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宁堡乡
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下辖乡
镇宁堡乡位于赤城县城西北部,1995年由原东栅子乡和镇宁堡乡合并组成,乡政府所在地镇宁堡村距县城18公里,南接赤城镇,东邻云州乡、马营乡,西北至长城与崇礼区交界,辖26个行政村,面积326.6平方公里,有5143户,总人数13748人(2010年) ,劳动力7272人。全乡地势北高南低,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438.5厘米,属半干旱地区,终年干旱少雨,分布不均匀。有耕地面积49951亩,退耕还林地15000亩,林地面积13.2万亩,草场面积12.8万亩。主要农作物有谷子、玉米、莜麦、山药,林木有杨、柳、桦树,本乡特产药材(黄芩、柴胡),山杏
镇宁堡
离开了雕鄂,顺着北侧的贴着近边而建的公路,一直向西而行,至三岔口后向北拐(三岔口明时也建有周一里的小城堡,但因事先了解不足,没有停车进村考察。)过大岭堡,钻剪子岭(明为重要隘口)隧道,在沤麻坑(533km处)左拐,便到达了温泉村。这也是明时的一个要塞,路边一座墩台守立。此处当年建有一座宏大的瑞云寺,可惜寺毁仅碑幸存。有关这块石碑的内容将在后面道出。在温泉用完午餐后,我们继续向北,在几乎干涸的汤泉水库边,左拐西北方向后,颠过一段正在维修的公路,掠过了头堡子、二堡子,前方公路分岔的右侧便是镇宁堡乡。村头人民剧场的广场上,我们将车停稳,便顺着小巷进村。
城堡
“堡去边墙密迩,唯东面邻山,西、南、北皆平地,边外光头嵯、小庄、野鸡山等处皆通大举。堡东北擒虎墩二处最为要冲。堡西侯家冲可以设伏。”(《畿辅通志》)从实地看,镇宁堡地处开阔的峡谷之中,除了东面邻山外,其余三面俱很宽广,“本堡当西来入犯之冲,盖赤城之外屏也。”(《宣镇图说》)
古遗迹
在镇宁堡中见到最多的便是栓马桩和马槽,高大的栓马桩和宽长的马槽分布在村中和各个角落。这些精心雕作或略带饰纹的栓马桩和马槽,说明这儿曾有大量的马匹。镇宁堡在明时只设有守备,在清康熙年元年改设把总,从未是府衙所在地,堡中不可能建有大量的官署,如此多的栓马桩和马槽的存在,只能说明在明清时期此堡可能曾是马匹的驯养地,是为这一带防区养马的一个场所。
在古堡的正中“十字”街头,我们还发现了一块巨大而厚实的长方石板。石板卧在路边的水泥台上,从石板四周侧面发现了雕凿过的花纹。老乡告诉我们,这块石板是原券门上的横梁,并说在石板朝地面的那面还有文字。可是我们十分不解,如果石板横在券门上作跨梁,怎么会用文字刻在其面上呢?我们再三追问,这块石板是否是立着的一块石碑,但大多老乡肯定是说这是一块横在券门顶上的石板,真是不得其解。
古堡之中,还残有多间古老的宅院,这些宅院也多有砖雕照壁,可惜这些老宅也都年久失修,大多也被主人废弃或淹没在现代的红砖宅院之中。
在镇宁堡东侧的公路岔道处,我们还发现一圈土墙,这些夯土残墙基,说明这儿曾有建筑存在,且建筑规模还颇大。不知道此处是否也有防御工事存在。
资源概况
1、矿产资源:全乡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品位高、储量大。主要有金矿,分布在黄土梁、赵家沟、葵花村、杨家村、四东沟、二堡子等行政村;铁矿,分布在赵家沟、丁字路、野马盘、东栅子、西寺沟、东沟楼等行政村;铅锌矿,分布在东沟楼行政村,储量1000万吨,品位100-200克/吨;石棉矿,分布在东栅子、镇宁堡、东沟楼等行政村;锰矿石、酝母矿、石英矿,都分布在东栅子村。
2、林业资源:森林资源较为丰富,天然林达12万亩,人工林5万亩,退耕还林1.5万亩,已植山杏苗1340亩,大杏扁100亩,建立16个生态工程区。
3、草场资源:全乡草场面积12.8万亩,零星草场8700亩,森林草才场30万亩,人工草场3700亩。
4、动物资源:野生动物有豹、狼、獾、狐、狍、兔、红原鸡、鹰、麻雀、杜鹃科喜鹊、乌鸦、虎纹蛙等。
5、水利资源:头堡子村村北地表水流量6立方厘米/秒,二堡子村龙湾地表水流量4立方厘米/秒,杨家村地表水流量4立方厘米/秒,仝家夭地表水流量5立方厘米/秒,嵯沟地表水流量8立方厘米/秒。
