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2座祝圣寺:一座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南岳镇东街,距南岳庙半里许,是南岳六大佛教丛林之一,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另一座位于
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祝圣寺在钵盂山下,原名钵盂庵。
历史沿革
祝圣寺坐落在南岳镇东街,距南岳庙半里许,是南岳六大佛教丛林之一。
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
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唐朝高僧
承远(公元712-802)在这里创建
佛教寺院,名弥陀台,他的著名弟子
法照(?-777),初居
庐山,结西方道场。
大历二年(767)慕承远名来南岳,师 事承远十二年。
大历末年(779)奉诏入
长安,入皇宫教宫人五会念佛(五百人为一会),
李豫奉为国师,传教天下。法照向代宗极力称赞其师承远有异德,代宗南向而礼之,度不可征,乃名其居日“般舟道场”,用尊其位。
承远另一著名弟子日晤,十三岁出家,随承远长期侍勤,
李亨乾元元年(758),诏天下名山置
大德七人,长讲戒律,日晤获选首位。他在南岳登坛传戒37年,每年度僧千人,称盛一时。他在旧址上建一精室命名为“般舟台”,专修念佛
禅定,世称“般舟和尚”。
李适贞元年间(785-805),诏为“弥陀寺”。从而,由弥陀台、般舟道场到弥陀寺,就成了名登朝廷,声动公卿的天下名寺。
祝圣寺历史悠久。据《南岳总胜集》记载,
夏朝的君王
大禹在这里修建清
冷宫,把奉舜帝。
唐朝时,高僧
承远(712—802年)在这里创建
佛教寺院,名弥陀台寺。承远信奉的是佛教净土宗,净土宗又称莲宗,以称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极乐净土为宗旨。
至今,净土宗认为该宗有十三位师祖,他们依次:慧远、善导、承远、
法照、少康、延寿、
释省常、
藕益智旭、实贤、行微、实贤、际醒和
印光法师。承远被尊为净土第三代祖师,他赢得这千秋圣名的功绩主要是在南岳弘传净土法门。
唐
会昌五年(845)
李炎李炎,不嘉佛教,师事道士
赵归真,崇信
道教,是时赵归真受武宗宠信,时在武宗面前排毁佛教,于是一时毁佛之事大兴,将四万四千六百所佛寺毁坏,勒令二十六万五百僧尼还俗。世称之为会昌之法难,又称为第三武之厄。弥陀寺就一劫难中被毁废。
五代十国时(930-960),
马殷据
湖南省称楚王。适逢有掌夫人杨子莹施钱,在
弥陀寺旧基上重建寺院,马殷名曰:“报国寺”。
至
宋朝,
赵姓朝庭再崇信佛教,法远兴启。
太平兴国间(968-976),
赵光义赵光义下诏,更寺名为“胜业寺”。
宣和元年(1119),
宋徽宗崇信
道教,诏天下建“神霄宫”,地方官多以巨刹充替,胜业寺被改为神霄宫,设官提举。后复为寺。
宣和间,天台宗僧人法忠,遍访名宿至衡湘,衡州给事官冯楫请
住持祝圣寺,并支持法忠全面维修寺宇,塑制佛像,清理庙产。景象焕然一新。历仕高宗、孝宗、光宗、
赵扩四朝的著名学家、教育家
朱熹和哲学家、教育家张式畅游南岳时,曾游憩胜业寺。
元朝(1206-1368)的一百六十余年中,胜业寺进行过多次维修,并在寺周培植树木,法运依然兴旺。
到了明代,胜业寺又进行过多次修缮。
崇祯八年(1635)年,住持佛顶,对寺宇、佛像又进行了一次大的修缮。
清朝初,祝圣寺再经修缮、重建,成为盛极一时的大寺院。康熙四十四年(1705),湖南巡抚
赵申乔,拟请
康熙帝南巡,便大兴土木,把这里改建成一座宏大而华丽的行宫,后来康熙帝南巡未果,行宫封闭近十年。
至康熙五十一年(1713),三月逢康熙帝六旬晋一大寿,大湖南北的诸宪台,齐聚南岳建“万寿国醮”,湖广总督
额伦特,湖南巡抚
王之枢奏改行宫为祝圣寺,请颁《
清敕修大藏经》,康熙帝颁赐《龙藏》全部,共735函,1669部,7838卷。
十六年后,
雍正五年(1727),
王国栋任湖南巡抚,又一次将行宫改祝圣寺的情况向朝庭呈送了奏摺。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禵作了“知道了”朱批,并允肯“祝圣寺”名,祝圣寺名从此始。是时胜业寺归并祝圣寺。
