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夜蛾
原产于美洲大陆的农业害虫
草地夜蛾(灰翅夜蛾属 frugiperda),又名草地贪夜蛾、秋行军虫、秋粘虫,是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属的一种昆虫。成虫在夜间活动,喜欢在植物叶子顶部产卵。新孵出的幼虫以卵壳为食,然后静置一段时间。幼虫喜欢以新叶为食,通常会找到一片新叶。幼虫会改变皮肤七次,并在最后离开墨囊,穿透土壤,变成蛹。蛹阶段约持续10-12天,成虫寿命约为12天。
草地夜蛾原产于美洲鮟鱇热带地区,成虫翅展 32-40 mm。前翅灰色至深棕色,雌虫灰色至灰棕色,雄虫前翅深棕色,具黑斑和浅色暗纹,翅痣呈明显的灰色尾状突起。后翅灰白色,翅脉棕色并透明。雄虫外生殖器抱握瓣正方形。抱器末端的抱器缘刻缺。雌虫配种囊无交配片。 具有很强迁徙能力。尽管不能在零度以下的环境越冬,但每年气温转暖时,它仍可迁徙至美国东部与加拿大南部等地。
在农业系统中,草地夜蛾的幼虫可能会成为害虫,损害农作物,导致产量下降。美国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草地夜蛾的虫灾。2016年起,该物种传播至非洲、亚洲各国,并于2019年出现在中国18个省份与台湾岛。已在多国造成巨大的农业损失。为了保护生态平衡和农业生产,人们开展了许多控制草地夜蛾的方法,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生态调控等。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可以减轻草地夜蛾对农业产生的负面影响,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物种简介
草地夜蛾 灰翅夜蛾属frugiperda (Smith),也称秋黏虫,属于鳞翅目毛虫夜蛾科夜蛾科。原产于美洲鮟鱇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于美洲大陆,是当地重要的农业害虫。随着国际贸易活动的日趋频繁,草地贪夜蛾现已入侵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44个非洲国家以及亚洲印度、孟加拉、斯里兰卡、缅甸相继发现危害,有进一步向以东南亚、大洋洲和中国南部为主的亚洲其他地区入侵蔓延的态势。
草地夜蛾蛾首次被发现入侵西非并暴发成灾,2018年在非洲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0-30亿美元,玉米毁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5%-6%。2018年7月,草地贪夜蛾首次传入亚洲地区。2019年1月18日中原地区农业农村部公开已从缅甸入侵中国。
分布范围
北美洲加拿大墨西哥美国。虽定殖在气候暖和的南部地区,但可每年迁飞扩散到美国全境,并进入加拿大南部。夏末和秋季,它仅在北部各州发生。
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分布于整个中美洲和加勒比群岛
南美洲:分布于南纬36度左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包括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法属圭亚那合作共和国、圭亚那、巴拉圭秘鲁苏里南乌拉圭委内瑞拉
亚洲地区:东南亚地区,中国已有发现。
该虫为多食性,但明显嗜好禾本科。最常为害杂草、玉米、水稻、高粱、红甘蔗;也为害棉花、十字花科葫芦科、花生、苜蓿、洋葱、菜豆属番薯、番茄及其他茄科植物(茄皮紫、烟草、辣椒属)、多种观赏相物(菊科、康乃馨、天竺葵)。
形态特征
物种对比
虫卵
