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南镇是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位于凉州区中南部,东与东河乡、河东乡为邻,南与谢河乡、古城镇接壤,西南与
韩佐镇毗邻,西与
高坝镇为邻,北与清水乡相连。距离
凉州城区15千米,区域面积为88.92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武南镇
户籍人口为43764人。历史上,武南镇境内属于
武威郡姑臧县和
鸾鸟县。1983年7月,设立武南镇。目前,武南镇下辖6个社区,17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武南街。2018年,武南镇有50个工业企业,其中
规模以上企业1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8个。作为
甘肃省人口大镇、交通重镇、经济强镇、财政富镇,武南镇在当地具有重要地位。
概况
武南镇位于
凉州中南部。面积87.15平方千米,其中
镇区面积5.75平方公里,人口43764人(截至2018年末
户籍人口)。辖一个街道办事处、5个社区、1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武南,北距市区15千米。兰新、干(塘)武(威)铁路、
上海—霍尔果斯公路和连霍G30高速过境,境内设有
武威南站和武威南高速服务区,景点有凉州百塔寺、天乙
生态公园和凉州词苑(原大河驿遗址),镇区有武南火车站发往
武威站的17路公交车。
城镇概况
武南镇设立于1984年,是
甘肃省最早的建制镇之一,是
武威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武南镇被甘肃省确定为全省第一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0年,武南镇三马路被列入首批全国“青年文明一条街”,2005年武南镇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定为全国第一批发展改革试点镇,2006年又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镇域总面积87.15平方公里,其中城镇规划面积17.68平方公里,建成面积5.75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
西汉至十六国五凉时期,武南镇境内属
武威郡武威市和
鸾鸟县。
唐宋年间,复归姑臧县。
明清时期,先后归凉州卫和武威县。
1949年9月,分属古城、大河区。
1952年7月,属第九区(古城)、第十区(
黄河)。
1956年1月,撤区并乡,为大河、中乡。
1958年10月,大河、中畦乡合并成立大河公社。
1962年,分属大河、中畦、东河公社。
1983年7月,设立武南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武南镇地处东经102°30'-102°45,北纬37°50'-37°40'之间,地势平坦,处于杂木河
水系中上游,靠山水、井水灌溉,海拨高度1600米,年平均气温6.7℃,年平均降水量160毫米,无霜期155天左右,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968小时,属
河西走廊冷温干旱气候。
兰新铁路、
干武铁路交汇于城区,G30高速、
上海—霍尔果斯公路、
金色大道、荣华大道武黄公路横穿全境,境内的
武威南站是
兰州市以西最大的货运中心和
国际列车编组站。1995年建成通车的武南一级公路又将
武威市城区、武威工业园、武南工业小区、武南镇区连成一片,形成了全市的经济开发带。
地形地貌
武南镇境内地势平坦。
气候特征
武南镇属冷温带干旱气候,其特点是
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
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夏季短而较热,冬季长而寒冷,年温差大。年均降水量272毫米,年均气温18°C,全年无霜期140天。
行政区划
截止2011年10月,武南镇辖1个街道办事处武南街道办事处,阳光、花明村、迎宾、百花园、育才5个城镇社区和武南城乡融合新型社区,17个行政村,即张林、百塔、上中畦、下中畦、鲁子沟、小东河、唐新庄、
柏树庄、范家寨、花盛、青石、元湖、大河、马行河、宋府、西寨、武南村。
截止2020年6月,武南镇下辖6个社区,17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武南街。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7年末,武南镇总人口为50473人。
经济
综述
2018年,武南镇有工业企业50个,其中规模以上1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8个。
第一产业
2011年,武南镇耕地面积5.3万亩,人均1.9亩。2011年,农业
总产值为1.6亿元。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粮食播种面积4.3万亩,产量2.2万吨,人均437
千克。2011年,
经济作物以瓜菜为主,种植面积2100亩,产量1.8万吨。
武南镇主要品种有番茄、
