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8年春至公元263年,发生于三国时期
曹魏与
蜀汉的长期战争。公元228年,蜀汉
丞相诸葛亮率先发动五次北伐,虽然蜀军战果颇丰,但终因各种原因而退军;而曹魏也曾在诸葛亮第三次北伐后,向蜀汉发动过反击战,但因受蜀国地形、天气影响而退军。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
姜维晋封平襄侯,统帅诸军,并于238年至263年进行十一次北伐,虽略有成就,却进一步消耗了蜀汉国力。公元263年,魏将
钟会、
邓艾伐蜀,同年,
魏灭蜀之战,魏蜀战争结束。
背景
曹魏
公元220年,
东汉丞相、魏王
曹丕废
刘协称帝,定国号“魏”,史称“
曹魏”,曹丕就是魏文帝。
魏文帝在位7年颇有建树:政治上加强皇权,确立九品中正制。经济上加大屯田,施行谷帛易市,稳定社会秩序。文化上重修
孔子庙,在各地大兴儒学,立太学,置五经课试之法。军事上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汉朝在西域的设置,但三次对吴战争却以失败告终。总之,曹丕在位时曹魏国力进一步强大。
刘备亡故后,曹魏开始将主要精力用来对付
孙吴。野战军主力部署于江淮,而在与
蜀汉接壤的
渭河平原、
陇西县等地则明显防备松懈。226年,
曹魏曹丕曹丕病死,
曹叡即位,当时魏国朝廷有议论,可乘诸葛亮在
汉中市,一举出兵讨伐他们,曹睿亦有意,但
孙资认为汉中、
南郑区等地险峻,大举兴兵必天下骚动,耗费巨大,于是提出命大将分别据守险要之地,只待魏国国力强大,蜀、吴必定不战而降。
蜀汉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仍以汉为国号,因偏安蜀地,史称“蜀汉”,刘备就是汉昭列帝。
公元222年,因荆州战败,大将
关羽阵亡。
刘备率军10万伐吴,被吴将
陆逊破于夷陵,损兵7万余,刘备退往白帝城,
蜀汉元气大伤。次年,刘备去世,托孤与
丞相诸葛亮。
随后诸葛亮在蜀汉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政治上淘汰旧吏,提拔人才,严法治国。经济上休士劝农,兴修水利,实行军屯。军事上平定
南中。经过诸葛亮的革新,人民安居乐业,蜀汉国力得到一定恢复。
不久后,诸葛亮在
汉中市获得了
曹魏朝廷上发生之事,明白蜀、魏若长此以往,两国之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况且曹魏的
渭河平原、
陇西县等地军备松懈,而此时蜀军经历南征和两年操练,军力已经大大的提高,并在南中获得大量的资源,经过长期积累,有了北伐的基础。以有心攻无意,诸葛亮认为的北伐时机已经到来。
诸葛亮北伐
第一次北伐
公元228年春天,蜀军准备好北伐。督前部,领
丞相司马、
武威郡刺史魏延提出
子午峪之计,据魏略记载:魏延建议由其率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
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进军至
长安。镇守长安的魏国安西将军
夏侯楙怯而无谋,“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唾手可得。魏国聚集军队“尚二十许日”,诸葛亮大军可趁机“从
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便可一举平定
长安以西。
但诸葛亮认为此计不安定的因素太多,未必能如此顺利,一旦失利将陷于进退维谷之地,最终诸葛亮选择了“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确立了先攻占陇右作为进攻跳板的战略。
于是诸葛亮派
镇东将军赵云、
扬武将军邓芝率一支军马作为疑兵,由
箕谷绥阳谷道摆出要由斜谷道北攻城的形势,以吸引魏军。魏
曹叡曹睿乃命
曹真都督关右诸军,前往抵御赵云。诸葛亮则亲率主力趁势向
祁山发起进攻。
由于魏国事先毫无防备,导致陇右的南安、
天水市和安定三郡无力抵抗,天水、南安
知府甚至弃守城向东逃窜,魏国天水守将
姜维、
