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承宗,曾用名殷诚忠,男,1941年出生于
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美籍华裔钢琴演奏家、作曲家。
殷承宗7岁开始学琴,9岁举行首次
独奏会,1954年考入
上海音乐学院附中
钢琴专业。1959年,殷承宗参加
维也纳第七届
世界青年电影节钢琴比赛,获金质奖章,次年赴
苏联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后于1962年返回
中央音乐学院继续深造。同年,殷承宗在第二届
彼得·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
小提琴比赛中获得钢琴比赛第二名。1965年,殷承宗成为
中国交响乐团独奏演员。
1967年,殷承宗改编创作的钢琴伴唱《红灯记》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推出。1970年,由殷承宗参与创作的
钢琴协奏曲《黄河》首次公演。1980年,殷承宗作为中国四大音乐家之一被载入
美国《格罗夫音乐大辞典》。1983年,殷承宗迁居美国,并在美国
卡内基音乐厅举行
独奏音乐会。移居美国之后,殷承宗作为一名钢琴
教育家,培养的学生在
英国里兹钢琴比赛、
彼得·柴可夫斯基青少年钢琴比赛中多次获奖。
2004年12月,殷承宗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北京现代之夜——2005年北京新年音乐会》。2008年至2009年期间,先后在国家大剧院、
上海音乐厅举办钢琴演奏会。2013年,殷承宗在北美地区开启“辉煌的历程——庆祝殷承宗卡耐基音乐厅首演30周年世界巡演”。2018年10月,殷承宗和福田交响乐团同台演奏
钢琴交响
协奏曲《黄河》。2023年3月24日,82岁的殷承宗在重庆大剧院举行
钢琴交响音乐会。
殷承宗因改编创作并演出钢琴伴唱《红灯记》、
钢琴协奏曲《黄河》、古曲《
十面埋伏》等成为世界著名钢琴家,其作品的影响力还曾引发了钢琴艺术在中国的大普及,他的《黄河》钢琴协奏曲唱片曾获得
金唱片奖,他也被《
纽约时报》誉为“中国最优秀的钢琴家”。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殷承宗1941年出生于厦门鼓浪屿,从7岁的时候开始学琴,9岁时,在300多人的教堂里举行首次
独奏会,弹肖邦圆舞曲,也弹自己改写的《
解放区的天》。1954年,他考入
上海音乐学院附中
钢琴专业;1959年,殷承宗参加
维也纳第七届
世界青年电影节钢琴比赛,并获得金质奖章。1960年赴
苏联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1962返回
中央音乐学院继续深造,同年在第二届
彼得·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
小提琴比赛中获得钢琴比赛第二名;1963年
除夕,殷承宗在小型文艺晚会上弹奏了自己处女作《秧歌舞》。1964年9月,殷承宗在“四清”运动中被安排到北京通县劳动锻炼,深入接触了底层农民。1965年,他毕业于
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毕业后,他到中国中央乐团担任首席钢琴演奏家。同年,他成为
中国交响乐团独奏演员,并多次与世界著名的交响乐团、指挥家合作演出。
演艺经历
出国前
1967年,他改编创作并在人民大会堂首演的《
红灯记》作为重要事件登上《
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上,同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期间,《红灯记》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演出时大受好评,该曲目也被列入“八个样板戏”名录,该曲目成功将
京剧与西洋乐器进行了融合,《红灯记》成功后,殷承宗开始考虑创作重大题材的
