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兰县(英文名:Yilan County),简称宜,位于台湾地区东北隅,东临
太平洋,西倚
中央山北端,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地理中心为
三星乡月眉村,截至2022年底,宜兰县户籍人口共有449,062人,截至2024年,宜兰县面积约2,143平方公里,县治设在
宜兰市,政府驻地宜兰市县政北路1号,宜兰县内辖共有12个乡镇市。
在
清代中叶
汉人大规模入垦之前,宜兰地区的主要居住者为南岛语系的噶玛兰族。他们可能在距今约1,000年前来到宜兰,是
汉族入垦前
兰阳平原的主要居民。随着汉族移民台湾的步伐,
台北盆地于17世纪末年首次传闻有人开始开垦,并逐渐扩展至北海岸各地。1806年,
杨廷理负责筹备开兰事宜。1812年8月派
翟淦接任,是为嘎玛兰厅的第一任通判。1875年,原嘎玛兰厅改为宜兰县。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清廷在马关条约中签字割台。1945年10月25日,
陈仪代表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在
台北市公会堂(今台北市中山堂)受降。1950年台湾省调整各县市行政区域,其中:
新北市分为台北、宜兰二县。
宜兰市县管辖宜兰、罗东、苏澳3区及
宜兰市。
宜兰县在农
渔业方面有许多宝贵资源,如产量居全台前三名的姜、葱、蒜、茭白笋、甘蓝、文旦柚、
蕹菜,如闻名全台的
金枣、梨子、兰花;渔业盛产如鲭、鲣等大宗洄游性鱼类,以及
九孔鲍螺、
石花菜等水产类都为宜兰县的特色产品。宜兰县已开发工业区为龙德工业区,面积236公顷,属于大型综合工业区,厂商以从事化工、机械、食品、冷冻、渔产加工等为主,全区180余厂家。
宜兰县县同时是歌仔戏的发源地,歌仔戏是台湾唯一土生土长的戏曲剧种,发展至今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名称由来
宜兰市,古称噶玛兰、甲子兰或蛤仔难,显示出在
汉人入垦前,噶玛兰族是平原上的主要族群。1875年,原嘎玛兰厅改为宜兰县,而原先取自原住民的“嘎玛兰”名称,也转变为驯雅向化、意味
汉族领域的“宜兰”。
历史沿革
汉人入垦前
在
清代中叶汉人大规模入垦之前,宜兰地区的主要居住者为南岛语系的噶玛兰族。他们可能在距今约1,000年前来到
宜兰市,是汉族入垦前
兰阳平原的主要居民。
宜兰古称噶玛兰、甲子兰或
蛤仔难,显示出在汉人入垦前,噶玛兰族是平原上的主要
族群。他们可能最早与其他南岛民族一同从
亚洲大陆东南沿海迁至台湾,但确切迁入宜兰的时间尚不清楚。噶玛兰人的
聚落多为靠近河流的小型集村,在清朝时被称为“噶玛兰三十六社”,近年学者调查显示其旧社遗址至少超过40个以上。18世纪末,大量
汉人开始移垦兰阳平原,并通过各种手段夺取噶玛兰人的土地,导致一些噶玛兰人陆续迁出原居地,部分更经由海路南下迁至
花莲县、
台东县沿海建立以加礼宛为主的聚落。
大约250年前,泰雅族定居于宜兰大
浊水溪(今
和平溪)上游,后泰雅族越过思源哑口到达浊水溪上游
谷地居住,形成今日
大同乡的泰雅族溪头群;另一部分泰雅族则绕过
南湖大山向东进入南澳北溪或和平北溪居住,成为泰雅族的
南澳岛群,主要居住于南澳乡。大同乡英士以下的各部落来自桃园的卡奥湾群。
曾在
宜兰市地区活动过的非
汉族群体不仅包括前述的南岛民族。由于新航路的发现,17世纪起欧洲人已经抵达台湾。1626年西班牙人因为船员被台湾原住民杀害而来台,后率兵攻占苏澳,建立圣洛伦佐城。随后西班牙人被驱逐,1640年起荷兰人开始委任汉人社商承包各种产品及
