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语言学要籍述论
中国传统语言学要籍述论
《中国传统语言学要籍述论》是国家图书馆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图书,由姜聿华编著。
内容介绍
目录
第一编  训著作(1)
第一章 《尔雅》派训诂著作(1)
第一节《尔雅》 (1)
一《尔雅》为什么称名“尔雅” (1)
二《尔雅》的作者及成书年代(2)
三《尔雅》的内容(5)
四《尔雅》释词条例(7)
五《尔雅》的成就与不足(12)
六《尔雅》的重要注本(18)
(一)东晋郭璞注(18)
(二)唐陆德明《尔雅音义》 (24)
(三)北宋邢炳等人之《尔雅义疏》 (26)
(四)北宋陆佃之《尔雅新义》 (28)
(五)清邵晋涵尔雅正义》 (80)
(六)清郝懿行《尔雅义疏》 (32)
第二节《小尔雅》 (37)
一《小尔雅》的作者及成书年代(37)
二《小尔雅》的内容(39)
三《小尔雅》的重要注本(42)
(一)胡承《小尔雅义证》 (42)
(二)宋翔凤《小尔雅训》 (45)
(三)王煦《小尔雅疏》 (47)
(四)葛其仁《小尔雅疏证》 (48)
(五)胡世琦《小尔雅义证》及朱骏声《小尔雅约注》、谭正治
《小尔雅疏证》、任兆麟《小尔雅注》等(50)
第三节《广雅》 (52)
一《广雅》的作者(52)
二《广雅》称名及其内容(52)
三《广雅疏证》 (55)
(一)《广雅疏证》的作者及写作过程(55)
(二)《广雅疏证》的内容(57)
(三)王氏研究方法的成就与不足(68)
四《广雅疏证补正》 (71)
五《广雅》的其他注本(73)
第四节《尔雅》、《小尔雅》、《广雅》以外之群雅(76)
一《埤雅》 (76)
附(一)《埤雅广要》 (77)
(二)《埤雅物异记言》 (78)
二《尔雅翼》 (78)
三《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 (80)
附(一)《毛诗陆疏广要》 (81)
(二)《陆玑疏考证》 (82)
四《毛诗名物解》 (82)
五《诗集传名物钞》 (83)
六《六家诗名物疏》 (83)
七《诗经稗疏》 (84)
八《诗传名物集览》 (85)
九《骈雅》 (85)
附(一)《骈雅训纂》 (87)
(二)《小学骈支》 (88)
十《迭雅》 (88)
附《毛诗重言》 (90)
十一《别雅》 (90)
附《别雅订》 (91)
十二《毛诗传义类》 (92)
十三《说雅》 (93)
十四《选雅》 (93)
十五《通雅》 (94)
十六《拾雅》 (97)
十七《比雅) (99)
十八《支雅》 (100)
十九《释大》 (101)
附《释门》等(102)
二十《果赢转语记》等(102)
第二章 《释名》派训诂著作(106)
第一节《释名》 (106)
一《释名》的作者及成书年代(106)
二《释名》的内容(103)
三《释名》释词条例(109)
四《释名》的成就与不足(110)
五《释名》的重要注本(116)
(一)《释名疏证》 (116)
(二)《释名补证》 (117)
(三)《释名疏证补》 (118)
第二节《释名》续广之作(122)
一 韦曜《辨释名》 (122)
二 毕《续释名》及《释名补遗》 (123)
三 张金吾广释名》 (123)
第三章 《方言》派训诂著作(125)
第一节《方言》 (125)
一《方言》的作者及成书年代(125)
二《方言》的内容(128)
三《方言》释同体例(132)
四《方言》的成就和不足(134)
五《方言》的重要注本(141)
(一)晋朝郭璞注本(141)
(二)清戴震方言疏证》 (144)
(三)清卢文弨《重校方言》 (146)
(四)清钱绎《方言笺疏》 (146)
(五)清王念孙《方宫疏证补》 (148)
(六)《方言校笺及通检》 (148)
第二节《方言》续广之作(151)
一明魏睿《方言据》  (152)
二清杭世骏续方言》 (153)
三清程际盛《续方言补正》 (153)
四清张慎仪《续方言新校补》、《方言别录》 (154)
五清戴震《续方言》 (155)
六清毛奇龄越语肯綮录》 (156)
七清胡文英吴下方言考》 (157)
章太炎《新方言》 (158)
第三节解释俚言俗语的训诂著作(160)
一《通俗文》 (160)
二明陈士元俚言解》 (161)
三明市张存绅《雅俗稽言》 (162)
四明周梦旸《常谈考误》 (163)
五清翟灏通俗编》 (164)
附清梁同书《直语补证》 (166)
六清钱大昕恒言录》 (166)
附清陈檀《恒言广证》 (168)
七清顾张思《土风录》 (168)
八清郝懿行证俗文》 (169)
