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县(英文名:Zherong County),别名柳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福建省宁德市下辖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宁德市东北部,南联
福州市、北接
温州市,县域面积538平方千米,下辖2镇7乡。截至2022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10425人,县人民政府驻柘荣县柳城东路75号。
柘荣县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较高,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无严寒酷暑。境内水系呈现中部向四周外流的放射状水系特征,主要分为
交溪和
七都溪两大水系。新石器时期,柘荣境内就有先民生息繁衍,开发生产。1945-1975年间,柘荣县制先后经历两次撤销与恢复,于1975年3月15日,柘荣再次恢复县建制,由原属
福安专区改属宁德地区。1945年10月1日,撤销柘洋种区建制,设置柘荣县;同年,柘洋县改称柘荣县。1989年8月18日,柘荣被列入对外开放的全国55个市、县之一。
生物医药、养生旅游产业是柘荣县特色支柱产业,
孩儿参种植是柘荣县农业特色主导产业。2021年柘荣县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入选首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县级唯一),2023年创
宁德市首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22年,柘荣县生产总值85.59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0.0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7.3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8.1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11.8∶43.6∶44.6;其中,药业全产业链产值约20亿元,税收6910万元。
柘荣县被称为“闽东药城”“中国慢城”,具有“中国长寿之乡”“中国高山白茶之乡”“中国太子参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等多项“国字号”称号。
宁德市北廊桥之东源桥、凤岐吴氏大宅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柘荣剪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马仙信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柘荣县是宁德市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2022年,柘荣县双城镇获“中国慢生活休闲体验区、村(镇)”荣誉称号,是福建省唯一入选乡镇。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县有13个金牌旅游村,已形成“中国慢城”和“生态乐游区、文化风情区、茶药康养区”的“一城三区”格局。
名称由来
柘荣原名柘洋,以古代柘树多,且具有一片“洋”而得名。柘荣因早年间城中遍植柳树而又被称作“柳城”。1945年始设县,因“荣”与“洋”方言谐音,且寓有祝愿欣欣向荣之意,遂改称柘荣。
历史沿革
先秦
新石器时期,柘荣就有先民生息繁衍,开发生产。
秦汉至三国
秦朝时期,属
闽中郡。
西汉属
闽越,汉
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属冶县,为
会稽郡南部
都尉地。三国时期,属
孙吴建安郡。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属原
沛丰邑,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起属长溪县。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改闽州为
福州,
长溪属之。
后唐清泰元年(公元934年),柘荣第一个寺庙-圣寿院(俗称“三曹院”)在东山建造,其遗址在今罗隐湾内。
宋元
宋朝时期,属
福建路长溪县灵霍乡柘阳里,并在库溪(即今富溪)设立巡检司,为境内最早建立的政权机构。元朝时期,升长溪县为
福宁州、柘阳改称为柘洋,并析为上、下二里。今杨荣县境为柘洋上里之地。
绍兴三十年(公元1160年),长溪县设置库溪(今富溪)巡检司,为柘荣境内最早的政权机构。
明清
明初,福宁州降为县,柘洋属福州府福宁县;
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恢复州建制,又属福宁州;明正统六年间(公元1441年)设柘洋巡检司。
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裁撤柘洋巡检司;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福宁州升为
福宁府,附廓设
霞浦县,柘洋属霞浦县。
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复置柘洋巡检司,而后巡检司改设于下城(即今县城)。
中华民国
1911年后,霞浦仍为县治,柘洋为该县上西柘洋区。1932年,改为霞浦县第六区,次年又改为霞浦县第四区。
1934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柘洋开辟苏区,成立霞浦上西柘洋区苏维埃政府,属闽东苏维埃政府(驻福安县柏柱洋)。后闽东苏区成立霞(浦)(福)鼎泰(今浙江省泰顺)县苏维埃政府、柘洋属之;同年10月,国民政府恢复其在柘洋的统治,柘洋仍属霞浦县。
1935年6月,设立柘洋特种区,直属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区(督察专员公署驻长乐,1938年移驻闽侯,1942年移驻福安)。1943年9月,属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福安)。
1945年10月1日,撤销柘洋种区建制,设置柘荣县,仍属第八行政督察区。