6、旅游资源:葵花村是抗日战争时期龙崇赤抗日联合县政府驻地,县委书记王子玉、县长王晨光住过的山洞至今保存完好。嵯沟天然的生态环境,林木茂密,风景优美,景色怡人,山林内有豹、狼、狍等珍禽异兽,黑龙潭的溪水常年水流不断,形成天然瀑布。丁字路的黑沟和玉石沟更是青山绿水,嵯沟、黑沟、玉石沟三山相连,是理想的旅游度假胜地。张艺谋主导拍摄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在水泉村拍摄,目前旧址保存完好。
行政区划
1995年镇宁堡乡与东栅子乡合并,现下辖26个行政村。
各村名单:
镇宁堡、中所、丁字路、东沟楼、葵花村、胡家窑、西栅子、赵家沟、西寺沟、黄土梁、二堡子、杨家村、头堡子、王官村、野马盘、鹰窝沟、水泉子、盘石台、四墩沟、正阳墩、大边、方家梁、红嵯子、东沟、东栅子、仝家窑
民俗风情
镇宁堡乡民俗浓厚。
1.镇宁堡秧歌:镇宁堡秧歌传承传统文化,不断发展创新,是赤城秧歌的代表。
2.中所秧歌剧:发源于中所村的中所秧歌剧现已成为张家口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镇宁堡乡 - 经济概况
近年来,实施了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广农业示范区建设,经济作物面积扩大,蔬菜面积增多,全乡蔬菜面积突破2500亩,以头堡子村为蔬菜规模村,扣大棚十座,漏天蔬菜达到60亩。新增水浇地蔬菜地300亩,方家梁架豆50亩。
畜牧业向经济型和生态型发展,全乡舍饲养殖绒山羊1360只,大尾寒羊1200只;鹰窝沟为舍饲养羊基地,其中绒山羊86只,大尾寒羊160只,棉羊120只。全乡肉牛1500头,以葵花村为肉牛养殖基地,每户平均3头,计140头;全乡奶牛145头,东栅子为奶牛养殖基地,已有奶牛28头,并建有奶站一处。
基础设施面貌得到较大改善,全乡13个行政村开通程控电话;移动、联通已开通。电视入户率达95%以上。赤城到崇礼公路为省道;已开通、整修村公路29公
建制沿革
赤城,其境辽置望云县(今云中郡),元升县为云州(今云州)。赤城县始置县于康熙三十二年(1694年)。至公元一九五八年九月将龙关县(唐置,名龙门)合二为一,仍名赤城。县治开始在龙关,而后迁至赤城至今。因此,今述赤城的历史沿革应包括龙关部分。且龙关镇就地域而言,靠近宣化区(古上谷郡)、涿鹿县(古下洛县、广宁郡、新州、奉圣州)。人类文明进程较快,开发的也很早。龙关一带古为缙云县氏地,是黄帝部族云氏的领地,早在汉代其境即已置县,为女祁县(县治址应在今雕鹗镇)。唐朝龙门县(即今龙关镇)。明代龙关和赤城一样同属战略要地,设置龙门卫,统领中北路,并向东延伸,于东庄(今龙门所镇)设置龙门守御千户所(简称龙门所)。正如《龙关县志》载:“龙关南拱故都,背近蒙疆,左掘性石,右张家口市(张家口),形势甲于口北,亘古为屯兵重地。溯自黄帝开疆,缙云来守,以及晋初悉隶中原地区。降至五胡乱华,石晋割赂,以迄有明,时沦异域,时归中土。置县、置卫、设路,变化靡常……。”所以,就人类文明开发进程而言,龙关应早于赤城。
龙关古缙云氏地。尧分天下为九州,此时龙关属冀州。舜肇天下十二州,分冀州东北为幽州,此时龙关属幽州。大禹复并为九州,龙关和赤城一样属冀州。商周赤城属幽州而龙关仍属冀州。春秋战国时,赤城、龙关均属燕国之地。到秦始皇二十六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其一曰“上谷郡”,此时赤城、龙关均属上谷郡地。
西汉,赤城属幽州上谷郡,其地在女祁县(今雕鹗)北边,是斗辟县的造阳。据《辞海》载:“造阳,古地名,在今河北独石口附近(应在独石口北“坝头一带”,此地有燕长城)。战国燕破东胡后筑长城,西起造阳,东至辽阳市(今辽宁辽阳市)。”据《龙关县志》载:“龙门县在唐以前名斗辟县,有出土古碑为证”。也就是今赤城南自浩门岭,北至独石口北坝头一带应是斗辟县地。《宣化府志》载:“前汉《匈奴传》说:‘汉朝弃掉斗辟县的造阳’。《匈奴传赞》也说:‘汉朝放弃造阳以北九百里的土地’。颜师古(唐朝人,训古学家,考注经书多种。)注解说:‘造阳,上谷的地方。斗是绝的意思,县境地形陡险曲折突入匈奴疆界的那地方,就是造阳。’”《宣化府志》又载:“赤城县地是上谷郡最北面的地方,地形如同牛角一样突出北边。所说古斗辟县的造阳,正是这一带地域,其地势大体可以想见。”又载:“汉代上谷北界至女祁县(今雕鹗)即到了尽头。女祁之北不再设置县邑。所以《匈奴传》称为舍弃,然而,《匈奴传赞》又明白地讲:“汉弃造阳之北九百里土地。”其实,所抛弃的只是塞外的地方罢了。今赤城县地本在边塞之内,原来就未曾抛弃,所以判断为上谷郡女祁县的北境。此时龙关属女祁县。