九《迩言等五种》 (170)
第四章 集释群书音义的训诂著作(172)
一唐陆德明经典释文》 (172)
附清卢文弨《经典释文考证》等(175)
二唐释玄应《一切经音义》 (176)
三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 (177)
附(一)辽释希麟《续一切经音义》 (179)
(二)《慧琳(一切经音义)引用书索引》 (179)
北宋贾昌朝《群经音辩》 (180)
五清阮元《经籍篡诂》 (181)
第五章 专释虚字的训诂著作(184)
一元卢以纬《助语辩》 (184)
二清袁仁林《虚字说》  (186)
三清刘淇《助字辨略》  (187)
四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及其增补之作(190)
附清吴昌莹《经词衍释》 (193)
第六章 考订、校勘、归纳古书文例的训诂著作(196)
一唐颜师古《匡谬正俗》 (196)
二清王念孙读书杂志》 (197)
三清王引之《经义述闻》 (198)
四清俞《群经平议》《诸子平议》 (199)
五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及其续补之作(201)
第二编  文字著作(205)
第一章 《说文解字》 (205)
第一节中原地区古代字书的萌芽之作(205)
一《史篇》  (205)
二《仓颉篇》等(206)
三《急就篇》 (207)
第二节《说文解字》 (211)
一《说文解字》的作者(211)
许慎写作《说文解字》的动机(214)
三《说之解字》的流传及其版本(215)
四《说文》内容和体例(217)
五六书说(220)
六《说文》部首(222)
七《说文》的成就与不足(225)
第二章 三国至唐朝的各类字书(233)
第一节隋朝以前的字书(233)
一隋以前已佚字书(233)
二晋吕忱《字林》 (234)
附《字林考逸》等(236)
第二节《玉篇》  (238)
一《玉篇》的作者及成书年代(238)
二《大广益会玉篇》 (239)
三《玉篇零卷》  (241)
附《篆隶万象名义》 (242)
第三节唐代的字书(245)
一唐颜元孙干禄字书》 (245)
附宋娄机《广干禄字书》 (246)
二唐张参《五经文字》 (247)
三唐唐玄度新加九经字样》 (248)
第三章 宋元时代的各类字书(250)
第一节宋元时代以考汀字体为主的字书(250)
一宋郭忠恕《佩系》 (250)
二宋张有《复古编》 (252)
附(一)吴均《增修复古编》 (253)
(二)戚崇僧《后复古编》 (253)
(三)泰不华《重类复古编》 (253)
(四)曹本《续复古编》 (253)
三宋李从周字通》 (254)
四辽释行均《龙手鉴》 (255)
五元李文仲《字鉴》 (256)
第二节宋元时代形音义合解的大型字书(258)
一宋王洙等《类篇》 (258)
二宋戴侗六书故》 (259)
三元杨桓六书统》 (261)
四《四声篇海》 (262)
第三节宋元时代考释古籀、汉隶、钟鼎文字的著作(265)
一宋郭忠恕汗简》 (265)
二宋夏《新集古文四声韵》 (266)
三宋洪适《隶释》、《隶续》 (267)
四宋娄机《汉隶字源》 (269)
附(一)宋刘球《隶韵》 (269)
(二)无名氏《汉隶分韵》 (270)
五宋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 (270)
六元吾丘衍周秦刻石释音》 (271)
第四节宋代训释专书古字僻字和标新立异的字书(273)
一宋娄机《班马字类》 (273)
二宋王安石字说》 (274)
第四章 明清时代的各类字书(277)
第一节明清时代形音义合解的大型字书(277)
一明梅《字汇》 (277)
二明张自烈正字通》 (280)
三清张玉书等《康熙字典》 (281)
第二节考释古籀、汉隶、钟鼎、甲骨文字的著作(286)
一研究石鼓文的著作(286)
(一)明杨慎石鼓文音释》 (287)
(二)明陶滋《石鼓文正误》 (287)
二研究石刻文字的著作(288)
(一)清王昶金石萃编》 (288)
(二)清顾蔼吉《隶辨》 (289)
清代研究石刻文字的其他著作(290)
(1)《隶通》 (290)
(2)《金石文字辨异》 (290)
(3)《金石文字辨异补编》 (291)
(4)《汉碑征经》 (291)
(5)《六朝碑别字》 (291)
流沙坠简》 (291)
三研究金文的著作(291)
(一)清吴大征《客斋集古录》 (292)
(二)清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 (292)
