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大学
全国重点大学
中国的林业大学,包括高等大学和专科职业类院校在内有许多所,其中综合实力雄厚、全国影响力大的高等院校有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西南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基本简介
北京林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局共建的重点大学。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农业科林学目。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与河北农业大学森林系合并,成立北京林学院。1956年,北京农业大学造园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部分并入学校。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1年成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85年更名为北京林业大学。1996年被国家列为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试办研究生院,2004年正式建立研究生院。2005年获得本科自主招生录取资格。2008年,学校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2010年再获教育部和国家林业局共建支持。2011年与其他10所行业特色高校参与组建北京高科大学联盟
校本部现有校园面积703亩,正在建设的峰校区占地面积750亩,学校实验林场占地面积11627亩,学校总占地面积12330亩。此外在沧州市建有3002亩的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图书馆建筑面积23400平方米,藏书163.25万册。电子文献39900GB,电子资源库39种。建成了“千兆骨干、百兆桌面”的数字校园网络。
学校以林学、生物学、林业工程学为特色,是农、理、工、管、经、文、法、哲相结合的多科性协调发展的重点大学。学校现有17个学院、39个博士点、116个硕士点、57个本科专业及方向,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含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0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一级)(含3个二级学科)、4个北京市重点学科(二级)、1个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在校生25693人,其中本科生13730人,研究生8102人,各类继续教育学生3861人,非计划招生高等教育学生中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1850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875人,其中,专任教师1412人,包括教授229人、副教授499人;有博士生导师407人,硕士生导师40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人选1人,有长江学者4人,国家杰青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8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7人。教师获奖众多,其中有1人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人获国际环境突出贡献奖,1人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人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4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称号。其他获各类省部级以上奖励200余人次。
基本规模
学校科学研究实力雄厚,成果丰硕。建有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研发中心、1个国家科技示范园、1个国家野外台站、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5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5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林业局定位观测站,2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0年以来,共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2项。“十一五”以来,以第一作者单位发表论文被SCI收录721篇,EI收录869篇,继续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重大科技计划课题,获得科研经费9.93亿元。在树木抗逆分子生物学基础以及抗逆植物材料的选育与栽培技术,花卉新品种选育、栽培与应用,林木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开发,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综合技术,森林生物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方面形成了优势、特色研究领域。以三倍体毛白杨、四倍体刺槐、名优花卉、地被植物等优良品种,林产精细化工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正巩固发展。毛白杨产业受到朱基总理和温家宝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关怀,对三倍体毛白杨科研、推广示范等工作做了具体批示,并给予专项拨款。
院部设置
林学院
林学院是我校具有鲜明特色、科研教学型的学院,也是我校历史最悠久的学院。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科方向明确,研究成果丰硕。
水土保持学院
水土保持学院为研究教学型学院,始建于1952年,经过近5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水土保持理论与高新技术研究中心、高层次水土保持人才培养中心、高水平科研成果集成转化和示范推广中心、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国内外的交流合作中心。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以培养生物科学领域高新技术人才和基础研究人才为主要目标,肩负着教育部设立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和人才培养任务,设有生物科学(理科基地班)、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3个本科专业。学院学科门类齐全,拥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拥有植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林木遗传育种、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微生物学科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细胞生物学、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承担着总理基金研究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高新技术“863”、国外农业先进科学技术引进“948”、国际科技合作、国家科技攻关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与基础项目数十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多项,在教学及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园林学院
