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诩(?—137年),字升卿,小字
定安县。陈国武平县(今河南鹿邑武平)人,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是
东汉时期名将。
虞诩十二岁时就能通《
尚书》,后成为孤儿,因奉养祖母,县里推举他为顺孙,陈国国相十分赞赏他。最初被
太尉张禹召为郎中,历任朝歌县长、怀县令,平定朝歌叛乱。任武都
知府,以增灶计大破羌军,安定一郡,治理武都政绩卓然,深受爱戴。后任
司隶校尉、
尚书仆射、
尚书令等职,为官清正廉明,刚正不阿,多次得罪权贵。一生九次遭到斥责,三次被依法惩处,但他刚正不阿的性格,一直到老都不改变。
虞诩墓在今
周口市鹿邑县高集乡,为鹿邑县文物保护单位。
人物生平
字取升卿
虞诩的祖父
虞经,任郡县的狱官,办案公正,存心宽厚,推己及人。每逢冬月案件上报时,常为之流泪。曾说:“东海的于公高筑里门,而他的儿子
于定国终于做了
丞相。我治狱六十年了,虽比不上于公,也许差不多吧,子孙为什么不能做九卿呢?”所以为虞诩取字升卿。
力阻弃凉
虞诩十二岁时就能通《
尚书》,后成为孤儿,孝顺的奉养祖母。县里推举他为顺孙,陈国国相十分赞赏他,想要召他为吏。虞诩推辞说:“我的祖母九十岁了,没有我,就无人奉养。”国相才打消这个念头。后来虞诩的祖母逝世,他在服丧期满后,被
太尉张禹征召,授任郎中。
公元110年(永初四年),羌胡作乱,蹂躏并、凉二州,大将军
邓骘认为军情紧急,不能兼顾,想要放弃
武威郡,集中力量对付北边。于是召集公卿商议,邓说:“这就好比衣服坏了,坏一件补另一件,还可以有一件完好的。如果不这样,将是两无所保。”众人都附和他的意见。
虞诩听闻后对张禹说:“据说众人决定放弃凉州,在我看来,这不合适。先帝开辟疆土,辛辛苦苦,现在怕费事,丢掉它。凉州既然丢了,那
三辅就算边塞了,三辅作了边塞,那祖宗的园陵坟墓,就在界外了,这是万万不行的。俗话说:‘关西出相,关东出将’,凉州习兵练勇,超过它州。现在羌胡之所以不敢入侵三辅的原因,就是因为
武威郡在他的后方,是他的心腹之患啊!凉州百姓拿起武器,保卫凉州,毫无反顾之心,因为凉州是大汉的啊!如果放弃它,迁走百姓,人民安于故土,不愿迁徙,这样一定会发生变故。假使英雄豪杰集合起来,乘势东来,就是有
孟贲、
夏育那样的勇士,
姜子牙那样的将领,还恐怕抵当不住。议论的人认为补衣还有剩完好的作比方,我看就像的溃烂,越烂越宽,没有停止。放弃凉州不是好的计策。”
张禹说:“我没有想到这点,如果不是你,几乎坏了国家大事。那么你有什么好计策呢?”虞诩说:“现在
武威郡骚动,人情不安,我担心发生突然事变。应该下令四府九卿,各推举所属州数人,对牧守令的子弟,都授予散官,表面上是奖励他们的功勋,实际上监视他们,防止他们作乱。”张禹很赞同他的观点,命令四府都照虞诩之计办事。于是下令征召两州的豪杰为掾属,授任牧守长吏的子弟为
郎官,来安慰他们。
邓骘兄弟因虞诩反对自己而感到不服,想利用法令来诬陷虞诩。
安定朝歌
当时朝歌县的叛匪
宁季等数千人造反,杀死官吏,聚众作乱连年,州郡官府无法镇压,于是任命虞诩为朝歌县长。他的老友们没有不担忧地对虞诩说:“去朝歌真倒霉!”虞诩笑着说:“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这是我的本份。不遇盘曲的根,错乱的节,哪能识别利器呢?”虞诩刚到时,前去拜见
河内太守马棱,马棱勉励他说:“你是有学问的人,应当在朝廷谋划国家大事,为什么来朝歌呢?”虞诩说:“受命的那天,不少有地位的官员都来慰问勉励我。我想,叛贼是不能有所作为的。朝歌在韩、魏交界之处,背靠
太行山,面临
黄河,离敖仓百里,
青州市、
冀州流亡到这里的有几万人。叛贼不知道开仓募众,抢劫库藏的兵器,守卫城皋,截断天下的右手,这就不足忧了。现在,叛贼势力正盛,不好较量。兵不厌诈,希望多给兵马,不要使我有为难而已。”
