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希濂
抗日名将,原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一军军长
宋希濂(1907年—1993年2月13日),字荫国,汉族,湖南省湘乡市(今双峰县)人。抗日名将,中国国民党著名将领,原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一军军长。
1924年3月,宋希濂考入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后接连参与了国民革命军东征、北伐,一二八淞沪抗战等战争。1934年,宋希濂奉命执行了杀害瞿秋白的任务。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宋希濂先后参加了“八·一三”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因表现突出,因功获授华胄荣誉奖章和奖状。1941年11月,宋希濂调升国民革命军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期间参与了缅北滇西战役,获得国民政府最高荣誉青天白日勋章与美国政府的总统自由勋章。抗战胜利后,宋希濂担任新疆警备总司令,协同张治中治理新疆并驱逐蒙古军队的入侵。内战时期,宋希濂转任川鄂湘黔边区委员会主任委员,防守湘、鄂两省西部,拱卫中国国民党的西南后方。1949年鄂西南战役结束,国民党军队大败,“西南联合防线”被彻底斩断。12月中旬,宋希濂打算逃亡滇缅边境,在沙坪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虏,作为战犯接受改造。1959年12月,宋希濂等十名国民党高级军政人员得到特赦,并担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全国政协第四届委员。1980年,宋希濂前往美国探亲并定居。1993年2月13日,宋希濂因病在纽约逝世,享年86岁。
宋希濂作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抗日名将,民国学者傅润华对他极尽褒奖之词,认为他天性淳厚,豁达大度,平易近人,忠贞以事长上,率直以交朋友,和爱以待部下。宋希濂曾经的部下、伍蔚文则认为他满脑子的封建道德和“忠君”思想。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宋希濂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市(今双峰县)的一个富裕中农家庭中,其“先世多为文人”。1921年,宋希濂考入长沙市长郡中学,开始接触孙文学说,并成为救国运动的积极分子。1923年冬,宋希濂考入位于广州市的陆军讲武学校,翌年3月,又考入陆军军官学校,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并在同年六月加入了中国国民党。1924年年底,黄埔第一期学员毕业,宋希濂被分派到教导第二团第四连任副排长,半个月后升为排长。
东征北伐
第一次东征
曾任粤军总司令职的陈炯明在1922年退居粤东东江一带后,一直与广州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政府对抗。1924年冬,陈炯明乘孙中山北上的时候,自封为“救粤军总司令”,并在段祺瑞政府的支持下,准备进攻广州。孙中山曾多次打算将其彻底消灭,均未成行。1925年2月,黄埔军校 “校军”奉命国民革命军东征
