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英文名:Xishan Island)又名禹迹山、包山、西洞庭、林屋山、洞庭西山,位于
苏州市西南端,是太湖东南部的一个岛屿。以西山岛为依托的西山景区是以
湖岛风光和山乡古村为特色的山水古镇型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景区总面积231.76平方千米。
西山属
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加上流域面积3.6571万平方千米
太湖水体的调节作用,具有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降水丰沛、日照充足、无霜期较长的特点。西山有植物种类503种,动物种类238种,拥有银杏、
水杉等多种国家一级、二级保护植物;
虎纹蛙、
鹈鹕属、鸳鸯等多种国家级、省级保护动物。西山景区分为缥缈山乡景观区、消夏渔村景观区、明月故园景观区、后埠田园景观区、里梵境景观区和湖岛古村景观区。主要景点包括
缥缈峰、林屋洞、古樟园、包公禅寺、
湖北禹王庙、大观音禅寺等。
西山景区于1978年开始修复建设;1984年陆续开放林屋洞、石公山、禹王庙等景区景点;1994年
太湖大桥通车后,西山景区进入迅速发展阶段。1983年,西山被列为国家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1997年,西山经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2004年,西山被批准为
国家地质公园。2009年,西山景区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名称由来
西山世称
洞庭山,又称禹迹山、包山、西洞庭、林屋山。西山因四周为
太湖水域,故称包山,明《姑苏志》载:“洞庭山,在太湖中。一名包山,以四面水包之,故名”;清《
太湖备考》载:“……其称
洞庭湖,则以湖中有金庭玉柱也。今亦省文称为西山。故称洞庭山;因与东山相对,称西洞庭山、洞庭西山,简称西山。”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西山位于
苏州市西南端,是太湖东南部的一个岛屿,距离
苏州古城45千米,经纬度范围在北纬31°03′~31°12′、东经120°11′~122°22′之间。西山横跨
江苏省、
浙江省两省,北临无锡,南濒
湖州市,西依
宜兴市,东近苏州,南北宽11千米,东西长15千米,面积79.82平方千米,是
中原地区内湖第一大岛,由全长4308米的
太湖大桥与
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相连。
以西山岛为依托的西山景区是以
湖岛风光和山乡古村为特色的山水古镇型景区。景区总面积231.76平方千米,其中景区陆域面积83.64平方千米,景区水域面积148.12平方千米。
气候
西山属
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加上
太湖水体的调节作用,具有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降水丰沛、日照充足、无霜期较长的特点。
西山的年平均温度在16℃左右,全年中温度最高的时节是7~8月,极端最高气温为39℃;温度最低的时节是1~2月,极端最低气温为-8℃。年均日照时数约为2100小时。霜期在80天左右,初霜期一般在11月下旬,终霜期一般在2月下旬,无霜期约280天。西山冬半年多干冷的西北风,夏半年多湿热的东南风,全年以东南风最多,西北风次之,西南风最少。西山年降水量在1000~1500毫米之间,全年降雨日数在120天左右。
降水一般集中在4~9月(各月均在100毫米以上),约占全年降水量的四分之三。10月份起降水量渐少,至次年1月的降水量一般每月均在50毫米以下。2月起降水渐多,4月起
桃花水、黄梅雨相继而来,降水量显著增多。7月中下旬梅雨结束,降水减少,往往出现伏旱。8~9月是台风、
雷阵雨旺季,降水量往往达到全年最高峰。
地质
古生代泥盆纪前,西山境内为浅海。泥盆纪时,因
地壳上升而形成陆地。泥盆纪
地层致密坚硬,不易风化剥蚀,构成了西山基本山体。
石炭纪早期,西山境内海陆更替;石炭纪中、晚期至
二叠纪早期,西山境内广为浅海,沉积了海相碳盐地层,岩性为
石灰岩夹
白云岩、钙质泥岩。二叠纪早二叠世晚期和晚二叠世早期,西山境内地壳强烈震荡,
海侵海退频繁时为浅海、滨海,时为陆地,沉积了含煤海陆交互地层,岩性为长石石英砂岩、
粉砂岩夹煤层和泥岩。
三叠纪晚期,受印支造山运动影响,海水大规模东退,西山境内再次成为陆地,结束了海洋环境历史。
侏罗纪至
白垩纪,受燕山运动影响,已形成的
地层在地应力作用下产生了多期次、多种形式的褶皱和断裂,造成了峰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西山地貌形态的雏形。
地形地貌