虞诩一上任,就设置三科募求壮士,命令自掾史以下各自举荐所知道的人;以抢劫的为上,伤人偷盗其次,有丧在身而不理家业的为下。招募共得到一百多人,虞诩设宴招待他们,把他们的罪过都赦免,让他们跑入叛军中,引诱他们劫掠,并设伏兵见机行事,趁机斩杀叛贼数百人。又派会缝纫的贫民,为叛贼缝纫衣物,用红色的丝线缝在衣襟上作为标记,叛贼出入在街上的,都被官兵捕捉。叛贼因此都惊骇走散,都说有神灵在帮助官府。虞诩因而升任怀县令。
增灶破敌
公元115年(元初二年),
任尚任
中郎将,接替
班雄驻防
三辅地区。虞诩向任尚建议道:“兵法上说,弱的不去进攻强的,走的不去追赶飞的,这是必然的形势。如今
羌族全都是骑兵,每天可以行军数百里,来时像急风骤雨,去时像离弦飞箭,而我军用步兵追赶,是势必追不上的。所以,尽管集结兵力二十多万,旷日持久,但却没有战功。我为阁下打算,不如让各郡郡兵复员,命他们每人捐助几千钱,二十人合买一匹马,这样便可用一万骑兵去驱逐数千敌寇,尾追截击,羌人自然走投无路。这样既方便百姓,也有利于战事,大功便可以建立了!”
任尚根据虞诩的建议上书,被朝廷采纳。任尚于是派
轻骑兵在丁奚城击败了杜季贡。
同年,
羌族入侵
武都郡,邓太后听说虞诩有将帅的韬略,于是任命他为武都
知府。数千羌军在
宝鸡市的谷拦截虞诩。虞诩得知后,立即下令部队停止前进,宣称:“我已上书请求援兵,等援兵到后,再动身出发。”羌军听说以后,便分头前往邻县劫掠。虞诩乘羌军兵力分散的机会,日夜兼程行进了一百余里。他让官兵每人各作两个灶,以后每日增加一倍。于是羌军不敢逼近。有人问虞诩:“以前
孙膑使用过减灶计,而您却增加灶的数量;兵法说每日行军不超过三十里,以保持体力,防备不测,而您如今却每天行军将近二百里,这是什么道理?”虞诩说:“敌军兵多,我军兵少,走慢了容易被追上,走快了对方便不能测知我军的底细。敌军见我军的灶数日益增多,必定以为郡兵已来接应。我军人数既多,行动又快,敌军必然不敢追赶。孙膑有意向敌人示弱,我现在有意向敌人示强,这是由于形势不同的缘故。”
虞诩到达郡府后,兵员不足三千人,而羌军有一万多人,围攻赤亭达数十日。虞诩便向部队下令,不许使用强弩,只许暗中使用小弩。
羌族误认为
汉军弓弩力量微弱,射不到自己,便集中兵力猛烈进攻。于是虞诩命令每二十只强弩集中射一个敌人,射无不中。羌军大为震恐,纷纷退下。虞诩乘胜出城奋战,杀伤众多敌人。次日,他集合全部军队,命令他们先从东门出城,再从北门入城,然后改换服装,往返多次。羌人不知城中有多少汉军,于是更加惊恐不安。虞诩估计羌军将要撤走,就秘密派遣五百余人在河道的浅水处设下埋伏,守住羌军的逃路。羌军果然大举奔逃,汉军乘机突袭,大败羌军,杀敌擒虏数量极多,羌军从此溃败离散。
之后虞诩查看研究地形,修建了一百八十处营堡,并招回流亡的百姓,赈济贫民,开通水路运输。虞诩刚到任时,谷价每石一千钱,盐价每石八千钱,仅存户口一万三千户。等到他在任三年之后,米价每石八十钱,盐价每石四百钱,居民也增加到四万多户。人人富足,家家丰裕,从此一郡平安。后来因犯法被免官。
刚直不屈
公元126年(永建元年),虞诩接替
陈禅担任
司隶校尉。他刚到任的数月内,就奏劾太傅
冯石、
太尉刘、
中常侍程璜、陈秉、孟生、
李闰等,百官都嫉恨他,称他非常苛刻。三公(太尉、
司徒、
司空)又劾奏虞诩在盛夏拘捕无辜,是官府衙役的祸患。虞诩上书申诉说:“法禁是社会的堤防,刑罚是人的鞭策。现在州推郡,郡推县,彼此推卸,百姓埋怨,以苟且容忍为贤,尽忠为愚。臣所举发的,赃罪有的是,二府害怕臣上奏,就诬害臣。臣将如史鱼一样死去,以尸谏劝啊。”
刘保看了他的奏章后,就将司空陶敦罢免。
当时中常侍张防滥用权势,收受贿赂。虞诩依法追究,但奏章往往遭到扣压,不得上报。虞诩愤慨之至,于是捆绑自己去见廷尉,上奏说:“从前孝安皇帝任用
樊丰,扰乱
正统,几乎亡国。如今张防又玩弄权势,国家又将遭受祸乱,臣不能与张防一起,所以自己捆绑前来,不要让臣走
杨震的路。”奏章上达后,张防在顺帝面前流泪为自己申诉,虞诩因罪被罚去左校服役。张防非要将他害死,在两天之内,就四次传讯他。狱吏都劝虞诩自杀,虞诩说:“宁愿被处死,让天下人都知道。”宦官
孙程、张贤等知道虞诩因此获罪,就相继上奏请求顺帝接见他们。孙程说:“皇上开始与臣等相处时,常常痛恨奸臣,知道奸臣害国。如今做了皇帝,自己又这样做起来,怎么与先帝区别呢?
