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江镇(
壮语:Cingqgyang),位于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兴宾区的西南部,是兴宾区西南片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全镇总面积463.8平方公里,辖1个社区和19个行政村,常住人口52987人。迁江镇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
红水河、清水河穿城而过,水路上可通云贵川,下可至粤港澳;
322国道、来合二 级公路穿越城区;来(宾)合(德)铁路贯穿东西与
湘桂铁路接轨。 迁江镇历史悠久,
壮族是该地区最古老的
土著民族,其他民族还包括瑶、苗、汉等。在古代,迁江镇曾是
桂林郡、郁林郡
领方县、吴临浦县的
行政中心。1958年1月,撤销区称乡,同年8月称公社;2005年6月,大里乡整建制并入迁江镇,镇名仍沿用至今。 2019年,迁江镇有工业企业52个(其中规模以上7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0个。镇内的
文辉塔是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迁江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唐
贞观五年(631),在迁江设置羁思刚州。宋天禧四年(1020)废
迁江县设迁江县,属宾州,为迁江县得名之始,沿称至1952年11月15日并入
兴宾区始废。迁江县治一直在今迁江镇境。水陆交通便利,
红水河、
清水河流经镇境,来(宾)合(山)铁路贯穿东西,设有白鹤隘火车站、镇汽车站,柳公路经过镇中,自民国17年(1928年)
省道筑成后,成柳、邕交通枢纽,为
中国兵家必争之地。镇境主种水稻、玉米、
甘蔗,兼种花生、黄豆、
红瓜子等。矿藏有煤炭、耐火
黏土、镓、铁、
碳酸钙、
铝矾土等。迁江圩是兴宾区西南部最大的集市。镇内有
文辉塔、榜山石刻、
昆仑关战役指挥部旧址及鸳鸯岩等自然景观。区直属单位在镇境内有迁江
水文站、迁江
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原迁江糖厂﹚、迁江华侨农场、迁江道班、迁江交警中队,位于迁江大桥附近的
桥巩水电站已并网发电。
秦时,
迁江县属
桂林郡地。汉时,迁江县属郁林郡之领方县地。三国时期,迁江县属
临浦县地。晋至隋,迁江县属领方县地。
唐
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在今迁江县地置羁縻思刚州,属邕州都督府。开始设州建镇,曾名“古佳镇”,先后为羁縻思刚州州治和迁江县县治。
宋
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废思刚州设迁江县,属宾州,为迁江县得名之始。
明朝,迁江县属宾州;
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
迁江县改属柳州府。
清代,
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宾州改为
直隶州,迁江县自
柳州市划出改隶属宾州。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迁江县改属
思恩府。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迁江县属武鸣府。民国2年(公元1913年)废府,迁江县直属
广西省政府。民国2年(公元1913年)6月置
柳江道,迁江县属柳江道(治马平)。民国16年(公元1927年)废道,迁江县直隶广西省政府。民国19年(公元1930年)9月,
迁江县属
宾阳县民团区(治宾阳)。民国21年(公元1932年)4月,迁江县属南宁民团区(治
武鸣区)。民国23年(公元1934年)3月,迁江县属
南宁市行政监督区(治武鸣)。民国26年(公元1937年)11月,迁江县改属浔州行政监督区(治
桂平市)。民国29年(公元1940年)4月行政监督区改制为
行政督察区并依次排序,迁江县属第五区(第五行政督察区即浔州行政督察区,治桂平)。民国31年(公元1942年)3月,迁江县属三区(第三行政督察区即
梧州市行政督察区,治
苍梧县)。民国31年(公元1942年)4月,
迁江县属第二区(第二行政督察区即
柳州市行政督察区,治
柳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49年10月下旬~1950年,迁江县属
武鸣区专区(治武鸣)。1951年1月25日,迁江县属
南宁市专区(治
宾阳县)。1952年8月11日,迁江县属
宾阳专区(治宾阳)。1952年11月15日迁江县并入
兴宾区始废。成为来宾县十三区人民政府,区址迁江镇,辖迁江、古欧、中贤、阮云、雅山、方庆、阮围、排陈、乐英、大村、王汉、大旺、
兴仁市、大里、石陵、感龙、中兴、陈流18个乡。