清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湖南巡抚
赵申乔听说
康熙帝要到南方巡视,便大兴土木,把这里扩建成一座规模宏大的行宫,因康熙未来,逐改名为祝圣寺。雍正以后,祝圣寺的
住持先后有淡远、前参、佛格,将寺庙修缮得更加雄伟壮观,前来烧香拜佛的人络绎不绝。时人总结出“祝圣十景”:中亭测日、双阁凌霄、松涛泛月、
翠柏撩云、猿知入定、鹅惯听经、炉霭天香、山钟自动、岳云光榴、瀑布流厨,可见其景色之美。
民国时期,僧人空也法师在视圣寺举办了“天台宗学校”。
1929年,
湖南省名僧
灵涛(1898一1950年)法师又在这里开办了“南岳佛教讲习所”,培养了一批僧伽人才。
1937年5月7日,南岳佛道教徒,出于对祖国前途的关心,献身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在当时任国共合办的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副教育长叶剑英同志的启发下,全山僧道在祝圣寺成立了“南岳佛道救难协会”爱国组织。叶剑英同志在会上作了“普度众生,要向艰难的现实敲门”的讲演,使佛
道教人士倍受鼓舞。
该组织不仅选派了3名僧人参加游击干部训练班,又组织僧道训练班,学习军事常识和抢救护理伤员等技术。后组织了“佛教青年服务团”和“佛教流动工作团”两个宣传队性质的组织,奔赴
长沙市、
湘潭市等地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唤起民众反对侵略,保卫祖国。郭沫若、邹稻奋、
田汉等同志对南岳佛道教界人士的爱国行动给予热情的支持。邹稻奋把南岳佛道救难协会成立宣言和组织大纲,发表在他主编的《
全民抗战》杂志上。田汉同志在诗中赞道:锦衣不着着绍衣,敢向人间惹是非,独惜潇湘春又暮,花前跌坐竟忘归。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后,祝圣寺是南岳佛教的活动中心。1956年成立的“南岳佛教协会”设在祝圣寺。僧人发扬“农禅并重”的优良传统,动员组织佛教徒从事劳动生产活动,实现了自给自养。“文化大革命”中,佛教活动被迫停止、佛像、经书、法器荡然无存,幸运的是殿堂保存完整。1979年起,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僧人陆续返寺。1980年,祝圣寺移交给南岳佛教协会管理,国家拨款对寺庙进行了全面修复,1985年5月隆重举行了佛像开光典礼,成为南岳一大盛事。
寺院格局
祝圣寺主体建筑共有五进,分为天王殿、
大雄宝殿、
说法堂、方丈室、
罗汉堂。该寺鼎盛时期,曾住有和尚上千人。寺中建筑金碧辉煌,环境清幽雅致,阁楼台随处可见,奇花异草点缀其间。罗汉堂原有五百罗汉雕像,全部用青石镌刻,嵌在左右墙壁上,活灵活现,是南岳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可惜,十年动乱中,罗汉全部被毁,现仅存
五百罗汉像的拓本,陈列在
南岳大庙的书画馆里,供游人观赏。
现在全寺共由六进四横六个院落组成,第一进为三拱形大门组成的山门,山门嵌满了泥塑彩绘,既庄严,又雄伟,山门对面是一座新砌的高6米、宽18米、厚l米的
花岗石五龙照壁,正面上镌直径约一米的“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大字,背面嵌有五龙戏珠
浮雕。四周围以石栏,进入山门为一块长约30米的过道庭院。该处原是第二山门。1938年为
日本飞机炸路,夷为平地。现在这里已是古樟蔽空石板铺路,长圃夹道,成为一个浓荫清幽的院落,走过庭院即第三进天王殿。过天王殿为第四进正殿——
大雄宝殿。
现在改悬:“大法王刹”四个金字匾额。此外尚有“
说法堂”“方丈室”“天王殿”三块金字匾额。均为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书,第五进说法堂,楼上为藏经阁,内有藏经千卷。过此为第六进,有一道砖墙与前面五进隔开,正中一道
麻石大门通入内面,成为一个庄严独立的后院,是方丈室,南岳佛教协会就设在这里。
方丈室两侧东为药师殿,药师殿后新建颜观堂,西为