园林学院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教学与科研力量最强、人才培养质量最高的园林教育基地,现有本科专业五个:风景园林、园林、城市规划、观赏园艺、旅游管理;具有硕士授予权的学科五个:风景园林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旅游管理;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两个:风景园林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具有风景园林学、林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时拥有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和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立于1987年,起源于1959年设立的林业经济专业。学院的特色学科林业经济管理2007年成为该学科领域全国唯一的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学院现拥有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林业经济管理和农业经济管理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林业经济管理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农林经济管理等7个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10个硕士授权点在招,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1个第二学士学位授予权。经济管理综合实验中心是北京市经济管理教学实验示范中心。目前学院拥有在校生三千余人,是北京林业大学学生数最多的学院。
工学院
工学院创建于1958年,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建成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培养能力的、具有一定影响和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学院。近10年来,学院以本科人才培养为主,同时逐年扩大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紧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注重宽基础、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应用型工科人才。学院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5个本科专业,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森林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森林工程、林业装备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以及设计艺术学(工业设计方向)二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林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学院设有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森林工程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工学院拥有一批高水平、现代化的实验室和实习中心,其中力学、机械测试、机构设计创新、电子技术、电工学、工业控制、车辆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模型制作等实验室和现代制造及加工中心、林业工程装备中心、人机环境工程试验室、测试技术试验室和木材无算监测试验室拥有国内一流的实验仪器和设备。近年来,学院学生多次参加全国机器人大赛、节能车设计大赛等全国科技类竞赛,并获得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二等奖、全国交通科技大赛二等奖等重要奖项。全院有教职员工84人,其中专职教师61人,教授13人(其中博导8人),副教授28人。其中,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担任二级学会、协会及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理事长和副秘书长以上学术职务5人。近10年来,学院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国家“948”、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霍英东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林业部重点、森林防火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百余项,总经费约3300余万元。在森林火灾监测与扑救技术装备、造林机械、森林抚育与采伐自动化装备、园林机械、木材及其制品无损检测、林业人机环境工程、森林生物质能源转化装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节水灌溉、木材无损检测等领域取得了显着成果。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材料学院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北京林业大学森林工业系,2002年11月在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和设计艺术学学科基础上组建成立。目前,学院设有木材科学与工程(含家具设计方向)、林产化工(含制浆造纸工程方向)、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动画艺术设计三个方向)、包装工程8个本科专业与专业方向,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点及3个硕士点,是北京林业大学“211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人文学院承担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人文素质类选修课为辅的全校公共课教学任务。学院设有法学和心理学两个本科专业;设有科学技术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法学理论、应用心理学、行政管理六个硕士点;设有生态文化研究中心、法律援助中心、模拟法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学综合实验室等研究、实习实践机构。同时开展心理大专、物业管理统招专升本、物业管理高自考、公关员及心理咨询师培训等多层次办学并设立法学和公共关系两个辅修专业。学院以“立德、立言、立功”为院训,近10年,院内教师共主编、参编专着、教材达200余部,有多名教师分别担任有关学术研究会的会长、主任、秘书长、常务理事、理事等。在国内生态文化的研究方面,正成为一支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力量。
外语学院
外语学院承担全校的外语教学任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良好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设备,视听、多媒体设备齐全,能充分满足教学、科研需要。设有英语、日语两个本科专业,外国语言文学硕士一级学科点和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授权点,成人教育设有夜大学英语专业。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曾先后派出多名教师赴国外学习、进修、访问和考察,并与国外多所著名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关系。
信息学院
信息学院下设数字媒体教研室、计算机软件教研室、网络教研室、信息教研室、动画教研室、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等教学单位及团委、行政办公室两个行政单位。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于2007年被评为北京市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目前拥有设备先进的网络实验室、数字媒体实验室、软件综合实验室、嵌入式与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以及面向全校的公共实验室。目前设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方向)、数字媒体艺术、动画、网络工程6个本科专业;具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管理科学与工程、森林经理学信息管理方向、艺术设计学景观动画方向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森林经理学信息管理方向、林业装备工程数字林业方向博士学位授予权。另具有工程硕士(软件工程、计算机技术)、农业推广(林业信息化方向)、艺术设计学位硕士授予权。学院现有教职工67人,其中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20人、高级实验师2人。