1955年12月改称迁江区公所。1958年1月,撤区设乡,迁江区分设迁江、大里、白鹤隘、石陵4个乡人民委员会。迁江乡辖迁江、中麦、雅山、古欧4个小乡。白鹤隘乡址白鹤隘,辖大村、高龙、中贤村、排陈4个小乡。同年8月,县委宣布实现人民公社。迁江公社辖迁江、龙灵、雅山、古欧、尧威、大力、龙盘7个生产队。白鹤隘公社辖大村、中贤、排陈、大旺、古旺、高龙、新龙、解放8个生产大队。1962年9月,撤销公社,恢复区的建制,迁江、大里、白鹤隘3个公社合并为迁江区公所。迁江区辖迁江、大村、中贤、排陈、高龙、古欧、龙灵、雅山、
兴仁市、方庆、大里、乐英、阮围、阮云14个公社。1
1967年5月,成立迁江区抓革命促生产领导小组。1968年3月,成立迁江区革命委员会。1969年1月,改为迁江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辖迁江、大村、中贤、五七、高龙、古欧、雅山、龙灵、兴仁、方庆、大里、乐英、阮围、阮云、新桥、高长16个生产大队。1980年11月,迁江公社革命委员会改称迁江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10月机构改革,大里乡从迁江公社分出,迁江公社管理委员会改称迁江镇人民政府,至今未变。2005年,撤销大里乡,整建制并入迁江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迁江镇位于
来宾市西南部,镇人民政府驻地迁江街,距来宾市区29.3公里,位于东经108°56′6″至109°3′18″,北纬23°43′18″。东接桥巩镇、
良江镇,西连
平阳镇、
上林县,南邻陶邓乡、
石陵镇,北界合山市。总面积463.8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迁江镇地处山地和
丘陵,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位于阮围村委的妹子山海拔577.9米,是境内最高峰。
气候特征
迁江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20.8℃,1月平均气温11.1℃,7月平均气温28.6℃。无霜期年平均332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666小时。年平均
降水量1499.8毫米,年平均降水天数为163天,最多达168天(2010年),最少为65天(1988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8月,6月最多。
水文
迁江镇境内河道属
珠江。主要河流有
红水河、清水河、龙降河。红水河自西向东流经镇境,是境内最大的河流,境内流程20千米,年均流量为744亿立方米。
自然灾害
迁江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
霜冻、风暴、
倒春寒等。旱涝灾害几乎每年都有发生,洪涝主要发生在5~8月,旱灾主要发生在春、秋季;2000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2010年6月1日,房屋倒塌121间,受灾耕地面积达1万多亩。
自然资源
镇境属
半山区,
熔岩发育,地势自西北向南倾斜。主要山脉坐落于镇境东部,
最高山无名山海拔486米,其次是仙山海拔466.8米。境内主要河流有红水河及其支流
清水河。红水河自西向东流经镇境,全长20公里,年平均流量为744亿立方米;
大清河自南向北绕流,全长21公里,年平均流量为40.7亿立方米。
迁江镇境内探明的矿藏有
石灰岩、煤炭、
铝矾土、
铁矿、耐火黏土等;已经开发的有
碳酸钙、煤炭。动植物资源丰富,野生动物有果子狸、
黄鼬、野猫、
鸮形目、
红腹锦鸡、斑鸠、鸿鸠、
蟒蛇、
柯尔特蟒蛇左轮手枪、
杨春、
眼镜蛇属、
亚洲眼镜王蛇、
忧遁草、
三线蛇、
金环蛇等;野生药用植物有
湘蕾金银花、
马蹄香、
千里光、
拟金茅、
田基黄等。
本镇气候温和,1月平均气温11.1℃;7月平均气温28.6℃,年平均气温20.8℃,年降雨量1499.8毫米,自然灾害主要是水灾和旱灾。土壤主要分为
水稻土地、旱地土壤和自然土壤等,据1980年——1983年进行的土壤普查,境内水田土壤52788亩,其中淹育性水稻土4529亩,占8.58%;培育性水稻土37360亩,占70.77%;潜育性水稻土162亩,占0.31;
沼泽性水稻土4887亩,占9.26%;盐渍性水稻土5850亩,占11.08%。旱地土壤46290亩,其中红壤32785亩,占70.83%;棕色灰色土5365亩,占11.59%;河流冲积土8065亩,占17.42%;洪积土75亩,占0.16%。自然土壤260104亩,其中红壤258169亩,占99.26%;棕色石灰土1935亩,占0.74%。
水资源
红水河、
清水河流经镇境。建有高桥电灌站、古旺电灌站、大村新村电灌站、古元滩水电站、王汉电灌站和装机容量350千瓦的古元滩水轮泵站、王汉电灌站和装机容量350千瓦的古元滩水电站,此外,还有四季水库、甘固水库、
景梅九沟水库、欧村水库等。2005年,投资42亿元的
