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峰位于
南岳区南岳镇金沙路的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内,地理坐标为北纬27°18′6″,东经112°41′05″,海拔1289.8米,总面积 181.5 平方千米,是
南岳七十二峰的主峰和最高峰,作为南岳衡山的中心景区,“祝融峰之高”被称之衡山风光“四绝”之首。
祝融峰是根据
祝融祝融氏的名字命名的,在古语中,“祝”是持久,“融”是光明,寓意永远光明。相传,
黄帝封祝融氏为火神,黄帝命他管理衡山,他教给人们如何使用火,死后埋在衡山,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衡山最高峰取名为祝融峰。
祝融峰由于受纬度位置、
大气环流和地形多种综合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
亚热带季风山地气候,主要为冬天长,夏天短,气候垂直分异异常明显,云雾多、湿度大、天气多变。地质构造主要以
花岗石为主,地貌呈峰林状,山高、坡陡、谷深。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山顶有太阳泉分布。
祝融峰包括祝融殿、上封寺、望月台、望日台、会仙桥、罗汉洞、不语岩、高台寺、狮子岩、南天门、黄帝岩等景点,为衡山揽群峰、看日出、观云海、赏雪景的不二选择。
唐朝韩愈在《游祝融峰》诗中赞叹道“万丈祝融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
北宋黄庭坚写道:“万丈祝融插紫霄,路当穷处架仙桥。上观碧落星辰近,下视红尘世界遥。”
命名
祝融峰是根据火神
祝融的名字命名的,相传,祝融氏是
黄帝的一名重臣,人们发明了钻木取火,但保存火种和用火的技能缺失,由于祝融氏从小就跟火有不解之缘,成了管火用火的行家里手,后来黄帝就任命他为火正官。不仅如此,他还比较熟悉南方一代的风土人情,黄帝又封他为
司徒,主管南方事务。自此,祝融氏生前便一直住在衡山,死后又葬在衡山。人民为了纪念他,便将衡山的最高峰命名祝融峰。在古语中,“祝”是持久,“融”是光明,寓意让他永远光明。
位置境域
祝融峰位于
南岳区南岳镇金沙路的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内,地理坐标为北纬27°18′6″,东经112°41′05″,海拔1289.8米,总面积 181.5 平方千米,是衡山七十二峰的最高峰和主峰,“祝融峰之高”为南岳风光“四绝”之首。
历史沿革
文化背景
相传,
祝融是
黄帝的六相之一,是掌管南方事务的火正官。祝融氏原名为“黎”,是一个氏族首领的儿子,从出生那天起,脸色就是红的。据《山海经·海外南经》记载:“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说的就是祝融长得高大威猛。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后,不会保存火和利用火,但黎喜欢和火亲近,发明了石头取火,黄帝颇为欣赏他,便说:“黎呀,我来给你取个大名吧,就叫祝融好了,祝就是永远,融就是光明,愿你永远给人间带来光明。”之后,祝融跟黄帝一起南征并用火攻的方法打败了蚩尤。又因
祝融熟悉南方事务,
黄帝就委任他为火正官,镇守南方,祝融就在南岳衡山生活了一辈子。