学院承担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和横向课题数十项,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被国际三大索引(SCI、EI、ISTP)收录的科研论文近70余篇。学院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教学改革研究工作,近年来共主编、参编教材83余部,其中4部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1部被评为国家级精品教材;主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9部,主持和参加教改课题共计55余项,获北京市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1项。为充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采用各种激励措施,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学术活动、各种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软件设计大赛、ACM编程大赛、“创e杯”、“电脑节”等系列活动。2004年全国大学生电影节,《She belongs to me 》荣获了“动画短片最受评委欢迎奖”,《毕业》荣获“故事短片鼓励奖”。2005年在中国青年软件振兴计划“阿拉神灯杯”中国青年实用软件设计大赛中,粘土动画《笨虫死党》获“设计之星铜奖”。另有6件作品获“最佳创意奖”。2006年,在ACM编程大赛清华大学赛点比赛中,我院学生获得“第31届ACM/ICPC亚洲区决赛(北京)暨谷歌杯全国大学生程序设计邀请赛优胜奖”。在2006年的ACM编程大赛亚洲区决赛上海赛点的比赛以及2008年北京赛点和杭州赛点比赛中,我院学生获得“Honorable Mention”(荣誉提名)奖。2009年,我院学生获第二届中国大学生(文科)计算机设计大赛二等奖。2010年,我院学生获第三届中国大学生(文科)计算机设计大赛一等奖;第二届中国优秀游戏制作人评选大赛(CGDA)非专业“最佳游戏创意奖”优胜团队;首届北京市大学生动漫设计竞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首届北京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二等奖。学院先后在校内外建立十多个教学、科研实习基地,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同时,学院充分利用地处中关村开发区的地理优势,鼓励学生参加周边学校和高新企业的学术与科技活动,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强调多学科交叉、厚基础、重实践,为各行各业培养信息化需要的专业人才。
理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承担着全校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数学、物理和化学类课程的教学任务,设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两个本科专业;设有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生物物理二级学科硕士点。现有教职工70余人,其中40%以上为正、副教授,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曾多人次获得过宝钢、霍英东和北京市优秀教师奖,多名教师多次在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学院有数学、物理、化学、电子和生物物理5个大型试验室,总面积2500平方米,固定资产300余万元,开设实验项目近180个,并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学院现有本科生和研究生500余人,近年来在国内外各类学科竞赛中多次获奖并在校园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理学院师生正在按照北京林业大学创建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按照理科学科建设的规划以及理科学生的培养计划,努力开拓进取,锐意改革创新,为国家输送优质的理科人才。面对机遇与挑战,理学院全体师生员工正满怀信心地走向未来。
自然保护区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成立于2004年12月,是目前我国唯一一所培养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专门人才的学院。学院现有“自然保护区学”学科,拥有农学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也可依托林学一级学科招收博士后。学院开设一个本科专业,即“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从2006年开始招收首届本科生。学院已形成博士后、博士、硕士(包括农业推广硕士)、本科、留学生、进修生等构成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湿地保护与利用、保护经济与政策、自然资本评估与管理等。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成立于2007年4月,是我校最年轻的一个学院。环境学院现有教职工30人,其中,专职教师25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包括教授5人(全为博士生导师)。教师中有多人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和其他荣誉称号,并在相关国家学术团体中担任理事,已经形成了一支高素质、年富力强的师资队伍。学院以培养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高级人才和从事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为己任。目前,学院拥有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2个本科专业和环境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在生态环境工程博士点学科和生态学博士点招收博士研究生。学院根据国家需求和自身优势,明确了学科发展的四个方向为“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生态环境污染机制与修复技术和环境规划、管理与评价和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并确定了学科建设的具体实施步骤。目前,学科建设已被学校列入“211工程”三期、“985”三期建设之中。
继续教育学院自1956年开始招生,在近五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学校提出的“质量、结构、特色、效益”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和层次,已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办学模式,包括以函授、夜大学、成人脱产形式为基础的本、专科多层次的学历教育。
国际学院
As one of the key national universities directly under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China,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FU) is a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characterized by forestry, biology and forestry engineering, with well-coordinated multi-disciplines of scienc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economics, law and liberal arts. There are 50 specialties for undergraduates, 55 for Master candidates, and 33 for Doctoral candidates, as well as 4 post-doctoral research centers. There are 20000 full-时间 students in the university in 2005.There are about one thousand international students from 22 计数ries have graduated from the university by 2005.The university provides warm and friendly atmosphere for studen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o feel the 汉语词类 culture, make friends and study.