钢琴协奏曲音乐。
1969年 ,殷承宗与
钢琴协奏曲 《黄河》创作小组的成员一起去黄河体验生活,并于次年在
民族文化宫大剧院正式公演钢琴协奏曲《黄河》。该作品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传播最广的中国交响音乐作品之一。1971年灌制成唱片,至今成为经典,一直是最畅销唱片之一。
1971 年,殷承宗带着《黄河》走遍了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如随
中央芭蕾舞团出访
阿尔巴尼亚、
罗马尼亚、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等,后来又与
维也纳爱乐乐团、
费城交响乐团、
伦敦交响乐团等世界上的顶级乐团合作演出《黄河》。《黄河》成功后,殷承宗于1973年开始着手领导创作的大量中国
钢琴曲,为了扩大创作曲目,还把之前由他本人创作、改编的钢琴伴唱《
红灯记》里面的唱段和同是八个样板戏之一的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也改编成两首钢琴独奏曲和钢琴
组曲。同年,殷承宗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提升为中央乐团党委副书记。1976年10月,殷承宗被定为“
四人帮”在中央乐团的余党代表,而受到长达四年的审查。1980年以后,殷承宗逐渐恢复演出。同年,他并同聂耳、冼星海、马思聪成为列入《新格罗夫音乐和音乐家词典》的仅有四位中国音乐家之一。
出国后
1983年,殷承宗移居美国。同年9月,在
卡内基音乐厅举办了第一场独奏会,被《
纽约时报》赞为“中国最优秀的钢琴家”,当即与美国经纪人签下三年合约。1987年在伦敦韦格蒙音乐厅举行
钢琴演奏会。1990年在
苏联参加
彼得·柴可夫斯基150年诞辰纪念演出活动。次年在卡内基音乐厅100周年纪念会上举行第二次独奏会。1992年和美国罗省管弦乐团同台演奏,都是以《黄河》钢琴协奏曲为主要曲目。1995年11月,殷承宗获得第三届
中国金唱片奖。1996年,殷承宗在纽约
卡内基音乐厅第一次演出《
十面埋伏》和《春江花月夜》,听众反应热烈,
美国媒体把《十面埋伏》誉为“中国第一狂想曲”。1997年在林肯中心演出
钢琴协奏曲《黄河》。
2001年4月1日,殷承宗和沈榕、李德伦等人创作的古典专辑《Yellow River》发行。2002年,他在
厦门市成功举办第四届
彼得·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比赛,并出任三项比赛的总评委会主席,另外他还曾担任第十届吉娜巴考尔国际
钢琴比赛(GINA BACHAUER INTERNATIONAL JUNIOR\u0026YOUNG ARTISTS PIANO COMPETITION)、第一届
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钢琴比赛以及第三届
中国国际钢琴比赛评委。2003年9月,殷承宗钢琴独奏音乐会在
湖南大剧院举行,演奏了《
十面埋伏》、
弗雷德里克·肖邦的升C小调前奏曲作品45、降B小调谐谑曲作品31等曲目。2004年10月,在蛇口风华大剧院举办专场音乐会。同年12月,殷承宗在人民大会堂上演的《北京现代之夜——2005年北京新年音乐会》演奏《黄河》第四乐章《
保卫黄河》,并在此次演出前不久结束中国国内十城市巡回演出。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殷承宗开始更加频繁的回到中国演出,2005年,殷承宗在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举行音乐会,9月17日,他和指挥家
郑小瑛在
民族文化宫大剧院同台演出钢琴协奏曲《黄河》。次年6月,殷承宗在
星海音乐厅举行
钢琴独奏音乐会,演奏中西两种风味的《四季》钢琴曲以及其他的曲目。12月,他在
沈阳市举办“红色经典
钢琴演奏会”,演奏陕北民歌《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军民大生产》《
绣金匾》《
