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江区(Bijiang District),中华人民共和国
贵州省铜仁市市辖区。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东部。北与
松桃苗族自治县相连,南与铜仁市
万山区相接,西与江口县相接,东与湖南省
不死鸟、
麻阳苗族自治县、
芷江侗族自治县等区县相邻。截至2022年末,碧江区总面积1008平方千米,下辖10个镇,5个乡,常驻人口45.01万。区政府驻地为
川硐街道铜兴大道256号。
碧江区位于
云贵高原向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境内地势为四周高,中部锦江河谷低。地处高原向丘陵过渡的区域,境内山地、丘陵地貌并存。属
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年气候温和,热量资源丰富,雨水充沛,雨热同季,光照充足。境内河流分锦江、
车坝河两流域。商周时期
铜仁市境属巴、势力范围。
春秋战国属楚黔中地。
秦朝属
黔中郡。汉代属荆州
武陵郡。
隋朝分属
夜郎、
南阳郡、涪陵三郡。
唐朝分置或归属黔、思、锦、叙、奖、费、夷七个州。宋代属
沅州和思州。元代为
岑巩县田氏土司统治。明初改铜人为铜仁,始有其称。
永乐十一年(1413),废宣慰司建府。分设铜仁、
思南县、
石阡县、乌罗4府,隶新置的贵州布政司。1913年,撤府建县,属贵州军政府(后为贵州军阀统治)。1935年,设行政督察区,属贵州国民政府。2011年,
贵州省省同意撤销县级
铜仁市,设立铜仁市碧江区。
碧江区拥有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
杭州-瑞丽高速公路公路、
渝怀铁路、
铜玉铁路穿境而过,道路连接东西,辐射全国。碧江区以生态特色食品、健康医药、特色轻工、新材料为四大主导产业,
大数据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现代化工、新型建材 、旅游等产业。截至2022年 ,碧江区市内GDP第一名。2022年,碧江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9.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5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5.6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53.7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9:32.9:59.2。是全国
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入围“2022中国西部百强区等称号。
碧江区是
恽逸群故里,底蕴深厚。自明
永乐年间设置铜仁府,万历年间置
铜仁市,已有600多年置县史。拥有丰富的
文化遗产,包括古建筑、
古遗址、传统手工艺等。其中,著名古建筑有周逸群烈士陈列馆、
川主宫、飞山宫等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赛龙舟、铜仁文化、赶场等传统民俗,龙灯、苗绣传统技艺,彰显碧江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碧江区旅游资源丰富,素有“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明珠”之美誉。其中,国家AAAA级景区3个,国家AAA级1个;21个乡村旅游景点。荣获2022年全国
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
名称由来
碧江区因环城一江碧水而得名,意指锦江河的水常年都是碧绿色的江水。2011年撤县级
铜仁市设立碧江区。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铜仁市
漾头镇的杜家园和岩爐两处新石器古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器残片、夹砂红陶和灰陶残片,证明了钢仁在远古时期就有人类生息繁衍,但铜仁古代建置沿革无文字可考。
周、
春秋时属楚,为楚国西南境
黔中郡地(郡)“黔中”之名。
秦汉至三国
秦灭楚之战。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重置黔中郡。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改黔中郡为
武陵郡,辖13县,铜仁地属辰阳县(
新朝时曾改武陵郡为建平郡、辰阳县为会亭县,
东汉时恢复武陵、辰阳旧称)。
三国时先属蜀,后属吴,东汉
刘协建安十三年(208),武陵、
长沙市等四郡皆降
刘备,其地为刘备所有。建安二十四年(219),
吕蒙夺荆州,武陵郡始为孙权所有。221年,刘备称帝,引兵伐吴,派侍中
马良“以金锦赐五溪诸蛮夷,授以官爵",武陵郡又属
蜀汉。次年,
猇亭区兵败,马良死于
武陵山区,武陵郡重新为吴所有。
孙吴政权将
武陵郡辖县调整成11县,
铜仁市地仍属辰阳县。
魏晋南北朝
西晋武帝
咸宁市三年(277年),五溪少数民族内附,属荆州武陵郡。
南朝
刘宋时属武陵郡辰阳县,先隶属荆州,后改属郢州420年,宋王刘裕代晋称帝,国号宋,其行政区划大体因沿晋代。
刘骏孝建元年(454),因嫌荆州强大、甲兵尽聚,便分荆州的
江夏区、竞陵、随、武陵、天门、
长沙郡的
巴陵郡、
江州的武昌、
河南省的西阳共八郡于是年6月置郢州,从此武陵郡隶属郢州。
隋唐五代
杨坚开皇九年(589),废梁
南阳郡置寿州(后改
充州,
大业初废,其地并入
辰州),改
沅陵郡置辰州,改辰阳县为
辰溪县,废梁、陈麻阳戍夜郎郡、县,于其西北部置静人县。
隋炀帝大业(605~617)初,改辰州为
沅陵县郡,废静人县,其地并入辰溪县,隶属陵郡。
唐初为辰州地,
垂拱二年置万安县,后改常丰县,隶
锦州市(卢阳郡),先属
江南道,后改属
黔中道唐朝州、郡承袭
隋朝。唐初,改郡为州,复置辰州,
铜仁市地属辰州。
五代十国时,成为当地首领割据之地,并曾先后属楚和
南唐晚唐动乱,当地首领分据其地,“自署为
刺史",原唐设置的州县自然消失,成为当地首领割据之地,即旧志所称的“没于蛮”。
宋元
宋属锦州,后并入沅州
麻阳苗族自治县,隶属
荆湖北路宋乾德元年(963),宋应武平(湖南常德)节度使
周保权之请,派山南东道节度使
慕容延钊统军南下,趁势灭南平国,后又擒周保权,平定湖南。三年(965),诸溪洞少数民族首领相继归附。
元置铜人大小江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隶属思州军民安抚司(宣抚司),属湖广等处
行中书省元至元十四年(1277)五月,
孛儿只斤·忽必烈诏谕思州安抚使
田景贤,使其来附,授思州军民安抚使。至元十八年闰八月,改思州宜抚司为宜慰司,兼管内安抚司。
明清
明朝
洪武五年(1372年),改铜仁大小江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为铜仁长官司。此后,一直沿用“
铜仁市”之名。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33年),总兵官移驻铜仁府城。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 发生叛乱,总兵府进驻铜仁。 明朝
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设置铜仁府,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废除铜仁长官司,设置
铜仁市。
清光绪九年(1883年)移铜仁县治于大江口,今
江口县。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
知府梁宸重建上南门、中南门、下南门的门和城楼。此后在
康熙九年(1670年)、
爱新觉罗·弘历三十七年(1772年)、
爱新觉罗·旻宁三年(1823年)、光纯利十二年(1886年)都曾对城墙进行过补修。
中华民国时期
1913年,改铜仁府为铜仁县。
1914年以原铜仁县正大营县丞驻地设正大营分县,隶属
松桃苗族自治县兼管。
1935年6月,经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核准,在
贵州省省建立11个行政督察区,第五行政督察区进驻铜仁辖铜仁等县。1936年1月,正大营分县并入铜仁县,甘龙口分县并入松桃县。
1943年2月,全省改设6个行政督察区,驻铜仁,下辖铜仁等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1月解放,成立县人民政府,属铜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87年8月21日,国务院批复撤销
铜仁市,建立铜仁市(县级)。
1988年8月4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于1989年月1日建立市中、河西、环北3个街道办事处。
1992年2 月17日,
贵州省省撤销谢桥、茶店、坝黄、川硐、漾头5个区及大部分乡,全市建立4个办事处、5个镇、7个
民族乡。
2011年,贵州省同意撤销县级铜仁市,设立铜仁市碧江区。以原县级铜仁市(不含茶店镇、鱼塘乡、
大坪乡)的行政区域为碧江区的行政区域,辖4个街道办事处、4个镇、5个民族乡。
2015年12月,区人民政府搬迁到位于
川硐街道境内的凉湾行政中心办公。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碧江区位于贵州省的东北部,
铜仁市的东部,北与
松桃苗族自治县相连,南与铜仁市
万山区相接,西与
江口县相接,东与
湖南省凤凰、
麻阳苗族自治县、