人工围垦和自然淤塞对西山地貌的影响十分明显,形成多块视野开阔的湖滨平原。包括山地丘陵、湖滨平原与山麓平原,山坞与湖滩。其中山坞是西山典型的特色地貌之一,山坞是指在地质时期由于间歇性的山谷沉溺现象而产生的特殊地貌,山坞坞底与两侧山坡的交接部分有明显的坡度转折,形态犹如船坞一般。西山上山坞形态众多,根据其不同的长度,可分为深坞与浅坞两大类。深坞的长度大约在500米左右,坞底的倾斜程度在5°左右,由一条主坞和数条支坞组成,如涵村坞、包山坞、水月坞等。山坞长度小于500米的则为浅坞,浅坞地形较为隐蔽,倾斜程度较为平缓,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水系流通,植被茂盛。西山另一个典型的地貌是湖湾地貌。西山湖岸线曲折,湖湾众多,有湖湾21个,包括金铎湾、消夏湾、西湖湾等。良好的湖湾既可以防止恶劣气候下湖水对于泊岸的冲击,也适宜船舶停靠码头,并由码头逐渐演化成人类集聚点,发展成为了湖湾式聚落,成为西山对外交流的主要水上交通要点。
水文
西山四周为
太湖水域,太湖南北最大长度为68千米,东西最大宽度为56千米,岸线全长390多千米,湖泊面积2400多平方千米,全流域面积3.6571万平方千米。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50亿立方米,主要水源来自西部苔溪、南河、洮水系等上游水系。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821.7毫米,变化幅度为750~900毫米,空间分布为东部大于西部、平原大于山区;年平均径流量为160.1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438毫米。太湖夏涨冬枯,每年的3~4月份水位开始上涨,5~6月进入汛期,7~8月水位最高,9~10月之后水位逐渐下降,11~12月进入枯水季节;1~2月水位最低。平均水深2.12米,最大水深3.33米,大部分湖区不足3米,深水区(3米等深线所包括之范围)位于湖心略偏西的位置,容水量为51.5亿立方米。
生物多样性
西山有植物种类503种,动物种类238种,拥有银杏、
水杉等多种国家一级、二级保护植物;
虎纹蛙、
鹈鹕属、鸳鸯等多种国家级、省级保护动物。
植物
西山的主要植物属八个群落,包括白黄茅、刺
野古草、
细柄草群落;
马尾松、白栋群落;
白羊草、
狗尾草、
长萼鸡眼草群落;
桧柏、
山胡椒、
石楠群落等。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有银杏、水杉等,珍稀濒危植物
松叶蕨。野生植物36科64属88种,其中
藤本植物1种,为紫藤;草本植物31种,包括刺野古草、
翻白草、
桔梗等;灌木植物38种,包括杜荆、石楠、
六月雪等;乔木植物18种,包括马尾松、
多杆香樟、白栋等。苔类植物9科12属14种,
藓类植物25科52属70种,
苔藓植物共34科64属84种。苔藓植物群落面积较小,种类单纯,其中以
土生群落为优势种,在植物地理分区上,属于全北区,且具有东亚类型的特质,少量分布有
亚热带苔藓植物。
动物
西山水生动物资源丰富,有鱼类106种,
甲壳亚门11种,两栖爬行类2种,
腹足类动物10种,
瓣鳃纲13种,
野鸭23种,其中有19种为《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中的保护候鸟。鸟类52种,隶属于7目24科。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为画眉和
红嘴相思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收录易危等级1种,为
田鹀;
江苏省重点保护鸟类19种,如
噪鹃、
四声杜鹃等;国家“三有”保护鸟类46种,如暗绿绣眼鸟、
红头长尾山雀、
黑短脚鹎等。
凤蝶总科6科25属31种,
灰蝶科与
粉蝶科为主要优势种。其中
宽尾凤蝶,是中国特有世界级珍稀蝴蝶种类。
历史沿革
经
三山岛及西山俞家渡的古文化遗址的发掘证实,早在五六千年前的
新石器时代,西山就已有
人类活动。夏初(约公元前21世纪),大禹治水过西山,留下了
湖北禹王庙、禹期山等古迹。禹分天下为九州,西山属九州之一的
扬州市。
春秋时,西山因位于
吴越之间而留有吴越争霸时的遗迹,如消夏湾、明月湾、画眉池等。
萧衍时,西山佛寺大兴,渐有三庵十八寺之盛,西山的
包山禅寺、水月寺、法华寺都曾兴盛一时。
北宋时,
朱勔大办“花石纲”,西山谢姑山、
石公山等地的
太湖石被大量开采。
南宋初年,北方贵族大举随宋室南迁,大批贵族到西山定居,给西山带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西山的大族多数是南渡贵族的后裔。
明清时期,西山因土狭民稠,大批居民外出经商,足迹遍布江浙沪、
湖南省、湖北一带,且多数因经商而致富,与东山商人并称“钻天
洞庭湖”。经商致富后,西山建造了大批规模宏大、装饰精美的宅第,形成了许多像
明月湾那样规划严密、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的村庄和集镇。西山保存的古建筑大多建于明清时期,且有着鲜明的西山地方特色。
1983年,西山被列为国家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1984年10月石公山、林屋洞经整修后,正式开放。1985年,
登陆艇轮渡开通,外地汽车可直达西山。1994年10月,
太湖大桥建成通车,西山结束了孤岛的历史。1999年,恢复开放了
包山禅寺、古樟园、西山梅园等新景点,成功举办“太湖西山梅花节”活动。
景区布局
西山景区是以
湖岛风光和山乡古村为特色的山水古镇型景区,主要分为缥缈山乡景观区、消夏渔村景观区、明月故园景观区、后埠田园景观区、甪里梵境景观区和湖岛古村景观区。其中缥缈山乡景观区位于景区中部,规划面积2292公顷,是以自然山林为依托,集植物景观、森林探幽休闲为一体的景观区,主要景点为