桥巩水电站落户迁江,预计2008年第一台机组可发电。
生物资源
野生植物主要有纤毛鸭嘴草、
茅根、娱蚣草、青
香草、扭黄草、
画眉草、
马兰(原变种)、金茅草、
马蹄香、
车前子、
拟金茅、
家麻树、
细圆藤、
蓖麻、
野生稻等。野生动物主要有
花面狸、
鸮形目、乌鸦、杜鹃、
巴哥犬、
大杜鹃、
蜗牛、青蛙等。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煤炭、耐火
黏土、镓、铁、
碳酸钙、
铝矾土等。
行政区划
迁江镇
社区(1个):迁江社区。
村委(19个):大村、中贤、印山、高长、高龙、新桥、龙灵、龙盘、古欧、雅山、大力、
兴仁市、河村、大里、方庆、乐英、阮云、阮围、
雷山县。
自然村屯:148个
2005年6月,撤销大里乡整建制并入迁江镇后,设有大里办事处。
2011年末,迁江镇辖迁江1个居民委员会,中贤、印山、大村、雅山、高龙、龙灵、大黎、新桥、高长、龙盘、古欧、大里、方庆、河村、兴仁、乐英、阮云、阮围、雷山19个
村民委员会;下设7个居民小组、150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迁江镇管辖21个村(社区、生活区),其中社区1个、村19个、生活区1个,即迁江镇辖:迁江社区居委会;大力、大村、中贤、高长、印山、龙盘、雅山、古欧、新桥、高龙、龙灵、方庆、
雷山县、河村、
兴仁市、大里、乐英、阮云、阮围19个村民委员会;迁江华侨农场生活区。
截至2020年6月,迁江镇下辖1个社区和19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迁江街兴政路。
人口民族
人口
1980年,全公社共有10038户,56485人,其中农业人口53041人,
非农业人口3444人。1990年,全镇有居民8258户,43403人,其中农业人口39919人,非农业人口3484人。2006年,全镇居民14580户,总人口72935人,其中农业人口69412人,有劳力39815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57.3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5‰。
2013年,全镇居民户数18086户,总人口7.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9412人。
2011年末,迁江镇辖区总人口7.9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369人,城镇化率11.8%。另有流动人口5014人。总人口中,男性41159人,占51.9%;女性38146人,占48.1%;14岁以下14161人,占
成都地铁17号线9%;15~64岁5.83万人,占73.5%;65岁以上6839人,占8.6%。有壮、汉、瑶、苗4个世居民族。总人口中,以
壮族为主,达6.86万人,占86.5%。2011年,
人口出生率13.9‰,人口死亡率5‰,
人口自然增长率8.9‰。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迁江镇常住人口52987人。
民族
镇内主要语言为:
壮语,桂柳话,客家话。用于交际语为壮语和桂柳话。
经济
综述
2022年,迁江镇财政总收入2807.51万元,比上年3005.5万元减少197.99万元,下降6.5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拨款2807.51万元,同比上年3005.5万元减少197.99万元,下降6.58%。上年结余收入0万元,同比增加(减少)0万元,增长(下降)0%;其中:一般
公共预算拨款结转0万元,同比增加(减少)0万元,增长(下降)0%;其他结转0万元,同比增加(减少)0万元,增长(下降)0%。,比上年增长10%。
2019年,迁江镇有工业企业52个,其中规模以上7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0个。
第一产业
迁江镇有农业耕地面积15万亩,人均1.96亩,其中水田1.5万亩,旱地13.5万亩。2011年,农业
总产值38283万元,比上年减少20.3%,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28.5%;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粮食产量1.45万吨,人均190
千克。
经济作物以
甘蔗为主,2011年,甘蔗产量45万吨。截至2011年末,林地面积20.1万亩。2011年,造林5600亩,其中
防护林5300亩,
经济林300亩,林木覆盖率44%;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3000亩,产量4418吨,主要品种有
龙眼、荔枝、枇杷、香蕉等。
