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三级甲等医院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Guangzhou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建于1984年,是国家级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在花都区政府的主导下牵头组成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集团,下辖梯面山水旅游镇赤坭镇、炭步3家镇卫生院和新华、秀全、新街、花城街道4家社区服务中心。现任院长是刘瑞华。
该院由原新华镇卫生院改制而成,创立于1984年12月8日。在1985-1995年间成为二级甲等中医院,又于1996-2000年变成广东省示范中医院,在2001年12月被评为“广东省高等院校教学医院”,相应地被确认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在2002-2006年间,从省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到广州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2007年3月份该院被确定为首批“广东省中医名院”,花都区编委于2009年3月批文同意该院更名为“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09年3月该院成为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占地面积5.7万平方米,业务用房11.2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100张,拥有员工170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人员267(含正高49人),中级职称443人,博士22名,硕士278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23名。开设一级临床科室28个,特色专科门诊63个。肿瘤学是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广东省重点中医专科共有5个,分别是骨伤科、脑病科、肾病科、针灸科和临床药学广州市中医特色专科有2个。2022年门诊量125.5万余人次、住院量3.6万余人次。
2022年1月18日,根据国家和广州市疫情防控要求,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暂停门诊、急诊、发热门诊医疗服务,具体开诊时间另行通知。
历史沿革
创办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创立于1984年12月8日,由原新华街卫生院改制而成。三十年来,医院发展成为国家级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
发展历程
从初具规模到二级甲等中医院(1985-1995年)
建立起外科、急诊科等14个临床科室,12个专科专病,引进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12人,完成市科委科研项目1项,添置设备210多万元,医院收入达到1200多万元。1993年花都区市政府批准新中医院迁建,征地48亩,并列为当年花都十大工程之一。该工程先后投资6300万元,建筑面积41790平方米,开创区中医院发展新局面。
从二甲中医院到广东省示范中医院(1996-2000年)
1996年3月,广州市卫生局组织的评委会对该院的管理、医疗、护理、药剂、设备等五个方面进行验收,宣布区中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的建设标准,之后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予以确认。风湿专病及急诊科被评定为广州市“95杏林工程”重点专病、急诊科。1998年2月新院门诊大楼建成并搬迁,原址作为福宁路分院使用,该院成为全省六所示范中医院之一。
从省示范中医院到省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2000-2001年)
新院住院大楼于2000年2月28日启用。医院于2001年12月被评为“广东省高等院校教学医院”,相应地被确认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为今后申报该校非直属附属医院创造条件。
从省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到广州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2002-2006年)
2006年4月24日,该院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在成为“广东省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之后。2005年7月,该院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签订共建非直属附属医院关系协议。医院履行教学医院所应承担的全部教学职责,接收包括广州中医药大学在内的多家医药院校的大批实习生,涵盖了大专生、本科生及七年制本硕连读生。每个科室均按照教学要求设置了2-4张教学病床用于专门收治教学需要的病人。医院2006年门诊量54万9千多人次,住院病人13900多人次,手术量3700多台,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从大学附属医院到广东省中医名院、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06-2008年)
2007年3月份该院被确定为首批“广东省中医名院”(全省十家、全市一家)。这意味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五期间该院将跨入全省中医系统领军行列。2008年6月该院经广州市市编委批复成为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为广州地区中医药临床、科研、教学的重要基地。花都区编委于2009年3月批文同意该院更名为“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从省中医名院、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到国家级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2009-2012年)
2008年底,该院组织自查,并多次邀请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省中医院的专家进行辅导检查,该院达到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2009年3月,经广东省中医药局核准,该院成为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2010年7月,该院“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揭牌。
2011年,该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纳入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创建单位;新购置和投入使用核磁共振及16排西门子股份公司尾旋CT。2012年,该院肿瘤学被纳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脑病科、骨伤科、肾病科被纳入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规模条件
整体规模