东征的兵力部署分为左、右翼军及攻城军,教导团军属于右翼军序列,作战目标是由淡水、海丰、陆丰向潮汕围进。攻打淡水时,宋希濂所在的第二团担任攻城任务。由于第一次作战,宋希濂心中不免胆怯,没有及时冲到第一线。棉湖之战时,宋希濂所属的二团在鲤湖附近碰上正和敌人交战的第一团,时任团长钱大钧要求立即参与攻击,而第四连正是正面攻击的第一线。已升任为第四连排长的宋希濂带领将士越过枪林弹雨抵达出击位,连长一声令下后,便和其他几路军对敌人形成包抄之势。敌人打跑后,第二团全团又立即前去支援第一团,合力打垮了敌人。
首次国民革命军东征凯旋,宋希濂由少尉升为中尉排长,不久又依序升为第四连副连长、连长。
平定杨刘之乱
杨希闵所辖的滇军刘震寰所辖的桂军,曾于1923年会同粤军许崇智部攻打陈炯明。陈炯明退出广州市后,杨希闵和刘震寰迅速抢占了其势力范围,以扩充个人势力。首次东征时,作为统率的杨希闵和刘震寰按兵不动,并私下与陈炯明的部下林虎勾结,最终导致教导团在棉湖一战中伤亡惨重。
已接任第四连连长宋希濂投入到歼灭杨刘叛乱的战斗中。6月13日,国民党军队一旅在进攻到滇桂军设在广州郊外的轴心阵地瘦狗岭时,宋希濂指挥第四连,配合兄弟连队,对敌展开了猛烈攻击,夺取下一个又一个阵地,扫除了敌军设置的层层障碍,敌军纷纷溃退。
这次战争后不久,宋希濂又在陈赓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第二次东征
东征军回师广州市后,陈炯明卷土重来,重新占领潮州市梅州市,并与熊克武和邓本殷勾结,企图夺取广州。为彻底消灭陈炯明部,1925年9月28日,国民政府任命蒋介石为东征军总指挥,再次东征。
宋希濂的任务是率部在惠州城外的东北角一带占领阵地,对河源市紫金县方面进行严密戒备,并对惠州城的东北角施行佯攻,借以牵制敌人的兵力。惠州攻克后,东征军向潮梅挺进,何应钦打败林虎,林虎退据双头时,又遭到东征军的围攻。在此战役中,宋希濂带领一营将士,将敌人围困在两个山头上,往返冲杀,经过半天的时间,才最终将敌人尽数解决。除惠州、潮州外,宋希濂还参加了攻克汕头市海丰县、河丰、河婆街道、阿田、横冈等地的战役。第二次东征胜利不久,宋希濂升任副营长,驻防潮州。“中山舰”事件发生后,宋希濂脱离了中国共产党,随即被调任广州新编第二十一师六十三团第一营任营长。
随部北伐
1926年7月,宋希濂率一营随部北伐。从韶关市出发,越大庾岭,经江西省浙江省,与孟昭月部为争山头、抢渡口发生了肉搏。攻克桐庐县时,宋希濂也身受重伤,被送到杭州医院治疗,后转苏州教会医院养伤。
留学日本
1927年冬,宋希濂及黄埔军校40多名毕业生,被蒋介石派赴日本学习军事。“济南惨案”发生后,留日学生推举宋希濂担任中华青年大会主席团主席,组织留学生游行示威。出发游行时,中华青年大会所在的会馆突然被大批日本警察包围,宋希濂等主要人员被抓捕并被殴打。半个月后,在驻东京领事的交涉下,宋希濂等人才得以释放。
1930年5月,蒋阎冯大战爆发,宋希濂被召回国,任国民政府警卫军教导一师中校参谋,随后调任营长、副团长。在中原大战中,因功升任为该师第二团团长,后调任该军第二师第六团团长;年底,又升任该军第一师第二旅旅长。
“一二八”淞沪抗战
1932年1月28日晚,日军突然向驻守在闸北区十九路军发起攻袭,十九路军在全国人民抗日运动的影响下奋起反抗。此时,宋希濂已调任陆军第八十七师第二六一旅旅长,驻扎于南京市小营、马标一带,其所旅的全体官兵同仇敌忾,一致要求立即开赴上海市参战。数次请求,均被严厉拒绝。
2月11日,第二六一旅接防蕰藻浜北岸阵地。2月20日,日军发起对二六一旅阵地一带的轰击和冲锋,均被二六一旅击退。21日,日军再次以炮火袭击为掩护,企图强渡蕴藻浜。二六一旅发现日军企图后,立即火力扫射。双方激战约两小时,日军未敢再犯。22日,日军倾巢来犯,对庙行镇、大小麦家宅一带发起猛攻,守备此处的八十八师五二七团伤亡巨大。下午三点,宋希濂带领一团士兵强渡蕴藻浜,攻击日军的侧背以为增援。经过数小时的激战,终于打退了敌军的几次反扑。
日军受挫后,开始向上海市增兵,并于3月1日在江湾、庙行一线向国军发起全面攻击,而后又向茜泾营发起进攻。宋希濂接司令部日记,意为有一部的日军将在七丫口登陆,尽量在日军还未立足脚跟时,在浏河以西地区将其歼灭,因此要求宋希濂率部尽快赶到浏河。而茜泾为浏河的屏障,位置险要,占领了茜泾才能掩护后续部队的跟进。在抵达浏河后,宋希濂又命第五二十一团第一营迅速向茜泾搜索前进,当第一营到达茜泾附近时,发现已被日军占领,于是双方为争夺茜泾展开了白刃战。但日军增援及时,又配合空中轰炸障碍国民党军的后续部队跟进,持续作战6个小时后,茜泾营失陷。