迁江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出栏3.6万头,年末存栏2.5万头;牛出栏0.4万头,年末存栏1.4万头;羊出栏0.9万只,年末存栏0.6万只;家禽出栏26.8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3524吨。
迁江镇
渔业以水库、池塘、河道网箱养鱼为主,可用于
水产养殖的水域面积210公顷。2011年,水产品产量2056吨,淡水养鱼产量1830吨,网箱养鱼产量250吨。渔业
总产值20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3%。
农业
1980年,全公社有耕地面积99078亩,其中水田52788亩,旱地46290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0595亩,粮食总产1514.97万公斤,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5961亩,其中
甘蔗11325亩,甘蔗总产1.46万吨,农业总产值528.6万元。1990年,全镇有耕地面积67274亩,其中水田37312亩,旱地29962亩。粮食总产12241吨,甘蔗总产5.32万吨,农业
总产值2640.2万元。1998年底,镇境有耕地面积73527亩,其中水田37174亩(有效灌溉面积9933亩),旱地36353亩。
全镇人均耕地1.62亩,其中水田0.82亩(有效灌溉面积0.22亩),旱地0.8亩。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为主,兼种
木薯、红薯。
经济作物主要以
甘蔗为主,兼产黄豆、花生、
红瓜子等。1998年农业总产值8808万元,粮食总产量15834吨,全镇有蔗面积3.28万亩,总产13.54万吨,1998年/1999年榨季进厂料蔗13.7万吨。2006年农业
总产值36950万元,粮食总产量26084吨,全镇有蔗面积10.45万亩,2006/2007榨季进厂料蔗达50多万吨。
2022年,迁江镇累计清桉28934亩,一年内超额完成三年清桉任务,在扩大种蔗面积的同时,有效地遏制了耕地“非粮化”和毁坏耕地耕种条件的违法行为,提高了群众耕地保护意识。
林业
有林面积8994亩,其中用材林8440亩,
经济林1161亩,
森林覆盖率1.77%,木材总蓄积量3455平方米。90年代后,加大造林的力度,1994年,实现造林灭荒达标。1997年,实现绿化达标。1998年有林业园地6.2955万亩,实际有林面积3.447万亩,全镇林木蓄积量2.8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3.1%。2006年有林面积4.536万亩,林木蓄积量2.56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25%,建有沼气池2500座,沼气池入户率达16%。
畜牧业
1980年,全公社有生猪存栏14234头,出栏5345头;牛存栏8362头,出栏2头;羊存栏256只,出栏28只。1990年后大力发展畜牧水产业,1998年,全镇有草地面积8.62万亩,其中宜
牧草地面积2.1万亩,连片千亩以上的有4片计毛面积1.7万亩,可利用面积为1.4万亩,利于发展牧业,牧业以牛、羊为主。近几年来,主要是通过品种改良,抓好畜禽防疫工作,重点发展规模养殖户,促进畜牧业的长足发展。2006年来,生猪出栏11.1万头,牛出栏9700头,羊出栏13500只,家禽出栏49.7万羽,肉类总产量10124吨,全镇规模养殖等(户)发展到1100户。
1980年,全公社可养殖水域面积1990亩,已养殖水域面积1263亩,水产品产量92.5吨。1990年后,采取科学养殖。1998年,有渔民126户,293人,主要从事网箱养鱼和承包山塘水库,也有少部分从事江河捕捞。全镇可养鱼水面达2703亩,其中池塘1533亩,山塘水库1160亩,河沟10亩。1998年,淡水鱼苗产量36万尾,水产品产量296吨,比1987年总产翻两番。2006年,水产品总产量1237吨。
水利
有国营电灌站3处、
筒车泵站1处;集体电灌站和水库达17处,有效灌溉面积9933亩,旱涝保收面积8098亩。同时,还兴修了人畜饮水工程,基本上解决饮水难的问题。
第二产业
境内最大的工业企业是县办迁江
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原迁江糖厂),始建于1974年。1998年有职工1156人,主要经营榨糖炼糖,兼营提炼
乙醇和生产
密度板,日榨料蔗5500吨,1998年/1999年榨季产
白糖10万吨,酒精4351吨,纤维板13000立方米,
总产值2.5亿元。除国营糖厂外,镇办的企业有水厂、石灰厂、砖厂、古元滩水力发电站、煤炭开采等14家企业单位,1998年乡镇企业总产值为26196万元。
迁江镇工业以
制糖、铸造、
建筑材料、水电、铝产品为主。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到78亿元。拥有工业企业53家,职工1.5万人。产值超百万的企业有30家,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3家。迁江华侨工业园区已初步形成铝精深加工、陶瓷产业基地特色鲜明的工业园区。