大宗商品的交易及征税,承包者需代纳该社一切税款,相对地享有与该社交易的垄断权利。此后经历
显肃皇后王朝到清朝统治,这种制度一直延续。
汉人入垦
随着汉族移民台湾的步伐,
台北盆地于17世纪末年首次传闻有人开始开垦,并逐渐扩展至北海岸各地。到了1770年代,
吴沙等
漳州市人在三貂社(今
新北市双溪乡、贡寮乡)出现。1786年发生林爽文事件,当时台湾知府
杨廷理在防范过程中得知余党逃至三貂、蛤仔难等地,请求淡水厅同知徐梦麟前去缉捕。在徐梦麟的回复中提到
吴沙长期居住于三貂,居民和
原住民对他信服,可请他镇压叛党。这位吴沙后来被认为是“开兰第一人”,首次在史料中有记载。
北台湾的
资本家对这个消息尤为感兴趣,从1787年起多次组织人员进入宜兰,但未成功。因此,他们资助
吴沙组织开拓队,试图在
兰阳平原开发。直到1797年,
宜兰市的平埔族社群遭遇流行病,据说
吴沙用药物治愈后,与各社关系改善,同意
汉族入驻宜兰,建立第一个开拓据点:
头城镇。这时所谓的“吴沙开兰”消息已经传开,各地
汉人纷纷前来寻求机会,组成的“九旗首”虽然仍然以吴氏家族为领袖,实质上已进入群雄并起的阶段。1804年,汉人开垦到
宜兰市(今宜兰市)。
1806年,从台湾西部来到五围外的平埔族阿里史各社,遭到汉人攻击,无奈之下转移到濁水溪(今
兰阳溪)以南寻求生存空间,意外成为罗东地区的
波特兰开拓者队。到了1810年,根据
杨廷理的调查,
宜兰市的人口已达14,452户、42,904人,包括噶玛兰38社、5,540人。
汉族在
兰阳平原的开垦过程中,利用了“结首制”,即将30至50个农民编成一“结”,由“小结首”带领进行开垦,“结”下的田地再分成数“份”,每位力开垦者拥有一份。在小结首之上,还有大结首、总结首和土地资本家。小结首负责的区域称为“结”,大结首负责的区域称为“围”。
从“吴沙开兰”到
清代于1809年筹备噶玛兰厅设立之前的开垦活动,实际上违反了清朝“不得越界开垦”的禁令。但事已成定局,
汉人聚落占据了兰阳平原大部分地区。为确保土地所有权和治安,开拓领袖和有远见的地方官员多次建议朝廷在
宜兰市地区设立官府治理,但在清朝对台消极治理政策下,这些建议仍未被采纳。
纳入清朝版图
1806年,先是发生各籍移民间的械斗,接着海盗
蔡牵、朱沣进犯,官方才感受到如果继续将嘎玛兰置之化外,不设官经理、协调防守,一旦成为贼匪的巢穴,势必又为台湾添一“肘腋之患”。因而
爱新觉罗·颙琰在1809年指示将嘎玛兰纳入版图,指派曾率兵入兰平定海盗乱事、熟悉兰地情况,多次奏请在此地设官治理的
杨廷理负责筹备开兰事宜。
杨廷理考察民情风俗和地势物力,完成《嘎玛兰创始章程》奠定开兰基础。他以“
宜兰市为东、西势适中之地,局面宏敞,山川形势脉络分明,通判、守备均于该地驻劄,必须建筑城垣,以资捍卫”的理由,选择五围(今宜兰市)三结街作为厅治所在地,建造嘎玛兰城。杨廷理筹备开兰的事情结束,原本收到命令调往别的地方,但之后又奉命暂时代理嘎玛兰厅通判,清廷于1812年8月派
翟淦接任,是为嘎玛兰厅的第一任通判,翟淦接手杨廷理的未竟事宜。
清代台湾的地方制度经过多次的改变,但是对于县以下的堡,以及更基层的街庄,则没有太大的更动,宜兰地区最初是根据
杨廷理的规划,分为七个堡。到了1835年,再依据人口及环境等条件,将原先七堡分成十二堡,此后一直到
清代统治结束,就没有再改动过。在此规模下,
清代宜兰市地区的
汉族领域,仅取代替换了原先平埔族的平原区域,但在接近山地区,由于开发的利益和压力,汉族与泰雅族的大小冲突是时有发生。至于原住的平埔族各社,设治之初,杨廷理规划了“加留余埔”政策,是为清代的
原住民保留区,但这个政策似乎在1850年代松动,平埔族由于生计日益窘迫,放弃原居地而徙居近山地带甚至远走他乡。
“宜兰县”诞生
1874年“
牡丹社事件”平息后,清朝官方对整体台湾统治的思考由消极改变积极,1875年,原嘎玛兰厅改为宜兰县,行政制度上由新辟地区临时建制的“厅”,改变为正式管辖的“县”,而原先取自原住民的“嘎玛兰”名称,也转变为驯雅向化、意味