1947年4月,柘荣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全省调整为7个行政督察区,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仍驻福安)。
1949年6月15日,柘荣县解放,全省划分8个专区,柘荣县属第三专区(专员公署驻福安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1月25日,成立中共柘荣县委员会和柘荣县人民政府。
1950年3月,全省各专区改以公署驻地县各命名,柘属福安专区。
1956年8月,柘荣县制撤销,原县境并入
福安市。1961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柘荣县建制,仍属福安专区。1970年2月,柘荣县第二次被裁撤县制、原县域内的城关、东源、宅中、黄柏、富溪、楷坪、英山7个人民公社划归福安县辖、乍淮人民公社划归框鼎县辖。1975年3月,柘荣再次恢复县建制,属宁德地区(此时地区行政公署已移驻宁德县)。1976年10月,上城龙溪桥建成通车。
1989年7月21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至柘荣福联毛纺有限公司调研。1995年9月22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至柘荣边贸市场调研。
1997年10月20日,闽东制药厂因资不抵债宣告破产,改制成立股份制“闽东力捷迅药业有限公司”。
2000年11月14日,宁德地区撤地设市,柘荣县属
宁德市。
地理
位置境域
柘荣县地处
福建省东北部,宁德市东北部,位于东经119°42'-120°05',北纬27°08'-27°19'之间,东邻福鼎县,南接
霞浦县,西连
福安市,北与
泰顺县接壤,南北长26千米,东西宽34千米,县域面积538平方千米。
气候
柘荣县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冬长夏短,霜雪冻害较严重的特征。由于境内各地海拔相差较大,气温立体分布明显雨量充沛,各地平均气温在13-18℃之间,一月平均气温5.6℃,绝对低温-9.8℃;七月平均气温25.1℃、35℃以上的酷暑极少见,年总积温5000-6500℃,年平均稳定通过10℃的平均初日期在3月30日,多年平均无霜期238天左右,多年平均雪日7天,年最低气温低于0℃的日数28天,享有“天然空调城”美誉。
柘荣县年平均水量在1600-2400毫米。3-4月春雨季,雨日多,雨量少,强度弱,占年总量的16.5%;5-6月梅雨季,雨区广,雨量多,湿度大,雨时长而稳定,占年总量的26.3%;7-9月台风
雷阵雨季,
降水量最多,降水突然,强度大,雨量变化大,极不稳定,占年总量的41.3%;10月-翌年2月少雨季,占16.5%。
柘荣县蒸发量不大,属潮湿状况,年平均绝对温度15.7百帕,10月至翌年1月属干季,蒸发量大,气候较干燥。柘荣县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34.5小时,占可照时数的39%,最多年2085小时,最少年1496小时。柘荣县平均风速2.44米/升,年
盛行风为东北偏东(NEE)。其中1-5月、7月、9-12月风向以东北风(NE)为主,6、8月份以西南风(SW)为主。
地质
地质构造
柘荣县地质属中生代火山石而发育成山地黄壤,土质贫瘠,全县只有城郊6000余亩平地及石山、东源、前宅、乍洋等小块平坦洋田。柘荣境内主要构造带有新华夏构造、东西向构造、北西向构造。新华夏构造在县内主要是由北北东向的断裂带和火山喷发带组成,城关盆地、乍洋东源乡和宅中乡的大部分地区都属于该断裂带之内;东西向构造在县境内十分发育,主断裂在城关附近成带出现;北西向构造,主要断裂带属张性或涨扭性,从城关向西延伸。新华夏系构造体系与东西向构造体系之间,在境内呈明显反接关系。城关附近有大量
岩浆、岩墙沿东西向断裂贯入。太姥山岩体中发育着一系列东西向断裂,县内东西向构造活动时间较长,形成体系较明显。构造体系的复合对各类矿产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复合部位往往是成矿的有利地段。
地层
柘荣县东半部地层较复杂,从乍洋到东山顶一带,为早白垩系石帽山群地层,其余地区除了石山盆谷一带为
花岗石土地层外,均属晚侏罗系南园组地层。西半部地层较单一,绝大部分地区为晚侏罗系南园组地层,花岗岩类只在少数地方有零星露出。全县地层自下而上为:震旦系、侏罗系、白垩系及第四系;其中,震旦系由于地层破坏和中生界地层覆盖,震旦系地层出露不全,只个别地方零星出现。侏罗系岩性涵盖浅灰-灰白色流纹质晶屑凝灰溶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
流纹岩夹凝灰岩;深灰、灰黑色英安一流纹质晶屑凝灰
熔岩、凝灰岩、
英安岩等。白垩系岩性主要涵盖紫红色厚一巨厚层状凝灰质含砾秒岩、
粉砂岩、混岩、紫灰色流纹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及凝灰岩等。第四系岩性为紫红色泥砾、砂粘土,含大量大小不等的砾、卵石、
块石、源砾等,呈半固结状。柘荣县境属我国东南沿海火山带的一部分,岩石种类以
岩浆岩为主,主要由中生代晚侏罗系和早白垩系的火山石组成,其次为晚白垩系岩浆活动形成的侵入岩,小部分是
第四纪冰水
沉积岩和松散堆积物。
地形地貌
地貌
柘荣境内地貌类型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有中山、低山、商丘陵、低丘陵和山间盆谷等,整体地形呈现中部高而相对平缓,四周低且坡面陡峭的山原状地貌特征。全县地面平均高程721米,中位高程730米,为全省
平均海拔最高的五个县之一。境内500米以下的地面面积仅占15.5%,500米以上的地面面积占84.5%,其中500-800米区域面积占56.2%,1000米以上区域面积占8.9%。在县城的外围,形成县域中部高地向北、向西和向南陡然倾斜的陡峭坡面,地面坡度多在25°以上。境内峰峦密布,山岭起伏,多呈北东-南西向展布,与构造线大致吻合。
柘荣境内地势较高,峰峦耸峙,溪河切割强烈,地势险峻。柘荣位于太姥山脉部,最高峰
东狮山海拔1479米,为太姥山的最高峰。全县千米以上山峰58座,51.8%地面坡度在15°-25°之间,20%的地面坡度在25°以上,仅5%的地面坡度在2°以下,,多分布在东半部;西半部高峰较少,地势略低,英山乡下清水坑的海拔78.8米,为全县最低点。
柘荣境内由于溪涧小河各段宽窄不等,河谷型盆谷和河曲型狭谷相间分布于境内,许多河谷呈明显的串珠状。河流阶地有些河段一级发育较好,二级不多见。溪流的流向与构造线相吻合,大致呈放射状分布,穿流于峻山峡谷之间,流程短,河面窄,落差大,水流湍急。
水文水利
水文
柘荣县的水系呈现从中部向四周外流的放射状水系特征,水系发达,河网密布,水质优良,为下游的
福安市、
福鼎市、
