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埭
汕头市区东北部的古代旧称
官原意为官府修筑的堤坝,在发展时逐渐成为古代汕头市市区东北部其中一片区的统称。官埭原为汉代时期韩江水域冲积形成的沙洲,其作为地名,始于南宋。彼时南宋政府为了防水患,令民众于蓬洲都陇头南面沙滩修筑堤坝,此后邻近乡民便将这片地方称为官埭。该地区于元末明初创乡,至2023年已经有650多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官埭地区为汕头市的下辖乡,属于龙湖区的龙祥街道,位于汕头市东北部,又称扶龙乡、官一乡。该街道包括泰龙(原官埭头)、如龙(原官埭尾)、洋滨(原官埭洋边)、新兴(原官埭新乡)四个村居。
1932年,纪喜龙等人建立了汕头市第一个农村苏维埃组织——“官埭尾苏维埃”。
2023年,纪伟南在官埭乡泰龙社区成功引入种植木仔新品种“红宝石”无籽红心芭,也让“官埭出木仔”的说法有了新的出处。
地理范围
官埭位于汕头市区东北部。地处汕头火车客运站与汕头火车货运站中间地带,汕头港、汕汾、深汕、汕揭梅高速公路近在咫尺;辖区内交通发达福州—昆明公路汕汾路、汕樟路、东厦路、金新北路、泰山路、嵩山路、乐山路等城市主干道纵横交错,故素有汕头市区东大门美称。官埭作为地名,始于南宋。埭,是土坝的意思,官府修筑的堤坝称为官埭。当时,官府为防水患,令民众于蓬洲都陇头南面沙滩修筑堤坝,此后邻近乡民便将这片地方称为官埭。元末明初,先后潮汕地区纪姓五世祖纪辛六。字机学和九世祖纪宽洪。字子重。号南皋,带领族人迁此创乡,至今已经650多年的历史。
据《纪氏机学祖族谱》记载,清代康熙帝初年,官埭已达到一定规模,随着人口不断增多,不仅修建围寨抵御外敌,修挖溪渠便灌溉农田。纪姓人家也逐渐向南迁移,搬到官埭外埔、纪围、纪厝海田、纪厝海土(今:龙祥街道、新津街道、珠池街道)等地居住创祖,时官埭行政范围也不断扩大从“里”一级升至“乡”一级。解放后先后又有浮陇乡、龙湖村并入官埭乡镇或官埭公社。官埭也因历史的行政规划,造成今天地理上广义、狭义两个概念。
广义上的官埭既历史上官埭十八乡,解放后改称官埭公社(1970废置,并入下蓬公社),位于今天汕头市市区东北部。北处汕樟路、南至珠池港、东至新津河、西与金平区东墩交界,包括今天龙湖区龙祥街道、新津街道、珠池街道、金霞街道、新溪镇(部分)和金平区广厦街道。
狭义上的官埭既今天“官一片区”,位于今天龙湖区北部。北处汕樟路、南至洛河路,东邻新津河、西至乐山路与广厦街道交界。包括泰龙(原官埭头)、如龙(原官埭尾)、洋滨(原官埭洋边)、新兴(原官埭新乡)四个社区居委会,现有常住人口12000人,以纯纪姓人家为主,是潮汕地区最大纪姓族居地,故外界习惯称之为“官埭纪”。
创乡历史
相传,在官埭纪氏族居地创立之前,官埭头已经有曾姓人家居住,洋边也有姓陈人家定居。后来,随着官埭纪氏族居地的创立,纪姓人家越来越多,官埭头姓曾人家搬走了,洋边有的陈姓人家也改姓纪(另一说法继续南迁)。关于官埭纪氏族居地创立,有二种说法。
机学祖创乡说。机学祖就是潮汕纪姓五世祖纪辛六,字机学,抗元英雄纪汝成的弟弟,约生于1335年。这一说法源于官埭头村一块清代乾隆年间的石刻牌匾,这块位于古寨门上的石刻牌匾,用楷书浮雕着“扶龙”二字,右边写着“机学祖建”,左边刻着“乾隆乙亥年夏月立”。乾隆乙亥年即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