据《轩辕黄帝传》记载,黄帝做了华夏民族的首领后,开始南巡,是第一个到衡山的古代帝王,“在位百年,始划野九州,奠五岳、四渎、四镇,得苍龙,辨乎东方;得祝融,辨乎南方……”于是,黄帝派遣祝融作为中央代表治理南方。黄帝回到中央以后,祝融留在衡山管理南方诸多事宜。他体恤民情,看到百姓生吃东西,就教会他们如何把东西烧熟。看到百姓晚上摸黑,就教他们用火照明。看到这里瘴气重、蚊虫多,就教他们点火熏烟,驱赶蚊虫和瘴气,点燃竹筒驱鬼(这就是最早鞭炮的雏形,所以
祝融又被称作鞭炮祖师)。百姓都很爱戴他,每年秋收后,就相约朝拜他。大家说:“祝融啊,我们人丁兴旺了,五谷丰登了。你以火施化,火是赤色的,我们就叫你赤帝吧!”从此,祝融就被大家尊为赤帝了。
祝融在衡山上活到一百多岁去世。百姓把他埋在衡山的一个山峰上,并把这个山峰命名赤帝峰。并把衡山最高峰命名为祝融峰,祝融峰顶修建
祝融殿,纪念祝融氏的功德。自宋代封南岳之神为司天昭圣帝后,人们又将此封号加到祝融头上,视他为南岳圣帝,一直供奉至今。自
祝融在南岳衡山始播文明之后,祝融氏成为百家姓的共同祖先。《史记·楚世家》:“重黎为
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命曰祝融。”后以封号为氏,曰祝融氏,亦称为祝融部落。由此知之,祝融峰与祝融部落密切相关。
发现历程
在远古的
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时期,也就是炎黄时代
黄帝的孙子
颛顼统治时期,高阳的曾孙"重黎"成为了帝喾和高辛居火正的首领,被尊称为祝融。随后,他的后代成为了祝融部落的族长,并且在
炎黄部落联盟中担任火官一职,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威望。最终,他们成为了华夏族部落的尊崇对象。在至尧、舜、禹时代,
祝融部落的首领仍然担任着
中原地区部落联盟“火正”的职务,并且他们分散居住在四个不同的地方。在约4600年前的
大禹后裔帝榆罔时期,有一支人族依然担任着火官一职,并被任命为“司徒”,负责治理
南方地区,他们的家族居住在今天的湖南南岳衡山一带。
在
楚悼王(前401-前381)任用
吴起变法(前382-前381)时,楚人于此建庙祭祀祝融先祖。《后汉书·南蛮传》有“洞 庭郡”“
苍梧郡”之载。秦初沿袭楚制,故楚在吴起变法时,于
湖南省境内设置了
洞庭郡、苍梧郡。楚人于南岳衡山主峰建祝融庙祭祀先祖,故名祝融峰。
《路史·卷八》载:“其治百年,葬衡阳之阳,是谓祝融峰也。”
祝融首领死后,奉为南岳衡山之神。《南岳区志·大事记》:“周(代)祝融峰顶建祝融庙。”
自然地理
气候
祝融峰所在的
南岳区由于受纬度位置、
大气环流和地形多种综合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
亚热带季风山地气候,主要为冬天长,夏天短,气候垂直分异异常明显,湿度大、云雾多、天气多变。根据南岳高山气象站所记载的资料,山顶和山麓温差较大,南岳区山顶年平均气温为11.3°C,山腰年平均气温为14°C,山麓年平均气温为17.7°C。气温垂直递减率平均下来大约是0.55°C/100米。春夏季降水量较集中,秋冬降水量较少,符合季风气候的一般规律。降水量也呈现垂直分布的特点,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大,山顶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045.8毫米,山麓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440毫米,且南北坡有明显的差异,从山脚到山顶,南坡平均每上升100米递增59.1毫米,北坡递增42.8毫米。同时,由于山脉走向与季节盛行风向的关系:晚秋至次年初夏的降水量后山比前山多,盛夏季节则前山比后山多。祝融峰温度比四周低,湿度大,以致雾日多,多年平均达252天,占全年天数75%,浓度大,持续时间较长。