罗汉堂,罗汉堂后是客房,罗汉堂内原有五百罗汉石刻像镶嵌壁上,为寺僧心月三年刻成。文革中被砸毁,现重新翻刻,药师殿与罗汉堂前面各有一个幽静的天井庭院,连接东西厢房。
东厢有库房
香积厨、斋舍、房,西厢最前面有观音阁,接着是神堂,接待室,招待用房,法物流通处。正中五进连在一条线上,两厢包绕,曲廊回环,庭院错落。构成一座庄严、雄伟的古寺整体。
建筑风格
祝圣寺建筑格局规整,从牌坊高耸的山门入寺,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天王殿、
大雄宝殿、
说法堂(楼上为藏经阁)、方丈室四进大殿。东边厢房有客房、斋堂、香积厨、药师堂、库房、祖堂。西边厢房有禅堂、万古不磨(今接待室)、
罗汉堂等。此外还有不少僧舍库房及招待所等建筑。
祝圣寺最有特色的建筑和雕塑是罗汉堂的
罗汉像。这是
清代光绪年间,这些罗汉像是寺内一个名叫心月的和尚雕刻出来的。心月和尚擅长石刻,他从江苏常州天宁寺得来了罗汉摩本,不断努力师法古人,体验现状,刻苦钻研,终于在三年时间中完成了五百罗汉的石刻。这些罗汉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它们或双膝盘坐,或袒胸欲行,或持禅杖,或挥禅帚,或目光前视,或俯首沉思,或卧或立,或哭或笑,或怒或乐,众貌各殊,神采迥异,各相毕具,无一雷同,真是忘情物外,意境天然,篆刻工巧,深得佛教界和艺术界的赞赏。可惜十年动乱中遭到严重毁损,保存下来仅100多尊。近年来,祝圣寺精心加以修复。
主要景点
祝圣寺距
南岳大庙很近,不足百步。此佛寺宏伟壮观,殿宇整齐。由山门、关帝殿、
大雄宝殿、
说法堂、方丈室等建筑组成,共五进。
首进为山门。过山门后至二进关帝殿,此殿又称天王殿,殿内祀
关羽神像。三进是祝圣寺的正殿,即大雄宝殿,又称大法王刹,殿堂供奉三尊金身佛像,释迦牟尼佛位于正中,左为
接引佛,右为药师琉璃光佛。四进为说法堂,用来由高僧演说佛法,说法堂左厢为药师殿,右厢为观音堂。五进是方丈室,方丈室右厢是
罗汉堂。
著名法师
一九四九年后,
明真法师先后担任
湖南省第一、二、三、四届政协委员或常务委员,
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副会长,兼任湖南省佛教协会会长,
中国佛学院副院长。并在中国佛学院讲授唯识宗。明真法师圆寂后,祝圣寺兴建了明真法师塔以纪念这位爱国高僧。塔高四.八米,占地面积一百三十平方米。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撰写了「弘教弘禅,
袁柯一塔尊南岳;爱民爱国,丹心万古护中华」的
联语。背后是《明真法师塔铭》。
祝圣寺传承法系主要是净土宗,历史上最著名的方丈有
承远、法明、道阶、空也等。最独特的建筑是山门,其蕴意在於象徵佛教的「三解脱门」。寺内有
唐朝法明所植古樟,树龄已达一千多年;由此树曾引发「猿入定」、「鹅叫经」等等传说。寺内共有墓塔五座,最重要的是明真塔。
继任方丈佛源法师,八十馀岁,湖南人,师从虚云大师,兼任
中国佛教协会会咨议委员会副主任。
现任方丈惟正法师,湖南省耒阳人,1927年生,2000年5月任南岳祝圣寺方丈。
相关人物
承远是汉州锦竹(四川锦竹县)人初在资州智的弟子处寂门下学习得法,密倍其道。
李隆基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到荆州玉泉寺拜惠真为师,后入南岳衡山从通相受具足戒,研究律宗的基本典籍《四分律》。又到
广州市随慈憨(680—748年)学习净土宗经典教义,成为净土宗慈派的主持人。他在衡山创立弥陀台寺后,教人专念弥陀,被称为“弥陀和尚”。
柳宗元《南岳弥熙和尚碑》称他“人遗之食则食,不遗则食土泥,茹草木,其取衣类是。”他生活俭朴,专修净土,从者甚众。他的著名弟子有法照(?一821年)和日晤(?一804年)等。
法照撰有《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等,以音韵文学弘扬净土法门。
李豫奉为国师,入禁中教宫人五会念佛。代宗赐
承远所居弥陀台为“般舟道场”。日晤在南岳登坛传戒37年,每年度僧千人,居般若台,专修念佛
禅定,被称为“般舟和尚”。唐德家赐名弥陀寺,
柳宗元撰有《
南岳般舟和尚第二碑》。在承远和弟子们的努力下,弥陀寺自兴建后就成为天下名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