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
1851年洪秀全创立的封建政权
太平天国(1851年1月11日-1864年7月19日),是清代中后期由广东落第秀才洪秀全领导的农民战争所建立的革命政权,存在十四年,是中原地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次农民革命战争。
爱新觉罗·旻宁三十年十二月十日(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拜上帝会众近二万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称天王,立其子天贵为幼主。太平天国辛开元年闰八月一日(1851年9月25日),太平军攻占永安(今蒙山),整顿军纪,颁布《太平条规》,分封东、西、南、北、翼诸王,各王俱受东王杨秀清节制,太平天国政权完成基本架构。次年二月从永安突围北上,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于三年二月攻克南京,定为都城,改称天京。四月出师北伐和西征。是年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拟将全国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建立省、郡、县三级地方政权,由守土官主政;县以下为基层单位,设乡官管理,推行打击地主、保护农民等政策措施,之后江南地区的天地会、西南与西北各少数民族及北方捻军起义响应,互为声援。太平天国丙辰六年四月(1856年5月)太平军破清军江南大营,于是太平天国占据自武汉至镇江沿江地区而进入全盛时期。同年夏,天京领导集团内讧,杨秀清、韦昌辉相继被杀,次年石达开分军出走致使势力逐渐衰弱。己未九年(1859年),洪秀全重建领导核心,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陈玉成为英王、李秀成为忠王分别主军事,并颁布《资政新篇》。庚申十年闰三月(1860年)再破江南大营,乘胜东下苏州和杭州,进军上海,军事形势重新高涨。辛酉十一年(1861年),洪秀全改国号为“上帝天国”,旋又改为“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并滥封王爵二千余人,内部矛盾重重。中外反动势力则联合大举进攻。太平天国甲子十四年四月二十七日(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幼主洪天贵福继天王位,同年六月十六日(7月19日)湘军攻陷天京,李秀成、幼天王突围后相继被害,太平天国至此灭亡。之后,太平军余部继续在赣、闽、粤边界地区坚持战斗,直至丙寅十六年(1866年)春被扑灭。部分太平军与捻军相结合,在中原地区继续奋战至清同治七年(1868年)春被清军歼灭。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起义的最高峰,太平天国全盛时疆域包括二十一个省,政治上实行军师负责制,由杨秀清杨秀清掌管实际的军政要务,将神主宰一切的想法融入到政治思想中,形成半政治半宗教的混合政体;经济上实行“圣库制度”以废除私有财产,实现人民财产共享,太平天国以钱(分大钱、小钱两种)为主要货币,其中大钱如清朝咸丰当十钱,约重一两至五钱不等;小钱价值一文,同时又铸有一种大花钱但不在市场流通。凡钱币上都面刻太平天国国号和背刻“圣宝”两字,同时保护农民和重视水利并在各地兴修河堤、海道、海塘等设施以保护农田;改革社会习俗,禁止鸦片贸易和封建迷信等活动,同时剪辫易服,实行对待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的政策。此外,太平天国重视文化艺术事业,其壁画等艺术形式取得辉煌成就;军事上的兵种有陆营、水营、土营、马队四种,同时还有女兵和童子兵;外交上奉行平等往来与正当贸易的外交政策,坚持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太平天国规定科举的报考范围不限制考生的门第出身,试题也不从四书五经中选择,而来源于颁行诏书以阐述太平真主救世的道理;太平天国每隔三、五十里设有一处疏附衙(驿站)用以递送文件情报,主要使用水陆交通工具来传递情报和运输物资。
建国背景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清朝政府的封建统治开始走向没落,社会阶级矛盾逐渐激化,土地兼并的现象和商业与高利贷发达的现象激增。清朝统治者在政治上厉行民族压迫政策,利用各民族互相敌对和仇杀来维持其反动统治,使得国内的阶级矛盾更加严重。此时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英国侵略者有计划地大量输入鸦片,为保护自己的鸦片贸易,英国侵略者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致使当时的民族矛盾尖锐。鸦片战争结束之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京条约》迫使清政府开辟五口通商,英美资本主义国家将棉纱、棉布向中国倾销,致使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棉纺织手工业、交通运输业受到严重打击,同时导致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中国银价高涨而钱价暴跌,经济金融市场逐渐崩溃。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六年(1846年)至清咸丰元年(1851年),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省都连续遭到严重的水旱灾害,广西等华南地区也是水、旱、蝗灾连年不断。天灾人祸和人民流离失所致使农民革命势力增长,当时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逐渐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至1850年形成革命高潮。
国号来源
太平天国政权一共存在14年,先后使用过4个国号,分别是太平天国、真天命太平天国、雅威天国和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其中“太平天国”是后世对该政权的常用称呼。
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国名由中国传统的天下“太平”的理想与基督教教义中“天国”的观念相结合而产生,是中西文化融会贯通的产物。“太平”出自《公羊传》三世说,即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太平世是古人追求的大同世界,也是人类世界最高境界。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前,洪秀全即萌发“太平”思想,并欲将“太平”作为奋斗目标。“天国”一词,来源于基督教教义《圣经》。
真天命太平天国
“真天命太平天国”的国号起源于太平天国壬子二年(1852年)太平军进军湖南省的途中,当时东王杨秀清和萧朝贵萧朝贵发布《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救一切天生天养中国人民谕》,这三通文告中都列有“真天命太平天国”,以表示太平天国真正受命于天。东王杨秀清和西王萧朝贵发布的布告流传很广,当时的百姓都以为太平天国改名为“真天命太平天国”,或者以为“真天命太平天国”是太平天国国号的全称,实际上只有在文件公告中存在这种称号,而其他的文献资料中还是“太平天国”。
上帝天国
太平天国辛开十一年正月二十六日(1861年3月6日),天王洪秀全第一次颁旨下诏改国号,洪秀全舍弃中国传统的“太平”,而从圣经选出“上帝”“天国”两个词,他认为上帝天国更合真理。此外,诏书提出具体要求并命官员重刻玉玺,玉玺内“太平天国”四字改刻“上帝天国”,此后只要是诏书上的“太平天国”四字都改为“上帝天国”。
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
洪秀全强令推行“上帝天国”不久,再次下诏改国号为“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据现在看到的最早使用新国号的《天王诏旨》,颁诏时间为辛酉十一年二月十七日(1861年3月28日),天王二次颁布改国号诏的时间是在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二月初三日(1861年3月14日)至二月十七日(1861年3月28日)。这一次改国号保留了“太平天国”,改“上帝天国”中的“雅威”为“天父”,并列入“天兄天王”,成为“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
历史沿革
起始阶段
