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道教著名宫观。在浙江省湖州市境内的金盖山上。
清代爱新觉罗·颙琰元年(1796),
湖州府乌程县遭士
懒云子创建,
咸丰十一年(1861)被毁,
同治十三年(1874)重建。现存建筑有天将殿、抱云庵、存希堂、纯阳殿、五祖殿、崇德堂、官厅子(即客堂)、
玉皇大帝阁、巢鸾阁、斗姆阁、古书楼、本山祖堂、怡云院、大悲阁等一百余间,规模宏大,金碧辉煌;整个建筑依山借势,层层而上,独见匠心,巧合天然,
浙江省境内现存规模较大的道教宫观。
纯阳宫在
金盖山南麓,自南朝名士
陆修静于此结庐修习始,渐成
道教活动场所。自南而北,建筑错落有致,依山势从低到高,分三进而建。现存建筑多为清
同治年间及清末民初重建,总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第一进建筑有天将殿、抱云庵及存希堂;第二进建筑有祖师殿、五祖殿、宗德堂、官厅子、讲堂及小厢楼;第三进皆为带廊楼屋,有玉皇阁、巢鸾阁、
斗姥阁、祖堂及古书隐楼。纯阳宫梁架多为抬梁式,梁枋上雕刻戏曲人物或彩绘传统故事,屋面为硬山顶,施小青瓦,阴阳合铺。宫内尚存清嘉庆
吴锡麒、
梁同书,清光绪
俞樾、戴清撰书的碑记及
黄庭坚等帖石20余方。
纯阳宫“其地显自六朝,彪炳于宋元,名贤逸士先后接其间”,历史源远流长,在
道教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是
清代全真龙门派在江浙一带的活动中心,有全真教派“
浙江省第一道观“之称。人文荟萃,元
赵孟頫、清俞、
吴昌硕等众多文人学士先后在此学习修行。建筑规模较大,具有一定的特色,是
杭嘉湖平原地区仅存的一处保存较好的道教建筑。
建筑布局
古梅花观建筑物共有一百三十多间,是江南最大的道观之一。主体建筑安设在三条横轴在线,那是根据山体自然形状而进行建筑的,观中的台阶就说明了这一点,每轴建筑前必有阶数不同的台阶,一轴更比一轴高,这在古建筑中极为罕见(一般是
纵轴线安置),因而更具有的神秘色彩,增强了宗教气氛。
第一条横轴线由轿子间、天将殿、抱云庵、存希堂等建筑组成。
天将殿(即神将殿):面宽三间,硬山顶,梁架结构为抬梁式,梁上彩绘有"岳母刺字"、"戏彩娱亲"、"卧冰求鲤"等忠孝一类图案。祀
王灵官、火犀大仙(崇祯皇帝),四天将为岳元帅、赵元帅、
温元帅、马元帅。
抱云庵:天将殿东有抱云庵楼屋三楹,光绪元年建,因是程先生的养静处,故祀程老先生在上面,程老先生即程符(程符,名无心,其事迹详见第七章)。
存希堂:抱云庵东有存希堂。存希堂楼屋三楹,郡人邵玉峰建。光绪丙申,郡人潘锡春补悬匾额,取子舆氏言:"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机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所以取名"存希堂"。楼屋前种植了成片梅树,亦是
金盖山的二十八景之一"梅邬残雪"。所谓梅花观,自然与梅树相关。
南宋元嘉十四年(公元四七三年),道祖南天师教教主
陆修静,爱此山有灵气,隐居金盖山桐凤坞,在读书堂的基础上筑梅花观,植梅自给,修真于此。另《金盖山志》载:"大殿前梅实分二种,一种味甜,一种味酢。山中昔多古梅,有围二三尺者,兵(太平天国革命)后都被砍伐,其残干剩根削取一片能疗疾"、"山中昔多古梅,实源于宋代"。
轿子间:天将殿西有轿子间三间,其用处自然是为了让乘轿子来上山进香的大家闺秀们停轿子用的房间。
正殿:即纯阳宫,
宋朝前称云巢,曾是
元朝仁舍闵牧斋的归隐地。正殿面宽三间,连前廊,硬山顶,梁架结构为抬梁式,梁上雕有"暗八仙"以及瑞花等景物。正殿供祀敕封元赞运
吕洞宾--吕纯阳祖师神像。
爱新觉罗·颙琰四年(公元一七九九年)纯阳祖师又被赐以"燮元赞运"徽号,并谕各省通祀。
同治年间重建后,
湖州府知府阳荣绪、乌程县知县赵煦详,请列入祀典,
春秋致祭。同时悬挂有
湖州市钮状元之孙女钮有恒之夫
戴季陶亲笔书写的"忠孝神仙"匾额,她亦是古梅花观的龙门派第十五代俗家坤道弟子,派名戴钮本一。钮有恒,湖州乌程人,其丈夫就是长期担任
中国国民党考试院长的戴季陶。清光绪十二年(公元一八八六年)六月四日,她生于湖州西门勤劳街木桥河头。在前清时候,那里有一个钮家状元厅,以后状元厅虽遭火灾,当时的钮家状元名叫
钮福保,他的儿子有钮承聪、钮承藩等,钮有桓是钮承聪的女儿。钮有桓本名浩,字养吾,她的小辈,都叫她"景姑娘"("姑娘"即
姑母的意思)。她一十七岁时进
南浔区浔溪女学。当时,秋瑾从
日本留学回来,曾在该校任教。