相传,元朝至正年间,为避兵祸,纪姓人家迁到蓬洲都鸥汀背居住,离乡背井,生活艰辛。为解决衣食住行等生计问题,便到南边官埭搭建草,开荒种地,养畜捕鱼。族内进行了分工,年老、年幼及妇女,住鸥汀背陇头纪厝,洗衣、做饭、织补。由纪辛六等带领族内青壮年住官埭草寮,看护庄稼,喂养禽畜。纪辛六从小熟读诗书,通晓古今,非常崇拜“楚汉战争”时著名将领纪信。此时正值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之年的他,经常给大家讲述当年纪信在荥阳城舍身诳楚成汉救刘邦的故事。纪信是中国纪姓先贤,故里为巴郡阆中县扶龙乡(今四川省西充县紫岩乡纪公庙村)。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官埭搭建的草寮有一定规模,居住的纪姓人家越来越多。因为纪信故里扶龙乡,被誉为“忠义之乡”,为纪念纪信,纪辛六便把官埭这里称为“扶龙乡”。按照这种说法,官埭纪氏族居地创立时间,应在元朝至正末年。
南皋公创乡说。南皋公就是潮汕地区纪姓九世祖纪宽洪(1466—1543),字子重,号南皋,是抗元名将纪汝成(五世)的玄孙。“南皋公始创官埭里”这一说法,纪氏族谱有记载。明朝嘉靖14年(1536年),九世祖纪朝武修的《潮州纪姓源流录》;清代乾隆六十年(1795年),十七世祖纪振位于浮西写的《潮汕纪氏始祖宋元宠纪公族谱》;2002年10月,官埭纪氏大宗祠重修的《纪氏祖谱》。以上纪氏族谱均有描述。
居住于鸥汀背的纪宽洪,清暇无事,经常南游官埭,见这里风光秀美,心里非常喜欢,便自称南皋乐叟。当时的官埭,沙丘起伏,如金龙横卧,蓄势待升;滩涂连片,似宝盆袒现,招人俯拾。在官埭这片处女地上,番石榴,遍满地,香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无异香瓜茄;泊星布,港纵横,鱼虾云集,沙鸥低回;土质肥,水源足,可耕可垦,可田可园,可粮可蔬,可渔可殖。于是,纪宽洪便率领子孙宗亲,自鸥汀背纪厝迁居官埭,从此,便有了官埭纪氏族居地。
据官埭头二房纪氏宗祠(八世祖易直公祠,纪宽洪的父亲),清光绪九年重修石碑记载。“本祠基宇创自明朝正德十二年丁丑岁”。按照这种说法,纪宽洪创乡官埭纪氏族居地时间,至少应在明朝正德初年。
历史文物
古树
官埭至今创乡已经650多年历史,是龙湖区闻名的古村落之一。现如今仍保存有不少历史文物古迹,走进古官埭乡举目可见:参天的古榕树、古朴的老民居,昔日防御的古围寨,庄严肃穆的宫庙祠堂、象征荣耀的名门府第,崇文重教的学堂书斋,见证古官埭乡悠久历史底蕴和文明内涵。
据不完全统计,现古官埭乡现存成规模的古民居群有两处,分别是扶龙寨(官埭头。官埭尾)、土城围(洋边)。祠堂14座、公厅30余座均为纪姓,庙宇13座较大规模3座,老书斋、学堂五座,古寨墙、寨门、更楼共7处,大夫第、儒林第10余座。百年以上树龄古树50多棵,其中以古榕树为主共三十八棵,还有苦、潺槁(青金石)、柳树、木棉桂竹丛等。
纪氏大宗祠
