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嘏(gǔ)(209年-255年),字兰石(一字昭先),
北地郡泥阳县(今甘肃宁县
米桥镇)人。三国
曹魏后期重臣。
西汉义阳侯
傅介子之后、曹魏尚书
傅巽之侄。
傅嘏弱冠时便已知名于世,被
司空陈群辟为掾属。为人才干练达,有军政见识。正始初年,为尚书郎,迁
黄门侍郎,因得罪
何晏而被免职。
司马懿诛
曹爽后,以傅嘏为
河南郡。任职期间,集前人之政举,使百姓获益。后迁尚书,朝议伐吴三计,傅嘏认为三计都不可行,朝廷不听,果然在
东兴之战中为
诸葛恪所败。此后傅嘏地位日隆,受封进爵。
毌丘俭、
文钦起兵,傅嘏及
王肃劝
司马师自往讨伐,最终大破淮南军。司马师死后,
司马昭还
洛阳市辅政,傅嘏以功进封阳乡侯。
正元二年(255年),傅嘏逝世,年四十七。追赠
太常,谥号“元”。有文集二卷。傅嘏在“才性四本论”中持“同”论。
人物生平
弱冠知名
傅嘏是
傅介子的后代,
伯父傅巽,曾任侍中、尚书。傅嘏弱冠已知名于世,被
司空陈群辟为掾属。
曹叡景初(237年—239年)年间,
散骑常侍刘劭奉命作考课法,傅嘏对此举提出异议。
不屈权贵
正始(240年—249年)初年,傅嘏官除尚书郎,又迁任
黄门侍郎。当时
曹爽秉政,
何晏为吏部尚书,傅嘏对曹爽之弟
曹羲说道:”何晏外表恬静清淡,但是内心险恶阴暗,贪图私利,不考虑立身行事的根本。我断定他一定会先迷惑你们兄弟两个,那时仁人贤士将会疏远你们,而朝政也就会因此日趋衰败了。“何晏因此与傅嘏不和,不久以小事而罢免了傅嘏。又被拜为
荥阳市知府,但傅嘏未到任。后被太傅
司马懿请为从事中郎。
治理京畿
嘉平元年(249年),曹爽被诛后,司马懿让傅嘏担任
河南郡。河南尹内掌帝都,外统京,兼有古代六乡六遂的土地。辖区内的人口杂多,又有许多豪门大族,商人外胡,四方汇聚,是各种利益的汇集处,但也是违法作乱之事滋生的地方。前任河南尹司马芝的规矩细则过于简陋,接任的
刘靖,综合他的规矩但又太过繁密,再后来的
李胜,更是经常破坏固定的法律、制度来获得一时的名声。
傅嘏于是树立
司马芝的纲统,再以刘静的概要细则来约束条理秩序,又逐渐恢复被李胜破坏的法规。当时郡里有七百个官吏,但过半都是新人。
河南省官场的惯例,五官掾功曹主持选职,都授于本地人,而没有任用外地人,傅嘏只任命合适的人担任合适的职务,上下级分工不同,又分别加以考核。傅嘏的治理以德行的教化为基础,并且执法持久,尽管简单却不可触犯,审案酌情合理,
刑事案件不用逼供就能得到实情。不施小惠,为百姓做的好事,傅嘏都故意隐瞒事情的原委,假装不是自己做的。所以在当时傅嘏并没有显赫的名望,而官吏百姓在他的管理下逐渐安定。
又迁任尚书。傅嘏常常认为:”自从
秦始皇开始废除分封,设官分职,不同于古代的制度。汉、魏沿袭秦制,一直沿用至今。但是儒生学士,都想把三代的礼制交错综合起来,然而礼弘大广远,未必适合今天的形势,制度也常常和具体事务相违背,以至名不副实。这也是历代都不能达到大治的共同原因。想大力改定官制,依据古代正本清源,但是如今正值帝室多难,所以未能实施。“
谋划准确
嘉平四年(252年),
孙权去世。当时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将军
胡遵、镇南将军
毌丘俭等都上表请伐吴,献上的策略各不相同。
朝廷下诏询问傅嘏的意见,傅嘏回复道:”想当年
夫差凌齐胜晋,威加四方,最终还是引祸姑苏;齐闵王兼土招境,辟地千里,同样还是自遭颠覆。善始不一定能善终,这是古代的明证啊!孙权自从破
关羽夺荆州之后,洋洋得意,穷凶极欲,因此宣文侯(
司马懿)极力筹划大举。如今孙权已死,把儿子托付给
诸葛恪,假如他能矫正孙权的苛暴,减除