拜上帝会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三年(1843年)六月, 广西落第秀才洪秀全在几次科举失败之后,从基督教徒梁发所著的《劝世良言》中获得灵感,结合基督教和中国传统思想创立拜上帝会。次年初夏,洪秀全和密友冯云山进入广西进行革命活动,冯云山深入桂平市县紫荆山组织拜上帝会并网络教众。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秋,洪秀全等人在紫荆山区内建立拜上帝会的总机关,拜上帝会宣传上帝为人间共父且人人都平等,拜上帝之后可无灾无难,凡供奉菩萨偶像的皇帝官吏地主等一切民贼都是阎罗妖。于是拜上帝会到处捣毁庙宇菩萨,教人只听上帝命令,不从清朝法律。拜上帝会以桂平紫荆山区为中心,西到贵港市,东到平南县藤县,北到武宣县象州县,南到博白县陆川县以至广东信宜,在这几个州县星罗棋布的农村里面迅速发展。
金田起义
爱新觉罗·旻宁三十年(1850年)七月,洪秀全发布“团营”命令要求各地拜上帝会教众于十一月四日前到达金田村,各地会友立即变卖私产齐到金田村,其中有秦日纲、苏十九、黄文金赖九石达开等人率领的贫苦饥民、矿工和教徒等总计上万人,直到同年年底已发展至约二万人。同年八月和十月,收到粗略情报的清政府相继撤换广西提督闵正凤和广西巡抚郑祖琛,同时命令将军向荣率顺楚兵和前云南提督张必禄统率黔兵入桂剿匪。此外清廷为统一指挥而派前两江总督李星沅钦差大臣,并派前漕运总督周天爵任广西巡抚。张必禄病死在桂平市后镇远总兵周凤岐代领其军,此时洪秀全和冯云山在平南花洲山人村胡以晃的家中密谋起义,敌人获悉后派遣重兵扼守思旺并包围花洲。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身处金田总部的杨秀清等人派遣蒙得恩率兵在思旺将清军歼灭,救出了洪秀全和冯云山迎主之战)。同年十二月底,清江协副将伊克坦布奉周凤歧之命率黔兵进攻金田村(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金田镇),但于清道光三十年(1851年1月1日)经过蔡村江木桥时被起义军伏兵击败,起义军阵斩伊克坦布并击退周凤岐的援兵(素村江之战)。之后经过一系列的战斗的胜利,各地的拜上帝会会友以及通过会友所团集的群众都集聚金田。太平军的领袖们看到起义的时机已经成熟,便选定洪秀全的三十八岁生日,即清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1851年1月11日),在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国号“太平天国”,以咸丰元年(1851年)为太平天国元年。
征战两广
清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1851年1月13日),太平军为掌握战略上的主动权和夺取战略物资而撤离金田村,沿大湟江而出并顺利占领江口(位于浔江与大湟江的交汇处),之后洪门的几位首领率领部众前来会合,其中最著名的有罗大纲、丘二嫂(亦作丘二娘)和苏三娘(或称苏三妹)。清咸丰元年二月六日(1851年3月8日),太平军向武宣进发并在东乡莫村建设大本营,洪秀全在半月之后称“天王”(每年的二月二十一日,太平天国规定为“登极节”),之后洪秀全和冯云山在三里圩指挥太平军击退周天爵和向荣率领的六千余清军,同年五月十四日,太平军在象州的中坪墟又一次打退敌人的围攻。
清朝政府获悉清军前线战事不利后派大学士阿鲁特·赛尚阿担任钦差大臣统率兵马,又从各省抽调重兵归他指挥,派都统巴清德、副都统右翼总兵达洪阿、侍卫开隆阿、天津镇总兵长瑞、凉州镇总兵长寿等满员为将,署理广西巡抚周天爵则由邹鸣鹤接任李星沅。此时太平军由象州中坪墟折回桂平县紫荆山地区休整,七月初赛尚阿赶到桂林市率军围攻太平军,经过十多天的战斗攻取要隘双髻山。洪秀全在双髻山失守之后于同年七月十九日(8月15日)在紫荆山茶地下诏整顿军务,之后太平军在中秋节月圆之夜突破重围撤出新圩,并经五峒山走小道至平南县的官村。向荣率军尾追至官村并扎营数十座,但太平军伏兵在冯云山、萧朝贵的统率下突击向荣大营,阵斩清军千总杨成贵并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向荣全军崩溃后收拾残兵逃入平南县城。
发展阶段
永安建制
清咸丰元年八月(1851年9月25日),太平军随即水陆并进直趋永安城下,罗大纲率领太平军陆路部队顺利占领永安,分军防守城外各个要塞并进行休整。虽然清军很快就赶到永安城下,但由于士气低落和永安城防守严密而暂时休战,太平军趁机在永安城内进行军事、政治方面的建设。洪秀全为加强太平军的纪律,制定赏功罚罪的具体办法,诏令在永安的全体官兵将所得金银绸帛宝物全部缴归圣库,并一再警戒全体官兵团结,遵守十款天条尤其是第七天条(即不奸邪淫乱),如有违反立即斩首示众。同年12月17日,天王洪秀全在永安下诏分封五王,以左辅正军师中军主将杨秀清为东王、右弼又正军师前军主将萧朝贵为西王、前导副军师后军主将冯云山为南王、后护又副军师右军主将韦昌辉为北王、左军主将石达开为翼王,西王以次各王均受东王节制,东王实际上掌握着太平天国的军事、政治大权。此外又封秦日纲为天官正丞相胡以晃为春官正丞相,晋封罗大纲为总制。这便确立了太平天国初期的官制
进军两湖
太平天国壬子二年(1852年2月),太平军被清军重重包围而造成粮、盐、药、铅等物资供应困难,于是太平军按照预定计划于同年4月分队出城。太平军以罗大纲所部为先锋冲破寿春古苏冲,并于龙口大洞山布置伏兵大败乌兰泰。永安突围成功后,太平军先驱部队扮作向荣军士并意图骗开桂林市城门,但被向荣和广西巡抚邹鸣鹤识破而闭城死守,于是太平军围困桂林并在象鼻山上架设大炮轰击城中衙署。太平军在南门外击毙来援的清军都统乌兰泰,但太平军因桂林城池坚固而在包围一个多月后主动放弃桂林,之后在6月初太平军攻下全州县,而南王冯云山却中炮牺牲。太平军为抓紧战机而全军北上湖南省,计划沿湘江水陆并进攻取长沙市,但清军知府江忠源领兵埋伏在窄狭的蓑衣渡,炮击太平军的火药船而引起船只燃烧。洪秀全等人率军上岸与江忠源战持续两昼夜,太平军军械船只大量毁弃,人员减少到不满万人。
太平军在蓑衣波遭受挫折后由陆路进入湖南,后接受湖南各地的起义群众加入太平军,并趁机在湖南广泛发布三篇革命檄文《奉天诛妖教世安民》《奉天讨胡撒布四方》《救一切天生天养救一切中国人民》,揭露清政府统治的“罪行”并号召各省英雄豪杰共建革命大业。此后清军赛尚阿佯装往永州市督战却命总兵和春追击太平军,但太平军接连攻占永州、道县郴州市,此后天王、东王派西王萧朝贵和将军李开芳、林凤样率两千劲骑攻取防守薄弱的长沙。9月11日,萧朝贵的先行部队扎营于城南妙高峰并炮击长沙,萧朝贵为鼓励士气而亲自上阵督战,但被清军炮击牺牲。清军下令让署理湖南巡抚骆秉章、赛尚阿、湖南巡抚张亮基以及向荣邓绍良、和春、江忠源等人共同保卫长沙,而徐广缙被授予饮差大臣署理湖广总督头衔。
11月底,太平军夜撤长沙之围并乘船渡过洞庭湖区,后顺利攻占岳州,太平军的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同时太平军还建立“水营”。太平军乘胜前进至湖北,连克汉阳、汉口后渡过长江天堑的浮桥攻打武昌,而陆营驻扎在城郊洪山炮击武昌守军。湖北巡抚常大淳和湖北提督双福将清兵尽撤入城,焚烧郊外民房并征派绅士率七千临时招募的“乡勇”巡逻守御。清政府加向荣提督帮办军务衔与徐广率军救援武昌,命两江总督陆建瀛、署河南巡抚博尔济吉特·琦善钦差大臣驰援湖北。太平军在群众协助下完全掌握城内要害的分布情况,于是声东击西以掩护挖掘地道。太平天国癸好三年(1853年1月12日)清晨,军士八人从轰塌的文昌门城墙缺口攻占武昌城。太平军入城后严明军纪,严禁奸淫并在各街道上设官巡查,没收清政府金银,剥夺官绅富户贵重财物,同时又分别组织武昌城内居民,以二十五人为一馆,男归男馆,女归女馆,并且散发《天条书》《楷体金文三字经》等读物,经常召集群众听“讲道理”。
攻占南京
太平天国壬子二年(1853年2月10日),太平军主动放弃武汉而水陆两路直捣南京,钦差大臣向荣虽然领兵尾追但不敢迫近,而驻扎九江上游的两江总督陆建瀛命总兵恩长领兵两千迎敌,但太平军一战而毙恩长,陆建瀛获悉后逃回南京,之后太平军先后占领九江、安庆市。3月,太平军将陆营扎在南京南门外的雨花台,水师遍布于水西门外一带,攻城的同时周济安抚贫民。3月19日,太平军轰塌北城仪凤门城墙,在城内群众接应下大军入城,同时大军从水西门斩关而入占领外城,杀陆建瀛和在桂林顽抗太平军的前广西巡抚邹鸣鹤。次日攻克内城并诛杀江宁将军祥厚而完全占领南京。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南京为天京,由东王佐理政事。定都天京以后,太平军相继占领天京外围的重要军事据点,地官正丞相李开芳、天官副丞相林风祥等人占领镇江市、古扬州市。水师驻扎于长江,把天京、镇江和杨州在军事上联成一片以便互相策应。清军向荣率领所部一万七千多人扎营于紫金山区一带(江南大营),琦善、内阁学士瓜尔佳·胜保等人亦领兵屯驻杨州城外(江北大营)。
鼎盛阶段
出师北伐
定都天京以后,太平天国领袖决定派遣精锐北伐推翻清朝统治,同时还出师西征夺取长江中、上游各省以巩固天京。太平天国癸好三年(1853年5月初),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率领两万太平军精锐自扬州出师北伐,礼部尚书丞相吉文元浦口区、殿左三检点朱锡锟自天京经六合相继统军北上(合计大约四万余人)。他们沿途筹集粮米、发射药并避免遭遇清军重兵以便出奇制胜,直到六月攻克商丘古城(今商丘市),获得大量铁炮和火药。之后太平军意图从黄河渡口北渡进入清军防御薄弱的山东省,但当林凤样、李开芳分兵往刘家口探路时,清军已率先将河中船只焚毁,后太平军攻打开封市城未果后撤围到朱仙镇会合,但由于孤军深入而造成补给困难。内阁学士瓜尔佳·胜保、江宁将军托明阿贵州省提督善禄、安徽巡抚周天爵、陕甘总督舒兴阿、直录总督费莫·讷尔经额相继来到河南省,清政府又抽调察哈尔省山西省吉林省沈阳市等各处兵马保卫北京。5月28日,北伐军计划从汜水镇巩义市着手组织渡河,却由于船少人多致使二三万人遭到清军截击而被迫南下,但三四万的主力顺利渡过黄河。