纪氏大宗祠始建于清乾隆元年,占地约4000平方米,现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被收录入《广东省文物志》、《广东文化遗产》、《广东省文物地图集》等。祠堂座南朝北,三进二火巷一拜厅,四马拖车格局。大埕两侧树立两座旗杆石、门前二石鼓和门楼上“纪氏大宗祠”石牌匾,后刻有乾隆元年建祠碑文,大门两侧的石刻浮雕均为清乾隆年间原物,显示该祠堂古老建筑特色。大埕两侧种有四棵古榕树,其中两棵已有三百多年树龄,北侧至汕樟路有两大风水池(当地人俗称双胞池)。官埭纪氏大宗祠是潮汕四市纪姓大宗祠供奉着闽粤两省纪氏先祖纪恩。字元宠,自古是潮汕地区纪氏寻根认祖圣地。每年的农历十一月十六日都会在官埭纪氏大宗祠举行祭祖典礼,来自潮汕四市纪氏和海外宗亲都会前来参加庆典。
民国13年12月12日,时任广东省省长、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在粤军少将纪阿开邀请下,带领粤军系枪扛炮,军队从官埭码头陇(现嵩山路与汕漳路交界处)至大宗祠一字排开,浩浩荡荡前往纪氏大宗祠祭祖,阵势甚为壮观。
现今官埭除了纪氏大宗祠另外还有洋边纪氏家庙(向西祠)、官埭尾庚三纪氏宗祠、官埭头机学纪氏祖祠、官埭尾笃恭纪氏祖祠、官埭尾长房纪氏宗祠、官埭头二房纪氏宗祠、洋边三房纪氏祖祠、洋边尾房田祖纪公祠、洋边纪氏春叟公祠、官埭尾乐澹纪公祠、官埭尾纪氏恭祖祠、官埭尾进和纪氏祖祠、官埭头(南皋祖派下房祠)纪氏祖祠共13座房祠和30余座公厅。
国王古庙
官埭国王古庙系三山国王之大王爷,故当地人俗称大王爷庙。始建于元朝至正初年,至今有670多年历史(相传元朝至正末年纪姓创祖于官埭,官埭陈姓已建有此庙祭祀)。是汕头市市区现存最古老的三山国王庙,现为龙湖区文物保护单位。占地约1600平方米,包括文化广场和演出戏台。主殿中央供奉大王爷及夫人塑像,左供奉广东巡抚王来任与两广总督周有德,右供奉护法师公与注生公妈,右边设有一伙巷与厢房,两侧各有近年重修庙宇大型石刻碑文。庙前正对面设有天恩公神坛,右侧立有旗杆墩与旗杆。门楼上刻有“国王庙”石牌匾,大门两侧有两幅石刻将军兵马图浮雕,左:孟章将军爷,右:监名将军爷。拜亭至后殿庙顶镶嵌瓷双龙戏珠、双凤朝牡丹与戏曲历史人物,广场对面绘有一幅麒麟照壁正对大门。整个庙宇庄严夺目,极具地方特色。
官埭国王古庙为官埭三十村(今龙祥、新津区、珠池辖区)的地方保护神,历来香火旺盛,历史上曾多次重修,至今任保留有清代解签诗文谱。文革破四旧曾被改做生产队用地,广场被挪做肉菜市场,改革开放后由官埭三十村纪姓和各姓氏乡贤喜捐修复原貌,后又在官埭国王庙理事会倡导下于2005年、2013年举行两次大型修缮。每年农历正月十二官埭国王庙都会举行大型的迎神祭拜活动,另外各村社也有自发组织“请神队伍”把三山国王和诸神香火请到本村祭拜,有能力村社会请上潮剧团还组织锣鼓队、标旗队等在本辖区举行游神,能力有限村社也会请木偶团或电影来热闹热闹。玄天上帝庙
官埭玄天上帝庙,位于官埭头中心街扶龙寨门后。始建于明末清初,现为龙湖区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面积约50平方米,左侧另建有1000平方米文化广场和演出戏台。始建于明末清初,历史曾多次重修庙宇,原庙前东北侧修筑有近十块石碑,文革时破四旧均被拆除修建生产队厝寮实为可惜,改革开放后有幸村民找回三块,最早的石刻留芳碑为清光绪六年(1880年)。庙前门楼上刻“上帝庙”石牌匾,拜亭两侧立有一对石鼓,东北侧立旗杆墩与旗杆,东南侧设天恩公神坛。拜亭与后殿庙顶镶嵌瓷双龙戏珠、双凤朝牡丹与戏曲历史人物。庙宇建筑面积虽不大,但石刻、木雕、嵌瓷等都极为精美。