梁绪、
尹赏、
上官雝等投降诸葛亮,
武威郡刺史郭淮则退往上邽固守待援。顷刻间陇右五郡(
陇西县、南安、天水、广魏和安定)有三郡投降了诸葛亮,仅有广魏郡和
陇西郡拒不投降。陇西郡太守
游楚坚决抵抗。
曹魏整个朝廷“朝野恐惧”。
诸葛亮也派遣
马谡为前锋,到
街亭之战设防。同时,为了防备雍州刺史郭淮从
临渭区出击配合
张郃的进攻。
正当诸葛亮率领蜀军一路凯歌高唱,将要兵过
渭河,军临
长安之际。远在
洛阳市的
曹叡曹睿急率大军救援,亲自到长安坐镇,派大将军
曹真督军至
眉县防御
赵云,张率军五万前往抵抗诸葛亮,曹魏
武威郡刺史徐邈也遣
参军与
兴平市太守率军进攻
南安郡。
诸葛亮知道张郃乃是魏之名将,此番率军前来必定来取蜀军咽喉之地街亭。诸葛亮正欲派将镇守街亭时,忽闻参军马谡请命,要领一军往蜀军咽喉要道~街亭把守。诸葛亮起初不准,但无奈
马谡数次请命和立下军令状。
马谡是诸葛亮的心腹,诸葛亮恐马谡有失、
街亭之战失守。再三叮嘱将街亭对蜀军的重要性和镇守街亭的部署告诉马谡,并要求马谡到街亭后立刻描绘街亭的山川地理图本以及安营扎寨的位置。诸葛亮又派大将
王平作为马谡的副将,协助马谡镇守街亭。为了以防万一诸葛亮命令
高翔率领一支军队屯驻在
临渭区以北、街亭以左的列柳城接应马谡。又命
魏延率领一军在街亭之右的山谷之中接应马谡。
不出诸葛亮所料,
张郃果然率领大军来取街亭。可是
马谡根本不遵循出兵前诸葛亮安排的部署,也不顾副将王平的劝说。执意将大军屯兵于一座孤山上,不在当道险要之处下寨。以至于被张郃率将包围在山上。
张郃派人,切断蜀军水源。蜀军因为缺水而陷入内乱,马谡弃军逃亡。张郃乘势进攻,蜀军大败,
街亭之战失守。
只有
王平领着千人,鸣鼓自守。而张郃又疑蜀军有伏兵,不作追击。于是王平集合分散的军队,向诸葛亮大军处撤退。身处列柳城的
高翔军队又被
郭淮攻破。
魏延被
张郃堵在山谷之中,前进不得。高翔与魏延为避免陷入被包围的境地,于是都各自退军。同时,
赵云在
箕谷绥阳谷道也出兵不利。街亭失守,蜀军丧失了全部有利形势。诸葛亮取
西和县千余家,后引兵退回
汉中市。
与攻占
长安只有一步之遥的第一次北伐就此宣告失败!魏国也将防御重点由原来的
孙吴转移至
蜀汉。以至于后来诸葛亮的四次率军北伐,形势更加困难。
回到汉中,诸葛亮把临阵逃脱、弃士兵于不顾的
马谡收狱。
诸葛亮虽感可惜,但为严肃法度,便斩杀了马谡。
张休及
李盛,夺取
黄袭等人之兵权;
陈寿(三国志的作者)之父是马谡的
参军,因不劝导马谡被处以刑;
丞相参军、
南充市将军
李邈为马谡求情,被调回
成都市。
王平却因有作进谏而被提拔。诸葛亮自己仍上书自贬三等,并作了自我批评,
刘禅接纳,但仍命诸葛亮以
右将军行丞相事。
赵云亦贬为镇军将军,但被诸葛亮大嘉赞赏他守卫之功。后来,有人曾劝诸葛亮再北伐,但诸葛亮认为要更训练士卒,令他们忘了失败之事,才可再行。
曹真和
张郃在蜀军撤出后,快速将
天水市、南安、安定三郡平定,曹真又认为蜀军今番进攻
祁山失败,斜谷道又被
赵云烧毁和大水冲蚀,下次该会以
宝鸡市作目标,便派将军
郝昭、
王双等与千余人屯兵陈仓。
第二次北伐
228年冬天,
曹魏将领
曹休在石亭被
孙吴将领
陆逊打败,诸葛亮听说魏军大举东进,
渭河平原兵力空虚。
于是诸葛亮写信给其兄
诸葛瑾言到:“有绥阳小谷,虽山崖绝险,水纵横,难用行军,昔逻候往来要道通入。今使前军治此道,以向陈仓,足以攀连贼势,使不得分兵东行者也。”于是诸葛亮出兵散关,包围陈仓。不过郝昭已筑陈仓城防备。诸葛亮曾派郝昭同乡
靳详于城外数次游说郝昭投降,但郝昭坚决拒绝了。诸葛亮便挥军进攻陈仓城。蜀军没有以大军进攻,而是先用
云梯、
攻城车攻城,
郝昭便用火箭射云梯,当云梯燃烧时,梯上的人便被烧伤,又以绳绑着石磨,掉下城墙,压毁冲车。诸葛亮便转用
井阑在百尺外向城中射箭,掩护士兵用土填平
护城河,想直接攀城,郝昭于是建起内墙,令井阑失效。诸葛亮又挖地道,想突袭城中,郝昭又在城内挖下横
壕沟,挡下地道。
由于
曹魏已经事先在
宝鸡市做好了充足准备,加上陈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相方激战二十余日未有胜负。
曹真派
费曜等率军来救,
曹叡也召
张郃前往迎击诸葛亮。此时蜀军粮草不继,又闻讯魏援军快到,只好再退回
汉中市。在退师途中,成功杀死前来追击的魏将
王双。
第三次北伐