缥缈峰等;消夏渔村景观区位于景区南部,规划面积988公顷,是以自然山水风光、植被为依托、集古宅历史遗址、湖光山色为一体的景观区,主要景点包括
明月湾村等;明月故园景观区位于景区东南部,规划面积1032公顷,是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依托,集植物名胜、山石名胜、古禅名园为一体的景观区,主要景点包括林屋洞、梅园、古樟园、包公禅寺等;后埠田园景观区位于景区东北部,规划面积1663公顷,是以自然地域风光为依托,集自然田园风光、高科技农业为一体的景观区,主要景点为后埠古村等;
甪里梵境景观区位于景区西南部,规划面积1701公顷,是以吴地山乡风貌为依托,
集古村民俗、山水风光为一体的景观区,主要景点有
禹王庙、大观音禅寺等;湖岛古村景观区位于景区北部,规划面积560公顷,是以自然山水风光为依托,集湖滨风光、现代休闲为一体的景观区,主要景点有东村古村、植里古村等。
重要景点
石公山
石公山位于西山南部,三面环水,景点面积15.5公顷,因山前原有巨型
太湖石状若老翁,故名“石公山”。山门悬“石公胜迹”匾额,1984年10月1日对外开放。浮玉北堂原为石公庵接待女宾之处。因石公山的葱郁
翠柏如碧玉浮湖,古代习俗,北堂是士大夫家主妇居留之处,故名。峭壁下是翠屏轩,站在此处可将
太湖尽收眼底。石公山中部南坡半山石壁间有一石隙,“举首天一线,低头石百阶”,因名“
一线天”。两壁青苍,石隙成缝,狭小仅容一人上下。有阶石五十三级,取佛教“五十三参,参参见佛”之意。西行,有临崖而筑的“来鹤亭”,亭始建于宋代,是信安郡王孟忠为纪念好鹤诗人
苏轼而建。明月坡是石公山东北部的一整块的灰黑颜色的
大理石板,南高北低,倾斜入湖。古时常有文人雅士在此赏月,因名“明月坡”。该石板面积5600平方米,偏北倾斜,坡度5度,较平缓,表面光滑如磨。板基由上晚石碳世纪船山组灰岩组成。夕光洞位于
石公山的东部,面朝
太湖。洞前有一片场地,地形较高,洞高约4米左右,面积6平方米有余。洞口朝南,顶部有两条裂隙。其中一条裂隙呈东西方向,
太阳西下时阳光透过树射到洞里,色彩浓淡有致。
林屋洞
林屋洞位于
金庭镇东北部,面积33.4公顷,1984年10月1日对外开放。林屋洞为
石灰岩地下厅式
溶洞,洞内广如大厦,立石成林,顶平如屋,故称“林屋”。洞门口石壁上镌刻着“天下第九洞天”、“林屋洞”、“雨洞”、“仙府”等大字,风格各异。相传,古代有龙居洞内,且洞体似龙,又称“龙洞”,林屋山亦名“龙洞山”。洞内恒温20℃,冬暖夏凉,是天然盛夏避暑之地。林屋洞中原有雨洞、丙洞、旸谷洞三洞会于一穴,今存其二。洞中有石室、龙床、银房、石钟、石鼓、金庭、玉柱鱼乳泉等石景,日久洞淤塞。1980年开始清理,挖掘出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记载20名道士居洞生活之石碑一块,唐、宋金龙与铜质鎏金龙7条。洞口还有宋尚书
李弥大的《道隐园记》,范至先、范至能等人游林屋洞题字。由山洞登山,山石宛若牛羊、犀象,起伏蹲卧各具神态,称“十二生肖石”,谓“齐物古观”。
缥缈峰
缥缈峰位于苏州西山西部,海拔336.8米,绵延11千米,为
太湖七十二峰之首,被称作太湖第一峰。因常年被云雾笼罩,犹如传说中的缥缈仙境而得名。缥缈峰顶有一形似鹰嘴的巨石,上刻民国元老
李根源题写的“缥缈峰”三字,附近还有紫云泉、砥泉、仙人桌、登高台、望湖亭等遗迹。仙人桌相传为汉代
商山四皓聚会弈棋之处,峰西侧为水月坞,其下为水月溪。太湖风云多变,山峰常隐于云雾之中,有“缥缈晴峦”景观,为西山八大胜景之一。太湖地区旧时有
重阳节登缥缈峰的习俗,历代的文人墨客也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作。在
缥缈峰的山腰,有座八阵图右阵,俗称为百臼馆。元末
张士诚在
苏州市称王,在缥缈峰建太湖山庄和此八阵图石阵,将大批宝藏埋藏于此,并安排部将世代守护。缥缈峰也是武侠名山,在数十部武侠小说中都被写成奇峰险境和藏龙卧虎之地。其中著名的有
梁羽生代表作《
萍踪侠影》(第17~18回)、
金庸代表作《
射雕英雄传》(第13~14回)。八阵图石阵以及金庸、梁羽生作的缥缈峰词碑,均宜拍照留念。
包山禅寺
包山禅寺位于
林屋洞西北的包山坞中。该寺初创于
南梁之初,初名福愿寺,梁大同二年(公元536年)正式建寺。唐
上元年间,
李治赐该寺名为“显庆禅寺”;因西山四面为水所包,俗称包山,该寺又是山上第一大寺,
李亨李亨又赐名为包山寺,所在的山坞亦得名为包山坞,名称一直沿用至今。清
顺治,包山禅寺
住持山晓和尚应诏进京主持
孝献皇后丧礼的佛寺活动,受到
顺治帝的赏识,得赐御笔“敬佛”二字,成为镇寺之宝。包山禅寺寺院建筑除
三门殿、天王殿、
大雄宝殿、大云堂外,还有空翠阁、祖师殿、香证阁、闻经山房等。文化大革命时,寺院被毁,之后仍然有许多信徒到遗址进香。1995年10月,
包山禅寺修复工程正式开,1999年10月23日,包山禅寺举行佛像开光大典,贯澈法师任方丈,寺内僧人20余名。重建后的包山禅寺山门前为
香花桥一座,下为山溪,山门正中供
布袋和尚(
弥勒佛化身),大雄宝殿正中供横三世佛,两侧为
十八罗汉及
文殊菩萨、
普贤菩萨。藏经楼(满月阁)位于大殿后,其西侧为御碑亭。
玉佛殿位于大殿西南侧,内供
汉白玉释迦牟尼。祖师殿位于玉佛殿南,内供
达摩。
古樟园
古樟园位于后堡村,是进入西山的第一个景点,因园内有千年古樟树而得名。古樟园以古樟为中心,左右以围廊相连。两棵
古樟,西樟植于宋代,高三十米,胸径一米四,约一千龄,称“独威”;东樟植于元代,高十五米,胸径一米一,约五百龄,称“争雄”,两樟相隔十米左右,交枝接叶,浓荫蔽日。古樟之西为慈航堂,单檐歇山式,内供杨枝观音。兰舟在园南部的弄影池,有联为“一路好花开胜境,满塘春水送归舟”。古樟园原为