草地贪夜蛾的卵呈圆顶状半球形,直径约为4毫米,高约3毫米,卵块聚产在叶片表面,每卵块含卵100-300粒,有时成Z层。卵块表面有雌虫腹部灰色绒毛状的分泌物覆盖形成的带状保护层。刚产下的卵呈绿灰色,12小时后转为棕色,孵化前则接近黑色,环境适宜时卵四天后即可孵化。雌虫通常在叶片的下表面产卵,族群稠密时则会产卵于植物的任何部位。在夏季,卵阶段的持续时间仅为2-3天。
幼虫
幼虫期长度受温度影响,可为14至30天。幼虫的头部有一倒Y字形的白色缝线。生长时,仍保持绿色或成为浅黄色,并具黑色背中线和气门线。如密集时(种群密度大,食物短缺时),末龄幼虫在迁移期几乎为黑色。老熟幼虫体长35-40毫米,在头部具黄色倒Y型斑,黑色背毛片着生原生刚毛(每节背中线两侧有2根刚毛)。腹部末节有呈正方形排列的4个黑斑。
幼虫通常有6个龄期。对于龄期1-6,头部囊的宽度分别为约0.35、0.45、0.75、1.3、2.0和2.6毫米。在这些龄期,幼虫分别达到约1.7、3.5、6.4、10.0、17.2和34.2毫米的长度。幼虫呈绿色,头部呈黑色,头部在第二龄期转为橙色。在第二龄,特别是第三龄期,身体的背面变成褐色,并且开始形成侧白线。在第四至第六龄期,头部为红棕色,斑驳为白色,褐色的身体具有白色的背侧和侧面线。身体背部出现高位斑点,它们通常是深色的,并且有刺。成熟幼虫的面部也标有白色倒“Y”,当仔细检查时幼虫的表皮粗糙或呈颗粒状。然而,这种幼虫的触摸感觉并不粗糙,除了秋季幼虫的典型褐色形态外,幼虫可能大部分是背部绿色。在绿色形式中,背部高点是苍白而不是黑暗。幼虫倾向于在一天中最亮的时候隐藏自己。幼虫期的持续时间在夏季期间为约14天,在凉爽天气期间为30天。当幼虫在25℃下饲养时,平均发育时间分别为幼虫1至6的3.3、1.7、1.5、1.5、2.0和3.7天。
茧蛹
美国白灯蛾于土壤深处化蛹,深度为2-8厘米。其中深度会受土壤质地、温度与湿度影响,蛹期为7-37天,亦受温度影响。通过将土壤颗粒与茧丝结合在一起,幼虫构造出松散的茧,形状为椭圆形或卵形,长度为1.4-1.8厘米,宽约4.5厘米,外层为长2-3厘米的茧所包覆。如果土壤太硬,幼虫可能会将叶片和其他物质粘在一起,形成土壤表面的茧。蛹的颜色为红棕色,有光泽,长度为14-18毫米,宽度约为4.5毫米。蛹期的持续时间在夏季约为8-9天,但在佛罗里达州的冬季期间达到20-30天。该物种的蛹期无法承受长时间的寒冷天气。例如,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的存活率为51%,而佛罗里达州中部的存活率仅为27.5%,佛罗里达州北部的存活率为11.6%。
成虫
羽化后,成虫会从土壤中爬出,飞蛾类粗壮,灰棕色,翅展宽度32-40毫米,其中前翅为棕灰色,后翅为白色。该种有一定程度的两性异形,雄虫前翅通常呈灰色和棕色阴影,前翅有较多花纹与一个明显的白点。雌虫的前翅没有明显的标记,从均匀的灰褐色到灰色和棕色的细微斑点;后翅是具有彩虹的银白色。草地夜蛾后翅翅脉棕色并透明,雄虫前翅浅色圆形,翅痣呈明显的灰色尾状突起;微虫外生殖器抱握瓣正方形。抱器末端地抱器缘刻缺。雌虫配种囊无交配片。
两性都有狭窄的黑色边缘。成虫是夜间活动,在温暖潮湿的夜晚最活跃。在三至四天的预先产卵期后,雌性通常在生命的前四至五天内将大部分卵产下,但是一些产卵最多可持续三周。成虫的生命持续时间估计平均约为10天,范围约为7至21天。
成虫为夜行性,在温暖、潮湿的夜晚较为活跃。成虫寿命7-21天,平均约为10天,一般在前4-5天产下大部分的卵,但羽化的当晚一般不会产卵。
栖息环境
草地贪夜蛾喜欢喜欢凉爽湿润的气候和伴随着越冬地区温暖潮湿的天气,这些有利于该物种的生存和繁殖,使其能够逃脱天敌的压制。一旦向北美北部扩散,天敌就会被抛在身后,不再形成制约。因此,虽然草地贪夜蛾有很多天敌,但很少有足够的行动来防止作物受伤。
该物种似乎表现出非常广泛的宿主范围,记录了超过80种植物,但显然更喜欢禾草科植物。最常消耗的植物是田间玉米、高粱、小麦和禾本科杂草。当美国白灯蛾数量众多时,它们会落在优选的植物叶片上,由于其习性并大量分散,几乎消耗了所有它们占据的植被。大田作物经常受伤,包括苜、大麦荞麦、棉花、玉米、燕麦、小米、花生、大米、黑麦草、高粱、甜菜、大豆、红甘蔗、烟草和小麦。在蔬菜作物中,只有甜玉米经常受损,但其他仍偶尔会受到攻击。其他有时受伤的作物有苹果葡萄、橙子、木瓜、桃子,草莓和许多花卉。
