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霉素(chloramphenicol)是白色或无色的针状或片状结晶,
熔点149.7~150.79C,易溶于
甲醇、
乙醇、
丙醇及
乙酸乙酯,微溶于
乙醚及
三氯甲烷,不溶于
石油醚及苯。氯霉素极稳定,其
水溶液经5h煮沸也不失效。氯霉素分子中含有对位硝基苯基基团、丙二醇和二氯乙
酰胺基。由于氯霉素分子中有2个不对称
碳,所以氯霉素有4个光学异构体,其中只有左旋异构体具有抗菌能力。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氯霉素
中文别名:D-苏式-(-)-N-[α-(
羟基甲基)-β-羟基-对
1-溴-2-硝基苯乙基]-2,2-
二氯乙酰胺;(1R,2R)-N-[α-(羟基甲基)-β-羟基-对硝基苯乙基]-2,2-二氯乙胺;D-(-)-苏-1-对硝基苯基-2-二氯乙酰胺基-1,3-丙二醇; 左旋霉素; 左旋-苏-1-(对硝基苯基)-2-二氯乙酰
氨基1,3-丙二醇;
英文别名:2,2-Dichloro-N-[2-hydroxy-1-(hydroxymethyl)-2-(4-nitrophenyl)ethyl]
乙酰胺;D-(-)-threo-1-p-nitrophenyl-2-dichloracetamido-1,3-propanediol; Mychel; chloroamphenicol; CAF; Chloramphenicol;
EC号: 200-287-4
分子量:323.1294
精确质量:322.01200
LogP:1.82310
编号系统
CAS号:56-75-7
MDL号:MFCD00078159
EINECS号:200-287-4
RTECS号:AB6825000
BRN号:2225532
PubChem号:
物性数据
2.密度(g/mL,25/4℃):1.474
3.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未确定
4.
熔点(ºC):150.5-151.5℃(149.7-150.7℃)。在高真空下可以
升华。
6.沸点(ºC,5.2kPa):未确定
8.闪点(ºC):未确定
9.比旋光度(º):19.5° (c=6, EtOH)。
10.自燃点或引燃温度(ºC):未确定
11.蒸气压(kPa,25ºC):未确定
12.饱和蒸气压(kPa,60ºC):未确定
14.临界温度(ºC):未确定
15.临界压力(KPa):未确定
17.爆炸上限(%,V/V):未确定
18.爆炸下限(%,V/V):未确定
19.溶解性:微溶于水(2.5mg/ml,25℃),略溶于丙二醇(150.8mg/ml),易溶于
甲醇、
乙醇、丁醇、
乙酸乙酯、
丙酮,不溶于
乙醚、苯、
石油醚,植物油。
分子结构数据
3、等张比容(90.2K):595.5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3.氢键受体数量:5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342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2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安全信息
海关编码:2941400000
危险品运输编码:2811
WGK Germany:3
危险类别码:R45
RTECS号:AB6825000
危险品标志:T
生产方法
世界各国对氯霉素的生产方法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归纳起来有:
(3)肉桂醇法;
(4)对硝基肉桂醇法;
(5)
对硝基苯甲醛法。我国采用对硝基苯乙法,该法由
乙苯经硝化;氧化;
溴化;成盐;
水解;
乙酰化;加成;还原;分解;分拆;二氯乙酰化而得氯霉素。
合成以对硝基
苯乙酮为原料,溴化生成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与
环六亚甲基四胺成盐后,以
盐酸水解得对硝基-α-
氨基苯乙酮盐酸盐,用
乙酸酐乙酰化,再与甲醛缩合,羟
甲基化得对硝基-α-
乙酰氨基-β-
羟基苯丙酮,以
异丙醇铝还原得(±)苏阿糖型-1-对硝基苯基-2-乙酰氨基丙二醇,盐酸水解脱去
乙酰,以碱中和得(±)苏阿糖型-1-对硝基苯基-2-氨基丙二醇(氨基物),用诱导结晶法进行拆分,得D(-)-苏阿糖型氨基物,最后进行二氯
乙酰化即得。
用途
用于治疗由
肠道沙门氏菌、
痢疾杆菌、
大肠杆菌、
流感嗜血杆菌、
布氏杆菌、肺炎球菌等引起的感染
分析方法
柱型 活性相 温度 (°C) 保留指数 (I) 参考文献
填充柱 SE-30 2310. Perrigo and Peel, 1981
柱型 活性相 温度 (°C) 保留指数 (I) 参考文献
其他柱型
甲基 Silicone 2310. Ardrey and Moffat, 1981
生化作用
氯霉素类抗生素可作用于细菌
核糖体的50S亚基,而阻挠蛋白质的合成,属抑菌性广谱抗生素。
细菌细胞的70S核糖体是合成
