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刚反唐
清代长篇章回体英雄传奇小说
《薛刚反唐》,又名《反唐演义传》。清代长篇章回体英雄传奇类小说。作者如莲居士真实姓名不详。此书最早刊本全称《异说反唐演义传》,十四卷一百四十回,通行本十卷一百回,成书于清乾隆。这部小说还有《反唐演义》《武则天改唐演义》《薛刚三祭铁丘坟全集》等异名,并有瑞文堂本、三和堂刊本、崇德堂藏本、嘉庆五年夏致和堂本等多种版本。
小说写薛丁山之子薛刚大闹花灯,踢死皇子,薛家三百八十五人除樊梨花等被救走外,尽受累被杀,埋于两辽王府中,号“铁丘坟”。李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失败,武则天大诛唐宗室,建国号为“武周”。薛刚三祭“铁丘坟”,新唐国王招薛刚为驸马,借兵十万。薛刚等辅佐庐陵王起兵,伐周复唐,武则天、武三思等从地道逃往南唐。庐陵王入长安,即皇帝位,分封诸功臣,大开铁丘坟,以礼迁葬。李显请武则天回朝,赦武三思罪。武三思与显仁皇后私通,毒死中宗。薛强李旦起兵平乱,会合薛刚,擒住武三思正法。李旦即皇帝位,加封双孝王薛刚太保兼中书令,薛家一门团圆。
《薛刚反唐》作为薛家将小说的续作,丰富了民间家喻户晓的英雄形象和故事情节,形成了薛家将完整的英雄故事体系。其曲折动人的故事通过小说传播和戏曲舞台在民间影响极大,历来为民间所喜闻乐道。戏曲《法场换子》《铁丘坟》《九焰山》《徐策跑城》等,皆由此小说取材。由于书中有主人公薛刚等公然武装反抗朝廷的故事,所以不能为清代统治者所允许,在爱新觉罗·旻宁同治年间该书多次被封禁。
创作背景
乾隆时期,以一定真实历史为背景,但故事内容主要来自民间传说的英雄传奇类小说盛行,讲述薛家将故事的《说唐演义后传》《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等三部小说接踵而出,从薛仁贵征东故事衍生出薛丁山征西故事,最后以薛刚反唐故事作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续仿现象”是这类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薛刚反唐》是说唐薛家将小说中的最后一部。在《说唐三传》中的最后部分,已有薛刚反唐的故事,而《薛刚反唐》约从《说唐三传》中的第七十回开始改写,可以说是《说唐三传》中的薛刚故事的改、扩写本。
内容情节
武氏上位
丁酉年李世民点选宫娥,荆州市美女武则天入宫被太宗封为才人。太子入宫问安,被武氏勾引,二人私通。司天监李淳风预知武氏未来女主帝位,劝太宗除掉武氏。太宗不忍,将武氏逐出皇宫为尼。太子继位为高宗,召回武氏立为昭仪。武氏设计陷害皇后,高宗将皇后打入冷宫,立武则天为后,武氏垂帘御政,武氏兄弟子侄武承嗣武三思等尽居显爵。皇后被废不久产下一子,武后命太监杜回将其母子害死。杜回不忍,带着皇后血书将太子李旦送给李道宗李开芳抚养。皇后自缢而死。
薛刚闯祸
时两辽王薛丁山同夫人樊梨花平了武威郡,班师回京。丁山有四子,名为猛、勇、刚、强。三子薛刚性极躁,力大无穷,专好打抱不平,奸相张天左、张天右亦被薛刚痛打。二人上本启奏,薛刚被开国元老程咬金、樊梨花所护未被追究。山西省薛义至京投亲不遇,还遭张天佑陷害入狱。薛刚闻之救出薛义,还将自己应袭的泗河关总兵之职让于薛义。
上元佳节,薛刚酒后观花灯,混乱中踢死皇子,惊崩圣驾,逃出城去。武后大怒,命武三思兵围薛府,除薛勇、薛强外,薛家满门共三百八十五人尽皆囚入天牢。在盗马关做总兵的薛勇托家人携其子薛蚪投姑丈平西侯窦必虎,夫妻两人被解回长安。薛强逃至雁门代郡,遇兴唐魏国公李靖,李靖以法术将他送至大宛国,被公主孟九环招为驸马。薛刚逃至徐州卧龙山,与女寨主纪鸾英结为夫妇。
满门抄斩
