1927年12月11日 广州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3-06-01
抗战大事记.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事务部.2023-06-01
【党史学习】新四军成立.共产党员网.2023-06-01
新四军的"铁"体现在哪里.中国军网.2023-06-01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规模整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2023-06-14
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退役军人工作40年40事.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事务部.2023-06-05
中央主要领导机构历史演进.中国军网.2023-06-02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人民武装部.2023-06-02
直-10成功首飞20周年.光明网.2023-06-05
2008年中国的国防.中国政府网.2023-06-05
我国运输机发展之路.共产党员网.2023-06-02
运-20首飞圆满成功.人民网.2023-06-02
中国战略核打击能力大提升.中国军网.2023-06-04
走进中国驻吉布提保障基地.国际在线.2023-06-05
五大战区新布局.人民网.2024-01-18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人民网.2023-06-14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中国政府网.2023-06-05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中国军网.2023-06-02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中国军网.2023-06-02
永不褪色的军装.人民网.2023-06-05
50.中国军网.2023-06-05
55.中国军网.2023-06-05
国庆70周年阅兵式服装大盘点(0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2023-06-09
共和国第十五次大阅兵.中国军网.2023-06-05
共和国第十六次大阅兵.中国军网.2023-06-08
共和国第一次大阅兵.中国军网.2023-06-04
共和国第二次大阅兵.中国军网.2023-06-04
共和国第三次大阅兵.中国军网.2023-06-04
共和国第四次大阅兵.中国军网.2023-06-04
共和国第五次大阅兵.中国军网.2023-06-04
共和国第六次大阅兵.中国军网.2023-06-04
共和國第七次大閱兵.中国军网.2023-06-04
共和国第八次大阅兵.中国军网.2023-06-04
共和国第九次大阅兵.中国军网.2023-06-04
共和国第十次大阅兵.中国军网.2023-06-04
共和国第十一次大阅兵.中国军网.2023-06-05
共和国第十二次大阅兵.中国军网.2023-06-05
共和国第十三次大阅兵.中国军网.2023-06-05
共和国第十四次大阅兵.中国军网.2023-06-09
目录
概述
称谓由来
建军历史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抗战全面爆发后
解放战争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21世纪初期
组织机构
军兵种结构
军种结构
陆军
海军
空军
火箭军
兵种结构
军事航天部队
网络空间部队
信息支援部队
联勤保障部队
特区及境外驻军
战区划分
军衔制度
发展历史
军衔识别
军队标志
军旗
军徽
军歌
军服
誓词
历次裁军
历次阅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