司隶校尉虞诩为您尽忠,被拘系,
中常侍张防赃罪确凿,反而陷害忠良。现今客星守
羽林军,
占卜说宫中有奸臣。您应该赶快收捕张防送狱,以防天变。下诏释放虞诩,归还他的印绶。”这时,张防站在顺帝身后,孙程怒斥张防道:“奸臣张防,为什么还不下殿!”张防不得已,跑入东厢。
孙程说:
皇帝赶快收捕张防,不要让他向阿母求情。”顺帝就此事询问诸位尚书,尚书贾朗一向与张防交好,便伪证虞诩有罪。顺帝有些怀疑,对孙程说:“你们暂时出去,朕还要考虑考虑。”虞诩的儿子虞凯与太学生一百多人,都举着旗帜,等到
中常侍高梵的车架,向他叩头流血,申诉虞诩的冤情。高梵于是向顺帝说明此事,张防被流放边疆,贾朗等六人有的处死,有的被罢黜,当天就释放了虞诩。孙程又上书说虞诩有功,言词慷慨,顺帝醒悟,便征拜虞诩为议郎。数日后,升任
尚书仆射。
议论朝政
当时,长吏、二千石让百姓犯罪的要用钱赎买,叫做“义钱”,假说替贫民储蓄,郡县的守令却借此贪污。虞诩上疏说:“自从永建元年以来,穷苦百姓公开揭发收受百万钱以上的长吏,为此事争议不休,惩罚官吏百姓数千万,但三公、
刺史却很少举报。永平、
章和年间,州郡用走卒钱贷给贫民,
司空查劾处理,州及郡县皆以罪罢黜。现在应该遵照从前的典章制度,废除一切权宜的办法。”顺帝下诏书准了虞诩的报告,严厉批评了州郡。罚输赎的制度从此禁止了。
之前,
宁阳县县的
主簿到朝廷,申诉宁阳县令枉法积压六七年不处理。主簿上书说:“臣是
皇帝的儿子,陛下是臣的父亲。臣的奏章多次传达,但还是不被理睬,臣难道可以至匈奴单于那里告怨吗?”顺帝大怒,拿了奏章给尚书看,尚书判他是大逆不道。虞诩驳辩说:“主簿所告发的,是君父所怨恨。多次上奏没有传达,是有关部门的错误。愚蠢的人,不用滥杀。顺帝帝采纳了虞诩的话,打了他一顿板子了事。虞诩因此对各尚书说:“小人有怨,不远千里,断发刻肌,下定决心到朝廷告状,你们不管,难道适合作为臣子的道义吗?你们与那些贪官污吏有什么关系,与怨人有什么仇呢?”尚书听到的都汗颜无地。
虞诩又上言说:“尚书郎是要职,做官的阶梯,现在有的一郡就有七八人,有的一州都没有人,应该让他们之平均一些,来满足天下的希望。”虞诩的不少奏章议论,大多都被采纳。虞诩喜欢揭发坏人,从不回避。多次因此得罪权戚。曾经遭到九次斥责,三次被依法惩处,但他刚正的性格,一直到老都不屈服。
悔疚离世
永和(136年—141年)初年,虞诩升任
尚书令,又因公事免官。朝廷想念他的忠诚,再次征召他,正好虞诩去世了。
虞诩临终时,对儿子
虞恭说:“我为朝廷办事,正直无私,自己做的所有事情无愧于心。后悔的是做朝歌县长的时侯杀贼数百人,里面哪能没有冤枉的,到现在二十多年了,家里再没有增加一口人,这是因为我获罪于天的缘故啊!”