城隍庙,俗称双观音堂,始建于
南宋,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重修,1995年在废寺上兴建此园。1999年,西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与中科院
南京中山植物园等合作,以古樟园为基础,将其扩展为120亩古樟植物园,内有各类观赏植物近千种,是旅游、植物研究的著名观赏区。
禹王庙
禹王庙位于西山甪里古村北端三面临湖的甪里洲,是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相传四千多年前
大禹曾在
太湖治水,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并祈求风调雨顺,在太湖西山建造了四座
湖北禹王庙,
西山禹王庙现为太湖中仅存的一座禹王庙。禹王庙占地五十多亩,由山门、
大禹像、
禹王殿、牌坊、梨云亭、财神殿、
天妃宫、明代古码头等组成。禹王庙历史悠久,始建无考,但在南朝梁大同三年(公元537年)已有重修的文字记载,清
爱新觉罗·颙琰十四年(公元1804年),殿壁嵌有重修记碑一块。1983年
江苏省太湖风景建设委员会拨款重修大殿,1984年向游人开放,1985年重塑
大禹像。禹王庙有大殿三间,
楠木梁柱高10米,单檐歇山式,原正梁绘有二龙抢珠苏式彩绘,系明代遗物。电影《
建军大业》也曾在此取景。
罗汉寺
罗汉寺位于秉场村罗汉坞,地处幽谷,为西山景区仅存的少数几个寺庙之一。始建于
五代十国后晋
天福二年(公元937年),明洪武初归并上方寺;明永乐年间僧悟修重修,不久寺废;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觉空禅师来此居住,该寺开始兴盛;清
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8年)重建,有《重兴古罗汉寺碑记》;1984年由吴县园林管理处重建大殿,增建可乐堂、山门并对游人开放。寺前溪旁建有石雕牌坊一座,额枋刻有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
李根源隶书“古罗汉寺”四字。山门正中端坐
弥勒佛(
布袋和尚),为
花岗石刻。过天井为
罗汉堂,该殿为
清代建筑,殿内供花岗石刻释迦牟尼及清代童子面十六罗汉,雕琢粗放,造型朴拙,有盛唐遗风。罗汉寺旁有两棵古香樟,依小溪并列生长,一株盘根错节,茂如翠盖;一株深荫日,姿态古拙。两树均躯干劲,枝繁叶茂,树龄均超过500年。两棵
香樟木同被一株径粗六十余厘米的古
紫藤缠绕,遍体瘤,似云
龙戏珠,因此被当地人称之为“藤樟交柯”。
大观音禅寺
大观音禅寺位于苏州西山,南邻
太湖,北靠
缥缈峰,东西两侧由形似青龙、
白虎的山体环绕,占地近700亩,包含一千米湖岸线,是集烧香拜佛、山水风光于一体的佛教文化圣地。大观音禅寺始建于南朝元嘉二年(公元425年),寺内有连年千叶莲花盛开,莲心剔透,因此被命名为花山寺。
隋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花山寺失火,全部损毁。
唐朝开成四年(公元839年),由绮里坞里人徐世业捐出自己的山地,当时高僧
契元移至此地重建,寺分三房,气势恢宏。唐
咸通十五年(公元874年)
李儇李钦赐为“观音园”,并御笔题写匾额。
北宋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时任观音寺主僧维照募集功德三万两白银进行修复,并用800两紫檀塑造了观音像,以黄金、
朱砂、珍珠、琉璃加以修饰,后又经过20年建造,在原有基础上兴建了圆通殿。明洪武年间,
朱元璋推行佛教,观音寺并入上方寺管理。
清代后期,观音寺走向衰落,建国初期时已经破败不堪。2007年5月,经过
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以国家特大宗教场所的规模,在
金庭镇绮里坞重建观音寺。
时令景观
林屋梅海
太湖西山上的“林屋梅海”是中国最大的赏梅胜地之一,始于汉唐,盛于
南宋,以林屋为中心,西侧是以万亩梅海著称的梅园,有“望衡千余家,种梅如种谷”一说。林屋周围连片梅林超过1500亩,视觉可及梅林达2.3平方千米。梅园引进
日本优良果梅及
花梅,间植桃、李、柿、银杏、石榴等。拥有君子园、岁寒三友、四秀园、
冬梅四个主题绿化观光区,中心景观有茶楼、碑廊、文史展室、休闲草坡。整个梅园五区一线,通过道路、水体及轴线视线引导,形成了一个分区明确而又有机统一的农林生态
观光园。林屋梅海有
绿萼、玉蝶、朱砂红等三十余个品种,尤以
白梅最多,梅、
绿梅次之。二月份林屋洞山坡上有“驾序观梅”“林中探梅”和“水上赏梅”三大景观。林屋梅海还是中国梅文化研究基地,自1997年首次举办以来,苏州
太湖梅花节已在此举办了二十七届。
水映长滩生态湿地
水映长滩位于西山西南部,俗称甪里大圩,公元前494年,
夫差率水军在此周围击败越王勾践,史称“
夫椒之战”。2010年起因保护生态改为水映长滩生态湿地。该生态湿地水体面积达560余亩,内部构筑了10余座人工岛屿和1条生态围堤。同时以
水杉种植为主,配植了香樟、桂花、
红枫、罗汉松等20种1万多棵树木,吸引了
苍鹭、白鹭、
鹈鹕属、鸳鸯等保护鸟类在此繁衍生息,成为
太湖鸟类
生物多样性的集聚区和示范区。每到入冬时节,生态湿地内的水杉树转为红色,成片的水杉林红艳金黄,五彩斑斓。
太湖绿光开心农场