徐锡麟、秋瑾事件发生后,她回到
湖州市,改名有恒,进吴兴女校读书。二十四岁那年,以第一名的名次毕业。这-年的冬天,钮有恒去
上海市任教。
五祖殿:正殿西有五祖殿,供
道教中
张道陵(
正一派)、
葛洪(灵宝派)、
吕洞宾(全真教)、
许谧(上清派)、
萨守坚(清微派)五位宗祖。就是说在古梅花观的历史中,先后有正一、灵宝、全真、上清、清微等五个道教的教派在观中活动,所以奉祀五位祖师的
塑像。
崇德堂:正殿东连崇德堂,亦称云巢厅,祀全真教龙门派祖师邱
丘处机(故亦称
邱祖殿)、陶太定真人、沈谷音真人。
乾隆中,
朱烜(音选)首创,兵燹未毁,郡人潘锡春补悬堂额。
官厅子:崇德堂东有官厅子,即白云深处,乾隆己酉,
朱文正公圭督
浙江省,试
湖州市毕,至云巢题额曰:白云深处,并联"云将问道鸿蒙跃,巢父临源犊饮清",悬挂山门上面,后遭兵燹。归安
沈秉成补书,今悬在书隐楼下。屋里书画琳琅满目,观里道士根据不同季节,悬挂不同书画以应自然之变化,其中有唐寅之花鸟真迹。官厅子前有廊,原廊壁嵌有
黄庭坚等书碑一十二方,现搬至古斋假合里。
讲堂:即拨云精舍,在官厅子东。
爱新觉罗·旻宁戊戌,
窦常、薛阳桂建。
同治乙丑,郡人张维、丁绍芬、潘溶重建,其上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等匾,郡人潘锡春补悬旧额,为观内道士讲经传道之所。
第三条横轴线由玉皇阁、古斋假龛等组成。
巢鸾阁:玉皇阁西有巢鸾阁,光绪已丑,郡人徐翔建,归安杨岘题额。祀
吕洞宾神像,为观里道士扶鸾场地。现祀的祖师小神像由杭州抱朴道院当家
高信一先生所赠。
玉皇阁:即弥罗宝阁,为楼厅五楹,供
玉皇大帝,两江
总督沈秉成(下昂竹墩人)补书"太虚真境"匾,祀
昊天上帝。
爱新觉罗·颙琰戊午洪铣建,嘉庆四年,
和硕定亲王所赐"太虚真境"匾额,并联句云:"在在寻声扶妙道,心心相印锡通灵" 。
同治中震泽徐泽之暨坛下善信等重建,殿上有
和硕成亲王书"弥罗宝阁"、定亲王书"蓬莱方丈"、
爱新觉罗·济尔哈朗书"古梅福地"匾额。左右两壁有前邱吴灵圃先生所写墨竹,可惜俱毁于兵,郡人潘锡春,恐后人之不复知,于光绪丙申年补悬其额。
斗姥阁:玉皇阁东有斗姥阁,亦称中天宝阁,
沈秉成书"中天宝阁"匾,中天宝阁祀斗姥元君,亦是洪铣建、彭芝庭修撰书额,均遭兵毁。同治中,郡人沈秉成重建。
古书隐楼:斗姥阁东有古书隐楼,同治乙丑,郡人
张维桢、沈增重建。书隐楼相传卫正节先生旧额,
乾隆时梁太史同书,题曰:古书隐楼龛,祀卫正即先生于上。亦是观里藏名贵书画之所。
古斋假龛:在巢鸾阁下,光绪丙申郡人潘锡春补额,
冯文蔚书,并题跋。斋假龛旧额,相传为元赵仲穆先生所篆,早已毁失(按:元赵仲穆跋曰:"丁亥仲春月,友闵牧斋先生归隐春谷中之斋假龛,龛为宋沈东老所筑,旧有额已不存。余因题'古斋假龛'四字为赠,有诗曰:'一夜不成寐,欣闻谷隐君,几生修到此,直接卫华亭',以牧斋理学渊深,为世先觉而退隐于此,其志其人岂不当与春谷先哲共垂不朽!"见《金盖志略》)。嘉庆戊辰,梁山舟先生为补书之嗣,又毁于兵燹,
同治间复重建。宋时沈东老在斋假龛中祀的
吕洞宾铜像,清
懒云子建纯阳宫后,改祀吕祖在正殿即纯阳宫内。现古斋假龛中存放着文革后仅存的几块碑文和"
血石"等古迹。
忏台:古斋假龛东即玉皇阁楼下是忏台,是观内道士做早课、晚课之场地,大小忏事亦在此做。供沈谷音像(沈是归安竹墩人,龙门十代高东篱的大徒弟,皈依杭州西湖金鼓洞庙,晚年回归安射村道院,派名一清,道号轻云子。闵一得拜高东篱为师亦由他引荐)。
读书堂:在中天宝阁下,闵苕敷的高祖闵牧斋读书处,旧额为唐陶山先生所书,相传是
晋朝何克正所筑。
金峰五师堂及祖堂:金峰五师堂即本山祖堂,楼上祀陶靖庵高士、沈谷音真人及闵懒云、费养和、周抑凡三先生。下为赞护祠,现称祖堂。在祖堂中设有祖堂记名录,记名录中除供本山名道外,还供奉
颜真卿、
杜牧、
张志和、
孙觉、
苏轼、
汪藻、
王十朋、劳、栗祁、
吴绮、胡承谋、
李堂、阮元以及
浙江省学政
彭启丰、
窦光鼐、
朱圭等五十四位学儒有业绩的著名文人,而他们都曾在古梅花观读书、修身、养心和资助过。
挹翠楼:与祖堂天井相对讲堂后有挹翠楼,
同治癸酉,主山锺来震建,郡人潘锡春补额,其底层是寻真小憩。
澹泊斋:光绪丙申,郡人潘锡春补额,凌瑕书,并有跋。相传读书堂西偏,有精舍,为游人所罕到,旧名澹泊斋,是历代高道闭关练功、修性养静的地方。按:《
道德经》云:澹兮其若海,泊乎其未光。澹泊者,安静
无为之貌也,在沈(轻云)祖师传中,本有金盖澹泊境语,其义应当取此吧。另有一澹泊斋在归安南乡射村开化院,为谷音真人蜕化处。
二次革命失败后,
戴季陶先生曾躲藏在澹泊斋,躲避了
袁世凯的追捕。
