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河镇
内蒙古鄂伦春旗辖镇
甘河镇位于大兴安岭南麓,伊勒呼里山脚下,东南与吉文镇接壤,西北与克一河镇毗邻,甘河从镇区北部流过,冬季寒冷,夏季温热,无霜期在110天左右;镇区面积11.9平方公里,全镇总面积3563平方公里;全镇辖有12个社区居委会,有鄂伦春自治旗、汉、蒙、回、满、鄂温克、达斡尔族朝鲜、苗、锡铂、俄罗斯等11个民族,全镇由地、林、铁、电四大系统组成,有县级企业一家,镇属单位40个,人口31060人。
甘河镇1956年建村,1958年置镇;甘,鄂温克语意为“火”,因河得名;以森林采伐、加工为主;农产甘蓝、马铃薯,畜产奶牛牛奶;有林产综合加工、电力、制材等厂;牙加森林铁路、海加公路经此;甘河镇位于大兴安岭东南坡,地处东经122°284'~123°30',北纬50°34'~51°28'之间。现为伊(伊图里)——加(加格达奇区)线的一站。
2020年1~11月,鄂伦春自治旗甘河镇财政总收入1074.34万元。甘河镇坚持把传统农业与新兴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推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7055亩,其中大豆种植亩数16793亩,牲畜总头数20706头(只),其中生猪总头数15597头(只),积极推行规模化养殖,抓实抓细畜禽养殖防疫工作,做好稳控生猪疫情,着力打造生猪养殖特色产业;深入探索甘河豆腐品牌效应,持续发挥鲜卑源酒业带动作用,充分发挥网络传播“助推器”功能,抓好传统企业升级,将企业做大做强,打造甘河民营经济“亮点”,不断激发发展活力;继续扶持鑫诺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厂,打造鄂伦春族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基地;积极发挥林区文化特色优势,展示甘河文化魅力,带动新兴旅游业由点到面全方位的发展;鼓励民间资本融合,投资特色旅游、餐饮、娱乐项目、养老、流通、养生保健等领域,使新兴服务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坚实的力量。
历史沿革
1957年1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森林工业管理局决定成立甘河森林工业局筹备处,因无基础设施,暂在伊图里河林业局办公。
1957年3月,设甘河办事处,隶属于牙克石市
1958年1月1日,甘河森林工业局成立。
1958年10月,建立甘河镇人民委员会。
1959年,划归鄂伦春自治旗
2006年5月,克一河镇撤销,并入甘河镇。
2010年,恢复克一河建制镇,从甘河镇析出。
行政区划
2011年末,甘河镇下辖5个社区:大白山、林风、八岱山、蓝莓、甘泉;下设114个居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甘河镇下辖5个社区:林风社区、八岱山社区、大白山社区、蓝莓社区、甘泉社区,镇人民政府驻大白山社区。
地理环境
甘河镇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管辖,位于鄂伦春旗西北部,地处大兴安岭北段东坡伊勒呼里山南麓,地理坐标为东经122°28′-123°30′,北纬50°34′-51°28′之间,东邻阿里河镇,南接吉文镇,西连克一河镇根河市,北与黑龙江省呼中区接壤,总面积3,599.80平方公里,生态功能区面积35.7万公顷,镇区面积11.9平方公里,森林覆被率93.29%,耕地22000亩。
地形地貌
甘河嫩江支流,发源于大兴安岭山脉东侧沃其山麓,海拔1197米。呈西北——东南流向,经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于黑龙江省嫩江镇附近汇入嫩江。主要支流有克一河、吉文河、嘎仙北无名河、阿里河奎勒河等。河流长约446公里,流域面积为近2万平方公里。支流中阿里河发源于伊勒呼里山南侧,河长124公里,流域面积约2183平方公里。甘河流域大部分处于山地之中,原始森林密布,草木茂盛,水源涵养条件好,甘河流域形状像一条长带,宽度比较均匀。甘河在阿里河河口以上的河段,两岸高山耸峙,山高谷深,河谷狭窄,宽度在1000米至1500米之间,河谷在阿里河河口至大杨树河段这一段中,高度略有降低,河谷变宽,在3000米至4000米之间,在大杨树至葛根河段,河谷平缓,深度变小,宽度在4000米至5000米之间。在葛根河至柳家屯河段,河谷变得十分狭窄,宽度在1000米左右。自柳家屯河段以下,河水进入了冲积平原,河道渐宽,河水流速减缓,直至汇入嫩江
自然资源
甘河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铅锌矿。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马鹿麋鹿(犴)、貂、熊瞎子貂熊猞猁水獭亚科雪兔花尾榛鸡等兽100余种。野生植物主要树种有落叶松白桦樟子松等270种,有中药材300余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中草药有防风、黄苓、龙胆草、秦艽兴安杜鹃等。
自然灾害
甘河镇主要自然灾害有霜冻、冰雹、洪水等。霜冻灾害年均发生1次,主要发生在8—9月。最严重的一次水灾发生在1988年8月8日,共冲毁公路278处,冲毁公路桥涵57座,桥梁23座,涵洞15处;冲毁通讯线路40多千米;镇内五处护城大堤被冲坏,226户居民受灾;造成经济损失523万元。
气候
甘河镇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昼夜温差大,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3℃,极端最高气温为36.2℃,极端最低气温-48.1℃。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7%,年降水量400—500毫米,无霜期年平均100天。全年冰冻期约为207天,生长期年平均100天。全年多为西北风。冬季风少,春秋两季风大,最大风速高达4米/秒。全年日照时数为2500小时,年蒸发量为1200—1500毫米。
水文