淞沪会战结束不久,宋希濂升任八十七师副师长。
镇压十九路军
1933年11月20日,李济深、蔡廷等为反抗“剿共”、反对蒋介石,以国民党第十九路军为主力,在福建省组织“人民政府”,并发表反蒋宣言。蒋介石决定立即抽调部队入闽讨伐。
此时,宋希濂已是抚州警备司令、第三十六师师长,他配合卫立煌,带领三十六师参加了对南平市的作战:三十六师的二一一团先以猛火进攻,后趁敌军混乱之际冲锋,攻下十九路军的几个支撑点。宋希濂一面下令暂停进攻,一面又令二一五团秘密接近十九路军阵地的腹地。当二次进攻的号令发出时,两团合力冲击,很快,十九路军瓦解了。
杀害瞿秋白
1934年2月,蒋介石部署兵力,准备进犯苏区的长汀县。9月25日,宋希濂率三十六师到温坊后,占领附近各高地构筑工事,严密戒备并侦察白衣洋岭红军主阵地情况。27日,宋希濂率师与中国工农红军发起了激烈的正面攻击。宋希濂在这次战斗中受伤,由于伤势严重,不得不转移到后方疗养。
1935年4月,中共领导人瞿秋白被秘密送往上海市医治的途中,经福建长汀县时被中国国民党军队俘虏。瞿秋白自称“林琪祥”,是个医生。恰逢宋希濂伤愈回到长汀,蒋介石传来密电,令他将“林琪祥”押解到师部进行审问,确认了瞿秋白的身份。宋希濂对瞿秋白进行劝降,遭到瞿秋白严词拒绝。国民政府又派王杰夫和陈建中前来劝说,瞿秋白仍然不为所动。1935年6月16日,宋希濂接到上司蒋鼎文发来的蒋介石的指示:“着将瞿秋白就地处决具报。”6月18日,宋希濂命令特务将瞿秋白押解到中山公园,执行枪决。
担任警备司令
“西安事变”发生时,宋希濂奉何应钦之命,北上西安以军事包围的方式讨伐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成立“西安军警宪联合办事处”,负责维持城内外治安,宋希濂兼任处长。二十多天后,“军警宪联合办事处”被撤销,重新成立了“西安警备司令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宋希濂兼任西安警备司令,马志超为副司令。
投身抗战
“八一三”淞沪会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发生后,蒋介石在全国民众要求抗日的压力之下,于17日在庐山宣布对日作战。淞沪会战爆发,宋希濂奉命率三十六师赴上海市参战。8月17日,宋希濂指挥三十六师在天宝路、汇山码头一带对敌作战,意图阻止日军的增援部队在虹口区登陆。20日,宋希濂亲自率领军官们对地形地物进行仔细的侦察,然后下令于当天夜晚发起攻击。晚上十二点,战斗打响,双方僵持一个多小时,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二一六团团长胡家骥领头,带着士兵们横穿枪林弹雨,终于成功冲过了唐山路,又继续与日军激战,最终日军无力抵挡,纷纷逃窜。二一六团官兵与日军展开了巷战,迫使日军逃到外白渡桥一带。第二一六团继续乘胜追击,在翻越汇山码头的铁栅门时,遭遇侧面日军的炮击,许多官兵英勇牺牲。宋希濂认为战役目标已达成,遂下令第二一六团回退到江湾天宝路一带,继续与敌军周旋长达两个月之久。
上海战争爆发后,由于伤亡惨重,9月中旬,中国国民党内部进行了军事调整,宋希濂被任命为七十八军军长。10月28日,宋希濂奉命撤到苏州河南岸据守,在他率部的坚守下,日军数次强渡未能得逞。11月6日,日军在炮火的掩护下强渡成功,三日后,宋希濂奉命率部向昆山市撤退,后又退往苏州市、无锡、最后退往南京。
南京保卫战
宋希濂率部于11月22日抵达南京,并于25日按照守备计划。到达指定地点。11月25日,日军在占领无锡后,分三路进进攻南京。宋希濂负责指挥沿江宪警,严禁部队官兵私自乘船渡江。