为获得军粮北伐军渡河后攻下温县武陟县并包围怀庆,于是清政府任命讷尔经额、胜保、托明阿、善禄以及山东巡抚李德赶往前线,他们利用六万兵力包围北伐军,北伐军成功击败清朝军队后,由于城内已无粮而选择撤离怀庆。李开芳等人计划分路(直赴彰德府卫辉市,或绕道山西)进攻北京,但由于讷尔经额阻挡北路而进入山西太行山区,清帅胜保赶往洪洞县北部设防。北伐军在洪洞会齐后向东进入直隶,他们伪装成清军成功骗过当地官员并获取物资供应,又误导讷尔经额而攻克临洺关镇。北伐军占领沙河后继续北进,清政府派遣爱新觉罗·绵愉、奕䜣和僧格林沁正定县增加兵力以保卫北京,但北伐军从正定东南向赵州、晋州前进并占领十余个州县,直到10月底抵达天津市(估计人数在四万左右)。此时天气寒冷且粮食补给不足对南方农民组成的北伐军造成严重阻碍,北伐军决定速战速决并大举进攻天津,击毙天津地方官谢子澄,后他们派人回天京请援并计划在援军到达后再夺取京津。
太平天国甲寅四年(1854年2月初),北伐军于寒冷环境而被迫南撤,在河间束城镇遭到僧格林沁和胜保的包围,虽然通过建立防御工事击败胜保等人,但吉文元在阜城县战斗中阵亡(后追封为祝王)且北伐军在东光连镇被清军重创。太平天国获悉北伐军南撤后派曾立昌、陈仕保和许宗扬北上救援,然而援军并未能继续北上与北伐军会合。来救援临清市张亮基、胜保和普禄被北伐军和援军击败,援军在临清只待了七天,然后以草人和神像做假象,静静地撤出临清。北伐军在高唐县使用地道战与清军对峙反击,林凤祥在连镇与僧格林沁大军相持但连镇被淹而突围失败。太平天国乙荣五年(1855年1月),西连镇陷落,东连镇在坚守两个月北也陷落,林凤样在被俘后被北京反动派死(太平天国追封他为求王)。李开芳在连镇失败后突围南下,而后在冯官屯组织反攻,但僧格林沁增援大量兵力并水淹冯官屯,致使北伐军全军覆灭,李开芳被俘后就义。
偏师西征
太平天国癸好三年(1853年5月中旬),夏官副丞相赖汉英和曾天养等人率领战船一千余艘沿江西省上,由于太平军纪律严明而获得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因此六月下旬西征大军就围攻南昌市。江西巡抚张芾和湖北按察使江忠源负责南昌的防守,清政府调集大量军队以增强防御。太平军石祥祯和韦俊增援西征军并在江西人民的支援下解决物资供应问题,但由于敌军的坚守而无法攻克,于是曾天养率军占领丰城市瑞州鄱阳县乐平市、景德镇和浮梁县等地,九月下旬西征军撤离南昌。西征军在石祥祯等人的领导下占领九江,然后沿长江湖流西进相继攻占汉口、汉阳并准备进攻武昌,由于太平天国兵力不足而暂停进攻武昌并撤退到黄州府一带。西征军在皖北战场上迫使安徽团练吕贤基投水自杀,江忠源被升为安徽巡抚负责防守合肥市。12月,胡以晃和曾天养大军围庐州,同时西征军击败清寿春镇总兵玉山和陕甘总督舒兴阿后攻打庐州,次年1月西征军攻克庐州并迫使江忠源投水自杀。
此后,国宗石祥祯、韦俊、春官和副丞相林绍璋联合西征军再征湖北,由于驻守堵城的湖广总督吴文鎔拆民房取暖而激起民愤,致使人民群众倒戈帮助西征军全歼吴军,后太平西征军进攻湖南省。太平天国甲寅四年(1854年2月),西征军攻打曾国藩的湘军,但石祥祯担心兵力不足而全军撤回湖北,此时曾国藩被调走救援武昌。4月,西征军再次占领岳州并到达长沙市北面的靖港镇,湘军塔齐布、周凤山和湘军水师褚汝航与西征军主帅林绍璋交战七天,但湘潭市还是被清军攻陷而林绍璋突围走靖港,靖港的太平军大破湘军,曾国藩意图投水自杀被部下所救。虽然靖港之战获胜但太平军因兵力不足而被迫放弃消灭湘军的行动,湘军趁机休整。曾天养率部从东向西先后占领许多州县,直到6月下旬攻占武昌,而之后石达开派地官副丞相黄再兴来湖北安民巩固新领区,曾天养得以援助对湘军的进攻。
8月上旬,曾天养发现敌军进易退难的弱点,率军在城陵矶击败湘粤水师,但无法改变湘南战场不利的形势,后曾天养在作战中阵亡,西征军只得撤出湖南。10月初,湘军和湖北军分三路猛攻武汉,太平军先后失去武汉三镇(武昌、汉阳、汉口),武昌守将石凤魁和地官副丞相黄再兴见武昌危急临阵脱逃,后被抓回天京并处以死刑。杨秀清派遣燕王秦日纲赶到北岸的斯州和田家镇、南岸的半壁山布防,索缆以浮筏为基础将蕲州、田家镇、半壁山三点连成了一个"丁"字形的防线。11月下旬,田家镇区爆发大规模血战,西征军打败强敌但石镇仑韦以德阵亡,半壁山失陷。十二月初,湘军水师大举进攻,焚毁太平军水师船只四千多艘,西征军向蕲州和田家镇退却。太平军在武汉市和田家镇被湘军火攻后,失去全部精锐水师和长江上游重镇。
太平军面对严重局面,决定全力打击湘军,建立西征指挥部,统一指挥。天王、杨秀清派遣石达开、胡以晃率大军赶往湖口县罗大纲从饶州领兵来湖口协防,陈玉成渡江助林启荣守九江。湘军塔齐布、罗泽南李续宾蒋益澧胡林翼进驻九江城下,北岸秦日纲领兵对峙。曾国藩指挥湘军水师深入索战,石达开考虑到敌强我弱,决定首先智取湘军水师再全面反攻,他先使敌人疲惫,然后引诱一部分敌船深入都阳湖,重新封锁湖口,分割湘军水师。太平天国乙荣五年(1855年2月11日)夜,石达开、罗大纲攻击曾国藩的座船,太平军乘势击败湘军水师,迫使曾国藩再次试图自杀。
四月初,西征军取武昌,斩巡抚以下官员,陈玉成进攻附近府县,迫使清政府增兵湖北。9月底,曾国藩命罗泽南进攻武昌,石达开率军进入江西省并会合天地会起义军,连克瑞州、临江、宸州、吉安县等府,设立乡官,抚安百姓,于是曾国藩撤九江之围而布防南昌。太平天国丙辰六年(1856年2月下旬),西征军在樟树镇发生战斗击败周凤山,后又击败罗泽南、胡林翼的联合进攻,石达开大军占领赣中、赣北,受到江西人民的欢迎。 太平军长达三年多的西征,先后据有长江中游的武昌、九江市安庆市三大重镇,以及安徽,江西和鄂东的大部地区。
破两江大营
太平天国癸好三年(1853年夏季),闽浙总督慧成、左副都御史雷以诚、江北大营领导人博尔济吉特·琦善等用重炮轰击扬州市城墙,太平军在扬州的指挥官曾立昌四面出击,而赖汉英领军冒着炮火救援扬州,他们乘船袭击仪征和瓜洲致使雷以诚等败逃,掩护曾立昌等扬州军民安全地退到瓜洲。此后咸丰帝命令江南大营头子向荣加紧进攻天京,向荣勾结潜伏在天京的奸细张继庚,企图里应外合一举攻陷天京,但张继庚集团被东王杨秀清粉碎。太平天国癸好三年十一月二十日(1853年12月24日),杨秀清假借天父名义杖责洪秀全,迫使其无条件地屈从于他的意旨,以显示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这使得洪秀全感到不满,二人矛盾逐渐激化。太平天国丙辰六年(1856年2月),太平天国从西征战场上调回燕王秦日纲、冬官正丞相陈玉成等解救镇江市并攻打江北大营,陈玉成带领几名壮士驾起轻舟穿过清军炮火,将军事部署交给太平军镇江守将吴如孝
同年4月初,秦日纲和吴如孝内外夹攻击溃围城的清军,并联合围困瓜洲的江北大营,江北大营的指挥托明阿战死,雷以诚等率领残部败走,之后太平军再克扬州迫使奇他拉吉尔杭阿自杀,至此江北大营被彻底击破。太平天国乘胜追击并再从西征战场上调石达开率战士三万人,联合燕王秦日纲攻打江南大营,石达开被召回天京以参与对江南大营的战役,他的岳父黄玉昆接手指挥江西省的战斗。石达开大军取道皖南北进,与南渡的秦日纲、陈玉成等部合围江南大营,杨秀清杨秀清也源遣军队出城接应,向荣交战不利而率残部逃奔丹阳。江南大营被摧毁后,秦日纲等顺手取得句容市并进军丹阳市,向荣走投无路被迫自缢而死,太平天国的军事胜利由此达到最高潮。
衰亡阶段
天京事变
太平天国丙辰六年七月(1856年8月间),随着西征和天京外围的军事胜利之后,杨秀清不满足于自己的九千岁称号,借天父下凡召洪秀全到东王府来并要求封自己为皇帝,洪秀全决定密招在江西督师的韦昌辉和在丹阳督师的秦日纲回京杀杨秀清。月初三日(9月1日),韦昌辉和秦日纲率领心腹深夜回到天京,他们将队伍迅速而严密地布满天京城内各要塞,然后进入东王府,并于次日凌晨诛杀杨秀清和他的家属及待从官兵。三年之后,洪秀全认识到太平天国不能没有杨秀清,为了借杨秀清的英名撤励将士,便把杨秀清的忌日定为“东升节”。杨秀清被杀后其部下基本被韦昌辉诛杀尽,此外还有两万无辜的人被韦昌辉、秦日纲屠杀。韦昌辉不听石达开的指责而意图将其一并杀死,石达开获悉后连夜逃往安庆起兵靖难,于是韦昌辉把石达开留在天京的一门老小全部杀死,又遍贴告示诬蔑石达开叛变降清。秦日纲奉洪秀全之命追捕石达开,并在长江北岸的西梁山击败石达开的驻防军。石达开以四万劲旅声讨韦昌辉及其追随者的罪行,受到太平天国军民的一致拥护,秦日纲移兵攻打清军以便讨好石达开。
石达开在领兵回京的路上,上书天王请诛韦昌辉和秦日纲。十月初五(11月2日),洪秀全下诏将韦昌辉及其追随者二百多人斩杀并将秦日纲逮回天京斩首,将韦昌辉的首级专程函送石达开。之后石达开辅政并被洪秀全改封为“义王”,但这引起洪秀全的不安,为牵制石达开,他另封自己长兄洪仁发为安王,次兄洪仁达弘光帝。安、福二王心胸狭窄,眼光短浅,无能而又固执,石达开对安、福二王的行事深为不满且对天王的猜忌狐疑感到不安的,洪秀全与石达开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激化,最终导致石达开负气出走。1857年5月,石达开安庆市往江西,沿路张贴布告表达自己忠贞的本意和所遭受的委屈,同时又公开号召分裂,但他仍奉太平天国正朔,沿途仍以“灭妖”、“报主”和争取“一统太平”相号召。
一八五六年十一月,清军乘革命之危攻陷武汉,和春张国梁又复活江南大营,连陷句容、溪水,围困镇江市石达开进入江西省境后,沿鄱阳湖赣江东岸南下,于一八五八年二月自玉山县进入浙江省西南部。他自统大军攻衢州市,命石镇吉分军克遂昌县、处州、婚云、云和县松阳县永康市武义县等地。他们在处州建立地方政权,设处州那总督安抚军民并招兵买马,但此时浙江巡抚晏端书调兵固守州并反扑处州。