汉族领域的“宜兰”。同时推动“开山抚番”政策,修建包括今苏花古道在内的三条道路,打算进一步开发山地的资源。
刘铭传担任台湾
巡抚时期(1885-1891)在今日三星街区设置抚垦局和隘勇营,作为“理番”的第一线机构,他发动对南澳泰雅人的征讨战争,但都成效有限。
中日甲午战争之前,
宜兰市汉族的主要生息区域,仍然仅限于平原地带。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清廷在马关条约中签字割台,随着台湾整体命运的转向,宜兰地区也走向另一个不同的经验。改隶
日本的最初几年,由于抗日集团的集结与对抗,导致人民生活秩序大乱。抗日行动,引发日军高度的紧张,日军采取坚壁清野政策,对于每个村庄皆仔细搜索,凡以刀枪抵抗,连持有凶器和举动不稳者都悉与枪杀,造成普遍宜兰人极度的不安。
在此之后,殖民政府不断深化对基层地方组织的控制,又在街庄普设警察派出所,并且改造旧有的
保甲制度作为警察的辅助,一步步地强化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管理能力。就整体台湾而言,人治的影响逐渐退位,法治的角色愈来愈重要,远在
东京或
台北市颁布的法令,愈来愈直接地干预了人民的生活,大到都市空间的配置、行政制度的更张,小到卫生、历法、度量衡、断发、缠足等习惯,半推半就地把宜兰人从“传统”推到“现代”。第二个十年,殖民的统治目标则指向对泰雅族镇压与统治。宜兰厅自1903年起开始进行隘勇线扩张政策,沿着宜兰溪南地区的浅山稜脉延伸至南方澳海边,其后并进而连接
至大南澳苏花断崖,对泰雅
原住民进行大包围。
1910年开始推动五年“理番”计划之后,宜兰县内的泰雅族各社便全部纳入殖民政权统治之内。控制原住民地区之后,日人得以开始进行伐樟制脑的工作,并进而推动
三星乡与大南澳平野的土地调查与预约开垦计划,这也为
汉族社会提供了空间扩张的新地域,台湾西部客家移民在这个历史契机下来到宜兰。
溪南地区兴起
1920至40年代是
宜兰市社会稳定、产业经济发展的时期,尤其是溪南地区的兴起。泰雅族原住民问题的解决,使得殖民政府得以全力开发山林资源,继
樟脑事业之后,
太平山顶林业的伐采尤为重要。1917年起台南制糖会社、台湾纸业会社先后成立,在今日
五结乡的二结地区形成一个工业区。1921年经营今日
三星乡天送埤发电所的台湾电气兴业
安尼普株式会社成立,敷设的输电网络,足以供应县境内各式产业之用,成为宜兰地区的工业之母。1924年
日本台湾总督府将营林所移设于罗东,此后罗东街因木材业而大为兴盛,成为宜兰地区经济的首府。同年宜兰线铁路全线通车,进一步解决了宜兰“形势封闭”的交通困境。
1920年实施地方自治,街、庄正式成为一级地方政府,成为一个有预算、有固定编制人员的组织,同时也将原来的
宜兰市厅分为宜兰、罗东、苏澳三个郡。随著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趁著
大正民主时期,台湾人民开始参与各项反对运动。
日本官方不得不适度地开放政治参与空间,以拢络台湾人心。1935年10月,地方制度改革新法令正式发布,确立选举制度,规定地方街庄协议会议员,半由官选半由民选,举办了台湾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地方选举。1937年“
七七事变”后,
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日军
偷袭珍珠港后,为了动员台湾人支援战争,殖民政府积极推动“皇民化运动”。
战后的宜兰
1950年台湾省调整各县市行政区域,其中:
新北市分为台北、宜兰二县。宜兰县管辖宜兰、罗东、苏澳3区及