医院占地面积5.7万平方米,业务用房11.2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100张,拥有员工170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人员267(含正高49人),中级职称443人,博士22名,硕士278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23名。有广东省名中医3名,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1名,基层名中医1名,广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名,广州市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名,花都区名医9名,花都区医疗卫生学科带头人12名,高层次后备卫生人才6名。开设内、外、妇、儿、骨伤及针灸等一级临床科室28个,特色专科门诊63个。2022年门诊量125.5万余人次、住院量3.6万余人次。在花都区政府的主导下牵头组成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集团,下辖梯面山水旅游镇赤坭镇、炭步3家镇卫生院和新华、秀全、新街、花城街道4家社区服务中心。
医疗集团
2018年8月31日,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集团建设动员会暨授牌仪式在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举行。2017年12月,花都区确定了以“医疗集团+专科联盟”齐驱并进的多形式医联体建设。医疗集团以区人民医院、市中西医院结合医院为龙头,联合二级和基医疗层机构,组建紧密型医联体。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集团原由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牵头,联合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汽车城分院(规划中)、秀全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中)组成为全面推开同质化中医药服务。2018年8月,该医疗集团新增6家基层医疗机构(8月份新加入)。医疗集团实行理事会管理模式。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在成员单位建立名中医工作室6个,在基层开设5家中医联合病房。集团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整合内部人才和设备资源,组建远程会诊、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等7个资源共享中心,探索“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运行模式。医疗集团建设以来参与基层医院门诊带教、查房、疑难病例会诊等总计50人次,开展专业培训17场次,接诊总人数达263人次。
花都区财政每年给予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柔性引才经费150万元。该集团充分利用“柔性引才”政策优势,先后引进5个项目的人才团队。在全省率先开展中医全科医师转岗培训、举办“西学中”培训班,共培训75名中医全科转岗医生、108名西学中临床医师。
设备设施
医院配备了256排尾旋CT、3.0MRI、先进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彩色多普勒四维超声机等先进大型检查治疗设备。
科室设置
全部科室
重点专科
肿瘤学是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骨伤科、脑病科、肾病科、针灸科和临床药学等为广东省重点中医专科;骨伤科为广州市中医高水平重点专科,康复科、脑病科为广州市中医特色专科。
肿瘤科
科室以突出中医药疗法(包含有中医食疗、气功、体疗康复训练辅助治疗)为主的同时,兼有微创、放疗、化疗、自体免疫细胞与靶向治疗等多种现代治疗手段治疗各种肿瘤。主要优势业务有:1、中医中药治疗晚期恶性肿瘤;2、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各种肿瘤;3、自体免疫细胞技术治疗各种恶性肿瘤;4、中西医结合化疗治疗各种恶性肿瘤;5、中医药联合现代生物免疫、生物基因、分子靶向、内分泌疗法综合治疗肿瘤;6、中西医结合癌症止痛疗法治疗各种癌痛;7、中医食疗、气功、体疗康复训练辅助治疗各种恶性肿瘤。
骨伤科
上肢骨科
拥有医生共22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共4人,中级职称共11人,硕士研究生共9人,骨科康复师2人,分为关节、脊柱、显微创伤三个专科,总病床共120张,并建成骨科临床康复实验室一间。
下肢骨科
科室为广东省“十一五”中医特色专科、广东省“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及广州市“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该科室已开展复杂骨盆骨折、髂关节脱位复位微创钢板螺钉内固定及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复杂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全髋、全膝关节置换;超微创针刀镜系统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骨病、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及前、后交叉韧带重建等各种关节内镜手术。
脑病科
脑病专科建科于2003年,科室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广东省十二五、十三五及广州市十三五中医脑病重点专科、十三五广州市“中医脑病护理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中国卒中中心联盟“卒中中心” 、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及江西中医药大学博士教育点。
脑病一区
科室规模:设置病床140张(含外科43张),分设脑病一区、二区、三区(外科)、NICU。年收治患者近4000余人次。中心共分6大部分,包括门诊急诊绿色通道、脑病(内、外)、康复、重症监护治疗病房(NICU),中西结合脑病研究所,专科功能检查室等。规划140张床位,其中神经重症监护(NICU)床位9张。配备有脑电图肌电图脑干及运动诱发电位TCD,血栓监测系统等先进的专用专科设备,拥有美国GEG公司的DSA的神经介入设备,飞利浦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维尔纳·冯·西门子64排螺旋CT等设施。并拥有双通道神经生物反馈系统、经颅磁刺激仪、多功能脑血管治疗仪的近200平方米专科康复室。
人才队伍:有主任中医师3人,广东省名中医1名,广州市优秀中医人才1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2人,博士4人,硕士6人,同时配备了专业的康复治疗师。
下设亚专科:
脑病二区
科室规模:脑病二区拥有病床45张,医护人员39人,其中医师7人,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4名。
科室特色:擅长于脑血管疾病、眩晕、头痛、帕金森病、重症肌无力、癫痫、痴呆、失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多种疾病的诊疗;在神经系统急危重的救治方面积累了经验,同时积极创新中医理论,研制专科制剂;在诊治疾病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通过实施中药穴位贴敷、中药封包、耳穴压豆、中药熏洗、针灸、埋针等多种中医特色疗法与中药汤剂联合应用,达到“内服外治”的目的,创制了头痛膏、通络止晕膏、安神膏等制剂。