东汉(25年——220年),时赤城县属幽州上谷郡下洛县(汉置,今河北涿鹿)的北境。《宣化府志》按:《郡国志》里只有下洛,而没有记载下洛与女祁相连。据《郡国志》载:“在以前史书上列的县名,而郡志不记载的,都为清顺治时合并地方减掉的。”女祁与下洛土地接壤,那么女祁并入下洛就可想而知了。此时龙关也因女祁并入下洛而属幽州上谷郡之下洛县。
晋代,赤城属幽州广宁郡下洛县的北境。广宁郡(郡治为今涿鹿县县境)之前属上谷,太康年间设郡都尉坐镇,统领三个县:下洛、潘、涿鹿。晋帝建兴二年(314年),石勒(十六国时后赵的皇帝,公元319至333年在位。)偷袭幽州刺史王浚,以刘翰代理幽州长官。刘翰便把这一带地方归给段匹䃅,这是晋代广宁郡、县沦陷的开始。到晋成帝东晋皇帝司马衍,公元325年至338年在位)咸康四年(338年),前燕慕容皝(十六国时前燕国君),后赵的石虎(后赵王),打败了段匹磾,辽的地盘于是归了后赵。前燕慕容又打败了后赵,幽州的土地又归了前燕。前秦符坚灭掉前燕,等到符洛北伐什羽犍(北魏拓跋珪之孙),该地又归了前秦。之后又归了后燕慕容垂。到司马曜(司马)太元二十一年(396年),北魏王拓跋向南攻打刘亢埿,该地才全属北魏所有。此时龙关与赤城一样,于铁蹄和硝烟中,城头也在不断变换着王者的旗帜。正如《龙关县志》上说的:龙关地自司马邺始,为石勒所袭,转归段匹䃅,匹磾亦为鲜卑种。历后赵慕容姓、符秦、后燕、拓跋魏诸胡,相互窃据,而后此之蹂躏割弃,日骎(马走的很快的样子,比喻战事变化的快)矣。《易》(《周易》)曰:“履霜坚冰至”。夫五胡(即后赵、慕容、前秦后燕北魏)之乱,始于建安中,听其部落散居六郡,遂至渐次猖。履霜之戒,惟洗马江统(洗马,文华殿大学士江统晋朝人,曾任太子洗马之官。其写了一篇《徙戎论》劝皇上停止外族向内地迁徙,未听)之论最为切要,而说不能行。
北魏,赤城属燕州广宁郡的北部地区,是北魏六大军事重镇之一的御夷镇(今云州猫峪南)地。《水经注》载:“下洛,是北魏燕州广宁县、广宁郡的郡治所在地。”《魏书·明帝本纪》载:“泰常八年(423年)在长川(即长川城,今内蒙兴和县)之南修筑长城,从赤城向西至五原,东西长二千余里。”《通鉴纲目注》载:“这里所说的赤城就是元朝云中郡赤城站。”《水经注》载:“白河注入大谷水,向南经独石西,又向南经御夷镇城西,沽水又往南流出独固门(即今舍身崖),再向西南流经赤城。”《宣化府志》按:御夷镇是北魏六大军事重镇之一,六镇都在塞外,御夷镇最东。”但据李善长的注解:“御夷镇在独石之南。”那么,其应在塞内。(详见《御夷镇址考》)
北齐,赤城属北燕州长宁、永丰二郡地。《隋书·地理志》:“广宁在北齐时设置北燕州,辖长宁、永丰二郡。”《旧志稿》载:“此时,在涿鹿县以西设置长宁郡,东面设置永丰郡,赤城一带应归属永丰郡。”龙关此时亦属北燕州。
后周,赤城、龙关属燕州。《隋书·地理志》载:“齐的北燕州,北周去掉了‘北’字。”
隋朝时,赤城县龙关镇属涿郡的保岱(即今怀来县)。《隋书·地理志》载:“开皇杨坚的年号)初年,废掉长宁、永丰两郡。大业隋炀帝的年号)初年废掉北燕州。”《辽史·地理志》载:“隋代废北燕州,改为怀戎县属于涿郡。”
唐初,复置北燕州,后来改为妫州(今怀来县)川郡怀戎县。尔后又改为新州(涿鹿县),时赤城为新州龙门县(今龙关)的北境。《唐书·地理志》载:“武德(李渊的年号)十年(626年),讨平了高开道,设置北燕州,恢复北齐的旧名,贞观李世民李世发的年号)八年(634年),改成妫州。”《宣化府志》载:《唐书·地理志》说:“武州缺少一个所领的县即文德;新州缺少所领之县四个:即永兴、矾山、龙门、怀安。”然而考证《唐书·纪传》言:“武德以后,没有新州、武州的名字。到李晔龙纪(唐昭宗李年号)以后(889年),李克用五代十国后唐的创始人,突厥族,居住在沙陀)抢夺地盘,才开始见到新、武两州的名字。那么,新州、武州应当设置在这时候。”又说:“唐朝新州的龙门县,就是今天的龙门县,赤城和龙门县(今龙关)接壤,却没有置县,当时只是龙门县的一部分,且为县域的北部边境。”时龙关为新州之龙门县。
