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墓在
山西省忻州市城东南7.5公里韩岩村侧。附近杨柳葱茏,一冢居高,墓周砌石,
阮翁仲石兽分列。倚后为享厅,五
开间,内碑碣嵌刻甚多。东侧院有亭,六角攒尖结构。全部建筑简而不陋,朴而不俗。
元好问(1190─1257)号遗山。幼聪慧,擅诗词,后官至行尚书省左司
员外郎。金亡不仕,专政著作,有《
遗山集》,并造辑成《
中州集》十卷,乐府一卷。现在进入元陵,
松柏夹道,林木遮荫,莳花竞放,碑碣林立,一派古朴肃穆的
两周王陵氛围。
元好问
人物简介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
忻州市韩岩村人,生于
完颜璟明昌元年(1190)。七岁能诗,20岁写下《箕山》、《琴台》等诗,名震京师。31岁中进土,官至行尚书省左右司员外郎。
金朝灭亡后,不再做官,专事著述。
元好问的突出贡献,一在文学方面,一在
历史学方面。
文学方面,人称他为金、元之际的文坛巨匠。他的诗歌创作颇丰,流传至今的即有1360多首,“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更是因为《
神雕侠侣》的引用而广为流传。这些待继承了我国文学的
现实主义传统,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生活疾苦,跟
杜甫的诗一脉相承,被称作“
杜陵嫡派”,他的许多诗被认为是“少陵(杜甫)之后无此作”。史学方面,金灭亡后,他作为
金朝元老,以史事为己任,广泛搜集历史资料,编成了野史《壬辰杂编》、《
中州集》等,成为后来编金史的重要史料。
作品特点
元好问的作品,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内容实在,感情真挚,语言优美而不尚浮华。他的同时代人和后世都对他的诗文有极高的评价。他的朋友
徐世隆说他:“作为诗文,皆有法度可观,文体粹然为之一变。大较遗山诗祖李、杜,律切精深,而有豪放迈往之气;
唐文宗韩、欧,
正大明达,而无奇纤晦涩之语;乐府则清新顿挫,闲宛浏亮,体制最备。又能用俗为雅,变故作新,得前辈不传之妙,东坡、
瞿式耜而下不论也。”他的另一位朋友
李冶更誉其为“二李(
李白、
李邕)后身”。《四库全书总目·遗山集》评
元好问称;“好问才雄学赡,金元之际屹然为文章大宗,所撰《
中州集》,意在以诗存史,去取尚不尽精。至所自作,则兴象深,风格遒上,无宋南渡
宋江河诸人之习,亦无
江西省派生拗粗犷之失,至
文言文,绳尺严密,众体悉备,而碑版志铭诸作尤为具有法度。”
元好问有4子5女。长子元拊,字叔仪,仕元为
汝州市知州;次子元振,字叔开,太原路参佐;三子元总,字叔纲,都省监印。另一子小名阿辛,早卒。5女中次女元俨后为女道士。
蒙古
朱见深七年(1257),
元好问逝世,葬于忻州韩岩村元氏先。同他的
曾祖父贾元春、祖父元滋善、父元德明、
叔父元格,以及长子元抚、长孙元若祖,构成了元氏家族庞大的墓群。距今七百多年来,经过历代修,元墓保存完好。现为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又进行了规模较大的维修,使元茔成为周长680米,面积为44亩的大型
两周王陵。
简介
时代:元
元好问(1190—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忻府区)人,金元时期著名诗人,曾任镇平、内乡、南阳县县令,后入朝为左司
都事,编著有《壬辰杂编》等。墓区分墓地和野史亭两部分,坐北朝南,面积约4096平方米。另墓地保存有元、明、清历代碑碣25通。
位于
忻州市以南。墓地东西长33米,南北67米,墓前有三间享堂,
元好问,字裕之,祖籍忻州,是金元时期著名诗人、文学家,曾任
金朝的尚书省左司
员外郎史亭”,相传这里就是元好问写书的地方。亭高12米,正中有元好问画像。该亭设计精巧,古色古香。
格局
墓地东西长33米,南北67米,墓周砌石,墓前有三间享堂,碑碣嵌刻很多。东侧院有亭,亭高12米,六角攒尖结构,正中有元好问画像,相传这里就是元好问写书的地方。
两周王陵内有野史亭,传说系先生编纂野史的地方,民国十三年重建,高三丈六尺,为六角攒尖顶形。野史亭设计奇特,构筑精巧,雕梁画栋,阴刻斗拱。整个亭子用六根木柱支撑。亭内正壁是元好门石刻画像,左右两边是遗山墨迹六种,或楷或草,颇具功力。