李治死后,太子李显即位,号为中宗,尊武后为皇太后。中宗于薛氏一门有救宥之意,武则天大怒,废中宗为庐陵王,贬住湖广房州安置,自己临朝执政,下旨将薛丁山一门尽皆斩首。江淮侯徐敬猷不忍薛门忠义绝代,将三岁幼子孝思于狱中将薛猛子薛蛟换出。法场上,樊梨花为梨山老母救去,孝思亦被太乙山窦青老祖摄走。两辽王府大殿掘地数丈,将薛门三百八十余人尸首填在地坑中,上覆石板及生铅各三层,复熔生铁浇铸之,谓之“铁丘坟”。
武氏夺取唐室之后,悉罢李姓宗室官职,用诸武代之。李开芳亦被罢去唐长安城留守之职,而其抚养的太子李旦年已十四岁,遂将真相告之,托副使马周护送李旦往扬州市投英王李敬业,以图复兴唐室天下。徐敬业之弟敬带了三岁的薛蛟奔扬州,路经卧龙山遇薛刚,遂将薛蛟留在山上,自去扬州。
薛刚赴长安祭铁丘坟,为守军发觉围住。武国公马登舍命将薛刚救出。马登往房州投庐陵王,薛刚托请赦罪,并愿助庐陵王反武氏,复兴唐室。武三思统兵进剿卧龙山欲擒薛刚。大战中,纪鸾英怀抱薛蛟,与薛刚失散,途中生下一子,取名薛葵。旋往投房州黑龙村舅父家安身。薛刚杀出重围,无处栖身,到泗水关投奔薛义。不料薛义忘恩负义,骗擒薛刚解往长安。路过汉川黄草山,薛刚被在此落草的吴奇、马赞二位寨主救下,三人结为兄弟,尊薛刚为寨主。薛义被薛刚斩首剖尸。
武后登基
英王李敬业与弟敬猷在扬州市兴兵征讨武氏,兵败被杀。扬州被破,李旦、敬业之子美祖和成孝逃走。马周见大势已去,无奈屯兵翠云山,四下打探太子李旦的消息。
武则天自即皇帝位,建国号武周。诸武尽皆加封王爵,又将开国功臣一一加封爵位,各赐金帛,但不令他们掌握兵权,并命二十四家功臣离开京城,封疆远镇。
徐美祖逃亡途中得女娲传授天书后,投黄草山与薛刚相会。薛刚等入长安偷取李敬业兄弟首级,第二次祭扫铁丘坟,被守军发觉,幸得狄仁杰相救。狄仁杰劝武则天立庐陵王为太子,并荐张柬之于武则天。
庐陵王赦薛刚之罪。薛刚结交南建、北齐与乌氏五兄弟等英雄,以九焰山为聚义之地,欲保庐陵王复兴唐室。
李旦兴唐
太子李旦从扬州市逃出后流落通州区沿街乞讨,被商人胡发收留店中料理杂务,自称名叫进兴。胡发寡嫂文氏和女儿凤娇,倚胡发过活,很受冷遇。文氏将凤娇许给进兴为妻。曹彪奉马周之命四下访寻太子下落,路过通州,巧遇太子。李旦遂辞别文氏母女至翠云山,纳了马周甥女申婉兰为妃,日日与马周众将谈论军机。以为翠云山非久守之地,乃议取汉阳城为安身之所。汉阳守将殷国泰迎太子入城。武氏命李承业往征汉阳,承业恃紫阳真人所赠之宝大胜唐军。李旦冒名李国,前往浔阳知府陶仁家就亲,以谋其家之宝女娲镜以破敌。李旦在陶家与历经磨难的凤娇重逢,将自己实情告知。李旦盗取宝镜,大破承业,擒杀之。徐敬猷之子孝德奉师父玉鼎真人之命下山助李旦,被封护国军师。李旦御驾亲征,不过一月,连下周代三十余城。武则天纳张柬之言,尊李旦为唐朝天皇,以汉口为界,相与连和。
薛刚复唐
十数年后,薛蛟薛葵皆已长大成人,俱被庐陵王招为驸马。薛刚同吴奇等人往长安三祭铁丘坟,事毕,薛刚杀出光寿门,往姑丈窦必虎处借兵,窦必虎修书新唐国王纳罗,国王招薛刚为驸马。薛刚借得西凉兵十万返回九焰山,扯起“双孝王”旗号,兴师造反。武三思来攻,擒获吴奇等四人解往长安,路遇纪鸾英与薛蛟、薛葵等解救,杀回九焰山,大战中,薛刚父子相认,夫妻团圆,武三思大败溃退。
武则天听张柬之言,诏庐陵王入京。武承嗣张昌宗设计放火欲烧死庐陵王,张柬之狄仁杰遗计,将庐陵王从地道中救出。薛刚保驾至九焰山,招兵买马,武三思数次来剿,俱大败。各路节度使纷纷反周归降。庐陵王乃择日兴师进兵长安,在霸林川被驴头太子所阻,樊梨花奉师命下山助唐军除掉驴头太子。薛强领兵来会,一起杀进长安,武则天、武三思从地道逃走。庐陵王复即皇位为李显,复国号唐。薛刚开铁丘坟,以礼迁葬。薛强不受敕封,自回山后。
中宗诏请武则天还朝,赦武三思之罪,将张天左、薛敖曹一班奸臣处死。武三思入宫中,与韦皇后私通,逐去功臣,并将中宗毒死。薛强得李靖指示,保李旦发兵入长安。薛刚亦得樊梨花指点,擒住武三思。李旦登基,加封双孝王薛刚太保兼中书令,薛家一门团圆。
角色介绍
作品赏析
主题思想