体育教学部
北京林业大学体育教学部自建校起,承担着全校本科生体育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工作,全校教职工群体活动的组织、培训、裁判工作,全校业余学生代表队的训练和比赛工作,高水平运动队的申请、建设、管理与发展工作。现有教职工37人,教师34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11人;教授6名,副教授13人;国家级裁判6人,一级裁判员16人。在建校至今的60年中,体育教学部在体育教学场地设施较差的环境中始终坚持从自我做起,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拼搏向上;在此过程中进行5次体育教育整体改革,从而使北京林业大学体育教育形成了体育教学先进、代表队训练成绩突出、科研队伍强大成果显着的集教学、科研、训练为一体的现代高校体育教育的新面貌、新格局。
办学理念
学校形成了“知山知水、树木树人”的办学理念,为国家培养了8万多名高级专门人才和一批外国留学生,其中包括13名两院院士以及13名省部级领导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的科技专家和管理干部,他们为中国林业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工作,教学改革成果丰硕,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近年来,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优秀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40项,其中一等奖12项,二等奖27项,优秀奖1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5个,国家级精品课9门,国家级精品教材5种。北京市教学名师15名,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8个。有2部教材获国家级优秀教材一等奖,20部教材获省部级优秀教材奖。“十一五”以来,学校学生在国际及亚太地区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大赛中,获9个一等奖,13个二等奖。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有14人获特等奖,50人获一等奖。在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有9人获全国一等奖,24人获全国二等奖。学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在90%以上。2005年学校在教育部组织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5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对外交流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和开放办学。学校先后与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7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非政府组织建立了教育与科技合作关系。自2005年始,每年承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培养大批发展中国家林业管理高级人才和技术骨干。2005年以来,共举办了30余次国际学术会议,接待国外专家学者千余人次,派出大量教师出国交流合作,执行国际合作项目30余项。从2003年开始,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联合举办草业科学本科合作办学项目,2013年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联合举办木材科学与工程以及生物技术专业合作办学项目。
目前有100多名留学生在校进行本科、硕士、博士层次的学习,其中学历生的比例为75%,生源国来自48的国家。截至2012年底,学校累计培养外国留学生2000余人。2011年,“亚太地区林业院校长会议机制协调办公室”设在我校,为北京林业大学走向国际化提供了又一个有力的平台。学校积极开展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东北林业大学
基本简介
东北林业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在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和东北农学院森林系基础上建立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局共建、教育部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211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地处我国最大国有林区的中心——哈尔滨市,校园占地136公顷,并拥有帽儿山实验林场(吉林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凉水实验林场(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总面积达3.3万公顷。
学校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以林业工程为特色,农、理、工、经、管、文、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现设有研究生院、17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有63个本科专业,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0个种类33个领域的专业学位硕士点。拥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1个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群、7个黑龙江省重点一级学科。有国家计委、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批准的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学)。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校,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校。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各类在校学生3万多人。自1952年建校以来,已向国家输送各类毕业生10万多人。现有教职员工2697人,其中专任教师1412人,其中正副教授102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双聘院士6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3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名,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6名,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名,“新世纪百千万工程”人选6名,龙江学者特聘教授9名、讲座教授3名,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5名。近年来,有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省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7人,省级优秀教师6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和省级模范教师5人。2007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
基本规模