芷江侗族自治县等区县相邻。碧江区地理坐标为北纬27°32'18"-27°52'40",东经108°56'13"-109°28'20"。总面积1008平方千米。东西跨度最长为63千米,南北跨度最长为48千米。
气候
碧江区属
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年气候温和,热量资源丰富,雨水充沛,雨热同季,光照充足。碧江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100~1200小时,为可照时数的27%。全年平均
太阳幅射值84.32千卡/平方厘米。境内夏季多偏南风,冬季多东北风,风力较小一般在3级以下,夏季雨前风力有时可达7~8级。多年平均降雨量1279.4毫米,日
降水量P≥0.1毫米的降水日数173.4d,P≥25.0毫米降水日数11d,P≥50.0毫米降水日数2.9d,最大一日降水量251毫米(1995年7月1日),5月是降雨量的最高峰,其次是10月;年内降雨量最少的月份是1月,其次是9月。多年平均气温17℃,极端最高气温42.5℃(1953年8月18日),极端最低气温-6.8℃(1977年1月30日),1月份为最冷,月均温为5.2℃;7月最热,月均温为27.9℃,年积温4600℃~5300℃,10月~翌年4月带有连续性阴雨天气,年均日照时数1115小时,无霜期平均为290天,风力一般在3级以下,汛期以西北风为主,夏季盛吹偏南风,秋冬以东北风较多,多年平均风速0.9m/s,由于气候因素变化,还会出现局部大风天气,经累年2分钟最大风速实测,曾达到13.6~14.5m/s。
铜仁市城区1977年4月16日瞬间风速达29.7m/s,相应风向NW。
地质
地质构造
碧江区是铜仁市主城区,处于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三隆起带的西南段。依据形成时间和表现特点不同,划分为早期新
中原地区系和晚期新华夏系。
碧江区境内属黔东区北北东向断褶带,并在黔
东北地区的褶皱之内,以晚元古界至古生界构成的铜仁复
向斜带为主体。西部大片区域为寒武系平缓覆盖,跨过北北东向铜仁
断层带,是铜(仁)风(凰)汞矿带上呈长条状的向斜,并向玉屏田坪方向延伸。东南部湘黔边境为瓦屋复向斜构造,断褶轴南端隆起,形成境内最高点。
碧江区其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规模较小的褶皱,不很发育。主要构造为北东30度走向的
铜仁市断裂以及平行发育的系列线形构造。铜仁断裂位于
松桃苗族自治县一独山深断裂之东,与之大体平行,呈北东向分布,其南西端起至三穗县城之北,经
玉屏侗族自治县贯穿市域全境,进入
湖南省。铜仁北部断面主要倾向北西,南部断面主要倾向于南东。其断距一般为数百米,最大垂直断距达1000米以上。该断裂控制寒武系中、上统的岩相变化。东部中、上寒武统为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型,为富含泥质具条带状、竹叶状的泥质
白云岩和
泥灰岩等组成;西部属黔北型,以一套白云岩为主的
碳酸盐岩组成,该断裂的最早形成时期应在早寒武世,属加里东期断裂,以后经多次活动,对
铜仁市、
万山区的汞矿分布有明显控制作用。境内还有一组北东约80度的断裂,沿北北东方向呈带状分布,其范围基本限制在北北东向主干裂之间。这组断裂常呈直线延伸,规模较小,一般为正
断层,其生成与晚期新
中原地区的断裂活动有关。
地层
碧江区境内地层基本属海相沉积,自前震旦系、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均有发育,以寒武系地层分布最少,奥陶系以后至第三系地层均缺失。有局部第四系分布。出露地层按沉积相和生物相的差异,分属两个沉积分区,东部地区属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分区,西部地区属黔北分区。
碧江区境内的前震旦系,受黔北区的
梵净山和黔东南区的“江南古陆"之影响,呈岛状出露。西部出露的是板溪群,集中分布在
坝黄镇长坪境内的为红子溪组(Pt3h),主要为紫红、灰绿色粉砂质
板岩,夹少量变余粉
砂岩,厚度在2000米以上;集中分布在
大坪乡境内的清水江组(Pt3g),主要为灰色中厚层及块状变余砂岩、深灰色变余凝灰质
粉砂岩、灰黑色凝灰质板岩及灰绿色硅质
绢云母板岩等。东部出露的是下江群(Pt3xj)中的乌叶组(Pt3w)和清水江组(Pt3g)。集中出露在瓦屋乡和
漾头镇的锦江河畔。其岩性为;灰色、黑色薄层炭质
页岩、炭质板岩和炭质
千枚岩,厚约500米;浅灰色中厚层块状变余砂岩、变余
石英砂岩为主,夹灰色石英绢云母
板岩、变余砂岩与石英千枚岩,板岩互层。最下层为浅灰绿色石英绢云母千枚岩,夹变余
砂岩、变余粉砂岩,厚约300米以上。
碧江区属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及黔东北台地斜坡相沉积建造,即武陵型。境内震旦系出露面积狭小,呈假整合于
前震旦系之上,分布在
坝黄镇、大坪乡、瓦屋乡、漾头镇等。下统“莲沱组”,
地层只有东相区出露,主要为粉砂质板岩及粉砂质结晶
大理石透镜体,厚150米以上。西相区直接由南沱组假整合于前震旦系之上。南沱组在西部区主要为无层理
冰碛含砾砂岩,夹少量泥晶
白云岩、粉砂质
页岩等。主要分布区为坝黄镇长坪和
大坪乡羊寨。东部区为灰绿、紫红、紫灰色块状冰砾岩夹页岩和砂质页岩。主要分布在
漾头镇恶滩及
瓦屋侗族乡。南沱组是震旦系出露面积最大的地层。上统分为陡山沱组和灯影组。均呈狭窄的条带状分布,出露在
坝黄镇、漾头镇以及大坪、瓦屋等乡。陡山沱组下部与下伏南沱冰碛岩组,一般为假整合,局部为整合接触。岩性为炭质页岩夹泥质白云岩,个别地段夹
透镜状磷块岩。在东部地段底部为
试金石和页岩,局部含钾。灯影组整合于陡山沱组之上。主要为细晶
白云岩夹硅质岩,东部区多为浅灰色白云岩或硅质白云岩与
白云质灰岩。
碧江区境内出露
地层,多属寒武系。其地层划分为牛蹄塘组、明心寺组、杷榔组、清虚洞组、高台组、石冷水组、平井组、后坝组。牛蹄塘组与下伏震旦系灯影组显假整合接触。其下部为黑色
燧石层夹磷块岩层或透镜体,总厚10~50米以内。其分布区与灯影组相同。是坝黄和半溪
磷矿的开采对象。明心寺组下部为黑色砂质
泥灰岩夹
透镜状白云岩,中部黑色炭质板状
页岩为主,夹薄层
粉砂岩,上部为黑色砂质、炭质板状页岩和含云母的细砂岩,总厚163~250米,分布在
坝黄镇以及和平、大坪等乡。
碧江区境内奥陶系出露很少,仅有下统中的桐梓组和红花园组,还有极少的大湾组。均属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沉积分区,台地相及台地生物滩相。桐梓组以
大理石为主,夹
白云岩、
白云质灰岩及粘土页岩。分布在
川硐街道、茶店镇,靠近玉屏一带以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为主。城区附近有部分孤岛状分布点。厚度在100米以内。红花园组由灰、蓝灰和灰黑色中厚层致密至结晶灰岩以及生物碎屑灰岩组成。厚30米以内。主要分布在茶店镇和鱼塘乡。大湾组主要为紫红色,灰绿色瘤状泥质灰岩,
泥灰岩,夹紫红、灰绿、黄绿色泥岩、砂质泥岩。仅出露在牛场坡靠近玉屏边界的山头处。
碧江区境内新
地层,主要分布在锦江沿岸和山头残坡及洞穴之中。西部的
冲积层,下部为
砾石或砂砾,上部为砾质壤土组成洪积层,由砂砾和亚砂土组成。洞穴堆积:为砾石、
块石堆积。鱼塘乡境内洞穴曾发现犀牛牙和鹿角。东部区冲积层由卵石、砂土等组成。残坡积层,其残积红土较厚,残积
褐铁矿帽顶较多见。
地形地貌
碧江区位于
云贵高原东部边缘,武陵山脉腹地,向
湖南省湘西低山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境内地势为四周高,中部锦江河谷低。以丘陵、山地、
喀斯特等地貌为主。山脉主要呈北东—南西向展布,最高点在
瓦屋侗族乡米公山,海拔1149.2米,最低点锦江出口(漾头)海拔高205米,一般海拔标高400—800米,相对高差300—400米。区域内山地占67.8%,丘陵占28.2%,盆地(坝子)、河谷占4%。
低山峡谷丘陵结构,层状地貌明显境内
地貌结构,由发育过程不同、类型组合差异的低山区、峡谷区和丘陵河谷区组合而成。低山区多为锦江和濞水各支流上游源头及分水岭。侵蚀地貌因溯源侵蚀严重,峰丛陡峭,成金字塔形面居多;岩溶地貌区地表溪河窄浅,很少深切。山头多呈馒头形,
谷地、
洼地较多。常常覆盖厚达十数米以上的红色残积风化壳。岩溶发育区则出现岩溶峰丛、
溶洞、洼地、断崖、峭壁、瀑布,且有较大型溶洞分布。丘陵、河谷、阶地分布于锦江干流沿岸。锦江台地上三级台地分布明显,第一级为高程10米以下河滩,第二级为高程25~30米坝子区,第三级为55~60米梯田式缓坡地。境内山地(包括低山、中低山)面积1026.28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67.8%。丘陵(低丘、缓丘)面积426.79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28.2%。坝子(河谷盆地)面积60.54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4%。
水文水利
水文
河流
碧江区境内河流分锦江、
车坝河两流域。碧江境内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千米、长度在10千米以上的干流22条,河流总长447.3千米。锦江流域在碧江区境内的一级支流有
盐井河、小江、谢桥河、三寨河、马岩河、官庄河、卜口河、石竹河、瓦屋河9条;二级支流有德胜屯河、天生桥河、瓮慢河、瓮坑河、龙洞河、溪头河、南坪河7条。车坝河在境内流域面积236平方千米,碧江境域内一级支流有车坝河;二级支流有羊寨河、六马河;三级支流有龙门江河;四级支流有
谢家河,共5条。
锦江
锦江是
沅江一级支流
辰水的上源,为碧江区境内最大地表河流,流域面积4157平方千米,其中
贵州省境内4068平方千米,境外
湖南省省88.7平方千米。锦江发源于
梵净山西南麓,源头段名坝溪河,经
闵孝镇至
江口县段叫闵孝河,江口至铜仁段叫大江,在
铜仁市城关与小江汇合后,至漾头出境段叫锦江。全长158千米,落差1495米,比降9.5%;多年平均流量112.0m3/s,枯水年流量71m3/s,枯季月平均流量24.6m3/s,水位变化3~10米。