12月3日至7日,经过4天的战斗,日军相继占领了句容市溧水区当涂县宣城市。8日,日军进攻芜湖市中国国民党守军及行政专员、县长等弃城而逃,日军进城后,屠杀芜湖市民二千余人。此后几日,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展开数次激战,守军伤亡惨重,日军对南京的压迫日趋更甚,最终被日军打开了一个缺口。12月12日,唐生智决定放弃南京,提出分路突围的计划。宋希濂以电话令各部队严密戒备,在掩护唐生智等人渡江后,又安排国民党残余部队依次渡江。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城,开始惨无人道的杀戮。
唐生智决定放弃南京、命令突围时,各部队都想争先渡江,一时间秩序大乱,无船可用。作为沿江宪警的宋希濂事后遭受责难,因此免职。月余,宋希濂起复为荣誉师师长,负责编组伤愈官兵构成新劲部队。1938年5月初,宋希濂调任七十一军军长。
参与兰封会战
1938年1月,徐州会战爆发,日军先后在临沂和台儿庄区遭到重挫。5月11日,日军中将土肥原贤二为配合徐州会战,指挥第十四师团渡过黄河,进攻菏泽市。菏泽沦陷,土肥原师团继续向南突进,意在直插兰封,切断陇海铁路,堵住中国军队主力回撤郑州市的退路,并攻占郑州。
为了抵御日军南下,保卫郑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发动兰封会战,先后调集了三十个师的优势兵力,对来犯日军发动反攻,蒋介石亲临郑州督战,企图依靠战术上的优势,将日军歼灭在兰封附近。兰封、内黄附近的国民党军队共有五个师,均由宋希濂指挥。5月15日至17日,向兰封突进的日军丰鸠旅团在考城附近受到宋希濂所部阻击,被迫转为向野鸡岗、内黄方面进攻,攻占下内黄、野鸡岗一线。5月21日,中国军队发起全线反攻:第五十一师和第八十八师夺回内黄、人和集;宋希濂指挥第八十七师夺回野鸡岗;宋希濂和俞济时率部围歼东岗头和毛姑寨的日军。但由于驻守兰封的国民党将领桂永清的刚愎自用,不战而退,致使兰封城落入日军之手。
得知此消息,蒋介石令宋希濂与胡宗南、李汉魂、俞济时、桂永清等组成第一军团,围攻土肥原师团。作战部署中,宋希濂率第七十一军进攻兰封。5月25日,宋希濂在观察地形后,命部队漏夜挖掘壕沟,以便前进时掩护,二线部队捆扎大量的梯子用以登城。次日战斗打响,七十一军发起数次进攻都没能成功,直到黄昏时,宋希濂命令火炮抵近射击,才终于将土墙打开一个缺口。第八十八师和第八十七师先后进城,与日军展开巷战。凌晨时分,日军弃城而逃。宋希濂收复了兰封城,使陇海铁路一度恢复通车。经过3天激战,中国国民党军队表面收复了失地,但6000余名日军仍据三义寨顽抗。5月28日桂永清的再次失利,让日军夺下商丘市,国民党军队不得不抽调五个师阻击商丘的日军,而对土肥原的进攻停顿下来,国民党军队也从攻势转为守势。
参与武汉会战
徐州会战后,日本决定进攻武汉。7月4日,日军开始向大别山北麓进攻;8月22日,日军兵分两路进攻大别山麓;9月2日,日军直逼大别山峡口的富金山。而宋希濂及部早在8月下旬已到达史河南岸的富金山了。
9月2日,日军第十三师团,向富金山阵地发起进攻,主要进攻方向是布防在山腰的三十六师的阵地。日军集中火力,猛攻三十六师防地,激战十昼夜,双方伤亡很大。日军久攻不下,又调来第十师团进行支援。日军第十三师团,虽然对中国国民党军队位于叶朵扎以西的阵地进行了全力攻占,但由于国民党军队的顽强作战,日军始终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反而五次增援兵力。9月11日,宋希濂及部奉命放弃富金山阵地,转移到沙窝、小界岭一带防守。
宋希濂所率领的八十八师主力布防在沙窝正面,也屡次抵抗住了日军的攻击,摧毁了日军抢占阵地的念头。在富金山、沙窝战役中,宋希濂率3个师的兵力击毙日军4506人,伤敌17380人,给予日军沉重的打击。由于七十一军在富令山战役及沙窝战役中的英勇表现,军委会通令全国军队进行嘉奖,宋希濂被授予个人华胄荣誉奖章与奖状。
滇西作战
1940年,宋希濂任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后调到重庆中央训练团兼任副教育长一职。