229年春天,诸葛亮遣
陈式(一说陈戒)进攻武都、阴平。
曹魏大将
郭淮领兵来救,诸葛亮率军驻扎建威,牵制郭淮。魏军知道蜀军主力到临,便紧急撤退,蜀军顺利占领二郡。
诸葛亮安抚了当地的氐人、
羌族,然后留兵据守,自己率军回汉中。因成功夺取二郡,
刘禅再次恢复诸葛亮为
丞相。至冬天,诸葛亮徙府营至
秦岭下的平原,建筑汉、乐二城,加强汉中防守。
曹魏反击
230年七月,曹魏想反客为主,
大司马曹真上表伐蜀议案,但司空陈群认为
斜谷太险阻,难以进退,于是曹真率主力军改为由子午道进发;大将军
司马懿率军从
汉江而上,欲与曹真军会师
汉中市;
张郃从
褒斜道进兵,直指汉中。诸葛亮知道魏军来攻后,立即加强
城固县、赤阪等要地的防守,要求
李严率二万人赶赴汉中阻击敌人,表李严子
李丰为
江州都督,防卫后方。
曹军的前锋
夏侯霸先大军一步,进至兴势,在曲折的谷中下营。被蜀地百姓看到,指示蜀军攻击,夏侯霸在鹿角间战斗,最后援军到达,夏侯霸才得以解围。因蜀地艰险,期间遇上下了三十天的大雨,
栈道断绝,
曹真用了一个月,才走了一半路程。在朝中,
华歆、
杨阜、
王肃都上疏劝
曹叡下诏撤军,至九月,三路大军受诏撤退。同年,诸葛亮派
魏延、
吴懿入南安,魏延攻破
郭淮,吴壹攻破费瑶(通假字,同
费曜),最终取得了防守反击的胜利。
第四次北伐
231年春天,诸葛亮再次进行北伐,以木牛运粮,包围
祁山。又招揽
鲜卑族轲比能,轲比能起兵到石城响应蜀军。因
曹魏大将曹真病重,曹睿改派
司马懿为统帅屯于长安,领
张郃、费曜、
戴陵、郭淮等人抵抗。司马懿先派费曜、戴陵与四千精兵前往
上邽防守,自己则率其他兵力解救祁山。张郃则认为该分兵驻守雍、郿,但司马懿认为若分军不及合军有利,便向西推进。诸葛亮知道后,留下
王平继续领军攻打祁山,自己率主力迎战司马懿。其后诸葛亮在上邽打败了魏将
郭淮、
费曜,并收割了魏军的麦粮,与司马懿军在上邽之东遇上,司马懿深知蜀军劳师远袭,粮食补给困难,因而凭险坚守,拒不出战,诸葛亮便回军卤城。
司马懿进军卤城,但却登山掘营,与蜀军对峙,不与交战。
张郃认为蜀军从远来攻,“孤军食少”,必然想要速战速决。所以应该以大军屯于此处,然后分为奇兵,包抄蜀军,截断其后路。但司马懿不采纳。司马懿派张郃攻南围的
王平,由案中道进逼蜀军。自己则率众迎击诸葛亮。诸葛亮派大将
魏延、
高翔、
吴班分三路领兵作战,大败魏军。光斩获魏军低级军官的首级就有三千多人,获得战利品玄五千、角弩三千多。从此司马懿再不敢轻易出战。魏军将领数次请战,
司马懿都不准,诸将十分不满,便讥笑他:“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六月,诸葛亮眼见粮草接应不上,而又收到后主
刘禅下令北伐军撤退的圣旨,诸葛亮只有引军退回。司马懿命令
张郃追击蜀军,张郃认为“围师必阙,归师勿遏”。眼见张郃不赞同追击未被打败而主动撤退的蜀军。司马懿却强行坚持要张郃领兵追击,张郃无奈前往追击。最后于木门道,被埋伏于高处的蜀军射中右膝,伤重病逝。第四次北伐之前,诸葛亮派
李严督粮草时,怕出问题,于是给他三种选择,叫他便宜行事:“上计断其后道。中计与之持久。下计还住黄土。”后来,李严怕粮运不济,就派
马忠、成藩传喻旨要诸葛亮撤军。诸葛亮回来后,反而问他:“军粮饶足,何以便归?”另一方面李严又向
刘禅上表:“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欺骗刘禅说这是策略,又想推卸责任给
岑述。诸葛亮经过调查,将李严的手书先后比对,发现前后不符,李严亦无话可说,被贬为庶人。
第五次北伐
234年春天,诸葛亮经过三年劝农讲武的准备,在斜谷口再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同时派使臣到
孙吴,希望
孙权能同时攻魏。四月,蜀军到达
眉县,在
渭河南岸的
五丈原下扎营寨。
司马懿则率领魏军背水筑营,想再次以持久战消耗蜀军粮食,令蜀军自行撤退。魏将
郭淮认为蜀军必会争夺北原,司马懿认同,便派郭淮先前往防备。果然,蜀军到来,但被郭淮击退。诸葛亮考虑到前几次北伐都因为运粮不继,导致功败垂成,于是开始在渭、滨的居民之间屯田生产粮食,百姓亦相安无事,一切如常。而孙权也响应
蜀汉,亲率十万大军北上攻魏,但被
曹叡曹睿亲自率军打败。一次,诸葛亮派虎步监