一八五九年春,石达开久攻衢州不克后率军驰突湘南,湖南巡抚骆秉章刘长佑、刘坤一等率湘军全力抵御,互有胜败。同年秋石达开命石镇吉等围桂林市,而进击桂中的部将陶金汤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本地起义军诛杀,石镇吉被迫撤桂林之围进攻桂中,并进军桂南上林、武鸣区(今武鸣)、百色市,但在失利东返途中被清军俘虏就义,直到一八六O年夏,石达开才攻克南宁。虽然石达开军队英勇奋战但由于流动作战缺少粮米武器,同时石达开本人意志消沉,致使军队内部出现矛盾,杨辅清等人与石达开分手并返回到安徽。石达开和张遂谋一道杀害主张重返天京的高级将领,致使他的部下纷纷自行离队。一八六三年六月,他率领的部队在大渡河紫打地(今安顺场)全军覆没,石达开本人也被俘并槛送成都市就义。
二次高潮
一八五六年十二月,石达开撤走武昌城外驻军,坚守了一年多的武汉被清军攻占,此后自1857年9月至1858年9月,江西省几个重要城镇宜春市瑞州湖口县、临江、南城县、抚州、吉安市相继沦陷,之后驻守九江的太平天国贞天侯林启荣等人虽然率军与清军奋战,但清军沿城从东到南偷掘地道并地雷轰塌城墙,直到最后巷战不利而全军一万七千余人阵亡,而安徽方面的庐州、三河镇庐江县和县巢湖市舒城县六安市等地相继被清军攻陷,太平军李秀成部被围困于桐城市。一八五八年,陈玉成部会合捻军主力张乐行等部攻占怀远、临淮凤阳县并夺回庐州,但此时天京被清军提督张国梁、总兵李若珠、副将张玉良等围困,洪秀全采纳李秀成的建议暂时罢黜王长兄洪仁发和王次兄洪仁达,封陈玉成为前军主将,李秀成为后军主将,李世贤为左军主将,韦俊为右军主将,蒙得恩为中军主将兼正掌率,太平天国新的领导核心于是形成。
1858年8月上旬,太平军各将领在极阳集会后,陈玉成由潜山过舒城而破庐州,然后由界牌而下滁州市;9月25日,李秀成由全椒整队前来会合,在乌衣击败德兴阿、胜保并斩敌三四千人,太平军乘胜又击溃清五千援军。陈玉成、李秀成两部太平军和天京太平军合围浦口区清江北大营,钦差大臣德兴阿的清军在太平军的攻击下损失一万余人,清朝的江北大营彻底被摧毁。与此同时,曾国藩命将军呼尔拉特·多隆阿、总兵鲍超宿松县进逼安庆市,命浙江省布政使李续宾英山县进攻太湖。11月15日清晨,陈玉成在金牛镇与李续宾展开决战,李续宾大败后上吊自杀,太平军全歼湘军精锐六千余人,又连克舒城、桐城市等地。三河之战后,陈玉成为确保安庆的安全而攻占庐州,击败钦差大臣胜保。
1859年4月,洪秀全族弟洪仁玕香港特别行政区来到天京,并向其献上资政新篇以效仿西方发展资本主义,此后由福爵而进义爵、加主将,再进封开朝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并总理全国政事,而陈玉成被封为英王,李秀成被封为忠王。之后江南大营数万清军渡江攻打江浦、浦口,陈玉成由梁园出兵东下扬州市,趁围攻六合的李若珠分兵增援扬州时迅速回击六合,击败江南大营冯子材部的援军。陈玉成、李秀成自六合联合进攻上浦口并斩杀清朝湖北提督周天培,为彻底消灭江南大营,李秀成率兵由芜湖市抄小路攻下杭州市,趁清军中计之时折回安徽建平商议进攻江南大营。1860年5月上旬,李秀成、陈玉成、李世贤、陈坤书刘官芳杨辅清等率军与天京城内的太平军内外夹击,一举歼灭包围天京八年之久的江南大营。江南大营的消亡和苏州市据点的建立标志着太平天国革命后期的新高潮。
安庆保卫战
1860年清军计划占领安庆市,安排曾国荃部专门攻击安庆;呼尔拉特·多隆阿在北方阻止太平军南下援助;降将韦俊攻击枞阳县以防太平军援军;湖北巡抚胡林翼驻军太湖、潜山;鲍超、左宗棠等驻扎皖南以待东进;曾国藩驻扎祁门以指挥南北各军。1860年9月,英王陈玉成率领太平军的北路西征军渡江北上,但在安庆的外围损兵折将。次年3月,陈玉成在霍山县大破清副将余际昌致使武汉的清军震恐,但他听从斯密斯·巴夏礼的建议停止攻打武汉;南路西征军由李世贤、杨辅清等组成并在皖南、赣东北一带活动,他们于1860年9月下旬攻克皖南宁国市府、徽州、体宁、绩溪县;同年12月,李秀成率领的北路西征军误认为祁门难攻而改道徽州,在次年3月下旬围攻建昌未果后退兵西行,5月中占领江西西北部多个县城,之后李秀成分兵北进湖北并占领湖南省的所有县城,进攻武汉的计划受到英国驻汉口领事金执尔的阻挠而作罢,于7月中撤退到江西瑞州。1861年4月,陈玉成的西征大军到达安庆外围的集贤关,而曾国藩命令鲍超等驰援安庆。
5月初,陈玉成在安庆东北郊的菱湖与曾国荃进行水陆战斗,林绍章、黄文金等从桐城南下攻击呼尔拉特·多隆阿,经过的激战十多天未果后陈玉成向桐城转移,留下部分太平军防守集贤关外的赤冈岭。5月下旬,陈玉成与洪仁开、黄文金等三万余人分三路进攻棋盘岭而被多隆阿击败,后陈玉成返回天京请求天王增援,敌军趁机攻击赤冈岭、集贤关,直到7月上旬,安庆外围的据点几乎全部被清军攻占。此时安庆外围的清军明显占据优势,而太平军疲劳不堪且损失重大,但陈玉成决定与杨辅清、黄文金、林绍章、吴如孝等分兵三路向安庆外围集中,十多天后成功进入集贤关并铺筑四十余个垒。9月5日,清军用发射药炸塌安庆城西北门并冲入城内,城内的守军全部阵亡。陈玉成撤出安庆后由于士气低落而退回庐州,他派出陈得才赖文光赖文光进军豫陕招兵买马(后来有名的西北太平军)。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正月(1862年2月下旬),清军多隆阿部进逼庐州,太平军坚守两个多月后被击败,陈玉成突围后在寿州被叛徒苗沛霖出卖而被俘就义。
中外联击
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1861年8月),在中外反革命协同下洋枪队改组并以欧美人为军官、中原地区人为士兵,很快就扩充至二千余人并配备当时最新式的西洋火器。几个月后,英法海底隧道侵略军从天津市陆续调至上海市并组织一支一千七百余人的干涉军,由英国驻华侵略军司令何伯和法国海军上将卜罗德指挥,清政府也于同年11月任命主帅曾国藩节制苏、皖、赣、浙四省军队,接着又命左宗棠浙江省李鸿章援上海。12月,李秀成率军东克浙江杭州市,并连克绍兴市宁波市等地,苏州市南面的威胁暂时解除,但于中外反动派的勾结致使敌人的防御力量也大大加强。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1862年1月),太平军第二次进军上海并发布告示劝谕上海、松江区人民归顺太平军,一个月内先后攻克上海以东的奉贤区南汇区川沙县金山区并进占吴淞江口的东岸重镇高桥。何伯、华尔窃取军事情报后率领英法军和洋枪队并配以新式炮船轰击高桥太平军阵地,太平军失利被迫退出高桥。
至4月之间太平军与中外发动军队进行七宝战役等几次战役,5月6日,有英、法、俄等各国三千士兵会同洋枪队攻陷青浦镇,守城太平军全部惨遭杀害,外国干涉军还侵占嘉定区、奉贤等地并肆行抢掠屠杀。之后他们决定仿照上海洋枪队的成例,先后组织了中英混合军(绿头勇)、中法混合军(常捷军)。宁波之役以后,外国干涉者又从上海调来以华尔为首的常胜军,加强浙江战场的攻击力量,随后太平军在慈谿的保卫战中击伤华尔(几天后因伤重毙命),美国人白齐文接替华尔。
苏州市之战中谭绍光谭绍光率领太平军尽力固守苏州的外围据点,但密谋叛变的邹永宽等人将其剌杀并向李鸿章献城投降,之后太平军先后在金坛区、常州、华里三次战役中毙伤查理·乔治·戈登的“常胜军”七百余人。至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1863年初)的3个月内,清军联合外国侵略者曾数次进攻绍兴市,后来由于太平军内部叛徒与敌军里应外合才迫使太平军退出绍兴。绍兴战役之后,英国干涉者基本上退出浙江战线,而法国干涉者则独占浙江。虽然赵构汪海洋坚持抗击但因势孤力弱而再次年3月底放弃杭州,堵王黄文金领导下的湖州市太平军坚守孤城数月,一直到天京沦陷后,八月底才主动撤出。
天京陷落
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四月(1862年5月底),湘军主力部队包括由曾国荃领导的陆军和由彭玉麟指挥的水师开始进攻天京,陆军驻扎在雨花台区,水师泊在护城河。此时李秀成在苏州市主持军事会议讨论如何解围天京,而洪秀全希望集中力量迅速击败曾国荃,解除对天京的威胁,因此命令李秀成亲自带领大军驰援天京。同年洪秀全任命李秀成的部下陈坤书童容海、谭绍光等十余人为王,李秀成将他的家属送回天京以消除洪秀全的疑虑。之后李秀成决定分兵三路援救天京,杨辅清、陈坤书分别攻击宁国和金柱关以阻止清军援助,李秀成则带领主力攻击曾国荃。不久侍王李世贤率军从浙江省来到天京与李秀成会合,太平军的实际人数也达到二十万,李秀成对两路敌营发动全线攻势,用炸药破坏敌军工事,清军拼死抵抗使战争陷入僵持状态。
11月初,李秀成联合李世贤对东线敌军的阵地进行攻击,利用地道策略炸毁两座敌军营垒,虽成功突破敌方阵线但最终被迫撤出,之后攻击长江西线的清军营地以切断其与水师的联系也未能成功,最后由于气候寒冷太平军的粮食供应困难而停止进攻曾国荃。不久洪秀全下令李秀成渡江进军安徽、湖北,联合西北太平军陈得才部队震慑武汉并切断湘军补给线,迫使长江下游和天京外围的敌军回援。12月初,李秀成率领两万多人渡江并成功攻克含山县、巢县、和州,但后续部队未能及时跟上,直到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1863年3月),李秀成和陈坤书等才陆续渡江。此时清军已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正当太平军围攻石润埠时,敌军大规模集结,同时太平军中疾病流行,太平军不得已撤围向西北方向前进,攻击庐江县舒城县六安市,并计划由六安西北进入潮北,汇合陈得才领导的西北太平军。
