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
乌克兰语:Київ;
俄语:Ки́ев;英语:Kyiv)位于
乌克兰的中北部,
第聂伯河(Dnieper River)中游河畔,是乌克兰的首都及第一大城市,也是东欧重要的工业、科学、文化及教育中心。基辅处于基辅州中部,东邻布罗瓦里区(Броварский район)和鲍里斯波尔区(Бориспольский район),南接奥布霍夫区(Обуховский район),西连法斯托夫区(Фастовский район)和布恰区(Бучанский район),北毗维什戈罗德区(Вышгородский район)。基辅市境面积为827.66平方千米,下辖10个区。截至2024年,基辅人口约为288.79万人,人口数在欧洲各城市中位列第六,是乌克兰人口最多的城市。
基辅属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地形以
丘陵为主,境内有
欧洲东部第二大河流
第聂伯河,河流将基辅分为左岸和右岸两部分,右岸地区总体向东北倾斜,左岸地区整体向西南倾斜。基辅建于公元482年,是古代
斯拉夫民族的政治、文化中心之一。9世纪末,
基辅罗斯定都于此,基辅因此获得了“罗斯诸城市之母”的称号。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基辅繁荣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地位的贸易和政治中心。12世纪开始,基辅不断遭受外敌侵入,陷入无休止的战争,直至17世纪中期,基辅先后由立陶宛、
波兰统治。1654年,
乌克兰与俄国合并,基辅成为俄罗斯边陲重镇。1991年,乌克兰宣布独立,基辅成为乌克兰首都。2022年,
2022俄乌冲突爆发,俄罗斯对基辅实施
导弹攻击。2023年12月,俄罗斯空袭了基辅,造成25人受伤。
基辅是乌克兰的工业中心,工业体系完善,主导产业有电力、机械制造和
金属加工以及食品、医疗等
轻工业。2021年,基辅的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76万亿格里夫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4.22万格里夫纳。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
德国集结重兵进攻基辅,基辅军民英勇抗击,城下保卫战坚持了77天,基辅也因此获得了“英雄城市”的称号。基辅作为一座历史古城,有着众多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圣索菲亚大教堂、基辅洞窟修道院、卫国战争纪念馆及金门等,其中,圣索菲亚大教堂、基辅洞窟修道院于1990年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23年,基辅被评为世界“荣誉最佳城市”。
名称
根据12世纪的
俄罗斯《主要编年史》(Povest vremennykh let)记载,基辅是由东斯拉夫波利亚尼亚部落的首领基伊(Kyi)、什切克(Shchek)和霍里夫(Khoryv)三兄弟建立的。他们每个人都在一座小山上建立了自己的定居点,这些定居点逐渐发展成为一定规模的城镇,城镇的名字便以大哥基伊(Kyi)的名字命名。
14世纪至15世纪时期,基辅的古
乌克兰语拼写主要为“*Києвъ”,但经过各方验证,基辅的拼写还包括кїєва、Кїєвь、Киев、кїєво、кїєвом、києвє、Кіеве、Кїєвѣ、Києвѣ、Киѣве。20世纪初,乌克兰字母表标准化之前,基辅被写为“Кыѥвъ”。
在《劳伦森手抄本》(Laurentian Codex)和《诺夫哥罗德编年史》(Novgorod Chronicle)等古东斯拉夫编年史中,基辅还被拼写为Києвъ、Къıєвъ或Кїєвъ。在奥列格·特鲁巴乔夫(Oleg Trubachyov)编写的词源词典中,基辅的名称为“Kyjevŭ gordŭ”,源自斯拉夫语*kyjevъ,意为“基伊的城堡”。但该说法被“词源神话”米哈伊洛·赫鲁舍夫斯基(Mykhailo Hrushevsky)质疑,他认为基辅创始人基伊的名字源于城市的名称基辅。
加拿大乌克兰语言学家雅罗斯拉夫·鲁德尼基(Jaroslav Rudnyckyj)则认为基辅的名称源自原始斯拉夫语词根*kyjь,对应现代乌克兰语中“Кий”,意为“棍子、杆子”,所以该名称应被解释为“栅栏式定居点”。
基辅在历史上还有过不同名称。据北欧和斯拉夫的学者们研究,古代维京人称基辅为“Kœnugarðr”,对该名字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说法认为“Kœnugarðr”的意思是“船只之城”。第二种说法认为“Kœnugarðr”起源于古
挪威语“kœna”,与现代变体“Київ”具有相同的起源,可以解释为“起亚城”(місто Кия)。
基辅还有一个名字“桑巴特”(Sambat)。历史学家朱利叶斯·布鲁茨库斯(Julius Brutzkus)在其著作《古基辅的可萨起源》(The Khazar Origin of Ancient Kiev hypothesizes)中假设桑巴特和基辅都起源于可萨(Khazar),分别意为“山丘堡垒”和“低地定居点”。朱利叶斯·布鲁茨库斯认为桑巴特不是基辅,而是附近的维什霍罗德地区(Vyshhorod)。
948年,康斯坦丁·巴格里亚诺罗德尼(Konstantin Bagryanorodny)在《论帝国的行政管理》(Про управління імперією)中写到,基辅的第二个名字是“桑巴塔斯”(Самбатас)。但研究人员并未在任何来源上查到这个名字,所以无法确定该词汇的含义,但关于该名字起源有多种理论,认为它可能起源于哈扎尔语、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语、哥特语、犹太语、波罗的海语、
保加利亚语、突厥语等多种语系。此外,基辅还有一个突厥语名字——曼克曼(Манкермен),意为“大都会”。
基辅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其英文名称也随着语言的演变而变化。早期的英文资料将这座城市的名字译为Kiou、Kiow、Kiew。在奥特留斯(Ortelius)1570年版《俄罗斯、莫斯科和鞑》(Russiae, Moscoviae et Tartariae)的地图上,基辅拼写为Kiou。1650年,在纪尧姆·德·博普朗(Guillaume de Beauplan)绘制的地图上,基辅被写为Kiiow。在约瑟夫·马歇尔(Joseph Marshall)所著的《游记》(Travels)中,基辅被写为Kiovia。
1991年以前,国际上公认的基辅的英文拼写为“Kiev(kee-yev)”,是源于
俄语Ки́ев的音译,该拼写在1804年就出现在约翰·凯里(John Cary)的《根据最新权威绘制的欧洲新地图》(New map of Europe, from the latest authorities)中。1823年,玛丽·霍尔德内斯(Mary Holderness)在游记《新俄罗斯:从里加经基辅到克里米亚的旅程》(New Russia: Journey from Riga to the Crimea by way of Kiev)中也将基辅写为Kiev。1883年,《牛津英语词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也将基辅收录为Kiev,2018年时又收录了Kyiv。
乌克兰人都称首都为“Kyiv”,是
乌克兰语Київ的音译。由于“Kiev”并没有体现出乌克兰语地名的语音和圣经特征,1995年,乌克兰政府发布一项决议,确认基辅的英文拼写为“Kyiv”,并在立法和官方行为中强制使用“Kyiv”。
2018年,乌克兰外交部与乌克兰战略传播中心发起“#CorrectUA”在线活动,呼吁外国媒体纠正基辅的拼写(#Kyiv Not Kiev)。
历史沿革
早期起源
大约4至1.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基辅已有人类定居。公元前3000年,
新石器时代的部落在该地从事农业和畜牧业。公元前5世纪中期至公元前3世纪中期,该地区形成了特里皮利亚文化(Trypillya culture)。该地区的部落与南方草原上的
斯基泰人(Scythians)、萨马提亚人(Sarmatians)和可萨人(Khazars)等游牧民族以及
黑海沿岸的古希腊
殖民地均有贸易往来。2世纪至4世纪罗马硬币的发现,表明了基辅与
罗马帝国东部省份有着贸易往来。
关于基辅的建城时间,相关学者们有着诸多争论。传统上公认的基辅建立时间是公元482年。据
苏联史料记载,基辅建城于5世纪下半叶或6世纪初。不过也有考古证据表明这座城市建于公元6世纪或7世纪,另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基辅的成立时间可以追溯到9世纪末。据12世纪的编年史书《
往年纪事》(Povest vremennykh let)中记载,使徒
安得烈(St.Andrew)曾经过该地区,并在基辅所在地竖起一个十字架,
预言一个
基督教大城市将在此诞生。随后基辅由东斯拉夫波利亚尼亚(Polyanian)的部落首领基伊(Kyi)、什切克(Shchek)和霍里夫(Khoryv)三兄弟建立。他们各自在山上建立自己的村落,并根据长兄基伊的名字将其命名为基辅,意为“基伊的城”。附近的一条小溪则以他们的妹妹莉贝德(Lebid)的名字命名。《
往年纪事》中提到,波利尼亚人(Polianians)生活在基辅山区,该地区因靠近瓦兰吉(Varangians)至
希腊的商贸路线而得到经济和文化上的发展。
从6世纪起,该地区就存在零散的斯拉夫定居点,但并未确认这些定居点是否发展成为这座城市。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在