地质
南岳主体由燕山期
花岗石构成,燕山花岗岩前后分两次侵入,第一次称南岳斑状
二长花岗岩体,第二次称白石峰二云母花岗岩体。祝融峰一线主要分布的是南岳斑状二长花岗岩体,
同位素年龄值12318.7万年,属燕山早期侵入体。按其岩性、岩石结构及出露部位,出露面积约20平方千米,岩石呈灰白色、斑状结构,基质为中——细粒花岗结构,
黑云母含量较高,部分可达15%,呈平行定向排列,聚集成平行条纹,构成岩石明显的片麻状构造。
地形地貌
南岳在几亿余年的漫长的
地质年代中,经受了各种内外营力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今日的以峰林状
花岗石断块中山为主体的地貌特点。祝融峰海拔1290米,高出南岳镇街道平面1191.8米,为
衡阳市境内之最高点,由于山体耸立于
衡阳盆地北缘,相对高差大,故显得山高、坡陡、谷深。山顶受
风化作用,浑圆,
山脊狭窄,坡度为30-40度。
水文
祝融峰主要有地下水分布,燕山期花岗岩本来属于致密的隔水层,但因岩石中
节理比较发育,
断层众多,故地下水埋藏条件比较好,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并以地下裂隙水为主。清人李元度说:“
南岳七十二峰,无弗泉者”在南岳区范围内,绝顶有泉,山中有泉,平地有泉。如祝融峰顶的太阳泉,高明台下的虎跑泉,大庙东侧寿宁宫内的白龟泉、白鹤泉等都久负盛名。
生物多样性
植物
祝融峰景区的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拥有众多种类的高等植物,已经记录了266科、973属、2149种。然而,随着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植物群落的种类逐渐减少,尤其是南天门以上的地区。根据相关要素,祝融峰可以划分为四个区域:
山脊朝向南的区域、山脊朝向北的区域、上封寺至祝融殿的区域以及山脊背风的区域。由于每个区域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各不相同,因此四个区域的植物配置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山脊背风的区域,由于低温和冰冻情况并不经常发生,因此大部分植物在冬季都能够存活下来。山脊朝北区和上封寺至祝融殿区的气温很低,经常会出现冰冻现象,所以这里的植物以矮灌为主,并且大多数植物都能耐寒和耐阴。山脊朝南地区的冰冻天气出现频率较高,相比于山脊朝北地区和上封寺至祝融殿地区,冬季植物在这里的生存条件稍微好一些,因此植被在这里生长得更为茂盛。
动物
祝融峰所在的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南岳衡山森林生态为主体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有
云豹、
林麝、
黄腹角雉、
大鲵属、
鳞甲目、
大灵猫、
小灵猫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兽类有云豹、林麝等2种,国家二级保护兽类有穿山甲、大灵猫、小灵猫、
金猫等4种,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黄腹角雉1种和二级保护鸟类
黑耳鸢、
苍鹰,国家二级保护
两栖纲有大和