蛋白质的主要细胞成分,它包括50S和30S两个亚基。氯霉素通过可逆地与50S亚基结合,阻断转肽酰酶的作用,干扰带有氨基酸的
胺基酰-
转运RNA终端与50S亚基结合,从而使新肽链的形成受阻,抑制蛋白质合成。由于氯霉素还可与人体
线粒体的70S结合,因而也可抑制人体线粒体的蛋白合成,对人体产生毒性。因为氯霉素对70S核糖体的结合是可逆的,故被认为是抑菌性抗生素,但在高药物浓度时对某些细菌亦可产生杀菌作用,对
流感嗜血杆菌甚至在较低浓度时即可产生杀菌作用。
氯霉素对革兰阳性、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且对后者的作用较强。其中对
肠道沙门氏菌、流感杆菌、副流感杆菌和
百日咳杆菌的作用比其他抗生素强,对立克次体感染如
斑疹伤寒也有效,但对革兰阳性球菌的作用不及
苄青霉素和
四环素。抗菌
作用机制是与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
转移酶,从而抑制蛋白质合成。
各种细菌都能对氯霉素发生耐药性,其中以
大肠杆菌、
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等较为多见,伤寒杆菌及
葡萄球菌较少见。细菌对氯霉素产生耐药性比较慢,可能是通过基因的逐步突变而产生的,但可自动消失。细菌也可以通过R因子的转移而获得耐药性,获得R因子的细菌能产生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acetyltransferase)使氯霉素灭活。
急救措施
1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请教医生。向到现场的医生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
吸入: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用水冲洗眼睛作为预防措施。
食入: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用水
漱口。请教医生。
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恶心, 头痛, 呕吐
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消防措施
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6. 泄露应急处理
1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使用
个人防护用品。避免粉尘生成。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保证充分的通风。
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避免吸入粉尘。
2 环境保护措施
如能确保安全,可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
3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收集和处置时不要产生粉尘。扫掉和铲掉。放入合适的封闭的容器中待处理。
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曝露:使用前需要获得专门的指导。避免形成粉尘和
气溶胶。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
贮存在阴凉处。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对光线敏感
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根据良好的工业卫生和安全规范进行操作。休息前和工作结束时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带有防护边罩的安全眼镜符合 EN166要求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
美国) 或 EN 166(
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完全接触
物料: 丁橡胶
最小的层厚度 0.11 mm
测试过的物质Dermatril® (
氯化钾 740 / Z677272, 规格 M)
飞溅保护
物料: 丁腈橡胶
最小的层厚度 0.11 mm
溶剂渗透时间: 480 min
测试过的物质Dermatril® (KCL 740 / Z677272, 规格 M)
, 测试方法 EN374
如果以溶剂形式应用或与其它物质混合应用,或在不同于EN374规定的条件下应用,请与EC批准的手套的供应商联系。这个推荐只是建议性的,并且务必让熟悉我们客户计划使用的特定情况的工业卫生学专家评估确认才可。这不应该解释为在提供对任何特定使用情况方法的批准.