甘河镇境内主要河流有发源于本镇的甘河,境内长约120千米,境内最大宽度为120米,由北向南纵贯全镇,流域面积19714平方千米。甘河两侧均匀分布着密集的支流,主要支流有乌里依特河、大鄂木格楞河、古鲁玛耐河、斗克河、兴滨河、库尔滨河、克一河等,形成甘河流域折转弯曲、纵横交错的网状水系。
植物
甘河地区主要树种为落叶松樟子松白桦。有黄芪、赤芍药灵芝、百合等多种药材及种类繁多的食用野菜、野果、食用菌类。山林生长着红豆、黑醋栗山荆子、稠李子、草莓等野果和黑木耳、松蘑、桦树蘑、榛蘑、猴头等植物以及映山红、野玫瑰、彩虹花等药材。还有可作为化工原料的杜香草
动物
野生动物有马鹿驼鹿东方狍等,还有花尾榛鸡松鸡鸟纲及细鳞、鲫鱼、狗鱼属等多种鱼类。
人口民族
2011年末,甘河镇辖区总人口38646人。另有流动人口122人。总人口中,男性19698人,占50.97%;女性18948人,占49.03%;14岁以下2970人,占7.69%;15—64岁27036人,占69.96%;65岁以上8640人,占22.35%。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36185人,占93.63%;有蒙古、满、达斡尔族、回等12个少数民族,共2461人,占6.37%。2011年,人口出生率3.7‰,人口死亡率10.6‰,人口自然增长率-6.9‰。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0.73人。
2017年末,甘河镇常住人口为22117人。
截至2018年末,甘河镇户籍人口有33520人。
经济
甘河镇以大豆种植、生猪养殖、啤酒、豆制品加工为主导产业,生猪养殖、蓝莓、树莓、蓝靛果、食用菌等基地发展态势良好,鲜卑源酒业、甘河豆腐远近闻名,销路广阔。
今后的工作中,甘河镇将全面贯彻全旗经济工作会议和旗委十一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从山野菜、野果采摘、贮藏、加工入手,大力发展包括中草药种植在内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林木产品加工业,促进甘河镇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甘河镇拟做大做强纯天然林下野生资源开发项目,在第一期野生蓝莓酒加工项目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引导其按计划持续投资300-500万元,发展以山野菜和野生中药材收购、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林木产品加工业。目前,各项目正在积极地进展当中,其中由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区已投资200万元兴建了山野菜、野果冷藏贮存库;大兴安岭中远山果农特产品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到位资金200万元;浙江杭州投资的临海工艺制品厂到位资金80万元;辽宁大连投资的松涛木业制品有限公司到位资金85万元。以上各项目运作情况良好,甘河镇党、政府正在积极努力争取更多的投资者到甘河投资兴业。
2011年,甘河镇财政总收入865.8万元。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60.28万元,增值税287万元,企业所得税109.45万元,个人所得税66.44万元。
2018年,甘河镇有工业企业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2个。
第一产业
2011年,甘河镇有耕地面积1.7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19万亩,林地面积35.6万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5481.4万元,比上年增长9.6%。2011年,生产粮食2257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450亩,产量675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32406头,年末存栏21897头;羊饲养量1080只,年末存栏1031只;牛饲养量476头,年末存栏447头;家禽饲养量3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900吨,禽蛋360吨,牛奶800吨;畜牧业产值5059万元。截至2011年末,防护林1762.78万立方米,经济林771.96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91.7%,活立木蓄积量2740.37万立方米。
第二产业
2011年,甘河镇工业总产值2300万元,比上年增长53%。
第三产业
2011年末,甘河镇有商业网点850个,从业人员2600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1亿元。
2011年末,甘河镇有3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4.94亿元,比上年下降40.6%;保险业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5万元;人身险保费收入51万元。
社会事业
全镇由地、林、铁、电四大系统组成,有县级企业一家,镇属单位40个。镇内交通发达,伊加铁路贯穿全境,东南可直达哈尔滨市,西可直达呼伦贝尔市,S301油路由东向西直通首府海拉尔区,与友邻乡镇形成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网。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5000门,移动电话2000多户,有线电视网覆盖率达100%,小城镇建设不断增强,由镇政府与林业公司共同筹资兴建的甘河文化休闲广场于2001年建成投入使用,为全镇广大职工群众健身娱乐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场所。
教育事业