克罗狄斯·托勒密(Ptolemy)的世界地图上,沿着鲍里斯提尼斯河(Borysthenes)中游的阿扎加里姆(Azagarium)等几个定居点是基辅的前身。但在亚历山大·麦克比恩(Alexander Macbean)1773年所著的《古代地理词典》(Dictionary of Ancient Geography)中表明,这些定居点是现在的切尔诺贝利城(Chernobyl)。
基辅罗斯时期
公元8世纪起,基辅就成为了波利尼亚人(Polianians)的定居点,当时他们在圣安德鲁山(Saint Andrew’s Hill)、基塞利夫卡山(Kyselivka Hill)以及现在的基里利夫斯卡街(Kyrylivska Street)附近建立了3处
防御工事。840至878年间,马扎尔部落统治了该地区,但之后和可萨部落一起迁移到喀尔巴阡盆地(Carpathian Basin)。公元9世纪下半叶,瓦兰吉人占领了基辅,增强了与第聂伯河沿岸国家的贸易往来,并打通了里海和中亚地区的贸易路线。882年,
诺夫哥罗德(Novgorod)的统治者
奥列格(Oleh)占领了基辅并将其定为
基辅罗斯的首都。自此,基辅成为东斯拉夫国家基辅罗斯的中心,获得了“罗斯诸城市之母”的称号。但历史学家奥梅尔扬·普里察克(Omeljan Pritsak)和康斯坦丁·祖克曼(Constantine Zuckerman)对奥列格统治基辅的时间有所质疑,他们认为可萨人的统治一直持续到920年,有《基辅信件》(Kyivan Letter)和《谢克特信件》(Schechter Letter)等历史文献加以佐证。
发展繁荣的基辅时常受到游牧民族
佩切涅格人(Pechenegs)的骚扰和掠夺。968年,佩切涅格人大规模袭击了基辅,并掠夺了整座城市,基辅城内设施被严重破坏。995年,基辅的统治者
弗拉基米尔大公(Volodymyr the Great)彻底打败佩切涅格人,结束了基辅的战争。1000年,基辅的人口达到45000人。
弗拉基米尔大公于980年至1015年扩展了基辅城市的边界,引进了基督教,还兴建了什一税教堂(Church of the Tithes),使基辅成为
基辅罗斯的宗教中心。1019年开始,
雅罗斯拉夫一世·弗拉基米罗维奇大公(Grand Prince Yaroslav the Wise)将基辅的边界延伸到邻近的高原,并对基辅的城防设施进行了加固。1037年,智者雅罗斯拉夫大公下令建造了圣索菲亚大教堂及其他各种建筑。在雅罗斯拉夫的领导下,基辅成为具有国际地位的贸易和政治中心。基辅主要分为上城区和下城区,上城区主要是行政、军事和文化中心,而人口较多的下城区则主要是商业和制造业区。12世纪时,基辅的教堂已有400余座,人口规模也达到5至10万人。
1169年,罗斯托夫-苏兹达尔(Rostov-Suzdal)的安德鲁·博戈柳布斯基(Andrew Bogolyubsky)王子洗劫了基辅。1203年,留里克·罗斯季斯拉维奇(Rurik Rostislavich)亲王和他的钦察盟友占领并烧毁了基辅。1230年,基辅多次被不同的罗斯王公围攻和劫掠。1240年12月,由于基辅长期被掠夺和破坏,其城防能力不断下降,无法抵御拔都汗(BatuKhan)的蒙古鞑靼军队(Mongol-Tatararm)的掠夺,基辅被洗劫一空,大部分人口被杀害,房屋也仅存200多栋。这一事件对基辅和东斯拉夫文明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立陶宛统治时期
14世纪20年代初期,格迪米纳斯大公(Grand Duke Gediminas)率领的立陶宛军队在伊尔彭河(Irpen' River)战役中击败了基辅斯坦尼斯拉夫(Stanislav)率领的斯拉夫军队,占领了基辅。但
钦察汗国也声称基辅归他们所有,于是对立陶宛军队进行了报复。因此,基辅虽然由立陶宛统治,但必须向金帐汗国进贡。
1362年,立陶宛大公阿尔吉尔达斯(Grand Duke Algirdas of Lithuania)带领军队在锡纽哈河(Syniukha River)沿岸对金帐汗国发起战争,最终立陶宛取得绝对胜利,这场战役被称为蓝水战役(Battle of Blue Waters)。经此一役,基辅彻底成为立陶宛的附属公国,归阿尔吉尔达斯之子沃洛德梅尔(Volodymyr)统治。
1471年,基辅由立陶宛总督统治,他将基辅设为基辅州的首府。这一时期,基辅的贸易和
手工业恢复,大公维陶塔斯(Vytautas the Great)授予波迪尔地区一定的居民自治权。1482年,莫斯科大公
伊凡三世(Grand Prince Lvan III)的盟友克里米亚可汗孟里·吉雷(Mengli-Girei)袭击了基辅,并从圣索菲亚大教堂带走了金色圣杯。基辅的上城区也被摧毁成废墟,此后的一百年间,波迪尔便成为基辅的活动中心。1516年,大公西吉斯蒙德一世(Sigismund I)授予了基辅自治宪章,很大程度刺激了该地区的贸易发展。
波兰-立陶宛联盟时期
1569年,
波兰(Poland)与
立陶宛大公国(Lithuania)缔结卢布林联盟,成立波兰-立陶宛联邦,基辅地区被该联邦统治。
17世纪,
哥萨克骑兵(Cossacks)与波兰王室之间的斗争日益激烈。这激起博赫丹·赫梅利尼茨基(Bohdan Khmelnytsky)等人起义。1649年,起义军在克里米亚鞑靼人(Crimean Tatars)的协助下取得胜利,并清除了基辅的波兰军队,成功入驻基辅。1651年,基辅遭到了
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反攻。1654年,博赫丹·赫梅利尼茨基迫于波兰-立陶宛联邦军队的压力,选择和哥萨克签署了《佩列亚斯拉夫协定》(Pereiaslav Treaty),将
乌克兰交给
俄罗斯。随后,俄罗斯派军进驻基辅,并在上城区建造了莫斯科堡垒。1658年,
波兰立陶宛联邦联邦发布《哈迪亚赫条约》(Treaty of Hadiach),该条约提出将基辅设为波兰-立陶宛-鲁塞尼亚联邦内罗斯大公国的首都,但这一条款并未实施。
1667年,俄罗斯和
波兰休战,签订了《安德鲁索沃停战协议》(Truce of Andrusovo),该协议确认了俄罗斯对
第聂伯河左岸(即第聂伯河以东的乌克兰部分地区)和基辅的
宗主权,而波兰则获得了右岸地区,即乌克兰西部。1686年,波兰和
俄罗斯签订的《永久和平条约》确认了俄罗斯对基辅的控制,基辅是第聂伯河右岸唯一的俄罗斯前哨基地。
俄国沙皇统治时期
俄国君主
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安娜·伊万诺夫娜(Anna Ivanovna)和
叶卡捷琳娜二世(Catherine II)逐步取消基辅的市自治权,废除了旧的行政制度,将
乌克兰划分为新的行政省份,基辅成为乌克兰省的首府,但基辅市长等重要职位均由俄国官员担任。经济发展政策也开始向俄国人倾斜,因此,吸引到更多俄国人来到基辅定居,该地区的人口从18世纪末的3万人增加到1840年的4.5万人。
俄罗斯政府为了促进基辅地区的俄罗斯化,把重点放在了教育上,引进俄国教师,并于1834年开设了圣弗拉基米尔大学(现为
基辅国立大学)。1838年开始,陆续开设了贵族女儿学院、军事学员学校。同时开设了基辅神学院,培育该地区人民的宗教信仰。这一时期,基辅发展为俄国主要的
基督教中心,是俄国许多重要宗教人物的摇篮。
19世纪,基辅成为
乌克兰民族主义发展中心。19世纪40年代,历史学家米科拉·科斯托马洛夫(Mykola Kostomarov)创立了一个秘密政治社团——圣西里尔和美多迪乌斯兄弟会(the Brotherhood of Saint Cyril and Methodius),其成员提出建立自由斯拉夫民族联邦的想法,将乌克兰人作为一个独立的群体,而不是俄罗斯附属部分,但该社团很快被俄国政府镇压。
与此同时,基辅的经济也不断发展,现代工业、工厂开始出现,例如皮革制造、烟草加工、
蒸馏、酿造和纺织生产行业都陆续出现。19世纪60年代,基辅通过铁路与
莫斯科和
黑海港口
敖德萨(Odessa)相连,进一步增强了其作为工业、商业和
行政中心的作用。19世纪末俄国工业革命期间,基辅成为俄国重要的贸易和运输中心,主要通过铁路和
第聂伯河出口
蔗糖和谷物。与此同时,基辅的铁路、教育和文化设施逐步完善,商业建筑也逐渐增多,成为俄国第三大城市。1892年,基辅第一条
有轨电车开始运行。1900年,基辅的人口已增至25万人。
随着
乌克兰主权的丧失,俄国政府通过俄罗斯移民、行政措施等手段使基辅逐渐俄国化。20世纪初,基辅城区的人大多都讲
俄语,生活在郊区的下层阶级则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乌克兰民间文化。一部分乌克兰裔贵族、士兵和商人也试图通过秘密印书、业余戏剧、民间研究等方式来保护基辅的本土文化。
革命时期
1917年,俄国革命爆发,乌克兰各协会联合成立了革命议会——中央拉达(CentralRad)。次年1月,中央拉达宣布乌克兰独立,设立基辅为首都,基辅就此成为乌克兰民族复兴的中心。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基辅卷入了多场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队在1918年3月至11月率兵占领了基辅;1917年至1922年,基辅卷入俄罗斯内战;1919年至1921年,
波兰与苏联战争波及基辅。从1918年至1920年8月,基辅总共易主16次。期间,基辅遭到严重破坏,百姓流离失所,基辅的人口在一年时间内从54.4万人减少到36.6万人。
苏联时期
1922年,
乌克兰成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的原始组成国之一,因基辅是乌克兰
民族主义的中心,所以苏联政府将乌克兰的首都迁至
哈尔科夫(Kharkiv),直到1934年,乌克兰政府才恢复了基辅首都的地位。
20世纪20年代,随着讲
乌克兰语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基辅人民使用的语言从
俄语转变为乌克兰语,促进了城内乌克兰文化的发展。与此同时,基辅的经济也开始复苏,在
苏联五年计划期间,从1928年到
第二次世界大战,基辅建立了新的
机床、电气和
化学工业,从昔日的商业和宗教中心变成了重要的工业中心。
1932年至1933年,
乌克兰爆发大饥荒,造成基辅数十万居民死亡。1937年至1938年期间,
约瑟夫·斯大林发起的“大清洗”运动使基辅众多知识分子遭到迫害。1939年时,基辅人口为84.6万人。