身体保护
防渗透的衣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数量来选择。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微粒防毒面具N100型(US)或P3型(EN143)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送风防毒面具。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毒理学资料
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半数致死剂量 (LD50) 经口 - 大鼠 - 2,500 mg/kg
半数致死剂量 (LD50)
腹膜内的 - 大鼠 - 1,811 mg/kg
半数致死剂量 (LD50) 腹膜内的 - 小鼠 - 1,100 mg/kg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长期或反复接触导致个别人过敏反应
实验室测试表明由诱变效应
细胞突变性-体外试验 - 大鼠 - 肝
细胞突变性-体内试验 - 小鼠 - 腹膜内的
致癌性
该产品是或包含被IARC, ACGIH, EPA, 和 NTP 列为可能是致癌物的组分
可能的人类致癌物
IARC:2A - 第2A组:或许对人类致癌 (Chloramphenicol)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摄入 如服入是有害的。
皮肤 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有害。可能引起皮肤刺激。
眼睛 可能引起眼睛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恶心, 头痛, 呕吐
附加说明
生态学资料
1 生态毒性
半数效应浓度(EC50) -
大型溞 (水蚤) - 345 mg/l - 48 h
2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3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数据资料
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5 PBT和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6 其它不良影响
无数据资料
废弃处置
产品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与易燃
溶剂相溶或者相混合,在备有燃烧后处理和洗刷作用的
化学焚化炉中燃烧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按未用产品处置。
药典标准
来源(名称)、含量(效价)
本品为D-苏式-(-)-N-[α-(
羟基甲基)-β-伊羟基-对
1-溴-2-硝基苯乙基]-2,2-
二氯乙酰胺。按干燥品计算,含C11H12Cl2
五氧化二氮应为98.0%~102.0%。
性状
本品为白色至微带黄绿色的针状、长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味苦。
本品在
甲醇、
乙醇、
丙酮或丙二醇中易溶,在水中微溶。
本品的熔点(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C)为149~153℃。
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无水乙醇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50mg的溶液,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E),比旋度为+18.5°至+21.5°。
鉴别
(1)取本品10mg,加稀乙醇1ml溶解后,加1%
氯化钙溶液3ml与
锌50mg,置水浴上加热10分钟,倾取上清液,加
苯甲酰氯约0.1ml,立即强力振摇1分钟,加
三氯化铁试液0.5ml与
三氯甲烷2ml,振摇,水层显紫红色。如按同一方法,但不加锌粉试验,应不显色。
(2)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
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3)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