小江
小江为锦江最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
松桃苗族自治县县梵净山东麓懶板凳,流经松桃县沙坝、江口县溪口,在境内和平乡稿坪村入境,并在龙鱼两河口与德胜屯河、天生桥河汇合后,于城区江宗门铜岩附近注人锦江干流。境内流程32.9千米,占河流全长的33.7%。境内流域面积234.05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17%。境内天然落差32.9米,平均水面宽67米,年降雨量1416毫米,年径流深905 毫米,枯水年平均流量26立方米/秒,枯水月平均流量8.62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流量34.7 立方米/秒。水能理论蕴藏量4890千瓦,可开发量为1925千瓦。
ト口河
ト口河发源于
江口县铁矿坪,流经境内竹田、汪家坪、桐木坪等村,在瓮坑与瓮坑河汇合后,经卜口在新庄村的云寨懂注入锦江。河流全长43千米,流域面积80.7平方千米。平均比降9.2‰,天然落差394米。年径流深783毫米,平均河床宽25米,多年平均流量2立方米/秒。水能理论蕴藏量1550千瓦。
地下水
地下水分为碳酸盐岩岩溶水及松散岩类孔隙水两类。含水岩组及富水性,碳酸盐岩岩溶水:赋存于寒武系中上统
娄山关群(∈2-3ls)
白云岩、
白云质灰岩的溶蚀裂隙、溶穴中,含溶洞裂隙水,富水性强。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调查资料,娄山关群地下水径流模数2.34~8.63L/s·平方千米,钻孔单位涌水量0.55L/s·m,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水,矿化度小于0.1g/L。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在残坡积、冲洪积粘土、亚粘土、砂砾石等,含极弱孔隙水,无供水意义。地下水的补给、流、排泄条件:区域地下水主要为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地下水迳流于岩溶裂隙及松散岩类孔隙中,地下水流向总体上由北往南沿溶蚀裂隙等汇集。境内地下水丰水年径流总量为3.362亿立方米,枯水年为1.556亿立方米,平均年为2.582亿立方米。平均年径流量为水资源总量的22.6%。地下水径流模数为5.36公升/秒.平方千米。共有大于每秒1公升的泉井315处,径流量1.012亿立方米。
水利
碧江区境内现有水库24座,山塘79座。截至2020年,碧江区累计建成各类
水利工程1025处,其中:蓄水工程269处,引水工程294处,提水工程128处,地下水利用工程191处。供排水工程方面,碧江区区城乡供水工程累计共建成259处,其中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91处,城乡供水水源工程16处,供水厂7座,污水处理厂1座。
烂泥山水库位于
和平土家族侗族乡孟溪村,为小(2)型,总库容81.9万立方米,正常蓄水位420米,年供水量108万立方米,主要任务为向周边提供农村人畜饮水和灌溉用水,项目建成后可解决农村5449人、大小牲畜2143头饮用水及4066亩农田灌溉问题。于2018年11月正式开工,2022年12月30日组织市、区两级有关部门对烂泥山水库进行蓄水验收。
土壤
碧江区境内土壤可划分为5个土类(黄壤、红壤、石灰土、水稻土、潮土),17个亚类,46个土属,108个土种。5个土类中,黄壤、红壤是分布面积较大的地带性土壤,其间,镶嵌性地分布着石灰土、潮土和水稻土3类非地带性土壤,但面积均狭小。
红壤土类面积107.73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49%。分布在海拔6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河谷区域。成土母质主要为泥质页岩风化物和浅变质板岩及变余砂岩等坡残积物。根据发育的不同阶段,分为黄红壤性土、黄红壤、红泥土3个亚类。分布面积最大的是黄红壤亚类,面积为834153亩,占红壤土类的77.43%。其地貌条件为丘陵河谷,一般在海拔500米以下。
黄壤土类面积44.15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20.08%。主要分布在海拔600米以上低山坡麓和峰丛台地。母质多为砂岩、页岩坡残积物和
白云质灰岩等弱可溶性
碳酸盐岩形成的老风化壳。根据其土壤发育阶段,可划分为黄壤性土、黄壤和黄泥土3个亚类。分布面积最大的是黄壤亚类,面积为376644亩,占该土类面积的85.3%。该亚类土壤发育程度较深,剖面层次明显。土体厚度32~100厘米以上。按照土壤中硅、铝、铁元素含量的多少,可分为4个土属。
石灰土土类面积39.33万亩,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17.89%。分布在茶店、
川硐街道,谢桥办事处、鱼塘、大坪、
滑石、桐木坪等乡,以及六龙山东北坡一带。石灰土在形成过程中深受母岩因素影响,因此PH值高,质地粘重。表层多具团粒结构,富含钙质。境内石灰土常与铁铝质黄壤、铁铝质黄红壤呈镶嵌性复区分布。其下可划分为黄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和大土泥4个亚类。
潮土土类面积为1300亩,占土壤总面积的0.06%。主要分布在锦江及其支流沿岸。由河流冲击母质发育而成。其质地疏松,通透性好,表层易结皮,下层含
砾石较多。从上至下粘粒下移明显,但层次分化不显著。下分1个亚类,2个土种。
水稻土土类面积28.51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12.97%,是全市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耕作土壤。由各类自然土和旱作土经水耕熟化而成。在长期水耕熟化过程中,由于还原淋溶与氧化淀积,有机质的积累与分解,复
盐基与盐基淋溶,粘粒的积累与淋失等作用,产生了与起源母土显著不同的剖面形态和
物理化学特征。根据其剖面水文层次状况,将其划分为6个亚类,16个土属,43个土种。6个亚类中,育型水稻土亚类的面积最大,为198743亩,占水稻总面积的69.71%。主要分布在灌溉条件较好的坝子、槽谷区和丘陵缓坡坡脚。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截至2015年,碧江区矿产资源丰富,优势矿种较多,汞矿、
锰矿石、
磷矿、()钒矿、
铅锌矿20余种。,其中汞矿是本区内传统的矿种,主要分布在辖区的
云场坪镇、滑石乡境内,在
漾头镇、六龙山乡等地有零星汞矿点产出,滑石乡境内的乱岩塘汞矿汞矿资源储量总数为2490金属吨;锰矿也是区内重要的优势矿种,是黔湘边境锰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辖区的瓦屋乡及
六龙山侗族土家族乡,锰矿资源储量总数为360万吨;磷矿是本区的优势矿种之一,主要分布在辖区的坝黄镇、漾头镇一带,磷矿资源储量总数为3353千吨;(钼)钒矿是本区的优势矿种之一,主要分布在辖区的
坝黄镇、漾头镇及瓦屋乡一带,
钼矿资源储量(金属吨)总数为3179吨,钒矿资源储量(金属吨)总数为40693吨(以
五氧化二钒为计量单位);
铅锌矿主要分布于辖区的云场坪、桐木坪等乡镇,金属储量约5.2万吨。
土地资源
截至2022年,碧江区耕地面积13055.07公顷,碧江区林地面积72223.43公顷,其中
乔木林地面积45233.84公顷,灌木林地面积15871.86公顷,竹林地面积7580.59公顷,其他林地的面积3537.14公顷。碧江区草地面积901.06公顷,碧江区湿地面积180.21公顷,碧江区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6175.81公顷。碧江区交通运输用地面积2126.61公顷,碧江区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2316.08公顷。
森林资源
截至2022年,碧江区林地面积72223.43公顷,其中乔木林地面积45233.84公顷,灌木林地面积15871.86公顷,竹林地面积7580.59公顷,其他林地的面积3537.1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8.21%,主要树种有
马尾松、
杉木、
柏木等,主要分布在市境的东部和西部。
水资源
碧江区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11.4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为8.858亿立方米,占77.4%;地下径流为2.582亿立方米,占22.6%。全区人均水资源量为2380立方米,低于全省平均值2796立方米,经过多年建设,碧江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12.89%,低于全省平均值15%;全区水库总库容为1.7亿立方米,
水利工程年供水量达到1.56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3.12万亩,节水灌溉面积14.3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132万亩,恢复灌溉面积0.87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473,达到全省平均值,但低于全国平均值0.54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9平方千米;解决农村饮水安全15.89万人。