太湖绿光开心农场位于西山入口处,是汇集旅游、餐饮、会务接待及特色农产品采摘、工艺品体验活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度假村。农场中有45亩玻璃温室大棚,引进整套自控温室设备,采集阳光热量,使美国串蕃茄、
甜椒、玉米、
小黄鱼等各类瓜果一年四季都可以生长,游客可来此采摘。农场中的动物区有
麋鹿、
白牦牛、孔雀、鸳鸯等供游客观赏嬉戏。住宿区内有造型别致的林间木屋,温室养生餐饮区内有各色植物,休闲娱乐区有卡丁车竞技场、马场、游船、垂钓区等多种娱乐方式。而在香草花园中,春季时,农场内有油菜花景观,夏季时,农场内有向日葵和薰衣草花海。
甪里古村
甪里古村位于西山西端,为苏州市控制保护古村落,古村兴起于
唐朝,因汉初“商山四皓”之一的甪里先生隐居于此而得名。唐时属吴县长寿乡,宋时属
吴中区长寿乡习义里。元八年(公元1093年),
湖州府长兴县吕山巡检移置,命名为“甪头寨”。2014年10月25日,甪里古村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20年4月7日,甪里古村列入第一批
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录。旧时甪里古村布局正规,有“郑泾港两头通,文昌阁坐当中”的民谚。村中原有长寿寺、文昌阁、甪头寨、巡检司衙署、明代
御史(
郑准)牌楼、郑家祠堂、曹家祠堂、周家祠堂、宝稼堂(暴式昭旧居)、巢园、绣衣坊等古迹。现保存有郑泾港(南北向)上的永宁(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南星(建于明嘉靖至万历年间,清乾隆五年重修)2座
古桥;村内的20多处明清建筑,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街巷以东西向的牌楼街和南北向的郑泾街为主,总长2000米,宽1.5~3米,路面为青砖、弹石、石板。街道一侧为排水明沟,两旁的古宅以
清代建筑为多。甪里梨云基地位于甪里古村,占地面积约80亩。基地主要种植苏翠1号、
翠冠梨两个品种,是西山夏季的时令鲜果,最佳采摘期在7月初至8月中旬。“甪里梨云”是
洞庭山八景之一,2021年起在梨树下种植了二月兰,每年3月中旬呈现“兰梨配”美景。
其他看点
明月湾古村
明月湾古村位于西山南端、石公山西两千米处,南濒太湖,背倚青山,地形宛如一钩明月,故称明月湾,简称明湾。
春秋时
夫差与美女
西施在此赏月,村后石排山上仍保留着西施当年洗妆的画眉泉遗址。至
唐朝时期,明月湾基本形成了状若棋盘的山村格局,延续到现在。明月湾现存的房屋,多数建于清
乾隆,居民们靠外出经商和种植花果致富,先后修建了礼和堂、礼耕堂、瞻瑞堂、瞻禄堂、邓家祠堂、吴家祠堂等房屋。明月湾村还保留着清乾隆年间修建的石板街,总长达1140米,由4560块金山花岗条石铺成,居民称这条石板路为棋盘街,是明湾古村的特色之一。街道下面是排水沟能够迅速排干雨水和
山洪,因此有“古有明月湾,雨后穿绣鞋”的说法。明月湾沿湖有一个古码头,建于
清代,长58米,宽4.6米,表面用256块金山花岗条石铺成。明月湾村口沿河有古香樟一株,高25米,胸径2米,寿命超过500年,仍十分茂盛。河上明月桥,亦为清代
花岗石筑,桥身平直轻巧,是过河的主要通道。
植里古村
植里古村西滨
太湖,南侧有凉帽顶、大昆山等山脉,北侧有貌虎顶、扇子山等山脉,南部环山公路与
金庭镇区相联系,距离镇区约3千米,位于西山的东村和涵村之间。植里古村在明代乃至更早就有先民居住,曾称为吴县、苏州府太湖厅、
苏州市郡东山县、太湖区行政办事处、
震泽县等。古村中植里老街位于永丰桥北,与夏泾老街东西贯通,共长七百多米。到植里村口,公路旁就是的植里古道,该古道宽1.5米,长158米,用448块长150厘米宽35厘米厚20厘米的
花岗石条石铺筑。古石桥
大仓桥位于古道北端尽头,是一座花岗岩筑就的单孔
石拱桥。该桥桥孔采用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筑,南北桥各有11级石级,桥堍东西两侧各有一对桥
耳石,东侧北端桥耳石下方,嵌有一青石条,上刻楷书“
康熙帝四十一年重建”字样。穿过村落,有一小片古樟林,约有七八棵古樟树,其中最大的一棵要六人合抱,树龄已经有七百多年。
东村古村
东村古村位于西山北部,南倚青山,北濒
太湖,与横山、
阴山山脉、绍山诸岛相望。东村建村于秦末汉初,因商山四皓之一的
东园公曾隐居于此而得名,古称东园村,简称东村。古村民居建筑大多以东村大街为轴线,沿路依次建造,大街上分布四季门等四座门楼。村中的道路至今大多仍为石板与青砖原貌,两旁的古宅以清
乾隆、嘉庆年间的为多,状况较好的有慎思堂、绍衣堂、敬修堂等。其中敬修堂建于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占地面积1866平方米,是西山现存最大的一幢古宅,堂内保存有3座砖雕门楼,基本完好,为砖雕门楼精华之一。徐氏宗祠位于古村西头,北靠山丘,坐北朝南,是保存完好的清代古建筑,宗祠内的砖雕用料精细、雕工考究,另有
清代大学士翁方纲等撰写的人文故事。巷门是古代公共安全防卫设施,东村古村现存有两座巷门,一座在栖贤巷,一座在梧巷,其中栖贤巷门,属明代建筑,其柱子为
楠木,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涵村古村