药品红外光谱集》507图)一致。
检查
结晶性
取本品少许,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ⅨD),应符合规定。
酸碱度
取本品,加水制成每1ml中含25mg的混悬液,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H),pH值应为4.5~7.5。
有关物质
精密称取本品适量,加
甲醇适量(每10mg氯霉素加甲醇1ml)使溶解后,用流动相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含0.5mg的溶液,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氯霉素
二醇物
对照品与
对硝基苯甲醛对照品适量,加甲醇适量(每10mg氯霉素二醇物加甲醇1ml)使溶解,用流动相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含氯霉素二醇物5μg与对硝基苯甲醛3μg的混合溶液,作为杂质对照品溶液。照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取杂质对照品溶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氯霉素二醇物峰的峰高约为满量程的25%;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杂质对照品溶液各1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含氯霉素
二醇物不得过1.0%,含
对硝基苯甲醛不得过0.5%。
取本品约0.5g,精密称定,置10ml量瓶中,加
二甲基亚砜溶解并稀释至
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贮备液,精密量取2ml置顶空瓶中,再精密加二甲基亚1ml,摇匀,密封,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称取氯苯约36mg、乙醇约500mg,置100ml量瓶中,加二甲基亚砜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
对照品贮备液;精密量取对照品贮备液1ml置顶空瓶中,再精密加二甲基亚砜2ml,摇匀,密封,作为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精密量取对照品贮备液1ml置顶空瓶中,精密加供试品贮备液2ml,摇匀,密封,作为对照品溶液。照残留
溶剂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P第二法)测定,以6%
丙基苯基94%二
甲基聚
硅氧烷(或
极性相近)为固定液的
毛细管柱为色谱柱:起始温度为40℃,维持10分钟,再以每分钟10℃的
速率升至200℃,维持4分钟;进样口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为300℃;顶空瓶平衡温度为85℃,平衡时间为45分钟。取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顶空进样,洗脱顺序依次为:
乙醇、
氯苯,各色谱峰之间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取
对照品溶液顶空进样,计算数次连续进样结果,相对
标准差不得过5.0%。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分别顶空进样,记录色谱图,用标准加入法以峰面积计算,均应符合规定。
取本品,在105℃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0.5%(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L)。
炽灼残渣
不得过0.1%(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N)。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
烷基硅烷键合
硅胶为填充剂;以0.01mol/L
庚烷磺酸钠缓冲溶液(取
磷酸氢二钾6.8g,用0.01mol/L庚磺酸钠溶液溶解并稀释至1000ml,再加
三乙胺5ml,混匀,用磷酸调节pH值至2.5)-
甲醇(68:3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7nm;取氯霉素