1941年年11月,宋希濂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兼任昆明市防守司令。1942年4月,日军由缅甸入滇西,宋希濂率第三十六师日夜兼程。5月5日,三十六师所辖一零七团,会同已经抵达的一零七六团与日军激战于惠通桥北岸;五月五日晨,日军占据了惠通桥南岸的高地,并在公路拐弯处架起重炮,向北岸公路猛烈轰击;六日,三十六师攻下两个山头;八日上午,三十六师攻击部队和日军进行白刃战,悉数消灭了北岸的日军。
从1942年5月到1945年1月,宋希濂参加了所有滇西阻击战、怒江对峙、第二时期中国远征军的训练及滇西反攻各役的指挥,成功歼灭日军日军第18师团、第五十六师团,使日军第二师团、第三十三师团遭受惨重损失。1945年1月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毕业后,宋希濂回任原职。3月宋希濂调新疆迪化任中央军校第九分校主任。5月21日宋希濂当选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而这期间,除了作战,宋希濂还承担起整训部队、成立大理干部训练团等工作。为此,国民政府授予宋希濂青天白日勋章,美国政府赠予他自由勋章。
内战时期
治理新疆
1946年7月,宋希濂以西北行辕参谋长的身分,奉张治中的命令,前往南疆视察。同年11月,宋希濂调任为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参谋长,新疆警备总司令,兼任第九分校主任,协助张治中治疆。
宋希濂接任新疆警备总司令时,新疆局势复杂,有来自外来势力的干扰,也有要求较多的民族自治。宋希濂上任后,彻底掌握军队,加强领导力量;扩充部队,充实兵力,同时加强对部队的训练;重新部署兵力,采取“重点设防、扼要把守”的战略方针,加强乌鲁木齐市(今乌鲁木齐市)的兵力部署,同时加固工事,加强配备,使军队长期处于戒备状态;整饬风纪,严格禁止扰民事件。
1947年3月14日,宋希濂获三等云麾勋章
1947年6月5日,在苏联飞机的掩护下,博克多汗国大军大举进犯中国北塔山驻军,宋希濂率部击退了蒙古军队,并缴获了一份对方的作战命令,里面宣称“北塔山是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被华军侵占,驱逐华军,巩固边防,是我们的神圣任务”。宋希濂马上派专人将文件送到南京国防部。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为此向苏联政府提出严重抗议,中蒙关系也由此进入全面紧张的阶段。
1948年,为面对新疆日益恶化的形势,时任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的张治中进行了人事调整,调离宋希濂新疆警备总司令之职,由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陶峙岳兼任。
鄂西战役
1946年,蒋介石撕毁停战协议,向解放区大举进犯,两年多的时间里,被解放军歼灭二百六十多万人。1948年7月,宋希濂被调任为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兼十四兵团司令。
中国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失利后,南线精锐主力损失殆尽,使得只能缩踞在长江以南。同时国民党军华中“剿匪”总司令部为阻止人民解放军南渡长江,将位于湖北省江汉区的第14兵团所属的四个军收缩到荆门市沙市区(今荆州沙市区)一带担任守备,掩护鄂西江防。次年4月,宋希濂任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统率20余万兵力防守湘、鄂两省西部,“防止共军进入四川省和在鄂西渡江”。