孟琰驻武功水北,适逢水涨,阻断了诸葛亮和孟琰的联系。
司马懿趁机出兵进攻孟琰。结果诸葛亮一方面派工兵架桥,一方面派
弩兵向司马懿的部队射箭。司马懿看到桥快架好,只好撤退了。魏、蜀两军相峙了百多日,其间诸葛亮多次派人挑战,司马懿军始终坚守不出。其后诸葛亮故意让人带一套女人的衣服、头巾送给司马懿,表示司马懿就像女人一样。魏军将领见此情形都火冒三丈,纷纷要求出战,为了搪塞将领们的要求,司马懿假意上表给
曹叡请战。曹睿便派
卫尉辛毗为
军师,到前线节制司马懿。诸葛亮明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只是做样而已。而
司马懿却从诸葛亮派出的下战使者口中探得诸葛亮事事亲力亲为,食少事繁多,认为诸葛亮活不了多久。
八月,诸葛亮果然因积劳成疾而病倒,病情日益恶化。司马懿趁诸葛亮病重不能统军,于是亲自率军袭击蜀军后方,斩五百余人,获牲口千余头,降者六百余人。诸葛亮病重的消息传到
成都市,
刘禅派
李福去探望诸葛亮,并询问此后国家大计。诸葛亮也对各将领交代后事,要
杨仪和
费祎统领各军撤退。由
魏延、
姜维负责断后。不久,诸葛亮在军营中与世长辞。而杨仪、姜维按照诸葛亮临终的部署,秘不发丧,整顿军马从容撤退。
司马懿认为诸葛亮已死,率军追击,姜维推出雕刻成诸葛亮模样的木雕并率领大军回返,司马懿看到诸葛亮(木雕),认为诸葛亮装死引诱魏军出击,赶紧飞马撤退,奔行数里,司马懿数次问左右将领:“吾头尚在否”?众将俱回:“尚在”。司马懿不敢再追赶。于是蜀军从容退去,进入
斜谷后,才讣告发丧,而此事后来也被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司马懿听闻蜀军在斜谷发丧后自嘲道:“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其后,司马懿视察蜀军遗留的营寨,叹曰:亮真天下奇才也。
评价
很多人都认为
诸葛亮北伐是穷兵武,是自取灭亡之道。其实真正了解历史,懂得历史角度的人绝对不会这么看。我们可以从以下五次北伐的角度来还原历史!
诸葛亮先后5次北伐,只有第一次和第五次,才真正意义称得上是"全面大型战争"。其他三次只能说是"局部小型战斗"。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二次北伐诸葛亮率军北伐攻打
宝鸡市,被
曹魏名将
郝昭给挡住了,最后因为粮草不济而退军。从表面看诸葛亮这次是无功而返,劳民伤财。可是我们分析一下,当时蜀军有多少人,历史没有记载!可是郝昭有多少人,历史是有记载的!根据《
三国志魏书》记载:郝昭当时只有1千多人,而且这次战争持续了多少时间呢?仅仅只有20多天!一个月都没到!以诸葛亮之能,若是率领数万大军强攻陈仓,不说计策较量,就是用人命去拼,诸葛亮也能把给陈仓攻破吧!而且,战斗才只持续了短短20天,如果诸葛亮率领的蜀军真的在
宝鸡市伤亡惨重的话,那么魏书岂能没有记载?
第三次北伐诸葛亮派了
陈式率领一军,攻占阴平与武都二郡。当
曹魏大将
郭淮率领曹魏主力来救援时,诸葛亮则率军驻扎建威,郭淮大军不战自退。第三次北伐就此结束,想必读者也看出来了。这次第三次北伐,实在是"名不副实"。诸葛亮仅仅只是派出了一员普通将领(连
魏延,
姜维等大将都没有派出),而且又没有和曹魏大军正面交锋战(陈式攻占阴平与武都二郡,其实二郡并没有多少人马守城。因为当时二郡的人马在
曹操兵败
汉中市的时候,就已经被曹操全部迁往
渭河平原),所以第三次北伐根本就是一个小型战斗。
第四次北伐堪称"中型局部战争",此次战争,上文已经有了详细描述,在此不作详写!不过我们可以看到,这第四次北伐,蜀军可谓是战果颇丰。第一:收服
鲜卑族轲比能,获得了大量的物资;第二:抢先收了
曹魏的陇右军粮;第三:伏杀了魏国名将
张郃;第四:打败
司马懿,获得了战甲五千,角弩三千。这次蜀军北伐可谓是真正的"以战养战"后因
李严谎报军情,蜀军退军,第四次北伐结束。
除了三次小型北伐外,能动摇
蜀汉国力的只有:第一次与第五次北伐。但是第一次北伐,蜀军除了在
街亭之战略损兵马外,其他情况并没有损伤,而且还将
天水市,南安,安定三座大郡的军民全部迁往了
汉中市!至于第五次北伐,蜀军的最大损失就是诸葛亮的陨落!其他的情况也没有收到任何可以动摇国本的伤害!
所以说这诸葛亮的五次北伐,并没有使蜀国的国力受到伤害!