孙吴的虐政,使老百姓免遭困苦,得到新政策的实惠,又能内外一齐考虑,避免覆舟之险,虽然不能保证吴国能永远保持完好,也足以在
长江以南延长寿命了。现在朝里议论纷纷,有的说要泛舟径渡,横行于长江以南,有的说要四路并进,攻击
吴国的城垒,有的说要大猎于疆场,伺机以动。诚然,这些都是破敌的常用办法。但自治兵以来,几次证明我军的力量尚且不足,吴国作为我们的仇敌,已经近六十年了,他们伪立君臣,但还能够患难与共,元帅新丧以后,他们上下忧危,把战船排列在重要的渡口,凭借险要坚守城池。因此像泛舟渡江,横行于长江以南那样的计划是并不实际的。只有在边境上一边大规模打猎一边进军的办法,还有可能行得通。出兵时要发安民告示,进攻时抓到俘虏不许抢劫财物,坐吃历年积存的粮食,不用派很多兵去运送,不误战机,不劳远征,这倒是军事上的当务之急。从前
樊哙愿意带十万大军横行匈奴,
季布当面指出他的短处。如今有人想越
长江、入险境,攻下敌人的巢穴,这便有如樊哙。不如严明法令,训练士卒,制定万无一失的计划以抵御敌兵,必会立于不败之地。“可惜朝廷不从傅嘏之言。同年十一月,下诏命
王昶等征吴。
嘉平五年(253年)正月,
诸葛恪率军拒战,大破
曹魏众军于
东关。
诸葛恪新破东关后,乘胜扬声说要起兵攻青、徐二州,朝廷准备防备。傅嘏则认为:”
淮海地区并不是敌军敢于轻易进取的路径,当年
孙权派兵入海,兵船遇浪沉溺,幸存者寥寥。诸葛恪怎敢把众多将士的性命寄托于海水,以图侥幸呢?诸葛恪不过是要派素习水军的偏将,带领小部分人马从海路上溯
淮河,佯攻给青、徐的守军看,以迷惑、牵制我们,他自己却可能纠集大军进攻淮南。”后来诸葛恪果然图取新城,但不克而归。
傅嘏常论才性同异(才性四本论,傅嘏论其同),
钟会把他们收集起来并有所评定。不久,赐傅嘏爵关内侯。
司马之党
正元元年(254年),
曹髦曹髦即位,傅嘏进封武乡亭侯。
正元二年(255年),
毌丘俭、
文钦在淮南起兵讨伐司马氏。有人认为
司马师不应该亲自前往,遣
太尉司马孚前往就可以,只有傅嘏和
王肃劝司马师亲自前往。傅嘏分析形势说道:“淮南的士兵强劲,而毌丘俭等人凭借力量在边境抗拒,他的力量不可轻易抵挡。诸将前往交战,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如果失去好的形势,那您就完了。”当时司马师新割目瘤,身体还未恢复,听到傅嘏的话,突然撑起而说:“我会请求抱病东征。”
司马师于是引军亲征,并以傅嘏守
尚书仆射,一起前往东征。击破
毌丘俭、
文钦,颇为依靠傅嘏的谋划。不久,
司马师逝世,傅嘏与
司马昭一起返回
洛阳市,司马昭于是继任辅政,倚重
钟会。钟会于是一副自负的样子,傅嘏向其警戒说:“你的志向大过你的能力,功业很难建立,怎么能不谨慎一点呢!”
傅嘏回师后以功进封阳乡侯,增邑六百户,与之前的共一千二百户。同年,傅嘏逝世,时年四十七岁,追赠
太常,谥号元侯。其子
傅祗袭爵。
傅嘏自少与
冀州刺史裴徽、
散骑常侍荀甝相善,二人早亡。傅嘏又与镇北将军
何曾、
司空陈泰、
尚书仆射荀顗、
后将军钟毓共结友好,一起在朝任职,都是当代名臣。
咸熙元年(264年),实行五等爵制,因傅嘏在前朝的功勋,朝廷改封傅为泾原子。
晋朝泰始年间(266年—274年),傅嘏的夫人鲍氏去世,
司马炎赐钱十万作为丧葬费,重新以少牢礼仪祭祀傅嘏。
人物评价
王基:
许允、傅嘏、
袁侃、
崔赞皆一时正士,有直质而无流心,可与同政事者也。
傅玄:①嘏既达治好正,而有清理识要,好论才性,原本精微,鲜能及之。②傅嘏为河南尹,治以德教为本,然持法有恒,简而不可犯,见理识情,狱讼不任楚而得其实,不为小惠,有所荐达,及有大益于民,皆隐其端迹,若不由己。
孙盛:晋宣、景、文王之相魏也,权重相承,王业基矣。岂蕞尔傅嘏所宜间厕?