对照品、氯霉素
二醇物对照品与
对硝基苯甲醛对照品各适量,加甲醇适量(每10mg氯霉素加甲醇1ml)使溶解,用流动相稀释制成每1ml中各含50μg的溶液,取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各相邻峰的分离度均应符合要求。
测定法
精密称取本品适量,加甲醇适量(每10mg氯霉素加甲醇1ml)使溶解,用流动相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0.1mg的溶液,摇匀,精密量取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精密称取氯霉素对照品适量,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类别
酰胺醇类抗生素。
贮藏
密封保存。
制剂
(1)氯霉素片(2)氯霉素胶囊(3)氯霉素眼膏(4)氯霉素滴耳液(5)
氯霉素滴眼液药物说明
作用机制
氯霉素自肠道上部吸收,一次口服1.0g后2小时左右血中药物浓度可达到峰值(约10~13mg/L)。血浆t1/2平均为2.5小时,6~8小时后仍然维持有效血药浓度。氯霉素广泛分布于各组织和
体液中,
脑脊液中的浓度较其他抗生素为高。氯霉素的溶解和吸收均与制剂的颗粒大小及晶型有关。肌内注射吸收较慢,血浓度较低,仅为口服同剂量的50%~70%,但维持时间较长。注射用氯霉素为
琥珀酸钠盐,水中
溶解度大,在组织内水解产生氯霉素。
氯霉素在体内代谢大部分是与
葡萄糖醛酸相结合,其原形药及代谢物迅速经尿排出,口服量5%~15%的有效原形药经肾小球过滤而排入尿中,并能达到有效抗菌浓度,可用于治疗
尿路感染。肾功能不良者使用时应减量。
主要用途
属广谱抑菌抗生素,是治疗
伤寒,
副伤寒的首选药,治疗
厌氧菌感染的特效药物之一,其次用于敏感微生物所致的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由于不良反应严重现用得越来越少。
临床应用
氯霉素曾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敏感菌感染,后因对造血系统有严重不良反应,故对其临床应用现已做出严格控制。可用于有特效作用的伤寒、
副伤寒和
立克次体病等及敏感菌所致的严重感染。氯霉素在
脑脊液中浓度较高,也常用于治疗其他药物疗效较差的
脑膜炎患者。必要时可用静脉滴注给药。由于氯霉素可引起严重的毒副作用,故临床仅用于敏感伤寒菌株引起的伤寒感染、流感杆菌感染、重症
脆弱类杆菌感染、
脑脓肿、肺炎链球菌或
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同时对
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应用时疗程避免过长,既往有药物引起
血液学异常病史的病人应禁用。所有应用氯霉素治疗的病人在开始治疗时必须检查
免疫细胞、网织细胞与
血小板,并每3~4天复查一次,若出现
白细胞减少症应立即停药。婴幼儿应用氯霉素应十分谨慎,除非无其他药物替代而必须使用时方考虑,有条件时可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甲砜霉素与氯霉素是同一类抗生素,仅是氯霉素
苯环上的硝基为一甲
砜基所取代,其抗菌谱与氯霉素相似。甲砜霉素主要从肾脏排泄,尿中活性浓度较氯霉素高,故肾功能不良时需减小剂量。虽然也有血液系统毒性,但均为可逆性变化,不出现
再生不良性贫血。有的国家认为其疗效优于氯霉素,但中国认为疗效并不优于氯霉素。
药理性能
氯霉素为广谱抑菌剂。通过
脂溶性可弥散进入细菌细胞内,主要作用于细菌70s
核糖体的50s亚基,抑制转肽酶,使肽链的增长受阻,抑制了肽链的形成,从而阻止蛋白质的合成。高浓度时或对本品高度敏感的细菌也呈杀菌作用。
细菌对氯霉素有发展缓慢的耐药性,主要产生乙酰转移酶。通过
质粒传递而获得。某些细菌的一些菌株(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等)也因改变了细菌胞壁通透性,使氯霉素不能进入菌体而耐药。
药代动力学
本品静脉给药后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和
体液,在肝、肾组织中浓度较高,其余依次为肺、脾、心肌、肠和脑组织。可透过血-
脑脊液屏障进入脑脊液中,脑膜无炎症时,脑脊液药物浓度为血药浓度的21%~50%,脑膜有炎症时,可达血药浓度的45%~89%,新生儿及婴儿患者可达50%~99%。也可透过
胎盘屏障进入胎儿循环,胎儿血药浓度可达母体血药浓度的30%~80%。还可透过血眼屏障进入
房水、玻璃体液,并可达治疗浓度。尚可分泌至乳汁、唾液、腹水、胸水以及滑膜液中。