姜维北伐
经过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故于
五丈原(今
眉县西南)军中,蜀将秘不发丧,整军后退。当地百姓见蜀军撤走,向
司马懿报告,司马懿出兵追击,
姜维令
杨仪返旗鸣鼓,做出回击的样子,司马懿以为中计,急忙收军退回,不敢逼近。于是蜀军安全而撤,百姓作谚语道:“死诸葛惊走生仲达”。姜维回
成都市后,任右监军、
辅汉将军,统率诸军,进封平襄侯。
公元238年,姜维随大将军
蒋琬驻扎
汉中市。蒋琬升大
司马后,任命姜维为司马,多次率领偏师西进。公元243年,姜维升任镇西大将军,兼任
武威郡刺史。
公元246年(延熙九年),
汶山郡(郡治绵质,今四川汶川西南)平康县(今
松潘县西)的少数民族聚众起事,反抗
蜀汉统治。
姜维率军征讨,恩威并施,迅速平定。同年,魏大将军
曹爽伐树蜀,被蜀将
王平击败。
公元247年,姜维升任
卫将军,与大将军
费祎共
录尚书事。同年,汶山郡平康县的
古彝族起事,姜维率兵讨平。不久,雍州(治
长安,今
西安市西北)、凉州(治姑臧,今甘肃武威)等地区的羌胡族人背魏降蜀。姜维率兵出陇右(今甘肃陇山、
六盘山以西)接应,与魏雍州
刺史郭淮、讨蜀护军
夏侯霸战于洮西(
洮河以西)。胡族首领
白虎文、治无戴等率部降蜀,姜维将其迁至蜀境。未迁走者皆为郭淮击平。
公元249年,朝廷授予
姜维符节。秋,姜维督军进攻
武威郡(今陕西
渭河平原及
甘肃省东部),依傍曲山(今甘肃岷县东百里)筑两城。姜维熟悉陇西风俗民情,欲诱羌胡归蜀,以控制该地区。派牙门将
句安、
李歆等人驻守,并联合羌胡人进攻附近各郡。魏军则以征西将军郭淮与雍州刺史
陈泰统兵抵御。郭淮采取围城打援策略,命陈泰讨蜀护军
徐质,南安
知府邓艾进围曲城(今甘肃岷县东漳南),切断交通及水源,曲城蜀军困窘不堪。姜维被迫领兵救援,进至牛头山(甘肃岷县东南,
洮河南岸),为陈泰军所阻。
姜维闻
郭淮率军进逼洮水,企图切断退路,迅速率军撤回。而句安、李等人因孤立无援,最终降魏。郭淮又西击
羌族各部,留邓艾屯白水(今甘肃
白龙江)北岸,以防蜀军反攻。姜维闻讯后,令
廖化驻军白水南岸牵制邓艾,自率重兵奔袭洮城(今甘肃临潭西南)。后为邓艾所识破,并于当夜抢占洮城,姜维只得撤军退走。
公元250年十二月,姜维再次出兵陇右(今甘肃
关山、
六盘山以西),联合羌人,攻魏西平未克,俘魏
中郎将郭修而还。姜维认为自己熟悉西部风俗,又依仗才兼文武,想用羌族、胡族为羽翼,并说“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因此,他常常提出要大举兴兵。
费祎多次制止他,拨给他的部队也从未超过万人。费还对
姜维说:“吾等不如
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不如且保国治民,谨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
无为希冀徼幸,决成败于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
公元253年春,费祎去世,姜维得行其志。三月,吴太傅
诸葛恪再次兴师攻魏,发兵20万进攻淮南。姜维也乘机率数万人出石营(今
西和县西北),经董亭(今
天水市西南),包围南安,魏雍州
刺史陈泰率军解围,进至洛门(即洛门聚,今
甘谷县西)时,姜维因久攻南安不克,军粮已尽,撤围退走。
公元254年,
姜维主持
蜀汉内外军事。二月,魏
中书令李丰与皇后之父
光禄大夫张缉等密谋废易大臣,欲以
太常夏侯玄代替
司马师为大将军。事泄,司马师杀李丰、夏侯玄等,废
张皇后,
曹魏一时陷于混乱。魏狄道长李简密向蜀汉请降。六月,姜维乘机率军攻魏,
李简献城降,姜维占
临洮县(今甘肃临洮)。十月,姜维率军进围襄武(魏
陇西县郡治,今甘肃陇西南)。魏将
徐质反击,蜀前军荡寇将军
张嶷战死。姜维率军继至,击败魏军,斩杀徐质。魏军撤退,姜维乘胜进击,破河关(今
临夏回族自治州西北)、临洮(今甘肃岷县)等县,并迁河关、临洮、狄道三县民入川,率军撤回。
公元255年,蜀
卫将军姜维乘魏大将军
司马师病亡之际,督
车骑将军夏侯霸、征西大将军
张翼等数万人攻魏。八月,到达
枹罕镇(今甘肃临夏东北),遂向狄道(今甘肃临洮)进军。
魏徵西将军
陈泰命
武威郡刺史王经率所部进驻狄道,待他率主力自
宝鸡市(今陕西宝鸡东)到达后,再钳击蜀军。
王经不俟陈泰军至即擅击蜀军,姜维率军先后故关(今甘肃临洮北)、洮西大败王经,魏军大部伤亡或逃亡,损兵数万,王经只残部万人还保
临洮县。姜维乘胜围狄道城。魏大将军
司马昭命长水校尉
邓艾出任安西将军,与陈泰并力抗击蜀军,并遣
太尉司马孚为后援。陈泰与邓艾军会合后,分三路进至
陇西县,避开蜀军,出其不意地绕过高城岭(今
渭源县西北),进至狄道东南山上,燃火击鼓与城内联络,守军见援军至,士气大振。
姜维即督军沿山进攻,被魏军击退。这时