霞浦县三县(市)重要水源地;主要溪流有龙溪,源于东山之后,绕龙井冈村而过际头,曲折向西流,与源于
泰顺县的牛渡潭汇成交溪,然后经福安的东溪至臼马港入海。
河流
柘荣县境内溪河流程11千米,流域面积29平方千米以上的有8条,分为
交溪和
七都溪两大水系。
交溪
交溪水系境内北部、东北部、西部和南部的流润小河均为交属水系的一、二级支流。交溪,蜿蜒于县境北部和西北部边界。从城郊乡尖岭下村向西流,至
英山乡举坂材的河段长28.2千米,为拓荣与浙江奉顺两县的界河。从举坂折向南流,至老富弯村的一段长4.7千米,为柘荣与
福安市两县的界河。两段界河全长32.9千米,在柘荣一侧的流域面积177.1平方千米。
七都溪水
七都溪水系在境内仅有石山溪。发源于东源乡仙后村第一尖,向东南流至乍祥乡溪111村附近的阎罗出境,再经福鼎磻溪汇入
七都溪。县内长14.6千米,流城面积59平方千米。
地下水
柘荣县浅水层地下水资源泾流量6.9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5.72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1.25亿立方米。水力理论蕴藏量16.65万千瓦。
水利
2015年,柘荣县建成全省山区县首个高水高排防洪排涝的
交溪流域城区防洪工程,列为福建省典型案例推广项目。2015年,建成溪门里水库供水工程,启动全省首批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试点县建设。截至2021年,日供水能力从10年前1.1万吨提高到4.98万吨;累计完成水利投资12.5亿元,建设高标准防洪堤30千米。2023年3月,柘荣县有水库30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29座;此外,境内堤防10条、小区地下空间11个。
柘荣溪门里水库
柘荣县溪门里水库供水工程包含水库和供水项目,2013年3月开工建设,总投资达1.5亿元,是柘荣县历史以来投资最大的
民生水利项目,被列为
福建省重点项目、市“双百”项目。2015年10月30日,溪门里水厂正式向柘荣县城区供水。
土壤
柘荣县土壤主要有红壤、黄壤、水稻土、紫色土4个土类,分属11个亚类、26个土属。其中农业土壤有6个亚类、13个土属、40个土种,红黄壤呈偏酸性。红壤和黄壤呈地带性土壤分布,红壤多分布在海拔700米以下的地带,黄壤多分布在800米以上地带,在600-800米之间,以黄红壤为主,也有红壤和黄壤出现,呈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水稻土呈区域性土壤分布,多分布在河谷平地、山间谷地、山和山坡中、下部比较平缓而有水源的地方;在水稻土中,又由于所处地形部位和水文条件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亚类。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柘荣县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县耕地4726.72公顷(70900.8亩),种植园地3853.16公顷(57797.4亩),林地39202.26公顷(588033.9亩),草地1593.89公顷(23908.35亩),湿地2.12公顷(31.8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333.59公顷(20003.85亩),交通运输用地905.19公顷(13577.85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959.18公顷(14387.7亩)。
矿产资源
柘荣县境内属火山石地带,截至2020年,全县已发现金属矿有银、铅、锌、铁、铜、、钨,非金属矿有白陶土、
明矾石、松脂岩、
石英、饰面用石材、建筑用石料、
黄铁矿等,其中银多金属为矿区内主要矿种;主要矿产资源保有资源储量为:银
金属量555.39吨,高岭土
矿石量53万吨,饰面用石材30.74万立方米。2020年列入
福建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区共8处,其中
银矿1处,高岭土1处、
饰面石材4处、建筑用石料2处,除马坑银矿为中型外,其余均为小型。
水资源
2022年,柘荣县全年水资源总量5515万立方米,可开发的水资源有216处,总装机容量为10万千瓦,已开发利用4.26万千瓦。全县龙溪地表水各监测断面均为Ⅲ类功能区,水质要求达到Ⅲ类标准。柘荣县平均年径流量为6.97亿立方米,其中地面径流量5.72亿立方米,地下径流量1.25亿方米,每平方千米产水量12.61万立方米,人均占有径流量8910立方米。柘荣县地处
交溪的源头,多处水源为一级水,且多是地下水和富含矿物质的山泉水呈天然弱碱性,水(酸碱度)PH值一般在7.5-8之间,富含丰富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森林资源
2022年,全县共完成造林绿化合格面积10063亩,其中人工造林面积3506亩,完成森林抚育59450亩,封山育林5201亩。林地保有量44796公顷,森林覆盖率71.19%,森林蓄积量173.48万立方米。自然保护地面积6305.1公顷,其中自然保护区(小区)面积4956.1公顷,风景名胜区面积1349公顷。截至2022年,已建成
东源乡省级森林乡镇和际头村等3个省级森林村庄。
生物资源
柘荣县主要经济作物
孩儿参、茶叶、食用菌、油茶等。柘荣县植被类型主要为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阔叶林、竹林、次生灌丛、荒山草坡、
经济林和农作物。海拔500米以下的盆地、丘陵、低山下部,常见的有
红楠、
润楠、
绒毛润楠等次生植被和
线杉、
杉木王、
马尾松以及油茶、
油桐等人工林,林下植被有
赤楠、
铁芒萁等。海拔500-800米地区的典型植被是照叶林,优势树种是
米槠、大叶、楠类和混生木荷等
乔木类,人工植被主要有柳杉、马尾松、油茶、
孟宗竹,林中可常见
鼠刺、
杨桐、
胡枝子等灌木和芒萁、
五节芒等
草本植被,层外植被有弥猴桃、金银花等。海拔800-1000米的中山地区分布有针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有
壳斗科的褐叶青冈、芸山青冈等,伴生乔木有红花油茶、
木荷等阔叶树以及
线杉、
马尾松等
针叶树,林下灌木有香槟、杜鹃、
白栎、
山胡椒等。海拔1000米以上地区,土壤瘠薄,气候寒冷,多生乔木科草本植物,问或混生些
毛果杜鹃、
乌药、
柃木、鸟饭木等灌木。
生物多样性
动物
柘荣县境内常见野生动物,可分为
脊椎动物和元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有