肾病科
2012年被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确评定为“ 省级中医重点专科”。2019年被广州市卫健局评定为广州市“中医特色专科培育项目”。有医护人员40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治医师4名 ;硕士研究生4名。肾内科病房设有病床40张,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收治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各种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红斑狼疮性肾炎、高血压性肾病、糖尿病肾病高尿酸血症肾病尿路感染,间质性肾炎,肾小管疾病,各种原因所致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药物及毒物中毒等患者。
针灸科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是广州市中医特色专科培育单位、广州市针灸医院“1+N”项目联盟单位、岭南针灸推拿联盟单位、岭南传统天灸疗法传承基地、广东省针灸学会肥胖专病联盟成员单位。
科室规模:建有广州市总工会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广州市基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徐丽华针灸工作室,设有门诊(包含针灸门诊、肥胖内分泌专病门诊、中医失眠专病门诊、针灸纯中医门诊、产后调理纯中医门诊)及住院部两部分。拥有医师1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名,包括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3人。
科室特色:善于运用传统中医疗法,如多种传统针法(头针、腹针、耳针、平衡针、脐针、浮针、皮内针、石氏醒脑开窍针法等)、多种灸法(热敏灸、督脉灸、雷火灸、神阙灸、麦粒灸、精灸等)、穴位埋线、火龙罐、放血疗法、小针刀、神经阻滞等。治疗骨伤科(颈腰椎病变、腰椎骨质增生等)、内科(中风后遗症帕金森病等)、妇科学月经失调等)、小儿科小儿脑性瘫痪、抽动障碍等)、内分泌(肥胖等)、睡眠障碍、皮肤科带状疱疹荨麻疹等)、面瘫、面肌痉挛、产后调理等多学科的病症。
临床药学
药学部临床药学为广东省中医药局十三五重点专科,共有临床药师7名,分别为抗感染、内分泌、神经内科、肿瘤内科、肾内科等专业,其中2名为中药临床药师带教药师,承担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家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带教任务,开设通科及肿瘤学中药临床药师进修专业,共接收培训学员4批共11名学员。
医学成就
医学实践
广州市花都区首例动脉穿刺解除内瘘堵塞
76岁的温婆婆在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透析过程中,医护人员发现其左上肢内瘘震颤消失,立即行血管彩超检查发现,温婆婆的左上肢动静脉内瘘血管头静脉段已经重度狭窄,同时合并血栓形成,最狭窄处仅1.1mm。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肾内科主治医师伍浩文联合彩超室于2021年11月8日成功为温婆婆实施了花都区首例超声引导下动脉入路的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
广州市花都区首例全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顺利完成
2018年12月,在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完成了花都区首例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上段癌根治术,颈胸腹三切口,在全腔镜微创下进行,手术过程顺利。此前,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胸外科刘云主任已完成数百例开胸及胸腔镜辅助小切口食管癌手术,在开展胸腹联合全腔镜微创下治疗食管癌后,使得该院对于食管癌的治疗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教育科研
教育
2006年4月24日,由省高教厅、省卫生厅、省中医药局组成的专家组对区中医院创建广州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工作进行论证认定,经过评审,专家组宣布,该院验收合格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在成为“广东省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之后。2005年7月,该院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签订共建非直属附属医院关系协议。医院履行教学医院所应承担的全部教学职责,接收包括广州中医药大学在内的多家医药院校的大批实习生,涵盖了大专生、本科生及七年制本硕连读生。每个科室均按照教学要求设置了2-4张教学病床用于专门收治教学需要的病人。医院有2人被聘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29人被聘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
科研
科研成果
院内专家
刘瑞华
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教授、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集团)院长、理事长。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EMBA班研修,担任中国医院协会区县市级分会常委,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副会长,广东医用耗材管理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常委,广东省发展中医基金会常委,广东省医院协会县市区级分会副主任委员、中西医结合管理学会副主任委员,先后在广东省医学会、省医院协会、省医师协会、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等任理事、常务理事等。
从事普通外科工作,而后开展腹腔镜外科,成为腔镜外科在区域的拓荒者,并先后在国家级、省级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医院管理著作类书籍两本。
陈朝俊
教授,广东省名中医。南方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中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二区主任中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副主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结合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常委,广州市中西结合专业委员会常委;花都区中西结合专业委员会主委。广东省传统医学会常务理事。《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特约编委。《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常务编委。参与十二五等国家级、省部级多项课题研究,主持省科技计划项目2项,省中医药管理局3项,国家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