第三产业
1998年,全镇财政收入827.5万元,财政支出834万元。2006年,财政收入756万元。人民生活2006年,全镇人均有粮400公斤,农民人均收入3272元。已有80以上的农户住上砖瓦房,其中有40%至50%为楼房,人均住面积达15平方米以上;有各种车辆5700台(辆),每百户有摩托车达40—50辆,农户拥有电视机达95%以上,其中彩电占70%以上。
商业
2011年末,迁江镇有商业网点215个,职工1508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2亿元,比上年增长6%;城乡集贸市场2个,年成交额1.5亿元。
金融
2011年末,迁江镇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5.5亿元,比上年增长12%;各项贷款余额3.2亿元,比上年增长15%。
文化
地名由来
迁江镇因镇驻地得名。曾名古佳镇,唐为羁縻思刚州州治。州治曾迁往瓦山村(今雅山)后又迁。因为在江边屡屡迁徙,故在宋废州立县时更名为迁江。
男女平等文化
迁江是最早提倡男女平等的地区,在封建王朝各地都在施行”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迁江女子却和男性有着上
私塾接受教育的权利;
土司征兵,女子可参军;同样承担着家庭重任,与男下地同耕;双边走出嫁的女儿同样有回家居住的权利,也可以获分一些父母的遗产。
迁江封建时期的男女平等也不是像现代一样绝对的平等,在
封建社会时期,女子同样承受着一定程度的束缚。例如:女子可读书,但不能参政;女子可参军,但不能带兵;男子可以有三妻四妾,而女子只能有一夫;即使有钱的入赘女婿也有纳妾的权利。
迁江双边走婚俗文化
迁江是
亚洲最早“男女平等”的地区,也是最早接纳”男子上门“婚俗的地区。其最有名的就是婚俗特色婚俗上遵守“双边走”,双边走的意思是结婚地位平等。出生儿女对父母方家长辈的称呼都是一样的,没有舅舅和外公婆的说法法,都是叫”叔叔“”爷爷奶奶“。姐姐的丈夫不叫姐夫,而是称呼为”哥哥“。
文化艺术
迁江本土传统艺术有壮剧、壮欢。民国2年(1913),
南宁市艺人将
粤剧传入迁江街。1953年,迁江街设一公办文化站,站长1人,1957年该站被撤销。1978年12月建立文化站。1988年扩为文化活动中心,设有影剧院、桌球室、棋艺室。有一个舞龙队,3个舞狮队和1个业余剧团,这些队伍利用业余时间自编自演,逢年过节均举行比赛活动。迁江街业余剧团还多次到大弯、良塘等乡镇进行慰问演出,举行手拉手活动。
古城记忆文化
古城改造工程
兴宾区迁江镇民国时期曾是广西
迁江县所在地,是兴宾区西南部经济、文化、商贸活动中心,同时还保留了不少历史文化建筑,迁江老街更是承载了几代人难忘的记忆。
2016年1月30日,记者从
来宾市兴宾区
有关部门了解到,兴宾区将投入资金对迁江镇老街的古建筑进行修缮,以恢复迁江古镇的模样。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位于
柳州市至
南宁市交通要道的迁江成为
日寇的轰炸目标。抗战前期,不少来自桂越国际运输
补给线的军工生产原料,需要经由
南柳公路运往
川黔铁路后方
兵工厂。红水河迁江渡口是当时南宁北上柳州的唯一通道,过往汽车都要依靠渡船过河,日军曾对该渡口进行破坏性轰炸。1938年7月16日和1939年8月3日,日军两次轰炸迁江县城,投下炸弹数百多枚,炸死炸伤平民数百人,炸毁房屋600多间。日军的两次大轰炸,造成当年数百间
骑楼毁于战火中。随着时间流逝以及诸多历史原因,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骑楼整体建筑在迁江旧街已不多。
根据改造计划,
兴宾区将对老街的714户民居按照“修旧如旧、重现历史”的原则,进行主体修缮和立面保护性修复。利用仿古建筑的修复手法,并按照现代安全建筑指标要求,恢复老街原貌,以传承迁江历史文化,延续老街骑楼的居住功能。
交通
镇境水陆交通便利,地处交通枢纽地位。来合(来宾至合山)铁路经过镇境内,铁路可达迁江糖业有限责任公司。柳邕二公路途经镇境,下可直通自治区首府
南宁市市,上可达
柳州市市。全镇村村通公路,且每天往返市区的班车多达80架次,从来宾至南宁及从
粤州、金城金、
融安县、柳州、合山等地至南宁的过路车达20多架次,旅客来往非常方便。
本镇运输业发展较快,1998年底,全镇共有拉货汽车405部,大型班车6辆,中巴拉客车23辆,中拖及后推车168辆。此外,
红水河、
清水河流经镇境,沿红水河上溯可达桂西北和
云贵高原,下航可达
贵港市、梧州、
广州市和港澳等地。全镇共有60吨以上的机帆船5艘,年货运量约15000吨。
2011年,迁江镇有客运总量36.5万人次,货运总量3587万吨。来宾至合山支线铁路过境,境内长8千米,设有白鹤隘车站。
322国道过境,境内长18千米,下通南宁,上达柳州、
贵州省、
云南省;323省道过境,境内长7千米,通往
来宾市城区;良江至迁江
一级公路过境,境内长13千米;
红水河航道上溯贵州,下达珠江三角洲,有县乡(镇)级公路2条,总长75千米。2011年末,道路总长5千米,道路铺装面积10万平方米。
主要公路线路:
1、322国道
3、来宾-良江-迁江二级公路(红水河南岸)
4、来宾-马山高速公路(在建),设有迁江服务区
5、迁江-马山二级公路(在建)。
社会
文化事业
1992年5月,迁江镇开通有线电视。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1675户,入户率12.5%,电视综合覆盖率98%。
2011年末,迁江镇有镇文化站、广播电视站各1处,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8个;各类图书室15个,藏书20万册。村级文艺队42个,文艺队员480人。
2011年末,迁江镇有村级篮球场58个,村级篮球队101个,队员共1010名。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
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
气排球赛、拔河比赛等。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0%。
教育
洪武三年(1370),建
迁江县学。
乾隆癸卯年(1783)迁江县设印山书院,后毁于战火。光绪三十一年(1905)春,迁江县立高等小学堂于印山书院。民国19年(1930),迁江县有国民基础学校(小学)27所,学生1185人,教职工39人。民国22年(1933)小学发展到65所,学生5734人,教职工115人。民国23年,迁江县设国民基础学校123间,学生8443人,教职工242人。同年,迁江县有
私塾26所,学生793人。民国26年9月,于
迁江县城成立迁江县立国民中学,民国29年,迁江县有小学140所(中心国民基础小学15所,村街基础小学125间),学生8719人,教职工450人。民国35年4月,迁江县立国民中学改为县立初级中学。1953年,更名为来宾县立第二初级中学(简称
来宾市第二中学),设有高中部。1959年,
浙江省平阳中学并入迁江中学后高中部撤销。1969年,恢复高中部。1989年,成立迁江镇中学。1998年,全镇教育工作通过“
两基”(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达标。2006年,镇内有3所中学,1所中心校,20所完小,13个教学点,在校学生9835人,教职工588人。
体育
主要体育项目有篮球、乒乓球、象棋、拔河、滑冰等。境内共有25个篮球场(其中2个为灯光球场),3个旱冰场。逢年过节,不少群众都自发组织举办
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和拔河赛。此外,镇政府也经常组织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1997年被自治区评为“全区体育先进乡镇”。
2011年末,迁江镇有幼儿园12所,在园幼儿863人,专任教师38人;小学19所,在校生6586人,专任教师49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927人,专任教师15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主要学校(中学)有迁江一中、迁江二中。2011年,教育经费达1298万元。
医疗卫生
迁江中心卫生院占地28多亩,设有门诊楼和住院楼,医院设有B超机1台,
x光机1台,可做较大型的内、外科手术,是西片的医疗中心。现有医务人员87人,病床56床,1996年底,镇卫生院获一级甲等医院荣誉称号,1998年又顺利通过自治区创建
爱婴医院达标验收。此外,全镇的13个村(街、居)委均建有
农村医疗保险卫生所,全镇个体诊所、药店多达150家。2005年,获得来宾市科技进步
一等奖。2005年开展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迁江、大里都设立有“合管办”,当年参合率达60%以上,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2011年末,迁江镇有乡级医疗卫生机构2个,
民营医院1所,村级卫生室19所;病床156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1张;
固定资产总值123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13名。2011年
医疗机构完成诊疗16125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74657人,参合率98.2%。
社会保障
2011年,迁江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11户,人数666人,支出128万元,比上年增长5%,月人均160元,比上年增长7%;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71户,人数1648人,支123万元,比上年增长6%,月人均62元,比上年增长8%;敬老院2家,床位18张,收养五保人员10人;城乡
