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都县
西汉时期设立的行政区划
信都县,中原地区古代县级行政区。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置信都县,属信都郡(或为信都国),治信首都王莽改信都县为新博亭。东汉复为信都县。三国属魏之安平郡,晋属长乐国。北魏属长乐郡。隋开皇三年(583年)分信都置长乐区。大业三年(607年)废信都入长乐县。唐初,复改长乐为信都县。天二年(905年),更名尧都县,寻复旧。宋元两代皆属冀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信都县省入冀州。
信都县名,前后共经历了1500多年的历史。其辖境大致在今衡水市冀州区,县治在今冀州区冀州古城。
建置沿革
尚书·禹贡》冀州之域。春秋时,晋之东阳地。战国属赵。秦属巨鹿县
西汉高帝六年(前201年),置信都县,立信都国,治信首都(今冀州区旧城),属冀州刺史部。
刘启前元二年(前155年),改为广川国,仍治信都。
汉景帝前元四年(前153年),广川国降为信都郡,改属赵国,郡县同治信都城。
汉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复为广川国。
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5年),广川国复为信都国。
新朝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信都国改为新博国,信都县改名新博亭。
东汉刘秀建武元年(25年),复为信都郡信都县,仍属冀州
刘庄永平15年(72年),改信都郡为乐成国,属冀州,治仍在信都。
刘祜延光元年(122年),改乐成国为安平县国,辖信都、阜城县南宫市、扶柳、下博、武邑县、观津、堂阳、武遂、饶阳县、安平、南深泽12县。
三国属魏,安平国改为安平郡。曹丕黄初二年(221年),因邺为五都之一(长安、谯、许昌市、邺、洛阳市),冀州州治移至信都。
晋朝太康五年(284年)安平郡改为长乐国,北魏改为长乐郡。治所均在信都县。
隋开皇六年(586年),分信都县地,设置长乐区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行郡、县两级制,冀州改为信都郡,信都县并入长乐县
隋大业十二年(616年),又改长乐为信都县。
唐龙朔二年(662年)改冀州为魏州,州县同治冀州区
唐咸亨三年(672年),复名冀州。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冀州为信都郡,郡县同治冀州。
乾元元年(758年),罢郡复为冀州,所领县由九个改为六个,即信都区南宫市、堂阳、枣强县武邑县衡水市等六县。
李柷天祐二年(905年),改信都县为尧都县。
北宋,冀州(又称信都郡)属河北东路,尧都县改为信都县,州县同治冀州城。
金朝,信都县隶河北东路河间府冀州。
元朝,信都县隶属燕南河北道(省级)真定路冀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信都县并入冀州。信都县名废止。