涵村古村位于西山西北部,北滨太湖,东侧有凉帽顶、大昆山等山脉,南侧有笠帽顶、缥缈峰等山脉,西侧是笠帽山。包括涵村、梅堂坞、孙坞、待召坞四个自然村落以及资庆坞山谷的一部分。涵村周边山高林密,植被茂盛,面积约71.05公顷,村落距离镇区约5千米,北部的环山公路为村落目前唯一的对外交通道路。古村中街上的古店铺,是江南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明代店铺建筑,其建筑风格具有地方特色,为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涵村古店铺的铺面临街而筑,外貌和近代的“板门铺面”相似,店铺房屋面阔三间,宽10.28米,进深7.08米,在正门左右侧有两块青石枕,安装有“和合”门,为明代装修式样。
后埠古村
后埠古村位于西山东部,古称“梅梁里”,因西面为
梅梁湖而得名。宋代
淳化、
嘉定年间(公元990年~公元1224年),徐、蒋、费氏相继迁此,成为“南渡”最早移民大屯之一。明末清初,因这里的禹期山山北石码头名“后埠港”,故村落更名为“后埠”。古村内保存明清建筑10余处,面积约5000平方米,还有后埠井亭、
承志堂、
介福堂、元朝蒋氏里门、费孝子祠、
摩崖石刻等古迹。费孝子祠始建于清
爱新觉罗·颙琰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原有房屋三进,现存大厅三间及门楼一座,建筑面积约二百平方米。
清代费孝友以特别孝顺父母而闻名乡里,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皇帝下旨褒奖费家,亲赐“笃行淳备”题匾,并敕令在后埠村建孝子牌坊。后埠古村中有八百多年的双口井,后埠双井开凿于
南宋淳熙(公元1174年~公元1189年)年间,双井井栏连底座由一整块青石凿成,底座长2.22米、宽1.20米。右井栏现高25厘米,左井栏高32厘米。井亭为
元初遗物,四根六角形亭柱高2.8米,亭顶为砖木结构。
西山雕花楼
西山雕花楼位于西山堂里古村,又名仁本堂,取自“以仁为本、礼为教本”的意思”,是一处明式清建的古建筑群。占地约3亩,曾有五进七落七天井,由
顺圣太后后人在
康熙、乾隆、
爱新觉罗·旻宁、
咸丰四个朝代陆续建成。雕花楼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徐氏后代在祖屋
地基上扩建住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正厅竣工,取名“仁本堂”,即现在的老屋。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
徐敬之在仁本堂左侧建起了新屋。雕花楼中有清代的砖雕、木雕、石雕、铜雕、泥塑雕等,共计3000多件。其中梁柱、门楣、长窗上是木雕花饰;其门楼和照壁、墙体,则是砖雕而成。楼角纹饰上有
康熙的“柳叶”,
乾隆的“茄纹”,以及
咸丰年间的“如意”,显示了西山雕花楼不同时期的特点。雕花楼庭院墙上的高处,是一幅咸丰年间的砖雕“采焕尊彝”。院中有一棵五六米高的山茶花,名为“十八学士”,是一种十分罕见的品种。这棵
山茶已经有200多岁,1855年移入。每到春天,这棵山茶花繁花满枝,每株开花十八朵,每朵颜色都不相同,且每朵花都是纯色,不带一点杂色。
水月坞
水月坞坐落在缥缈峰山麓,总面积有13公顷之多,因坞中有座1500多年历史的水月禅寺而得名。水月坞是一个大坞,包括阳谷坞、小青坞、大毛坞等几个小坞。水月禅寺,建于梁大同四年(公元538年),隋大业六年荒废。唐
光化年间僧志勤重建,唐天佑四年(公元907年)苏州
刺史曹命名为“明月禅院”,
北宋赵恒皇帝赐名为“水月禅院”,为一代江南名刹。无碍泉是寺院旁一处清澈甘甜的泉水,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干旱少雨,常年会保持在一定水位,始终不会干枯。
唐朝时,水月坞里种植了许多茶树,地方政府将水月坞作为朝廷进贡茶叶的基地,设立贡茶院,水月贡茶院依山而建,山上遍布茶园。
元山宕口
元山宕口位于西山的东北部,是西山有名的
无机化合物坑。元山古称山,山体以
石灰岩为主,所产“元山青石”多用作建筑基石、柱础、碑碣、雕塑等,早在春秋时已有开采记载,
北宋时
朱勔办“花石纲”,在此大量开采
太湖石。2000年之后苏州政府陆续关闭采石场并对石山进行复绿,巨大的采石矿坑,经过山体透水和天然雨水深积,形成了一个个深且宽的洼池,状如湖泊。元山山体左侧是一个巨大的深坑积水而成的湖泊,湖水蓝且透彻;山体东侧是一片汪泽,眺望远处可看到太湖之滨。山崖边有条不明显的小路,路两边开满了油菜花;而山顶巨石,是几乎垂直的山体立面,为当年采石留下的痕迹。
开发与保护
开发
1978年11月,石公公社对石公山、林屋洞景点进行整修。1981年5月,吴县城建局成立吴县园林管理处,着手西山景区的规划和建设,林屋洞、石公山改由该处负责整修、管理。1980年,
江苏省成立太湖风景区建设委员会,全面规划太湖景区,西山景区为其中的重点景区,于1979年12月至1984年春,开发林屋洞,共清除洞内淤泥5万多立方米,整修
溶洞面积6千多平方米,1984年10月林屋洞正式开放;1980年初至1984年夏,开发石公山,先后修复了来鹤亭、断山亭、浮玉北堂、翠屏轩、
一线天等景物,1984年10月石公山正式开放;1984年开始修复
湖北禹王庙,包括修建慈里至禹王庙公路、重塑
大禹像等。1985年4月吴县
洞庭湖旅游开发公司成立,于1987年铺设镇夏码头至林屋洞的
花岗石旅游路面;1988年至1990年7月,西山环山公路及旅游专线公路改铺沥青路面;1994年新建林屋洞、石公山停车场。1994年10月,
太湖大桥正式通车,西山景区的旅游交通、购物、住宿等服务设施迅速发展。1995年西山镇开始重修包山寺和古樟园景点。1997年吴县市旅游局在
林屋山顶建造驾浮阁,并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梅花节