主要宿主莴苣苜蓿、花生、大豆、石刁柏、燕麦、马铃薯、番薯、茄子、甜菜、甘蓝、甘蔗、洋葱、胡萝卜、燕麦、菊苣、豌豆、菠菜、阿尔及利亚夏橙绿柠檬扇贝、玉米、烟草、黄瓜、马铃薯、拟南芥、蕉柑、马铃薯、小麦、葡萄、高粱、黑麦鹰嘴豆、生姜、香附子菊属辣椒属棉属、黍、灰绿狼尾草、水稻、玉米、谷子、假高粱、甘蓝。灰葡萄孢、菊花、香石竹三叶草属甜菜山核桃仁、玉米、早熟禾、高粱、葱属青萝卜唐菖蒲红车轴草、枳壳、、狗尾草三叶草属颠茄大麻槿、藜藜、大丽花、刺毛豆、苋属牵牛天竺葵马齿苋荞麦芭蕉属、莫桑比克草本植物油茶、、大花葵香堇蕹菜属、白酒草苍耳须芒草苔草、草莓、一球悬铃木、早熟禾、金莲花、蓝莓、玉米、葡萄属鸡蛋花剪股颖属山核桃属
生活习性
宿主广泛性:草地贪夜蛾为多食性,可为害80余种植物,嗜好禾本科,最易为害玉米、水稻、小麦、大麦、高粱、粟、红甘蔗黑麦草苏丹草禾本科杂草;也为害十字花科葫芦科、锦葵科、豆科茄科菊科等,棉花、花生、苜蓿甜菜、洋葱、大豆、菜豆、马铃薯、番薯、苜蓿、荞麦、燕麦、烟草、番茄、辣椒、洋葱等常见作物,以及菊花、香石竹、天竺葵等多种观赏植物(属),甚至对苹果、橙子等造成危害。
为害严重性:草地贪夜蛾以危害玉米最为严重。据统计,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草地贪夜蛾为害可造成玉米减产20%。在一些经济条件落后的地区,其为害造成的玉米产量损失更为严重,比如在中美洲洪都拉斯,其为害可造成玉米减产40%,在南美的阿根廷和巴西,其为害可分别造成72%和34%的产量损失。2017年9月,国际农业和生物科学中心报道,仅在已被入侵的非洲12个玉米种植国家中,草地贪夜蛾为害可造成玉米年减产830万到2060万吨,经济损失高达24.8亿到61.9亿美元。
生态多型性:草地贪夜蛾分为玉米品系和水稻品系两种单倍型,前者主要取食为害玉米、棉花和高粱,后者主要取食为害水稻和各种牧草。这两种单倍型外部形态基本一致,但在性信息素成分、交配行为以及宿主植物范围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草地贪夜蛾完成一个世代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虫态,其世代长短与所处的环境温度及寄主植物有关。
适生广泛性:草地贪夜蛾的适宜发育温度为11-30℃,在28℃条件下,30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而在低温条件下,需要60-90天。由于没有滞育现象,在美国,草地贪夜蛾只能在气候温和的南佛罗里达州得克萨斯州越冬存活,而在气候、寄主条件适合的中、南美洲以及新入侵的非洲大部分地区,可周年繁殖。
迁飞扩散性:草地贪夜蛾成虫可在几百米的高空中借助风力进行远距离定向迁飞,每晚可飞行100 km。成虫通常在产卵前可迁飞100 km,如果风向风速适宜,迁飞距离会更长,有报道称草地贪夜蛾成虫在30 h内可以从美国的密西西比州迁飞到加拿大南部,长达1600 km。
其他生物习性:成虫具有趋光性,一般在夜间进行迁飞、交配和产卵,卵块通常产在叶片背面。成虫寿命可达两至三周,在这段时间内,雌成虫可以多次配种产卵,一生可产卵900-1000粒。在适合温度下,卵在2-4天即可孵化成幼虫。幼虫有6个龄期,高龄幼虫具有自相残杀的习性。
演化
草地贪夜蛾正发生同域物种形成,渐分化为两个不同的亚型,已有基因序列的分歧产生,这两种亚型生存的地区与外形均没有差异,其中一亚型主要以水稻为食,另一亚型则主要以玉米为食,两亚型除了栖地(偏好的食草)不同外,信息素(pheromone,音译作费洛蒙)与交配的时间点亦有不同。
迁徙