进入元陵,
松柏夹道,林木遮荫,莳花竞放,碑碣林立,一派古朴肃穆的陵园氛围。
野史亭
又名青来轩,创建于元代,民国十三年(1924年)重修,东西宽144米,南北长171.7米,占地面积2.47万平 方米。亭高12米,底座2米,匾额“野史亭”三字为徐继所书,亭内正壁有
元好问画像石刻,左右各录其生前墨迹。亭北建大厅三间,号“春来轩”,壁间嵌有元明清以来名人诗文石刻。大厅两侧各建屋宇4间,可供凭吊者栖止。
“野史亭”虽属近代建筑,但设计奇巧,在传统木建结构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雕梁画栋,颇为精致,与整个墓地相配,显得十分合理。 1962年,元好问墓及所属“野史亭”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区,经过多年的维修整理,这里绿荫掩映,更显幽静肃穆。自墓地作为旅游区开放以来,中外游客来此者络绎不绝,他们仰慕
元好问之风范,追怀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业绩,使这位中国古代的诗人、文学家的英名流芳千古。
一进院落,中轴线上有大门、野史亭、正厅(青来轩),东西建有厢房。野史亭筑于高1.7米的高台上,六角攒尖顶,亭内正中有线刻元好问像,两侧有元好问亲笔书写的石碣2方。野史亭主要是元好问当时编史时为存放资料在其庭院中所建的一座房间,原址原建筑已不复存在,六角亭是后人为了纪念元好问先生,在墓地旁新建的一座亭子。因他编史不是政府行为,而是以先朝遗民,在野文人的身份,编纂了
金朝史料《壬辰杂编》和金诗总集《
中州集》等,因冠以“野”字。亭内外有金、元、明、清乃至民国以来大量的诗文石刻,涉及名家三十人之多。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体裁详细地介绍了
元好问先生的家世变迁,生平年谱,以及众多骚人墨客对先生的评价等,均系珍贵文物资料。
诗人元好问之墓
因先生享年68岁,故占地面积取6.8亩,设计构思之用心,实可为精而善耶。坐北朝南,墓地东西长33米,南北67米,封土高3米,直径6米,墓前设有卷棚顶享堂三间,元代
石虎、
岩羊、石翁仲各一对。墓地的享堂中保存有元、明、清历代碑碣25通。其中一块是当地文管所从农民耕种的田里抢救回来的三尺墓碑,碑虽破损残缺,然“诗人
元好问之墓”的字样尚可辨认。碑文六字系先生临终亲嘱。此中蕴意只能从行间字外去解读。它是七百年前的历史的见证,是研究元好问先生近750年以来的真实史料。
历史
位于
忻州市城南五公里韩岩村西北。元陵砖砌拱形大门门额上书以“元墓”两个大字,系
清代乾隆忻州
知州汪本直的手迹。元墓一侧,碑碣林立,详细记载着元好问的生平业绩。元氏家族庞大的墓群距今七百多年,经过历代修葺,保存完好,现为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在地
忻州市有“晋北锁钥”之称。北邻
大同市、
朔州市,南毗
太原市,西隔
黄河与
陕西省、内蒙相望,东以
太行山与
河北省接壤。位于山西省北中部,辖
忻府区、
原平市和
定襄县、
五台县、
代县、
繁峙县、
宁武县、
静乐县、
神池县、
五寨县、
岢岚县、
河曲县、保德、
偏关县12个县,185个乡镇,4971个行政村,总面积25472平方公里。
2007年底总人口306.9万,其中城镇人口约102.7万,农业人口204.2万。人口中以
汉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以上。
境内山地较多,其中平原0.27万平方公里,约占10.5%,丘陵0.92万平方公里,约占36%,山地1.36万平方公里,约占53.5%。有
黄河、
汾河、
滹沱河、
桑干河等河流。
忻州市历史文化悠久。忻州城始建于
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至今已有将近1800年的历史。历代多为郡、州治所,险关要塞,人杰地灵,商贾往来,兵家必争,故有“晋北锁钥”之称。
忻州文化积淀深厚,传统艺术源远流长,有“摔跤之乡”、“民歌海洋”之誉。地灵人杰,也养育了不少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如
班婕妤、杨家将、
元好问、
白朴、