清雍正二年(1724年)冀州升为直隶州,直属朝延布政司所辖。
民国三年(1914年)裁撤直隶州冀州,设立冀州区,属直隶省的冀南道(地区级),次年(1915年)改属大名道(地区级)。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一级,冀县隶属河北省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冀县划归河北省衡水专区
1970年衡水市专区改为衡水地区,冀县依然属之。
1993年9月22日,撤销冀县,设立冀州市。
2016年7月5日,撤销县级冀州市,设立衡水市冀州区,以原冀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冀州区的行政区域,冀州区人民政府驻冀州镇冀新西路239号。
信都县旧考
北魏郦道元撰(清)杨守敬
卷十
衡水……又东屈,北径信都县故城西,信都郡治也。汉高帝六年置,刘启中二年朱脱中字。赵云:按刘敞曰,景帝前二年,初封王子孙皓刘去,都信都。四年,徙赵,国除为信都郡。中二年,封王子越为广川王,传国至王汝阳废,当甘露四年也。《百官表》,成帝永始二年,有信都知府,是广川国除为郡矣。《后汉志》刘昭《注》云,安平故信都,高帝置。又《志》云,景帝增六郡,若信都为高帝置,则又不及此数,疑当云景帝前二年为广川国,四年为信都郡,中二年复为广川国,宣帝甘露四年复故也。全、戴并增中字。守敬按:全氏《汉志稽疑》云,信都郡治信都县,盖州市是高帝置,郡则刘启置也。然全氏既不信《汉书·艺文志》文,景各增置六郡之数,则此又何以不信《水经注》而为此调停之说耶?为广川惠王越国王莽更为新博,县曰新博亭。朱《笺》曰:旧本博并作传。会贞按:《汉志》称新博、新博亭。又《后汉书 李忠传》,王莽时为新博长,亦作博之证,则旧本并作传,误也。光武自至信都会贞按:见《后汉书 光武纪》。是也。明帝永平十五年,更名乐成。赵云:按《汉志》作乐安,误也。当以《续志》、郦《注》正之。杨守敬按:刘庄更名乐安,刘祜改曰安平,是《汉志 注》应劭说。《宋书 州郡志》、《舆地广记》亦作乐安,而《元和郡县图志》、《寰宇记》则作乐成。司马德宗延光中改曰安平。守敬按:续汉延光元年改,魏至晋初为安平郡,太康五年改为长乐国,北魏曰长乐郡。城内有《汉冀州从事安平赵征碑》,赵征未详。又有《魏冀州会贞按:《元和志》,魏黄初中,以邺为五都之一,移冀州治信都。刺史陈留丁绍碑》,青龙三年立。赵云:按,丁绍,见《晋书 良吏传》,在刘盈之末,去魏已远。《寰宇记》,冀州信都县下,引《郡国县道记》亦云,信都城内有《曹魏冀州刺史陈留丁绍颂德碑》,青龙三年立。疑则是一人。守敬按:《晋书》,绍谯国人,以广平知府徐州市刺史,士庶恋慕,攀附如归。转冀州刺史,永嘉三年卒。谯国属陈留郡,与此郡望、官阶无不合者,必非二人,魏当作晋,青龙当作永嘉。《寰宇记》又承《郡国县道记》之误,非亲见其碑也。又按,绍本传及《南阳王模传》,并言绍率众救模,模为绍生立碑。其时绍尚未为冀州刺史,且《模传》,勑国人立,则立于南阳郡,非此地也。[四一]城南有《献文帝南巡碑》,朱无文字,赵增云,是后拓跋弘,全、戴增同。其水城北注,又北径安阳市城东,安阳城无考。又北径武阳城东,《十三州志》曰:扶柳县县详上。东北有武阳城,故县也。会贞按:武阳县不见两《汉书·艺文志》。《地形志》,信都有武阳城,或是魏、晋之县。又北为博广池,池多名蟹佳虾,岁贡王朝,以充膳府。又北径下博县县详后。故城县东,而北流注于衡水市也。会贞按:叙自堂阳分出之右水止此。