玄天上帝庙原是官埭纪姓保护神,后信众遍布官埭境内三十多个村居姓氏,分庙遍布南碧埠、佳和、东合、辛厝寮等村。相传某年潮汕地区闹旱灾数月四处田地龟裂,当地族老便寻求真武大帝同择地寻找泉眼,并在境内多处地方挖出水源。当时玄天上帝显圣告知纪姓,所找水源要与境内各姓氏共用一起同心抗旱。因其玄天上帝大慈悲心而感动境内村民,信众一时巨增到境内所有姓氏,清末中华民国香火一度十分鼎盛。相传重阳节为玄天上帝成道日,按旧俗玄天上帝每年九月初六日开始巡游官埭三十六村(今龙祥、新津区、珠池辖区)接受各信众的朝拜,九月初九正日返回本村巡游并回庙。文革时期曾一度中断,改革开放由官埭三十村纪姓和各姓氏乡贤喜捐修复原貌,举行开光庆典。后在各村居姓氏乡贤商议决定,改为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真武大帝圣诞节举行祭拜庆典。每一年由官一乡四村举行迎神、做大戏、进袍、做太平清醮祈福活动。每十二年官埭三十村前来共办庆典,除了以往活动外还要为玄天上帝进行修缮庙宇、妆金身等仪式。一心善堂
官埭一心善堂,始建于清朝中期,原址位于洋边村码头陇集市。是一座两进一天井格局,其善堂左右各设1条火巷,外观采用硬山顶金式结构,整体是潮汕地区“四点金”传统建筑形制。庙门两侧立有一对石鼓,天井两侧各用嵌瓷镶有两座龙、虎井,主殿中央供奉宋大峰祖师塑像,正对面设神坛供奉天恩公。1937年日寇侵华及1943年潮汕大饥荒期间,官埭也是被日军侵略地方之一,汕头市沦陷后日军霸路拆桥,物价上涨米价更是一天可以连翻两、三倍。一心善堂为此尽可能施舍米粥番薯,可惜僧多粥少都很难满足灾民,每天善堂就在附近收到十几具因生病或饿死尸体。一心善堂为了纪念这一国耻惨事,定于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二举行施孤仪式,纪念这些死于沦陷、饥荒的冤魂。后鸥汀、浮陇、东墩、岐山县等地也认可这一日祭孤,也纷纷效仿。也使得成为汕头市区祭孤最广一日。
文革时期破四旧,官埭一心善堂原址遭到严重破坏,后善堂被改建为公社(镇)经联社布匹供应点。幸存的三个大石香炉被村民偷藏埋于今洋滨居委会东南侧古榕树下,直至改革开放后村民挖出被埋的三座石香炉,并在古榕下修建起一座小型“宋大峰祖师庙”。2012年当地乡贤重新成立起了一心善堂镇慈善会,并在善堂原址附近原官埭人民公社重建官埭一心善堂,以更好地来弘扬宋大峰祖师济世利人、行善至乐的精神,现善堂任在筹建中。百年古榕“革命树”
榕树常绿乔木,开淡红色花,树枝长有气根,是潮汕地区村寨常见必有树种俗称“神树”,无论村庄大小,创乡必种榕树,原因之一是榕树生命力特强,树龄可达几百年。根系发达,树冠面积可达上百平方米。树干虽弯曲而高耸,虽粗糙而挺拔,四季枝繁叶茂,树影婆娑,夏季的树荫是人们消暑的好去处。满树的气根随风飘荡,有如老者的胡须。也象征族人乡亲繁衍不息,健康长寿。官埭乡百年以上树龄古树50多棵,其中以古榕树为主共有三十八棵,其中官埭头边池古榕丛、洋边土城顶古榕、官埭尾“革命树”古榕更是官埭古树中的代表作。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潮汕平原革命根据地——官埭尾村曾经出现过一段轰轰烈烈,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涌现了向敌人展开英勇不屈斗争纪喜龙、纪经其等革命先烈,在潮汕地下党的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当年革命地下党人曾经常活动、秘密开会的大榕树据点,被称为“革命树”。如今,这棵逾百年的大树,枝叶茂盛,耸立在官埭尾村的西南端、机场路与嵩山路的交界处,龙湖区把它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