1941年6月,德国军队入侵基辅,基辅30多万居民被疏散。197家工厂被拆除并运往
苏联。在撤离基辅之前,苏联政府在许多建筑中埋下了
地雷,摧毁了横跨
第聂伯河的三座桥梁、火车站以及所有铁路商店、发电站、自来水厂以及库房。9月,德国军队占领基辅,开始大肆屠杀基辅居民,并将10万乌克兰人强制扭送到德国当奴隶。1943年,基辅人口剩余约30万人。11月,德军从基辅撤军之前,洗劫了基辅的博物馆、图书馆、工厂和住宅,将第聂伯河左岸的居民区夷为平地,烧毁了
基辅国立大学和众多建筑。
战后,基辅的建筑、街道以及公共设施得到重建。1949年,基辅不断发展工业,生产水平逐渐恢复至战前水平。此外,基辅的天然气管道、地铁、住宅等
公用事业也在同步完善。在1946至1960年间,扩建了520万平方米的住房。城市面积也从1940年的680平方千米增加到769平方千米。1957年之后,基辅郊区位置也新修建了众多公寓大楼,并增加了60个绿化区域。
1986年,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Chernobyl Nuclear Power Plant)发生泄露,事故地点距离基辅以北仅100千米。幸而,当时盛行的南风将大部分
放射性污染都吹离了基辅。
独立时期
1991年,乌克兰发表《乌克兰独立宣言》,正式宣布独立,基辅成为乌克兰的政治中心。随后,基辅进行政治行政改革,扩大了最高拉达(乌克兰最高委员会或议会)、乌克兰内阁、总检察长和乌克兰最高法院职权,同时增设了
乌克兰国家银行和乌克兰宪法法院两个政府机构。此外,基辅也成为了许多非政府组织、国际组织的总部驻地,入驻了许多外国商业公司和
跨国公司。基辅的人口和建筑数量也随之增加。
2004年11月总统选举中,
俄罗斯支持的候选人
维克托·亚努科维奇(Viktor Yanukovych)击败另一候选人维克多·尤先科(Viktor Yushchenko)。维克多·尤先科在竞选期间因被投毒而毁容,于是,他召集支持者在基辅发起一场被称为“
橙色革命”(
橙色 Revolution)的运动。数万人走上基辅街头,抗议选举中的舞弊和填票现象。
乌克兰最高法院推翻了选举结果,维克多·尤先科在重新选举中获胜。2013年11月到2014年2月,基辅市中心成为“亲
欧盟示威”的主要地点。
2022年2月,
2022俄乌冲突爆发,
俄罗斯对基辅实施
导弹攻击,试图夺取基辅,但被乌克兰军队击退。此后,基辅地区时常响起警报,危险持续了1037小时15分钟。2023年11月11日,俄罗斯再次对基辅投下一枚导弹,恢复对基辅的导弹攻击。12月13日,俄罗斯再次空袭基辅,造成25人受伤,一栋公寓楼被毁。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基辅地处乌克兰中北部,
第聂伯河中游两岸及其最大支流
普里皮亚季河与
杰斯纳河汇合处附近,位于
基辅州境内,东邻布罗瓦里区(Броварский район)和鲍里斯波尔区(Бориспольский район),南接奥布霍夫区(Обуховский район),西邻法斯托夫区(Фастовский район)和布恰区(Бучанский район),北接维什戈罗德区(Вышгородский район)。基辅南北长42千米,东西长35千米,面积约为827.66平方千米;中心点的地理坐标为北纬50°27',东经30°31',距
黑海约951千米。基辅属于东2
时区,每年3月最后一个周末至10月最后一个周末期间执行夏令时(UTC+3),期间比北京时间晚5个小时。其余时间执行
冬令时,比北京时间晚6个小时。
气候
基辅属于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温暖,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约为9.2°C。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为−6°C,最低温度为−33°C。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0°C,最高温度为39°C。年平均降水量为635毫米,其中6月至7月的降雨量最大。降雪通常在11月中旬至次年3月底。无霜期平均持续180天左右。其
相对湿度范围从5月的51%-52%上升到12月的94%-95%,年平均日照数为1843小时,年均
太阳总辐射量约为97至100大卡/平方厘米。
地质
基辅位于
乌克兰地盾和第聂伯-顿涅茨盆地两个不同地质结构的交界处,其地质演化经历了数百万年。西南部属于乌克兰地盾,东西延续达800千米,受南北向深大断裂影响,自东向西,被分割为亚速(Azov)、中第聂伯(MiddleDnieper)、印古尔(Ingul)、罗斯-狄开奇(Ros-Tikych)、西北(North-Western)和德涅斯特-巴格(Dniester-Bug)6个地块,形成
地堑和断隆构造。六个地块间的发展与演化具有不均衡性和不同的
地壳演化特征,各个地块之间往往以深大断裂为界,在各地块基底中同时发育巨大的超壳断裂,以北西向为主,其次为北东向和近南北向。
第四纪时期,由于构造和地质过程的影响,基辅的领土反复下降到海底后再次上升。并且该地区的地质受到
冰川的进退影响,留下了地下岩石和水库的
沉积物。地质岩石(巨石、
黏土和沙子)的
混合物由巨石
壤土(
冰碛)形成,覆盖了基辅山脉,使其高度增加了15至17米。
黄土也是冰川影响的结果。基辅地区地质结构的主要问题是黄土结构松散,有的地方层厚达30米。基辅地区从上到下的
地质剖面分别为
更新世冰川沉积物砂土、
新元古代杂色粘土、新元古代波尔塔瓦粘土、旧元古代粘土、布查旧元古代粘土。
地形地貌
基辅的地形以平坦的
丘陵为主,地表从南部和西南部、北部和东北部向第聂伯河谷倾斜,
平均海拔为105米,西南部的塔拉尚区(Taraschan)是基辅的最高点,海拔为273米。北部地区的平均海拔为190米,左岸的海拔为90至140米。河岸地区,特别是
第聂伯河地带的地表破碎深度达100至110米,向西和西北两个方向逐渐减小。
该地区边界的第聂伯高地的表面被密集的河谷和沟壑网络所分割。在波利斯卡低地,地表破碎深度要小得多。第聂伯罗河、普里皮亚特河、乌扎河、泰特雷沃河、兹德维日河和伊尔彭河的宽阔河谷在地表结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河谷的交汇处和宽阔的阶地上,常见20至25米高的沙质护堤、
丘陵和
山脊。第聂伯河低地则是典型的
梯田平原,
正高和相对高程波动较弱。
水文水利
水文
基辅水体类型主要为河流、湖泊、池塘等。市内的河流以
第聂伯河(Dnieper River)为主,还有利比德河(Libid)、锡列茨河(Syrets)、维塔河(vita,
右支流)、戈伦卡河(Gorenka)、涅夫卡河(Nyvka)等,市内河流总长度为104.28千米,水体面积共67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8%。
基辅拥有欧洲东部第二大河流——第聂伯河(Dnieper River),该河流将基辅分为左岸和右岸两部分。市内的第聂伯河宽400至600米,深6至12米;浅水区宽800至1000米,深4至5米。
第聂伯河全长2201千米,
乌克兰境内长度为981千米。河流发源于
俄罗斯西北部的瓦尔代高地(Валдайській височині),从阿克谢宁莫斯沼泽地块(Аксенінський Мох)以小溪方式流淌。经过众多支流的补给,最终汇入
黑海。
水利
基辅境内有422座不同类型的水库,其中人工水库有44座。
基辅水库(
乌克兰语:Київське водосховище),以基辅命名,又被当地称为基辅海,是位于乌克兰
第聂伯河上的一个大型水库,总面积为922平方千米。水库于1960年至1966年建成,因在维什霍罗德(Vyshhorod)修建基辅水力发电厂大坝而形成。
土壤
基辅北部地区,主要分布着草灰土,该土壤中含有少量的
腐殖质,有机质贫乏,保水性差,酸度较高,
土壤肥力较低。中部及南部地区的
黄土沉积层上分布着石灰土,这些土壤是在富含石灰的黄土上形成的,因此比北部土壤含有更多的
有机化合物,但也呈酸性。
自然资源
基辅的矿产资源不如
乌克兰其他地区丰富,但也有一定的
建筑材料、燃料和能源原料储量。
基辅周围富含对燃料工业至关重要的泥炭矿床。有32个大型泥炭矿床,但目前仅开发了3个。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后,其中22个泥炭矿床因污染而被排除在开发之外。
基辅富含山地
沉积岩,包含
石英砂、
花岗石、
黏土和建筑沙。但目前基辅的建筑材料的开发和生产处于落后状态,是因为
苏联时期的矿山开采企业大多破产,导致开采出现停滞,虽然之后又恢复了,但采矿和工程地质年久失修,不能满足开采条件,基辅市政府也在着力解决这一问题。
基辅森林面积为493.8平方千米,包括斯维亚托申斯基(Svyatoshynskyi)阔叶林、霍洛西夫斯基(Holosiivskyi)阔叶林、普什查-沃迪茨基(Pushcha-Vodytskyi)针叶林和达尼茨基(Darnytskyi)针叶林。北部地区是一片混交林区,以
松树和落叶乔木为主;南部是一片公园森林,有欧洲
、
等落叶
。
基辅总面积约827.66平方千米,其中350平方千米用作建设用地,占土地面积的42.3%,其余部分则被水库、绿化区域和种植园占据,面积约436平方千米。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基辅共有71科297属536种
维管植物,其中短生植物有175种,原生植物有99种,还有一部分古植物和附生植物,并且还引进了254种地中海植物区系、99种北美植物区系以及少部分东亚的植物。基辅的水体中共发现278种
藻类植物,其中,
硅藻、
绿藻门和链藻门植物较多。基辅地区有超过25种植物被评为珍稀植物,包括桦树、
百合属等。
动物
基辅大约生存着上千种动物,据统计,截至2020年,该地区生活着48种哺乳动物,包括
刺猬亚科(Erinaceus amurensis)、
鼹鼠(talpa)、松鼠(Sciuridae)以及各种
啮齿动物;110种鸟类,包括
大山雀(Parus major)、
黑尾塍鹬(Limosa limosa)、
灰鹟(Muscicapa dauurica)等;6种