《记纂渊海》
(宋)潘自牧 撰
卷二十
郡县部
冀州区【倚郭一 信都外县五  南宫 枣强 武邑衡水】
郡号信都
州沿革天文毕分野禹贡冀州之域春秋晋东阳地秦属钜鹿郡汉为信都县立信都郡于此刘启时改广川国后复信都国东汉名安平国后置冀州治此晋改长乐国后魏改长乐郡隋为信都郡唐改冀州寻改魏州后复旧名天寳初改信都郡乾元初复冀州治信都县本朝置武安军【沿革表】
县沿革信都春秋时晋东阳地汉信都国
《汉书汉书地理志稽疑》
(清)全祖望
卷一
汉百三郡增置目
《续志》(《后汉书》)大略同前志(《汉书》),惟以信都为高帝置,则高帝得二十七,景帝得五,原父非之,已见刊误中。信都郡治信都县,盖县是高帝置,郡则刘启置也。信都本秦县,项羽改为襄国,高祖分之,仍置信都,《续志》误以置县为置郡也。《水经注》亦曰“高帝六年置郡”,其失与《续志》同。
(清)顾祖禹
卷十四
◎北直五
◇真定府
古冀、二州地杜佑曰:郡理以东,入兖州之域;以西,入冀州之域。《尚书·禹贡》故迹以水为界也。春秋时,晋之东阳地。战国属赵。秦属巨鹿县。汉为信都郡。景帝时曰广川国,汉宣帝复为信都国刘敞曰:景帝前二年,为广川国。四年,为信都郡。中二年,复为广川国。宣帝四年,复曰信都。是也。后刘庄更为乐成国,刘祜改为安平国。晋亦曰安平国。按《宋志》:晋太康五年,改安平国为长乐。北魏亦曰长乐郡,兼置冀州魏收《志》:魏晋冀州皆治冀州区北齐后周因之。隋初郡废,仍曰冀州。隋炀帝复曰信都郡。唐仍为冀州武德六年,置总管府。寻曰都督府,贞观初废。龙朔二年,改曰魏州咸亨三年,复故。天宝初,亦曰信都郡。乾元初,仍为冀州。宋因之亦曰信都郡安武军节度。金仍曰冀州,属河间府路。元属真定路。明仍曰冀州,以州治信都县省入编户十七里,领县四。今亦曰冀州。
○信都废县今州治。汉置县,为信都国治。魏晋时又为冀州治。后赵前燕皆置冀州于此。其后苻坚亦置焉。晋太元十年,慕容垂自邺以东,略地至信都区,河北州郡,次第降附。二十一年,拓跋姓取燕,河北州郡,惟信都犹为燕守。北魏孝昌三年,贼葛荣围信都,经年乃陷。普泰初,高乾等袭据冀州,推高欢为主,起兵讨尔朱姓,立勃海知府元朗于信都城西。隋初,析置长乐区大业初,并信都入长乐,仍为信都郡治。唐初,复改为信都县。武德六年,移州治下博。贞观初,还治信都。后皆因之。明洪武六年,省。《城邑考》:州城,汉时遗址。宋建隆二年,增修,皆筑土为。明初因而不改。成化十八年,滹沱河溢,城坏,寻修复之。弘治二年,增筑内城,皆土城也。嘉靖二十年以后,屡经修筑。城周十二里有奇,有门三。
历代志料辑录
汉代
汉书
(汉)班固
卷二十八下
信都国【刘启二年为广川国,宣帝甘露三年复故。莽曰新博,属冀州。应曰:明帝更名乐安,司马德宗改曰安平。刘敞曰:景帝前二年初,封王子篯铿刘去,都信都。四年徙赵国,除为信都郡。中二年,封皇子越为广川王,传国至王汝阳废当甘露四年也。百官表:刘骜永始二年,有信都知府,是广川削国除为信都郡矣。《后汉志》刘昭注云:安平故信都,高帝置之,疑此信都下注当云高帝置,景帝二年为广川国,汉宣帝甘露四年复故。又按志云:景帝增六郡,若信都帝置,则不及此数,疑注当云景帝前二年为广川国,四年为信都郡,中二年复为广川国,宣帝四年复故也】六万五千五百五十六口三十万四千三百八十四○县十七