(三)清孙诒让《古籀拾遗》 (293)
(四)清孙诒让《古籀余编》 (294)
附《麇古录金文》 (294)
(五)清孙诒让《名原》 (294)
附《文源》 (295)
四研究甲骨文的著作(295)
(一)清末刘鹗《铁云藏龟》 (296)
(二)清末孙诒让《契文举例》 (296)
(三)近人罗振玉《殷虚贞卜文字考》及《殷虚书契考释》、
《殷虚书契待问编》  (297)
第五章 清以前研究《说文解字》的著作(301)
第一节南唐徐《说立解字系传》 (303)
一唐李阳冰刊定《说之解字》 (303)
二南唐徐锴《说文解字系传》 (304)
第二节宋徐等校订之《说文解字》 (309)
一校订本《说文解字》的成就(309)
二校订本《说文解字》的疏误(312)
第三节研究六书的著作(315)
一宋郑樵六书略》 (315)
二明赵谦六书本义》 (316)
第四节研究偏旁的著作(318)
一宋林罕《字原偏旁小说》 (318)
二宋释梦英《偏旁字原》 (319)
三元周伯琦说文字原》 (320)
第六章 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著作(322)
第一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322)
一段玉裁生平及其学术思想之渊源(322)
二《说文解字注》对《说文》传本的校订和对《说文》条例的阐发(325)
三《说文解字注》对《说文》全文的疏通证明及补充阐发(331)
四《说文用字注》的隙漏和缺点(338)
五《汲古阁说文订》与《说文解字读》  (341)
六评订段书之误的著作(344)
(一)徐承庆《说文解字注匡谬》   (344)
(二)钮树玉《说文段注订》  (345)
(三)王绍兰《说文段注订补》 (346)
(四)冯桂芬《说文解字段注考正》  (347)
(五)徐《说文解字注笺》 (348)
(六)订段申段的各种札记(348)
第二节桂馥王筠朱骏声三家的《说文解字-附音序笔画检字》著作(351)
一桂馥的《说之解字》著作(351)
二王筠的《说文》著作(355)
(一)《说文解字句读》 (355)
(二)《说文释例》  (357)
附(1)江沅《说文释例》二卷(359)
(2)王煦《说文五翼》八卷(360)
(3)董诏《说文测议》七卷(360)
(4)张行孚《说文发疑》八卷(360)
(5)叶德辉《六书古微》十卷(360)
(6)陈缘《说文举例》一卷(361)
(7)王宗诚《说文义例》一卷(361)
(三)《文字蒙求》 (362)
朱骏声的《说之解字》著作(363)
附《汉学谐声》 (368)
第三节对《说文》进行专项研究的著作(370)
一校勘《说文解字-附音序笔画检字》的著作(370)
(一)张行孚《汲古阁说文解字校记》 (370)
(二)严可均姚文田说文校议》 (370)
附《说文校议议》、《说文辨疑》 (371)
(三)钮树玉《说文解字校录》 (372)
(四)王念孙《说文校勘记残稿》 (372)
(五)江宪《说文系传考异》  (372)
(六)王筠《说文系传校录》 (373)
(七)苗《说文系传校勘记》  (373)
(八)董诏《二徐说文同异附考》 (374)
(九)田吴绍《说文二徐笺异》 (374)
二研讨六书的著作(375)
(一)戴震《六书论》 (375)
(二)江声《六书说》 (376)
(三)黄以周《六书通故》 (376)
(四)廖平《六书旧义》 (377)
(五)张行孚《说文发疑》 (378)
(六)曹仁虎《转注古义考》 (378)
三研究偏旁的著作(379)
(一)蒋和《说文字原集注》、《说文字原表》及《表说》 (380)
(二)王筠《说文部首表》 (380)
(三)吴照《说文字原考略》 (381)
(四)张行孚《说文揭原》 (  381  )
(五)胡重《说文字原表》 (381)
(六)陈建侯《说文提要》 (382)
(七)黄寿凤《说文部首韵语》 (382)
(八)高田忠周《说文字原谱》 (382)
四考证《说之解字》引经的著作(382)
(一)吴玉晋《说文引经考》 (382)
(二)吴云蒸《说文引经异字》 (383)
(三)陈缘《说文引经考证》、《说文引经互异说》 (384)
(四)柳荣宗《说文引经考异》 (385)
(五)高翔麟《说文经典异字释》 (386)
(六)雷浚《说文引经例辨》 (387)
(七)承培元《说文引经证例》 (388)
五考证经字的著作(389)
(一)钱大昕《说文答问》、薛传均《说文答问疏证》 (389)
附承培元《广说文答问疏证》  (390)
(二)陈寿祺《说文经字考》 (390)