古梅花观除主体结构外,主体建筑西南建怡云院,系四合院式楼房,怡云院供奉玄帝,亦称玄帝阁。壁间嵌有俞石
草书碑。玄帝阁南建有古梅花观功德堂。在主体建筑东南建有大悲阁,大悲阁也是四合院式楼房,阁中供
观世音大士即慈航真人。大悲阁后建有净尘庐,亦系中西合璧楼房。在大悲阁东还建有佛祖殿,供奉
济公和释加牟尼。大悲阁、静尘庐和佛祖殿现开辟为古梅山庄,供游人休闲、游玩、休憩之用。
历史记载
东汉吴赤乌间(公元238-251年),盐铁尹屈桢(即尹无我,为蓬莱
长史)和其叔叔屈东生、友韩珊珊、田玉册一起曾在金盖山居住。屈桢曾在石盂里着铭,承藏在
金盖山山坞里,晋末当地人掘得,铭上刻有"金盖矗,生
民俗音乐,稚川来,可驻足" 的字样,那时山有南北二坞,统称横山。
《道藏》有金盖山上应北斗灵开宫,宫有北上金盖之说。故
葛洪祖师(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公元283-363年)曾在湖州金盖山炼丹。据《职方图志》记载:"葛仙炼丹处天下有十三,乌程居其一",
湖州市城南五十里的
葛仙山便是葛洪炼丹之处。民间传说葛洪祖师最初在湖州乌程炼丹时,因金盖山风景秀丽、幽竹万杆、环境优雅,是神仙住的地方而最适合炼丹,所以他选择在金盖山山腰桐凤坞(即现古梅花观前)结茅垒灶,架炉炼丹,摆下香炉案桌,天天祈神保佑。但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炼制,开启丹炉时因第一次经验不足而没有炼成功,他一气之下把炼丹炉一脚踢到半天,丹炉便落在杭州
西湖里,西湖的三潭印月就是当时
葛洪祖师踢翻的炼丹炉的三只脚。炼丹炉踢起后,便在金盖山前留下了三个炉脚的深潭,即在山前的吕龙、子龙、白龙三潭,与杭州西湖的三只炉脚遥相呼应。后来,葛洪便把炼丹的地方搬至
湖州市城南五十里的葛仙山和
杭州市的
葛岭等处继续炼丹。
东晋时何克正,是晋代的奇人,名楷,字克正,后为吴兴郡守。《金盖志略》:"其先悯世之心切,为筑读书堂,以历后学,尚孝友,学教不倦,天下宗之惜。未几,而世革,
王衍辈有以误之耳,方太守之开读书堂于金盖也"(按:何楷读书堂,在
金盖山西北麓,金盖山因名曰何山。宋苏试有登何山诗,
苏舜钦有何山读书堂诗,均载府县志。按:《金盖志略》载:
何楷开读书堂,四方从之学者众,堂上设大锺,从者各设小锺,每晨起,自撞大锺,其四山小锺皆应,有不应者,必呵责,亦可想见教铎之严)。
南宋朝元嘉(公元425-453年)初,道祖
陆修静谥简寂,爱此山有灵气来隐居,其修道所居为梅花馆,即后之梅花观。在山植梅三百本,匾曰梅花岛,榜联云:"几根瘦骨撑天地,一点寒香透古今",同时在观旁建梅花馆和雪心亭,心识手写着《斋戒仪范》一○○卷,被尊为南天师教教主。陆修静也称陆简寂,《金盖山志》载:"金盖开山道祖陆简寂","金盖山云巢者,本晋陆简寂故居"。《湖墅纪闻》载:何楷读书堂之南,为陆修静梅华馆,即宋沈东老所筑斋假龛之地。又载:"梅花馆,相传晋陆简寂曾居此,又名春谷,今之桐风坞也。"因而在南朝时,古梅花观称梅花岛。
唐天宝(742-756年)中,
张志和,道号玄真子,
会嵇山山阴人也。博学能文,当
进士第,善书,喜饮酒,三斗不醉。守真养气,卧雪不寒,入水不濡,天下山水,游览遍。晚年寄居何山读书堂,时往来于苕霅间,青笠绿蓑,斜风细雨,吟咏自如,未尝懈兴。
元至正(公元1341-1368年)间,乌程晟舍望族闵牧斋,又号雪江,闵苕敷之二世祖。精通六韬,博雅能文,在政治上与
元朝统治者不合,晚好黄老术,卜居春谷,来金盖山桐凤坞修真养身。山居后,与高士吕徽之、赵仲穆为友,购室于桐凤坞,后又修宋斋假龛,使之一新,并由赵仲穆书题额。赵仲穆篆其额曰古斋假龛,并有跋语。他经常看到山坞中"云气升其颠,有若巢焉",所以将道观的"斋假龛"额改为"云巢",而桐凤坞也称云巢,羲取金盖出云之意。据清
同治《晟舍镇志》载元末晟
舍人(吴兴望族)闵逊(字子谦,号牧斋)拒
张士诚征召,隐居云巢。闵牧斋博学、好古、能文,并精韬略。张士诚、
陈友谅踞
苏州古城,求贤若渴,征闵牧斋出仕。牧斋"倾家承纳
湖州路国课",装疯三年。张士城仍檄征牧斋,并加号"国宾先生"。牧斋于是"寝食不避秽语,言杂怪诞,士诚乃浩叹而使之归,遂隐居
金盖山云巢"。故在元后古梅花观称云巢庙。
朱祁镇天顺三年(公元1457年),龙门道士沈顿空至金盖(从此金盖山开始有了龙门派的道士),挂瓢于书隐楼,慨仙踪之不振,吊(音吊)逸绪之无承(盖指陆、吕、梅、沈、卫、闵诸先哲)志,问水寻山,陶情适性。居有年,一日辰起,见虎卧檐下,逐之不去,师曰:"汝具天性,奈何好杀,今后能戒否?"虎起而复伏,若受戒然,与处数载,有如猫犬之附人。僧众异之,咸愿皈元,一时满山蓄发,远近称谓胜事(《钵鉴续略》载之,按:苏柳塘《蝶梦斋笔谈》载之甚详)。