水能蕴藏量3.98万千瓦,占全市水能蕴藏量的48.66%。1991年已开发电站43座,装机2.7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93.90%。主要支流分别从海拔500米以上的流向干流,落差在15~600米。因径流量小,公适合建设农村小型水电站。全区干、支流水能蕴藏量共计8.179万千瓦,可开发量为5.48万千瓦。
生物多样性
植物
碧江区境内生物资源较为丰富,共有
维管植物50目120科241属332种,其中
蕨类植物门6目15科19属24种,裸子植物3目8科14属19种,
被子植物门41目97 科208属289种。蕨类植物以
水龙骨目为主;裸子植物主要以
松科、
柏科为主;被子植物中以蔷薇科、
樟科、
豆科、
菊科、
壳斗科、
禾本科、
百合科、
山茶科、
杜鹃花科,
针叶树以
马尾松、
杉木王为主。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
红豆杉、银杏;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
榉树、
苏铁、
喜树、香樟等。
动物
碧江区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各种动物133种,隶属于28目、57科,其中,
两栖纲1目5科13种,
爬行纲3目5科12种,鸟类17目34科82种,哺乳类7目13科26种,两栖类中,
泽陆蛙、
大蟾蜍中华亚种、
饰纹姬蛙等生活在农田附近的常见种类,数量较多;爬行类中,
黑眉锦蛇、
王锦蛇等蛇类虽有分布但数量稀少;鸟类中,白鹭、
池鹭、
白鹡鸰、
棕背伯劳、
棕噪鹛等鸟类,其中
鹭科种类在农田附近及河流、池塘旁较为常见,噪等
山鹛指名亚种的种类在森林植被中较为多见;哺乳类中,
社鼠、
黑线姬鼠、
小家鼠等
啮齿目鼠科种类占优势。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
中华秋沙鸭、
白颈长尾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鸳鸯、鸢、
松雀鹰、
普通鵟、白腹山雕、
猕猴、
鳞甲目、
水獭亚科等,省级保护保护野生动物有
毛冠鹿、
四声杜鹃、
大杜鹃、
乌鹃、
噪鹃、
戴胜等。
自然保护地
2013年12月,国家林业局批复碧江
中国湿地公园开展试点建设,2018年12月,通过国家林业草原局达标验收,正式批复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碧江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碧江区西北部,主要包括后洞河水库及下游至清水塘电站和周边缓冲区域,总面积416.75公顷,共分四个功能区,即:保护保育区、宣教展示区、管理服务区及合理利用区。碧江国家湿地公园是以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库塘与森林组成的湿地与森林复合生态系统,在我国
喀斯特地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公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湿地公园内动植物资源共有119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南方红豆杉、
任豆、
花榈木、野大豆共5种;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
中华秋沙鸭、
白颈长尾雉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鸳鸯、黑冠鹃、
红腹锦鸡、
大鲵属等共计14种。
自然灾害
碧江区自然灾害主要有洪涝、冰雹、大风、
雷电、干旱、凝冻、倒春寒、秋风等。
2020年6月29晚,碧江区突降暴雨,其中和平乡累计降雨量达206毫米,
坝黄镇降雨量达209.8毫米,两乡镇受灾最为严重。受强降雨影响,坝黄镇共受灾1430户4300人,分散转移1800人,农作物受灾152公顷,绝收87.6公顷。倒塌房屋5户15间,严重损坏房屋40户145间,一般损坏房屋320户940间,直接经济损失约1120万元。和平乡冷水村、龙鱼村、孟溪村、矮龙村等共受灾385户1266人,分散转移1000人,农作物受灾156公顷,绝收98公顷,倒塌房屋2户4间,严重损坏房屋7户24间,一般损坏房屋103户310间,直接经济损失约1532万元。
截至2020年12月31日,碧江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高风险斜坡共33处,其中滑坡23处,崩塌7处,泥石流3处,威胁2070人安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068.42万元。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碧江区下辖7个街道、3个镇、5个乡,区政府驻地为川硐街道铜兴大道256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2年末,碧江区常住人口达 45.01万人 。其中:户籍城镇人口250743人,乡村人口102042人。户籍出生人口3409人,出生率为9.66‰;死亡人口1673 人,死亡率为 4.74‰。截至2020年,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19842人,占49.73%;女性人口为222234人,占50.27%。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98.92,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92913人,占21.02%;15-59岁人口为295338人,占66.81 %;60岁及以上人口为53825人,占12.1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39452人,占8.92%。
民族
截至2022年,碧江辖区内居住有内有汉、侗、土家、苗、瑶、回、
仡佬族、
布依族、满、彝、壮、蒙古、水、傣、白、羌、维吾尔、黎、藏、京、纳西、、
朝鲜、
哈尼族、
高山族等26个民族。24个少数民族总人口为172853人(其中:
侗族82448人,
土家族52038人,苗族34265人,
瑶族1453人,
回族1163人,其他少数民族1486人),占全市总人口数303468人的56.96%。主要分布在全区各地,遍及城乡
语言
碧江区汉语方言属北方方言区的西南官话。铜仁方言大致可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片区。东部以漾头话为代表,分布在漾头、瓦屋、瓮慢、白水、
滑石一带,属含湘赣方言成分较多的西南官话。中部以市区话为代表,分布在市区及附近地带(地区运输公司内通行的贵阳腔正逐渐减弱),属典型的西南官话。西部以羊寨话为代表,分布于羊寨、黑岩一带,与邻县玉屏话相同,属
川黔铁路方言的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南次方言。碧江方言具有西南官话的一般特点:声母方面,平翘不分,无翘舌音;鼻音边音不分。韵母方面,无后鼻韵母ing、eng、ueng。声调方面,平分阴阳,古入声一般归入阳平(漾头话白读例外)。碧江方言也有不同于一般西南官话的特点。如漾头话“鱼”读nSd:“动”读ton;“星”读cian1;“侄”读tsais等。在词汇语法方面,词汇系统多与西南官话相同,但构词法、形容词程度表示法却很有特点。
宗教信仰
碧江区境内宗教佛教、
天主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四大宗教。碧江区共有信教群众2万余人,占碧江区总人口的2.1%。
佛教:早在
隋朝,已传入
梵净山地区。
元朝,建正觉寺后,佛教在
铜仁市开始流布。碧江辖区内佛教场所有7处,有回龙寺、响龙寺、兴龙寺、东山寺、紫金寺、金龙寺、东屏山寺。其中,回龙寺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碧江区最大的佛教活动场所,每年到寺庙进香拜佛的人达上万之众。回龙寺教职人员2人,居士约600人,信教群众10000多人。
天主教:1926年,
法国传教士谭尚德首次来铜传教,随之而来的有4名贵阳籍修女,协助传教工作。租用后水门三宝宫
私房1栋(11间)为天主教堂。谭教主于1934年离铜回国,8年间,通过讲道传经、行医等方式,先后发展教徒41人。碧江辖区的天主教堂于1996年恢复天主教,属石阡教区。座落于
铜仁市内中南门古城徐家巷,2000年重建天主教堂,2002年完工,建筑面积530平方米。教职人员2人,信徒70人,信教群众约500人。
基督教:1912年美国传教士白道启、何茂林从
沅陵县到铜仁,并依靠在湖南培训的几名中国传教士开展传教活动。不久,成立“铜仁中华基督教会”(又名“福音会”),直接受
长沙市“遵道会”(西差会)管理和沅陵“区监督”的督导。于1922年建成使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教会活动被迫停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贯彻落实宗教政策,教会活动逐步恢复正常,2003年6月进行换届选举,2005年5月又对教会管理人员进行了调整,明确杨秀龙为教堂负责人。经宗教局同意,2005年底开始筹建新修教堂,占地面积1575平方米,建筑面积达500平方米,2008年3月竣工。教职人员2人,信教群众1000人。
伊斯兰教:
爱新觉罗·旻宁十八年(1838),由
马姓世祖马
姜子牙带领马、苏、海、蔡4姓
回族兄弟来铜仁做石匠手艺。不久,从湖南
武冈市乡下迁居铜仁锦江双林(即今河西办事处双林行政村马家回族村民组)。他们同是回族,同信伊斯兰教,公推“乡老”管理教务。他们不向异姓发展成员,也不向外地同姓发展成员,而是父传子、子传孙,世袭相传。清真寺位于
铜仁市碧江区河西办事处新庄村马家组,始建于光绪二十年,占地800余平方米,是马家村350余回民信仰
伊斯兰教的宗教活动场所,后因年久失修倒塌毁坏。遗址上留存有刻碑、断墙、碎瓦、诗词和关于清真寺的历史传说。现当地