总体上看,作者意在歌颂英雄,褒扬忠良,斥责奸,鞭挞邪恶。正如如莲居士在《薛刚反唐》中所云:“识盛衰之始末,其间忠奸邪正,亦足以惩创而兴起,其有裨于治道人心匪浅矣。”作者在《薛刚反唐》中没有自己独到的思想观点统贯全书,而是将统治阶级的封建正统观念与人民大众的思想文化观念兼收并蓄,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天命观、命定论;二是封建伦理思想,包括封建节烈观和“忠、孝、义”思想;三是功名观。这些政治道德伦理观念,是当时封建士子与人民大众文化心态与道德观念的真实反映。
艺术特点
叙事结构
小说的叙事分两条线展开:一条线是薛刚的经历,叙述了薛刚踢死皇子,惊崩圣驾;然后又占山为王,兴兵拥戴庐陵王反周复唐的故事。另一条线是太子李旦的遭际。李旦兵败后流落至通州,化名进兴为富户胡发做佣工,并与胡发侄女凤娇私下成亲。后二人失散,凤娇屡经磨难终与李旦团圆。两条线索互相关联,互相交织串起了整个故事。第九十七回后,李显李显被武三思毒死,薛刚、薛强发兵擒武三思,拥李旦登皇帝位,结束全篇。
题材内容
小说内容多幻设虚构,事件头绪纷繁复杂。其素材选取,深受前人小说影响。书中对周代唐与唐中兴的朝代更替描写,受到《三国演义》等历史小说的直接影响,体现了重史文化传统;对主人公薛刚落草为寇、兄弟结义的描写,明显受《水浒传》等侠义小说的影响;对神魔斗法的描写则是模仿了《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神魔小说。书中还有李旦与胡凤娇的爱情婚姻、薛蛟薛葵绣球招亲等内容,以及对武则天薛敖曹等人的色情描写。这些情节承袭了晚明社会思潮和世风流脉,直接仿效《如意君传》等色情小说和《好逑传》等人情小说而来。
人物塑造
《薛刚反唐》中主要人物薛刚的思想性格多有拼合色彩,带有前人小说中多种人物性格的杂凑痕迹。前代名著中某些英雄的性格特点,在他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薛刚具有的“纨绔子弟”“山大王”“保皇大将”等多重身份体现在性格上,既有野性、盗气,又有侠气、义气,还有忠君思想。因为是拼合而非化合,作者最终未能创造出一个典型化的薛刚形象,因而《薛刚反唐》里薛刚的形象,只能是市民心目中的英雄,而无法与李逵宋江鲁智深关羽这些前代名著中的典型并驾齐驱。
小说中李旦是日后的真命天子,可命运坎坷,竟一度沦为乞丐。作者故意于金戈铁马之际,虚构李旦辛酸悲惨的经历,一方面反映了平民 饱受压迫的愤懑情绪,另一方面也变相地满足了普通人渴望“发迹变泰”的内心冲动。而书中对李旦与胡凤娇所经历的曲折爱情婚姻描写,脱离了《三国演义》等历史演义小说奠定的“英雄不近 色”“豪杰总无情”的道德基调,将英雄人物逐步从道德模型塑造成较真实的人,李旦身上流露出常人的爱恨,也暗寓着“无情未必真豪杰”。
作品影响
《薛刚反唐》作为薛家将小说的续仿作品,成就虽然不高,但文学地位和意义却不能忽视。作为一种特殊的小说创作形式,它不仅扩大了原书的影响,还丰富了一批在民间家喻户晓的英雄形象和故事情节,形成了薛家将英雄完整的故事系统。在满足阅读需求方面,适应了读者穷根究底的阅读心理,也满足了读者“补恨”和“圆梦”心理。作为小说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丰富了中国古代小说的类型,也为民间曲艺和戏剧提供了更丰富的故事素材,并促进了它们的繁荣。
《薛刚反唐》曲折动人的故事通过小说传播和戏曲舞台在民间影响极大,历来为民间所喜闻乐道。戏曲《九锡宫》《闹花灯》《阳和摘印》《法场换子》《铁丘坟》《举鼎观画》《九焰山》《徐策跑城》等,皆由此小说取材。评书《薛刚反唐》亦由此书而来。
作品评价
龚维英(《取材隋唐英雄业绩的明清雅俗说部的比较研究》)评价:
《薛刚反唐》书名曰“反唐”,实为拥唐,反对的其实是武周女皇帝武则天。《薛刚反唐》由于是再创作,去芜存菁,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大大超逾原来的《说唐三传》,从思想到艺术予以全面完善。书内李旦和凤娇的曲折离奇婚恋故事相当精彩,在清代即已流播海外。