北宋时赤城、龙门为辽的地域,即辽朝。赤城为西京道奉圣州(涿鹿县)武定军节度之望云县(今云州乡)地。龙关为奉圣州武定节度使龙门县。《辽史·地理志》载:“奉圣州本为唐代的新州(今涿鹿),后晋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时献给契丹,升其格辖领四县,即永兴、矾山、龙门、望云。望云县在新州东北二百六十里。”又载:“望云县本来是望云川地,后来设置县,直接隶属于‘章愍宫’(耶律贤的行宫)。”《辽史·百官志》:“各处行宫,都部署总领契丹、汉族各处行宫的事物。景宗(即耶律贤)的行宫为章愍宫。”《辽史》载:“龙门县有龙门山,两山相对耸立,望之若门。边外诸河和沙漠的潦水,都从这里奔向大海。”这明显是指今赤城县境内的龙门峡而言。当时望云县距龙门峡仅仅五里左右,为何如此相近而不属,却属于远处的龙门县,这是因为龙门县从唐朝就已设置了。且今望云县地是唐龙门县的北境。所以,这种说法一直历代相沿,等到望云县与龙门县同时设置时,依然没有改变。”
南宋时,赤城、龙关为金的地域,即金朝。赤城为西京路德兴府(涿鹿县)望云县地。龙关为德兴府龙门县地。《金史·地理志》载:“德兴府是后晋之新州,辽时的奉圣州,金开国之初仍为奉圣州。金大安(完颜永济的年号)元年(1209年),升为府。其辖县六:德兴(今涿鹿)、怀来县(今怀来)、缙山(今延庆)、望云(今赤城云州)、矾山(今涿鹿)、龙门(今赤城龙关)。”又注:“赤城原来是望云川的地方,辽代皇帝常在这里居住,被称为御庄。”
元代,赤城为元上都遗址(今内蒙正蓝旗东)路云中郡(今云州)赤城站。是上都路云州所统领之望云驿道上的一个驿站,(详见《明代赤城的战略地位》)。《元史·地理志》载:“云州为望云川地,辽朝(辽)置望云县金朝沿袭未变。孛儿只斤·忽必烈中统四年(1263年),升望云县为云州,州衙设在望云县。到至元二年(1265年)州存县废。”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又升宣德府(今宣化区)之龙门镇为已废的望云县,隶属云州。所以,龙关在元初为宣德府之龙门镇,自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恢复望云县,置于龙门镇,而属上都路云州之望云县。
明代,赤城县万全区(今万全县)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为明代设置的地方最高军事机构,都司统领卫、所、堡,构成一方军事防御体系。)统领的赤城堡。《明史》载:“赤城堡于宣德五年(1430年)六月置。堡东有赤城山,又有东河,其为通州区(今北京通县)白河之上游。西南距都司即都指挥使司衙门所在地万全(今万全县)二百里。开平市卫设在独石城,该城也于宣德五年(1430年)筑,宣德六年(1431年)将开平卫治由原来的开平旧城(元上都)迁至独石。龙门守御千户所(龙门所),宣德六年(1431年)六月设在东庄(李家庄)。云中郡在明初隶属北平市洪武五年(1373年)七月废,亦于宣德五年六月筑堡,为云州堡。景泰五年(1450年)置新建陆军千户所于此。马营堡,宣德七年(1432年)筑(杨洪率卒筑)。”《北中之路志》:“明洪武(太祖朱元璋)二年(1370年),发兵至开平即元上都,元兵逃到应昌,于是明军收取了开平路(今内蒙克尔克腾旗西)。于故元上都开平城设置开平卫指挥使司。洪武三年(1371年)攻取云州,各县全都归附。尔后废掉各县,隶北平都司管辖。宣德五年(1430年),设万全都司,于是改属万全。因为以前大宁失守开平缺乏支援,宣宗(朱瞻基)采纳薛禄薛禄的建议,将开平卫由塞外迁到塞内独石城,成为宣镇(宣化)的北路。(明初,攻取开平设置卫所,东设凉亭、沈河、赛峰、黄崖四驿站,连接大宁。西设桓州、威虏、明安、隰宁四驿站,连接独石。尔后丢掉大宁,开平市难守。至此,依阳武侯薛禄之请,迁开平卫于塞内独石。而弃塞外之地三百余里)。宣镇北路也称独石路(详见《明代赤城的战略地位》)。其又分上北、中北、下北三路,即独石、半壁店、猫儿峪、青泉、云州、镇安、君子、松树、马营、仓上、镇宁、赤城为上北路;牧马、龙门所、样田、滴水崖(今后城)、长伸地、宁远(今后城上堡)为下北路;金家庄、龙门卫(今龙关)、三岔口、雕鹗、长安岭为中北路。时龙关为龙门卫。
清代,赤城为赤城堡。于康熙三十二年(1694年)置赤城县。《辅通志》载:“赤城清初仍属宣府镇上北路赤城堡,康熙三十二年改置赤城县。将开平卫(今独石口)、云中郡、龙门所、镇安、马营、镇宁、滴水崖七堡并入,属宣化府。龙关清初仍为龙门卫,亦于康熙三十二年,废龙门卫,复置龙门县