回族仍保留着穆斯林的生活习惯,信仰伊斯兰教,截至2020年,伊斯兰教宗教人员1人
经济
综述
碧江区是全国
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入围“2022中国西部百强区等称号。精准谋划“524”农业产业布局,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以生态特色食品、健康医药、特色轻工、新材料为四大主导产业,
大数据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现代化工、新型建材 、旅游等为发展行产业。截至2022年 ,碧江区市内GDP第一名。
2022年,碧江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9.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5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5.6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53.7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9:32.9:59.2。
第一产业
碧江区第一产业主要有农业、林业、畜牧业、
渔业等。农业以果蔬、
油茶、食用菌、中药材和生态畜牧业五大主导产业和白水大米、珍珠花生两大特色产业,白水贡米被列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名单。碧江区以
逐风草属(
夏枯草)产业打造7个以上高标准种植示范点,年产量达1.25万吨,年产值达1.71亿元;围绕蔬菜产业稳定播种面积17.5万亩,总产量达30.5万吨,推动保供蔬菜基地面积达1.1万亩、总产量达5.8万吨,蔬菜市场自给率达50%;围绕
肉鸽产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新建、改建代养场10个以上,养殖种鸽3万对。新造
油茶1500亩,油茶、竹子抚育3万亩,打造5个200亩林下经济示范点,发展食用菌规模达8500万棒,建成20个5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完成福柚、
黄金桃、蓝莓等水果提质增效基地1.2万亩。截至2022年,碧江区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46家、建成坝区15个,建成现代高效农业园区8个,碧江区拥有家庭农场197个,农机合作组织20家,农机销售商4家。
2022年,碧江区实现农林牧
渔业总产值36.62亿元。其中:农业(
种植业)产值22.81亿元;林业产值4.4亿元,畜牧业产值6.01亿元,渔业产值1.13亿元,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2.27亿元,粮食播种面积14.84万亩,实现粮食总产量 4.78万吨(注薯类折粮)。
第二产业
碧江区第二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包括生态特色食品、健康医药、特色轻工、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
大数据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现代化工、新型建材。
贵州省同德药业拥有中药饮片生产线7条,目前产能产值在贵州省中药饮品行业中位列第一,以年均50%的年销售增长率高速发展,累计实现产值8.4亿元,创税3200万元,解决直接就业153人。新型功能材料调整为首位产业,贵州金瑞等4家新型功能材料企业产值突破10亿元,同德药业等2家企业获省级专精特新认定。
2022年,碧江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49.76亿元。其中,轻工业产值43.65亿元,重工业产值106.11亿元。其中:鲜冷藏肉产业1.66万吨,饮料产量59.16万吨,
雪茄产量80亿支,水泥产量166.51万吨,商品混凝土产量137.5万立方米,自来水生产量3289.46万立方米。工业产销率达到98.2%。2022年末,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
建筑业企业有30家,共实现建筑业总产值72.08亿元,全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4.23亿元。
第三产业
碧江区第三产业主要是以服务业,旅游业、批发和零售业等产业组成。2016以来,碧江区围绕景区景点、古村古寨以及农业旅游要素,结合农业园区建设、新农村建设打造了瓦屋、云场坪、坝黄、茶园山等一大批农旅一体乡村游精品,形成分布全区一大批集
农事体验、古村探访、观光旅游的乡村游产品。打造4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精品民宿基地,2个市级乡村旅游文旅融合示范点,12家市级星级
农家乐,6个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8个市级旅游村寨依托中华传统龙舟大赛赛事品牌,以“一乡一精品活动”为目标,策划了瓦屋油菜花观光月、云场坪樱花节、漾头“龙抬头·到漾头”、六龙山拔笋节、桐木坪李子节等独具碧江特色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促进农旅一体化发展。2022年,碧江区接待游客1575.6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6.2亿元,荣获2022年全国
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
截至2022年末,碧江区市场主体总数达到52545户,其中,私营企业13284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30户,个体工商户38509户。碧江区新增市场主体9779户,其中:新增私营企业2016户,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9户,新增个体工商户7720户。2022年,碧江区限额以上
商贸企业117家,其中:批发业企业23家,零售业企业68家,住宿业企业14家,餐饮业企业12家。2022年,碧江区实施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共245个(含房地产项目),其中:新增投产项目121个,新增入统5000万元以上项目28个。2022年,全区房地产开发项目69个。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碧江区有高等院校4所,招生14869人,在校生50181人,毕业生17395人,教职工2816人;
中等职业学校4所,招生2409人,在校生7241人,毕业生2521人,教职工606人;
高中6所,招生5373人,在校生18267人,毕业生6769人,教职工1503人;初中20所,招生8811人,在校生24442人,毕业生7464人,教职工1830人;小学76所,招生7708人,在校生49265人,毕业生8108人,教职工2553人;幼儿园129所,入园8113人,在园22117人,离园7181人,教职工数3410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100%;学前教育毛入学率111.2%;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适龄少年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39.83%;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7.77%;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100%。高考碧江区参考7219人,其中:一本上线考生2421人,二本上线考生2013人,专科上线考生2568人,本科上线率61.42%。
铜仁学院位于
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川硐教育园区,铜仁学院办学缘起1920年创办的明德学校,1978年成立铜仁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更名为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铜仁学院,2020年新增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占地796亩,实验
实训中心7.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11万册,电子图书300万册。学校现有10个
二级学院,学校现有在校生8793人,教职工993人,博士199人,硕士409人;正高级职称181人(二级教授1人,
三级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2人、校内研究生导师57人,校外兼职硕导112人;“双师双能型”教师353人。学校获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及产教融合项目47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91项、省级297项。
医疗事业
截至2022年末,碧江区拥有各级卫生机构271个(含诊所和
