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通镇总面积1198.95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积(指导面积)9.8万亩。现有总人口17807人(2017年)、其中
汉族占92%,满、蒙古、回、
朝鲜、
鄂伦春自治旗等5个少数民族占8%。总户数5.194户、其中农业户4.219户。镇政府驻三道通一村、下辖11个村委会:江东村、江南村、一村、二村、长胜村、四道村、署光村、新建村、新青村、五道村、大屯村,16个单位。此外,辖区内还有2个农牧场、2个农场和9个国有林场。三道通镇位于林口县西北98公里处,东经129度44分,北纬45度41分。镇域东与
刁翎镇、
建堂镇为邻,西与海林县接壤,南与
莲花镇相依、北与
依兰县、
方正县相毗连。
乡镇概况
三道通镇村屯和耕地分布在
牡丹江市沿岸地带,山区属冷凉湿润
霜冻区。高于或等于10℃年活动积温2 200—2 600℃;年
日照市2 600—2 650小时;年降水量540—570毫米;无霜期115—135 天,初霜日平均在9月中旬至下旬出现;生长期120—140天。主栽作物有大豆、玉米、水稻、小麦、谷子、高粱等;经济作物主要是
烤烟。该乡耕地和村屯集中分布在牡丹江沿岸地带,这里地势平坦,形成大片河谷平原,这里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气候宜人,适合农作物生长,素享“林口粮仓”之称。主栽作物有大豆、玉米、水稻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白瓜、北药等。
交通情况
三道通镇在古代、近代有
牡丹江市水路和沿江陆路交通,在古代、近代有牡丹江水路和沿江陆路交通,为交通便利之地。现代以来随着县内铁路修建,反成为交通不便之地。建国后,70年代“四大线”地方道建成通车。90年代“三新线”地方道建成通车,与境内乡路联络成网,大大改善了交通条件。1992年全镇有公路44公里,主要乡路 6条,每日有长途客运班车往来。为交通便利之地60年代省级方虎公路建成通车,成为通往林口县、
依兰县、
方正县一、
哈尔滨市的交通枢纽。使交通更加发达。2004年,已经完成通县、通乡、通村公路规划编制和上报工作、方虎公路东方红大桥至大罗密段(白色路面),莲花镇至三道通镇旅游公路又黑色路面),即将动工建设。实现了村村通工程,
三道通镇境内最高的山峰是大综顶子山,海拔1357米、也是全县最高点。最低的
谷地是大屯村,海拔114米,也是全一县的最低点。最大的河流是
牡丹江市,流经段38公里。全镇水域面积17万亩,居全县各乡镇之首林地面积1.450万亩,森林覆盖率80%,居全县各乡镇之首。
生物资源
在广阔的原始森林中,栖息着上百种野生动物,主要动物有东北虎,金钱豹、啥俐、
梅花鹿、一
马鹿、
熊瞎子、野猪、璋子、抱子、
紫貂、
水獭亚科、
林蛙等。主要
鸟纲有一
花尾榛鸡、
花母鸡、沙史鸡、鹤鹑、鸳鸯、
野鸭、
松鸦等。在茂密的森林中,蕴藏着丰富的山产品资源。可食用的野果有10多种,如
山葡萄、称猴桃、
红松果、
玉米棒、
野核桃等。药用植物达200多种,如人参、
党参、
五味子、
刺五加、枸杞、黄芪、元术、
桔梗、满山红、冬青等。可食用的
食用野菜有50多种,如放菜、微菜、猴腿菜、刺老芽、
黄花菜、
通泉草、
蒲公英茶等。菌生植物有10多种,如木耳、猴头、
元蘑、棒蘑、
金顶侧耳、
赤松茸等。
历史概况
今三道通镇域在
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境内陶沟子遗址出土有新石器晚期陶器。此外,还有早期铁器时代的三道通渡口遗址、三道通窑地遗址、江东窑地遗址、大屯遗址、五队遗址和白虎哨遗址,
唐朝渤海国时期的烟筒子遗址、白虎哨古城遗址和五道河子古城遗址,辽金时期的三道通古城遗址、小五队古墓,明代的五河
城子古城遗址。从考古情况看,该镇在古代一直是本县人烟稠密的地区。
清代,实行封禁东北政策,此地人烟稀少。清末,废除封禁政策,放荒招垦,流民逐渐迁入垦荒,土地重新开发。同时清政府沿
牡丹江市岸设立
宁古塔至三姓驿道,境内设小
巴彦镇驿站,又名小城子驿站,驻驿兵15人,负责40公里驿道通邮。
民国时期,土地开发进入盛期,居民明显增多。沦陷时期,三道通地区是
东北抗日联军第二
路军抗日根据地。烟筒砬子北山至今存有抗联五军指挥所遗址,四道河子有抗联五军密营遗址。抗日将领周保中、
赵尚志、柴世荣等人都在这一带率领抗日部队与日伪军战斗过。1935年5月,赵尚志率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部,联合
王荫武救世军等抗日部队攻打三道通,火烧警察署,给方正、
依兰县、
勃利县地区敌人以很大震动。以后至1938年 7月,抗日联军曾多次攻打三道通。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合江军区、
牡丹江市军区部队和三五九旅部队曾在乡域围剿
谢文东、
李华堂、张雨新等土匪武装。1946年11月20日,在四道河子的四方台山小石头庙前活捉匪首谢文东;12月初,在折里汀(今藏富)西南沟地窝棚活捉匪首张雨新。消灭土匪武装后,土改工作团领导广大农民群众开展土地改革,建立了乡村民主政权。
建国后,三道通地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努力工作,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在农业上,1964年三道通公社有耕地42 182亩,其中粮豆薯播种面积40 774亩,总产 2 446吨,亩产60公斤。1992年粮
豆薯播种面积57 630亩,总产16 128吨,亩产 279.9公斤,分别是1964年的1.41倍、6.59倍、4.67倍。农业多种经营收入1980年44万元,1985年增至 400万元;1992年增至979.5万元,比1980年增长21.3倍,比1985年增长1.45倍。1992年全乡农业总收入2 141.8万元。
在工业上,该镇建国后陆续兴办了农机修理厂、砖瓦厂、纤维板厂、综合厂、煤矿 (在外地兴办)等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1980年20万元,1985年36万元,利润1万元;1992 年726万元,利税2.66万元,总产值比1985 年增长19.2倍。
在商业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只有乡、村两级集体办的供销社和分销店;1979年以后,集体、个体一起上,特别是个体经营的商业店铺发展较快。至1992年,全乡已有个体经营的商业饮食服务业店铺88家。
该镇解放前只有1所小学,1家中药铺。解放后,教育、卫生、文化事业不断发展。至1992年,已有中学1所,小学13所;中学生699人,小学生3 202人,教职工 200余人。有乡卫生院1所,村卫生所(室)15个,医务人员54人。有乡文化站1个,广播电视站1个,500座席俱乐部1个,村电影放映队12个。
乡镇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