1949年7月发动的宜沙战役,由于没有采用大迂回战术致使主力逃脱,加之参战主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东北地区士兵不适应南方暑热,非战斗减员增加,导致宋希濂主力有机会回防鄂西,在川湘鄂边区构建起新的防线,以拱卫中国国民党残军的西南后方,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入川。次月,宋希濂改任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川鄂湘黔边区最高决策委员会成立后,宋希濂自任主任委员,总部驻湖北恩施。10月中旬,为能一举歼灭宋希濂集团,中共军委特意集结了约20万人、分左右两路发起鄂西战役。由于宋希濂对人民解放军进攻线路的判断失误,10月底,人民解放军乘国民党军南调之机,全线展开猛烈进攻,同时左路军配合,对宋希濂集团形成南北钳击之势。11月初,宋希濂下令全线西撤,人民解放军随即发起追击,在19日将其撤退的四个师悉数全歼。11月底,鄂西南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4万余人,打开了进军四川省的门户,国民党军的“西南联合防线”被斩断。
溃败被俘
鄂西南战役失利后,宋希濂率部退至乌江以西布防。撤退过程中,又有两军相续被全歼。渡过乌江,宋希濂部又与解放军的先头部队在黄草坝展开遭遇战,宋希濂的第九师被解放军实施了反包围,宋希濂不得不率残部向武隆、涪陵方向逃跑。得知第十四兵团被全歼后,宋希濂决定,将残部分成三路分别向滇缅边境逃亡。11月26日,宋希濂一部在高店场与其他两路汇合后,马上又沿着岷江向西北方向逃跑。12月19日,宋希濂刚渡过大渡河,就被解放军包围住,他抽出手枪准备自杀,被警卫排长拦下。被俘后的宋希濂化名周伯瑞,并企图趁乱逃跑,结果被人识出,送至峨眉县俘虏营中,开始作为战犯接受改造。
被俘改造
1949年至1953年期间,宋希濂及部分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在重庆白公馆接受改造,后搬入重庆松林坡监狱。1954年,又由重庆松林坡进入了北京德胜门外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改造期间,管理所还组织他们参观北京的市容、郊区的水利建设、新建的工厂等,后又由政府组织到东北地区参观了长春市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厂、铁西工业区、长春市容等。
1959年12月4日,宋希濂及杜聿明等十位国民党高级军政人员得到特赦。1961年2月,宋希濂等特赦人员,经国务院批准,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被任命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享中央司局长级待遇,同年,与易吟先结婚。1964年11月,全国政协根据党中央的安排,特邀宋希濂等六人为全国政协第四届委员。
晚年生活
1980年,在政府的批准下,宋希濂携夫人去往美国探亲,后定居美国。次年,宋希濂参加黄埔军校同学潘佑强之子潘维疆兄妹发起的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并担任首席顾问。1984年,宋希濂与蔡文治、李默庵、侯镜如在美国成立了黄埔同学及其家属联谊会,旨在“切盼全体军校同学及其家属奋发参加促进中国统一运动”。1993年2月13日,宋希濂因病在纽约逝世,享年86岁。
人物评价
中华民国中将沈醉评价宋希濂是一个文武兼全的人,而且生性耿直,爱打抱不平,湖南骡子脾气很重。
宋希濂曾经的部下伍蔚文评价宋希濂满脑子的封建道德“忠君”思想,一切说法都没法被接受;宋希濂虽然是追随蒋介石的一个顽固的人,但在客观上他还不能算是一个卑鄙、腐化、为害人民极甚的人。