萨都剌、
徐继畬等就出自忻州。革命战争年代,曾经是
晋察冀、晋绥革命根据地的发祥地与中心腹地。国际
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曾在
五台县创建了“模范病室”。著名的“
忻口战役”、“
平型关大捷”、火烧
阳明堡飞机场战斗遗址等战斗就发生在
忻州市。这片土地还诞生了
高君宇、徐向前、薄一波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忻州古称“秀容”,从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开始活动,至今已有将近1800年的历史。
春秋时期大部分为晋地,
战国时属赵。
秦汉属太原郡、雁北郡、太平郡,隋为新兴郡、雁门郡,唐、
五代十国、宋为忻州
定襄郡、代州雁门郡,金、元、明、清为忻州、代州、保德州。
相传
刘知远北上
抗击匈奴,兵困
平城区(今
大同市),突围时大军南撤,到忻口方摆脱追兵。高祖欢颜而笑,六军欣然如归,因“欣”通“忻”,
忻州市之名由此而生。自唐宋以来,一直设有州治,有“晋北锁钥”之称,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1949年成立
忻县专区。1970年更名为忻县地区。1978年改名为忻县行政公署。1983年改
忻府区为忻州市(
县级市),改称忻州行署。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忻州行署改为忻州市(地级市)。
交通
忻州交通十分便利。京原、
同蒲铁路干线纵贯全境。公路四通八达,特别是地处大运线(108线山西段)中轴,具有承南接北,辐射东西的区位优势。南距省城仅75公里,驱车直下,不到半小时即可抵达,是省城的郊区卫星城市。特别是随着
忻州市到
五台山,五台山到河北高速公路的开通和忻州到
河曲县、内蒙高速公路的延伸,忻州将成为
连通西部能源区和东部出海口的重要交通枢纽,而且将拉近忻州与首都的距离,京津唐冀在2—4小时可以抵达忻州。
元好问墓的交通基本是四通八达的。简捷,方便。
当地特产
台蘑台蘑即五台山蘑菇,集食用、营养、保健为一体的优良纯天然食品。台蘑主要生长在五台山山顶、山 腰的野生草丛、树林里,品种有银盘、香等11种,是纯天然无污染,不需要进行任何加工,自然采集,自然干燥,保持其原有营养价值的高档土特产品,1994年获全国林业名特优产品博览会“银质奖”。
台蘑菌肉细嫩,味道
郁金香、浓厚,烹调简单,有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和多种
维生素,能够解肉腻,舒胃肠,提高智力指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并且具有降低胆固醇,防止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肾脏病、
糖尿病、
胆石症、
肝硬化等疗效。据专家鉴定,对抗癌具有一定作用。台蘑年产5000公斤,运销北京,
上海市等地。
原平中阳木瓜杏中阳杏栽培始于明代。有2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中阳杏的品种繁多尤以
木瓜粉杏为最。其特点是个大、形圆、肉厚、核小、汁多,香甜浓郁、里外透黄。瓤带金丝,属粘核甜仁,果实阳面有红晕。单果重46——62克,大的可达70多克。中阳杏营养丰富,是健身强体,延年益寿的佳品。在医药上具有祛痰平喘、止渴生津、开胃润肠的作用。中阳共有杏树800多亩,年产量1000吨左右,是大杏的定点生产基地。在中阳乡办起了果脯
加工厂,主要加工杏干、
杏酱、
杏脯、杏罐头等。这些加工品不仅国内走俏,而且远销西欧、
日本、蒙古、
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国家和地区。
气候
元好问墓所在的
忻州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属于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在4.3-9.2℃之间。年降水量为345-588毫米。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