宜兰市。计1市11乡镇。246941人,面积2137.4615平方千米。县政府设于宜兰。宜兰县辖宜兰市、罗东、苏澳、
头城镇3镇,及
礁溪乡、壮围、员山、冬山、五结、三星、太平、
南澳岛等8乡。
现当代
1958年7月15日,太平乡更名为
大同乡。有鉴于宜兰风灾、水灾的频繁,因而宜兰的治山防洪工作成为施政重点,县政府进行拦砂坝之建设,自此以后宜兰县大体缓解了水患的威胁。之后教育上也有大变革,1968年将六年义务教育延长为九年。战后宜兰的历任县长都重视人才培育问题,1954年起宜兰县在短短的10年之间,凭自己拮据的财力,在每一乡镇设立至少一所初中,招生名额总量,也足以吸纳县内所有的国民学校毕业生。1971年12月2日,将
钓鱼岛列屿划归宜兰县(
头城镇)管辖:包括钓鱼台、
黄尾屿、
赤尾屿、
冲北岩、
冲南岩、
北小岛、
南小岛、飞濑小屿共8个岛屿。总面积6.1636平方千米。1976年7月1日,
员山乡的一至四邻划归
宜兰市梅洲里,原
三星乡所辖的中华村划归员山乡。1979年9月1日,三星乡天山村的王兰巷划归大同乡松罗村。
宜兰的交通问题,在1970年代有了长足的发展,当时适逢“
能源危机”,政府为持续经济发展,推动大型公共建设,与宜兰有关的
北回线、
苏澳港被列入
十大建设,北回铁路于1980年正式通车;苏澳港于1974年开工,1976年兴建北部滨海公路。蒋渭水高速公路是宜兰地区有史以来最大型的交通建设,它是国内第一条横跨东西部的高速公路,西以南港系统
交流道,和北部第二高速公路相接,东至宜兰县
头城镇,南至
苏澳镇,长约54.3公里,贯穿
雪山山脉,沿线大部分为隧道和桥梁。蒋渭水高速公路在1991年7月15日开工,2004年9月16日贯通
雪山隧道,国道5号高速公路也在2006年6月16日全线通车。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宜兰县,位于台湾地区东北隅,东临
太平洋,西倚
中央山北端,三面环山,一面临海,
兰阳平原介于山海之间,其北侧、西北侧与
新北市为邻,西部与
桃园市、
新竹县相接,南边与
台中市、
花莲县相连,地理中心为
三星乡月眉村,地理中心坐标为东经121°32'34",北纬24°39'20",极东为
头城镇赤尾屿东端,极西为大同乡南山村,极南为
南澳岛乡和平溪口,极北为
黄尾屿北端,面积约2,143平方公里。县境东西最宽63公里,南北最长74公里,略呈三角形。
气候
宜兰县属于季风气候区,每年秋冬之际,
东北季风盛发,夏季则气温增高,对流雨旺盛。加上西高东低的地形,终年有雨,9至12月是台风季节雨量最多,全年雨日超过200天,年雨量超过2,700毫米(mm)以上。根据1991—2020年气象数据显示,宜兰县年平均气温为22.8℃,各月的平均气温以1月的16.6℃为最低,7月28.9℃为最高。宜兰县年降水量2,744.3 毫米,其中以10月428.1毫米为最多,3月115.2毫米为最少。年平均
日照市总时数1,429.6小时。
参考资料
地质
宜兰县的
含水层为
粗砂及
砾石层,分布于
冲积扇扇顶至扇央地带;冲积扇的范围大致以铁路为界,海岸平原以砂层或砂土层为主,冲积扇的扇顶和扇央透水性均相当大,在雨量充足时,这些渗透入地的
地下水,随坡降流至扇端,而在扇端一带,常因受压而形成涌泉;沿海地带以细砂及砂土为主,透水性较差,加上沙丘的影响,上游流速较快的地下水被迫流出地面。
罗东溪兰阳溪汇流处以东是
兰阳平原地下水最丰富之地区,到处可见自喷井或涌泉(松树门、龙目井、龙泉、龙潭等游泳池水源皆来自地下涌泉)。一般而言在
冲积扇扇端地区多有涌泉,即在地形
等高线10~20公尺等地区容易产生涌泉或
自流井。
地形地貌
宜兰市县的北、西、南三面为
雪山山脉和
中央山,只有东面向
太平洋,两山之间,兰阳溪穿流而出,冲积成兰阳平原。自西往东,地形由高而低,层层下降,分别是山地、河谷区、山麓