直到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五月(1863年6月),太平军在发动大规模进攻失败后被迫转为防守,昆山市常熟市苏州市、无锡等城池相继被清军控制,此时李秀成向洪秀全提出放弃天京而西向江西、湖北建设根据地,但遭到洪秀全的拒绝。直到1864年3月初,天京被完全围困,洪秀全因食“甜露”得病于6月初去世。太平军的最高统帅李秀成辅佐新天王洪天贵福领导全军保卫天京,同时由陈得才领导的太平军从陕西省赶来救援天京。但清廷从6月中旬到7月上旬连续攻击天京,并利用高地优势进行炮轰,同时挖掘地道准备炸城,虽然天京守军英勇抵抗但由于持续战斗而损失严重。太平天国甲子十四年六月十六日(1864年7月19日),敌人炸毁天京城墙,天京最终被清军占领,清军在天京大规模的烧杀抢掠,而洪天贵福趁乱逃走,李秀成被曾国藩俘虏并处死于天京。
残部战斗
洪天贵福逃离天京后与干王洪仁玕、黄文金进驻湖州,之后他们准备先与江西省抚州一带的侍王李世贤联合,再向北穿过长江会见西北太平军陈得才。1864年8月,李世贤和赵构汪海洋为避开敌军而转移到江西南部,离开湖州的洪仁、黄文金和年幼的天王孤立无援,最终于10月上旬在浙江省江西省的边界地带被俘。之后李世贤、汪海洋经广东省进入福建省南部并于此建立临时基地,12月初李世贤率军在漳州市附近击败清军并斩杀陆路提督林文察,后左宗棠率三路军队进攻福建,意图将太平军压缩在闽南地区的沿海地区再一举消灭。随着清军的援军增多和战场形势的转变,李世贤和汪海洋不得不放弃谭州,清军随后攻占龙岩市、漳浦、云霄县南靖县上杭县等县城,李世贤在永定之战中全军覆没而只身逃生,两个多月后与汪海洋、赖文光组建“复兴军”。
1865年初,赖文光、张宗禹和丘远才率军在鲁山县击败清军并斩杀恒龄等人,之后又在鲁西的曹县高庄击退清军并抢夺大量马匹和军械。1866年春,捻军麻城市黄州府郓城县开封市南面的沙河防线等地击败清军并缴获大量物资,因此清朝决定以李鸿章代替曾国藩对付捻军。同年10月,捻军在河南省陈留分为以赖文光为首的东捻和以张宗禹为首的西捻。由于清军在山东省微山湖以北,黄河以南的运河段加强防守,东捻军无法继续向鲁西突围,停留在苏北宿迁一带,直到1868年1月10日,东捻军领导人赖文光被俘并在扬州市就义。以张宗禹、丘远才等为首的西捻军赴陕西联络起义民众,他们绕过潼关县进驻华阴市,而正在镇压回民起义的刘蓉获悉后于1866年11月下旬赶至华阴,而擅长流动战术的西捻军重击敌人后突然逼近西安市。1867年1月23日,西捻军在西安外围十里坡设伏消灭刘蓉,之后他们为避免被左宗棠在西安周围包围而进入陕北地区,同年12月他们在救援东捻军的过程中被清军包围。1868年三月,西捻军在饶阳一战突破防线战胜清军,但西捻军没有明确目标而在山东北渡运河被清军阻止,直到8月16日被歼灭于山东平原。
疆域领土
自1852年12月至1864年8月,太平天国政权先后建立7省47郡(包括3个郡级州)236县(包括10个县级州)。太平天国革命战争遍及十八省,时间历十九年,但关于其疆域辖区的记载比较残缺,定都天京之后,太平天国的行政区为二十一省(安徽、江西、湖北、浙江、湖南省、福建、河南省、珊东、珊西、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芸南、四川、桂州、陕西、甘肃省,包括新建的天京省、江南省、天浦省、苏福省、桂福省五个新省,而直隶省被洪秀全改为迁善省),每省十一郡,惟江南省十二郡,但疆域的四至范围不详,其中江南省首府为天京(今南京周边地区)、安徽省首府为安庆市江西省首府为九江、珊东省和珊西省即今天的山东和山西省,目前可知太平天国初期辖境西至湖南岳州,东至江苏镇江市
人口
由于太平天国与清朝对峙时期战争频发,太平天国政权和清政府双方都没有精力统计全国的人口数,但经历过太平军之后,中国的人口总数大幅度减少,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口损耗严重,在太平天国革命爆发的咸丰元年(1851年),江苏省的人口有4430万,而到了同治十三年(1874年)经清政府统计只剩下1982万,大部分人都死于太平天国与清政府的战乱中;清政府关于浙江省的人口统计是在太平天国己未九年(1859年),全省人口总数是3040万,而战后的同治十三年(1874年)统计只有人口1084万,此外太平天国甲子十四年六月十六日(1864年7月19日)天京失陷之后,清政府统计江西、湖北和福建的人口分别是2448万、3166万、1923万。
内政
执政纲领
洪秀全从原始基督教义和儒家大同社会的理想学说出发,融合中西方思想创制天朝田亩制度,该制度是太平天国革命的土地纲领和建设农村社会的根本大法,核心的制度要义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实行财产公有,同时建立兵农合一的地方政权。太平天国己未九年(1859年),洪秀全族弟干王洪仁玕向洪秀全提出《资政新篇》,成为太平天国后期的执政纲领,其中洪仁玕提出效仿美国、法国德国优先发展机械制造业,开发矿产并主张矿业民营,建造火车、轮船和汽车等近代化交通工具以促进商业发展,同时修建公路和铁路,治理江淮河道以利水运等措施,但由于严重脱离太平天国的实际情况而多数未能实行。
军师负责制
太平天国的政体是军师负责制,而这政治种制度来源于《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水浒传》提倡的限制君权的政治理想,也反映出劳动人民的理想和愿望,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农民民主性质,将农民民主主义和君主制有机结合,但也不同于清朝的封建君主专制和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其中天王只是一位临朝而不理政的国家元首,并没有执掌国家的实权,而整个国家的权力核心在于军师,也就是杨秀清杨秀清,国家政务由下级层层核议,经军师决定再由军师启天王取旨,最后由军师实际执行。太平天国的一切号令自军国大政至刑赏生杀、职官升迁降调,都由正军师杨秀清裁决。金田起义以前,杨秀清就获得天父代言人的特殊地位,致使其掌握太平天国最高的宗教权力,再加上杨秀清的军事政治才能突出且具有可以节制诸王的军政大权,而定都天京以后,天朝所有的实际事务都集中在杨秀清手里。于是杨秀请开始滥用代天父传言的权力,独断专行并争权夺利。
半政半教
太平天国将神主宰一切的想法融入到社会主义中,自天王到天国军民概与天父、天妈、太兄、太嫂神化为一个家族,将天国神化为天父、天兄、天王共同统治下的一个天堂,但太平天国并非完全的西方式政教合一体制或神权政治。从表面形式上看太平天国里的东王杨秀清掌握最高神权,而天王洪秀全是一国之君,东王所掌握的神权在天王所代表的政权之上;不过在政权的实际运行过程中东王又掌握最高的行政权,将神权与政权合二为一,直到天京事变之后天王击杀杨秀清后又掌握神权与政权,再加上太平天国中并没有类似于教会的宗教组织和神职人员,上帝教的宗教作用是依托于政治权力而存在的,故而太平天国的整体相当于是半政治半宗教的混合体。
官爵制度
早期天王之下设东王、萧朝贵、南王、北王、翼王(后增加燕豫二王,前期仅七王),下面设置丞相并由诸王兼任。太平天国前期官制分正职官和职同官,正职官包括朝内官、军中官、守土官、乡官和女官等。朝内官首为丞相,其下依次为检点、指挥、将军。军中官为总制、监军、军帅、师帅、旅帅、卒长、司马等职,其中郡总制、州县监军又称守土官;军帅、师帅、旅帅、卒长、司马为乡官,由本乡人充任乡官,负责料理民事。定都天京以后,又在王爵之下丞相之上增加一级“侯爵”。职同官又分典官和属官,典官包括典圣库、典铅码、典铁匠、掌医、典簿书、总圣粮、典刑罚、典油盐、典买办、典木匠、督造战船、铸铜炮、典绣锦、典玉局、典天厨、典天舆、典车马、典东锣、各殿丞宣、各殿仆射、各殿指使等,他们负责管理生产和保护京城安全等事宜,军中典官每军三十五人。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政权在王爵之下设置六等爵(义、安、福、燕、豫、侯)。此后又在王爵之下、义爵之上逐渐增加天将、朝将、神将、主将、佐将等等官阶。同时,原来是正式官阶的丞相、检点、指挥、将军等演变为高级官员的属官。
科举
太平天国的科举思想和取士标准不同于清朝,其报考范围不限制考生的门第出身,试题也不从四书五经中选择,而来源于颁行诏书以阐述太平真主救世的道理(治兵安民策、诛残妖以安良善策、四海一家皆兄弟等),策论、赋诗方面的考试大多从最近发生的时事中选择,重在务实,不取空谈。太平天国前期,男子考试有天试、东试、北试、翼试等,太平天国在建都天京后举行女试,天京女子傅善祥考中第一名,之后被派往东王府任东殿内簿书,替东王杨秀清批判军国大事。太平天国科举考试从乡试开始,乡试是乡官的考试,乡试以军帅为考官,继为县试、郡试(类於清代的县、府试)都是守土官的考试。县试以县监军为考官,郡试以郡总制为考官。乡、县、郡试后为省试,省试后为天试。除此之外,太平天国还有招贤的制度,凡有一材一艺,都网罗录用,比如木匠、瓦匠、铜铁匠、吹鼓手。洪仁玕执政后,将杨秀清时期以诸王名义的科举考试统一为天试一项,改秀才为秀士、改补为俊士、改拔贡为杰士、改举人为博士、改进士为达士、改翰林为国士、武秀才等改成英士、猛士、壮士等。
法律