明时
金盖山属归安陶氏,陶氏辟为净居。明末
崇祯(公元1628-1644年)间,陶氏净居已半属权贵,云巢为吏部尚书钱澹之别墅,而斋假龛则为藕益禅师旭卓锡之所。当是时,其西南曰云根,正节先生故址,
清代高僧
藕益智旭寓焉;东曰净心,仍宋额也,即古斋假龛;
康熙间,高僧悟澈居之;东北即宋净尘,
康熙帝初,闵雪蓑居之,意承牧斋先生高志,为金盖嗣师陶名思萱授业师。其东南曰净圣,明时显贵吴氏居之,清初归僧守;云根之南,元曰雪心,即今云壑,明时曰净云,仍宋额也;净圣之北曰云,诗僧文藻居之,着有《蘧云诗草》;其东南曰白云,即宋云岑,元仍其额,正节先生书隐楼,筑其址北。
明
刑部尚书闵庄懿的曾孙闵声(号
雪蓑),为祟帧十五年(公元一六四二年)副车(乡试副榜),博学能文精诗善画。明亡,为
南浔镇庄史之案中的奸人告讦,受牵连下狱。闵雪蓑赋诗自若,幸获出狱后,即归隐
金盖山,与陶靖庵为忘年交,其为陶石庵授业师,至八十四岁卒于山。
清顺治(公元1644-1661年)间,僧众星散,屋宇倾颓,过而问者几于致,慨邱墟矣。幸峨眉陶靖庵先生弃业来游,寻访旧址,茅辟径,葺而居之,先生字
成都市,以陶然自居,更字浩然。其父绅,中万历朝(公元1573-1620年)武举,授
湖州市千户,遂来湖州。
顺治帝十五年(公元1658年),受戒于北京白云观
王常月。王昆阳真人以卷册、如意、玉尘、芝杖遣程谔山寄授,命名守贞,旋隐
金盖山十八年,开全真教龙门派
金盖山古梅花观支派。闵雪蓑,为疏引,以襄厥事钱弗之,与寻以志焉。造访
钱皇后裔,求向所谓云巢者,疑欲重建殿宇,以奉
吕洞宾。未逮,于
康熙十二年癸丑(公元1673年)九月二十七日说偈而逝,偈曰:"我生也,寄
我死也,义耿耿百千秋,难了此生戏,不如去,不如去。" 葬于金盖山之阳。
乾隆甲午(公元1774年),钱氏后裔有去志,寻为山麓沙氏,有祠宇完固。未几,毁于沙手,道场为之若失,鬼蜮技俩竟若此可畏哉!惟时,董其事者,瞻也。屺瞻,亦
陶姓,湖之归安人,继靖庵之志,勉事株守,殁传徐紫垣。徐传蒋通祥,蒋传陈阳复。之数君,皆克以清净为宗,承兹道脉、或精元理、或洞经书,知黄白而弗行,明数术而弗卜,故皆不乐以名迹显人,亦罔识为有道士也。徐隆岩逊而出隐下昂三元宫,避暴僧也。已而蒋君通祥入金盖,蒋君
洞庭湖人,性柔而逊,不为暴僧忌,斯时山居颇不易,非仅一暴僧也。乃售钱宇材,得资若干,购得钱氏庵山,不三年,修竹万竿,屏映净众。净众幽胜,趣倍昔,此为蒋君寓守时事。
乾隆五十(公元1785年)年,岁大旱。陈阳复适游寓余杭之白云阁,为之祷雨,甘霖大澎。里人咸争仰之,挽留不果,寻即示期,长逝于望湖楼,先是香从体出者三日,氤流布,城市皆闻。羽化后七日入龛,目光不落,颜色如生,虽古神仙去世未有,若是之灵迹昭著者。邑之人,请于官,为立祠像以至崇。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夏,大水,南塘危,官惊怖,竟诣祈祷,陈像忽自跃出,离座丈许,墙崩而水退。邑候为改建阁以奉礼祀,凡有诚恳,靡不应乡。陈之神虽灵于
杭州市,闵敷苕谓陈阳复之功,实基于金盖也。
乾隆五十三(公元1787年)年,则有归安县荻港春阳朱君 (
朱熹后裔)来,自云怡睹胜境尽在荒悲道场之中,决舍巳成之业,遥承欲绝之缘,虽韦群踞扰,横逆频加,而春阳则于备尝艰苦之中,冀绵一线危微之力,盖不忘幼时受知于紫垣徐君,徐曾有"继吾道而兴者,必是子也"之语。归山后,果见都士灵集,问道纷来云巢故址。未几,而悉归故主焉。由是戮力劝输,鸠工(音批)材,即今之
吕祖殿、崇德堂、神将殿,巍乎焕然(按:春阳建有吕祖殿、神将殿及崇德堂,也名云巢厅,祀长春真人即
丘处机,今呼云巢厅)。
爱新觉罗·颙琰初年,山水大发。墙垣倾。适
懒云子入山,乃重建焉)。其中兴之功,与夫承先之志而惠诸后学,有郭得而泯灭哉,至诚可格陟降,非虚吕祖感其诚,降笔尊其地曰宗坛。盖以源开
北宋遐迩支派,胥由此分。工甫竣于壬子(公元1792年)五月五日,春阳忽遗句云:"冒昧山中客,逍遥世外人,生平未了事,留待后贤行。"语毕,遂化。
乾隆己酉(公元1789年),
朱文正公圭督浙江,时提学两浙,试
湖州市毕,至
金盖山古梅花观躬诣瞻,题额曰白云深处,联曰:"云将问道鸿蒙跃,巢父临源犊饮清",悬在山门之首,后遭兵毁。归安
沈秉成补书,悬在书隐楼下。
爱新觉罗·颙琰元年(公元1796年),闵苕敷来金盖山(闵苕敷读书穷理,资性绝人,尤勤于著述,"采掀群书,参以旧闻",写成《
金盖心灯》八卷,并辑书"隐楼藏书"二十八种,曾编辑《道藏续编》第一集,还撰写了《金盖志略》等著作。在