信都区【王都故章河故沱皆在北东入海禹贡水亦入海莽曰新博亭】【莽曰歴寜】扶柳【颜师古曰阚云其地有扶泽泽中多栁故曰扶栁】辟阳【莽曰乐信师古曰辟音壁】南宫【莽曰序下】下博【莽曰闰博应劭曰博水出中山望都入河】武邑【莽曰顺桓】观津【莽曰朔定亭师古曰观音工唤反】高堤【师古曰堤音丁奚反】广川【师古曰阚骃云其县中有长河为流故曰广川也至隋仁元年初立隋炀帝为皇太子以避讳故改为长河县至今为名】乐乡【侯国莽曰乐丘】平堤【侯国】桃【莽曰桓分】西梁【侯国】昌成【侯国】东昌【侯国莽曰田昌】脩【莽曰脩治师古曰脩音条】
后汉书
刘宋】范 著
志第二十
郡国二
◆安平国,故信都,高帝置。明帝名乐成,延光元年改。阳北二千里,十三城,户九万一千四百四十,口六十五万五千一百一十八。
信都,有绛水、呼沱河。
阜城,故昌城。
扶柳
下博
观津,本清河下县。
堂阳,故属钜鹿。
武遂,故属河闲。
饶阳县,故名饶,属涿。有无蒌亭。
安平,故属涿。
南深泽,故属涿。
(宋)徐天麟
◎方域一
○郡国沿革
信都郡(景帝二年,立子彭祖为广川国,五年,国除,为信都郡,中二年,封惠王越,复为广川国,宣帝甘露三年,为信都国。)
晋代
晋书
卷十四志第四
安平国汉置。统县八,户二万一千。
信都、下博、武邑、武遂、观津(侯相)。扶柳、广宗(侯国)。陉。
魏书
卷一百六上 志第五◎地形二上
冀州(东汉治高邑、袁绍曹操为冀州,治邺,魏、晋治冀州区,晋世邵续治厌次,慕容垂治信都。皇始二年平信都,仍置。)
领郡四 县二十一
长乐郡(汉高帝置,为信都郡刘启二年为广川国,刘庄更名乐成,刘祜改曰安平,晋改。)
领县八
堂阳(西汉属钜鹿,后汉、晋属安平国,后属,有荆丘。)枣强(前汉属清河,后汉罢,晋复,属广川。神瑞二年,并广川,太和二十二年后属。有煮枣城。)扶柳(前汉属,后汉、晋属安平国。真君三年并堂阳,景明元年复。)索卢(晋属广川。神瑞二年并广川,太和二十二年复属。有索卢城。)广川(前汉属,后汉属清河,晋属广川,后属。)南宫市(前汉属,后汉、晋属安平县,后属。)信都(二汉、晋属。有武阳城、安城、辟阳城。)下博(二汉、晋属。)
隋书
(唐)魏徵等撰
卷三十地理志
信都郡旧置冀州。统县十二,户十六万八千七百一十八。
长乐旧曰信都,带长乐郡,北齐扶柳县入焉。开皇初郡废,分信都置长乐县。十六年又分长乐置泽城县大业初废信都及泽城入焉,置信都郡。
通典
(唐)杜佑
卷第一百七十八 州郡八
古冀州上
今之冀州理信都县。古冀、兖二州之域。峪道河自大坯山北过洚水,至于大陆。按地理志,洚水南自清河郡,经城县界入当郡南宫县界,又东北入信都县界。水经云:「洚故渎又东北经辟阳亭北,又经信都城东,散入泽渚。按:辟阳亭在今郡理东南三十五里,今县乃汉信都国城,则郡理东入兖州之域,郡理西入冀州之域焉。春秋时晋地,战国时属赵。秦为巨鹿郡地。汉高帝置为信都郡刘启改为广川国,汉宣帝复为信都国。后刘庄更名乐成国,刘祜更名安平国,汉末兼置冀州。领郡国九,理于此。晋亦然。北魏为长乐郡,兼置冀州。北齐后周皆因之。隋初郡废,而冀州如故;隋炀帝初州废,复置信都郡。唐朝为冀州,龙朔二年改为魏州咸亨三年复旧,或为信都郡。郡今理,即汉信都国城。领县九:
信都汉旧县。禹导河北省洚水,即此。亦曰枯洚渠,西南自南宫市界入。汉昌城县故城在今县北。又有汉扶柳县故城,在今县西。
(唐)李吉甫
卷第十七
河北道二恒冀节度使曲阳县常山。大都督府。开元户四万二千六百九十四。乡八十七。元和户一万七千五百八十。乡七十。今为恒冀节度使理所。
管州六:恒州,冀州深州市,赵州,德州,棣州。县四十四。
冀州,信都。
管县九:冀州区衡水市,南宫,武邑县,下博,武强县枣强县,堂阳,阜城县
信都县,望。三十。郭下。本汉旧县,属信都郡。後汉属安平国。後魏属长乐郡。隋开皇三年属冀州,皇朝因之。
衡水,亦曰长芦水,即浊漳水之下流也,西北去县六十二里。
辟阳故城,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审食其为辟阳侯。
煮枣故城,在县东北五十里。汉煮枣侯国城,六国时於此煮枣油,後魏及齐以为故事,每煮枣油,即於此城。
唐会要
(宋)王溥
卷七十一
州县改置下
冀州区龙朔二年十二月十六日。改为魏州咸亨三年九月二十五日。复为冀州。信都县。同上年月。改为尧都县。
旧唐书
十道郡国
冀州上 隋信都郡。武德四年,改为冀州,领信都、衡水市武邑县枣强县南宫市、堂阳、下博、武强县八县。六年,置总管府,移治所于下博,管冀、贝、深、宗四州。贞观元年,废都督府,移州治于信都。又以下博、武强二县属深州市。十七年,以废深州之下博、武强、鹿城,废观州之阜城县来属。龙朔二年,改为魏州都督府。咸亨三年,复旧。先天二年,割下博、武强、鹿城三县属深州。开元二年,复以下博、武强还冀州天宝,改为信都。乾元元年,复为冀州。旧领县六:信都区、南宫、堂阳、枣强、武邑、衡水市。户一万六千二十三,口七万二千七百三十三。天宝领县九,户一十万三千八百八十五,口八十三万五百二十。在京师东北一千九百七十八里,至东都一千一百里。
信都 汉信都国城,今州所治也。东汉改为乐成国,又改安平国。魏、晋后为冀州所治。
(北宋)司马光编撰(南宋胡三省音注
时人莫知,惟中卫将军长乐冯跋魏收曰:汉高帝置信都郡*,刘启二年,为广川国,刘庄更名乐成国,司马德宗改为安平国,晋改为长乐郡。考之晋志,有安平而无长乐,不知何时更名也。乐,音洛。〕
*按《汉书》云:景帝增六郡,若信都髙帝置,则不及此数,存疑。
(宋)乐史 撰
卷六十三
河北道十二
冀州信都郡今理信都县禹贡九州之一 元领县十:信都 南宫 阜城县 武邑县 堂阳 枣强县
衡水市 蓚县 德州割到
二县割出
武强 下博 俱入深州市
信都区县旧三十乡今八乡本汉旧县也属信都国又续汉书郡国志信都县属安平国后汉又属长乐郡隋开皇六年又于州置长乐县大业二年省信都县入长乐十二年又改长乐为信都县郡国县道记云信都城内有曹魏冀州刺史陈留丁绍颂德碑青龙三年立又有北魏刺史崔藏李平封隆之四碑文皆冠绝 胡蝗晋阳秋曰司冀青雍州蝗属茅根至尽石勒与蝗竞取民禾河北百姓谓之胡蝗 歴山舜耕歴山是此 衡水亦曰长芦水即浊漳之下流也按信都记云衡水有表潬渡歴下博城北而迤逦东北注谓之九争曲水味咸苦俗称苦河亦谓之黄漳河 浊漳水在州西北六十里亦谓之卫河 绛水禹贡谓导河北过洚水即此今谓之枯绛渠西南自南宫市县界流入又云绛水枯渎在州东南二十里 博水源出中山望都南入下博县界因为名 杨污泽尔雅谓秦有杨 长泸枯沟在州西二里 故昌城汉为县在今郡西北五十里属信阳东汉省故城在焉扶柳故城亦汉为县后汉属安平国后魏省故城在今县西三十里后汉刘植迎世祖于此辟阳故城在今县东南三十五里汉为县后汉省