草地贪夜蛾的成虫可进行长距离的飞行,因此虽然不能在零度以下的地区越冬,仍能在气温转暖时迁徙至美国东部各地与加拿大南部。该种迁徙的速度非常迅速,成虫一晚可迁徙长达100公里,据估计一个世代即可迁徙长达近500公里,如此速度可能裨益于大气中的气流。关于其迁徙行为的演化,有研究认为可能与其原产地(美洲的热带地区)栖地间气候的变化不同步有关,中美洲与西印度群岛栖地间气候的变异性很大,降雨量可能在短距离内便有相当变化,有迁徙能力的个体因可以寻找较适合的环境而具有优势。
食性
草地贪夜蛾的幼虫的食性广泛,可取食超过76个科、超过350种植物,其中又以禾本科菊科豆科为大宗。某些玉米品系在叶片受损时,可合成一种能抑制草地贪夜蛾幼虫生长的蛋白酶抑制剂,而对其具有部分抗性。草地贪夜蛾的成虫则以多种植物的花蜜为食。
除了食用植物外,草地贪夜蛾的幼虫还普遍有同类相食的行为,即体型较大的幼虫会以体型较小者为食,自然界中同类相食通常有助于增加该物种的适存度,但有研究显示草地贪夜蛾的同类相食可能会造成其适存度降低,包括生存率降低、蛹的重量降低、发育速度减缓等,而此行为的正面影响仍不清楚,可能与减少种内竞争有关,还有野外实验显示族群个体密度大时,被掠食者捕食的几率也会上升,因此透过同类相食降低个体密度可能可以减少被捕食的风险。
生长繁殖
草地贪夜蛾的生活史在夏季可在30天内完成,春季与秋季需60天,冬季则需80-90天。一年中该种可繁衍的世代数受气候影响,雌虫一生中可产下约1500颗卵。
该种的雌蛾准备交配时,会停栖在植株的上方,并分泌性费洛蒙以吸引数只雄蛾前来交配,雌蛾一晚只交配一次,数只成虫会发生肢体碰撞以争取交配权。尚未交配过的雌蛾一般是夜晚中最早交配者,交配过一次的雌蛾较晚交配,已交配过数次的雌蛾则最晚交配。
在温暖的纬度,草地贪夜蛾的繁殖每年可继续产生4-6代,而在较凉爽的气候中,繁殖将仅产生1-2代,并且随着温度的下降,可以一起停止发育。
主要危害
幼虫取食叶片可造成落叶,其后转移为害。有时大量幼虫以切根方式为害,切断种苗和幼小植株的茎,造成很大损失。在大一些的作物上,如玉蜀黍属穗,幼虫可钻入为害。取食玉米叶时,留有大量孔。低龄幼虫取食后,叶脉成窗纱状。
老龄幼虫同切根虫一样,可将30日龄的幼苗沿基部切断。幼虫可钻大孕穗植物的穗中,为害番茄等植物时,可取食花蕾和生长点,并钻入果中。种群数量大时,幼虫如行军状,成群扩散。环境有利时,常留在禾本科杂草中。
传播方式
成虫可以迁飞,能自行扩散相当距离。蔬菜或水果夹带幼虫是重要的国际间传播方式。
传播途径
该种在美洲有规律地1年迁飞1次,扩散至整个美国。实际上,每年夏天迁飞到加拿大南部。迁飞是该种生活史对策中一个主要因子。产卵前期(性成熟发育)广泛扩散。在美国,成虫可借低空气流在30小时内从密西西比州扩散到加拿大。夏末或秋初,幼虫常成群迁移,因而,成功地局部扩散,有利于减少幼虫死亡率。
成虫可以迁飞,能自行扩散相当距离。迁移和传播非常有效。通过飞机运输蔬菜或水果跨大洲运输夹带幼虫是重要的国际间传播方式。
防治方法
用于种植的植物出口前几个月,在产地应经检疫并确认无该害虫。植物的一般类型(如切枝)应在低温下(低于1.7℃下处理2-4天)保存处理,再进行熏蒸。
玉蜀黍属上,5%种苗断茎,20%幼小植株叶丛(生长前30天)受害,就需要化学防治。高粱上,该虫经济阈值为每叶1头(或2头)幼虫,或每穗上有2头。在一些地区,该虫已经对杀虫剂产生抗性,增加了防治的困难。
多种寄生蜂可寄生草地夜蛾幼虫,其他许多捕食性天敌也有记载。表明生物防治是值得考虑的。幼虫的自然寄生率一般很高(20%-70%),大多数被茧蜂寄生。10%-15%可被病原菌致死。
已育成抗多种害虫的玉米品种。几种生物防治也已用于抑制害虫种群,部分受害可被健康植物补偿,故栽培措施是十分重要的。多种基本措施有利于减少危害,提高植物补偿能力。
鉴于目前中国无防治该虫的登记农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我部在专家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应急用药防治措施。