翻身道情》和舞剧《红色娘子军》
组曲等作品。
2007年1月,殷承宗在香港沙田大会堂举行钢琴演奏会,演奏了4首陕北民歌,包括《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军民大生产》等 ,同月为纪念钢琴伴唱《红灯记》创作40周年,在北京保利剧院举行音乐会。同年12月,他在上海音乐厅举行独奏音乐会,演奏
沃尔夫冈·莫扎特的《C大调奏鸣曲》和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的《f小调奏鸣曲“热情”》。
2008年7月,殷承宗在国家大剧院举行
钢琴独奏音乐会,演奏
弗朗茨·海顿的《f小调变奏曲》、莫扎特的《C大调奏鸣曲》、贝多芬的《月光升c小调奏鸣曲“月光”》、
弗朗茨·舒伯特的《三首音乐瞬间》和贝多芬的《f小调奏鸣曲“热情”》等作品。12月,在福建会堂举行“舒伯特专场”音乐会。次年9月,与
陈淑芳、
袁慧琴、
李阳鸣等京剧演员合作,在上海音乐厅举行音乐会,演出
钢琴伴唱《
红灯记》。
2010年1月,他在厦门人民会堂,与指挥家
郑小瑛合作举行
新年音乐会; 且在天津音乐厅举行
钢琴独奏音乐会,演奏舒伯特的《c小调小快板》《四首即兴曲》等作品 ;7月,在
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
罗伯特·舒曼与
弗雷德里克·肖邦作品独奏音乐会 。
2011年5月,殷承宗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主讲“红色记忆·民族钢琴艺术讲座”;10月,殷承宗在武汉琴台音乐厅举办音乐会,演奏钢琴伴唱《红灯记》、钢琴
组曲《红色娘子军》等 ;12月,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举办“
沃尔夫冈·莫扎特与
弗朗茨·李斯特钢琴曲音乐会”演奏莫扎特《a小调回旋曲》、《d小调幻想曲》、《C大调奏鸣曲》、《A大调奏鸣曲》等曲目。
2012年2月,殷承宗在
深圳保利剧院为
深圳市观众献上一场
独奏会。同月,在
呼和浩特市举行独奏音乐会;6月,在国家大剧院举行独奏音乐会 。2013年,殷承宗在北美地区开启“辉煌的历程——庆祝殷承宗
卡内基音乐厅首演30周年世界巡演”。
2014年4月27日晚,他在辽宁大剧院大剧场里举行了一场音乐会,在该场音乐会上演奏钢琴协奏曲《黄河》。9月,在国家大剧院参加“文化中国·全球华人音乐会”,演奏钢琴协奏曲《黄河》 。2018年10月,殷承宗和福田交响乐团同台演奏
钢琴交响
协奏曲《黄河》。
2023年3月24日,82岁的殷承宗在重庆大剧院举行钢琴交响音乐会。6月4日,殷承宗携手青年指挥家尹炯杰、
厦门爱乐乐团在泉州大剧院正式开启全国巡演的首站演出。同年7月,他参加了《2023上海夏季音乐节》。
任教经历
作为一名从事钢琴教育家,殷承宗先后在中央乐团、中央音乐学院从事教学活动,并任教于美国曼哈顿音乐学院、克利夫兰音乐学院,培养出一大批青年钢琴家,如著名钢琴家郎朗,来自俄罗斯的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金奖得主Ilya Itin,来自中国台湾的美国波格雷里齐国际钢琴比赛冠军陈襄,来自美国的刚获得柴可夫斯基钢琴比赛银奖的华裔钢琴新星Geroge Li等。
个人生活
殷承宗的夫人是钢琴家陶宗舜,陶宗舜也曾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二人育有一女,名为殷悦。
人物作品
音乐专辑
参考资料:
出版图书
参考资料:
社会活动
1973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提升为
中国交响乐团党委副书记,又被任命为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殷承宗还曾被列入“四人帮”组阁名单,拟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艺术风格
民族风格