裴松之:①愚以为
夏侯玄以名重致患,衅由外至;
钟会以利动取败,祸自己出。然则
夏侯姓之危兆难睹,而钟氏之败形易照也。嘏若了夏侯之必危,而不见钟会之将败,则为识有所蔽,难以言通;若皆知其不终,而情有彼此,是为厚薄由于爱憎,奚豫於成败哉?以爱憎为厚薄,又亏於雅体矣。②傅嘏识量名辈,实当时高流。而此评(《三国志·傅嘏传赞》)但云“用才达显”,既于题目为拙,又不足以见嘏之美也。
叶适:傅嘏精识自命,谓“何平叔不念务本,败
曹爽兄弟。”是矣。至其为
司马师谋,力疾劝行。又与昭还洛,继世执政,终移魏柄,此则嘏之所谓务本者?国命延促之际,士所去就,忠邪、贤不肖分焉。过是而自号曰“能”,吾不信也。
余嘉锡:①嘏于叛君负国之事,攘臂恐后,则其忍于诬罔以卖其死友,亦固其所。②迹其始末,盖与
贾充不异。幸其早死,不与佐命之数。此乃魏之逆臣,其与
何晏、
邓飏及玄、丰不平,皆以其为魏故,而自与
钟毓、
钟会、
何曾、
陈泰、荀顗善,则皆司马氏之党也。所讥议晏等语,大率以爱憎为之。如晏辈固不足道,若丰、玄岂不胜于钟会、何曾、
荀顗,而嘏之好恶如此。
个人作品
傅嘏有文集二卷、《录》一卷(《
隋书·经籍志》)。《
全三国文》有《对诏访征吴三计》、《请立贵嫔为皇后表》、《诸葛恪扬声欲向青徐议》、《难刘考课法论》、《皇初颂》。
轶事典故
预言祸败
当初,何晏、邓、
夏侯玄都希望和傅嘏结交,可是傅嘏始终没有答应。他们便托
荀粲去说合。荀对傅嘏说:“夏侯太初是一代的俊杰,对您很虚心,而您心里却认为不行。如果能交好,就有了情谊;如果不行、就会产生裂痕。两位贤人如果能和睦相处、国家就吉祥。这就是
蔺相如对
廉颇退让的原因。”
傅嘏说:“夏侯太初,志向很大,用尽心思去达到目的,很能迎合虚名的需要,确实是所说的耍嘴皮子亡国的人。
何晏和
邓飏,有作为却很急躁,知识广博却不得要领,对外喜欢得到好处,对自己却不加检点约束,重视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讨厌意见不同的人,好发表意见,却忌妒超过自己的人。发表意见多,破绽也就多,忌妒别人胜过自己,就会不讲情谊。依我看来,这三位贤人,都不过是败坏道德的人罢了,离他们远远的还怕遭祸,何况是去亲近他们呢!”后来的情况都像他所说的那样。
姜宸英曾就此事评论道:“
夏侯玄不是何晏、邓飏可以比的,而傅嘏感慨他们劣处的原因,是因为自己是司马氏的党羽罢了,并非公论。”
同样,
李丰与傅嘏同州,李丰有美名,为人所赞赏,但与傅嘏不友好。傅嘏与多次向别人说李丰必定会败亡。后李丰为
中书令,与夏侯玄一起遭祸,都和傅嘏所说的一样。
靡所不有
裴楷评论傅嘏说:“看见傅兰硕,像是一片汪洋,浩浩荡荡,无所不有。”
亲属成员
先祖
傅介子,
西汉大臣,曾出使西域,手刃有异心的楼兰王,官至平乐监,封义阳侯。
祖父
父辈
傅巽,傅嘏
伯父,字公悌。初仕
刘表,后归
曹操,有识人之明,官至侍中、尚书,封关内侯。
配偶
鲍氏
儿子
傅祗,傅嘏少子,字子庄。官至
司徒、持节、
大都督,封灵州县公,
永嘉之乱后设行台向各地募集义军,试图营救被俘的
司马炽,后因急病去世。
孙子
傅畅,字世道,官至秘书丞,行河阴令。后被
石勒所捕,任大将军右
司马。
曾孙
玄孙
五世孙
文学形象
在小说《
三国演义》中,傅嘏形象与正史相同。少年便有才名,出仕于魏,为司马氏父子所倚重。
孙权病逝,
司马师闻讯,想要整兵伐吴。傅嘏时任尚书,建议各守边疆,可惜不被采纳,结果魏军果然在东兴为吴将
诸葛恪所败。后
毌丘俭、
文钦于淮南作乱,司马师引军亲征,与其对峙。当时毌丘俭忧
孙吴袭取寿春,兵退项城;傅嘏料敌先机,献策于司马师,令三军取乐嘉、项城、寿春,又表奏任用
兖州刺史邓艾破贼,获得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