冲积平原区、低湿带、沼泽区、沙丘带及海岸带。
兰阳平原
兰阳平原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是宜兰人主要的生活空间。兰阳平原是
兰阳溪及许多小河流共同冲积造成的联合冲积平原,形状近似等边三角形,三个顶点为头城、三星和苏澳,各边长度约30公里,面积约320平方公里。
兰阳溪上游坡陡流急,侵蚀力强,携沙量大,一出山麓谷线,因
坡度骤减,河流渲泄不及,沙砾四处淤积,形成
冲积扇地形,由于河川切割地面不深、加上多
砾石堆挡,故扇面平原河道多成网流形态分布,每遇豪雨洪患,河水泛滥、漫溢平野,河道摆移不定、经常发生改变,
水系缠绕不清、抢水与袭夺现象频仍,此均为洪涵平原的堆积特征。
兰阳溪到了中下游,流速趋缓,泥沙开始沉淀,经过长久时间的
堆积作用,渐渐形成近似
等边三角形的
兰阳平原,地势平坦宽阔,城镇林立,人口集中,交通方便,是
宜兰市县的精华区。
龟蛇把海口
宜兰市的形势有“龟蛇把海口”,“龟”指东面的
太平洋中有
龟山岛,“蛇”指北起石城里的大澳,南至
南澳乡澳花村的
和平溪口,绵长约101公里的海岸。这一条平滑而略凹入之弧形曲线的地形约分三大段:头城镇石城里的
大澳至外澳里的北港口,山地直接濒海所形成的岩石海岸,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峡角和湾澳。岩岸地区的海岸范围较窄,且高低起伏变化较大,岸外海水较深,属于礁溪
断层海岸。
海蚀平台
海浪日夜不停地淘刷海崖,久而久之,海崖逐渐崩退,形成和
地平线近乎同高度的平坦岩石,这种地形就称之为海蚀平台。头城大里附近海蚀平台尤为广阔,其走向与区域性岩层走向接近平行,而且恰与
东北季风方向相同,因此波浪侵蚀的力量不如
基隆市、鼻头角到三貂角之间的海岸剧烈。而缓斜的岩层面上常有
相交的
节理。
单面山
指一翼陡峭,而另一翼缓斜的山形。其形成的原因,是由
砂岩和
页岩相间的沉积岩层,因造山运动的推挤而隆起倾斜。倾斜的岩层受到海浪侵蚀,下层
地层较软,受侵蚀而凹陷,上层地层的质地较硬,不易被侵蚀。但因下层软岩被淘空后,凹陷变大,上方的硬岩失去支撑的力量而崩落,形成了两面不对称的单面山。
冲积海岸
从头城镇外澳里的北港口至
苏澳镇北方澳,是兰阳冲积海岸,海岸景观较为单调,除了河川的淤沙冲积,强烈
东北季风更是深深影响著它的形成,例如
兰阳溪出海口的“砂嘴”因为波浪和海流的作用,在外海地区堆积而成的堤状砂砾沉积,通称砂洲。整条海岸内侧,在受季风吹拂后,也堆积成一道东侧陡而西侧缓,高约15~20公尺的砂仑,阻绝了平原内的排水,造成竹安、五十二甲、无尾港等多处湿地,每逢大雨台风,经常造成洪涝。
苏花断层海岸
苏澳镇北方澳向南延伸至
南澳岛乡澳花村的和平溪口,是属于苏花
断层海岸。全长约44公里。整段海岸由于苏花断层逼近海岸的影响,显得落差极大。断层山势逼海,几乎没有平地;但仍有几处河流出海处形成可供村落聚集的
三角洲,如东澳、南澳、和平等地。
匹亚南断层
宜兰的地势向东倾斜,匹亚南断层自东北向西南斜贯,除了发源于思源哑口、上游与断层平行的
兰阳溪较少曲折外,其馀的河川皆因为断层的关系,落差很大,在中游形成
冲积扇平原,到了下游则因地势低平堆积旺盛,产生曲流,河水潜入地下,干季时形成荒溪,雨季时积潦成灾。
水文
宜兰县主要河川有兰阳溪、
宜兰河、
得子口溪、
罗东溪、
冬山河、新城溪、大溪川、苏澳溪、东澳溪、
南澳溪及
和平溪。
自然灾害
宜兰从不缺水,但问题水多了导致排水不良,水患严重,自1796年起至1850年,文献记载的风灾水患,造成河流改道、田园淹水者达十九次之多。宜兰的天然灾害中,台风往往是造成灾害最主要的因素。每年四月到十月之间,在西南
太平洋所发生的台风,由于进行方向多西向或西北向,东濒临太平洋的宜兰,台风登陆机率颇高。
行政区划