表观分布容积(Vd)为0.6~1L/kg。蛋白结合率约为50%~60%。血消除半衰期(t1/2b)成人为1.5~3.5小时,肾功能损害者为3~4小时,严重肝功能损害者血消除半衰期(t1/2b)延长(4.6~11.6小时),出生2周内新生儿血消除半衰期(t1/2b)为24小时,2~4周者为12小时,大于1月的婴幼儿为4小时。在肝内游离药物的90%与
葡萄糖醛酸结合为无活性的氯霉素单葡萄糖醛酸。在24小时内5%~10%以原形由肾小球滤过排泄,80%以无活性的
代谢产物由肾小管分泌排泄。
透析对本品的清除无明显影响。
不良反应
一为可逆的各类
血细胞减少,其中粒细胞首先下降,这一反应与剂量和疗程有关。一旦发现,应及时停药,可以恢复;
二是不可逆的
再生不良性贫血,虽然少见,但死亡率高。此反应属于变态反应与剂量疗程无直接关系。可能与氯霉素抑制骨髓造血细胞内线粒体中的与细菌相同的70S核蛋白体有关。
为了防止造血系统的毒性反应,应避免滥用,应用时应勤查血象,氯霉素也可产生胃肠道反应和二重感染。此外,少数患者可出现
皮疹及
血管性水肿等过敏反应,但都比较轻微。新生儿与
早产剂量过大可发生循环衰竭(灰婴综合征),这是由于他们的肝发育不全,排泄能力差,使氯霉素的代谢、解毒过程受限制,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因此,早产儿及出生两周以下新生儿应避免使用。
[注意事项]
包括有氯霉素、
甲砜霉素及无味氯霉素等。氯霉素为广谱抗生素,由于其对血液系统的毒性较大,故已较少用。外用其滴眼剂防治
眼部感染。注意:主要不良反应有粒细胞及
血小板减少、
再生不良性贫血等。久用可致
视神经炎、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及二重感染等。有时有
消化道反应。新生儿可致灰婴综合症,故禁用。精神病人可致严重反应,故禁用。肌注易致严重反应。甲砜霉素抗菌谱与氯霉素相似,且不会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但是肾功能不良时需减小剂量。儿童可服用无味氯霉素。
药物相互作用
配伍注意:本品注射剂,遇强碱性及强酸性溶液,易被破坏失效。
(1)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机理与氯霉素相似,可替代或阻止氯霉素与细菌
核糖体的50s亚基相结合,故两者同用可发生拮抗而不宜联合应用。
(2)氯霉素是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抑菌剂,对青霉素类
杀菌剂的杀菌效果有干扰作用。应避免两类药物同用。
(3)氯霉素能拮抗
吡哆醇,使机体对B6的需要量增加,亦能拮抗
羟钴胺素的造血作用。
(4)氯霉素对肝脏微粒体的药物代谢酶有抑制作用,能影响其他药物的药效,如显著延长动物的戊巴比妥钠麻醉时间等。
(5)本品与某些抑制
骨髓的药物如
秋水仙碱、保泰松和青霉胺等同用,可增加毒性。
用法用量
1.口服:成人0.5g,每6小时一次。治疗伤寒可用较大首剂量,病人体温正常后应继续应用2-3天,以防止复发,最高剂量不超过26g.儿童每日每千克体重25~50mg,分剂量每6小时一次。肌注或静滴:1日量:0.5-1g,分2次注射。以液体稀释,1支氯霉素(250mg)至少用稀释液100ml。
2.滴眼:每次1-2滴,每日3-5次。滴耳:每次2-3滴,每日3次。注:氯霉素注射液(含
乙醇、
丙三醇或丙二醇等溶媒),宜用干燥
注射器抽取,边稀释边振荡,防止析出结晶。
3.症状消退后应酌情减量或停药。
适应症
1.伤寒和其他沙门菌属感染:为敏感菌株所致伤寒、
副伤寒的选用药物,由沙门菌属感染的胃肠炎一般不宜应用本品,如病情严重,有合并败血症可能时仍可选用。
2.耐
氨苄西林的
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或对
青霉素过敏患者的肺炎链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脑膜炎、敏感的
肺炎克雷伯菌脑膜炎,本品可作为选用药物之一。
3.
脑脓肿,尤其耳源性,常为
需氧菌和
厌氧菌混合感染。
4.严重厌氧菌感染,如
脆弱类杆菌所致感染,尤其适用于病变累及
中枢神经系统者,可与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应用治疗
腹腔感染和盆腔感染,以控制同时存在的需氧和厌氧菌感染。
5.无其他低毒性抗菌药可替代时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各种严重感染,如由
流感嗜血杆菌、沙门菌属及其他革兰阴性杆菌所致败血症及肺部感染等,常与氨基
糖苷类联合。
6.