医疗救助52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
农村医疗保险164人次,共支出8万元,比上年增长3%。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9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9万元。
基础设施
2011年末,迁江镇有邮政网点2个,投递点20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征订报纸、期刊1400份(册)。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30个,
固定电话用户400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80%;移动电话用户1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58%。宽带接入用户3000户。
迁江镇有
大型水力发电站1家,小型水力发电站1家,2011年发电20.2亿度。
2011年末,迁江镇有自来水厂4座,日生产能力8546吨,年工业用水56.9万吨、生活用水84.9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89.2%,污水治理工程2项,
污水处理厂1座,日污水处理能力56吨,工业
废水处理率95%。
2011年末,迁江镇有110千伏
变电站1座,总容量31500千伏安,高压输电线路9条,总长度200千米。是
南方电网公司确定的9个重点建设电网之一。综合电压合格率97%,供电可靠率99.9%。
2011年末,迁江镇有广场5个,广场面积54公顷,园林绿地面积3.5公顷,其中公共绿地2.8公顷,绿化覆盖率34.1%,人均绿地3平方米。
商业贸易
迁江圩为
兴宾区西南部最大的圩场。该圩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在迁江县城西门建立。1951年圩场移至南胜街、茅草街一带。1989年移至
南柳公路西侧建新圩场(原圩场仍有部分继续使用)。1990年,建有铁架式圩亭8栋,面积近2000平方米,有大圩亭4栋,
个体工商户、商店近200家,肉台25张,圩日赶圩人数达万人以上。
邮电
绪三十四年(1908),设迁江
邮政代办所。
宣统元年(1909)6月,设迁江大报房。民国18年(1929)2月,设省迁江电话通讯处。同年,设
迁江县乡村电话。民国20年(1931)设迁江电报支局。民国28(1939),广西少电话局南宁分局迁江营业处设立。民国29年(1940),设迁江无线电台。现镇内设有邮政支局1个,电信支局1个,分管
兴宾区西片几个乡镇的邮政、电信工作。实现电脑控制化和电话数字程控化。全镇所有村屯都能邮寄,且传递速度快。电信方面,1998年底,全镇装
程控电话已达1367部,实现村村通电话。至2006年,电话(手机)入户率达30%以上。
科技
现有图书馆1个,科技书刊达1万册以上。农民已经告别传统的种养方式,靠科技种蔗、种田、科学养猪、养羊的专业户已遍及全镇的每一个村屯,1999年3月,全县第一个科技示范村在古欧村民委挂牌成立。
旅游
风景景点
迁江部分古村旅游
迁江村(迁江老街)是迁江文明最古老的发祥地,距今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在当地
壮语中为“正中心,正中央”的意思。旅游景点有:迁江古城、
红水河清水河交汇地。
中贤村委:祥回村,壮语意思为“围城“,距今约五百年历史,是中贤村委所会在地,村中巨大
香樟木是本村“一本活着的史记”;旁贤,壮语意思为”沿山建设“;庆怀,壮语意思为”水坝之上“;甘固,壮语意思为”水库“;那江,壮语意思为”田地中央;拉令(后取汉名龙贵村)壮语意思为“坡下”。旅游:甘固凤凰山、达哈山二战瞭望塔、中贤水库、四季水库等。
高长村委:高长村,
壮语中是一种壮草药物的名字,是高长村委会所在村;高椅,壮语意思为“长椅“;拉鹿,壮语意思为”山谷或山沟冲击口平地“。
大村村委:扶挤,壮语中表示”手舞足蹈的欢乐“意思为“幸福之村”;腊,岜在壮语中为“山”的意思,岜腊用山名做村名;旅游:
文辉塔、红水河文化等。
白鹤隘村:白鹤是壮语”关隘“的译音,位于
红水河与
昆仑山脉狭窄的通道处,传说谭公柄在迁江设都时候,在此设立关隘,便取名”白鹤“。白鹤民国时期也是个比较繁荣的
小街镇。旅游景点:民国时旧火车站、昆仑山战役遗址。
印山村委:北敢,为
壮语”山洞口“的译音,北敢是现代迁江最富裕的村庄之一。旅游景点:排六财山庙会(年初一至初七)、
桥巩水电站景点、印山卡斯特地貌风光等。
雅山村委:是迁江最大的自然村落,旅游景点有位于村中心的雅山,壮语称之为”岜瓦“,雅山也就是“岜瓦”的另一译音。
古欧村委:欧村,相传是远古时代“羁縻思刚州”城所在地,“欧”在壮语中为“绿色”的意思,壮话称之为“班欧”,译为绿色的村庄。旅游景点:古原滩风光、
清水河风光等。
高龙村委:横山,高龙村委会所在村,