截至2024年7月,宜兰县县治设在
宜兰市,宜兰县内辖有1市、3镇、8乡,共有12个乡镇市。政府驻地宜兰市县政北路1号。
截至2024年7月30日,参考资料
政治
截至2024年7月30日,参考资料
人口
人口数量
宜兰县平地与山地乡人口分布极悬殊,平地乡人口密集,山地乡因广大山区未予适宜农垦,土地赡养力不均,而人口稀少,根据2022年底户籍登记资料显示,全县现住人口共有449,062人,其中以宜兰市94,679人最多,
罗东镇70,012人次之,而以山地
南澳乡6,119人最少。全县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约209人,以罗东镇6,171人为最多,南澳乡每平方公里8人为最少。社会动态系指迁入与迁出而言,2022年迁入人数21,562人、迁出人数20,941人,计人口社会动态增加621人(社会增加率1.38‰)。自然动态系指出生与死亡而言,2022年出生2,378人、死亡4,629人,计人口自然动态减少2,251人(自然增加率-5.00‰)。
族群
宜兰县
原住民为泰雅族,截至2022年底,宜兰县原住民人口数18,043人,其中男性8,790人占 48.72%,女性9,253人占51.28%,由乡镇分布情形观之,以
南澳乡5,504人所占比率 30.50%最高,
大同乡5,158人次。原住民户数合计6,148户,平地原住民1,033户,山地原住民5,115户。
语言
宜兰县方言主要以
官话、
闽南语、台湾客家方言等为主。台湾闽南话的形成跟明清时期福建泉州、
漳州市两个地区的移民到台湾定居有关。其中,祖籍
泉州市地区(包括
厦门市)的人口略比祖籍漳州地区的人口少一些。漳、泉两地人在彼此长期的生活过程中的密切交往,遂使漳、泉两地的口音相互融合而形成了被台湾学者称为具有“漳泉滥”特点的台湾闽南话。但各地“漳泉滥”的程度有所不同,所以有偏漳州腔的,有偏泉州腔的,有不漳不泉跟厦门腔接近的所谓“混合型”的,宜兰的
闽南语更接近漳州音。
宗教信仰
宜兰县各种宗教面貌呈现极为多元化景象,截至2022年底,宜兰县主要宗教类别为
道教、佛教、
基督教、
天主教等。宜兰县道教、佛教所设立的寺庙、神坛共计656座,其中道教565座,占比86.1%为最多,其次为佛教91座,占比13.9%。另由基督、天主等宗教所建立的教会(堂)则有83处,其中基督教46处,占比55.4%,天主教30处,占比36.1%。截至2022年底,信徒人数共计52,128人,其中,佛教信徒为4,785人,占比9.2%,道教信徒为46,804人,占比89.8%,轩辕教信徒为65人0.1%,占比,一贯教信徒为427人,占比0.8%。截至2013年底,宜兰县教会(堂)的神职人员计有108人。
经济
综述
截至2022年,宜兰县产业园区566.09公顷,占工业开发区1.77%,科学园区70.80 公顷,占工业开发区1.58%,
城市规划工业区513.07公顷,占工业开发区6.70%,丁种建筑用地883.2576公顷,占工业开发区0.44%,平均每户经常性收入及消费性支出1,171,070元,就业人口224,000人,占总人口比例49.6%,失业人数9,000人,失业率3.9%,各产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比例为一级产业5.5%,二级产业33.7%,三级产业60.8%。2002年10月底宜兰县商业登记家数2万2千余家,资本总额35亿余元;同时期该县工厂登记家数1141家,并以食品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修配业、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业、电力及
电子机械器材制造修配业、金属制品制造业占多数。