立克次体感染,可用于Q热、落矶山斑点热、
地方性斑疹伤寒等的治疗。
注意事项
1.由于可能发生不可逆性
骨髓抑制,本品应避免重复疗程使用。
2.肝、肾功能损害患者宜避免使用本品,如必须使用时须减量应用,有条件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使其峰浓度在25mg/L以下,谷浓度在5mg/L以下。如血药浓度超过此范围,可增加引起骨髓抑制的危险。
3.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周围血象,长程治疗者尚须查网织细胞计数,必要时作骨髓检查,以便及时发现与剂量有关的可逆性骨髓抑制,但全血象检查不能预测通常在治疗完成后发生的
再生不良性贫血。
4.对诊断的干扰:采用
硫酸铜法测定尿糖时,应用氯霉素患者可产生
假阳性反应。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由于氯霉素可透过
胎盘屏障,对
早产和足月产新生儿均可能引起毒性反应,发生“灰婴综合征”,因此在
妊娠期,尤其是妊娠末期或分娩期不宜应用本品。
本品自乳汁分泌,有引致哺乳婴儿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包括严重的
骨髓抑制反应,因此本品不宜用于哺乳期妇女,必须应用时应暂停哺乳。
儿童用药
新生儿由于肝脏酶系统未发育成熟,肾脏排泄功能又差,药物自肾排泄较成人缓慢,故氯霉素应用于新生儿易导致血药浓度过高而发生毒性反应(灰婴综合征),故新生儿不宜应用本品,有指征必须应用本品时,如有条件应在监测血药浓度条件下使用。
老年患者用药
老年患者组织器官大多退化,功能减退,自身免疫功能亦降低,氯霉素可致严重不良反应,故老年患者应慎用。
中毒
氯霉素(左旋霉素)广谱抗菌药,其对革兰阴性杆菌的作用较对
革兰阳性菌为强;对
厌氧菌、衣原体、
支原体和立克次体也有抗微生物作用。口服吸收迅速完全,
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60%,半衰期1.5~3.5h,容积分布0.92L/kg。可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进入脑脊液,也可透过血胎盘屏障进入胎儿循环,尚可分布到乳汁、唾液、胸、腹水以及滑膜液。最适宜的治疗药物浓度范围是5~20μg/ml,超过此范围可增加引起
骨髓抑制的危险。成人常用量l~2g/d,分3~4次服用;或稀释后静脉滴注,1~2g/d,分2次给药。肝、肾功能不全时应用本药时,应调整用药量。
临床表现
1.口服时可有恶心、呕吐、食欲缺乏、
舌炎、口腔炎发生。原有
肝病者应用本药有引起
黄疸、肝脂肪浸润,甚至急性重型
肝炎的可能。
2.造血系统毒性:
(1)与剂量有关的为可逆性骨髓抑制,临床出现贫血、
白细胞和
血小板减少。
(2)与剂量无关的为严重的、不可逆的
再生不良性贫血,少数发展为粒细胞性
白血病。绝大多数再障患者由口服氯霉素后发生,潜伏期可长达数周至数月,出现出血倾向、易感染和贫血。一些有先天性
葡糖-6-磷酸脱氢酶不足的患者可发生
溶血性贫血。
3.
神经系统受损:
神经炎、
视神经炎及视力障碍,可发展到
视神经萎缩,可引起中毒性精神病:严重失眠、
幻觉、猜疑、狂躁、忧郁等。
4.过敏反应较少见,可有各种
皮疹、
日照性皮炎、
血管性水肿等。局部应用可致
接触性皮炎。偶有发生
过敏性休克报道。
5.
早产或新生儿应用大剂量氯霉素(每日量超过25mg/kg)时,可发生灰婴综合征:腹胀、呕吐、进行性苍白、发、
微循环障碍、体温不升、呼吸不规则。类似表现也可发生在成人或较大儿童应用量达到100mg/kg时。
治疗
氯霉素中毒的治疗要点为:
1.口服大剂量者应催吐、
洗胃、导泻、补液,促其排泄。
2.使用氯霉素过量时,无特效解毒药,透析疗法不能清除本药,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3.新生儿发生循环衰竭时给予吸氧,积极治疗循环衰竭。
4.发生与剂量有关的
骨髓抑制,立即停药,予以相应治疗,一般是可逆的。
5.发生
神经炎,出血倾向时及早停药,给予
吡哆醇和复合维生素治疗,常是可逆的。出现中毒性精神症状时停药后,不需特殊处理,一般在2~7d症状消失。
6.发生过敏反应时及时停药,给予抗过敏治疗,严重
黄疸者给予
糖皮质激素治疗。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