官埭昔日特产
官埭木仔(番石榴
木仔即番石榴,官埭木仔在潮汕享誉盛名,故在《潮汕名产录》就有“海门区出糕仔,官埭出木仔”之说。官埭原为汉代时期,韩江水域冲积形成的沙洲。主要以肥沃的沙质土壤,土质湿润而不潮,手捏成团手放易散。对于番石榴“干旱易落果,水多果味淡”种植问题,这种土壤无疑是最适合种植番石榴的。清代官埭种植木仔更是达到顶峰,一进官埭乡遍布村道、田园、池塘边、庭院野生的种满番石榴树。
东池乌鳢(鱼)
鲻鱼潮汕地区人俗称为乌鱼子,在潮汕沿海的浅海区、河口、淡水、咸淡水交界的水域均有分布,鲻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鱼肉含蛋白质22%,脂肪4%。早在3000多年前,鲻鱼已成为王公贵族的高级食品之一。其中汕头市地区更以官埭东池湖乌鱼称之上品,古有“去到官埭无食乌,如去汕头无去埠”。其意思是,到了官埭如不品尝这里的东池乌鱼,就如同去了汕头却没去汕头埠市白来一趟。
洋边番薯
洋边番薯又称“洋边红心薯”,官埭主要以沙质土壤为主,自古以来就是三分田七分园。所以多以种植番薯、木仔、麦等耐旱农作物。洋边红心薯以个参薯皮为赤红色,薯肉呈橘红色,薯肉润而柔,极其耐煮,而闻名汕头周边各地。
旧时的官埭村民一般会把刚收获后的红心薯储藏在阁楼或床底下,让它自行发酵个月甚至数月。经过储藏过后的“洋边红心薯”,这时候会出现小芽苞(与阳芋不同的是番薯发芽无毒)也是味道最好的。这时候的红心薯直接把它洗净整个蒸煮熟后,剥开薯皮里面的肉呈现出深橘红色,肉质润而柔糯,甜如蔗糖,味道酷似石狮甜粿胜过甜粿。故在汕头市埠及下蓬人们爱说“洋边番薯假甜粿”。
官埭狮头鹅
官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社庆祭祖活动繁盛。故《汕头市志》记载昔日澄海区官埭、揭阳市新亨等地,有年末送神赛雄鸡,年首迎神赛大天鹅之俗。以促进良种家禽不断提纯复壮,交流养鸡、鹅经验。再加之官埭属沙质土地,河塘众多家禽饲养业一直十分发达,尤其是养殖狮头鹅在当地已经是小有名气,CCTV2更是专程前往采访。所以卤狮头鹅也成官埭独特地名美食,再加上做法讲究独特,很有名气。
官埭昔日颇有名气的特产,还有地黄(地黄)、香芒根、党参潮州市柑、甘蔗、烟叶,手工业有:潮州抽纱、潮州珠绣、潮州擂绣、竹编。
美食攻略
1、粕粥
营业时间:7:00-12:00.12:00-22:00
朥粕粥是下蓬镇的特色小吃,主料有朥粕、糯米,配料:鱼露蒜苗芫荽,再用干辣椒、八角、肉桂、茴香、花椒独家泡制的油辣椒酱,所以都各有各的特色,其味道不雅于大品牌油辣椒酱。
朥粕粥在官埭比较有名的有两家,汕樟北路洋滨老纪朥粕粥和汕头市下蓬中学附近纪生朥粕粥。汕樟北路洋滨老纪朥粕粥比较老牌正宗,也已经经营了两代人了,可以说是最好吃的了,生意也一直很好。冬天,吃一碗热腾腾、香辣辣的朥粕粥是最相宜不过了。
2、阿细牛肉店
营业时间:17:30-24:00 地址:汕樟路官埭洋边码头陇对面(即原华盛服装厂)