耗子、斑鸠、
林蛙等103种,无脊物有水蛭、
小菜蛾、溪螺等58种,共16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云豹、
黑麂、
梅花鹿、蟒(南蛇、琴蛇、蚺蛇)4种,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猕猴、
鳞甲目等12种。
植物
柘荣县内知名野生植物有262种,其中
乔木有
杉木王、罗汉松等76种,灌木有铃木、山楂等37种,竹有
孟宗竹、
紫竹等20种,花卉有山茶、月桂等80种,草藤有
茅根、
紫苏等49种。珍贵植物有银杏、罗汉松、
三尖杉、
铁树、
楠木等。
自然保护区
综述
截至2022年,柘荣县共有自然保护区1个,即东狮山自然保护区(市级),位于东经119°55′35″-119°59′10″,北纬27°11′33″-27°13′53″之间,总面积1127公顷,其中核心区277公顷,缓冲区285公顷,实验区565公顷。
东狮山自然保护区
东狮山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内主要树种有
马尾松、
杉木王、
线杉、
孟宗竹、
木荷、
滇青冈、
米槠、
甜槠、
枫香树、杜鹃、
白栎等。2022年,根据《福建省自然保护地总体布局和发展规划(2022—2035年)》,东狮山自然保护区将入选晋升省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灾害
柘荣县的自然灾害可分为灾害性天气和兽害;天气灾害有“三寒”、台风、暴雨、干旱、冰雹、霜;兽害有虎、狼伤人畜,野猪、豪猪、
山兔、猴、
环颈雉损害农作物和
鼠害等。其中,兽害主要在民国及民国以前时期,主要以灾害性天气为主。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柘荣县辖2个镇、7个乡。县人民政府驻
宁德市柘荣县柳城东路75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柘荣县户籍人口110425人,常住人口9.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5%;全年出生率为7.66‰,死亡率为7.65‰,自然增长率为0.01‰。柘荣县是
福建省首个“中国长寿之乡”,全县8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3.2%,人均预期寿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25岁。 根据柘荣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全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7787人,占51.39%;女性人口为45202人,占48.61%。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72。全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0514人,占22.06%;15-59岁人口为55635人,占59.83%;60岁及以上人口为16840人,占18.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2005人,占12.91%。
民族
柘荣县居民以
汉族为主,其次为
畲族。1949年后,由于工作和婚嫁等原因,增加了满、回、壮、苗、瑶、黎等少数民族。截至2023年,柘荣县有、回、苗、傣等26个少数民族,5个民族行政村,2000多少数民族人口。
语言
柘荣县内有五种方言,以柘荣本地方言为主,其余有
福安市、
霞浦县、福鼎、
泰顺县等四种方言。除本地方言外,其他四种方言主要因地域接壤受到邻县边界方言的影响,主要涉及5个乡的大部分行政村,分别是
乍洋乡、城郊乡、东源乡、宅中乡、
英山乡。
柘荣话属闽方言中以
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方言北片。柘荣话接近福州话,主要受到元末时期与明清时期历史影响,特别是明清时期历聘
闽侯县、
长乐区两地名师多人来柘教书,培养大批儒生,把福州话传布到柘荣来。柘荣话有声母15个,韵母52个,其中单元音韵母7个,复合元音韵母14个,鼻音尾韵母12个,塞音尾韵母19个。
宗教信仰
柘荣县流传佛、道、天主、
耶稣四大中国主流宗教,其中佛教信众最多,道教则在
宁德市乃至
福建省占有重要地位。
佛教,根据《黄柏游氏宗谱》记载,佛教传人柘荣始于
唐朝,历宋、元、明、清,至民国31年(公元1942年),境内佛教寺庵有15处,僧39人,尼22人。1985年9月又经批准开放广福寺、觉性寺、东峰寺、万寿寺、隆兴寺、灵光寺等8处为佛教正常活动场。
道教,民国24年(公元1935年),福安穆阳全真道龙门派道姑王兰英到柘荣下村山顶岚开创道场传道。1985年10月成立柘荣县道教协会;1988年8月经地委批准,天后宫做为重点宫观开放。
基督教,柘荣基督教有基督新教和
天主教两个教派。基督教约在民国12年(公元1923年)由福鼎县
元潭村信徒陈宗霖之女陈德音嫁给柘洋下城北街叶大兴为妻而传入柘洋的。1990年,教徒已发展有500多人,先后兴建后井、官安三处福音堂(礼拜堂)。
天主教,明末
崇祯年间(公元1628年-公元1644年)传入
福安市以后,再间接传入柘洋。1991年7月13日,中共柘荣县委统战部下文通知成立柘荣县天主教爱国会,按照《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章程》规定的程序,由天主教徒召开代表大会,选举柘荣县天主教爱国会第一届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会址设在城关西门里原来教堂隔壁民房,开始恢复天主教正常活动。
经济
综述
柘荣的特色支柱产业是生物医药、养生旅游产业。1949年前,柘荣经济属单一的私营经济;以农业为主,粮食居第一位,茶叶第二位。粮食生产以水稻、
番薯为主,经济作物以茶叶为主,林业主要是松、杉、竹和薪炭林。手工业仅有
造纸、染布、酿酒和竹木加工等作坊。1954年后,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社会经济结构有明显变化;二十世纪80年代药业就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孩儿参种植是柘荣县农业特色主导产业。2022年,柘荣县生产总值85.5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1.8∶43.6∶44.6。2022年,柘荣的太子参全产业链产值约16亿元,刀剪产业突破15亿元,僧服产业年产值突破3亿元。