爬行纲,包括蛇(Serpentiformes)、
黄喉拟水龟(Clemmys)及蜥蜴(
姆万扎平头飞龙蜥蜴)等;52种鱼类,包括
魣属(Sphyraena)、
鲇形目(Siluriformes)、虾虎鱼(Gobiidae)等;数千种无脊椎动物,包括
甲虫(Coleoptera)、
螳螂(Mantodea)、
蚱蜢(
直翅亚目)和
蜜蜂属(Apis)等;基辅分布着沼鼠耳蝠(
鼠耳蝠属 dasycneme)、古氏伏翼(Pipistrellus kuhlii)等,均为重点保护动物。
自然保护区
基辅市内拥有41个自然保护区,包括阿卡德植物园和
乌克兰国家科学院植物园等。
阿卡德植物园(乌克兰语:БОТАНІЧНИЙ САД ІМ. АКАД. О. В. ФОМІНА)于1939年成为圣弗拉基米尔大学的研究基地,该植物园占地面积约0.26平方千米,园内种植着从世界各地采集的约10000种植物。1949年时,植物园修建了温室综合体,用以栽培约3000余种
热带和亚热带植物。
乌克兰国家科学院植物园(乌克兰语:Центральний ботанічний сад НАН України),又称中央植物园,于1936年建立,位于维杜比奇夫和兹维里涅茨地区,占地面积2平方千米,园内种植着来自全世界各地的近13000多种植物,包括针叶树、玫瑰、灌木、
紫丁香(原亚种)和玉兰等。
切尔诺贝利辐射和生态生物圈保护区(
乌克兰语:Чорнобильський радіаційно-екологічний біосферний заповідник)是世界上唯一位于辐射污染区的保护区。保护区占辐射污染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它成立于2016年,旨在保护波利西亚的动植物,恢复被放射性核素污染的地区,稳定水文状况,并在自然和生态领域进行科学研究。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30年间,该地区常年没有人类活动,促进了稀有动物
种群的恢复和新森林的形成。该保护区有
猞猁、狼、野牛、
麋鹿、
普氏野马等66种动物。
行政区划
区划详情
第聂伯河将基辅分为右岸和左岸两个地区。历史上,基辅位于河的西部右岸,直至20世纪才扩展到左岸。扩展后,基辅的右岸地区主要是
行政中心及商业中心,左岸地区主要是住宅区,两岸都有大片的工业区和绿化区。
1810年,基辅首次正式划分行政区划,主要分为佩切尔斯克(Pechersk)、斯塔罗基耶夫(Starokyiv)以及波迪尔(Podil)的第一和第二部分4个区域。1833年至1834年,
沙皇尼古拉一世(Nicholas I)颁布法令,将基辅划分为6个警署区,后又增至到10个。1917年,布尔什维克政府将基辅原本的8个区议会重组为6个党属区议会。1987年12月30日,基辅向
第聂伯河左岸扩张领土,增加了哈尔科夫斯基(Kharkivskyi)和瓦图京斯基(Vatutinskyi)两个区,
行政区划从12个增至14个。基辅最近一次的区划改革在2001年,将14个行政区划调整为10个。
城市景观
现代基辅是旧建筑和新建筑的混合体,保留了众多历史建筑。基辅的中心是上城区,该区域沿用了古老的街道格局,并保留了包括圣索菲亚大教堂(cathedral of St.Sophia)、圣安德鲁教堂(church of St.Andrew)、金门遗址、德西亚蒂纳教堂(Desiatynna Church)以及什一税教堂(Church of the Tithes)等诸多历史建筑。
1934年,乌克兰将首都从
哈尔科夫迁回基辅,并计划在基辅兴建众多新建筑,如佩乔尔斯克(Pechersk)、利普基(Lypky)、赫雷夏蒂克欧洲广场(European Square on Khreshchatyk)和米哈伊利夫斯卡广场(Mykhailivska Square)以及弗拉基米尔·列宁(Vladimir Lenin)和
约瑟夫·斯大林(Stalin)纪念碑。但由于资金和基辅地形等种种原因,一部分计划没有得以实现。
乌克兰独立后,基辅市中心遍布西式住宅、高档餐厅和著名酒店等。2005年,乌克兰政府将国家定位为旅游胜地,市中心的独立广场等建筑得到重建。安德烈夫斯基(Andriivskyi Descent)等地成为艺术街区,在此地可以找到传统的乌克兰艺术品、宗教物品、书籍等。
基辅的现代地标之一是位于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国家历史博物馆中的乌克兰母亲
雕像(Mother Ukraine statue)。此外,基辅还有米哈伊尔·米克申(Mikhail Mikeshin)、博赫丹·赫梅尔尼茨基(Bohdan Khmelnytsky)雕像以及第聂伯河堤岸上纪念创始人基伊、什切克、霍里夫和利比德的纪念碑。在市中心的独立广场上,矗立着基辅的两名城市保护者米迦勒大天使(Michael Archangel)和贝雷尼娅(Berehynia)的雕塑,米迦勒大天使雕塑矗立在旧城大门上,贝雷尼娅雕塑则立在一根高柱上。
政治
基辅城市管理机构分为城市委员会和市政府。城市委员会相当于市议会,成员由市民直接选举产生,主席从城市委员会成员中选举产生,任期均为4年。市政府为
行政管理执行机构。市长通过市民投票选举产生。现任市长维塔利·弗拉基米罗维奇·克里琴科(Кличко Віталій Володимирович)于2014年6月上任。
政要
基辅市长是维塔利·弗拉基米罗维奇·克里琴科(Кличко Віталій Володимирович)。2014年5月25日,他以近57%的
选票赢得基辅市长选举,于6月5日宣誓就职,同时兼任基辅国家行政管理局(KCSA)负责人。2020年,在基辅市长地方选举第一轮中,维塔利·弗拉基米罗维奇·克里琴科以50.52%的得票率获胜。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基辅的总人口约为288.79万人,人口密度为3299人/平方千米,
人口增长率为0.11%,是乌克兰人口最多的城市。男性约有133万人,占46.25%;女性约有155万人,占53.74%。男性和女性的性别比为0.86:1。
族群
基辅的族群构成在过去的几个世纪发生了很大变化。1874年,
俄罗斯地理学会基辅分会对基辅进行了人口普查,基辅当时有127205人,主要以乌克兰人、
俄罗斯人和犹太人三个族群为主。1917年,
乌克兰当局在基辅进行了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乌克兰人仅占总人口的16%,而俄罗斯人占大多数,达到50%。1919年时,基辅的乌克兰人有所增加,占总人口的25%。此后,基辅的乌克兰人逐年增加,直至1926年,基辅的乌克兰人占总人口的41.6%,而俄罗斯人占总人口比例为25.5%。在1959年的苏联人口普查中,基辅成为乌克兰人最多的城市。
根据2001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基辅境内居住着130多个
族群。乌克兰人是基辅最大的族群,共2110800人,占总人口的82.2%;俄罗斯人共337300人,占总人口的13.1%;犹太人共17900人,占总人口的0.7%;白俄罗斯人共16500人,占总人口的0.6%;波兰人共6900人,占总人口的0.3%;亚美尼亚人共4900人,占总人口的0.2%;阿塞拜疆人共2600人,占总人口的0.1%;鞑靼人共2500人,占总人口的0.1%;格鲁吉亚人共2400人,占总人口的0.1%;摩尔多瓦人共1900人,占总人口的0.1%。
基辅自8世纪以来就有犹太人在此定居,并形成了犹太社区,11世纪至12世纪,犹太人受到鞑靼人和立陶宛的保护,犹太人获得的权利越来越多,犹太社区也随之增加。在1648年时,
赫梅尔尼茨基起义期间,该市的大多数犹太人与其他地区的犹太人一起被
扎波罗热市哥萨克人杀害。1654年,基辅被
俄罗斯占领,不允许犹太人在此定居。直到1793年这一禁令才被取消。
20世纪,基辅的犹太人增加较多,他们大都居住在基辅的郊区。1919年春,犹太人人数已增至11.4万人,约占基辅总人口的21%,直至1939年,犹太人口逐渐增加到22.4万人,但二战时期,3.5万人犹太人被
德国联邦国防军屠杀,还有一大部分犹太人逃离了基辅。虽然战后有少部分人回到了基辅,但犹太人数量远不如前。截至2020年,约有2.1万犹太人在基辅定居。
语言
1979年,52.8%的基辅人认为
乌克兰语是他们的母语,44.8%的人认为
俄语是母语。1990年开始,乌克兰语和俄罗斯语的使用比例为45%和55%。直到2014年,乌克兰语和俄罗斯语的使用人数持平。2017年,52%的人同时使用两种语言,34%的人只用
乌克兰语交流,而只使用俄罗斯语交流的人仅占14%。
2019年,
乌克兰签署了语言法,确定乌克兰语是乌克兰的唯一官方语言,所有国家权力机关和地方自治机构以及部分公共生活领域必须使用乌克兰语。剧院上演的
话剧、电视台播放的电影、电视剧都要求必须是
乌克兰语或者有
乌克兰语的字幕和配音,个人交际和宗教活动中使用的语言则不受限制。2022年,有41%的人仅使用乌克兰语交流,50%的人同时使用两种语言,6%的人仅使用
俄语交流。
宗教信仰
基辅主要有
基督教、基辅罗斯东正教、
天主教等宗教信仰。其中,基督教在基辅较为盛行,基辅作为乌克兰的基督教中心,活动场所主要以圣索菲亚大教堂(Saint Sophia Cathedral)为主。基辅罗斯东正教则以基辅佩乔尔斯克修道院(The Kyiv Pechersk Lavra)为重要活动中心,天主教的活动场所以圣尼古拉斯罗马天主教堂(St.Nicolas Roman Catholic Church)为主。
19世纪,基辅的犹太人逐渐增多,由此形成了
犹太教。此间,基辅建造了中央犹太教堂(Central Synagogue)等众多犹太教堂。20世纪90年代后,
乌克兰的犹太教开始复兴,他们在乌克兰建立了数百个与宗教、教育、慈善及媒体等行业相关的犹太组织、社团和中心。犹太教的主要活动场所为大合唱犹太教堂(Choral Synagogue)和布罗茨基合唱犹太教堂(Brodsky Choral Synagogue)。
圣尼古拉斯罗马天主教堂是基辅第二古老的天主教堂,建成于1909年,由建筑师弗拉迪斯拉夫·霍罗德茨基(Władyslav Horodecki)设计。该教堂以哥特式建筑风格为主,其建筑外观借鉴了沃蒂夫教堂(Votivkirche),
建筑结构参考了