村卫生室),其中:综合医院24个,卫生院(含卫生服务中心)15个。编制床位数4930张,其中:综合医院4166张,卫生院(含卫生服务中心)364张。卫生机构从业人员7692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39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102人,注册护士3116人,药师(士)217人。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59%,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3.93位,“黔康码”持码就诊率达到70%。2023年1-5月份碧江区医疗救助情况,零星个人救助292人,拨付救助金78.32万元。机构审核677 人次,拨付救助金25.94万元。
铜仁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09年,是
贵州省最早的西医医院之一,至今已有114年建院历史。目前是一所集急救、医疗、预防、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贵州省首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医院位于
铜仁市碧江区川硐教育园区桃源大道120号,占地面积365亩,建筑面积21万㎡。当前全院编制床位1900张,开放床位2000余张。在职职工2100余人,高级职称428人,正高120人,副高30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1人,博士19人、博士后1人(在站),硕士174人(含在读),享受国务院津贴2人、享受省政府津贴专家2人、市管专家5人。其中
肿瘤学、医学影像科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产科学、重症医学科、胸心外科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等。年门诊量80万余人次,住院病人6万余人次,年手术4万余台次。
科技事业
2022年,碧江区授权专利496件,其中:发明专利42件,实用新型专利396件,外观设计专利58件。6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碧江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0家。各类科研经费492万元。引进高层次人才38名,其中科研博士13名。推动区内企业参加贵州人才博览会,通过人才博览会引进企业科创人才147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碧江区拥有图书馆1个,图书馆藏书量26.3万册;文化馆1个,
文化广场262个,
科学教育信息文化服务中心15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32%;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52%;广播电视农村直播
卫星用户27882户。
2023年7月25日,
碧江区图书馆二中分馆锦云公共阅读空间正式面向社区群众开放,为更多的人提供优质的阅读资源。碧江区图书馆二中分馆是碧江区首个图书馆与学校合作的图书分馆,面积1050平方米,分为阅读区、借阅区、自习区,馆内共有150张桌椅供读者现场阅读,馆内共有书籍10余万册,涵盖中学生各类读本及中外文学类巨著。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碧江区体育场地共1271处,面积103.7819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32平方米,位居全市、全省前列。主城区体育场地共759处,其中学校506处、校外253处,室外篮球场294个、足球场54个、
羽毛球场91个、乒乓球113个、多功能运动场4个、健身路径101套、健身步道31.324千米。碧江区在2023年
铜仁市校园足球三级联赛比赛中,荣获4个冠军、3个亚军、1个季军。
碧江区体育馆,位于铜仁市碧江区川硐街道凉湾村为民服务中心旁,201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建设资金为36641140.74元(碧江区体育馆、室外4片篮球场、绿化等附属设施),体育馆建筑面积为4901.41平方米。配备有办公室、贵宾室、荣誉室、运动员更衣室、淋浴室、健身房、器材室、应急消防通道8个、应急方向标志、入口标志、出口标志、应急消防门14扇、应急指示灯、应急消防灭火器、应急消防水箱、应急消防水管、配电室、监控室、播音室、智慧体育场馆系统及厕所及等设施。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碧江区参加社会保险21.6039万人。参加养老参保13.8602万人,其中:参加企业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127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9.4809万人,参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1.2517万人,参加
失业保险1.6478万人,参加
工伤保险6.0959万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1.0942万人。截至2022年末,碧江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174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1.2285万人,参保生育保险1.7609万人。碧江区城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7672户,共计18073人,其中:城市最低生活保障4631户,11772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3041户,6301人。城市低保标准由685元/人/月提高到705元/人/月,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5786.83万元;农村低保标准由384元/人/月提高到443元/人/月,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2602.62万元。碧江区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3所,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674个。敬老院6所、床位350张,其中:城市中心敬老院1所,床位49张,供养人48人;乡镇敬老院5所,床位301张,供养人数194人。碧江区有特困供养对象1008人,其中:集中供养202人,分散供养806人。
人居环境
2022年,碧江区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79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40.24%,建成区每平方千米拥有公厕3.03个。此外,碧江区拥有生活垃圾转运站16座,生活垃圾清运量达12.65万吨,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7.22%。污水处理厂5座,设计污水处理能力12.16万立方米/日,其中:县城以。上(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2座,设计处理能力12万立方米/日;建制镇污水处理厂3座,设计处理能力0.16万立方米/日。中心城区排水管道524千米,污水处理量4202万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98.5%。供水管道467千米,供水总量5253万吨,其中:生活用2228万吨。2022年,碧江区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6.2%,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为100%,地下水环境质量达标率100%。
交通
综述
碧江区是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腹地,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是
长江中上游综合开发和黔渝经济合作的重要节点。东临湘楚、北接川渝、西通滇黔,形成了以
铜仁凤凰机场、
渝怀铁路、
杭州-瑞丽高速公路、
铜玉铁路、锦江航运为一体的“水陆
单轨铁路”立体交通网络。
沪昆高速铁路、
湘黔、黔桂铁路、渝怀铁路、铜玉城际铁路穿境而过,道路连接东西,辐射全国。杭瑞高速、铜大高速等在境内交汇,城市实现东西南北互通。
公路
截至2022年,碧江区境内公路总里程1816千米,其中:国省道75千米,县道246千米,乡道242千米。村组
沥青(水泥)路通达率100%、硬化率100%,
农村公路列养率100%,客运通畅率100%。
铁路
碧江区境内有
渝怀铁路、
铜玉铁路、沪昆高铁、湘黔铁路、渝怀铁路等,道路连接东西,辐射全国。铁路渝怀线境内长47千米,铁路运营总里程达298千米。有2个火车站,铜仁站、
铜仁东站。
铜仁站,位于
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是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一座客货站,2009年11月广铁集团核定为二等客站,共引入渝怀铁路、铜玉城际铁路两条线。铜仁站始建于2001年,于2016年9月底改扩建,于2017年8月完成扩建工程,并投入运营。截止2017年8月,铜仁站新站房启用。 截止2018年12月26日,铜仁站站房层数共4层,为多层民用建筑,一层为