民国学者傅润华在《中国当代名人传》中评价宋希濂天性淳厚,豁达有大度,平易近人,而待人诚恳,忠贞以事长上,率直以交朋友,和爱以待部下,尤能奖掖并扶植人才,凡与共事稍久者,莫不服其坦白热情,使人生油然敬爱之感。
轶事典故
宋希濂与陈赓
陈赓和宋希濂同是湖南省湘乡市(今双峰县)人,年少时相识于前往长沙市求学的路上,两人一见如故,成为好友。后又一起报考黄埔军校,成为同学。黄埔军校毕业时,两人分在不同的教导团。1925年,在陈赓的劝说下,宋希濂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后,宋希濂被蒋介石升任为营长,与陈赓分道扬镳。1931年10月,在上海中央特科工作的陈赓不幸被捕。宋希濂约了十几位黄埔一期的同学,深夜面见蒋介石,为陈赓作保。蒋介石迫于压力,将陈赓软禁于客房中,后在宋希濂的帮助下,陈赓得以逃走。西安事变后,两人于十年后再次重逢。十二年后,时任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的陈赓专程赶来重庆市探望宋希,并鼓励他好好改造。宋希濂特赦后,陈赓约他和杜聿明等人一起吃饭,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我们又走到一起来了。”1961年3月16日,陈赓在上海逝世,宋希濂听闻噩耗,极为悲恸,他写文章回忆陈赓道:“陈赓逝世是国家的一个巨大损失。对于我个人来说,也是丧失了我一生中难得的良友。”1985年初,陈赓夫人傅涯赴美公务并探亲,得到在美定居的宋希濂、蔡文治、李默庵等黄埔同学的盛情款待。傅涯离美时,宋希濂等人亲自到机场送行,并拿出一些钱,恳请傅涯回国后代买鲜花祭奠亡友英灵。
鹰犬将军名号的由来
1980年,宋希濂及妻子前往美国探亲,旅美期间,他积极为和平统一中国奔走呼号,促成“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的成立,又同蔡文治、李默庵等旧时同窗发起成立黄埔军校同学会。他说:“只有祖国统一,才能团结自强;只有自强康乐,社会才能走向安定,人民才可以享受民主自由。”在台湾庆祝黄埔军官学校六十周年校庆的前夜,中国国民党的《中央日报》批评他“不惜放弃往日献身党国之荣誉,而晚年变节,在海外助纣为虐,为虎作伥,甘为中共之统战工具”,还骂他是“黄埔败类”,“甘为中共鹰犬”。而宋希濂自以为,作为黄埔区学生,追随蒋介石逆历史潮流而动,实为“黄埔败类”;愚忠国民党,参加内战,实为“鹰犬”所为。因此,在晚年出版回忆录《鹰犬将军·宋希濂的自述》时,他特以“鹰犬将军”为名,予以回击污蔑。
家族成员
相关作品
相关文学作品
相关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
宋希濂(1907-1993).双峰县人民政府.2024-11-09
宋希濂.华声在线.2023-12-23
宋希濂.ynscsp.2023-12-22
《淞沪会战》.豆瓣.2023-08-01
大逐鹿.豆瓣.2023-08-02
武岭梦残.豆瓣.2023-08-02
浮云止水.豆瓣.2023-08-02
一寸河山一寸血.豆瓣.2023-08-02
血战大武汉.豆瓣.2023-08-02
决战之后.豆瓣.2023-08-01
解放大西南.豆瓣.2023-08-02
特赦1959.豆瓣.2023-08-02
光荣与梦想.豆瓣.2023-08-02
血战松毛岭.豆瓣.2023-08-0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东征北伐
第一次东征
平定杨刘之乱
第二次东征
随部北伐
留学日本
“一二八”淞沪抗战
镇压十九路军
杀害瞿秋白
担任警备司令
投身抗战
“八一三”淞沪会战
南京保卫战
参与兰封会战
参与武汉会战
滇西作战
内战时期
治理新疆
鄂西战役
溃败被俘
被俘改造
晚年生活
人物评价
轶事典故
宋希濂与陈赓
鹰犬将军名号的由来
家族成员
相关作品
相关文学作品
相关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