巴黎圣母院(French Notre-Dame de
巴黎)。教堂高55米,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建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教堂遭受炮击和火灾,教堂装饰遭到严重损坏。20世纪70年代,教堂才得以修复。2021年,教堂发生火灾,40多年的
管风琴被烧毁。
经济
综述
基辅是
乌克兰的工业中心,工业体系完善,主要工业有
轻工业、
金属加工、精密机器制造、电子、
化学等。2021年,基辅的
地区生产总值为12.76万亿格里夫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4.22万格里夫纳,主要是因为
加工业、
建筑业以及运输业的加强。出口率增长了23.4%,达到153亿美元。2022年,基辅的
平均工资超过2.54万格里夫纳(1月份为2.17万
乌克兰格里夫纳),超过乌克兰平均工资的1.9倍。
2022年,由于
俄罗斯的入侵,基辅经济受到一定影响,货物进出口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但仍然在
乌克兰其他地区中处于领先地位,基辅共出口了价值105亿美元的货物,占
基辅州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此外,基辅的失业率逐年增加,2024年,基辅失业率达到10.6%。
第一产业
截至2021年,基辅拥有2018家农牧场,其农产品产量在乌克兰各地区中排名第四,人均农产品产量在乌克兰各地区中排名第三,基辅在乌克兰农产品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为8.3%。该地区的主要畜牧产品为肉类、牛奶和蛋类,年产量分别为4.88万吨、8.84万吨和8.038亿个。
第二产业
基辅的工业在整体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地区的主导产业是电力、机械制造、
金属加工以及食品、医疗等
轻工业,截至2021年,基辅拥有大中型工业企业336家,工业生产指数为95.9%,工业生产总值为348亿
乌克兰格里夫纳,在
乌克兰排名第七。该市的食品工业占比29%、电力占比23.5%、非金属加工占比14.5%、木制品制造占比9.3%、机械制造占比8%、金属加工占比6.1%、医疗生产占比2.7%、建材工业占比0.7%。
基辅的制造业也发展较好,主要涉及精密仪器、食品、飞机制造等行业,包括库兹尼亚·纳·雷巴尔斯科姆制造厂(Kuznia na Rybalskomu)、安东诺夫飞机制造厂(Antonov Serial Production Plant)、航天制造公司(Aeros)、基辅罗申食品制造厂(Kyiv confectionery
工厂 Roshen)、阿森纳特种设备生产国营企业(Arsenal Special Device Production State Enterprise)、奧博隆啤酒厂(Obolon Joint Stock Company)等。
第三产业
基辅的第三产业主要包括服务业和旅游业。
基辅是
乌克兰的商业中心,服务业发展较好,截至2021年,基辅拥有18.2万家中小型企业从事服务业,其中,个体商家有103476家,就业人数达25.25万人。中小企业销售额为3283亿
乌克兰格里夫纳。房地产是基辅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基辅是乌克兰以及东欧地区房价最高的城市。
2020年,受新型冠状病毒影响,基辅的游客数量骤减,仅有27.6万人,1至9月的旅游税收为3000万格里夫纳。2020年的游客数量是基辅过去10年间游客最少的一年。2023年,基辅旅游市场回暖,基辅的旅游税收超1.11亿格里夫纳,较2022年旅游税收增加了4000多万格里夫纳。2024年,基辅设立了市级非营利企业“基辅旅游发展中心”,以增强基辅的旅游发展。
重要企业
安东诺夫飞机制造厂(Antonov Serial Production Plant)于1946年成立,以创始人奥列格·康斯坦丁诺维奇·安东诺夫(Oleg Konstantinovich Antonov)命名,公司位于基辅市郊,是集设计、试验和生产于一身的飞机制造厂,该公司共生产“安”式飞机22000多架,出口50多个国家。20世纪40年代,该公司在安东诺夫领导下成功研制了安-2型多用途军用运输机,并生产了一万多架。中国的早期飞机运5就是在安-2型多用途
军用运输机的基础上发展的。进入50年代后,该公司在奥列格·康斯坦丁诺维奇·安东诺夫领导下研制了安-10乌克兰式巨型客机,它比104喷气式客机耗油量小,可乘坐84名旅客,同时可承载3吨半货物。此后安东诺夫飞机制造厂又设计出一系列小型和中型民用和军用运输机,如安-12等。1965年,安东诺夫飞机制造厂还成功研制出载重约80吨的大型远程军用运输机
安-22运输机、
安-124运输机、
安-225运输机等。
社会事业
教育
基辅是乌克兰的科研和教育中心,拥有200多个教育机构,其中有24所大学(15所国立大学和9所
私立大学)、40所
中等专业学校、41所职业技术学校、308所小学、680所托儿所和幼儿园以及各类培训教育机构。此外,基辅还有一些成人夜校、职业技术学校和福音神学院。
基辅塔拉斯舍甫琴科国立大学(Taras Shevchenko National University of Kyiv)是乌克兰领先的当代学术和教育中心。学校成立于1834年,由
俄罗斯尼古拉斯一世(Nicholas I of Russia)创建。该大学授予
学士、硕士学位以及博士学位,设置了地理学、
经济学、
历史学、
控制论、数学与力学、
社会学、
信息技术、无线电物理、电子与计算机系统、心理学、物理学、哲学、
化学、法学14个专业,提供55个学士培训项目、49个专家培训项目和98个硕士培训项目,培养了超2.6万名学生。此外,基辅塔拉斯舍甫琴科国立大学内的图书馆(the Kyiv National University Library)是
乌克兰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成立于1834年,馆藏超过350万册,占地6000多平方米,设有17个借阅部和15个阅览室。
国立基辅大学莫希拉学院(National University of Kyiv-Mohyla Academy)成立于1615年,后于1991年重建,成为高等教育学府,是乌克兰第一所引入四年制
学士课程的大学,以乌克兰语和英语授课,下设六个学院,分别为人文科学院、经济科学院、信息技术学院、法律学院、
自然科学学院、
社会科学和社会技术学院,包括16个本科生课程和23个研究生课程以及34个学术中心和实验室。学校约有4000名学生,是
乌克兰规模最小的大学之一。
文化事业
基辅是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城市,市内有60余家博物馆和1000多个图书馆。博物馆涉及艺术、历史、民俗建筑等各方面。此外,基辅有30多家剧院和50家戏剧团体。
乌克兰二战历史国家博物馆(
乌克兰语:Національний музей історії України у Другій світовій війні)是位于基辅佩乔尔斯克区的一座纪念二战的建筑群,是乌克兰最大的博物馆之一,馆内拥有超过30万件展品。该建筑群最开始被称为“1941-1945年
苏德战争历史
乌克兰国家博物馆”,2015年7月16日,乌克兰文化部将其更名为“乌克兰二战历史国家博物馆”。
乌克兰国家历史博物馆(
乌克兰语:Національний музей історії України)成立于1904年,最早名为基辅艺术、工业和科学博物馆(乌克兰语:Київський художньо-промисловий),该博物馆展示了乌克兰从古代至今的历史,拥有约800000件藏品,其中包括22000件永久展出的展品。馆内拥有世界著名的考古钱币、民族志、武器藏品、装饰艺术作品、手稿、印刷品、绘画以及20世纪
乌克兰民族解放运动的文物。
乌克兰国家艺术博物馆(
乌克兰语:Національний Художній Музей України)是乌克兰的一座美术博物馆,位于基辅佩乔尔斯克米哈伊洛·赫鲁舍夫斯基街(Mykhailo Hrushevsky Street),是乌克兰最大和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馆成立于1899年8月1日,由建筑师弗拉迪斯拉夫·霍罗德茨基(Vladyslav Horodetsky)设计建成。馆内藏品是由博赫丹·哈年科(Bohdan Khanenko)、捷列先科(Tereshchenkos)、维肯蒂·赫沃伊卡 (Vikentii Khvoika)、米科拉·比利亚希夫斯基(Mykola Bilyashivskyi)等人所捐赠,于1904年12月30日对外开放。馆内拥有12至20世纪
乌克兰绘画、雕塑和
圣像画等40000余件展品。
乌克兰国家图书馆(
乌克兰语:Національна бібліотека України)成立于1918年,由
帕维尔·斯科罗帕茨基(Hetman Pavlo Skoropadskyi) 创建。图书馆以维尔纳德斯基(V.I.Vernadskyi)命名,又称乌克兰维尔纳德斯基国家图书馆(The Vernadsky National Library of Ukraine),是乌克兰的信息、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中心。图书馆隶属于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受到乌克兰政府保护。馆内藏书超过1400万册,是乌克兰文献量最大的图书馆,其中包括作曲家阿特米·韦德尔(Artemiĭ Vedel,1767-1808 年)的手稿、东斯拉夫手稿《佩雷索普尼西亚福音书》(Peresopnytsia Gospels)以及《犹太音乐民俗集》(Collection of Jewish Musical Folklore)等,其中《犹太音乐民俗集》于2005年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项目。