普速铁路候车室,二层为高铁候车室,地下局部一层,地上三层,一楼为硬席区,二楼为软席区,售票区、卫生间、饮水区、检票区等配套完毕,铜仁站站台规模为2台3线,建筑面积为11961平方米。2022年,
铜仁市站单日客流最高峰将达8000人次,整个春运预计达19.7万人次。
航运
碧江区境内主要通航水域有大江、小江、锦江、漾头库区、凉湾水库等河流库区。近年来,全区通航里程28千米,铜仁至芦家洞7千米,芦家洞至漾头电站21千米。2006~2007年,省航务局对锦江沿途木弄、落鹅等9处渡口码头进行改造,并且还建候船亭等配套设施,全区尚有渡口36道,车渡口1处。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末,碧江区有公交车205 辆,公交线路23条,线路里程324.8千米:出租汽车1000辆:长途客运车辆238辆;在册货运车辆848辆;农村客运车辆56辆,农村客运班线 22条。
人文
综述
碧江区是逸群故里,底蕴深厚。自明
永乐年间设置铜仁府,万历年间置
铜仁市,已有600多年置县史。拥有丰富的
文化遗产,包括古建筑、
古遗址、传统手工艺等。其中,著名古建筑有周逸群烈士陈列馆、
川主宫、飞山宫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赛龙舟、铜仁傩文化、赶场等传统民俗,龙灯、苗绣等传统技艺。
饮食
碧江区居民烹习惯日常主要以炒、煮为主。
爆炒大头菜时,味精、姜葱可少,多数莱均佐以辣椒,爆炒
寺院菜用
干辣椒,吃粉、
面条用油辣椒,炖肉用干辣椒,炒肉用生、干、
酸辣椒。常以煎、炒、
擂辣椒作菜肴。口味以酸辣为主,偶佐以麻、甜。碧江区特色主食有
铜仁社饭、脆锅粑粉等为主,地方风味小吃有
铜仁红薯粉丝、铜仁雪枣、铜仁社饭等。
铜仁雪枣
铜仁雪枣使用主料为糯米1千克,黄豆300克等为原料,经过将烘干的坯子放入锅内用温油炸软,再入热油炸至膨胀松脆、表面呈黄色起锅,裹上
糖稀,粘上糖粉即成。铜仁雪枣味型香甜,特点泽雪白,泡松酥脆。雪枣是铜仁传统名点,既是接待和馈赠亲友的佳品,又是祭祀供品,因其色白如雪,味如
牛奶子,故而得名。1984年、1998年被评为
贵州省地方名特食品。
铜仁社饭
铜仁社饭源于社日祭祀。主要流传于铜仁市,当地风俗,长辈逝世后头3年在
清明节前要到坟上去祭祀,称之为“挂社”。铜仁人一般利用星期天,邀集亲朋好友到坟上去祭祀,然后吃
社饭。后来由于社饭好吃,就不管有无“挂社”都做社饭吃。社饭的主要原料是
黄花蒿、糯米、大米、
高山韭和腊肉。制作过程是:
青蒿草洗净后切碎,挤出苦水后炒干备用;野葱切碎;腊肉煮熟切成颗粒;糯米浸泡5—8小时后滤干;大米在锅里蒸熟。放时要一层一层地放,放满后可用
煮腊肉汤浇少许在面上,这样蒸熟的这饭,香味喷鼻,粘糯适中,酥而爽口。有补中益,除瘴去毒,强益胆气等功效,深受人们喜爱。
糖醋芝麻冰凉粉
糖醋芝麻冰凉粉为铜仁传统夏时小吃,不同于贵阳冰粉的配料丰富,铜仁冰粉简单却拥有单纯的味道。主要原料有:唐河凉粉籽(又名冰粉籽),
碱水、
氢氧化钙、白(红)糖、
醋的运用、芝麻等。将凉粉籽装入布袋内,置于一定比例的碱水、石灰水和冷水中揉制出浆发生化学反应而成,呈乳白色晶莹透明,具有滑刷爽口、清香酸甜、透凉沁脾、解热止渴等特点,老少喜食。
铜仁油炸粑
油炸粑是铜仁碧江地区传统早点。又叫“马泡”。因其制作简单,携带方便,价格便宜,非常受到当地人的喜爱。原料是大米、糯米、黄豆。比例是3 :4 :3,制作过程是先将三种原料分别浸泡半天,再和在一起磨成稠浆,然后将菜油烧开,舀一小勺浆放在特制的盒子里,放进油锅里,炸至焦黄后控干油即可食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碧江区历史文化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1个、省级7个 、市级9个、县级51个。
赛龙舟
铜仁市市碧江赛龙舟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元朝时期,就有渔人轻舟蓑笠,至明清时期,赛龙舟逐渐成为碧江区城乡大众喜闻乐见并踊跃参与的体育活动。它有着迥异于其他地区赛龙舟的独特寓意,自古锦江多水患,为驱灾避邪,民众便在洪水频发的
端午节举行祭祀活动,划着精心制作的
绿色野生七彩龙船游弋江上,祈求风调雨顺,民生安康。 作为“中国传统龙舟之乡”,自2008年以来,连续举办了国际龙舟邀请赛、中国龙舟公开赛、
中华龙舟大赛、中国传统龙舟大赛等十余次大型赛龙舟活动。“龙舟文化”已发展成为碧江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碧江赛龙舟”已经从单一的地方民俗,发展成为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体育赛事。2009年,碧江区被授予“中国传统龙舟之乡”称号。2011年,《碧江区赛龙舟》作为传统体育项目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绣
松桃苗绣的历史源于战国时期,楚国灭亡后,
苗族先民先后迁徙至松桃。2000多年来,松桃苗族人通过群体记忆和言传身教,世代相传,成功保留了部分先民遗留下来的刺绣风格,题材也渐渐从绘制河流山川延伸至展现日常生活。在传承过程中,这种手工刺绣技艺经过多代刺绣高手不断丰富和创新,逐渐形成了具有“鲜亮明快、原始古朴、怡情养性”等特点的“松桃苗绣”。松桃苗绣以苗族自制手工布料为底,按照设计图样要求,通过运行针线并将绣线组织成各种图案和色彩的一种技艺。其表现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到苗族人民的历史文化、精神信仰、生产生活、社会管理、审美创造、土风民情等,展示了苗族农耕文化大背景下的祭祀、婚育、服饰、饮食、民居建筑、丧葬、节日节令、耕作、养殖、商贸行旅场景以及自然风光等。2019年,松桃苗绣被列入第五批省级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文物古迹
碧江区历史悠久,现存古迹众多,时间跨度大,从新石器时代到现代都有遗存。截至2022年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10个、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18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14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9个。
周逸群烈士陈列馆
周逸群烈士陈列馆位于
铜仁市市碧江区中南门古城中山路东侧,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系两层砖混结构外观仿古三合院落。
爱新觉罗·旻宁年间,周逸群祖父始建后楼两幢。左楼上下各三间,烈士在此楼出生和结婚。右楼结构与左楼基本相同。1918年,烈士亲建正屋一幢三间,占地面积109平方米,现为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正屋前有石板铺院坝,两旁辟有花圃。整个故居古朴典雅,错落有致。故居在
中国国民党时期曾作“逆产”充公,后经其亲属力争,方完整保留至今。 周逸群烈士故居1984年于国庆修复陈列对外开放,徐向前、廖汉生分别为故居大门和陈列室题写了匾额,肖克将军的题词:"发扬周逸群烈士奋斗精神,开创
梵净山老区崭新面貌”陈列于故居大门过道。1997年10月,烈士故居被命名为省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川主宫
川主宫又名
川主庙,系四川会馆。位于
铜仁市市大江北路452号,与铜岩上的跨亭隔江对峙,总平面呈“凸”字形,坐西北向东南。川主宫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依山就势,其后屡有修茸。清光绪四年(1878年)在原址上重建,由山门、戏楼、正殿、两厢、后殿等构成封闭式二进院高封火墙四合院式建筑群。今存牌楼式山门、戏楼、正殿、两厢,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飞山庙
飞山宫,又名飞山祠、飞山庙,明正德间土官李椿首建,万历四十年(1612)
知府陈以耀重修,后世代累修,位于铜仁中南门历史街区,坐东向西,依山就势,为三进高封火墙围护四合院式建筑,建筑由西往东依次为院墙(照壁)、牌楼式大门、戏楼、天井、两厢、正殿、观音堂、公安殿,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在北山墙镶嵌的重修二门及公安殿两通功德记事碑,落款分别为
爱新觉罗·旻宁十七年(1837)和
道光二十五年(1845)。飞山宫,是一座
聂氏宗祠,是土司文化的见证。里面祭祀的是飞山太公
杨再思,
唐朝末年诚州、徽州十洞之主,宋初率族归宋,子孙世袭其职、世领其地,为宋元明清武陵山周边最显赫的土司家族。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习俗
铜仁傩文化
铜仁现存着非常有特色的民族民间傩文化圈,而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的飞山宫是这个文化圈的中心傩,起源于远古驱鬼逐疫仪式,由
傩戏和傩技构成,是一种原始宗师的巫文化现象,可追溯到
商朝时期,有三千多年历史积淀和演绎,是我国古代戏剧名副其实的“
活化石”。铜仁的傩堂戏最大特点,就是演出时带着极具艺术特色的面具,也叫“脸壳”或“脸子” ,民间有“带上脸壳就是神,放下脸壳就是人”的说法。这是一种源于古代社会中为祭天祀神、驱魔赶鬼而扮演神兽的装扮艺术,傩戏面具至今仍保留着古代傩面具的特征。铜仁的傩堂戏班子几乎遍及各个村寨,其成员由情趣相投的村民自愿组成,多者二十余人,少则六七人。
傩戏的传承主要靠坛主口传面授,家传与师传相结合,坛主一般都有较好的表演才能和惊人的记忆力,他们有的虽然一字不识,却能背诵许多剧目和全部戏文,声望很高。傩文化以非遗文化的形态在铜仁民间存留、传播,且演绎得更加多姿多彩。