金盖山隐居五十年,演教传宗,著书立说,"以儒释之精华,诠道家之说",融儒佛道为一体,自称为"金盖山人",卒时七十九岁)后大兴土木,在朱春阳所建崇德堂的基础上,旁拓徐庵、
净心庵(净心庵在桐凤邬,明季属归安陶氏。钱庵在桐凤邬,明吏部郎中钱镇别墅。徐庵在桐凤邬即斋假龛。以上三庵即今云巢旧址:钱庵为钱澹庵祠,
乾隆中朱春阳购基建崇德堂供奉纯阳仙师,斋假龛,净心庵为闵懒云续拓,因之建纯阳宫)地,与同道桐乡
鲍廷博、乌程闵鄂元、归安陈阳复、苏州洪铣、浦江徐德晖等拓建为规模宏大的纯阳宫,祀敕封"燮元赞运孚佑帝君
吕洞宾"。尊陆修静为开山祖师,所以此时观始称为古梅花观。清文人
吴锡麒撰《金盖山纯阳宫碑记》,对闵苕敷建造纯阳宫记述甚详,此碑今尚嵌在古梅花观讲堂的墙壁上。
爱新觉罗·颙琰二年(公元1797年),大水发于山墙垣,倾圯诸,负逼追人,皆望而避之。闵苕敷息装未久,睡中忽有吟陆简寂"几根瘦骨撑天地"
联语,警寤,犹闻其声,心眷眷不能置,乃携(音携)浦江徐子德晖入宿,是山薪则采于巅,水则连于湄,豺虎为邻,苍凉满目。时且风雪盈山,缺无粒粟者二日,自分甘以死守,更无悔心。忽闻叩门声急,疑为索欠者,启户视之,乃故人林公琅,自滇回苏,应梦相访。初未知闵苕敷巳入山,乃解囊以赠,遂得易米,疗数日饥。次年春,林又携(音携)偿白金八百。苕与徐子益励进修之志,复斋假龛址,以图兴建。
嘉庆戊午(公元1798年),姑苏洪铣出资建弥罗宝阁,祀
昊天上帝。事由姑苏洪氏母病,革有感至山,徐生应治之,三易其剂,沈屙顿起。夜感陆祖梦,益深信奉,自愿捐舍白镪约计万金,此斗姆阁弥罗阁所由成也。左右两壁有前邱吴灵圃先生所写墨竹,可惜俱毁于兵,今郡人潘锡春,恐后人之不复知也,于光绪丙申(公元1896年)补悬其额。
闵苕敷又于斗姆阁东偏斋假龛址,廓建房屋二进,一作祖堂,一作客座。梁太史山舟题以额,曰古书隐楼,并为之跋。前有隙地,别治一圃,拟植桐梅数本,非敢追风前哲,聊以不忘遗足迹耳。闵苕敷入山十四载,其间崇构殿庭,整除道路,固赖吕祖灵应所致,而后先襄事者,近而苕霅,远而苏禾,或以言施,或以力施,或以财帛施,施各其施,要皆有功于金盖者也。
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已未,蒙亲王等名公巨卿书题匾额,使纯阳宫影响更大。
和硕定亲王书"太虚真境" ,郑亲王书"古梅福地",
和硕成亲王书"弥罗宝阁"、"蓬莱方丈",并联句云:"在在寻声扶妙道,心心相印锡通灵。"
湖州府知府阳荣绪、乌程县知县赵煦详,请列入祀典,
春秋致祭。
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钦蒙天锡纶音,颁以"玉清赞化"匾额,均得摹悬祖殿,以昭
敬肃。姚兆芝名阳信,道号兆芝,讳端,字肇之,
德清县人。以花同知调南河寻署山东竞沂曹济道(即嘉庆五年,奏报安澜入告,钦奉颁赐御书"玉清赞化"匾额者),着有《安澜纪要》、《刚澜纪要》,
钱唐张勤果公曜,重刊二书,通颁山东,河工奉为法程。
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秋,闵苕敷又念山径崎岖,恐慕道者裹足不前,而自河口进山径亘二里许,欲平除之工且非易。忽得欈(音最)里童翁,年几入秩,病体龙钟,感梦而来诚求丹药,一服而病即霍然。乃倡砌石路百丈,复建云香桥于寻真溪,往来行客得免裳涉险之患,翁其不愧善人欤。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冬,翁之姻孙张某,亦为祈方而来,得吴沈埠
黑桑葚十五枚,红紫相间,(累)若贯珠,以非时所有为异,持归服之,病即寻愈。翁复劝输路,疏以襄善举其余。踊跃慨助者,另存碑志。戊辰(公元1808年)夏,山水暴长,桥梁复圯,潭亦动塞。寻真溪路几作迷津。翁复捐银补苴之,适其姻张子来,复于前桑得椹一握。翁见之喜甚,因以和入济世丸内,普利无算。
爱新觉罗·旻宁戊戌(公元1838年)年,
窦常、薛阳桂建拔云精舍今称讲堂。
同治乙丑(公元1865年)年重建之。咸丰、同治间,纯阳宫再遭劫难,尽遭兵燹,观中昔多古梅,有围二三尺者,兵燹(太平天国革命)后都被砍伐,唯
乾隆中朱炬所创崇德堂未毁今仍旧构,光绪丙申(公元1896年)年,郡人潘锡春补悬堂额。
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起,邑中诸君解囊出力重振桐凤坞。据
俞樾《金盖山重建纯阳宫记》,兵燹后锺雪樵即裹粮入山,接着张听泉、陈莲青、庞蓉坡等在斗姥阁址诛茅为屋。不久,遂与丁晓芳、潘春洲等重建讲堂。俄而,程子翔解囊,其后丁渔肪、凌晓五、颜景虞、沈茂庭、邵玉峰等建大殿左右楼,邵玉峰又创山门及龙神、土谷二祀。接着,