(三)郭庆藩《说文经字考辨正》、《说文经字正谊》 (390)
(四)俞樾《说文经字》 (391)
六研究新补新附字的著作(391)
(一)钮树玉《说文新附考》、《续考》 (392)
(二)钱大昭《说文新补新附考证》  (393)
(三)郑珍《说文新附考》 (393)
七专门搜辑逸字的著作(394)
(一)郑珍《说文逸字》  (394)
(二)李《说文逸字辨证》 (396)
(三)张鸣珂《说文逸字考》 (396)
(四)王廷鼎《说文佚字辑说》 (397)
八研读《说之解字》的各家札记(397)
(一)惠栋读说文记》 (397)
(二)席世昌《席氏读说文记》 (398)
(三)王夫之说文广义》  (399)
附吴善述《说文广义校订》  (399)
(四)毛际盛《说文述谊》 (400)
(五)俞樾《儿苫录》  (400)
(六)章炳麟《小学答问》 (401)
第三编  音韵著作(403)
第一章 《切韵》系韵书(403)
第一节中国古代韵书的萌芽之作(403)
一韵书产生的背景(403)
二魏李登《声类》 (404)
三晋吕静《韵集》 (405)
四六朝韵书(406)
第二节《切韵》及《切韵》增修本(408)
一隋陆法言《切韵》 (408)
二增订修补《切韵》的作品(411)
(一)长孙讷言的笺注(411)
(二)王仁煦《刊谬补缺切韵》 (412)
(三)孙勉《唐韵》 (413)
(四)李舟《切韵》  (415)
第三节《广韵》 (419)
一《广韵》的修订年代及修订者(419)
二《广韵》的版本(421)
三《广韵》韵目及其“独用”“同用”之例(422)
四对《广韵》声韵系统的研究(424)
五《广韵》的价值(425)
第四节其他《切韵》系的书(428)
一《韵略》与《礼部韵略》 (428)
附(一)《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 (429)
(二)《增修互注礼部韵略》 (429)
(三)《壬子新刊礼部韵略》与“平水韵” (430)
二《集韵》 (432)
三《五音集韵》 (434)
四《古今韵会》与《古今韵会举要》 (435)
第二章 《中原音韵》系韵书(439)
第一节《中原音韵》 (439)
一《中原音韵》的撰作者及写作过程(439)
二《中原音韵》的撰作体例及分韵(440)
三《中原音韵》的音系(441)
四《中原音韵》的语音基础(450)
五《中原音韵》的价值(451)
六关于《正语作词起例》 (452)
七《中原音韵》的版本(455)
第二节其他《中原音韵》系韵书(460)
一《中州乐府音韵类编》 (460)
二《琼林雅韵》 (461)
=《录斐轩词林要韵》 (463)
四《中州音韵》 (464)
五《中州全韵》 (465)
六《中州个韵辑要》 (466)
七《曲韵骊珠》 (468)
八《增订中州全韵》 (469)
第三节明清时代的另外一类韵书(471)
一《洪武正韵》 (471)
二《约略易通》 (474)
三《韵略汇通》 (477)
四《五方元音》 (478)
五《音韵阐微》 (480)
第三章 等韵图(484)
一等韵图的产生(484)
二《韵镜》 (486)
三《七音略》 (488)
四《四声等子》 (490)
五《经史正音切韵指南》 (492)
六《切韵指掌图》 (494)
七《等韵切音指南》 (496)
八《切韵求蒙》 (497)
九《字学元元》 (498)
十《韵法直图》 (500)
十一《韵注横图》 (501)
十二《交奉韵》  (503)
十三《字母切韵要法》 (505)
十四《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 (507)
十五《类音》 (509)
十六《西儒耳目资》  (511)
十七《等韵一得》 (513)
第四章 古音学著作(522)
一宋吴域《韵补》 (522)
附 宋郑的古音学说(524)
二明陈第《毛诗古吉考》 (524)
三清顾炎武的《音学五书》 (526)
附 《韵补正》 (531)
四清江永的《古韵标准》 (531)
附(一)《音学辨微》  (535)
(二)《四声切韵表》 (537)
五清段玉裁的《六书音均表》 (539)
六清戴震的《声韵考》、《声类表》 (541)
七清孔广森的《诗声类》 (544)
附清洪亮吉《汉魏音》 (547)
八清王念孙的《诗经群经楚辞韵谱》等(547)
九清江有的《音学十书》 (548)
附 清夏忻《诗古韵表二十二部集说》 (550)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内容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