第一产业
农业以
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种植业主要是粮食生产,其次是茶业。2022年,柘荣县农林牧
渔业总产值18.01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2.36亿元,林业产值3.32亿元,牧业产值1.66亿元,渔业产值0.49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16亿元。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7803亩,产量24940吨。全年稻谷播种面积56997亩,产量22457吨。
第二产业
二十世纪50-70年代初,工业以食品饮料为主,森工为辅。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创办塑料制造、电气器材制造、电子原件制造等新兴行业。按工业普查40大类行业划分标准,1980年已形成以食品饮料、纺织服装为支柱的25大门类工业体系,1990年发展为以医药、食品饮料、纺织、造纸为支柱的24大门类工业体系。2022年,柘荣县工业增加值24.7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的21个行业大类中有13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
2022年,柘荣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5.85亿元 。分门类看,
医药制造业3.63亿元,黑色金属
冶炼和压延
加工业1.80亿元。全年
建筑业增加值12.56亿元。
第三产业
1993年,境内服务行业快速发展,餐饮、休闲娱乐、中介家政、特种服务等行业纷纷面世。截至2005年,全县有各类服务业596家,从业人员5431人,服务业已成长为柘荣的重要产业。2022年,柘荣县服务业增加值38.16亿元。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8.98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15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69亿元,金融业增加值5.40亿元,房地产业增加值3.70亿元,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6.15亿元。2023年上半年,柘荣县旅游人数达119.5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8.69亿元。
经济功能区
生物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
柘荣县生物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
福建省重点项目,总规划面积4124亩,是福建省首个县级生物医药产业园,是“闽东药城”药品加工制造基地和药品区域物流中心。2021年,园区已集聚了以广生堂、力捷迅、天人、贝迪、今古通为龙头的20家药业及其关联企业,产品覆盖化学药、现代中药、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兽药、药包材等六大领域。
乍洋不锈钢产业园
乍洋
不锈钢产业园区,是柘荣县主动融入宁德四大主导产业集群,承接全市不锈钢千亿产业发展的平台载体。园区位于柘荣县
乍洋乡104国道旁,紧临
温州市,交通便捷,位于不锈钢供应链的上下游之间,属于两小时产业圈的中心位置。园区总规划面积2319.45亩,分三期建设,计划投资30亿元,建成后将成为闽浙边际集不锈钢精深加工、物流仓储、技术研发、采购贸易、金融服务、商务配套为一体的智慧化先进制造园区。
砚山洋刀剪产业园区
柘荣县是“中国刀剪之乡”,柘荣刀剪行业在继承传统技艺基础上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产品涉及民用剪、皮剪、花剪、纱剪、服装剪、理发剪、医用剪、旅行剪及各类专业剪等,形成25个品种、100多种规格的产品序列;全县生产的最大的剪刀高161厘米,宽82厘米,重118公斤;最小的剪刀叫线剪,长10厘米,宽2厘米,重17克;年产刀剪3亿多把,市场逐步拓展覆盖全国及东南亚。2022年,柘荣县注册刀剪生产企业253多家,注册商标173件,从业人员超过5000人,年产值达17亿余元,碳钢剪在国内行业占比超过90%。
重要企业
福建广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柘荣县是广生堂药业生产基地之一,基地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近5万平方米的GMP标准车间,配备先进的生产设备,严格执行现代化的作业管理,涉及4种剂型36个品种,产品线主要涉及
肝炎用药等领域。公司于2015年4月22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码300436),成为
宁德市首家上市民营企业。2017年在全国率先获批生产“替诺福韦”,2018年替诺福韦胶囊通过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实现全省“零”的突破。
福建省闽东力捷迅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省闽东力捷迅药业
Inc.,以化学药制剂及中成药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主营业务,集科、工、贸、研于一体的现代化创新型医药
制造企业。2019年,力捷迅药业生产的二类精神药品
苯巴比妥钠占据国内70%的市场份额,是全国仅有的两家该种药品生产企业之一。
建华建材(宁德)有限公司
建华建材集团是全国制造业龙头,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公路市政、水利水运、
轨道交通与航空等各工程领域,还可提供勘察设计、产品供应、施工管理、方案优化、工程应用咨询等系列标准化与定制服务。2023年6月12日,建华建材(宁德)有限公司顺利投产乍洋不锈钢产业园区,占地面积125亩,项目总投资5亿元,项目一期投资3亿元。
社会
教育
截至2022年,柘荣县职业技术学校1所,在校生1912人;