学校拥有优良的教学科研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有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台站(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生物资源生态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有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有森林植物生态学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东北油田盐碱植被恢复与重建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5个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7个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有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国家林业局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1个省中试基地,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中心;有东北林业大学大庆生物技术研究院、植物资源生态与分子工程研究院、国家林业局猫科研究中心等48个研究机构;有帽儿山实验林场、凉水实验林场等8个校内实习基地和214个校外实习基地。
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高级专门人才和一批留学生,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副主席、省部级领导、商界精英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的专业人才、管理人才和创业人才,为我国的林业建设事业、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对外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留学生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7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近年来,学校每年有100多位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与港澳台地区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合作研究、访问和考察;每年有100多位教师赴国外攻读学位、进修、访问、科研合作、参加学术会议等。学校是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学校,每年与美国、法国芬兰、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友好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交流项目,每年积极选派学生公费出国(境)外攻读学位。
科研成果
自“十一五”以来,学校获得各级科研成果奖励430多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何梁何利基金奖1项、中国林学会梁希奖50项、省部级奖励113项(其中一等奖20项),获得国家专利490多件。
学校连续14年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称号,1999年至今连续被黑龙江省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先后两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1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近年来,学校还先后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三育人”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绿化模范单位、黑龙江省“十佳和谐校园”、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先进集体、军警民共建共育先进集体、黑龙江省学生工作先进集体,连续15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南京林业大学
基本简介
南京林业大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紫金山麓、碧波荡漾的玄武湖畔,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并以地方管理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前身为中央大学(创建于1902年)森林系和金陵大学(创建于1910年)森林系,1952年合并组建的南京林学院,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三所高等林业院校之一。1955年华中农学院林学系(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和湖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组成)并入,1972年更名为南京林产工业学院,1983年恢复南京林学院名称,1985年更名为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作为一所以林科为特色,以资源、生态和环境类学科为优势的多科性大学,在百余年发展历程中,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永恒的主题,把德育教育放在首要位置,紧紧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为实现“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的宏伟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继承发扬了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形成了“团结、朴实、勤奋、进取”的优良校风。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发展战略,主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优化学院专业结构。现设有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风景园林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家具与工业设计学院、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研究生院、应用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公有民办南方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体育教育部等22个学院(部)。
师资力量