历史评价
范晔:“①先零扰疆,邓、崔弃凉。诩、令图,再全金方。” ”②若
李固、
周举之渊谟弘深,
左雄、
黄琼之政事贞固,
桓焉、
杨厚以儒学进,
崔瑗、
马融以文章显,
吴祐、苏章、
种暠、
栾巴牧民之良干,
庞参、虞诩将帅之宏规,
王龚、
张皓虚心以推士,
张纲、
杜乔直道以纠违,
郎顗阴阳详密,张衡机术特妙,东京之士,于兹盛焉。“
杜牧:“周有齐
姜子牙,秦有
王翦,两汉有
韩信、
赵充国、
耿恭、虞诩、
段颎,魏有
司马懿,吴有
周瑜,蜀有诸葛武侯,晋有
羊祜、杜公元凯(
杜预),梁有
韦睿,
北魏有
崔浩,周有
韦孝宽,隋有杨素,国朝有
李靖、
李勣、
裴行俭、
郭元振。如此人者,当此一时,其所出计画,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於内,功后成於外。”
张预:”孙子曰:‘强弱形也。’诩增灶示强,而羌不敢逼。又曰:‘形人而我无形。’诩贸易衣服,而羌不知其数是也。“
陈子龙:”自汉以后,文武渐分,然犹有虞诩、诸葛亮、周瑜、
陆逊、司马懿、羊、杜预、
温峤、
谢玄、韦睿、崔浩、李靖、裴行俭、郭元振、
裴度、
李德裕、
韩琦、
李纲、
虞允文之徒奋策儒素建功外,为时宗臣。彼岂必有抟虎之力,射雕之技哉?不过深明古今之事,能决机宜之便耳。“
黄彭年:“
韩信背水而结阵,虞诩增灶以惧贼,
檀道济量沙以全军,此不可穷也。”
蔡东藩:”①不经盘错不成材,功业都从患难来;试读升卿虞氏传,一回叹赏一惊猜。“ ”②虞诩为国宣,保全西土,
邓骘反视若仇敌,徙治朝歌,非诩之智能平贼,则陷谋士于群贼之中,天下皆引以为戒,不敢复闻朝廷事矣。“ ”③一呼已破群羌胆,百变尤奇
太守谋。“ ”④虞诩增灶,千古称奇,厥后之奇谋迭出,更见智能。自永初元年,
羌族为乱,连扰至十余年,将士络绎,不绝于途,求一谋略如虞诩,不可再得,汉亦可谓无人,而诩之名乃益盛。谁谓白面书生,不可与语行军哉?“
轶事典故
盘根错节
出自《后汉纪·安帝纪一》:“不遇盘根错节,无以别坚利,此乃吾立功之秋,怪吾子以此相劳也。”及《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形容纵横交错;密密麻麻。也比喻事物关系错综繁杂;难以处理。
后世地位
在
北宋年间成书的《
十七史百将传》中,虞诩位列其中。
史籍记载
《后汉书·卷五十八·虞傅盖臧列传第四十八》
《十七史百将传·卷四》
《
资治通鉴》、《
东观汉记》、《
后汉纪》等都有记载。
家庭成员
先祖
祖父
儿子
虞凯,在虞诩被陷害时为其伸冤。
后世纪念
据《
水经注》载:涡水又东径
武平县故城北。城之西南七里许有汉
尚书令虞诩碑。碑题云‘虞君之碑’。今碑已佚,墓东南五里为邱集,有碑曰“虞公故里”,今无存。
据此,虞诩当时死后葬于陈国武平县(今鹿邑县
邱集乡西南清水河西岸),当时的墓冢面积4500平方米,封土堆高5米,墓室呈“中”字型。20世纪90年代,文物考古部门出土有陶磨、陶盆、罐、壶、五铢钱等。墓前原立有
清代“汉尚书讳诩字升卿虞公墓”碑,现存
鹿邑县博物馆内。
个人作品
《
全后汉文》有《上书自讼》、《请复三郡疏》、《荐左雄疏》、《上疏谏输义钱》、《上言台郎宜均选》、《自系廷尉奏言》、《奏谏增蛮夷租税》、《驳尚书劾宁阳主簿事》。
文学形象
在
蔡东藩的历史小说《
后汉演义》中,虞诩于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四回 出现,形象与正史大致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