殷承宗在学习西方音乐作品的基础上,立足本土,致力于创作属于当代中国、具有民族性格与特色的钢琴音乐,对于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创作起到了明显作用。从其作品中能体现出,该理念从形成到逐步完善的过程。从早期作品来看,殷承宗将民族化元素融入钢琴音乐创作,是为了使钢琴作为一种乐器、钢琴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能够迅速融入中国本土根深蒂固文化背景中,引起群众的情感共鸣,从而使钢琴和钢琴音乐得到群众的认可。这一时期,殷承宗主要利用
钢琴独具的包容性,充分展现钢琴作为音域最广的乐器得天独厚的优势,起到“救琴”的目的。基于这一
目的理性思维,殷承宗在早期音乐作品如《农 村新歌》《秧歌舞》等的创作中,就已经以“西学为体、中学为用”作为基本创作手法,在完整地继受西方钢琴艺术创作理论技法的同时,将当时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生活、
民俗音乐腔调放入已较为成熟的
现代钢琴音乐创作的框架中作为填充内容,实现初步的结合。在《红灯记》中,殷承宗采用模仿的方式应用
钢琴,使该曲目保留原有的韵味和风格,民族化的元素得到最大程度地体现。同时殷承宗又将丰富的钢琴
织体应用于其中,成为组织各类民族化素材的骨骼脉络,使民族化元素的融入不至于使钢琴音乐作品失去应有的结构与自洽。这样的作品既能够展现时代的特征和当时的人物思想,并且也符合钢琴音乐创作的基本规律。
此后,殷承宗积极主动地以民族化探索钢琴音乐艺术在中国应该有的创作路径,从而不断推陈出新,体现了将钢琴乃至其他乐器作为载体来表达民族精神的特点。以钢琴协奏曲《黄河》为例,《黄河》是根据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进行改编所获得的一首钢琴曲目,在进行演奏时,曲目中曲调的变换是各个乐章主题旋律的基础,而这样的新型表达手法能够阐述原著的同时重新使音乐作品获得生命和艺术价值。这一作品对整个乐章的写作理念方 面进行了重塑和改造。对创作结构进行分析发现,《黄河》这一曲目打破了一般
协奏曲,固有的三个乐章的基础构建形式,将中国民族音乐中的起承转合结构作为特点形成了四个乐章,这也使音乐的结构形式更为丰富。这样的结构,同时也符合西方现代化
音乐创作的基本规律。这就说明殷承宗先生没有拘泥于已经成形的
乐理体系和结构框架,而是已经自觉地将成熟完善的西方现代化音乐技巧做了适于本土、适于中国的改造。
主题立意
殷承宗是新中国在成立后最早出现的一批
钢琴作曲家,在进行音乐创作时都将自身的理论基础,从
改革开放和
社会主义发展的角度进行融合。所以殷承宗在进行音乐作品的创作时,大多数作品中都包含着高昂的基调以及极为鲜明的民族艺术,而这一点也恰恰契合了人们渴望美好的心声和具有的坚定信念。从这一方面来说,
民俗音乐艺术受到中国传统音乐思维的束缚,在内容和情绪上进行展现时都过度拘泥。钢琴音乐总体来说具有相反的特征,钢琴具有极强的情感宣泄能力,所以殷承宗将民乐艺术与钢琴艺术进行有机地融合,这样能够展现人民生活和斗争精神,而在自然的情感表达上钢琴这一种乐器则更为流畅,并且也能够更为贴近人们的生活,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引发听众情感上的共鸣,使创作的作品更加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诠释途径
殷承宗改编的钢琴曲《北风吹》来自
歌剧《
白毛女》中喜儿的唱段《北风吹》首先要了解歌剧《白毛女》,原有唱段《北风吹》是在河北民歌《青阳传》的曲调基础上创作而成,并具有大众化、口语化和自然、淳朴的歌调特征,殷承宗将这首长短通过民族化的诠释途径改编为了钢琴曲。
一开始的主题段落演奏中具有
民俗音乐般质朴、清亮的音色,演奏时一方面旋律突出,另一方面在间补时的流动
音型演奏上,尽量可靠近中国古筝的刮奏特征。而接下来的段落则是以两种音乐语境来表达欢天喜地和期盼等两种音乐情绪。后续内段落则开始以音区、音色作为区分依据,并可以借助力度、速度以及
织体中的小二度音响来划分有着炫技特征的音乐语境。简而言之,这样一首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可以在