太平天国的法律专为整肃内部尤其是为防止军民通敌,其法律特点是既治军又治民,最初太平天国制定的法律是十款天条和太平条规,直到定都天京后又增加至六十二条太平刑律。太平天国的法律规定非常严格,但坚定保障人民的权力,谨慎严明地处理民间诉讼案件,并采用登闻鼓制度以平反冤狱,但太平天国的法律条文带有一定的宗教迷信色彩,比如其中的“凡各衙各馆兄弟,倘有口角争斗,以及持强斗架,俱是天父所深恶,不问曲直,概斩不留”“凡兵士打仗杀妖之时,俱要虔诚跪求天父看顾,助阵杀妖”等。太平天国中如果有民间诉讼的案件,先由基层两司马、卒长两级官员负责审理,审理未果再向上级报告,经过军帅和典执法联合判断并将其狱辞送至天王处,天王降旨命令各级官员详查案情,如果没有出入再上奏天王判决,军师则遵照天王的旨意处决。太平天国的刑罚主要包括枷杖和中国死刑两种,枷重不过十多斤,时间从一个礼拜至七个礼拜不等,而杖止用清朝衙门小板杖臀部,死刑最重的是点天灯,其次是五马分尸、斩首示从。
民族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加紧对民众的剥削压迫,致使地方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各地农民起义和反抗运动频繁,而其中太平天国起义军以推翻清政府统治为目标高举义旗,提出“反满复汉”的口号,太平军在《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谕救一切天生天养中国人民谕》及《钦定英杰归真》等文书中称满洲为“夷狄”“胡虏”“异族”“妖胡”等,称清朝为“妖朝”,称爱新觉罗·奕詝为“妖首咸丰”,而对汉族则称“华人”“天朝人”,称汉居之地为“中原地区”“中国”“神州”等,并明确指出满洲“乃我中国之世仇”。同时他们还提倡对待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的民族平等政策。
经济
土地
具体平分土地的办法是把田亩按产量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产量减一百斤降低一等,分田则依照人口而不论男女,凡男女每一人自十六岁以上受田,多过十五岁以下授田一半,农村公社的基层组织是二十五家,每二十五家中设有一所国库以保管公有财物。
圣库
“圣库制度”是太平天国实行废除私有财产的一种制度,也叫“国库制度”,其中“圣”是太平天国宗教对上帝的尊称,“圣库”就是上帝的仓库以表示人民公有共享。“圣库制度”始于金田起义之初,起义军将田产屋宇变卖为现金并将所有缴纳于圣库,全体衣食都由圣库平均开支,凡藏银过五两不缴交圣库的就按律治罪(包括处以斩刑),天朝圣库设在天京水西门灯笼巷,设总圣库四员(内分正、副、又正、又副),总圣库协理二员,专司其事。从天王到士兵不准私蓄财产,食器物一切费用(包括医药、残废院、老人馆)全由公家供给。到太平天国后期,军中凡夺得敌人的物资,只有谷、米、牛、羊、猪、鸡等食物归公,而银钱衣服则各自收藏,“圣库制度”遭到破坏。
手工业
太平天国完全改变原有的手工业生产关系,在天京设立诸匠营与百工衙,对手工业实行公有制,进行不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诸匠营只从事生产,而百工衙则于生产之外,还兼理收纳转发工作,在天京外各城市却采取监督管理的政策。至于太平天国管理城市手工业的主要措施是颁发照凭以规范经营,比如安徽省文将帅张潮爵发给怀宁县榨户朱物吝朱玉桂榨坊照凭,榨坊在政府监督管理之下保证生产规模。
农业
太平天国是农民起义军建立的政权,因此在太平军每攻克一座城池就恢复当地的农事生产,实行保护农民的政策,同时重视水利并在各地兴修河堤、海道、海塘等设施以保护农田,比如在安徽督修河堤、在黄浦江南开通张堰和松隐南的颜河道等;此外,太平天国颁布保护耕牛令并在历书上传播生产知识,而太平天国在初期征收不定额的农业税,以种地一石至年底交钱一千文,其征收农业税的对象是五亩以上的农民,五亩以下的贫农是免税的,直到太平天国后期改为定额的税制,并废除清朝政府浮收漕粮等苛捐杂税,比如宁波郡各县自五亩以上纳米二斗。
商业
天京初建时洪秀全在天京曾经废除过商业,但在天京以外地区却采取政府监督管理的政策,如果居民在太平天国境内开商店,必须先领“印照”(一种临时性质的营业许可证),之后可以先行开张,然后主管商业的官员查核商店资本,再用印照换取“商凭”(营业执照),并在“商凭”上载明商业应守的法令。太平天国和其他王朝相同都将盐纳入国家专卖的行列,还改定度量衡制度,改制铜尺(十八两为一斤、一尺为34.24厘米、每百八十七斤为一石)。在对外贸易方面,太平天国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与外国商人往来贸易,最主要的商品是生丝贸易,但坚决禁止禁止鸦片输入。
货币
太平天国甲寅四年(公元1854年)五月后,太平天国开始铸造钱币,并以没收清朝制钱改铸和熔化铜偶像为铸钱原料,太平天国以钱(分大钱、小钱两种)为主要货币,其中大钱种类颇多,有的轮廓大如外国银圆,有的大如清朝咸丰当十钱,约重一两至五钱不等;小钱价值一文,是最主要的一种货币,同时又铸有一种大花钱,但只图吉利而不在市场流通。凡钱币上都面刻太平天国国号和背刻“圣宝”两字,“圣”指上帝,而“圣宝”指的是货币归上帝所有或者归公有,太平天国的统治者只为满足人民需要、追求工艺精美且不计工本。除此之外,太平天国铸有银币“银钱”(中有方孔,面刻“太平天国”四字,背刻“圣宝”两字)。
文化
典籍
太平天国重视教育宣传并出版教育宣传的书籍,除在天京设立镌刻衙、镌刻营、刷书衙外,太平军每克复一个地方就建立印刷的机构,太平天国从上帝教义、规章制度、诏旨、论檄、革命历史、会议纪录、历书、年图、奏议、论文、个人专集以至刻印经过删改的或选录的古书等等均有出版,此外还删定新字典、采用简单的标点符号,并广泛地采用民间文学的形式,以帮助人民阅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太平军目》《天朝田亩制度》《太平礼制》《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新历》《颁行诏书》《资政新篇》《建天京于金陵论》《太平天日》《改定四书五经》等,其他的还有洪秀全、石达开等人的诗歌著作也在出版范围之内。
艺术
太平天国重视文化艺术事业,现存的美术种类大概有壁画、彩画、板画、雕刻、刺绣、刻丝六种,在天京设有绣锦营、绣锦衙负责绘壁画和刺绣,织营、典织衙负责织刻丝、织缎,镌刻营、镌刻衙负责雕刻。太平天国的壁画专画山水花鸟、毛走兽而不绘人物;彩画最著名的是苏州忠王府的苏式彩画,主题包括花鸟走兽、花卉虫鱼、龙凤山水、吉祥锦纹图案等;太平天国板画有年画、书籍封面图案和文书封套图案等多种,封面图案和封套图案多绘龙凤组合图案、二龙戏珠、万字回文等。除了美术之外,太平天国的艺术领域还有戏剧与音乐,太平天国初期禁演戏剧,并规定聚众演戏处以斩刑,但到太平天国后期,苏南浙江省都大演戏剧,比如苏州忠王府、安徽庐州英王陈玉成军中也演徽剧;太平天国在天朝宫殿设典天乐三百员、典天锣四十八员,同时在各王府中和驻守地方的军中也设有管理音乐的官员,音乐器具包括锣、鼓、、昭君(长喇叭)、木鱼、云板、撞铃等。
军事
兵制
太平天国的兵制是仿照周礼(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的制度而设立的,每军设军帅一员,军分前、后、左、右、中五营,每营设师帅一员;每师又分前、后、左、右、中五营,五旅帅分统;旅帅下分一、二、三、四、五五个卒长统带;每卒长下分东、西、南、北四个两司马统带;每两司马下分刚强、勇敢、雄猛、果毅、威武五个伍长统带;每伍长下分冲锋、破敌、制胜、奏捷四伍卒。总计军帅统率师帅五员,旅帅二十五员,卒长一百二十五员,两司马五百员,而每军的总人数大概共一万三千一百五十五人,又卒长、两司马都有正副,应再加六百二十五人,但每军实际人数只有二千五百人。除此之外平时由军帅单独辖军,出兵打仗之时由监军统率,如果丞相、检点、指挥奉命出征,则以钦差大臣的名义统辖军队,总制以下军官都听其指挥。
兵种
太平天国的兵种有陆营、水营、土营、马队四种,而陆营为最主要的一种兵种,土营是担任挖地道攻城的特种部队,建都天京之后的土营师帅七百六十二人。水营是太平天国的水师,前身是太平天国壬子二年十一月(1852年12月)在湖南益阳缴获的数千只民船,攻克南京之后,太平军船户水手为水兵,分为前、后、左、右、中五军,后增至九军,每军以军帅统率,其下所属师帅至两司马(和陆营的制度一样),而且不论炮船、战船、坐船、重船都载军队、粮草、器械炮火。最后一种马队的出现始于太平天国戊午八年(1858年)歼灭李续宾的三河之役,太平军马队马匹来自于淮河起义的捻军,马队机动性强并在配合步兵的情况下实现歼敌。而太平天国兵种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使用女兵和童子兵,女军在天京担任的主要工作,是防守、筑城、运输和建筑,她们的装束打扮与男军相似,建都天京后的女军扩编为四十军,军帅直接统领卒长,而童子兵有时也亲自参加战争。
兵器
太平天国军队的兵器主要是用刀矛和自己制造的粗劣的枪炮,太平天国步兵通常使用短而重的刀,长矛队则使用竹竿做成、顶端装有铁尖的长矛(按照兵士的高矮有长自八尺至十二尺不等),骑兵一般使用刀口厚而阔的双柄式大刀;太平天国用的火器有鸟枪、抬枪、铜炮、铁炮等,射程在二百步以外、长约五尺的鸟枪配备长约六寸、厚约三分、用钢铁铸造的枪管,长二百三十七厘米的重抬枪在近柄处装有小撑杆以便开枪时支撑于地面,太平天国的铜炮与铁炮基本上都是自制的,为守城守要塞的利器,最重的大炮是四百斤,最轻的是三十斤,炮身最长的有一三九厘米左右,最短有七七厘米。除此之外,太平天国的火器还有火弹(火,又叫火球)、火箭、喷筒、地雷等,经常用在近距离的防御战和冲锋肉搏的进攻战中,太平天国守城还利用中国古代的滚木、擂石、弓箭的兵器。
外交