乌克兰智者雅罗斯拉夫国家图书馆(
乌克兰语:Національна бібліотека України імені Ярослава Мудрого)成立于1866年,是乌克兰领先的文化、教育、科学和信息机构。1957年,图书馆更名为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家共和图书馆。独立后,图书馆更名为乌克兰国家图书馆,并于1994年根据总统令获得乌克兰国家议会图书馆的地位。2016年正式更名为
乌克兰智者雅罗斯拉夫国家图书馆,馆内藏书约400万册。
乌克兰国家歌剧院(
乌克兰语:Національна
歌剧 України)成立于1867年,歌剧院的礼堂包括舞台、两层观众席以及化妆间,可容纳1650人,剧院的总体积近100000立方米,内部面积为40210平方米。1983年至1988年,剧院建筑进行了重建,主要针对建筑物的后台部分进行改造,增加了排练室和更衣室的数量,还设立了合唱教室。舞台也扩展至深20米,高27米,舞台总面积变为824平方米。
戏剧和喜剧学术剧院(
乌克兰语:Київський академічний театр драми і комедії на лівому березі Дніпра)成立于1978年,创始人是爱德华·米特尼茨基 (Eduard Mitnizky),是基辅最早的剧院之一。剧院因展示
乌克兰戏剧艺术而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其演出在
俄罗斯戏剧节、
法国乌克兰文化日、斯拉夫戏剧会议等不同
国际戏剧节上受到高度评价。剧院的首部剧目是乌克兰剧作家罗迪昂·费杰涅夫(Dion Feznev)的《埃克梅》(Acme)。
卫生健康
1715年,基辅成立了首家政府药店。1728年,首家私人药店在基辅诞生。1755年,基辅建立了一家医院。首个医学院成立于1841年,多位著名的医生在此工作,包括外科医生米科拉·沃尔科维奇(Mykola Volkovych)、病理学家弗拉基米尔·皮德维索茨基(Volodymyr Pidvysotsky)、病理生理学家瓦西里·奥布拉佐夫(Vasilii Obraztsov)等。1998年,基辅公共卫生保护系统内有97家医院(其中19家为儿童医院)、269个门诊和综合诊所机构,共有3.2万张病床。该系统的主要制约因素是资金有限、现代化设备和药品短缺。
体育
基辅拥有
基辅奥林匹克体育场(
乌克兰语:НАЦІОНАЛЬНИЙ СПОРТИВНИЙ КОМПЛЕКС ОЛІМПІЙСЬКИЙ)、瓦列里·洛巴诺夫斯基迪纳摩体育场(Valeriy Lobanovskyi Dynamo Stadium)等大型体育场馆,其中
基辅奥林匹克体育场举办过
2012年波兰乌克兰欧洲杯、
欧洲足球五大联赛等多场大型足球赛事。
基辅有较多职业和业余足球俱乐部,包括基辅迪纳摩足球俱乐部(Dynamo Kyiv)、基辅阿森纳足球俱乐部(Arsenal Kyiv)、基辅奥博隆足球俱乐部(FC Obolon Kyiv)。其中基辅迪纳摩俱乐部是
乌克兰最成功的足球俱乐部,曾多次获得国内外赛事的冠军。此外,基辅还有基辅布迪维尔尼克篮球俱乐部(BC Budivelnyk basketball club)和基辅索基尔冰球俱乐部(Sokil Kyiv ice hockey club)等,这两支球队都是参加乌克兰最高联赛的球队。
体育场馆
基辅奥林匹克体育场(
乌克兰语:НАЦІОНАЛЬНИЙ СПОРТИВНИЙ КОМПЛЕКС ОЛІМПІЙСЬКИЙ)创建于1923年,是
欧洲最大的体育中心之一。场馆位于基辅市中心,场内设有足球场、
田径场和两层观众席。2011年后,奥林匹克国家综合体育场举办各类赛事共200余场,包括2012年欧洲杯、欧洲联赛、
欧洲冠军联赛、欧洲杯预选赛、世界杯和
乌克兰足球超级联赛等。除了体育赛事外,奥林匹克国家综合体育场还举办了
乌克兰和国际著名音乐家的音乐会,如奥肯·埃尔兹(Okean Elsa)、
麦当娜·西科尼(Madonna)等人的音乐会。2018年6月,奥林匹克国家综合体育场被列入多功能欧足联精英级体育场名单。
俱乐部
基辅迪纳摩足球俱乐部(
乌克兰语:Динамо Київ)是一支乌克兰足球俱乐部,创立于1927年,是由谢尔希·巴尔明斯基(Сергій Барминський)和米科拉·汉尼科夫(Микола Ханников)两人共同创立。基辅迪纳摩足球俱乐部一直是乌克兰足球的领头军,历史上共获得过13次苏联冠军、12次乌克兰联赛冠军、9次乌克兰杯冠军、2次乌克兰超级杯冠军和1次
欧洲超级杯冠军。
基辅布迪维尔尼克篮球俱乐部(乌克兰语:Будів
云杉属ник Київ)的前身为弗拉基米尔·沙布林斯基(Володимир Шаблинський)组建和领导的一支简称SKIF的队伍。1962年,SKIF队伍被“Kyivmiskbud-4”信托公司接管,并命名为“布迪维尔尼克”(Будівельник)。1992年至1997年,俱乐部连续六次夺得乌克兰锦标赛金牌。2012年,拉脱维亚人接手了球队。2013年,该俱乐部在艾纳尔斯·巴加茨基斯(Айнарс Багатскіс)的带领下打进了
欧洲杯
半决赛,并赢得了超级联赛冠军,这是乌克兰篮球俱乐部在欧洲竞技场上取得的最好成绩。截至2021年,俱乐部共获得了15次乌克兰杯的冠军。
科技
基辅有超过360个科研机构,占
乌克兰所有科研机构的22%,其中,57%的科研机构属于政府经济部门,36%的机构属于学术部门,5%的机构属于高等教育部门,仅有2%的机构属于工业企业科研与开发部门。
乌克兰国家科学院(
乌克兰语:Національна академія наук України)是乌克兰最大科研机构,管理着一系列研究机构。乌克兰国家科学院成立于1918年,第一任主席是科学家弗拉基米尔·维尔纳德斯基(乌克兰语:Володимир Іванович Вернадьский),设有3个学科、14个系,学科包括物理技术和数学科学、
化学与生物科学、社会
人文科学概论。院系包括数学系、
计算机科学系、力学系、物理与
天文学系、
地球科学系、
材料科学物理与技术问题系、电力工程物理与技术问题系、物理与动力工程系、化学系、
生物化学生理学与
分子生物学系、普通生物学系、经济系、历史哲学与法律系、文学语言与艺术研究系。
2020年,
乌克兰国家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研发出了一种具有防腐性能的金属-水-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该材料不仅在治疗伤口和烧伤方面表现出色,而且还可以作为预防细菌和病毒感染(包括COVID-19)的有效手段。
2016年,乌克兰国家IT工厂(UNIT Factory)在基辅开业,这是一家培养IT专业人员的教育机构,提供全新的IT教育形式。由瓦西里·赫梅利尼茨基(Vasyl Khmelnytsky)的K.Fund基金公司与法国École42编程学校共同创立。此外,机构还为中小型高科技公司提供现代化的办公场所。该机构还包括技术公司发展中心(TCDC)、VR实验室(
Crytek)和
智慧城市实验室。
人居环境
基辅的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备。供电主要由DTEK基辅电力网络公司(DTEK Kyiv Electric Networks)提供,供暖由基辅特普洛内戈(Kyivteploenergo)提供。供水设施则主要由私营企业基辅沃多卡纳尔公司(Kyivvodokanal)提供。
基辅的供电设施主要由基辅电力网络公司提供,配电网络包括12038千米输电线路(电压为0.4-110千伏)、64座
变电站(电压范围为35-110千伏)、243个开关柜以及3728个10千伏变电站。
基辅的供暖主要由基辅特普洛内戈公司提供,
热能来源于CHP-5和CHP-6两座火力发电厂,可满足基辅约90%的供热需求,供热网络达2700千米。
基辅的供水主要由沃多卡纳尔公司提供,包括生活用水、
污水处理等服务。水源主要来自
第聂伯河、德斯纳(Desna)河以及地下水源。基辅的供水管网总长4231千米,污水管网总长2662千米。
交通
综述
基辅的交通设施较为完善,交通运输方式涵盖公路、铁路、航空、航运等各种方式。基辅是乌克兰国际公路的交汇点,国际公路M-01、M-03至M-07都经过基辅,境内还有E40、E95、E373等多条欧洲公路。基辅的主要火车站是基辅-帕斯火车站(
乌克兰语:Вокзал ст.Київ-Пас),提供通往乌克兰各州以及
俄罗斯、德国、匈牙利等国家的车次。基辅主要由鲍里斯波尔国际机场(Boryspil International Airport)和基辅茹良尼国际机场(Kiev Zhuliany International Airport)两大客运机场提供航空服务。基辅的主要港口是位于波迪尔街区的基辅
河港,港口货运量达到4000万吨。基辅的公共交通网络主要由地铁、公共汽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和缆车等构成。
公路
基辅是
乌克兰国际公路系统的焦点,国际公路M-01、M-03至M-07经过基辅境内,
欧洲公路E40、E95、E373也在基辅交汇。
铁路
基辅是重要的铁路枢纽。市内的西南铁路是乌克兰最古老的铁路之一,其在市内设有基辅-帕斯火车站(
乌克兰语:Вокзал ст.Київ-Пас)。车站总面积为40.7万平方米,每年为2350万人次提供服务,提供从基辅发往
俄罗斯的
莫斯科和
圣彼得堡、哈萨克斯坦
阿斯塔纳、
阿塞拜疆的
巴库、德国柏林、
匈牙利布达佩斯、波兰华沙、白俄罗斯的
格罗德诺和
明斯克、
摩尔多瓦的
基希讷乌市以及
保加利亚的
索非亚等车次。
航运
基辅的主要港口是波迪尔街区的基辅河港(乌克兰语:Київський річковий порт),河港建于1897年,拥有5个储物仓库,提供货物转运、储存、运输、场地出租、船舶修理等服务,港口最大可承载4000万吨货运量。
航空
基辅共有
鲍里斯波尔国际机场、基辅茹良尼国际机场以及安东诺夫机场3个机场。前两个机场主要提供客运服务,安东诺夫机场则提供货运服务。
鲍里斯波尔国际机场(Boryspil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KBP,ICAO:UKBB)是位于