故桃城汉为县在今县西北四十五里后汉省今县城存 故泽城晋朝刘石之乱人相率共筑此城于栁泽畔 合阳县汉县高帝时以代王喜弃国降为合阳侯汉宣帝又封梁喜为侯王莽改曰宜乡后汉并省入扶柳旧地理志书并失所在在今郡东界 三张宅晋文士张协兄弟三人喜属文皆郡人也语曰二陆入洛三张减价 窦冢隋图经云观津东南三里青冢高三十余丈周回千步刘恒窦后父青少遭秦乱隠身渔钓坠泉死刘启即位太后于坠泉所起大坟号曰窦氏青山在观津城南 枣故城在县东北二十五里汉侯国城六国于此煑枣油后魏及齐以故事每煑枣油于此城
宋史
(元)脱脱
志第三十九地理二
○河北路
冀州,上,信都郡,旧团练。庆历八年,升安武军节度。崇宁户六万六千二百四十四,口一十万一千三十。贡绢。县六:信都,望。
金史
(元)脱脱
冀州,上。宋冀州区郡,天会七年仍旧置安武军节度。户三千六百七十。县五、镇三:
信都,倚。有胡卢河、降水。镇一来远,后废。
元代
(元)马端临
卷三百十六 舆地考二
古冀州
冀州 古冀、兖二州之域(禹导河自大亻丕山北过洚水,至於大陆。按《地理志》,洚水南自清河郡经城县界,入当郡南宫市县界,又东北入信都县界。《水经》云:“洚故渎又东北经辟阳亭北,又经信都城东,散入泽渚。”按:辟阳亭在今郡理东南三十五里,今县乃汉信都国城,则郡理东入兖州之域,郡理西入冀州之域焉)。春秋时晋地,战国时属赵。秦为钜鹿郡地。汉高祖置为信都郡刘启改为广川国,宣帝复为信都国。後刘庄更名乐成国,刘祜更名安平国,汉末兼置冀州(领郡、国九,治於此)。晋亦然。後魏为长乐郡,兼置冀州。北齐、後周皆因之。隋初郡废,而冀州如故。隋炀帝初州废,复置信都郡。唐为冀州,龙朔二年,改为魏州咸亨三年复旧。或为信都郡。属河北道(宋同)。领县九(信都、南宫、武强、枣强、衡水、下博、阜城县武邑县、堂阳)。晋以堂阳属真定府。周以武强隶深州,以堂阳还属。宋淳化初,以阜城属永静军。宣和,为安武军节度。建炎二年,陷於金。贡绢。领县七,治信都。信都(唐县。有胡卢河)南宫(汉旧县。上有洚水枯渎、浊漳河吕雉封张敖子偃为南宫侯)(汉县。有观津城)堂阳(隋县,晋改蒲泽,汉复。元丰,省为镇)枣强(汉县。有广武城)衡水(隋县。有衡漳故渎)武邑(隋县。有洚渠)。
元史
(明)宋濂
冀州,(上。)唐改魏州,后仍为冀州。宋升安武军。元仍为冀州。领五县:
信都,(中。至元初与冀州录事司俱省入冀州,后复置。三年,省录事司入焉,为冀州治所。)
明代
(清)乾隆 敕撰
卷一百四十
州郡二十
○明一
真定府
冀州【洪武二年以州治信都县省入】领县四南宫 新河 枣强 武邑 晋州。
(明)李贤 等撰
卷三
真定府
冀州【在府城东南二百八十里春秋晋东阳地秦属钜鹿郡汉为信都县立信都郡于此刘启时改广川国后复信都国东汉更名安平国后置冀州治此晋改长乐国后魏改长乐郡隋为信都郡唐改冀州寻改魏州后复旧名天寳初改信都郡乾元初复为冀州治信都县宋増置武安军金仍冀州属河间府元属真定路本朝因之以信都县省入编户二十四里领县四】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建置沿革
信都县旧考
历代志料辑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