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886人;初中9所,在校生4124人;普通小学12所,在校生871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0%。幼儿园25所,在园幼儿371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77%;共有教师1247人。
柘荣县第一中学
柘荣县第一中学,创办于1944年,原名柘洋特种区区立初级中学,1976年正式定名为柘荣县第一中学。占地面积111.35亩,规划用地180亩,是
福建省重点中学。截至2023年上半年,有43个教学班,在校生2078人。教职工157名,其中高级教师58人、中级教师73人。
卫生健康
截至2022年,柘荣县现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18个,其中县直医疗卫生机构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乡镇卫生院8个乙类卫生院1个,丙类卫生院7个),村卫生所(室)70个,卫生服务站1个,个体诊所29个,学校卫生室2个,看守所卫生室1个。卫健系统核定编制534名,目前在编人员485人,其中卫技人员435人,高级职称54人,
中级职称111人。全县编制床位523张,实有床位数是530张,县医院新增28张隔离床位,现有乡村医生76名。
柘荣县医院
柘荣县医院,创建于1937年,是柘荣县唯一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保健和康复于一体的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是闽东医疗集团成员医院。占地面积15793平方米,建筑总面积23000平方米。医院编制床位410张,实际开放床位400张;现有在职员工690人。异地新建新院总建筑面积6.56万平方米,新建床位500张,将于2023年整体搬迁并投入使用。
媒体
柘荣县融媒体中心,2018年11月8日挂牌成立,是柘荣县唯一的全媒体新闻单位,汇集“长寿柘荣”公众号、“‘柘’里人家”
抖音号、“长寿柘荣”视频号、柘荣电视台、柘荣新闻网等媒体平台,拥有县委桥头、高速口2个黄金地段LED大屏内容的投放运营权。
科技
截至2022年,柘荣县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1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3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星创天地2家,市级星创天地3家。
2022年,柘荣县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13件,当年专利授权数14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1件、实用新型授权84件、外观专利授权53件、PCT专利数1件。全县新申请商标807件,新增注册商标764件,全县有效注册商标4011件。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柘荣县共有
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1个,传习馆1个。文化系统各类艺术表演团体演出36场;公共图书馆组织各类阅读推广活动8场,全年共接待读者4.36万人次,借还书刊1.6万册次,新增藏书量1千多册,订阅期刊/报刊1百余种。文化馆组织举办展览9个,组织文艺活动18次、培训班24期和公益性讲座4次,服务560人次;博物馆举办线上线下3个基本陈列和5个临时展览,共有12.4289万人次参观。举办社会教育活动4次,共有792人次参加。
柘荣县传习馆
柘荣县传习馆,2022年9月16日正式开馆,建筑面积1814平方米,展陈面积1371平方米。该馆以“柘荣现象”为主线,贯穿起柘荣的先贤与古迹、英烈与故事、非遗与技艺、特色产业与绿色发展的互融共生,全方位展示了柘荣建设发展成果。
体育
截至2022年末,柘荣县共有体育场地286个,体育场地面积24.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7平方米。投入资金约600万元实施完成智慧体育公园项目建设。新增了健身休闲步道逾10千米、健身路径2套、乡村体育广场2个。2011年-2021年,年组织全民健身运动20场次以上。
柘荣县体育中心
柘荣县体育中心一期占地面积70亩,项目总投资1.18亿元,包括一座综合体育馆、一个400米标准
田径场、11人制人工草坪足球场。体育建筑等级为乙级,总座席数3005座。
环保
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4.38万吨标准煤。2022年,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为0.68亿立方米,实际为0.55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控制目标为93立方米,实际为64.44立方米。2023年以来,柘荣县清理乱倒建筑垃圾125立方米,每日除尘保洁有效面积达40余万平方米。
社会保障
2022年,柘荣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7695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7030人,参加
工伤保险人数16308人。全县共有养老机构99个,儿童福利和救助保护机构1个。民政养老床位数1184张,儿童福利和救助保护机构床位10张。年末共有社区服务中心9个,社区服务站118个。
人居环境
2022年,柘荣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共365天,优良率为100%。空气中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值分别为6微克/立方米、10微克/立方米、21微克/立方米、14微克/立方米。
一氧化碳和
臭氧特定百分位数平均值分别为6微克/立方米和114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截至2023年7月,柘荣县城区共建成20个垃圾分类屋(亭)并投入使用,其中厨余垃圾送运至
104国道边厨余垃圾处置点。自2022年6月-8月,外运生活垃圾共30733.38吨,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
交通
综述
柘荣县地处闽浙陆路温(州)福(州)交通要道,104国道横贯其境。2012年11月以来,建成国
省干线公路网32.392千米,全面实施“镇镇有干线”项目,公路里程达42.2千米,大大缩短了乡镇到城关的距离;2016年-2020年,共完成