阿细牛肉店老板的家族在官埭就是有名小吃世家,其父母以前就有做无米粿萝卜糕、土豆粿、肉丸等小吃,后兄弟又发展以经营肉丸为特色,大哥以制作经营猪肉丸、猪肚丸为主,二弟(阿细)以制作牛肉丸经营牛肉火锅为主。
这家店的牛肉丸肉质较为细嫩、口感脆爽弹牙,还有五香牛尾煲石斛不上火,手工割刀切牛肉薄如纸真的值得一试。建议试一下他们店的牛肉火锅,因为火锅汤底是以牛肉丸汤加上熬制的牛骨汤,汤清味纯很好的提升牛肉鲜美和原汁原味。
3、老纪牛肉店
营业时间约7:00——21:00 ,地址:官埭涂路与鸥汀牛屎桥交界
老纪牛肉店原先店后是个屠牛场,现宰现吃牛肉极为新鲜,尤其是他们家的五香牛杂更是这家店的特色。而如今屠牛厂迁移后,原先的牛杂多为新鲜牛筋、牛腩和牛粉,但现取而代之是较便宜的牛杂碎。
建议试一下他店的牛杂粿条汤,汤香味浓的牛杂沾着沙茶和辣酱吃,一碗10-15元确实是实惠有美味的享受。
营业时间约18:00——24:00
鸭肉粥主料有新鲜鸭肉、糯米饭,配料:鱼露、南姜、蒜苗、芫荽,再用干辣椒、八角、肉桂、茴香、花椒独家泡制的油辣椒酱。鸭肉粥最早是以经营红焖五香鸭肉,后来受到朥粕粥启发演变而来的新小吃,因鸭肉肉比较辣所以主要为冬天经营。冬天,吃一碗热腾腾、香辣辣的鸭肉粥是最好不过了。
官埭头营安街、官埭头中心街以上两家店是最早经营鸭肉粥也是最好吃的两家店。其中官埭头营安街这家店的鸭肉粥,09年曾刊登在汕头市某时尚杂志上作为汕头美食推荐地点。
5、官埭卤鹅肉营业时间约10:00——1200,17:00-18:30
建议建议试一下,官埭头市场阿扁卤味店、官埭尾市场记弟卤味店这两家以卤老鹅头、鹅脚、鹅翅、粉肝闻名,而洋边洋中街东北侧的卤味店则以卤猪肠在当地小有名气。
6、下蓬鸡扒饭地址:嵩山路官埭尾路段(汕头市下蓬中学斜对面)营业时间约11:00——1300,18:30-19:00
下蓬鸡扒饭因其味美价廉,被称其为校园美食!其中以黑椒鸡扒饭为招聘菜,价格6 到10 块钱,通常8 元即可。大大块的鸡扒,香嫩的煎蛋,加上份量十足的白饭与蕹菜或椰菜,还有番茄汁咖喱、黑椒三种酱汁任选,满满一盘,吃到男神都喊好饱。饭因其味美价廉,成为下蓬、鮀滨、中医药不少同学,学生生涯中美好回忆。
现在下蓬鸡扒饭,外砂分店已经开到开到外砂迎宾路
投资环境
官埭乡辖区交通发达,故有汕头市区东大门美称。地处汕头火车客运站与汕头火车货运站中间地带,汕头港、汕汾、深汕、汕揭高速公路近在咫尺;辖区内有福州—昆明公路汕汾路、汕樟路、东厦路、金新北路、泰山路、嵩山路、乐山路等城市主干道纵横交错。本辖区的基础设施也日臻完善,五矿粤东物流新城展示中心与汕头市官埭变电站落户本片区,为您的投资提供优越的环境。
辖区有占地1000亩龙盛大型工业园区和官埭工业区、泰龙工业园、如龙工业园、新乡工业园、华泰工业园、洋边工业园、凯达泓工业园等一批村居自办工业园区,云集了轻工业、重工业等一大批上规模企业。工业经济发展较快,主导产业有日化制造、机械制造、钢铁结构、纺织服装、包装印刷、食品等。尤其是日化制造业已形成聚集效应,德国汉高、润科生物等品牌具较高知名度,2008年辖区龙祥街道被省科技厅批准为广东省日化制造业专业镇(街道)。餐饮、物流、仓储等第三产业逐步兴起,如:天元大酒楼、天信酒店、鼎盛餐饮、创美药业、泰龙物业等企业已形成较大规模。
地方文化
官埭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辈出。是远近闻名的文艺之乡,昔日官埭乡有官一潮剧团、官埭头纪力桂锣鼓队、官埭头纪顺正锣鼓队、官埭头女子锣鼓队、官埭尾锣鼓队、洋边苏锣鼓队、官埭头涂戏队、官埭尾涂戏队、洋边涂戏队、官埭尾高跷队、官一鼓乐队等。