沈仲复出资二千余两重建斗姥阁。同时,张听泉与沈云门建古书隐楼及祖堂等处。山中旧观仅弥罗阁末复,程君与诸同道集议于天医院,有邵玉峰、丁渔舫、姚守梅、王桐斋、姚锦江、朱仰山、徐伯铭等出资,半年内建成弥罗阁。之后即光绪元(公元1875年)年,又筑抱云龛(即程符养静处)、龙峤山房、挹翠楼、寻真小憩等。
同治乙丑(公元1865年),郡人张维桢、沈增重建古书隐楼。书隐楼相传卫正节先生旧额,
乾隆时梁太史同书,题曰古书隐楼龛,祀正即先生于上。同年郡人丁绍芬、潘溶重建拨云精舍,其上为"山雨欲来风满楼",郡人潘锡春补悬旧额。
同治庚午(公元1870年),郡人丁嗣瑶、颜连、桐乡沈宝樾等重建纯阳宫。
同治(公元1862-1864年)中,震泽徐泽之暨坛下善信等重建弥罗宝阁,阁下原设谷音沈祖像。张维桢、沈增、赵复振建金峰五师堂,楼上祀陶靖庵高士、沈谷音真人及闵懒云、费养和、周抑凡三先生,下为赞护祠,即今称祖堂是也。郡人
沈秉成重建中天宝阁,祀斗姥元君,旧亦洪铣建、彭芝庭修撰书额,均遭兵毁。
同治癸酉(公元1873年),主山锺来震建挹翠楼,郡人潘锡春补额,其下为寻真小憩。
至同治十三(公元1874年)年,重建纯阳宫落成,前后用时十一年。详见
俞樾《金盖山重建纯阳宫记》。
光绪已丑(公元1889年),郡人徐翔建巢鸾阁,归安杨岘题额。
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沈秉成和南浔富商邱氏在主体建筑东南合建"大悲阁"。"大悲阁"系四合院式楼房,阁中供慈航真人即观音大士。
光绪丙申(公元1896年),郡人邵玉峰建存希堂,郡人潘锡春补悬堂额,取子舆氏言:"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机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因颜之,曰存希。潘锡春同时补悬澹泊斋额,凌瑕书,并有跋。读书堂西偏,有精舍,为游人所罕到,旧名澹泊斋。按:道德经云,澹兮其若海,泊乎其未光。澹泊者,安静
无为之貌也,据沈(谷音)祖师传中本,有金盖澹泊境语,其义自当取此,另一澹泊斋在归安南乡射村开化院,为谷音真人蜕化处。
同年,郡人潘锡春为古斋假龛补额,
冯文蔚书,并题跋。斋假龛旧额为元赵仲穆先生所篆,毁失久矣。嘉庆戊辰(公元1808年),梁山舟先生为补书之嗣,又毁于兵燹。
光绪二十九(公元1903年)年,
湖州市富商俞世德在主体建筑西南建"怡云院",也是四合院式楼房。"怡云院"供奉玄帝,所以亦称玄帝阁,壁间嵌有俞石
草书碑。竹墩
沈秉成(沈秉成,进士出身,曾任两江
总督,其子沈瑞琳是晚清
道员,民初任外交总长、内务总长、父子俩均是入教弟子)又在"大悲阁"后建"净尘庐",系中西合璧楼房。与此同时,
上海市富商郑合英在"大悲阁"东建"佛祖殿",供奉
济公释迦牟尼像。
辛亥革命后,南浔富商又出资建房数幢于庙旁,作为游客寄宿之所。一九三七年冬
日寇占领
湖州市,因云巢处于杭长公路之侧,日寇据为要隘,
庙宇和财产又被摧毁。
至民国初(公元1912年)年,全真嗣龙门道士注重练气功的养生之法,经常组织讲解
丘处机的《养生法》,因此吸引了众多社会上层人物(包括官僚、绅士、富商)为入教弟子。北京中央道教协会吴兴分会设在古梅花观的"净尘庐"内。古梅花观还设立董事会,由姚守梅、高翔仙、韦文伯、
李仲篪、郑宇壶、高古声、温选臣等绅士任董事长或董事。
民国己未(公元1919年),潘益寰名本嘏,儒名壬林,号宪臣,道号益寰,佛名觉夙,吴兴双林籍,行商沪上,为绸业及同乡董事有年,在沪筹款,在吴沈门河埠建有云巢石牌坊,画家王震书联:"沧海云鹏,天光干舞;老松巢鹤,远来洞参"。
吴昌硕书联:"云排谷口神仙出,巢隐松间鸳凤栖"。石牌坊一九六八年文革期间被拆除。
一九三0年至解放前,古梅花观由当时富商高古声(时人称高古声为高半天,为吴兴商会会长)任董事兼主持,有了社会上层及众多富商的支持,不仅使道观建筑得到重建和扩建,而且教徒也迅速发展。当时古梅花观已设总坛,亦为全真龙门派浙沪
道教总坛,其下有分坛七十二个,在
湖州市城里有荫云坛、依云坛、遗云坛等;菱湖有还云坛,双林有指云坛,织里有万云坛,下昂有皈云坛;在
长兴县有同善堂望云坛等;在德清有梵云坛,武康县有碧云坛,孝丰县有锦云坛;在
嘉兴市有瑞云坛;在上海有觉云坛、会云坛、一善社、位中堂、集云轩等分坛,入道人数达上千人,在龙门派发展史上可称得史无前例,成为全真教龙门派在浙沪一带的中心。
当时,观内虽为素食,然菜肴极丰富。观里设总理一人,叫做守山,管理全庙一切事务。协理一人,辅助业务,司事数人,分任收租、会计、庶务、文,略给薪资;还设总管帐、外当家,内当家、接待师、茶房、食差、正付卖办(时观里有买办船二只,天天进城购菜、接送香客等,一应物品均用高古声之名片赊欠,年终结算)、大殿值日、仓库值头、厨房灶头等职。雇农民若干人,种植田地山场。常驻道士数人,