虎纹蛙2种。此外,还有特有昆虫17种,中国新记录昆虫14种。
景区布局
祝融峰景区是南岳衡山的中心景区,以南天门为起点,由下到上依次为狮子岩、高台寺、
上封寺、望日台、
会仙桥、
祝融殿,在祝融殿的西侧还有望月台,山顶处南山摩崖石刻。
重要景点
祝融峰
祝融峰位于南岳古镇北面,为衡山七十二峰的主峰和最高峰,海拔1289.8米,南岳诸多景观中,祝融峰之高,方广寺之深,藏经殿之秀,水帘洞之奇,被称为南岳风光“四绝”,而“祝融峰之高”被称之“四绝”之首。祝融峰峰头有花岗岩裸露,有很多黑色曜石,崖陡谷深;在望月台边上,有很多奇珍异石,垒叠33米有余,成为祝融峰顶的最高点。从山麓至山腰,绿色植物覆盖,郁郁葱葱。山麓还有一片常绿阔叶林,学名“多脉青冈林”。登祝融峰顶,往四周望去,视野开阔,群峰如浪,尽收眼底。也可以看到湘江如带,弯曲成五条白练,遥向祝融,俗称“五龙捧圣”。
登衡山必登祝融。
唐朝文学家
韩愈诗云:“祝融万丈拔地起,欲见不见青烟里”就是写了祝融峰的宏伟,不仅可以眺望到连绵不绝的群山,在无云的夜晚,到这里赏月,即使月亮西沉,这里也还留有它的余辉。正山顶之上,四季有云海,秋季好望日出,而冬季雪景引人入胜,“回飙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
洞庭湖。”(
李白诗句)“浊酒三杯豪气发,朗吟飞下祝融峰”而去(
朱熹诗句)。
南天门
南天门位于祝融峰景区的起点处,是南岳前后山的分水岭,又是祝融峰连接各主峰的纽带,东面是紫盖峰,南面是烟霞峰,西面为天柱峰,北面是碧罗峰。南天门也是观“衡岳烟云”最佳去处,站在南天门平台之上,头顶白云片片,脚下更是白浪习习。
南天门还有一处供奉真武祖师的道观——祖师殿,道观位于海拔1100米的北斗岭上,被称为“真武北斗殿”。它是一栋石墙铁瓦、两进一层的建筑,始建年代不详。清
宣统元年(1909年)进行修,现存的楼宇为1999年重建的,建筑面积为1200多平方米。在没有修路以前,上、下
祝融峰的游人香客就从祖师殿宽大的过亭中经过,过亭两端石墙上均刻有“南天门”字样。
狮子岩
狮子岩位于南天门之上,是一尊栩栩如生的狮子的岩石,因形状酷似狮子而得名。岩前有一座六角形的凉亭,全花岗岩石结构,叫狮子亭,供游人观景休息所用。
高台寺
高台寺位于狮子岩到上封寺之间,因建筑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岩石处,所以叫高台寺。高台寺始建于宋,
南宋朱熹、
张栻携众文友游历南岳,歇脚于此,观景、提诗、赠墨,畅聊而尽兴。同时,高台寺也是南岳历史上第一个学术社团驻地。
高台寺位处高寒山顶,这儿石多、风大、冰冻期长,所以树木很难扎根成活成材。可是却傲立着5株古松,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枝丫交错,苍劲挺拔,如巨龙腾空。这5株古松,树名
黄山松,别名枞树,
松科,树龄200余年,最大的1株高10米,胸径80厘米,冠幅12米,原有6株,1990年2月由于
白蚁危害,冰冻雪压,齐倒毁1株。这一古松群还有一个纪念性的树名,叫念庵松,又叫“状元松”。明嘉靖25年(1546年)江西人
罗洪先,号念庵,应同科好友衡阳人
祝咏相约到南岳游览。念庵知南岳自古为寿岳,而松鹤喻寿,于是临行前特选了
庐山的六株
松树雇人花二十余天送到南岳,作为送给祝咏和高台寺方丈楚石的礼物,以寓友谊长青。由于高台寺海拔高、风大石多、冰冻期长,树干便生得粗大低矮,枝平出伸展,态势苍劲,就像是好客的山主人一样,因此说它们是“迎客松”。
上封寺
上封寺位于高台寺之上,海拔1200米,由山门、天王殿、
大雄宝殿、