官一潮剧团六十年代,多次应邀出外演出以《文武香球》、《张机器》演出剧目受到各界潮剧人士好评。官埭头锣鼓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多次代表官埭公社参加汕头地区的比赛与演出,受到各界好评,屡获嘉奖。
为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丰富居民群众春节期间的文娱生活。在各级领导和社会热心人士的关心支持下,多方筹集资金,组成了一支由潮州大锣鼓和丝竹弦乐为主,彩旗队、仪仗队、涂戏队为辅共300多人的文艺游行队伍。现今官埭文艺团体,有官埭头锣鼓队、官埭头丝竹弦乐队、一心潮乐戏剧社、云屏乐苑、春叟潮乐社、怡颐楼乐社、泰龙妇女文艺队、新兴妇女文艺队。
路线经过站点
官埭乡辖区遍布汕头城市主干道,公交事业一直较好,现从辖区经过公交路线共有14条。
1路:洋滨(官埭洋边)-汕头市下蓬中学(官埭尾)-如龙工业园(官埭尾)
3路:洋滨-(官埭洋边)下蓬中学(官埭尾)-东厦北路口(官埭尾)-英华外语学校(官埭尾)
5路:洋滨(官埭洋边)-中医药学校(祥和居委、官埭尾)
24路:洋滨(官埭洋边)、下蓬中学(官埭尾)、东厦北路口(官埭尾)、英华外国语学院(官埭尾)
29路:洋滨(官埭洋边)
32路:洋滨(官埭洋边)
43路:英华外语学校(官埭尾)、嵩山北路(官埭新乡、疾控中心)
44路:嵩山北路(官埭新乡、疾控中心)、东厦北路口(官埭尾)、如龙工业园(官埭尾)
45路:嵩山北路(官埭新乡、疾控中心)、东厦北路口(官埭尾)、如龙工业区(官埭尾)
101路:泰山路口(官埭头)、官埭新乡市、华侨博物馆(官埭尾)
102路:泰山路口(官埭头)、官埭新乡、华侨博物馆(官埭尾)
103路:泰山路口(官埭头)
104A路:洋滨(官埭洋边)、农副产品批发中心(官埭洋边)
104B路:农副市场(官埭洋边)、洋滨(官埭洋边)
历史沿革
官埭早在两千年前潮汕海陆“汉代滨线”大变迁中就形成沙洲。南宋年间,潮州官府为防水患,令当地民众于蓬洲都鸥汀背南面沙洲修筑堤坝,此后便将这片土地称为官埭。注:埭指已土修筑的堤坝,官府修筑的堤坝称为“官埭”。
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前属潮州府海阳县延德乡蓬洲都。北宋宣和三年复置揭阳市,蓬洲都改属揭阳县管辖。
元朝惠宗至正年间(1341-1368),居住于鸥汀背的纪姓族人,在五世祖纪辛六,字:机学,率领下南迁至官埭聚居,后随人口增多设置“里”一级基层单位,时称官埭里(扶龙乡)。
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揭阳县设置鮀浦巡检司作为佐堂(副县衙)。下辖:蓬洲都、鮀江都、鳄浦都(今金平区、龙湖区,澄海区坝头和潮安庵埠交界一带)。
明朝嘉靖四十二年癸亥(1563 年)设置澄海县,鮀浦巡检司所辖的蓬洲都、鮀江都、鳄浦都改属澄海县管辖。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朝施行靖边海禁政策,强迫沿海人民内迁五十里,制造无人区,史称“海界”。整个澄海县被栽撤(废除县制)并入海阳县。清康熙七年初(1668年),广东巡抚王来任何两广总督周有德的上奏下,解除靖边海禁,官埭纪姓人家得以回归故里。