汪明荃为当家,担任早晚课,诵皇经等。遇有忏事及其它活动,观里道士不参与诸项活动,而是由分坛道士进行,而分坛道士仅供应其糕点等而无其它收入和保酬,所有活动均为义务,足见当时修道者之通道笃也。
庙内主要经济来源,靠不动产。有田地山场约一千多亩,城里有市房若干所。土地房产的收入,供驻院道士作生活开支以及日常香烛费用,如有不足,再由董事和司事们以兜揽仟事的忏金和兜售皇经及长生疏牒所得以补充之。
庙宇大修理或做大法事,则向外界捐募补充。一九五一-一九五二年土改时,观中尚有庙产上千亩,如
长兴县有水田三百多亩,吴沈门、朱家坝及小港村均有田产。山地则更多,直到道场山交界,白银万两,金神像、铜神像不计其数。因而所有在观道士全部评为地主,当时有汪明泉、李善之、谢发生、吴永琪、周先生、凌先生、王之桥、阿华(工头)、阿应(茶房)、朱志成(烧火、下灶)、朱应生(上灶)十一人,政府分给他们每人一亩三分田地,共有三十多亩,让其自食其力。
一九六二年开始,古梅花观辟为吴兴县干部疗养院,观中道士被迫下放云到龙巢村劳动改造,以后成为云巢村之五保户。殿堂被分隔成一个个小房间,作为在此疗养人员住宿房间,然在此期间不仅观神像保存完好,观里一应之物品、藏书尤存。
一九六八年-一九七一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又辟为吴兴县五七干校。十年间纯阳宫三遭劫难,观内所有名胜古迹及神像、图书、字画一洗如贫,或被砸或被盗,所有之书籍包括经书、史书、名画以及观里历代高道之著作被焚,一百三十多间房子仅剩空荡荡的屋壳,其余则荡然无存也。神像非一日之毁,谁人所毁亦无从查考。然焚书者尚可记忆犹新,乃当时疗养院造反派头目陆发清也,观中存放的道袍、书籍被整整焚烧了三天三夜,其损失之巨大岂能以数字计算?惜哉痛哉。
一九七二年继五七干校后,又开办湖州第三中学及中学生学农基地,住校学生及教职员工曾有好几百人。有此变故,观里还有何物可存矣?
一九八0年,五祖殿被拆,原柴房间和轿子间已塌,许多
庙宇已岌岌可危。鹿山林场在第三中学的基础上接管庙产,此时庙产不包括水田在内,共有山地六百多亩。一九八一年六月一个雷雨交夹之夜,观里仅存的由汪明泉保管而藏于观内
罗汉松旁墙壁内的金神像亦为人偷盗,至此观中除空房外,一无所剩也。
一九八六年
改革开放后,在党的宗教政策范围内,依托祖师的洪福,凭着观里外全体道士惊人的记忆力和热爱宗教的赤诚之心,把大部分被毁的经书默写出来,然观内所存的图书、字画及历代高道之著作却再亦不复返也。
一九八九年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古梅花观开始对外开放,把古梅花观作为
道教活动场所,散居在外的道士亦陆续回观,信教群众亦有了宗教活动的场所。
一九九0年杭州抱道院当家、浙江省道教协会付会长兼秘书长
高信一先生,为古梅花观送来第一尊神像,即
吕洞宾祖师,现祀在巢鸾阁中。
历代住持
闵苕敷先生,派名一得,原名苕敷,字补之,一字小艮,自号
懒云子,吴兴世家子。闵一得生时,父梦羽服者至,曰,余俱懒云也。故别署懒云子。幼聪颖却体弱,九岁犹艰于行。
乾隆三十二年丁亥(1767)师从高东篱,名一得,习导引后,三年后疾愈,气渐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高东仙去后,又以师礼侍高之弟子沈一炳(号轻云),为龙门派十一代。曾出游吴、楚、燕、赵,与龙门西竺心宗之金怀怀(王清楚,云南人)、白马李(李清纯,湖北江夏人)、李蓬头(名字,里籍不详)辈相往还。曾于乾隆55年(或云57年)服官
云南省时,谒云南鸡足
红原鸡足道者(月支人,拜王常月为师)。一得以戒律书授道者,道者则传一得斗法。
懒云子年七十,仍精力依然,尝冬日遇一故人,衣薄见寒色,即脱裘衣之。闵一得为人笃实纯静,平易近人,曾自题:“我忘景岂真,我觉景岂幻,若待罔两问,已若庄生叹,省自复省省,真幻持两端,非省非非省,应作如是观,渺渺太虚中,赘此一身景,问景是何为,真幻何时省”。
闵一得临仙逝前拟联:“修道只为求己志,著书未尽度人心。”
费拨云先生,派名阳熙,字养和,号少房,一号真牧,自号拨云,湖州乌程县道场山人。先世多显者,师生有至性,稍长好学,补邑诸生。三教经书,无不采览。时青田端木太鹤,以通儒为学官,师以师事之于六经及先儒之学,皆潜研而得要领。太鹤深于易诠释太极图数千言,读者多不省,师一览辄悟。由是,能得其学,一应乡举。以母训,不重禄养,不复进取,奉母家居,教授终日,与诸第子讲学无懈。师少时无好尚,惟慕元学,时与羽客往来,多所契合,闻