乌克兰首都基辅东南29千米处的一座国际机场,由乌克兰政府运营管理,为基辅提供航空运输服务。机场建于1959年,是乌克兰最大的机场,也是
国际机场联合协会的成员机场之一,该机场是乌克兰最繁忙的机场,承担了乌克兰约65%的航空客运量,年客运量超过800万人次。机场拥有A、B、C、F4座航站楼以及两条跑道。机场主营国内和国际的客货运输业务,由阿拉伯航空(Air Arabia)、
阿塞拜疆航空(Azerbaijan Airlines)、风之玫瑰航空公司(Windrose Airlines)等50家国内外的航空公司提供航班服务,提供飞往
沙迦(Sharjah)、
巴库(Baku)、贝尔格莱德(Belgrade)、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Ivano-Frankivsk)、
哈尔科夫(Kharkiv)等地的航班。
基辅茹良尼国际机场(Kiev Zhuliany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IEV, ICAO: UKKK)是位于基辅茹良尼居民区南端的一座
军民合用机场,归基辅政府所有,为基辅提供航空服务。机场始建于1923年,它是基辅两大客运机场之一,同时它也是
乌克兰主要的商业航空机场和
欧洲最繁忙的商业航空
枢纽机场之一,年客运量约200万人次。基辅茹良尼国际机场主营国内、地区和国际定期的客货运航线,与43家航空公司合作,飞往48个国家和地区。
安东诺夫机场(Antonov airport,IATA:GML,ICAO:UKKM)位于基辅西北25千米处,靠近城中村戈斯托梅尔(Gostomel)。机场拥有长3500米、宽56米的人工起降跑道,主要提供
原型机和改装飞机的地面与飞行测试,安东诺夫公司和其他机构或航空公司的货物空运服务以及飞行机组人员和维护人员的培训。
公共交通
基辅的公共交通包括地铁、公共汽车、
无轨电车、
有轨电车和缆车,公共道路交通运输均由基辅联合市政公司运营。地铁发展较好,其他类型的公共交通却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公共汽车服务的时间不够准确,无轨电车和有轨电车的设备相对老化。
基辅地铁是
乌克兰最快、最方便和最实惠的公共交通方式。基辅地铁首条线路于1960年11月投入使用,是乌克兰的第一条地铁线路,也是
苏联的第三条地铁线路。基辅地铁共有三条线路,总长度近70千米,共52个运营车站,每天运送142.2万名乘客,占基辅公共交通负荷量的38%。地铁站台共有五辆编组列车,各线路之间共有三个换乘站。
基辅的城市电动列车路线的是一条环形路线,沿途设有14个车站,每天有66列电动列车运行,单列电动列车总行程时间不超过一小时。城市电动列车路线与
基辅地铁有6个换乘站点。
基辅有乌克兰最大的无轨电车网络,路线总长度为534千米。1935年,基辅首辆无轨电车开始运行,路线主要集中在赫列夏蒂克街(Khreshchatyk)和韦利卡瓦西基夫斯卡街(Velyka Vasylkivska),也通往火车站。
基辅有3个有轨电车车站,分别是达尔尼茨基站(乌克兰语:Дарницьке)、波多利斯克站(乌克兰语:Подільське)和舍甫琴科站(乌克兰语:Т.Г.Шевченка),共有20条运营线路,电车轨道总长度为230.2千米,共有378辆有轨电车运行。
基辅的出租车行业监管不够,出租车每千米的收费没有规定,以致于私营出租车公司之间竞争较为激烈。基辅的缆车是在
第聂伯河上运行,每天可运送10000至15000名乘客。
文化
综述
基辅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
圣索菲亚大教堂(
乌克兰语:Собор святої Софії)和
彼切尔洞窟修道院(
乌克兰语:Києво-Печерська
月桂属а)2个
世界遗产。此外,基辅的雕塑和建筑较为出名。雕塑中《祖国母亲》具有代表性。建筑方面较为突出的是
乌克兰巴洛克建筑风格,最具代表性的是维杜比奇修道院(Vydubychi Monastery)。
文物古迹
基辅共有圣索菲亚大教堂和基辅洞窟修道院2个世界遗产。
圣索菲亚大教堂(
乌克兰语:Собор святої Софії)建于11世纪,当时的基辅大公雅罗斯拉夫一世(Yaroslav I)就埋葬于此。圣索菲亚大教堂虽然在18世纪修建时融入了一些巴洛克风格,但仍然是基辅罗斯时期拜占庭教会建筑的代表之一。它有一个中殿和四个过道,顶部有五个圆顶,内部装饰华丽。教堂内保存有全世界最大的马赛克拼画(260平方米)以及11世纪壁画(3000平方米)。1990年,圣索菲亚大教堂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彼切尔洞窟修道院(
乌克兰语:Києво-Печерська
月桂属а)是基辅著名古迹之一,占地0.28平方千米,院内有许多教堂及博物馆,包括古代珍宝博物馆、乌克兰民族装饰艺术博物馆等,其中洞窟教堂历史最为悠久。它建于1051年,由两条洞穴(高2米、宽1.2米)组成,相距400米,分别向
延伸,总长500余米。洞穴两壁各向里挖出高1米、长2米、深0.5米的浅穴,最早作为修道室,教士死后尸体保存在洞穴内,由于洞穴内特殊的气候环境,这些尸体自然风干成
木乃伊。
除洞窟教堂外,
彼切尔洞窟修道院内还有如别里斯托夫救世主教堂(建于11世纪)、圣母升天教堂(建于17世纪,重建于2000年)。修道院内的钟楼高96.5米,直径29米,底层宽8米,共4层,顶部装有灯和十字架。钟楼原有9座钟,现存4座。1990年,基辅洞窟修道院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饮食
基辅的饮食习惯与东欧国家大致相同,以面包、牛奶、
阳芋、牛肉、猪肉和
乳制品为主,饮料有
格瓦斯、茶、咖啡等,酒类以伏特加、
葡萄酒、啤酒为主。基辅人对餐具的使用十分讲究,同时也非常注意用餐礼仪,忌指手划脚、高声说话和用刀叉敲击碗碟。此外,一般
宴会上每个人都需要
敬酒,第三杯酒专门祝福女性。
基辅蛋糕(Kyiv cake)以基辅命名,是该市的象征之一,配料包括
、奶油和坚果馅等,象征着财富和奢华。
基辅鸡(Chicken Kyiv),也称为炸肉排,做法是先用鸡肉片将
欧芹、大蒜和
奶油卷好,将
鸡肉卷裹上一层面包屑,最后进行油炸。
习俗
谢肉节,源于古斯拉夫人的春耕节。东正教传入
俄罗斯后,这一民间节日被安排在东正教“大斋戒”前一周。在为期40天的“大斋戒”里,人们禁止吃肉和娱乐,因而在斋期开始前的一周,人们会尽情吃喝,以弥补斋戒期间的薄食寡欲。“谢肉节”又名“送冬节”,顾名思义,也就是送冬迎春的节日,如同中国的
春节。在
斯拉夫民族流传的神话中,马斯列尼察(Maslenica)是代表着寒冷和黑暗的女神,当春神雅利洛(Yalilo)战胜严寒和黑暗后,春天就到来了,春耕劳动也即将开始。因此每年2月底,3月初,
斯拉夫人都要举行送冬迎春仪式。
艺术
基辅的雕塑和建筑较为出名,拥有350个雕塑以及众多
乌克兰巴洛克建筑风格和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建筑。
雕塑
基辅有多达350个纪念雕塑作品,这些雕塑有的以规模巨大而著称,有的以构思精巧取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纪念雕塑作品是巨型
雕像《祖国母亲》。雕像于1981年5月9日建成,号称是世界上最高的雕像,底座加雕像高达102米,全身都是钢铁材质,全焊接,一共重达450吨;雕像右手握宝剑,宝剑长16米,重9吨;雕像左手持盾牌,重13吨。
建筑
基辅的建筑风格大多在
基辅罗斯时代形成的。988年至996年期间,基辅地区的建筑在
基督教的影响下,拜占庭风格的建筑开始出现,其建筑和装饰都具有地道的乌克兰风格。13世纪上半叶,基辅地区受到鞑靼蒙古入侵,
蒙古族在基辅修建了许多具有他们传统风格的建筑,对后来基辅的建筑也有一定影响。17世纪下半叶开始,巴洛克风格开始渗透到乌克兰文化中,当地传统建筑受此风格影响,形成了形式简化、空间合理的乌克兰巴洛克建筑风格,也被称为“哥萨克”或“马泽帕”巴洛克风格,代表有圣索菲亚大教堂,但该教堂也不完全是乌克兰巴洛克风格,还融入了拜占庭建筑风格。
自1780年代以来,基辅的建筑以
古典主义建筑风格为主,古典主义建筑的特点包括建筑物外部和内部装饰的简洁性、形式的严谨性、空间的清晰性等。
地区象征
市树
七叶树是基辅的市树,其树干高达36米,树冠呈圆顶形,叶子由五到七片小叶组成,花朵由
复总状花序组成,每个圆锥花序有二十到五十朵花,每个圆锥花序上会发育一到五个果实,果实由绿色的尖刺胶囊状外壳包裹。十九世纪初,七叶树在基辅特很欢迎,基辅人民在街道和公园里大规模种植七叶树,基辅洞窟修道院的东正教修道院里有许多壮观的标本。
市徽和市旗
基辅的徽章是天使长米迦勒,其右手握一把炽金色的剑,左手握一面带着希腊十字的椭圆盾牌。基辅徽章在1995年获得市议会批准。天使长米迦勒被认为是基辅的守护神,他的形象经常出现在建筑、肖像和宗教游行中。他象征着力量、守护和战胜邪恶。
基辅的市旗是长方形,底色为蓝色,中间的图案是天使长米迦勒的形象,旗帜长宽比为3:2。
市标
“基辅——一切开始的地方”市标是安德烈·费多罗夫(Andrey Fedorov)在2011年9月举办的“最佳基辅标志”竞赛中的获得
一等奖的作品。设计该标志的主要目的是在国外形成基辅的正面形象并增加基辅在国际旅游领域的吸引力。该标志由四个图形构成:蓝色的水滴象征
第聂伯河;青栗代表公园城市,象征基辅与自然的联系;黄顶代表东正教朝圣中心,象征基辅的诸多教堂;红心象征基辅是一座善良、和谐、舒适的城市。
市歌
《如何能不爱你,我的基辅!》(Як тебе не любити, Києве мій!)是基辅的市歌,由
乌克兰诗人德米特罗·卢岑科(Dmytro Lutsenko)和作曲家伊戈尔·沙莫(Ihor Shamo)共同创作,最初是为了庆祝1962年的基辅日。据说伊戈尔·沙莫一晚上就创作了这首曲子,而德米特罗·卢岑科则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完成歌词。首演之后,歌词“怎么能不爱你,我的基辅!”受到当地居民追捧,从此成为该市的非官方市歌。2014年这首歌获得市议会批准,正式成为基辅市歌。
Як тебе не любити,Києве мій!