第一产业
宜兰县在农
渔业方面有许多宝贵资源:如产量居全台前三名的姜、葱、蒜、茭白笋、甘蓝、文旦柚、
蕹菜,如闻名全台的
金枣、梨子、兰花;渔业部分,如鲭、鲣等大宗洄游性鱼类,以及
九孔鲍螺、
石花菜等水产类都为宜兰县的特色产品。此外,宜兰县因地形、气候因素所具有的丰富微生物资源、中草药资源。
截至2022年底,宜兰县农耕土地面积计26,226.68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12.23%,其中短期耕作地计22,155.65公顷占农耕土地面积84.48%,长期耕作地计2,423.85公顷占农耕土地面积9.24%,长期休闲地计1,647.18公顷占农耕土地面积6.28%。农业户计28,649户,农业户占总户数16.27%。年水稻总收获面积计11,169.76公顷,与去年比较减少107.06公顷,总产量计69,088.18公吨,与去年比较增加14.98%,其中
粳稻64,578.70公吨占93.47%,软
籼稻3,875.55公吨占5.61%,粳
糯稻621.93公吨占0.90%,籼糯稻12.00公吨占0.02%。
截至2022年底,宜兰县
渔业从业人数共25,701人,其中专业人员15,441人占60.08%,兼业人员10,260人占39.92%,商业登记家数计26,672家,其中农、林、渔、牧业占1.60%。
第二产业
截至2022年底,宜兰县营运
中级工程师厂家数计1,040家,其中以食品制造业195家最多,占18.75%,其次为机械设备制造业137家,占13.17%,再次为金属制品制造业121家,占11.63%。商业登记家数计26,672家,矿业及土石采取业占0.63%,制造业占5.91%,电力及燃气供应业占0.01%,用水供应及污染整治业占0.33%,营建工程业占11.78%。
宜兰县已开发工业区为龙德工业区,面积236公顷,属于大型综合工业区,厂商以从事化工、机械、食品、冷冻、渔产加工等为主,全区180余厂家;开发中工业区为利泽工业区,面积329公顷,有大小坵块的配置,以满足不同需求。利泽工业区的开发采分期分区方式进行,已完成公共设施、公告销售的面积约70公顷,并有50个厂家购地建厂并陆续投入生产。
第三产业
截至2022年底,宜兰县金融机构总计110家,分别为银行41家,信用合作社11家,农会信用部45家,渔会信用部5家,寿险公司3家,产险公司5家。
截至2022年底,宜兰县商业登记家数计26,672家,批发及零售业占49.05%,运输及仓储业占1.17%,住宿及餐饮业占12.02%,出版、影音制作、传播及资通讯服务业占0.44%,金融及保险业占0.19%,不动产业占0.92%,专业、科学及技术服务业占1.92%,支援服务业占3.85%,教育业占0.23%,艺术、娱乐及休闲服务业占2.59%,其他服务业占7.38%,与110年底26,117家相较,计增加555家,正成长2.13%。
经济功能区
南澳农场
南澳农场原属台当局“财政部国有财产局”委托
土地银行经营,1999年元月,改由宜兰县政府
委托经营。目前由“国有财产局”与宜兰县政府合作经营,现为配合休闲农业提倡及提供民众旅游,已规划并开放作休闲农场。农场道路规划完善、整齐。有生长茂密的桉树林、原生植物园、四季花果及有机蔬菜栽培。提供露营设施、脚踏车骑乘活动及农业体验。周边山林、溪流、海岸等自然景观资源丰富,适合从事定点、生态旅游、农场体验,露营、团康及亲子活动。
重要企业
旺旺集团宜兰食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旺旺集团
宜兰县食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62年,营运发展主体为宜兰食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旺旺集团于1992年正式投资大陆市场,是台湾第一个在大陆注册商标并且拥有最多注册商标的公司,于1994年在