太平天国的对外方针政策坚持反对外国资本主义者的侵略,以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建国之初洪秀全根据国内的革命形势制定出中立的对外政策,即防范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但同时不与之联合攻打清军,而是在打倒清朝之后再驱逐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太平天国防江炮台对凡闯进境内的外国战舰一律开炮制止前进,炮台严密监视停在天京的外国战舰,凡外国使节人员到天京活动都须得到太平天国的批准,如果要任用外国人员,也只是用为驱使,而不许任何外国人当权任事。除此之外,太平天国利用通商贸易和宗教形式争取西洋国家不干涉与清军的战争,同时与西洋资本主义国家友好往来,英国公使文翰、法国公使布尔布隆、美国公使麦莲上海市英国领事密迪乐等都曾经到太平天国访问,而英国人呤唎也站在太平天国的立场上做事。
1851年-1856年
太平天国的外交始于太平天国壬子二年(1852年)十二月驻军武昌时,当时太平军派遣使者到广州市与欧洲国家的代表联络,将太平天国的革命进程告知他们。1853年二月十六日(攻克南京内城的次日),杨秀清杨秀清为促使外国侵略者不助清代,而派遣专使叶师帅秘密通过敌人重重封锁,到受清朝控制的广州十三行与欧洲国家的代表接洽。同年三月,英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使臣文翰派遣密迪乐到天京城会见北王韦昌辉石达开,向其申明女王陛下政府的中立态度,之后文翰以书面文件照会东王杨秀清,间接要求太平天国承认南京条约以及英国已获取的特权,但太平军以藩属国的礼仪对待英国,致使文翰发出恫吓性的照会,太平天国与英国公使的矛盾激化。
太平天国癸好三年十月二十六日(1853年11月20日),法国公使布尔布隆和使馆秘书顾随(C.deCourcy)及随从人员并耶稣会士南格禄神父(P.Gotleiand)、葛必达神父(P.Clavelin)等乘贾西义(Cassini)军舰从上海西上探方天京,法国使团看到太平军严明的军纪和井然的社会秩序后,对其政府建议保持中立的态度;甲寅四年四月十六日(1854年5月22日),美国公使麦莲也乘苏士贵限拿舰来探访天京,美国公使照会太平天国承认美国从清政府所取得的特权,但杨秀清杨秀清等人主张在天国命令的基础上和平通商,拒绝麦莲的要求而捍卫中国主权。美国方面虽然主张武力反对太平天国,但由于太平军势力强大而采取中立政策。
1856年-1864年
太平天国戊午八年(1858年6月)五月,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英法联军迫使其签订中英、中法天津条约,长江一带的各个口岸都允许英国商人的船只通商,后英国改变对太平天国的政策,转而积极支持清政府。同年九月三十一日,英国特使额尔金与清朝钦差大臣协商后,率领三千人的舰队以履行与清政府签订的条约为名义,向太平天国示威并意图将太平军赶出天京,结果被太平军炮击,后额尔金再派威妥玛李泰国等人到天京城与太平天国议和。此时外国势力仍不敢放弃中立的态度与太平军对抗。庚申十年(1860年)春,外国侵略者组成以美国人华尔为首的洋枪队,代替英法联军和清政府对抗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克复苏州市后,忠王李秀成等为避免因收复上海而与外国侵略者产生冲突,于是他们决定使用外交手段,先后几次致信上海英国公使普鲁斯申明收复松江区、上海,并邀请各国公使同来苏州友好协商,但是英法等外国侵略者却帮助清政府。北京条约后中外反革命势力开始联合进攻太平天国,英国特使额尔金命令海军提督何伯率领舰队前往天京与太平天国协商英国船只航行长江事宜,要求太平天国保证英国的贸易船只可以在长江航行无阻,太平天国批准英国额尔金的要求,之后也允准持有美国领事执照并经天海关佐将验明的美国商船经过长江。辛酉十一年十一月初旬(1861年12月中旬),英国皇家海军提督何伯、参赞斯密斯·巴夏礼向太平天国提出平分中国,但遭到太平天国的拒绝,于是太平天国开始改变外交政策,以武力对抗外国侵略者。
社会
交通
太平天国辖区内每隔三、五十里设有一处疏附衙(驿站)用以递送文件情报,每一处疏附衙都由一个主管和几十名助手联合管理,所有递送情报的相关人员都有执照,出于防止奸细盗贼渗透的需要也对行旅商贾发给路凭(境内通行证),陆上的交通工具是骑马,水上的工具则用八桨快船。太平天国初期的辖境西至湖南岳州,长江两岸的地区和船只都在管辖之内,当时交通以船运为主,太平天国的军事运输、粮食运输以及长江上下游商业运输全靠船运。武昌、九江、安庆市以及长江沿岸在太平天国后期相继被为清军攻下之后,太平天国的疏附衙(驿站)就只有陆路。太平天国后期,干王洪仁玕到天京向洪秀全资政新篇后,他建议仿效西洋资本主义筹划建设近代交通,比如建造火车和铁路,但由于当时的太平天国国力和战争形势所限,近代交通建设的建议未能实现。
宗教
太平天国的宗教组织是拜雅威会,而宗教信仰则为上帝教,是洪秀全在科举落第之后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创立的,其灵感来源于我国最早的基督教(新教)教徒之一梁发所著的《劝世良言》。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的最初目的是利用宗教组织网络群众以发动起义,上帝教的上帝是人民大众的天父,扶助人民去创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保护神,耶稣称为天兄,天父、天兄就下凡解救危难;上帝教的天国则来自人间,以此激励被压迫被剥削的人们摆脱奴役而奋斗;上帝教则教人斩妖除魔,要把那些罪大恶极的封建统治者和剥削者杀尽。除此之外,洪秀全在宗教的外衣里面,提出争取政治上经济上平等的要求:人民都自称天子,都有权拜自己的天父,皇上帝造天地万物并保佑人有衣有食,劝告人民脱离妖魔(人间的清朝皇帝)的迷惑,独拜真神皇上帝。教众从事人生日常的各种生活行动都要向上帝祷告,定有祈祷词和奏章。
服饰
太平天国服饰制度最核心的是留发易服、禁止剃发,太平天国的军民用丝绒编成子并紧札发根后将发挽髻,后将剩下的绦子盘在髻上,此外规定将军以上用五彩丝绒编挽,将军以下用红绿灯鱼丝绳编挽,没有职位短发的打红辫线,发长过尺的挽髻贯以银簪;太平天国袍服分黄龙袍、红袍、黄、红马褂数种,其袍式如无袖盖窄袖一裹圆袍,从天王至丞相都黄龙袍,检点素黄袍,从指挥至两马都素红袍,其等差则于黄、红马褂内花绣分别;靴是由典金靴衙制造的方头,并规定天王、东王、北王穿黄缎靴,以绣龙条数区别等级,而翼、燕、豫三王穿素黄靴,自侯至指挥穿素红靴,自将军至两司马穿黑靴;太平天国有喜庆朝会大事则戴角帽,天王和诸王角帽叫做金冠,由纸骨粘贴金泊而成并雕镂龙凤,冠前立扇面式花绣,中列金字王号并以花绣区分等级,而其他诸官的角帽叫做朝帽,朝帽也是纸骨贴金制成,帽额中列职衔并以花绣区分等级。
婚姻
在男女婚姻方面,太平天国规定男女享受的权利相当,废除传统的封建买卖婚姻制度,提倡国内民众实行一夫一妻制度,设置专门管理民间婚姻的婚娶官,结婚时缔结的龙凤合挥只写明男女双方的姓名、职务、籍贯和年龄等信息,不写祸福吉凶、生辰八字等封建迷信习俗。太平天国的婚配类型包括掠夺婚、恩赏婚、国家强行包办婚姻等,在妇女婚姻中没有选择权只能被动接受选择,女性的社会地位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定都天京之后的太平天国甲寅四年(1854年12月),杨秀清下令准许太平军老兄弟夫妻团聚,政府增设媒官为丈夫战死或未婚的妇女择偶,相关部门负责将十五至五十岁女子分配给功臣战将,根据官职的高低来分配相应的配偶,没有配偶的人可以获得一名民女,但并没有取消男女馆制度。同时,太平天国鼓励妇女再婚,并且规定结婚的双方在一方没死之前不准离婚与再嫁。此外,太平天国的高层将领功臣实行封建传统社会的等级婚姻和一夫多妻制,天王诏定东王、萧朝贵各娶十一人,南王至豫王各娶六人,高级官三人,中级二人,低级一人,但是普通战士和平民实行一夫一妻制
习俗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改革社会生活习俗,首先在城内实行禁烟政策,禁止鸦片买卖和制裁吸食鸦片的人;其次提倡移风易俗,公开禁止卖淫嫖娼、赌博盗窃、酗酒斗殴等不良习俗,反对清代政府的发辫而提倡蓄发,同时禁止迎神赛会和过旧历年,明文禁止妇女缠足;再次太平天国创立之初实行严格的男女隔离制度,这个制度在《天情道理书》《太平军禁律》第五十九条规定以及韦昌辉石达开在湖北颁发的海谕等有所体现,他们把妇女编入“女营”(姊妹营)以维持军纪,并防止发生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就连夫妻同宿也不被允许,如果女子的丈夫或是父兄上阵作战,其本人则入住女馆,夫妻只准“月晦日”无战事时相见,违反制度的会被判处死罪,比如功勋将领谢三、梁郭漆与韦大妹都因夫妇同宿而被处死,就连杨秀清的父母也因同宿而被其子杨秀清斩首。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东王杨秀清对男女隔离制度进行改革,鼓励妇女再婚但未能解放妇女。
历史评价
毛泽东评价:“太平王洪秀全号召广西壮族自治区一班失业农民起来革命,大有社会革命的意义,孙总理也很佩服他。”
李大钊评价:“太平天国虽然灭亡,可是中原地区民族解放运动并未即此而中断……孙先生承接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的正统。”