纵观赤城历史沿革,正如《赤城县志》所言:“赤边垣(边墙,即长城)居全府(宣化府)之半,纵横所直,皆古战场也。明初徙治开平(即将开平卫治迁至独石),外藩自撤(把抵御外族的藩篱自己撤掉),已巳“土木”之变,马营、独石,实先蚁溃。嘉靖中,边臣缮备,尺列寸守。于北路(即独石路)尤三致意焉。然则县境,实全府(宣府)之首领,神州之锁钥矣
地理环境
赤城县地处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大马群山与燕山余脉交错相衔,盘亘全境,是典型的山区地貌。境内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10座,其中东猴顶山海拔2292.6米,为京北第一高峰。境内山地、丘陵、沟壑、盆地交错分布,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的马厂村海拔1540米,东南部的四道甸村海拔500米,落差1040米。全县平均海拔945米。东亚大陆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冬季漫长干冷,夏季雨热同期,春秋气候多变,昼夜温差较大,南北气候悬殊。全县年均气温6.8℃,年均降水量404.9毫米,年均日照时数为2620.7小时。土壤类型分为4个土类,10个亚类,35个土属,124个土种,其中褐土和棕壤土占全县土壤面积的99.64%。
自然资源丰富。全县年水资源总量为3.49亿立方米,是首都北京的重要水源地。县内河流属海河流域潮白河水系,白河、黑河、红河三条长年河流由北向南贯穿全境,注入北京市白河堡水库和密云水库。植被具有明显的山地特征,深谷高山为森林植被,丘陵山麓为灌木植被,河川谷地草本植被。境内有野生植物754种,其中野生药材304种。有各类野生动物184种。有地热资源两处,在距今1100年的隋唐时期已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产42种,有矿产地300多处。另有多处高山幽谷、名胜古迹、天然洞穴、险关隘口有待开发。
赤城县自然条件差,气候恶劣,干旱、洪涝、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频发,尤以旱灾突出,十年九旱,危害面极大。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2000年以后,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植树造林种草,涵养水源,全县林草覆盖率达到83.11%,生态环境有所改善,自然灾害得到一定防控。
自然资源
土地现状
据县国土资源局2003年土地变更调查,全县总土地面积52.87万公顷。按全国土地分类标准分为三个级别。一级分类三种:农业用地39.55万公顷,建设用地0.82万公顷,未利用地12.5万公顷;二级分类10种;三级分类34种。
农用地利用现状
全县农业用地面积39.55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4.8%,其中耕地5.07万公顷,园地0.13万公顷,林地16.98万公顷,牧草地15.89万公顷,其他农用地1.48万公顷。
1、耕地:全县耕地总面积5.07万公顷,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9.6%,其中:
(1)灌溉水田0.3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5.82%。
(2)水浇地0.9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17.8%。
(3)旱地3.86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76.06%。
(4)菜园地0.02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0.03%。
2、园地0.13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2% 。
3、林地16.9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2.1%。其中有林地8.42万公顷,灌木林地3.69万公顷,疏林地0.39万公顷,未成林造林地4.45万公顷,迹地0.03万公顷、苗圃0.01万公顷。