说法堂、藏经殿、祖堂、方丈室、观音阁、禅堂、斋堂等建筑组成,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上封寺曾名“光天观”,“司天霍王庙”,“第二十二光天坛福地”。直至南朝陈光大初,南岳佛教开山祖师慧思和尚在此建阁,作徒众听法之所。隋大业间(605---618)正式改为佛寺,并由
隋炀帝赐“上封寺”,沿袭至今。上封寺是中国汉族佛教重点寺院之一,国务院公布应保护的古刹,从
隋朝大业年间建寺算起,至少已有一千二百七十多年的历史。
上封寺里出了很多有名的僧人。如唐末的
齐己、
北宋的
大德佛心、善果先后在此当
住持,
朱熹、
张式、
胡宏、明代状元
罗洪先等人都曾在上封寺留下诗篇。清康熙年中(1662---1722)湖南巡抚
周召南请异目当上封寺的方丈,著作《上封寺志》。
同治间(1862---1874),
两江总督曾国荃捐钱对寺庙进行修缮。民国二十一年(1932)宝生住持本寺。抗日战争时期,宝生与寺僧演文、
巨赞法师开办“南岳佛道教救难协会”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同时,
蒋介石曾游本寺,并捐银两和棉服以结善缘。
望日台
上封寺后的山上有观日台,平台视野宽旷,四周遮挡甚少,在平台入口处,有一“观日出处”四个大字的石碑,此处为祝融峰观日出的绝佳地点,在秋高气爽的时节里,雨后放晴,游人可以看到“一轮红日滚金球”的奇景。
会仙桥
会仙桥位于祝融峰巅的青玉坛,俗名试心桥,又叫仙人桥,坛基是堆叠形成的岩石。岩下有大小两块石头,小石仅仅为大石半个那么大,中间有桥,很窄,仅容一人通过,人多便不敢过,故又名试心桥。根据道家相关记载,青玉坛是乌青云所创立的,为第二十四福地,乃群仙聚会之所而名。站在会仙桥,还可望见祝融峰侧一巨石,宛如乌龟,人称“金龟朝圣”。
明代诗人卢仲田便有《会仙桥》诗云:“烂柯仙人久不来,一桥空对百花开,我来桥上寻遗事,云满空山月满台”。明代的李郁也曾作过《试心桥》一诗:“颓然岩石堕峰腰,下界烟云万丈遥。顾我未曾履艰险,心来过试心桥。”
祝融殿
祝融殿高踞祝融峰顶,构筑在一个一百多平方米的顶隙里。祝融殿原名老圣帝殿,明万历年间(1573—1620)始建为祠,现在的祝融殿是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下诏重建的。因山高风大,所以建筑是用坚固的
花岗石砌墙,整个殿宇分为两进,全部是用花岗岩石建成,殿顶上盖着70厘米长,30厘米宽,重15
千克的加锡铁瓦,在这些铁瓦中,还保存有数十块
宋朝铸造历经千年光洁而不锈的铁瓦。
清朝
乾隆时期,
祝融殿重新修葺。民国二十一年,因多年的风雨侵蚀,外观遭到破坏,时任湖南省主席的
何键又捐资重修。1982年,南岳管理局对它重新规划修整,留存下来。从上封寺到
祝融殿,全为花岗石路阶梯,石路两边,或有
偃松分布,或有翠竹成荫,在春季,山花漫山遍野。
望月台
在祝融殿的西侧,有小门可以通向望月台。望月台是一块高耸的岩,比祝融殿正殿高出2-3米,是花岗岩风化后暴露而成。整块岩面不到4.5平方米。由于它是最高点,所以在此放眼四望,翠黛群峰。望月台上有石刻,字迹清晰可辨,月明之夜,皓月临空,银光四射,景色格外明丽。游人站在台上,欣赏月色,较在平地上别有一番景象。即使月亮西沉,这里也留有它的余辉。正如明代
孙应鳌的诗所描绘的:“人间朗魄已落尽,此地清光犹未低。”
南山石刻
清光绪版《南岳志》记载,有“寿比南山”四字题刻于南岳祝融峰祝融殿北墙基下舍身崖上(今望月台附近),楷书印刻,每字一米见方。南岳有关部门几度冒着烈日登山探寻,终于在南岳衡山最高峰——祝融峰,找到了古代“南山”大型石刻,但只发现“南山”二字。专家分析,“寿比”二字可能在修葺
祝融殿时压在殿脚下了。