陈云评价:“从中国民族运动的历史事实看,如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都是中国盛大的民族运动。它们虽因缺乏科学的组织和指导而归于失败,但在民族运动的历史上占有相当的地位。”
董必武评价:“中国人民求解放的历史,一般说来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开始的。太平天国是农民起来要解决土地问题,但由于客观的障碍与领导者本身的错误,也没有结果。”
徐特立评价:“洪秀全是主观的社会主义,是幻想,故不能成功。”
邓中夏评价:“太平天国攻城略地,随得随丢政策,好似狲抓板栗,抓一个丢一个。”
博古评价:“太平革命缺乏一个强固的政党为其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领导与核心……在思想上太平革命更混杂着耶教和孔教的残迹,而在组织上便不能团结在统一的意志、目标、纲领之下。”
恽代英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无一定主义,不知为农工群众谋利益,他们只知以上帝的儿子等话,自欺欺人。所以农工群众究竟不认识太平天国与自身之关系,不知道起来拥护太平天国。”
瞿秋白评价:“太平军虽然初起时势力很大,到后来太平天国的内部便分散起来,许多领袖自己冲突起来。”
后世纪念
遗址
金田起义遗址
广西作为太平天国起义策源地,保存有大量太平天国遗址遗迹。金田起义地址被公布为第一批国保单位后,当地政府建立了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陈列馆,1979年又扩建为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纪念馆。金田起义时的营盘、拜旗石、犀牛潭、练兵场、太平军前军指挥部旧址三界庙、古林社、傅家寨、风门坳古战场等,都是极为重要的历史遗迹。营盘为一个方形的用土筑成的城堡,位于村西的山岗上,东西宽约50米、南北长约70米,四周残存着二、三米高的围墙。围墙里有一块祭旗石,相传太平军就在这里誓师祭旗,在营盘的前面有一片大约二百米见方的广场,是当年驻扎在附近的太平军将士们练武的地方。1973年,考古学家对金田村进行的调查发掘中,在当年太平天国秘密铸造武器的遗址里,发掘出不少木炭、铁渣、炉底结渣块和铁矛残件。
总圣库遗址
南京太平天国总圣库遗址位于现在的秦淮区水西门内升州路北、安品街南、登隆巷与仓巷之间地区,发现于1975年初,是当时南京市药材公司仓库准备新建办公大楼,在拆除水西门里升州路338-360号靠马路的建筑物时所发现。经南京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等有关单位调查研究,确认为太平天国总圣库遗址。遗址范围大概是前临油市大街及水西门大街,东抵灯笼巷,西间壁为陈姓住宅,后面则为品雅园。现存建筑座北朝南,分四组,东排靠登隆巷,存前后二厅,其右排一组三进。遗址中发掘出《太平天书图》《战船图》《望亭图》《海螺图》《蜂猴(封侯)图》等太平天国时期的线雕,除此之外还有石柱础一批,分八角、六角等几种类型,高42-49厘米,均有雕饰。
各王府遗址
20世纪60年代,考古学家在安徽安庆调查发现出英王府遗址,后于1982年在遗址建筑墙壁上剥出4幅壁画后被公布为安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英王府及府内壁画于2004年被列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目前英王府尚存的遗迹仅为正殿四进,占地约14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600平方米;太平天国侍王府位于福建省漳州市的龙眼营通元庙,属于漳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居民的文物保护意识较差,造成府内建筑的梁柱和围墙大面积毁坏;位于苏州市的忠王李秀成府及其府内的拙政园是首批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遗址,当时的营建工程尚未竣工而苏州城就被清军攻破,1960年改为苏州博物馆的基址,忠王府花园的拙政园则分属不同部门管理,1997年拙政园与留园等9处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文物
门牌
流传于世的太平天国门牌有数十件,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国家一级文物《太平天国东阳县南门卒长汪文明所管门牌册底》,里面的136块门牌中都有载明户主姓名、年龄、配偶及家庭成员,为后世学者研究太平天国门牌制度提供了重要史料。目前留存的最早的门牌实物为太平天国癸好三年(1853年)十一月殿右拾贰检点发给安徽省安庆郡望江县徐怀交和胡厥初的两张良民牌。浙江省博物馆所藏的这件门牌是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1862年)由殿前又副掌率邓光明发放的单面雕版墨刷的毛边纸门牌,长49厘米,宽不到45厘米,单线框内的上栏横写“门牌”两个大字,下面的23个竖栏中印有竖排的文字。门牌年月处“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开朝勋臣殿前忠孝朝将邓光明”双龙纹朱文印。门牌右上方盖有两个“查过”朱文印,为检查官员所盖;右下角盖有一小方收藏印,左边框外为收藏者所写的后记
玉玺
现中国国际博物馆中收藏着两方太平天国刻制的玉玺,太平天国的第一方用青白玉雕成的玉玺制造于太平天国壬子二年(1852年),该玉玺长20.4厘米,印台高2.7厘米,纽高7.4厘米。玉玺较为厚重,净重是3.85千克,上面的文字是宋体正书,共刻有44个字,上半部分中主要有“玉玺”“天父上帝”几个字,下半部分主要有四言八句。玉玺的设计十分精美,玺文纽背刻云纹,纽侧刻双凤朝阳纹。玺文四周刻双凤朝阳纹,左右刻龙纹,下刻立水纹;太平天国的第二方玉玺是幼天王洪天贵福登基时同样用青白玉雕制的玉玺,这方玉玺边长为21.8厘米,高4厘米,纽高7厘米,净重6千克。同样是宋体正书,但花纹上纽背雕云纹,两侧刻双凤朝阳纹,其他皆同天王玉玺纹样,字数只有三十八个字,但比天王玉玺更大更厚重。
墓葬
迄今为止,考古学家于江苏省南京市挹江门戴家巷的睦寡妇山发现的曾水源墓,是唯一一座太平天国高级将领的墓葬,后于1957年被列入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曾水源是广西浔州府武宣县人,也是参加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的元老,1853年升职同检点和天官正丞相,后于1854年被杨秀清杨秀清所杀。曾水源的墓占地2850平方米,造型为莲花座的墓冢为半封闭设计,青石墓碑高97厘米,宽49厘米,两边围以汉白玉石框,边框的正面刻有太平天国时期惯用的回纹边饰。该墓曾经被政府多次维修,但长期处于封闭管理状态并被周围建筑所包围,后当地政府在维修整治过程中将其打造为太平天国主题文化广场,为附近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地。
主要领导人
相关作品
文学
学术
影视
参考资料
太平天国(上中下).豆瓣读书.2023-07-17
太平天国演义.豆瓣读书.2023-07-17
这个天国不太平.豆瓣读书.2023-07-17
太平天国兴亡录.豆瓣读书.2023-07-17
太平天国运动史.豆瓣读书.2023-07-17
太平天国通史 : 全三册.豆瓣读书.2023-07-17
太平天国史(全四册).豆瓣读书.2023-07-17
太平天国.豆瓣读书.2023-07-17
实说太平天国.豆瓣读书.2023-07-17
太平天国战争全史.豆瓣读书.2023-07-17
天国之痒.豆瓣读书.2023-07-17
萧朝贵与太平天国早期史.豆瓣读书.2023-07-17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史.豆瓣读书.2023-07-17
太平天国 太平天國‎ (1988).豆瓣电影.2023-07-17
天国传奇‎ (1998).豆瓣电影.2023-07-17
太平天国(2000).豆瓣电影.2023-07-17
太平天国 太平天國 (2009).豆瓣电影.2023-07-17
目录
概述
建国背景
国号来源
太平天国
真天命太平天国
上帝天国
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
历史沿革
起始阶段
拜上帝会
金田起义
征战两广
发展阶段
永安建制
进军两湖
攻占南京
鼎盛阶段
出师北伐
偏师西征
破两江大营
衰亡阶段
天京事变
二次高潮
安庆保卫战
中外联击
天京陷落
残部战斗
疆域领土
人口
内政
执政纲领
军师负责制
半政半教
官爵制度
科举
法律
民族
经济
土地
圣库
手工业
农业
商业
货币
文化
典籍
艺术
军事
兵制
兵种
兵器
外交
1851年-1856年
1856年-1864年
社会
交通
宗教
服饰
婚姻
习俗
历史评价
后世纪念
遗址
金田起义遗址
总圣库遗址
各王府遗址
文物
门牌
玉玺
墓葬
主要领导人
相关作品
文学
学术
影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