龙德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学科主任,学科带头人,中医内科主任医师。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粒子治疗分会常委,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靶向治疗广东协作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影像技术分会委员等。
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尤其中医药结合微创治疗各种恶性肿瘤。
徐丽华
针灸科主任中医师。擅长运用长桑君脉法指导多种针灸疗法配合中药治疗中风、各类痛证、月经病小儿脑性瘫痪、抽动障碍、帕金森病、失眠、肥胖症带状疱疹等疾病,以及成人亚健康调理、小儿体质调理。
谢卓君
针灸科主治中医师,擅长运用中药、针灸、艾灸、放血、拔罐等方法治疗头晕头痛面瘫中风等神经系统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关节炎等痛症,月经失调经痛等疾病。
肖俊会
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广东省胸痛中心协会理事委员会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心力衰竭专委会常委、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重症与康复技术分会常委、广州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等。擅长心血管病各种急、危、重症的治疗,主持开展的复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逆向介入治疗、无导线起搏器植入、ECMO器械辅助下危重症介入手术、各类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晚期心力衰竭患者的CRTD植入术、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ICD植入术均居广州市同级三级医院前列。2009年公派美国留学研修心脏介入,并获介入资质认证,发表SCI及统计源核心期刊3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多项。
资质认定
参考资料
医院动态.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3-06-30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发展历程纪实.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3-06-30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简介.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3-06-30
医院动态.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3-07-01
刘瑞华再次获评2021年“广东医院优秀院长”.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3-06-30
肿瘤科介绍.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3-07-01
上肢骨科.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3-07-05
下肢骨科.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3-07-05
脑病一区.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3-07-05
脑病二区.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3-07-05
肾病科.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3-07-01
针灸科.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3-07-01
花都首例动脉穿刺解除内瘘堵塞.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3-07-04
花都区首例全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顺利完成.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3-07-04
发明专利骨伤科“消肿定痛合剂”.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3-07-02
三年拿下20个专利.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3-07-02
医院自有制剂获国家发明专利.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3-07-02
名师系列(一):我区首个医院管理硕士研究生导师刘瑞华.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微信公众平台.2023-07-04
陈朝俊.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3-07-04
龙德.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3-07-05
徐丽华.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3-07-05
谢卓君.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3-07-05
肖俊会.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3-07-0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创办
发展历程
从初具规模到二级甲等中医院(1985-1995年)
从二甲中医院到广东省示范中医院(1996-2000年)
从省示范中医院到省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2000-2001年)
从省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到广州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2002-2006年)
从大学附属医院到广东省中医名院、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06-2008年)
从省中医名院、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到国家级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2009-2012年)
规模条件
整体规模
医疗集团
设备设施
科室设置
全部科室
重点专科
肿瘤科
骨伤科
上肢骨科
下肢骨科
脑病科
脑病一区
脑病二区
肾病科
针灸科
临床药学
医学成就
医学实践
广州市花都区首例动脉穿刺解除内瘘堵塞
广州市花都区首例全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顺利完成
教育科研
教育
科研
科研成果
院内专家
刘瑞华
陈朝俊
龙德
徐丽华
谢卓君
肖俊会
资质认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