农村公路改造建设140.2千米,完成6座危桥的改造以及安保工程43.5千米。2022年,柘荣县旅客
运输量16.20万人次,旅客运输周转量952.21万人次。全年货物运输量155.92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15286.93万吨千米。
公路
2016年-2020年,柘荣县农村公路建设总里程达560多千米,其中县道78千米、乡道380多千米、村道100多千米。根据柘荣县交通路网建设三年行动(2022-2025年)部署,计划至2025年,力争县道达标率100%,
建制村双车道通达率达80%以上,20户以上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85%以上。
公共交通
2019年,柘荣县启动“村村通”运营服务,投放新能源小客车27部,33个建制村由预约改为班车,在22个偏远村安装一键呼叫设备,全面实现建制村100%通客车。截至2023年7月,柘荣县内共投放公交车32辆,村村通车辆27辆,出租车(含网约车)46辆。
文化
综述
柘荣县具有中国刀剪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马仙信俗文化发祥地等美称,全县以“问道
东狮山、醉美大草场”为核心旅游圈,构建“中国慢城”和“生态乐游区、文化风情区、茶药康养区”的“一城三区”格局。,推进鸳鸯草场AAAA级景区、富溪商贸古镇AAA级景区等景区创建,打造13个金牌旅游村,建成嘉馨民俗文化园、东狮山文博大观园等文旅重点项目,鸳鸯草场获评“省级森林康养基地”。柘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在工艺方面有:剪纸技艺、评话、白茶制作技艺(柘荣)等;在传统民俗方面有:马仙信俗、游氏仙姑信俗等。柘荣的文博事业发展亮点突出,柘荣县博物馆拥有馆藏文物和艺术品10000多件(套),藏品总量名列
宁德市九县(市、区)之首。
饮食
综述
柘荣县居民饮食,早期以甘薯(暑米)为主,20世纪80年代后,以米饭为主。此外,天然无污染的野菜,如苦菜、
蕨苗、化笋、山芦瓮(虎杖)等受青睐。
柘荣牛肉丸
柘荣牛肉丸又称手捶牛肉丸,光旭三十一年(公元1906年)柘荣人游树荫创制。通过将牛肉剁成肉酱,配上淀粉及酱油、辣椒粉、醋、酒等作料,搓揉至有很强的黏性后,揉成一粒粒小丸后煮即成。
柘荣泥鳅面
泥鳅面是柘荣的传统小吃。泥鳅,被称作“鱼中的人参”,具有滋阴、壮阳、补气血的作用。面条采用宽面,以腌制的酸笋、酸菜、大蒜等为佐料,再加入用陈年红酒糟喂养的当地泥鳅,刺软肉嫩,一醉解千腥。据说用
红曲霉煨制成的泥鳅面,能治疗痔疮、浮肿等。
鼠鞠果
柘荣鼠鞠果是一种传统的糯米点心,自宋代延续至今。每年
清明节前后,柘荣百姓常到田野里采割鼠鞠草,除去根与粗茎,留下嫩茎、叶片与黄花,洗净后放入沸水中烹煮
清汤,与糯米掺匀蒸熟,色泽青翠,香甜可口。
柘荣油卷面
柘荣油卷面由溪坪下街刘妹英首创,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市面上流行。油卷面制作工艺简单,主要材料为大米,有带肉和无肉之分,口味有辣与不辣之别。将大米磨成
米浆,把米浆涂抹在铁盘上,铁盘又放在煮沸的开水上蒸,不到一分钟出锅后再抹上精心调制的葱头油和肉酱,卷起即可食。
习俗
庙会
游氏仙姑祈福仪俗
游氏仙姑祈福仪俗以每年农历正月十七游氏仙姑神诞日祈福和四季祈福最为隆重。游氏仙姑,又称“游仙姑”“游姑婆”,是海峡两岸游氏宗亲的共同祖神。相传,游仙姑生于
北魏年间,家住河南光州
固始县。她一生行善乡里,常为民众排险救难,尤其对妇女体贴入微。因其励志行善,终身未嫁,其义举在当地广为传颂,后受封“游氏仙姑。2017年1月,游氏仙姑信俗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建省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马仙巡游盛会
马仙巡游盛会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起举办,是马仙信俗的主要活动。其活动由接仙、献祭、醮仪、游境、送仙五部分组成。巡游盛会充分展示和传承
台阁、戏曲、木偶、灯艺、杂技、舞蹈、灯谜等民间艺术,是柘荣乃至
福建省各地规模最大和最为隆重的民俗文化活动。其影响波及闽、浙、赣、粤和台湾及东南亚等地,信众达2000多万人。
婚庆习俗
柘荣境内传统男女婚嫁通常由“议婚”“嫁娶”“闹洞房”“下厨房”和”回门“几个环节组成。“议婚”,柘荣适龄男女到了婚嫁年龄,双方父母对聘金、婚期等协商协商一致后,由男家先后两次择吉日送礼到女家;礼过两次后,婚事就算定下来,男家再将选定的结婚日期写在红纸上通知女家。“嫁娶”,新郎、新娘各自设祭拜祖宗,经“新妇酒”“送媳妇”环节后,由“伴娘妈”搀扶举行
拜堂成亲大礼,礼毕后,开始“请接亲酒”。“闹洞房”“接亲酒”后,开始“闹洞房”,通常“闹洞房”要闹三次以上,直至拂晓(也有是夜送房的)。“下厨房”,迎娶次日,新娘便在“伴娘妈”的引领下进厨房行“下厨礼”。”回门“,迎娶第三天,新郎须陪伴新娘同往岳父家,即新娘“回门”。
艺术
工艺
柘荣剪纸
柘荣剪纸始于
唐朝,至
清代民国时期发展繁盛。剪纸《蹄包花》《老鼠娶亲》等作品先后被
中国美术馆、
南京博物院、
福建博物院、美术馆、海外博物馆等收藏。2005年,柘荣剪纸被列为
福建省首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柘荣剪纸与全国各地的剪纸项目组合而成的“中国剪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8年,柘荣剪纸技艺入选
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截至2021年,全县共有剪纸艺人300多人,专业剪纸生产企业2家,个人剪纸艺术馆6家,家庭剪纸手工作坊10多家,年产值400多万元,带动从业人员两千多人。
戏曲
柘荣布袋戏
柘荣布袋戏,亦称大拇指戏,源自
清代,柘荣的布袋戏是由膨膨鼓衍变而成的民间
偶戏剧种,属
宁德市体系的单人布袋戏,演出时,手、脚、口、身并用,两只脚踩五六种乐器,两只手操控木偶,最多能让10个木偶同台表演;堪称“
福建省绝活”,是福建省较为珍贵的地方戏种之一,2002年被
福建博物院收藏并展示。2005年,柘荣布袋戏列入福建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柘荣评话
柘荣评话俗称讲书,是以柘荣方音讲述并有徒歌体唱调穿插吟唱的独特说书形式,以说为主,以唱助说,以古朴、粗犷、高亢、雄浑的北派大书类讲史之风见长,又与江南纤巧、柔美、婉、扣、细腻的小书小说类书风相融合,富有浓厚的柘荣地方特色和民族民间气息。2010年柘荣评话被列入