译:《如何能不爱你,我的基辅!》
演唱:尤里·古利亚耶夫(Yury Gulyaev)
Грає море зелене, тихий день догора,
海水碧绿,天风平浪静,
Дорогими для мене стали схили Дніпра,
德涅泊尔河两岸风光,令我神思飞扬,
Де колишуться віти закоханих мрій
树枝簌簌地摇晃,在叙说梦想
Як тебе не любити,Києве мій
基辅,我多么爱你,爱在心上
Вечорів оксамити,мов щастя прибій
树枝簌簌地摇晃,在叙说梦想
Як тебе не любити,Києве мій
基辅,我多么爱你,爱在心上
В очі дивляться канни,серце в них переллю
Хай розкажуть коханій,
野牦牛 я вірно люблю
花儿倾诉着爱情,歌唱地久天长
Буду мріяти й жити на крилах надій
展开希望的翅膀,让生活辉煌
Як тебе не любити,Києве мій
基辅,我多么爱你,爱在心上
Спить натомлене місто мирним,лагідним сном,
城市渐渐入梦乡,一片宁静安详,
Ген вогні,як намисто,розцвіли над Дніпром,
灯火像宝石项链,点缀河岸两旁
Вечорів оксамити,мов щастя прибій
天鹅绒般的夜晚,有波涛伴唱
Як тебе не любити,Києве мій
基辅,我多么爱你,爱在心上
Вечорів оксамити,мов щастя прибій
天鹅绒般的夜晚,有波涛伴唱
Як тебе не любити,Києве мій
基辅,我多么爱你,爱在心上
参考资料来源
风景名胜
综述
基辅旅游资源众多,有
卫国战争纪念馆、金门、基辅创始人纪念碑、安德烈斜坡等多处景点。2018年,到访基辅的外国游客超过85万人次,普通游客大多选择在5月到10月期间出行,而商务游客则选择9月到次年5月期间出行。5月至9月的酒店入住率平均为45%至50%,其中,旅馆和三星级酒店的入住率约高达90%,四星级酒店的入住率为65%至70%,五星级酒店的入住率平均为50%至55%。
主要景点
卫国战争纪念馆(乌克兰语:Музей історії України у Другій світовій війні)位于第聂伯河右岸,是一组雄伟的雕刻和建筑艺术群。纪念馆占地0.1平方千米,其入口原是为抵御外敌入侵而修筑的洞穴要塞。纪念馆周围建有高浮雕群像。馆中陈列8000多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展品及许多油画和雕塑,纪录了乌克兰人民在卫国战争中建立的不朽功勋。《祖国母亲》雕像是纪念馆的主体组成部分,是基辅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金门(乌克兰语:Золоті́ воро́та)建于11世纪,是现存不多、保留完好的雅罗斯拉夫大公时代的建筑之一。金门是古代基辅城的正门,门扇和门楼上的教堂圆顶装饰有镀金的铜箔,金门因此而得名。门高12米,宽6.4米。修建金门在当时有两个作用,一是作为当时基辅最主要的城门,二是防御之用。1983年,金门遗址经整修后开辟为博物馆,对游客开放,馆内陈列着众多古基辅的文物。
基辅创始人纪念碑(
乌克兰语:Пам'ятник засновникам Києва)始建于1982年,是为纪念基辅建城1500周年所建立的,位于第聂伯河右岸河边,与《祖国母亲》雕像相邻。相传,基伊、什切克和霍里夫三兄弟和他们的妹妹莉贝德在第聂伯河右岸建立了这座城市,城市以大哥基伊的名字命名,故称之为基辅。
安德烈斜坡(
乌克兰语:Андріївський узвіз)是基辅的文化街,因安德烈教堂而得名。
基辅罗斯时代,
手工业者和小商贩均住在下城区,安德烈斜坡是从上城区到下城区最近的路,因而成为手工业产品的交易场所,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这条街道已修复为20世纪的原样,沿街设有
手工艺作坊、艺术沙龙,出售各类具有乌克兰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和纪念品。
友好城市
截至2023年11月,基辅共与71个城市建立友好关系:
著名人物
亚历山大·马科维奇·奥斯特罗夫斯基(Alexander Markowich Ostrowski,1893年-1986年)是一位出生于
乌克兰基辅的数学家,致力于分析和
代数领域的广泛研究。他一生之中出版了大约275部作品,发表的主题集中在
行列式、线性代数、
代数方程、多元代数、形式代数、
数论、几何、拓扑、收敛、实函数理论、
微分方程、微分变换、复函数理论、共形映射、
数值分析和杂项。
鲍里斯·帕顿(Borys Paton,1918年-2020年),1918年出生于基辅,父亲是著名工程师叶夫亨·帕顿(Yevhen Paton),他毕业于理工学院工程系,自1962年起担任乌克兰科学院院长,创作了1000多部科学著作,其中包括20部专著和400项专利发明,主要集中在
材料科学和焊接领域。2020年,鲍里斯·帕顿于基辅去世,享年101岁。
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Vladimir Horowitz,1903年-1989年),1903年出生于基辅,
俄罗斯钢琴家,他重新定义了体态轻盈,举止沉稳的钢琴演奏方式。1989年11月6日,霍洛维茨在纽约去世,享年85岁。
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斯基(Ігор Іванович Сікорський,1889年-1972年),1889年5月25日出生在俄罗斯帝国的基辅地区(今
乌克兰基辅),他从小就对飞机感兴趣,1909年,他建造了第一架直升机,1910年建造了第二架直升机。1923年,他与一群俄罗斯移民在长岛罗斯福菲尔德(Roosevelt Field on Long Island)附近的一个养鸡场成立了西科斯基航空工程公司(Sikorsky Aero Engineering Corporation)。公司生产的第一架飞机是西科斯基S-29-A,该飞机是双引擎全金属运输机。
戈尔达·梅厄(Golda Meir,1898年-1978年),本名戈尔迪·马博维奇(Goldie Mabovitch),
以色列女政治家,1898年出生于
乌克兰基辅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69年至1974年任以色列总理。
米拉·乔沃维奇(Milica Bogdanovna Jovovich),
美国女演员。1975年出生于基辅,5岁时随父母移民美国。1991年因出演其首部影片《
重返蓝色珊瑚岛》而进入演艺圈。1997年,因出演科幻电影《
第五元素》后广为人知。
城市荣誉
2023年,基辅被评为世界“荣誉最佳城市”。
参考资料
基辅市.北京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23-11-18
Kyiv.Britannica.2023-11-15
Kyiv.encyclopediaofukraine.2023-12-07
基辅人口.worldpopulationreview.2024-01-17
基辅.newworldencyclopedia.2023-11-29
Kyiv.encyclopediaofukraine.2023-11-16
Poland.encyclopediaofukraine.2023-11-16
Kyiv.britannica.2023-11-17
国情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3-11-18
Kyiv.britannica.2023-12-24
Kyiv.britannica.2023-11-19
Театр.drama-comedy.2024-01-23
Kyiv.britannica.2023-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