陈泰扬言截断蜀军退路,姜维遂于九月二十五日撤军退走钟堤(今甘肃临洮南)。
公元256年正月,姜维在驻地被后主封为大将军。六月,姜维与镇西将军
胡济约定在上邽(今甘肃天水)会合。七月,姜维率先出兵
祁山,闻
邓艾有备,乃改从董亭(今
武山县南)攻南安(今
陇西县东南)。邓艾军抢占武城山(今甘肃武山西南)据险拒守。姜维见地利已失,强攻难克,乃夜渡
渭河东进,沿山进取上邽。两军战于段谷(今甘肃天水西南)。胡济失期未至。蜀军交战不利,士卒溃散,死伤甚众。百姓因此埋怨
姜维,而陇山以西的地方也趁机骚乱起来。姜维败归,谢过引责,自请贬为
后将军,行大将军事。
公元257年五月,魏将
诸葛诞联合
孙吴在淮南起兵反
司马昭。司马昭调关中兵力东下讨伐诸葛诞。姜维乘机攻魏秦川(渭水流域)。十二月,姜维率兵数万出骆谷(今
周至县西南),到达沈岭(今陕西周至南)。当时,魏在长城(今陕西周至南)积存大量军粮,且防守薄弱。闻姜维至,众皆惶惧。
魏徵西将军
司马望和安西将军
邓艾恐姜维袭夺长城,立即合军据守。姜维军进至
黑河(今陕西周至黑水),依山为营。司马望、邓艾军近水筑寨。蜀军多次挑战,魏军坚守不出,两军长期对峙。
公元258年三、四月间,
姜维闻
诸葛诞败亡,遂引军而还。并再次被任命为大将军。姜维屡次北伐,不但未见成效,反而弄得民困兵疲。于是,不再轻易对外用兵,转过头来,致力于加强
汉中市的守御。当年
刘备留
魏延镇守汉中,各个营寨都充实兵力,抵御外寇。敌人来进攻,使其不得入一步。后来
汉中之战,
王平抵拒
曹爽,用的就是这种办法。姜维认真研究了蜀中形势,提出了“敛兵聚谷”的新策略。
姜维认为,“以为错守诸围,虽合《
周易》“重门”之义,然适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臣重关镇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
朝廷也觉得
姜维的办法不错,便命令
汉中市都督胡济退驻延寿、监军
王含驻守乐城,护军
蒋斌驻守汉城。又在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等地建立军营驻防。其实,敛军聚谷之法,弊大利小,等于是自弃险要,自拆樊篱。
公元262年十月,姜维起兵再度攻魏,攻入洮阳境。
魏徵西将军
邓艾率兵迎战。邓艾抓住姜维悬师远征,战线长,给养困难,难以持久的弱点。抢占有利地势,在洮阳以东的侯和(今
卓尼县东北)设阵,以逸待劳,阻击蜀军,双方激战后,魏军发起反击,蜀军大败,损失严重。
姜维只得退往沓中(今甘肃舟曲西北)。此后,蜀军实力大减,转为被动防御态势。
评价
姜维历次北伐,具体战绩是: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总的来说还是胜多败少,军队损耗也是魏重蜀轻。而且姜维北伐的基点已经从诸葛亮时秦岭西县和
子午峪一线推进到西县以北
兰州市和
渭河南岸的
黑河一线了。正是因为姜维多次挫败
曹魏大将
曹爽,
王经,才使得魏军一直被卡制在
秦岭一线。
到了
蜀汉后期,优秀的将领所剩无几,称得上的只有
王平,
廖化,
张翼,以及后来的降将
夏侯霸。面对强大的魏军,
姜维一人要担负起统帅,大将,参谋的全部职责。可见姜维当时作战的艰难,尽管是在这种条件下,姜维仍然能在战术上不断取得胜利。北伐中的两次失败,都是败在魏将
邓艾手里,即便邓艾是魏国最优秀的将领。而且姜维攻,邓艾守,从兵力和补给上也是魏国占优,姜维败在他的手里可谓败得其所。说姜维北伐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了不断衰退的蜀汉政权。
曾有人说姜维北伐造成了蜀汉“兵困民疲”,这的确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样道理,魏国也有损耗,而且作为战败方的魏国损耗远比蜀汉来得大,因此正是姜维的积极北伐才缩小了蜀魏两国之间国力的差距。
魏灭蜀之战
经过
三国后期,魏、吴、蜀并立抗争的局面因三方力量的消长变化而渐趋崩溃。
蜀汉自诸葛亮死后,
蒋琬和
费祎辅政,他们遵行诸葛亮的既定方针,团结内部,曾一度使蜀汉维持着比较稳定的局面,但由于长期不进行北伐,导致
曹魏和蜀汉国力差距日益增大。247年至262年间,
蜀汉经过将领
姜维不断向魏发动战争,虽然多次击败魏军,给予魏国一定的打击,但始终未能达到光复
武威郡的目的,力量也受到一定的损耗,再加上后主
刘禅宠信宦官
黄皓,朝政日非。姜维曾对黄皓作出弹劾,但反被刘禅责骂,姜维感到朝中黄皓的势力已经树大根深,为了减少朝中对北伐的阻止,采取退让,领兵到沓中屯田,为下次的北伐做准备。但朝中的
诸葛瞻等人都认为姜维北伐对国无益,所以都想剥夺姜维兵权。至此,蜀汉的基础已大大动摇。
这时的
孙吴,因
孙权死后,内争迭起,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多次攻魏也多以失败告终。