金盖山闵懒云师道学之名,特往谒之。闵师印登不数语,极深相契,乃命今名,示以三教要旨。师拜受,已由是潜心参究,学力益深。来年余母病,百救无效,遂殁,师愿以身殉,师长理喻至,再喻至,再始休毕,遂侍闵师学。晚澈儒道舆义,著作颇多梓世。闵师化后,即主金盖山纯阳宫讲席。师生平教人,以力行心得、穷理立志为主,从学显者甚众,所传甚广,近今江浙各云坛,悉皆出自师门,秉金盖之遗绪,启方便之法门,闵祖而下伟为一代之宗师也。
陈樵云先生,派名阳复,字樵云,荻罔人。早岁嗜禅,从事十六观经。
乾隆乙丑,至金盖,徐一返授以紫光梵斗法,遂日夜虔礼,甘露降于庭,竹间会沈谷,音自桐柏来,授以律宗嗣,是深自韬晦,以无我为宗,芒鞋竹杖,往来山水间。所遇如李蓬头、金怀怀、龙门道士辈,皆有所印证。晚主余杭三元宫。岁适大旱,邑宰田嘉种延之祷雨,应时大沛,一邑警异,则告之曰:“某所恃者,贤父母之诚,而邑人士之福也,某何功焉。”余杭人祠于三元宫。
姚守梅先生,派名来鉴,原名鉴谱,字守梅,浙江乌程人。与沈师仲复首创湖州仁济善堂,收养贫民,施衣舍药,宣讲乡约,募赈恤饥,督抚闻之,朝奉旨给予乐善好施,准其建坊并传旨嘉奖。民国初年为古梅花观董事会董事,启各分坛支派,并设夙云坛于
仁济善堂中。双井岺北山始创金盖玄裔,亦即觉云启派之宗师也。青年好道,喜参玄。学初习灵宝,毕法精动勤不倦,及皈龙门正宗,始知所学之非,弃之。盖其通道之笃,见道之真确,得九戒中,修持专一之旨。然非具有真知灼见者,曷克臻此。师之为人,乐喜不倦,经办湖郡仁济善堂有年,凡遇各省及本乡赈灾,无不饥溺已任,竭力劝募,即如各镇乡育婴、保婴各善堂或有不给,无不出为维护支持,见善勇为,无微不至。朔望,亲自赴乡,到处宣讲因果报应,感化乡愚,是以官民钦仰,众口皆碑,即乡村妇孺无不称之为善士。谊其哲嗣本泉,一举连捷,天之报施善人,不爽也。
郑养云先生,派名本铎(音dou朵),儒
释茗山,号宇壶,道号养云,吴兴下昂人。民国初年为古梅花观董事会董事长,曾留学
日本,古梅花观主持,后因身体虚弱,主持让位高古声。
高古声先生,派名合静,儒名福箴,号古声,吴兴戴山后林人。民国初年
湖州市城里有三家南货店,
上海市亦有分店,后林有高同苏药店,曾称高半天,为湖州市商会董事长,兼古梅花观及上海觉云总坛董事会董事。古梅花观一切卖办均用其名片赊欠(时古梅观有卖办船二只,专管卖办及接送香客),年终结算。眉长,脸有威相,使人见而生畏。曾有一次,后林东庙开三官会,因榜上有一字之错而大发雷霆,使人重写。生于一八八0年,卒于一九四九年,住世七十岁也。
汪达夫先生,派名合义,儒名肇昌,字明泉,号达夫,
嘉兴市人,古梅花观主持,曾拜韦文白、卞鼎山、顾效仙三师为师。生于光绪(公元1882年)壬寅九月初十日卯时,卒于一九六七年,住世八十六岁。
李善之先生,派名合芹,属羊,无师无徒,南京金陵大学毕业,识字极多,同玄称“经忏字典”,喜书法尤工小楷,喜饮酒。汪明泉逝世后,因古梅花观仅剩下李善之一人,担任主持。一九八九年梅花观开放,一九九○年与丁永能、沈永物三人一起,为重振梅花观功劳显著。生于1912年,卒于1996年,住世八十四岁,葬金盖山。
诸玉堂先生,派名教乙,安吉地铺镇鹤溪村,一九一六年生。少时读私塾,受其族长诸本慈影响较大,考上西安黄埔第七军校,校长
蒋介石,1940—1947年间,为
胡宗南秘书。一九四八年回家当乡长,因与县长吵架而不做乡长,否则已枪毙了!一九八六年到偕同陈合慎等孝丰人氏,来云巢山古梅花观皈道,写得一手小楷字,帮梅花观抄经书数月,一九九○年拜谢之文为师,而求派名教乙,至一九九六年归孝丰锦云坛。精大朝天全黄经、黄经、高上玉皇本行经。今虽不做忏事,却念书不忘,若清晨不念经,则白天似有不适也。原耳聪目不明,自一九九六年不慎摔伤腿后,耳聋却眼清也,最小的字其亦不用带眼睛看书。
丁元林先生,派名永能,
和孚镇隔河港人。生于一九三一年十月十一日,从小皈玄。一九八九年九月,经
湖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古梅花观重新开放,任
住持,与李善之、沈金清一起,广收道徒,带领同玄弟 子在当地政府和广大信教群众的帮助下,自力更生,筹募资金,对道观主要的殿堂进行重修、
塑像,对名贵的树木花卉加于精心保护培养,使古观得于重展雄姿。
吴雄白先生,派名圆康,1969年出生于
吴兴区,籍贯上海。师从全真教嗣龙门正宗十八代丁永能先生,为金盖山全真教嗣龙门派第十九代传人;2014年遵师命接任
金盖山古梅花观监院。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