青椒等。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5.3万头,年末存栏2.6万头;牛饲养量0.6万只,年末存栏2.1万只;羊饲养量1.1万头,年末存栏3.3万头;家禽饲养量35.24万羽,出栏家禽24.94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7393吨,其中猪肉5251吨,牛肉1647吨,羊肉225吨;畜牧业
总产值0.7亿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3.5%。
第二产业
2011年,武南镇工业总产值达到6.3亿元,占国内乡镇
地区生产总值的44.4%;完成
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比上年增加33%。
第三产业
2011年末,武南镇专业市场2个,商业网点450个,
个体工商户900户。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额达0.16亿万元,比上年增长13%。
城市状况
武南城市经济主要以铁路运输业及相关产业为主,新兴工业园区为辅。2000年,政府在镇
西北的杂木河闲置河滩建设了武南工业区,2008年又在镇东的大沙河闲置河滩建设了煤化工工业园。
武南工业区位于武南镇区西北部,天马大道、荣华大道贯通工业区,北接武黄公路、
金色大道,南连
兰新铁路、G30高速及312国道。武南工业区现已入驻企业66家,上市公司三家(
雨润集团武威天祥肉类加工有限公司、
武威市敦煌种业种子有限公司、甘肃
禾丰牧业有限公司),
规模以上企业20家(响煤集团武威选煤公司、武威恒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甘肃西凉蔬菜进出口有限公司等),形成了煤化工业、建筑建材业、农副产品
加工业与现代物流等产业格局。武南工业区处于武南城市生活区的主导风向的上风向,故规划设置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无污染轻污染工业。在工业区用地范围内,地块规模划分灵活,大致分成大、小两个层次,大规模用地可适应大项目投资需求,而小规模用地可适应于相关中小项目(如相关加工工业项目)投资需求,用地划分具有适应性和连续性。
武南煤化工工业园,位于镇东部的大沙河,主要以选煤及洗煤产业为主,入驻企业有
武威市型形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武威金盛源建材公司等。
文化
地名由来
交通
综述
武南镇境内有铁路兰(州)新(疆)、干(城)武(威)线过境。有
上海—霍尔果斯公路过境,武(威)黄(羊镇)公路、
金色大道、荣华大道及武(威)武(南)公路贯穿全境。
铁路建设
武威南站建于1954年,离
干塘站172公里,离
兰州市290公里,离
乌西站1622公里,隶属于
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武威铁路办事处管辖,现为一等站,办理旅客乘降、整车、零担货物发到。当前设有:车务段、工务段、房建生活段;医院一所:
武威市第二人民医院(原武威南铁路医院);中学一所:
武威铁路中学(原武南铁路中学);小学两所:武南铁一小、武南铁二小。
武威南编组站是兰州以西最大的
国际列车编组站和物资集散地,是西北铁路的重要铁路枢纽干(塘)武(武威南)线终点与
兰新铁路衔接的车站,1960年2月开始组建,1961年10月1日正式成立,为三等站,业务性质为客
货运站,技术性质为
区段站。1980年1月升为
二等站,技术性质为辅助
编组站,1992年1月升为一等站,技术性质为编组站,是全路46个主要编组站之一。武威南车站布置形式为单向纵列式二级四场,设简易
驼峰1座,长170米简易货物装卸线1条。随着兰新复线开通和宝中线建成,武威南车站站场改造1995年6月完成。站型由一级三场改造为二级四场,有44股股道。
编组场采用
减速机加减速顶的点连式调速制动、半自动控制。货场有东西两个货物。西货场有专用线、东货场有两条货物线,总有效长700米,一座货物站台,长210米,宽11米,可同时容纳14辆货车进行装卸作业。到达场、出发场为6502型电气集中,编组场头部为7024驼峰电气集中,采用驼峰溜放自动控制系统,同时使用雷达测速、音频测长等现代设备。1995年日均办理辆数为4645辆,日高峰达5538辆。
社会
教育
2011年末,武南镇有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788人,专任教师44人;小学16所,在校生2501人,专任教师27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中学4所,在校生5440人,专任教师41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各级各类学校及教育机构24所。主要学校有省级示范中学
武威铁路中学、
武威第三中学、中畦中学等。
文化事业
2011年末,武南镇有文化艺术团体4个,会员78个,其中团体会员4个。文化站1个,
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藏书13218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13人,其中事业单位从业人员3人。
2011年末,武南镇有体育场地1处。100%的城市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92.2%。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武南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6个,其中卫生医院3个,村级卫生所17个,另有个体门诊26个;病床328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60张,