4、牧草地15.89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1%,其中天然草地15.36万公顷,人工草地0.53万公顷。
5、其他农用地1.4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其中畜禽饲养地0.001万公顷,农村道路0.24万公顷,坑塘水面0.01万公顷。田坎1.15万公顷,农田水利设施0.07万公顷。
建设用地现状
全县建设用地面积0.8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其中:
1、居民点用地及工矿用地面积0.73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包括建制镇用地0.13万公顷,农村居民点0.48万公顷,独立工矿0.07万公顷。特殊用地0.05万公顷,主要是国防用地、风景旅游用地、烈士陵园等。
2、交通用地0.0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
3、水利设施用地0.03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5%,其中水库水面占0.02万公顷,水工建筑0.003万公顷。
未利用地现状
全县未利用地12.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6%,其中包括其它土地0.18万公顷,纯未利用地12.32万公顷。
1、纯未利用地包括:荒草地10.19万公顷,盐碱地0.001万公顷,沙地0.01万公顷,裸土地0.01万公顷,裸岩石砾地2.11万公顷,其它未利用地0.004万公顷。
2、其它土地:河流水面0.05万公顷,苇地0.01万公顷,滩涂0.12万公顷。
土壤类型
全县土壤面积50.93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6.34%,其中耕作土壤5.07万公顷,根据1985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全县土壤分4个土类,10个亚类,35个土属,124个土种。
棕壤土类:分布在海拔900米以上。面积16.18万公顷,占土壤面积的31. 76%, 有机质含量平均在5%以上。包括棕壤、生草棕壤,棕壤性土3个亚类。
棕壤亚类分四个土属,面积10.74万公顷,占土壤面积21. 08%。多处于阴坡,以林坡为主。
生草棕壤亚类2.86万公顷,占土壤面积5.6%,包括两个土属。
棕壤性土亚类,面积2.59万公顷,占土壤面积5.07%,有3个土属。
褐土类:为赤城县主要土壤类型之一,总面积为34.57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5.39%,占土壤面积67. 88%,包括4个亚类,20个土属,86个土种。
淋溶褐土,面积11.38万公顷,有8个土属33个土种,分布于山地棕壤以下 的中低山地和深山河谷地带。
生石灰类褐土亚类,包括4个土属,20个土种,面积12.28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23.22%,占土壤面积24.1%。土壤碱性,土层较厚,质地适中,是生产粮食的主要耕地。
褐土性土亚类,包括6个土属,21个土种,面积10.79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0. 4%,占土壤面积21.18%。土少石多,养分贫瘠,土壤干旱。其中耕作性土种面积,近年已退耕还林。
草甸褐土亚类。包括2个土属,6个土种,面积0.12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23 %,多分布于河滩洼地处。土壤养分含量较高,适宜种植水稻。
草甸土类,面积0.05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10%,包括1个亚类1个土属,分布于白河、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两岸的低洼处。地下水位3-6米,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质地为轻壤,土层较厚,主要种植水稻。