旅游活动。1999年西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林屋山下建设太湖西山梅园景点,并将古樟园扩建为古樟植物园景点。2006年
江苏省人民政府通过《
太湖风景名胜区东山西山光福景区总体规划》,加强景区规划实施和建设。2007年5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
金庭镇绮里坞重建观音寺。2013年10月12日,
太湖大桥复线工程开工建设,2016年底建成通车,进一步改善大桥拥堵状况。2018年《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详细规划》通过住建部审批,加强西山景区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恢复、开发、整合,为游客提供便利的条件与服务。
保护
2005年,西山明月湾、东村、堂里、衙甪里、东蔡、西蔡、植里、后埠等传统聚落被列入了苏州首批控制保护的古村落,并颁布了关于保护古村落的法律条文《
苏州市市古村落保护办法》。2014年1月,苏州市
吴中区人民政府出台实施《苏州市古村落保护条例》,规定了“鼓励其他单位和个人采用出资、捐资、捐赠、设立基金或者租用古建筑等方式参与古村落保护和利用”,同时规定“镇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古村落内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关文物部门配合镇人民政府开展古村落内古建筑的保护利用工作。截至2021年,明月湾古村落完成了雨污分流工程和《明月湾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2019年区文管办组织修缮了明月湾瞻乐堂,2020年对明月湾黄氏祠堂修缮工程提供了资金补助。2019年
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苏州市区第二批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对涵村、永丰桥、水月寺、罗汉寺、
禹王庙等多处古村落、桥梁、寺庙进行保护。
2021年苏州市启动太湖生态岛建设,范围涵盖
金庭镇区域范围内的西山岛等27个太湖岛屿和水域;2021年7月,中共
吴中区区第五次代表大会将高标准建设
太湖生态岛确立为吴中未来五年的“一号任务”;2021年8月颁布施行《
苏州市太湖生态岛条例》,条例中提出太湖生态岛内规划建设慢行交通系统,组织优化公共交通,包括公共停车场和新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等规划建设,推行限制燃油机动车进岛、游客免费驳载等
交通管理服务措施。截至2023年3月,太湖生态岛开工建设17个项目,其中消夏湾缓冲区项目以自然过滤处理的方法,每年削减流入太湖的总氮8.7吨、总磷0.87吨;在消夏江边布置15.5公顷功能湿地,治理4平方千米范围内的面源污染。居山湾碳汇林片区,开垦碳汇林林地面积约200亩,种植
水杉、青枫等各类树木6300余株。在张家湾、居山湾、乌峰顶等地,种植2000亩成片碳汇林。
相关文化
林屋山摩崖石刻
历史上的林屋山来过很多文人墨客,
唐朝的白居易、
陆龟蒙、
皮日休,
宋朝的
范成大、李弥大,明朝的
王鏊,以及近、现代许多名人都到过此地,并在林屋山上留下众多具有历史价值和人文底蕴的摩崖石刻。林屋洞摩崖石刻主要集中在三处:前洞、后洞、洞顶。后洞为出口处,洞名曰“
阳谷洞”,洞周围计有十二块石刻,大部分为游人所记。《无碍居士道隐园记》宽1.5米,高1.7米,该记为
李弥大所撰,并于
南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刻于阳谷洞口附近石壁上,记述了李弥大在洞旁筑庵就隐的情况。它是林屋山摩崖石刻中历史价值最高,环太湖地区迄今为止尚存最古老、最珍贵的摩崖石刻,也是林屋山众多石刻中的精品。
宗教文化
道教
西山历来被称为道教胜地,林屋洞为天下第九洞天,又称左神幽虚之天、天后别宫;
湖北禹王庙也是历代道教活动场所。在
南北朝以前,西山宗教一直以道教为主。
萧衍时佛教大兴,西山寺院大增,其规模和影响超过了道教宫观,并一直持续到近代。清康熙后期至民国年间,衙里天妃宫在
太湖地区影响很大,遇有大旱大涝,常全山出动举行为期三天的娘娘庙会,规模盛大,在民间的影响超过了佛教。解放后,道教活动日渐减少,道士也都还俗,近年间秉场村的几个村民组成道教待诏班,专为丧家奏乐、主持丧礼,提供有偿服务。
佛教
西山寺院众多,有十八寺之称,包括法华寺、罗汉寺、包山寺、水月寺、石公寺、
盘龙寺、明月寺等。这些寺院大多兴盛一时,于民国后日见衰败。解放后,出家僧尼大多还俗劳动。文化大革命中,西山寺院全被拆毁,仅有盘龙寺、明月寺、实际寺等的少量屋宇因被用作仓库或民房而得以幸存。仅有的僧人或还俗,或外出,不再有佛事活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吴县城建局重建罗汉寺,作为景点向游人开放;1995年西山镇重建包山寺,除有日常宗教活动外,还设有佛教知识咨询中心。石公山归云洞中有石刻
送子观音像一尊,常有游客进香。
影视文化
有多部影视剧作品在苏州西山取景,其中有
鹿晗等主演的《
建军大业》在西山岛禹王庙取景拍摄;2001年电视剧《
萧十一郎》选取林屋洞内景作为萧十一郎练功的逍遥窟;电视剧《
橘子红了》《庭院里的女人》《