时令景观
看日出
秋季为看日出的最佳时期,望日台为最佳观赏点。在望日台旁边,有一块石碑,刻有“观日出处”,到了秋季,雨后初晴,人们可以观“一轮红日滚金球”奇景。
此外,祝融峰顶的祝融殿左右门上刻着“寅宾出日,峻极于天”的对联,意思是早晨四五点钟的时候,宾客登上望日台便可看到壮观的日出(南岳日出有滚金球之势),祝融峰的险峻及高度可与天相比。
观云海
观云海南岳衡山林木茂盛,水分充足,又不易蒸发,所以湿度大,水气也就多了起来。常有缕缕轻烟在雨后从山谷中升腾而出,形成层积云。每到雨雪天、日出日落前,层层叠叠的云层就会形成云海,云雾缭绕。
云海最好的观赏季节是春夏之交、夏季,祝融峰顶、南天门等景区是观赏云海的理想之地。云海并非南岳衡山所独有,但衡山山峦青翠,云雾缭绕,云海时而时而波澜不惊,峰峦起伏,大峰小峰叠嶂,峰峦时隐时现,光影交错。
赏雾凇
每到冬天赏雾凇,祝融峰就会进入冰天雪地的下雪期。雾凇冰雪景观资源的特殊的地理和气侯条件,祝融峰海拔1289.81米,是典型的
亚热带季风型山地气候,由于山势巍峨,气候垂直变化明显,这种气温低、湿度大、云雾多的高大山体中上部天气条件极易形成雾凇冰雪奇景。再加上横亘在
湖南省向北敞开马蹄形盆地中南部的衡山山脉,位于南岭山系北侧,对冬季南下冷气流具有明显的阻隔滞积作用,更加剧了衡山冬季的低温严寒,使得衡山多降雪、冰冻强度大。每年12月-次年2月,降雪机会多,积雪时间长,附着在低温物体上的雾滴便冻结或凝华成一层层毛茸茸、晶莹剔透的乳白色
冰叶日中花,南岳衡山便会呈现出一个晶莹剔透的雾凇琉璃世界。
衡山雾凇常以枝干、树叶等突出物为中心,其形状常因树冠形态而异,有的如腊梅吐艳,有的若水仙含羞,有的似盛开的
秋菊,有的似摇曳的牡丹,有的似白练的飞瀑的泉水。衡山雾凇曾吸引了许多历史文化名人,如宋代理学大师
朱熹、
张栻等,曾在
赵昚乾道三年(1167年)雪游衡山。雪域
清代著名学者
潘耒也曾于1699年正月冒雪游衡山,得出“观日出于崂山,观云海于黄山,今观雪于祝融峰顶,为平生奇绝之游”的结论,他还总结了南岳衡山的12大雪景,并留有“雪霁者皆好,云开态总奇”的名句。明顾清、张修府等名人冬游衡山,亦有“万山积雪,置身琼楼玉宇”之感,为平生奇绝之游。
人类活动
远古时期至汉朝时期
祭祀是南岳最早出现的人类活动,历代朝廷遣使祭祀南岳仅有史可查的就有近300次之多。《尚书·虞书》记载舜帝“五 月南巡狩至南岳如岱礼”。可知早在尧舜,就对南岳进行祭拜封礼,并形成一套祭祀制度。相传大禹治水,也曾在南岳杀白马祭祀上天,得金简玉书而制服了洪水。
汉朝至隋朝时期
虽南岳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南岳却由僧道进行了初步的开发。
魏晋时,南岳
道教已是宫观林立。云龙峰上有栖真观,紫盖峰下有南岳观,赤帝峰前有华薮观,紫霄峰前有
衡岳观。
南北朝中期,佛教逐渐进入南岳。先是方广寺(503年)、南台寺与善果寺(502—5 19年);后有般若寺(567年)、大善寺(567年)与天台寺(569—58 1年)。此后,南岳佛道教共存共荣,宫观寺院竞相发展起来。东汉末期道教天师教创始人
张道陵曾白天目山游南岳;南北朝
刘宋道士
徐灵期于晋
太康八年(287年)隐居南岳上清宫修道,著有《衡山记》;
南梁天监年间慧海和尚与希遁和尚来南岳弘扬佛法,随后,
慧思于陈光大二
年(568年)率徒众来南岳,开创了南岳佛教的新局面。
为了培护环境,这些僧道及附近山民培育起了一片片森林。 如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报慈东藏
住持僧人省贤,号福 严,率领寺僧在寺周围广种
杉木,后来把植树范围扩展到附近十 数里内的其他山上,日积月累,经过大约十年的时间,共种植十 万余株。