宁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截至2021年,活跃在社区的评话演员还有20多人,他们基本奉改革派的黄若金为师祖。
文物古迹
截至2021年,柘荣县有不可移动文物245处,其中县级文保单位49处,省级文保单位8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处,革命文物和红色文化遗存点49处。实施完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凤岐吴氏大宅、
闽东北廊桥之东源桥等系列文物保护维修工程。
东源桥
东源桥,又名水浒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柘荣县东源乡东源村,元代至元六年(公元1335年)始建,明嘉靖、清
乾隆曾两度重建。桥屋梁架左右共18缝,每缝6根立柱,计108根立柱,象征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2005年5月列为
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岐吴氏大宅
凤岐吴氏大宅是
福建省历史最悠久江南传统建筑风格最大的古民居,也是我国现存为数不多的大型古民居之一。凤岐吴氏大宅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座落在柘荣县
乍洋乡凤岐自然村,占地面积一万四千三百多平方米,依山而建,
坐北朝南,藏身于青竹古松之间,总体呈现:“四横、三纵”结构。2013年3月,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上半年,柘荣县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省级非遗项目6项,市级非遗项目12项,县级非遗项目15项。其中国家级
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3人,市级传承人21人,县级传承人21人,共计48人。
马仙信俗
马仙信俗是闽东北、浙东南地区崇信马仙的传统民间习俗。马仙,又称“马大仙”“马孝仙”等,是闽东北、浙东南地区崇信的女神,与
妈祖、
陈靖姑并称为闽浙三大女神。马仙信仰于宋元间即传入柘荣,马仙不仅被奉为孝德楷模,也成为民众祛病化厄、灾御患的
精神寄托。柘荣是马仙信仰中心地带,马仙信俗活动最为典型,影响最大。马仙信俗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起举办的马仙巡游盛会。2014年11月,“马仙信俗”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柘荣剪刀制造技艺
清代雍正年间,柘荣县就有用生铁加钢刃锻打剪刀,后形成下钢、火、水磨三道传统技艺。清朝
同治年间,柘民“袁合兴”“林财兴”“林木兴”字号的剪刀颇享盛名。柘荣县溪坪街是柘荣剪刀的发源与传承地。2008年,柘荣县荣“
中原地区刀剪之乡”的美称,2018年荣膺“中国裁缝剪中心”称号,2022年,柘荣刀剪入选第七批省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特色产品
柘荣太子参
柘荣太子参又名
贵州太子参,为石竹科
孩儿参属植物,属滋补类中药。药性与人参相似,但药力薄弱,是
补气药中的一味清补之品,其性甘性平,具有益气生津、补肺
健脾之效。自古以来,太子参便被常用于儿童气阴两虚之症,对儿童消瘦、身体虚弱有一定效果。
道家碳焙老白茶
“高山云雾出好茶”,柘荣种茶制茶历史悠久,是
宁德市茶叶主产区之一,柘荣制茶产业以碳焙老白茶技艺尤为突出,其中“佰丈阳堂”道家碳焙老白茶,以其独特的制茶技艺,入选福建省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23年上半年,柘荣县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个,AAA级旅游景区2个,已培育13个金牌旅游村,串联3条特色旅游带。
重要景点
鸳鸯草场景区
柘荣鸳鸯草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福建省首批避暑清凉福地、省级森林康养基地,位于柘荣县东源乡鸳鸯头村,海拔980米至1110米之间,面积近万亩,是福建省最大的天然高山草场,也是我国南方少有的避暑养生宝地,有着“南方的呼伦贝尔”之美誉。
东狮山风景区
东狮山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形似狮而得名,位于
福建省柘荣县城东3千米处,海拔1480米,总面积13.7平方千米,为
太姥山风景名胜区的主峰。1998年7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东狮山由蟠桃映翠景区、百丈朝景区、仙人锯板景区、普悦洞天景区、龙井瀑布景区和仙都胜境景区六大景区组成。它是全国马仙文化的朝圣中心,也是全国重要的道教名山之一。
九龙井风景区
九龙井风景区是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省级水利风景区,由九龙井生态景区、石山洋生态观光区、金溪漂流区三部分组成。九龙井景区的成景岩石,是距今一亿年前形成的晶洞花岗岩。
城郊乡靴岭尾村
中国剪纸第一村-靴岭尾村,是
福建省“金牌旅游村”、第一批
宁德市示范金牌旅游村,是宁德市“剪纸特色村”,具有四百多年的剪纸创作历史。靴岭尾村充分挖掘特色文化资源,集合农耕体验、户外拓展、剪纸、油画学习培训等特色内容,大力发展“田园经济”、夏令营和研学经济。
富溪商贸古镇
富溪镇是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是柘荣县最早的行政机构所在地(宋设巡检司);明清时期成了福温古官道上的商贸驿站。镇内的富溪秘密交通站是目前闽东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交通站旧址。富溪镇于2019年被列入省级传统村落,是柘荣县文化旅游带之一。
著名人物
对外交流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
柘荣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3-28
企业介绍.福建广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23-09-16
生产基地.福建广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23-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