康熙,官埭乡已达到一定规模。随着人口不断增多,纪姓人家逐渐向南迁移,搬到官埭外埔、纪厝围、纪厝海土墘(今:龙祥街道、新津街道、珠池街道)等地居住创祖。时以上地方属澄海区县蓬洲都官埭乡管辖。
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时澄海县属澄海县蓬洲都官埭大图。
民国十年(1921年),澄海县废都设区,官埭乡属澄海县下蓬区(新津河东岸为上蓬区,西岸为下蓬区)。民国21年(1932年)官埭乡属澄海县第八区(下蓬区)。民国26年(1937年)属澄海县第三区(上蓬、下蓬、鮀浦合并)。
民国35年(1946年)属澄海县下蓬区官埭乡,辖:洋边、官埭头、官埭尾、新乡市、纪厝海墘、虾堀埔、坑田墘、纪厝陇、周厝塭、何高围、陈厝围、吴厝围、分塭、东合、张厝、万合围、黄湖、纪厝围、大围、内坞、纪仔围、东坝仔、十一合州共23村居地名(今龙祥、新津、珠池、新溪)。1948年属澄海区第三区官埭乡(上蓬区、下蓬区合并)。
1949年解放后,同年10月官埭乡改属澄海县第六区(下蓬区)。1951年属澄海县下蓬区官一乡,原官埭乡分设为官一乡(今官一)、官二乡(今夏桂埔、周厝塭)、官三乡(今新津区、珠池)、浮陇乡(今广厦、东厦、金霞)四个行政镇级乡。1957年1月属澄海县官埭镇级乡(官一乡、官二乡、官三乡和浮陇乡合并)。1957年12月属澄海县下蓬镇级乡(官埭乡、鸥汀乡合并)。1958年9月属汕头市红光人民公社。1959年3月属汕头市下蓬人民公社,时称官埭大队辖官埭头、官埭尾、洋边、新乡四个联队。1961年3月属汕头市官埭人民公社,辖:官一、夏桂埠(1984更名夏桂埔)、周厝塭、陈厝合、辛厝寮、充公、浮陇七个大队(原官埭大队与官埭公社同名,更名为官一大队)。1965年改属澄海区官埭人民公社辖官一、夏桂埠(1984更名夏桂埔)、周厝塭、陈厝合、辛厝寮、内充公、外充公、浮东、浮西九个大队。1970年2月16日属澄海县下蓬人民公社(下蓬公社、官埭公社合并)。1974年11月五日属汕头市郊下蓬人民公社(1975年11月浮西、浮东大队划归金砂公社,12月内充公、外充公、陈厝合、辛厝寮大队划归五、七公社)。
1978年改革开放后,1984年1月1日改属汕头市郊下蓬区公所。1987年1月属汕头郊区下蓬镇。1991年11月1日属龙湖区下蓬镇,1996年11月30日属汕头市龙湖区龙祥街道(官埭乡又称扶龙乡,取以“龙乡”与“龙祥”谐音得名龙祥街道,辖泰龙、如龙、洋滨、新兴、祥和5个居委)。2002年1月属汕头市龙湖区龙祥街道(龙祥街道与龙津街道合并,辖泰龙(官埭头)、如龙(官埭尾)、洋滨(洋边)、新兴(新乡)、祥和(镇政府小区)、夏桂埔(虾堀埔)、周厝塭、衡山等8个社区居委会,包括夏桂埔、坑田墘、李厝塭墘、周厝塭(东元)、纪厝葛南、纪厝葛北(新锋)、辛厝葛(新锋)、合仔寮(新联)、林厝塭(中元)、沟、陈厝葛(新元)、海香埠、塘堀墘等15自然村。
参考资料
..2024-03-06
..2024-03-06
官埭.查字典地理网.2024-03-14
潮汕革命先烈.汕头廉政网.2024-03-06
目录
概述
地理范围
创乡历史
历史文物
官埭昔日特产
美食攻略
投资环境
地方文化
路线经过站点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