吴国的实力大大削弱了。
魏国自明帝
曹叡驾崩后,齐王
曹芳为帝,
曹爽和司马懿先后专权,
高平陵事变后,大权落在司马氏手中。司马懿死后,其子
司马师、
司马昭相继执政。司马氏父子一方面大力清除
德阳乡主势力,笼络士族,同时,他们还注意招揽人才,
移民实边,继续曹操的办法,推广屯田,并兴修水利,使魏国在司马氏的掌管下,政治稳定下来,虽然因为士族的统治而造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情况,但占据毕竟占据九州之地,国力和军力都远超只有一州之地的
蜀汉。对外上,将领
邓艾两次打败领少数兵马北伐
曹魏多次却未遭受一次败绩的姜维军,而司马昭也在寿春击败了和
孙吴联手的叛乱军,便开始筹备伐蜀以统一天下。
263年8月,十八万魏军分三路南下:由于曹魏认为“蜀所恃赖,唯维而已。”所以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由邓艾所率的三万多人,出狄道向甘松、沓中直接进攻
姜维;中路军由
诸葛绪率三万多人马,自祁山向武街、阴平之桥头切断姜维后路;而东路军由
钟会率主力十余万人,再分三路分别从斜谷、骆谷、
子午峪进军
汉中市。
刘禅闻讯后,连忙按照当初姜维的建议让
廖化赶赴阴平;派
张翼和
董厥到
阳平关防守钟会军,同时按照姜维制定的汉中防御战略“敛兵聚谷”,但廖化和张翼董厥的援军到达目的地前,这些地方都已经失陷了,这防御战略频临破产。钟会遂亲自领兵十余万攻乐城,另外派
胡烈领兵万余去对更加险峻的
阳安关采取牵制性进攻,乐城守将
王含只用五千守军就粉碎了钟会的进攻。此时阳安关守将
傅佥准备固守待援,但
蒋舒想出去投降,于是和傅说:“现在贼军到了却不出击,不是好的想法。”傅佥说:“受命保城,不是只为了军功,如果抗命出战,导致这里失守,死了也有负于国家。”蒋舒说:“你认为守住这里就行,但我以认为出战克敌才是功劳,我们各干各的。”于是带兵出城。傅佥以为蒋舒出去进攻胡烈,但蒋舒却去投降了胡烈。
胡烈让蒋舒诈开城门,乘机进攻,傅佥一直反击到战死,魏军也很配合傅佥的忠心。
钟会听说
阳安关已经攻下,打开了通往平地的大门,于是派
李辅和
荀恺各领并一万围攻乐城的
王含和汉城的
蒋斌,自己带兵直奔
剑门关风景区。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也同时展开攻势,
邓艾命
天水市太守王颀、陇西太守
牵弘、金城太守杨趋分别从东、西、北三面进攻沓中的
姜维。不过姜维因获悉魏军已进入
汉中市的消息,担心阳安关失守,剑阁孤危,便不作抵抗,且战且退,希望尽快赶到剑阁援助。但中路军已从
祁山进达阴平之桥头,切断了姜维的退路。
姜维为引开魏军,便率军从孔函谷绕到
诸葛绪后方,诈称攻击。诸葛绪怕自己的后路反被切断,慌忙后退三十里,姜维趁机立即回头越过桥头。当诸葛绪察觉自己上当时,蜀军已远远离去,追赶不及。至此魏军派出六万精锐阻止姜维3万兵马回师的目的已经破产。姜维从桥头至阴平,一路向南撤,途中遇到了驻守在白水关的
廖化就和廖化一起赶赴
阳安关,之后在汉寿遇到了
张翼、
董厥等
蜀汉援军,听说阳安关丢失,于是全军退守剑阁,抵抗魏军。
钟会率军进向
剑阁县,剑阁在今四川剑阁县,西有相连的小剑山和
剑门山,地形险峻,道小谷深,易守难攻,
姜维利用这种有利于防守的地形,在此列营守险,而
刘禅也派人向
孙吴求救,
吴国派出
丁封、
孙异等救蜀。
钟会前有剑阁雄关,寸步难进,后黄金、乐城、汉城三地要隘,东溯汉水、芒刺在背。要是拖拉下去,形势真如姜维所预计:“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到时退兵,
蜀汉若诸城并出,前后夹击,那就比昔年
曹爽更惨了。
钟会于是又干起最拿手的,动笔杆子,寄希望于原为魏人的姜维归降,致书于姜维:“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
中原地区,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
季札、郑乔,能喻斯好。”
姜维置之不理,钟会文笔虽佳,面对天险,还是得用武略攻之,只得硬着头皮强攻剑阁,姜维列营守险。试想魏军强攻黄金、汉乐已近两月尚且不下,又安能一鼓攻克剑门,只是白白损兵折将罢了。攻关不克,钟会只得暂时引兵后退,蜀军保险拒守。魏军真处于“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又是前狼后虎、进退维谷的僵局。
钟会屡攻不下,但
剑阁县又是通往
成都市的主要通道,不能放弃,加上魏军粮食不继,军心开始动摇,众人都担心前功尽废。
结果
在这个关键时刻,
邓艾提出了一条奇策,建议“从阴平由邪径(小道)经汉德阳亭(今四川剑阁西北)趣涪(涪,在今