学校学术实力雄厚,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现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23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现有林业工程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生态学、林木遗传育种、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等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4个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7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3个一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1个一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3个二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数量位列江苏省属高校前列。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本科专业65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品牌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优秀)课程及课程群30门。学校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14项。2005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园林”和“林产化工”专业被列入教育部“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林学类等8个专业类和英语专业等23个专业列入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中西方家具鉴赏》和《园林规划设计》两门课程分别入选教育部首批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2010年有1篇博士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3万余人,其中博士与硕士研究生、外国留学生4500余人。学校先后为国家培养了9万多名建设人才。
南京林业大学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整体授予权、教授和副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的高校之一。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412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外聘院士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江苏省特聘教授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博士生导师152人;具有正高职称203人,副高职称457人。学校占地面积10295亩,其中,新庄主校区占地1257亩,句容下蜀校区占地4370亩,南方学院淮安校区占地1327亩,白马教学科研基地占地3300亩,江宁工程培训中心等占地41亩。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28亿元,图书馆纸质文献总量为150万册。校园网络以千兆带宽为主干,复盖全校。
长期以来,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坚持自主创新,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在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绩。学校现有“林木遗传与生物技术省部共建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速生木材及农作物秸秆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南方林木种子检验中心”等40个省、部级研究开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有59个校级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学校每年在研课题600多项,近年来,承担包括“973”、“863”、国家科技支撑项目、“948”项目和部、省重点项目累计70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累计250余项。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及批准专利600余项,有289项成果获国家、部省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四等奖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三等奖40项;部、省级奖励237项。学校主办有《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人文社科版)》、《林业科技开发》和《室内设计与装修》等学术刊物,其中《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为中国核心期刊,《林业科技开发》已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对外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越南等20多个国家的50多所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关系。学校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招收港、澳、台学生的资质。为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并向海外推出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学校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加拿大UBC大学、多伦多大学、日本东京大学、越南林业大学及南洋艺术学院等签订合作交流协议,积极探索多形式、多层次的合作办学模式。
目前学校注重依托雄厚的地域经济优势和优越的人文、自然条件,积极探索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有效途径,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以林科为特色,以资源、生态和环境类学科为优势,理、工、农、文、管、经、哲、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高水平特色大学。
西南林业大学
简介
西南林业大学,简称“西林”,坐落于春城--云南省省会昆明市,是一所以林学学科为主,生物环境类学科为特色,农、理、工、文、法、管、教等学科交叉发展的省部共建大学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学校起始于1939年云南大学森林系,历经昆明农林学院、云南林业学院、云南林学院、西南林学院,西南林业大学。于1978年独立建校,原属林业部直属院校,1983年更名为西南林学院,为原林业部直属的六所区域性林业高等院校之一;2000年调整为“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管理”的高等学校,2010年更名为西南林业大学
据教育部发布的2012年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显示(该校博士授权前):学校的林学并列全国第5位、林业工程位居全国第5位,风景园林学(博士授权前)并列全国第6位。
据学校2014年9月官网显示,学校占地总计1800余亩,其中校园占地1204.1亩,教学实验林场693余亩,校舍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3亿元;学校下设18个教学单位,本科专业及方向72个;校园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历史沿革
学校起源于1939年云南大学森林系。
1958年8月,农学系与林学系从云南大学分出,成立昆明市农林学院,校址在昆明北郊黑龙潭。历经几次分合,以搬迁到云南省北京林业大学为基础,于1973年组建云南林业学院,属原林业部直接领导,面向全国招生,校址在安宁市温泉镇
北京林学院于1978年确定迁回北京,原国家教委和国家林业局批准云南林学院在原校址独立建校,继续办学。经原林业部批准,云南林学院于1983年10月改名为西南林业大学
原林业部于1985年批复同意西南林学院搬迁,1990年迁至现校址(云南省昆明市白龙寺300号)。
自2000年9月起,西南林学院实行以云南省为主管理,纳入云南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总体规划,与省属地方高校享受同等政策和有关待遇。