钢琴演奏中体现出原滋原味的歌调与风情,呈现中国音乐文化中特有的韵味,又可以呈现以钢琴为音乐母语的西方音乐文化风格。
人物轶事
“黄河”缘起
1969年,殷承宗与钢琴协奏曲《黄河》创作小组的成员一起去黄河体验生活。他们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去充分感受和体验黄河。第一乐章表现的是
陕西省、
山西省交界处黄河千丈瀑布的壮观气势,他们就奔
壶口瀑布。 第二乐章写黄河的九曲连环,他们就爬到高原上去俯瞰
母亲河。写“黄河船夫曲”,他们就和纤夫一起拉纤,听他们讲当年的故事。殷承宗感受到的是黄河的壮观和伟大。在黄河边上,他和船夫一起拉过纤,登上
黄土高原,俯瞰蜿蜒曲折的黄河。他与创作组成员们一起横渡
黄河,穿越一个又一个激流险滩。在黄河边上,他学着像当地农民一样骑毛驴,尝着当年游击队员吃过的土豆皮拌辣椒,甚至花两个星期时间沿黄河岸边一直走到
延安市。
钢琴协奏曲《黄河》在1970年正式公演。那天是在
民族文化宫大剧院,前面是殷承宗弹钢琴伴唱《红灯记》。当时他用力过猛,把腰给扭了,一时不能动弹,只好临时把后面一个小时长的《
沙家浜》调上来。他被送进了民族宫背后的
北京市肛肠医院。他让医生打过针,包扎了一下,就立即赶回剧场演出。当演奏到第四乐章《
保卫黄河》的“战马驰骋”一段时,观众的情绪受奔腾的旋律感染而沸腾,打击乐手甚至把
定音鼓的鼓膜都打破了。
《黄河》后来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原版“黄 颂”版,另一个是人们熟悉的“东方红”版。据殷承宗介绍,最初演奏的是“黄河颂”版,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时,一位工人来信提议,应该把《国际歌》的主题加入其中,大家认为意见很好,于是就着手再创作。不过,后来他创作出来的却是加了“东方红”旋律的《黄河》。钢琴协奏曲《黄河》的演奏一举成功。此后,《黄河》成为在全世界舞台上经常被演奏的中国钢琴曲。
家乡情怀
1941年,殷承宗出生于绿影摇曳中的鼓浪屿鸡山路十六号殷家住宅,这是一幢始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外形优雅的欧式小楼。文革结束后,殷承宗移居美国。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殷承宗开始时常回国演出。殷家的欧式小楼成为音乐工作室,他说在这里创作“很容易有灵感”。然而,后来的
鼓浪屿已与殷承宗的童年记忆相差甚远,“两所音乐学校搬走了,最早的爱乐也没有了,它变成了一个纯粹的旅游景点。”殷承宗说。这里已经成为了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全国旅游投资者的寻梦之地,流失的不止是音乐,还有老鼓浪屿人。他开玩笑说,现在除了殷氏宅院内在他回来后、学生到访时,还有一些
钢琴声音,“其它地方很少听到钢琴声音了”。
人物评价
殷承宗的演奏技巧娴熟,刚柔并济,既善于表现热情、奔放、绚丽辉煌的乐曲,又善于揭示抒情细腻,哲理性强的作品内容,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厦门市鼓浪屿管委会 评)
殷承宗所受到的西方音乐文化的教育程度和在钢琴领域里取得的艺术成就,远不是“红色钢琴家”所能够涵盖的。只是由于“文革”的他“红”遍中国大地,并以其红色经典的钢琴曲目,也几乎走遍了他那个时代与我国关系较近的国家,才由此淹没了他的留学资历、国际比赛获奖等荣誉。(
沈阳音乐学院 王铁红评)
殷承宗做到了让西方的
钢琴来演绎中国的京剧、民间歌调、古曲,并能让这些由他创作、改编的曲目,成为中国钢琴曲库中的一部分。因此才有后来的中国钢琴作品《十面埋伏》和钢琴协奏曲《黄河》,被西方媒体称为中国第一狂想曲和东方 最具魅力的音乐经典。而所有这些作品都构成了中国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音乐文化发展、变迁和沉浮的主线,并以这些作品为祖国送上了一份厚礼。(沈阳音乐学院 王秋弘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