绵阳市东),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300余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指蜀军)必还,则(钟)会方轨(两车并行)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
邓艾献策的要点是,魏军从阴平绕小道攻涪,这样
姜维若从剑阁来援,则剑阁势孤易破,若蜀军不援涪,魏军破涪,切断姜维后路,并可直指
成都市。这条计策被接纳了,并由
邓艾执行。
邓艾挑选精兵,想与
诸葛绪联合经
江油市避开
剑阁县,直取成都。但诸葛绪以自己只受命阻拦姜维,不可自作主张为由,拒绝邓艾联军之议,率军东去,与钟会军会合。不过,
钟会为扩大军权,密告诸葛绪畏懦不前,结果诸葛绪反被征还治罪,其部归属钟会。
从阴平到江油,高山险阻,人迹罕至,十分艰难。这年十月,邓艾率军万余人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300多公里,一路凿山通道,造作桥阁。时“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面对困难,
邓艾身先士卒,遇到绝险处,“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攀登小道,凿山开路,越过7百余里无人烟的险域,“粮运将匮,频於危殆”,”在克服了这些难以想象的困难之后,魏军终于通过了阴平险道,到达江油。江由据石门,临
涪江,一面大江,三面悬崖,是和剑阁齐名的天险,但蜀江油守将
马邈见魏军畏战而降。
邓艾率魏军乘胜进攻
绵阳市。邓艾自阴平进入景谷旁道后,
成都市方面已经知道这个消息了,令行都护卫将军
诸葛瞻督率诸军拒敌,邓艾的奇袭战略至此可称破产。此时
南中督
霍弋听说魏军
偷渡阴平,也上书
刘禅,请求批准出兵北上支援,刘禅认为诸葛瞻军超过
邓艾军,认为击败邓艾是完全可以的,于是不批准霍弋带领援军北上的请求,只让远在永安的
阎宇带领永安两万兵马回援。但诸葛瞻的大军到达涪城之后却止步不前。尚书郎
黄崇劝告诸葛瞻速速前行,占据险要,不要让魏军进入平地。黄崇屡次进言,乃至痛苦流涕,诸葛瞻却不为所动,依旧在涪城不前。邓艾击破
诸葛瞻的前锋,诸葛瞻一闻前锋被破,就引兵自涪关后撤一百多里,退守绵竹。又把涪关险城当大礼送给了邓艾。进屯绵竹后,诸葛瞻才意识到自己在战略上已经铸成大错,长叹:“吾内不除
黄皓,外不制
姜维,进不守
江油市,吾有三罪,何面而反?”最后野战是役蜀军伏尸数万,诸葛瞻和黄崇、尚书
张遵(
张飞之孙),
羽林军右部督
李球均战死沙场。此时后主却不等
阎宇的援军就听从从
谯周主降的建议,投降了魏国。
江油失守后,
刘禅派诸葛瞻抗击
邓艾,
黄崇劝告诸葛瞻:“宜速行据险,无令敌得入平地。”但
诸葛瞻犹豫不决,被邓艾夺取了险地。诸葛瞻督军到
绵阳市并遇魏军发生战斗,邓艾大败诸葛瞻前锋,诸葛瞻被迫退守绵竹。邓艾遣使致书诸葛瞻劝降说:“若降者必表为
琅邪王。”诸葛瞻怒斩使者。邓艾立即派其子
邓忠及
师纂等,从左右两面进攻蜀军。魏军失利,邓艾大怒,扬言要斩邓忠、师,命二人再战以将功补过。结果二人大破蜀军,斩杀诸葛瞻及
张遵、黄崇等人,魏军进占绵竹,并立即进军
成都市。
当时
蜀汉兵多在剑阁,而成都兵少。当蜀君臣闻魏军到来时,皆不知所措。有人建议先逃向南中地区,也有人建议东投
孙吴,其中
谯周则力主降魏,群臣多附和。十一月,
刘禅接受谯周意见,开城降魏,魏军占领成都,同时遣使令
姜维等投降,蜀汉正式灭亡。
而在坚守剑阁的姜维,先闻
邓艾领万人
偷渡阴平,但听闻
诸葛瞻领成都戍卫军迎敌,虽然对诸葛瞻领兵有所担心,但认为诸葛瞻带领着蜀汉最精锐的兵马,而且兵马超过邓艾一倍,即使不胜也不会失败,因而未派援军回援,专心带兵在
剑门关对付三倍于自己兵马的
钟会军,之后听闻诸葛瞻全军覆灭,但未知刘禅确切消息,怕直接回师被钟会进攻背后,于是便引军东入
巴中市绕道赶赴
成都市。钟会率魏军进驻
绵阳市,另派
胡烈、
田续、
庞会等追赶
姜维。姜维再退到
郪县,接到了后主
刘禅让姜维投降的皇命,姜维便率
廖化、
张翼、
董厥等人投降钟会军。
魏蜀战争结束。
评价
魏灭蜀之战,是强者消灭弱者的一场战争。魏能灭蜀,在于前者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优于后者,但战场上的胜负,又与双方的指挥、谋划直接有关。虽魏军兵入平地,但是从上情况看,
蜀汉主力部队尚存,周边要隘一个没丢,半壁江山依在,内军心士气均可一战,外
孙吴援军指日可到。最终却是一片降旗,这是
钟会、
邓艾、
姜维三人都没料到的。魏征西将军邓艾趁两军主力相持之际,率偏师出奇兵,行大纵深迂回穿插,绕过蜀军的正面防御,直捣蜀都
成都市,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著名的奇袭战例。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