栗钙土类。面积0.13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0.25%。有两个亚类。
栗钙土亚类,面积0.01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0.02%,包括1个土属,即非耕作花岗石类坡积栗钙土。
暗栗钙土,面积0.12 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0.23%,包括2个土属,即非耕作花岗岩类残坡积暗栗钙土和耕作马兰丹黄土暗栗钙土。
土壤表层质地
质地分布规律
赤城县土壤质地主要由三个因素决定:成母土质、水、风。从靠近坝头的独石口、马营、猫峪一带起由北向南或以河流的走向由上而下土壤质地逐渐偏重。
土壤质地与养分含量
从1984年土壤普查化验结果和作物产量调查分析,土壤质地与有机质、全氮含量密切相关。质地细,养分含量就比较高,粮食产量也相应较高;质地粗,养分含量就少,保肥力差,粮食产量低。
地方特产
黄花菜,又叫金针花、金萱草。日本人叫绿葱茶,唐朝萱草属,白居易有“杜康能解闷,萱草能忘忧”的诗句。
野生黄花菜每百克干品中含蛋白质64.1克、脂肪0.4克、糖类60.1克、钙463毫克、磷173毫克、铁16.5毫克、胡萝卜素3.44毫克、维生素B0.363毫克、B2 0.14毫克、尼克酸4.1毫克。轻基谷安酸、门冬胺、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琥珀酸DL-乳酸、木栓、谷淄醇葡萄糖及甲苯酸乙脂等。据《随息居饮食谱》记载:“黄花菜,菹干而为,荤素宜之,与病无忌。”
黄花菜性味甘、凉,具有很好的利水、凉血、安神明目、健脑、抗衰老功能,并能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对体弱的脑力劳动者及高血压患者有特殊的保健作用。当今长寿之邦的日本,把萱花菜列为“植物性食品中最有代表性的健脑食物”之一,尤其对胎儿的发育更为有益。黄花菜的药用价值具有明目、安神、消肿利尿、活血、降血压等作用。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动脉硬化、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流行性腮腺炎、黄胆、膀胱炎、小便甘涩、心烦不安、干虚内热、乳汁缺少、月经失调、扭挫腰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常食之有较好疗效。
野生黄花菜
养颜延寿苦杏仁
杏仁为蔷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的部分栽培种味甜的干燥种子。
杏果和杏仁都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杏仁有苦甜之分,南杏仁可以作为休闲小吃,也可做凉菜用;苦杏仁一般用来入药,并有小毒,不能多吃。
干燥种子,呈扁心脏形,长1.6~2.1厘米,宽1.2~1.6厘米,顶端尖,基部圆,左右对称,种脊明显,种皮较苦杏仁为厚,淡黄棕色,自合点处分散出许多深棕色脉纹,形成纵向凹纹。断面白色。子叶接合面常见空隙。气微,味微甜。以颗粒均匀而大、饱满肥厚、不发油者为佳。
营养分析
1. 苦杏仁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可治疗肺病、咳嗽等疾病。
2. 南杏仁和日常吃的干果大杏仁偏于滋润,有一定的补肺作用。
3. 杏仁还含有丰富的黄酮和多酚类成分,这种成分不但能够降低人体内胆固醇的含量,还能显著降低心脏病和很多慢性病的发病危险。
4. 杏仁还有美容功效,能促进皮肤微循环,使皮肤红润光泽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镇宁堡
城堡
古遗迹
资源概况
行政区划
民俗风情
镇宁堡乡 - 经济概况
地理环境
自然资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