《反唐》仍未脱旧通俗小说臼,为了丑化和反对武则天,《反唐》不惜歪曲历史。例如说驴头太子是武则天和薛敖曹所生,头似叫驴,颇有神通。为了反武,《反唐》竟把武则天亲生儿子李旦(唐睿宗)说成是王皇后之子。总之,既然无改于《春秋三传》的反武主题,其思想性必然受到很大局限。
《中国文学古籍选介》评价:《说唐演义全传》之后,又有《说唐演义后传》《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等书问世,其共同的特点是描写忠奸斗争,宣扬功名富贵,而在艺术上则没多少创造,大多是模仿之笔,价值不大。
关四平(《中国古代禁毁小说漫话》)评价:从中国小说史发展流变角度来看《薛刚反唐》,它可以说是前代多类长篇小说的大杂烩。作者在武则天改唐这个历史框架内,从明代历史小说、侠义小说、神魔小说、人情小说中“杂取种种”,将其与当时的某些异闻逸事掺和在一起,缀辑而成此书。因此说,它不是一道味道精美、独具特色的菜肴,而是一碗酒后下饭的无甚特色的什锦汤。这种创作方法,在当时三流通俗小说的创作中亦颇具代表性。
版本流传
此书最早刊本全称《异说反唐演义传》,十四卷一百四十回,通行本十卷一百回,题“姑苏如莲居士编辑”,成书于清乾隆。问世后,书坊竞相刊刻,据不完全统计,各种刊本总计有二十六种之多,并有《反唐演义》《武则天改唐演义》《薛刚三祭铁丘坟全集》《异说南唐演义全传》《反唐女娲镜全传》《兴唐演义铁丘坟全传》《大唐中兴演义传》《薛家将反唐全传》等异名。
由于《薛刚反唐》中有备受赞扬的主人公薛刚等公然武装反抗朝廷的故事,所以不能为清代传统者所允许。爱新觉罗·旻宁十八年(1838)江苏省禁毁淫词小说,道光二十四年(1844)浙江省禁毁淫词小说,同治七年(1868)江苏巡抚丁日昌查禁淫词小说,此书皆被列入应禁书目。现存版本为瑞文堂刊大字本、三和堂刊本、崇德堂藏板本、庚申年夏致和堂本等版本。
1.瑞文堂刊大字本
内封横书“武则天改唐演义”,正面右栏为“评点薛刚三祭铁丘坟全集”,中为“异说反唐演传”,板心题“反唐全传”,十四卷一百五十四回。
2.三和堂刊本
十卷百回本,像十二叶,正文半页十一行,行二十八字。有鲁迅夹写“内附凤娇投水”“徐孝德下山”,序末作“时乾隆癸酉仲冬之月如莲居士录于似山居中”。每卷第一行皆作“新刻异说反唐演义传”。
3.崇德堂藏板本
内封题“薛刚三扫铁丘坟”,“绣像南唐演义”,首反唐演义序,序末作“时乾隆癸酉仲冬之月如莲居士录于似山居中”。章二,一曰:“自醒”,一曰:“如莲居士”。小本,正文半页十一行,行二十四字。十卷一百回,双回目,有像赞十二幅,十二人为狄仁杰、程咬金、武则天武三思、李敬业、庐陵王、纪鸾英徐美祖李旦宣武灵皇后马周,而无薛刚、强、葵、蛟。其像赞之五为李敬业:“气愤成云,志在社稷。爰举义旗,以清妖孽”,殊与正文不合。
4.庚申年(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夏致和堂本
十卷一百回本,正文半页十行,行二十五字。
相关争议
书作者如莲居士的真实姓名不详,据三和堂本序末署“时乾隆癸酉(1753)仲冬之月如莲居士题于似山居中”,大致可推知其生活年代为清乾隆时期。
衍生作品
戏曲
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
薛刚反唐.豆瓣读书.2023-12-17
搜索: 薛刚反唐.豆瓣.2023-12-17
目录
概述
创作背景
内容情节
武氏上位
薛刚闯祸
满门抄斩
武后登基
李旦兴唐
薛刚复唐
角色介绍
作品赏析
主题思想
艺术特点
叙事结构
题材内容
人物塑造
作品影响
作品评价
版本流传
相关争议
衍生作品
戏曲
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