2008年,国家林业局发文支持西南林学院更名为西南林业大学;
2009年,国家教育部同意在西南林学院基础上筹建西南林业大学;
2010年3月18日,国家教育部正式同意西南林业大学更名为西南林业大学;
2010年5月18日,西南林业大学正式成立。
专业设置
据学校2014年9月官网显示,学校设有林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园林学院、机械与交通学院等18个教学单位,开设本科专业及方向72个。
学院 开设专业
林学院 林学、林学(经济林)、林学(双外语)、植物保护森林保护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地理信息科学农学(药用植物)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动物科学、应用生物科学、化学生物学
材料工程学院 包装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材料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家具工程)、林产化工(生物质化学工程)、林产化工(精细化工)
生态旅游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旅游管理、旅游管理(旅游地产)、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测绘工程、森林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消防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艺术学院 环境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画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技术和应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
人文学院 法学、公共事业管理汉语言文学
外国语学院 英语、法语、泰语、越南语
体育部 体育教育
国际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
师资力量
据学校2014年9月官网显示,学校教职工总数1178人。其中专任教师1412 人,专任教师中,其中正副教授1020人,,博士生导师18名,硕士生导师有345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层次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国家林业局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国家林业局突出贡献专家5人,云南省突出贡献专家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享受国家林业局、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才18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6人,云南省教学科研带头人15人,省级教学名师12人、省突专家2人。
省级教学名师(12人):李根前、邱坚、陈玉惠、文冰、王锦、杜凡、支玲、伍建榕、周伟、王克勤、胥辉、潘涌智。
校训
树木树人、至真至善
“树木树人”集中体现了学校作为林业高等院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树木树人”,出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树木”是林业教育的特殊性和学科特色,“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普遍性和根本任务。无论是“树木”还是“树人”,都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树木”要经得起风吹雨打的考验,“树人”要经得住社会实践的检验。“树木”是西南林业大学孕育成长的根基,没有1938年成立的云南大学森林学系,就没有现在的西南林业大学。“树人”是西林发展壮大的体现,没有1978年独立建校以来几代西林人“自强不息、励精图治、拼搏奉献、团结进取”的艰苦创业,就没有今天学科多样、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人才辈出的西南林业大学。“树木树人”,既能较好地体现林业高等教育个性与共性的统一,突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还蕴含着学校孕育生成、几经分合,从立校、迁校、建校到强校的发展历程。
“至真至善”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方法。学理在于求真,事理在于求善。“至真”就是要追求真理、学做真人,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至善”是指一种最高的道德境界和道德追求,旨在要我们善待万物、追求和谐,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至真至善”就是把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与善待自然、追求和谐的人文精神相结合,是做学问与做人的最高境界。“至真至善”,既是一种价值追求,又是一种行为规范。只有博学笃行,锲而不舍,才能最终达到至真至善。至真、至善则至美,至美则和谐。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学校办学理念的核心价值;共建文明和谐校园,实现学校协调发展,是西林师生的共同心愿。“至真至善”,既顺应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又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还是广大师生的行为规范。
校训“树木树人 至真至善”,前后呼应,相辅相成。“树木树人”是办学宗旨和目标,“至真至善”是办学理念和手段。“树木树人至真至善”,既有学校定位、办学特色的凝练和概括,又体现出学校所承载的历史责任和西林精神,还融会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态伦理精神。
校徽
说明:图案由内外两部分结合构成,外环内容为学校中英文对照规范名称,内核为校徽基本图形。基本图形由上下两部分共同构成一棵“智慧之树”,凸显西林以林学学科为主干、以生物环境学科为特色的大学风貌,上半部分云状造型的树冠,象征西林位于“云南省”的地域特征,下半部分由五本打开的书组成,象征西林深厚的学术文化底蕴。校徽的颜色采用代表生命的绿色,象征西林充满蓬勃的生机和无限的活力。
寓意:图案简洁大方、特色鲜明、内涵丰富,象征西林以林学和生物环境类学科为根基的学科优势,象征西林以培养绿色人才为己任的办学特色,象征西林在“彩云之南”红土高原上的巨大发展潜力,它是知识的阶梯,是飞翔的鸿鹄,是绿色的希望,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智慧之树”。
校歌
《林业大学生之歌》
是一首由学校教师姚宁华(已离校)作词、王红兵(笔名碧波)作曲,歌颂林业大学生的原创歌曲。从1986年至1990年每年的植树节前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云南人民广播电台都把这首歌作为专题节目中的歌曲进行连续介绍和播出。
歌词:
我们是青松 我们是白杨理想的根须扎在祖国的土地上
太阳给予智慧 春雨给予营养
我们在黄金时代中茁壮成长
啊......啊......
太阳给予智慧 春雨给予营养
我们在黄金时代中 茁壮成长
我们在黄金时代中茁壮成长
成长...
我们是松柏 我们是毛白杨 要把那绿色染遍祖国的山岗
千山林涛翻滚 四季鸟语花香
我们要为中华增添春光
啊......啊......千山林涛翻滚 四季鸟语花香
我们要为中华增添春光
我们要为中华增添春光
增添春光......
参考资料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2023-12-28
目录
概述
北京林业大学
基本简介
基本规模
院部设置
对外交流
东北林业大学
基本简介
师资力量
基本规模
对外交流
科研成果
南京林业大学
基本简介
师资力量
对外交流
西南林业大学
简介
历史沿革
专业设置
师资力量
校训
校徽
校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