唐朝至清朝
这一时期的
人类活动主要以文人宦游为主,唐朝
杜甫、
李泌、
韩愈、
刘禹锡、
柳宗元等人,宋代的
黄庭坚、
范成大、
朱熹、张杭等人,元代揭侯斯、
傅若金,明代
湛若水、
王守仁、
张居正、
谭元春、
徐霞客、
王夫之、
胡安国、
胡宏等人,
清代
彭而述、
蔡毓荣、
潘耒、
赵申乔、刘继庄、
孙嘉淦等人都到过南岳衡山。杜甫的《望岳诗》和《题文宣王庙新学堂呈陆宰诗》,韩愈的《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朱熹的《南岳唱酬集》等名作千古传唱。明嘉靖年间,理学家
胡直,书约张居正、罗汝南等同来南岳,讲心性之学,假高台寺之西楼结社,名为“衡庐心缔"。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南岳最主要的
人类活动为香客旅游,据民国24年(1935年)南岳镇商会统计,农历七至九月香期,来南岳进香者逾50万,南岳镇有专住香客的客店共116家,从业人员1155人,资本额6900元(
银元,下同),营业额约6.5万元,纯利2万元;有临时摊点棚户155家,除经营香烛纸钱外,还经营饮食、花生、
黄精、算盘、中药材、玩具、竹木车货工艺品等。从业人员860人,营业额3.7万元,纯利1.6万元。另有肩挑手提,沿街叫卖者数百人。
新中国成立后
1978年以后,南岳举办各种大型法会20余次。特别是将1994年定为中国南岳宗教文化旅游年,举办了一系列宗教活动。宗教活动的恢复使得南岳宗教界与港澳台、
日本、东南亚等地区宗教界联系日益频繁,经常有国际宗教人士来衡山参观访问。
1993年,南岳“海峡·白沙液"杯国际伞翼滑翔赛引来日本、南朝鲜及中国省市21个代表团,250多名运动员,100多名中外记者,8000多名国际来宾及附近群众10万多人参加。
开发与保护
开发
清朝末年,对上封寺进行了维修和增建,并对
祝融殿进行了重修。
民国民国政府设立南岳管理局,由此拉开了衡山近代化发展的序幕。1932年,
何键主政
湖南省时着手开发南岳南岳登山公路,1933年完成南岳至半山亭、磨镜台路段,次年完成半山亭至祝融峰路段。将朱明、
祝融、香炉、碧萝、金简、喜阳、祝融、烟霞、天柱、祥光等十三座各具特色、景色宜人的山峰连接在一起,使小径变成了方便登山的主要道路。
1932年,祝融峰新建避雨长亭和登祝融峰石板游路,铺凿自祝融峰太阳泉至上封寺的引水石渠,将泉水引入上封寺
香积厨,并增建香客居所,均为石墙铁瓦,当年11月,
蒋介石夫妇和
何键捐资为该寺设立旅舍,置棉衣、棉被等,专供游人登山取胜御寒之用。
1980年衡山对外开放。1981年,南岳林场被列为中国首批7个森林旅游试点单位之一。
1982年11月8日,国务院公布南岳为第一批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84年,
南岳区人民政府成立成立旅游局,实施《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南岳当代旅游的发展逐渐走上正轨。
1999年底,开发祝融峰、藏经殿、磨镜台、水帘洞、方广寺等8个景点。
保护
1985年,在新编制的《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将85平方公里的中心景区,规划为8大景区,实行重点保护。
2003年,根据《湖南省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办法》、《南岳衡山景区拆迁整治方案》等要求,融峰电力开关站按照“显山、露寺、见秀”的原则,对景区内受损严重的工程进行了拆除。