凤穿牡丹》取景地为敬修堂,敬修堂也是当年
爱新觉罗·弘历“金屋藏娇”的地方。这三部电视剧都是讲私家大院内发生的故事,场景虽然相同,但是每部电视剧都把敬修堂拍出了不一样的感觉;电视剧《
何以笙箫默》《
都挺好》均在明月湾古村取景拍摄;电视剧《
风雨雕花楼》取景地为雕花楼,这部电视剧的导演来西山游玩,看到了雕花楼的美景后,将电视剧名字改为《风雨雕花楼》。2015年9月,
中国中央电视台发现中国栏目组在苏州市
吴中区拍摄旅游专题片“太湖边人们的生活”,拍摄内容主要为太湖边人们听评弹、赏茶艺表演等,其中西山景区为其中取景地之一。
诗词文化
历史上很多文人创作了关于西山的诗歌。
天宝皮日休《入林屋洞》、
宋朝范成大《林屋洞》以及明朝释德祥《题林屋洞天》均对林屋洞的美景做了介绍;而缥缈峰的壮丽景观则通过宋朝范成大《缥缈峰》、明朝
王鏊《登西山缥缈峰绝顶》以及清朝
吴伟业《登缥缈峰》有所体现;明月湾的景色则由
唐朝白居易《夜泛阳坞入明月湾即事寄崔湖州》、唐朝
陆龟蒙《明月湾》描述的淋漓尽致。西山中有众多寺院,在宋朝范成大《包山寺》、唐朝白居易《水月寺》、明朝王《题法华寺》以及明朝
文徵明《资庆寺》中均有描述。
除了诗歌之外,还有许多关于西山的散文,其中
宋朝苏轼在《洞庭春色赋并引》中写道:“宜贤王之达观,寄逸想于人寰。娟娟兮春风,泛天宇于清闲。驾洞庭之白浪,涨北渚之苍湾。”宋朝
苏舜钦所作的《苏州洞庭山水月禅院记》中介绍了西山中诸多景点,其写道:“入林屋洞,陟毛坛,宿包山精舍。又泛明月湾,南望一山,上摩苍烟。舟人指云,此所谓缥缈峰也。”
历史人物
商山四皓甪里先生、
东园公、
绮里季、
夏黄公,是汉初隐居于西山的四位著名长者,均是八十余岁高龄,学识渊博,品行高洁,因秦末曾隐居于陕西商洛的商山,又都白发皓首,故并称为“商山四皓”。
甪里先生姓周名术,字元道,太伯之后,京师号曰霸上先生,一曰甪里先生,为河内人。东园公姓唐秉,字宣明,因住东园,故号东园公。绮里季姓吴名实,字子衡,号用禄,后号绮里季。夏黄公姓崔名广,字少通,因曾隐于夏里修道,故号夏黄公。四人以才学任
秦朝博士,掌管史事典籍,因不满秦王暴政,一齐弃官隐居商山。
刘邦晚年欲废
吕雉之子太子
刘盈(汉惠帝),吕后采用
张良的计策,四皓入汉辅助太子,后辞官云游天下,在太湖之中的
洞庭山隐居。在西山,至今还有四皓的许多遗迹。甪里先生隐居于甪里,甪里之名即由此而来。东园公隐居于风凰山西南一里,即今东村,地名即因东园公而来。
绮里季隐于绮里,绮里旧有四皓祠。
夏黄公隐于慈里万花谷,其地曰黄公井,亦称黄公泉。四皓隐居西山后不问世事,今缥缈峰山腰有仙人台相传即为四皓聚会弈棋之处。
重大事件
重要荣誉
1983年,西山被列为国家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
1997年,西山经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
2007年,西山获得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的称号。
2009年,西山景区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3年,西山景区入选江苏省“七彩旅游精品景区”。
热门事件
金庭镇所在的太湖西山,共有近5万居民,各类农家乐、民宿有300多家。由于远离城区、地形复杂,加上村庄之间距离较远,不利于敷设统一的污水收集管网。2015年,苏州启动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针对岛上的分散村庄,优先选择人工湿地和生物接触氧化两种分布式的处理系统,使金庭镇农村生活污水已实现管网全覆盖,同时这套“治水”经验引起了
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关注。截至2018年,苏州累计投入近70亿元,完成4792个村庄治理,全市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80%,被国家住建部批复为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市。
2016年7月初,苏州西山宕口处出现了一座由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混杂物形成的巨型垃圾山,严重污染了当地环境。至案发,被告人王菊明、陆小弟倾倒垃圾合计23336.3吨,另有8艘载有垃圾的船只因被及时查获而未倾倒。涉案污染行为造成公私财产损失828万余元,另因对被污染场地进行覆土复绿,已产生环境修复费用22万余元。这起震惊全国的“垃圾跨省倾倒太湖西山案”,2017年5月8日在
姑苏区法院公开开庭进行审理,2017年10月31日作出一审公开宣判。
参考资料
西山景区.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2023-09-12
A级景区.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2023-09-16
太湖.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23-09-12
水文气象.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2023-09-12
西山雕花楼.苏州园林和绿化管理局.2023-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