挂社
挂社是碧江区民间传统习俗,始于
北宋时期,延续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三月
清明节前后数日,剪白纸标挂祖坟上,谓之挂清。若未服阙者,先于社日扫墓,以野蔬和饭祭之,谓之挂社”。挂社是碧江区民间传统的祭奠亡灵形式,类似于清明节上坟、扫墓。挂社一般在
春分节气的前三天,后四天。虽然形式上比较单一,但内容与寓意却非常丰富,具有缅怀亲人、亲朋好友联谊、聚餐、娱乐等实效,是一种体现碧江区民间人情世故的最质朴的民族传统习俗。挂社是对新近亡故的亲人的一种祭奠方式,通常从亲人亡故当年开始,连续举办三次,每年一次。第一年称开社,第二年称团社,第三年称圆社。第一年的开社和第三年的圆社是挂社的重点。每年春分时节,以农历二月二十一日为正社,前三天后四天均为挂社日。每逢此时,亡故者亲属齐聚,前去祭奠新坟,扫墓培土。
艺术
文琴
文琴,即
扬琴。扬琴来自
扬州市,传入贵州时间大约在清
乾隆时期。《黔剧史话》云:扬琴约在18世纪末清乾、嘉年间传入贵州,最初只在士大夫文人间流行,被称为“文人雅士之乐”。光绪年间,扬琴演奏在贵阳流行,逐渐成为“市井之乐”。文琴戏演唱形式为分角色坐唱,以生、旦、净、末、丑分行。生角分小生、须生、老生;旦角分花旦、摇旦、青衣;净角分文净、武净;丑角分
文丑、武丑,统称小花脸或小丑;末角不分色。伴奏乐器曾经只用扬琴,后来发展到
二胡、
京胡、
琵琶、
板胡、
月琴、
三弦琴、鼓、板、锣等,音乐变化更为丰富。
金钱杆
“金钱杆”,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民间舞蹈表现形式。在贵州铜仁的江口,非常盛行“金钱杆”表演。在碧江,金钱杆又叫
霸王鞭、
赶山鞭、打
银元、
霸王鞭、打钱杆等。“金钱杆”,较为常见的是一旦一丑的表演,即由两人对着跳舞。因过去有“女不出闺”的礼数,旦角一般由男性装扮,常作为花灯表演节目。在服饰上,旦角穿大襟便衣,多绣茶花、牡丹等图案,下穿
红绿灯鱼百褶裙,衣短裙长,且裙子系在上衣里面。丑角穿对襟衣,镶白色云边,衣袖长于手背。裤子是青蓝色的,且裤脚口较大,腰间系一根带子,有时还插一个烟斗。在头饰上,旦角发髻在头顶,后面用披着的长发代替“线尾子”,有的用青丝帕包头,将帕尾拖于脑后,头顶一侧插艳丽花朵。丑角用黑丝帕包头。后来,经民间艺人整理创新,“金钱杆”舞蹈逐步发展到单人动作和双人动作数十种。此外还有两旦、两丑和多旦多丑等形式,舞蹈动作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和质朴健康,内容更加复杂化,是现代金钱杆舞蹈舞台表演和广场表演的一种主要形式。
特产
铜仁红薯粉丝
碧江的铜仁红薯粉丝生产加工历史悠久,品牌知名度较高,产品以铜仁市碧江区、
万山区境内17乡镇所产优质红薯和地下100米以下优质泉水为原料,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精心加工而成。具有久煮不烂、清香可口、食法多样、丝条粗细均匀、呈半透明状态、无并条碎条、手感柔韧、弹性良好、水分≤15%、淀粉≥75%、灰分≤0.5%、熟断条率≤10%、耐煮时间≥15分钟等特点。铜仁红薯粉丝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梵净山贡茶
梵净山贡茶产自铜仁梵净山之极致,茶之极品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梵净山茶因内含物质丰富(水浸出物45%以上、氨基酸3-5%)外形独特,色泽翠绿,汤色碧绿明亮,清香持久,栗香味浓,滋味鲜醇,叶底完整嫩绿,色香味形俱佳,荣获“中国驰名商标”,身“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录,被评为中国十大推荐绿茶公共品牌,去年“梵净山茶”公共品牌排名全国第31位、品牌价值23.4亿元,“梵净山茶”已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茶叶区域公共品牌。品名:
梵净山绿茶等。
白水贡米
铜仁市滑石乡位于铜仁市东北部,是贵州与湖南的接边乡,距离
铜仁凤凰机场1.5千米,白水优质大米史称“白水贡米”,因其自明代嘉靖27年(1548年)起,每年上贡朝廷而得名,声海内外。米色洁白呈淡绿色,颗粒饱满,晶莹剔透,食之清香四溢,松软可口。白水贡米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和维生素、钙、镁、铁、钾、锌和
维生素c、
维生素e等壮筋养脏素。
风景名胜
碧江区旅游资源丰富,素有“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明珠”之美誉。其中,国家AAAA级景区3个,国家AAA级1个;21个乡村旅游景点。2022年,碧江区接待游客1575.6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6.2亿元,荣获2022年全国
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
重要景点
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
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休闲街区位于
铜仁市碧江区,2023年9月,被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距今608年历史不断代,总建筑面积约29万平方米,共计164栋建筑,新建47栋,保留117栋。由团结广场、红色文化、文庙书院及东山、中南门老街、府街、府衙、梵净茶苑七个组团组成。整个旅游区按照“一店一品”招商原则,引进了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吸引游客的同时,全方面提升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的商业价值,打造铜仁人民的“会客厅”。景观打造上遵守“移步一景”,融合了
徽派建筑、赣派建筑、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带给游客走一步都能感受到不一样风景的全新体验。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铜仁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并于旅游区位于
铜仁市中心城区,总建筑面积17.8万平,是铜仁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历史文化街区,迄今有600多年的历史。
大明边城景区
大明边城景区位于
贵州省铜仁市东郊,于水晶阁沿锦江右岸展开,2012年,被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贵州省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整个景区以“明”史为据,以“明”文化为内涵,以“明”军事为主脉,以地方特色为背景,致力于明朝以来贵州600年历史文化的挖掘,集“吃住行游购娱”及“休闲、养生、体育、影视”等为一体,是西南最大的综合历史文化景区。
大明边城核心景区划分为边城广场演艺区、边城市井文化区(含五角大楼剧场)、边城军事体验区、边城水师龙舟营、大明水寨锦江渔文化区、大明酒庄、水上乐园区和
儿童社会体验馆等八大文化体验区块。大明边城景区,将形成“去
张家界市看自然景观、去凤凰看古城、去梵净山看佛文化,去大明边城了解贵州600年历史文化” 的旅游新格局。
九龙洞景区
九龙洞景区位于碧江区城东17千米的骂龙溪右侧观音山山腰,2014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九龙洞景区由
观音山、莲花寺、九龙洞景点组成。观赏洞内景观(双猴迎宾、将军把关、雄狮托塔、玉象飞壁、
龙女床、九龙潭、许愿树、北京烤鸭、仙鸟吸水、倒挂莲花、月光下的吻、世界第一柱、海螺石、九龙抱柱、孔雀开屏、水母石等)、参观九龙洞科普教育基地,还可以自由选择挑战观音山:拜莲花寺、登莲花峰、观一线天等。 九龙洞是一处大型的天然
喀斯特溶洞,广大恢宏,宽70多米,最宽处达210米左右,高30--110米不等。现已探明部分,洞长2284米,总面积约8万平方米。洞内有7个大厅,已向游人开放4个大厅和一个天厅。单是石柱、
石笋就有数百根之多,30米以上的石柱有8根,20米以上的有6根,10米以上的有18根,还有一根高达44.71米,直径约为16.4米的天下第一柱。另外,还有一条
暗河。
百花渡景区
百花渡景区位于铜仁碧江区巍巍六龙山下,总占地面积300亩。2017年,被列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百花渡完美融合田园旅游、休闲度假、科普教育、花卉观赏、婚纱婚庆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建设有主题花卉园、花卉智能温室、冰雕馆、科技馆、豪华游艇、花卉特色餐饮等十大精品旅游体验项目,花、景、田等多重静态景观,联袂各类风情表演。
著名人物
对外交流
2021年5月6日,
昆山市与碧江区签订缔结友好城市协议。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
综合查询.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3-10-05
行政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10-05
> 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9-30
历史上的碧江.中共铜仁市碧江区委宣传部.2023-10-28
铜仁火车站.贵州铜仁高新区管委会.2023-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