壮语叫“岜往”,“横山”也就是“岜往”的翻译词;高龙,更接近的壮语译音有”郭龙“,当地壮语传说中一种神奇的植物;那隘(现取汉名贵安村),壮语中形容田地很多,意思为“宽阔的田野”;旅游景点:老梅沟风景区、大猴小猴山等。
龙灵村委:麦圩,壮语为“新街”的意思;旅游景区有:猫山。
新桥村委:旅游景区有清水河畔、榜山脚等,新桥村委是最适合春天踏青的地方。
特色节日——贝侬节
迁江部分村有着一个神奇的迎客节日,叫“贝侬节”,也就是兄弟节的意思;当地粗话也称为“笨卵节”。“贝侬”
壮语中是兄弟的意思。迎“贝侬节”的村庄,在节日当然会准备很多好吃好喝的酒肉菜来迎接客人,这里的客人特殊就在于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经过,主人都会很热情的招待,哪家客人越多,主人就越有面子。
“贝侬节”节日日期不统一,不同的村有不同节日日期。例如:大力、古欧村定于农历七月初七;横山村定于六月十七;雅山村定于农历十二月二三等。
文物胜迹
榜山石刻
榜山摩崖石刻位于迁江镇东清水河北岸约500米的榜山山腰处。现属迁江镇新桥村委尧威村辖地。石刻共二块,一是“望眉”,一是“榜花”。两地相距约70米。“望月”石刻朝北,高出地面约80米。石刻高2.3米,宽3米,系横刻行楷书体,字径1.3×0.8米。左右各竖刻小字一行。字径为0.5×0.15米。右为“光绪
辛卯”,左为“知县
颜嗣徽”;“榜花”石刻朝向西北,高出地面约60米。石刻高2.6米,宽1.4米,为竖刻行楷体,字径为1.16×1米。两边各竖刻小字一行,右为“
庚午科解元”,左为“颜嗣徽题”,字径为0.14×0.14米。
榜山朝睛
榜山在镇东清水河对岸,形如挂榜,绵亘十里为一郡屏障。其山若遇崩塌,相传为榜花开放,为县人发科之兆,多应卯酉两科。光绪十七年,知县颜嗣徽在山头峭壁高二十余丈处刻有“榜花”二大字,又刻“望眉”二大字,字体系行楷书,皆围径八尺有余。山头邻
黄河,岸上有石龟,不需雕琢,形体俱备,每值春水洋溢,望之若浮水,退如故。有词载:金涌一轮圆,景像万千,赤城霞烂蔚兰天。放出桑花十丈,紫班生烟。彩彻画签前,晓色澄鲜,山光辉映翠涓涓。不耐三竿人早起,仰首峰巅。
文辉塔在镇扶济村外
红水河北岸上,其塔甚高,建自何时无考。系万历八年黄文辉重建,因此为名。有词载:百尺耸浮图,野鹄盘,旁峰夹立正峰扶。绝顶撑持霄汉上,晚景桑榆。形象一锥如,五色铺。燃太乙照书。何故这枝斑管笔,不在天闾。
东轩寓月
东轩寓月,在镇中心校办公室处(现已毁),相传此处是间坐北向南的房舍,一年四季黑夜长明不用点灯。一晚,屋内突然漆黑,知县派差事寻访,原是一财主之牧童下红水河洗澡误入龙宫,将珠宝拿回又转送回宫而放错位之故。从此,此房不再复亮,迁江却免了灾难。有词载:节昔鸣驺,信宿边邮。东轩借作庾公楼。试问二分楼畔月,何以杨州。如此景清幽,又淹留。旧时明镜挂当头。不见古人真可感,况是
中秋节。
北府鸣滩
北府鸣滩在迁江镇东北隅,为清水红水分界处。此滩颇险。遇枯水时节,行船多有坏者,有词载:霜落晚枫丹,红水江寒。粼粼石峻自生湍。夜半西风声最咽,听到更残。前去尚慢慢,行路多难。急流河处不波澜。捩舵要如平步稳,插脚须宽。
鸳鸯锦石
鸳鸯岩又名鸳鸯窝,在帽盒山侧,北敢村右,岩口光明处约两方丈。
再入则幽暗,又再入岩深入,内有石楼一层,颇光明,仅容一人,伛板可上。岩内上下均产小石,唯石楼上所产略大、色黄。石楼下各处所产略小、色黑,均有雌雄。不可明火取,伏行暗捉或一二对,磨如钱厚黑点即止,将盘贮醋,雌雄各一方徐徐迈合。《刘志》云:“相传妇女佩之则孕”。《
广西通志》又云:“相传妇女佩之不孕”。有词载:七十
紫鸳鸯,对对相当。葛仙遗蜕
革禹余粮。风雨罗浮离又合,阖辟阴阳。叱起化成羊,变幼无方。点头
顽石也情长。何况三长情早结,雏凤随凰。
老梅清泉
老梅泉在镇南十里许之老梅村,其泉清香可爱,烹茶极佳。为县第一名泉。有词载:一脉在效垌,沸源清。梅花邓尉擅香坑。照影鬓眉人化百,可濯尘缨。佳茗斗
旗枪,活水煎烹。斑石鼎胀膨。海内名泉推第几,闲品茶经。
古原雪意
古原雪意在今镇西四里许的古元村西,为该村公所所在地。相传过去引来大片桐林,粗枝深叶,覆盖荒原。每当阳春三月,一年一度的
油桐开,远远望去,有如恺恺瑞雪,夹带着几分寒意,预兆着农家渴望的丰收。有词载:黯黮云遮,六出霏花。粗枝老干玉丫杈。入夜衾寒风更峭,冷透
窗纱。百岁老人嗟,喜见琼葩。来年预卜满篝车。消尽黄茅青草瘴,好种
水蛇麻。
印院书声
印山书院在城内县前街,先是文庙旧址,
乾隆癸卯年创建,
爱新觉罗·旻宁丙午重修,兵后毁。
同治癸酉年知县周蕃重建。前为头门三间,讲堂三间,正殿三间祀文昌帝君,后殿三间祀文昌五世内外,东西两冀以为考棚,历任皆延聘主讲,按月课试捐廉发给膏水。民国16年冬,奉本府黄砚宾
知府发来重榻王文成公遗像一尊,知县
颜嗣徽裱悬书院,以备邑人士拜。又存翻印马大中丞二语孺读板片在院,以备印刷,外有石碑刻“印山书院”四大字,明
爱新觉罗·颙琰年间知县石方川手笔也。兹查院中王文成公遗像于民国十年兵燹后毁,民国16年夏,院内文昌偶像及后殿五世木方亦均毁,后改为民国司令部住址。有词载:印绶肖羲,若若累累。讲舍锡名义取斯。富贵浮荣何足道,须法人师。莫自边陲,弦诵孜孜。破荒土有前规。待到经纶雷雨合,鞭起
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