一、明确应急用药产品范围。本着防控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原则,专家组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25种应急使用的农药产品(详见下文)。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推荐药剂,推荐给农民使用。
二、加强应急用药监督管理。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督促企业、经营单位建立生产销售台账,加大监督抽检力度,并依法严肃查处涉嫌假冒伪劣行为,确保农药产品质量。
三、强化应急用药指导服务。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加大培训力度,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因地制宜选择用药产品,科学确定使用时期、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用药,严防长残留农药造成农残超标。加强使用安全风险和药效监测,一旦发现作物药害、使用效果不佳等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并报我部。
四、限定应急用药使用时间。根据草地贪夜蛾的发生规律和防控实际需要,暂定应急用药时间至2020年12月31日。
各省(区、市)农业农村部门在组织草地贪夜蛾防治技术研究与试验中,若发现其它经济安全有效的药剂,可及时向农业农村部推荐。
推荐名单
复配制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氟铃脲、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菊、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虱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酰、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除虫脲高效氯氟氰菊酯。
相关报导
《草地贪夜蛾,外号“行军虫”,六七月份或蔓延至华北啃玉米》
新京报讯:草地贪夜蛾自1月份在云南省为害冬玉米以来,在中国西南等地定殖繁衍并不断蔓延,发生范围逐步扩大。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公布植物病虫情报显示,截至4月26日,云南、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广东省湖南省5省(区)29个市(州)112个县(市、区)玉米受害,初步统计发生面积超过12.74万亩。据分析,伴随西南季风,5月中旬始,成虫可进一步迁飞扩展至我国长江和江淮流域;6-7月份,可继续北迁至黄淮、华北地区乃至东北地区西北,虫情有扩散蔓延的危险。
2022年12月20日,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农业农村部会同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海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组织制定了《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其中包含草地夜蛾。
目录
概述
物种简介
分布范围
形态特征
物种对比
虫卵
幼虫
茧蛹
成虫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演化
迁徙
食性
生长繁殖
主要危害
传播方式
传播途径
防治方法
相关报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