2007年4月,包括祝融峰在内的南岳景区成功申报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一步保护了旅游资源。
相关文化
诗词文化
衡山自古诗文雅士,高僧名道游览隐居,传道讲学。因此,古代诗词中也留下了不少与祝融峰有关的诗词。
唐朝大文豪韩愈在《游祝融峰》诗中赞叹道:“万丈祝融拔地而起,欲不见轻烟中”。
北宋黄庭坚有云:“万丈祝融插紫霄,道当穷处架仙桥。”“上观碧落星辰近,下看红尘尘世远。”
清代黄本骥《登祝融峰顶诗》:“祝融往天一尺五,谓之开与共天语。”俯视千里,人间都化浮紫。一丝白潇湘烟,半盏泻碧
洞庭湖水。南望东豫章粤海,近云树公茫茫。“两螺罗浮露黛影,一粒匡庐凝青光。”李忠在《七律·祝融峰上的抒怀》中写道:“一路盘旋,登上峰顶,爽快地把目光投向楚天晴。”争飞绿岭临
湘江,竞渡白云涌洞庭,千姿百态。“晨起跨足可踏日,夜来伸手可摘星。展冠五岳文明地,激清风壮吾情。”
寿文化
寿文化人们常以“寿比南山”来祝福长辈。“南山”指的是南岳衡山,这里一直是祈福、求寿的圣地,有着悠久的福寿文化。
祝融,人文始祖,南岳
主神,生息于南岳衡山,是掌管人间福禄寿的神灵。关于南岳为寿岳的史料记载很多,许多古代典籍,如《春秋元命苞》《开元占经》《春秋感精符》《费直周易》《唐书天文志》等,都记载南岳为寿岳。《
辞源》即把“寿岳”解释为南岳。从汉代开始,南岳就被称为“寿岳”。汉《星经》载:南岳衡山对应星度二十八宿之人星,人星主人间苍生之寿,故南岳又称“寿岳”。南岳
福严寺有一幅名联:“福严为南山古刹之首,般若为老祖不二法门”。所以说明南山就是南岳衡山。“寿比南山”,也就是“寿比南岳衡山”的意思。自
宋徽宗在南岳留下“寿岳”石刻后,“寿岳”之名在国际上更是闻名遐迩。
康熙帝四十七年(1708年)《御制重修南岳庙碑记》第一句是:“南岳为天南巨镇,上应北斗玉衡,改名寿岳。”至灵长于禄位,锦福祚于载于星位,“自还”。
雍正10年(1723年),上谕南岳为皇上圣母寿字山。
唐朝李白诗云:“衡山苍苍入紫冥,下望南极元老星”,“南极元老星”是
南极仙翁。可见,千百年来,南岳衡山都被炎黄子孙视为“长寿昌荣”的象征。
祈求长寿是中国先辈留下的传统民俗,也是人类长期孜孜以求的生存目标,这种原始的愿望融合在名山旅游中,“抚万寿鼎,求长寿秘”成为今天中国和国际游客共同的愿望。借助寿文化节这个载体,南岳政府将千古名山“中华寿岳”的形象传播开来,得到了中国和国际游客的认可。
重要事件
2021年4月24日,据
国家航天局消息,中国第一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全称“祝融号”,英文名“
祝融”。祝融号将一次性实现
火星“绕、落、巡”,这也是国际航天领域的一个创举。将第一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寓意点燃中国星际探测的火种,引导人类探索
宇宙、超越自我。“祝融”这个名字在这里又有了新的意义——祝愿未来谱华章,融合发展共奋进,“祝”表达了对人类踏上星辰大海征途的美好祝福,鼓舞航天人追逐梦想、勇于开拓;“融”体现一体化、协同化,表达中国人和平利用太空、增进人类福祉的格局与愿景,融中国与国际于一体,融历史、现代与未来于一体,为航天人在人类社会
和谐发展中建功立业。
参考资料
南岳地图.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官方微信号.2023-07-10
会仙桥试心.南岳旅游微信公众号.2023-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