2011年末,甘河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120人,专任教师56人;小学2所,在校生692人,专任教师23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622人,专任教师9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文化事业
2011年末,甘河镇有文化服务中心1个,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2个,建筑面积60平方米,藏书3532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120人,其中事业单位从业人员60人。2011年末,数字电视用户23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甘河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个,其中中心卫生院1所,卫生院1所,卫生所1个,防疫站1个,个体诊所3个;病床88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病床71张,固定资产总值568.5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33人,其中执业医师65人,执业助理医师27人,注册护士86人,平均每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9.46人、执业医师3.73人、注册护士3.49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9819人次,住院手术33台次,出院病人986人次。
体育事业
2011年末,甘河镇有体育场地2处。体育社团4个,社会体育指导员8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8.1%。
社会保障
2011年,甘河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706户,人数10531人,支出3791.16万元,比上年增长51.23%,月人均300元,比上年增长20%;医疗救助73人次,支出24.98万元,比上年增长21.8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2户,人数18人,支出1.82万元,月人均84.26元,比上年增长145.73%。自然灾害受灾人口225人,救灾支出8.9万元,比上年增长23.6%。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9人,抚恤、优抚事业支出6.96万元,比上年增长7.2%。新增就业人员126人,有1446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958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32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全年帮助2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1人就业。
文化
甘河流域以这里的青山秀水,哺育了流域内的各族人民,在嘎仙北无名河畔,有着鲜卑族的发源地——嘎仙洞,他们在这里,成长、强盛,去逐鹿中原,其中的拓跋姓鲜卑还建立了强大的北魏。斯人已逝,时至今日,这里仍旧是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
名称由来
甘河”河名、镇名。在阿里河镇西50多公里。甘河纵贯镇区南部。甘河为鄂伦春语,大河之意。镇以河得名。
相传北魏期间,鲜卑时代,一位公主回到她祖先居住的大兴安岭进山打猎。在围猎的过程中,公主高超的箭法射中了一头公鹿。公鹿带箭而逃,公主骑马在后紧追不舍,越追越远而脱离了随从人员。最终公主射死了这头公鹿,然而,公主在茫茫林海中迷失了方向。她呼喊着,在森林中越走越远………公主在迷失方向的十几天里,她用烧烤的鹿肉充饥,但却很难找到水源。那时正赶上几年大旱,几乎所有的河流都干涸了。渴得难忍时她只能吃野果、嚼树叶。艰难中,公主感到死亡一步步向她走近。最后,公主在干渴中筋疲力尽,几乎绝望的时候,终于发现了救命的泉水。她喝着清冽甘甜的泉水,清澈的泉水汩汩而流,这是公主的生命之泉和希望之泉。公主得救后,泉水被当时北魏皇帝封为甘泉。泉水汇成河流就是今天的甘河。甘河镇由此而得名。
交通
2011年,甘河镇有铁路为伊加线,境内长20千米,设甘河站1个站,通往海拉尔区哈尔滨市,日均有2列客车停靠,为快车K7093次、K7094次,日客运量153人次,年客运量5.58万人次。年货运吞吐量6.8万吨。公路有301省道过境。
旅游
景点
内蒙古甘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甘河镇北部,地处大兴安岭中段东坡,嫩江水系一级支流甘河的上游。湿地公园主要由甘河及周边沼泽、滩地、林地等组成,总面积3964.95公顷,其中湿地面积3695.44公顷,湿地率81.48%,涵盖了草本沼泽、森林沼泽、永久性河流三个湿地型。
获得荣誉
近年来,甘河镇社会和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城镇环境卫生面貌大有改观。居民垃圾日产汽车公司日清,主要街道全天保洁,由于在城建环境卫生建设上成绩突出,2003年被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授予“小城镇建设先进城镇”光荣称号。
参考资料
甘河镇行政区划.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2024-03-28
鄂伦春旗甘河镇经济实力平稳运行.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2024-03-2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自然资源
自然灾害
气候
水文
植物
动物
人口民族
经济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文化事业
医疗卫生
体育事业
社会保障
文化
名称由来
交通
旅游
景点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