固定资产总值4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442人,其中执业医师225人,
执业助理医师31人,注册护士133人。2011年,
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8万人次。
社会保障
2011年,武南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60户,人数530人,支出132.5万元,比上年增长10.9%;城市
医疗救助219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
农村医疗保险219人次,共支出43.8万元,比上年增长47.9%。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18户,人数2172人,支出231.5万元,比上年增长30.4%;农村五保集中供养37人,支出12.7万元,比上年增长36.7%;农村五保分散供养94人,支出26.4万元,比上年增长31.5%;农村医疗救助30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08人次,共支出63.8万元,比上年增长53.1%。
城镇现状
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某部坦克修理营驻该镇。辖区内的凉州白塔寺是
西藏自治区纳入祖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为全国的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该镇的
武威铁路中学是
甘肃省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是甘肃乃至全国唯一一所地处乡镇的省示范高中。
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武威铁路办事处驻该镇。
武威南站是铁路系统部令47个
编组站之一,是
兰州市以西最大的
国际列车编组站和物资集散地,是西北铁路的重要铁路枢纽。武南镇连续多年被省评为"文明镇"、"十强乡镇"、"全省
乡镇财政第一强",并被国家民政部树为"双文明镇"、"全优乡镇"。
武南镇是伴随着铁路事业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
交通运输集镇,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进行过大规模建设,大量的工厂与医院、机关、学校、法院、商场、文化宫、电影院、体育馆等都出现于武南,由于武南镇长期作为铁路职工的生活基地,
镇区城市人口集中,依铁路走向,东西之间形成长达三公里的城区,主街道由一条扩张展到五条,鼎盛时期常住城市人口多达6万。武威铁路分局是全国设在镇上的两个铁路分局之一,
武威铁路中学是
甘肃省乃至全国唯一一所地处乡镇的省示范高中。2005年3月18日,
兰州市铁路局撤销下设的兰州、
武威和
银川市3个铁路分局,兰局武段并入兰局嘉段,武南铁路中学更名武威铁路中学交付地方政府管理,
武南铁路医院更名
武威市第二人民医院交付地方政府管理,
武威铁路职业中学与
武威第十五中学合并交付地方政府管理;
武威南站不再作为客运中转枢纽,保留原有货运及
编组站功能,附带少量的客运功能。
武南镇现有
完全中学两所:
武威铁路中学和
武威第三中学。其中武威铁路中学是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原兰州铁路局示范学校,地处武南镇武南街;武威第三中学是一所具有优良传统的农村普通完全中学,地处武南镇大河驿街。
农村状况
武南镇坚定不移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
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着力建设
现代农业园区。现已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93家,其中,嘉星林果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基地+农户”为经营模式,种植反季节
油桃,形成油桃采摘基地;金谷丰
奶牛专业合作社规模化养殖奶牛750头,并与伊利公司签订牛奶供应长期合同,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稳定销路。按照“产业富民”思路,成立荣达源特色林果产业合作社,通过村、企、社联建方式,形成了集特色林果种植、贮藏、运输、包装、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着力把特色林果打造成高产、生态、观光于一体的富民产业。
获得荣誉
1996年,武南镇被
甘肃省确定为全省第一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2005年,武南镇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定为全国第一批发展改革试点镇。
2006年,武南镇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