湖南省设立第一家工厂,旺旺集团秉持着”缘、自信、大团结”的经营理念,立志成为”综合消费食品王国”。
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2022年,宜兰县专科以上学校共有3所,学生数8,996人,较上学年度学生数减少872人,高级中等学校共有12所,班级数计384班,学生人数10,756人,其中普通科有164班5,297位学生,
综合高中有30班916位学生,专业群(职业)科有140班3,685学生,实用技能学程有22班473位学生,进修部(学校)有28班385位学生。宜兰县国中共有25所,班级数476班,学生人数11,253人(含南澳完全中学、中道中学、慧灯中学等国中部学生及班级数),较上学年度增加4班,学生数减少367人。宜兰县国小共有76所,班级数1,101班,学生人数22,238人,较上学度增加24班学生数增加518人。宜兰县补校共有班级数35班,学生人数249人,学生数较上学年度减少52人。宜兰县各级学校教职员数为5,877人(教师4,837人职员1,040人),其中专科以上学校教师464人,职员357人,高级中等学校教师1,085,职员252人,国中教师1,127人,职员181人,国小教师2,161人,职员250人。
宜兰大学
宜兰大学为日据时期“工业
日本,农业台湾”政策下所设立的学校。位于台湾宜兰县
宜兰市,被周围的神农路、农权路及女中路所围绕,正校门口设在神农路上,旁边紧邻宜兰县立文化中心及复兴初中,加上附近不远的
宜兰高中及兰阳女中形成文教区;
神农路、农权路及复兴路一带也因附近学生众多而形成一个以学生消费为主要型态的神农生活商圈。
佛光大学
佛光大学,原名佛光人文社会学院,是
佛光山主持
星云大师大师创办。学校于1993年动土,2000年开始招生,先成立研究所、博士班,再进行大学部的招生。佛光大学位于宜兰县
礁溪乡林美山上,海拔约430公尺,是兰阳地区第一所大学。
卫生健康
截至2022年,宜兰县医事人员共有6,540人,其中医师(包括西医、牙医、中医)1,024人占15.66%,药剂人员(包括药师、药剂生)538人占8.23%,护理人员(
护师、护士)3,985人占60.93%,
助产人员(助产师、助产士)2人占0.03%,医检及医用放射线技术人员299人占4.57%,营养师72人占1.10%,镶牙生0人,物理及职能治疗师、生277人占4.24%,其他343人占5.24%。宜兰县医疗机构共有356家,其中医院有9家,诊所有347家;医院开放病床共有3,888床,其中一般病床的急性、慢性病床为1,955、692床、特殊病床有820床,诊所病床共有421床。
截至2022年,宜兰县接受各种预防接种人数共有53,498人次,包括
卡介苗2,673人,破伤风减量白喉混合疫苗0人,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51人,B型肝炎疫苗7,600人,五合一疫苗10,916人,德国
麻疹、麻疹、
流行性腮腺炎混合疫苗6,104人,日本脑炎疫苗5,974人,水痘疫苗2,960人,A型肝炎疫苗5,956人,减量
破伤风白喉非
细胞性
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儿痳痹混合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3,149人,不活化小儿痳痹疫苗0人,13价结合型肺炎链球菌疫苗8,115人。宜兰县药商家数计1,344家,其中药局173家,西药贩卖业49家,西药制造业6家,中药商182家,医药器材商934家。
文化事业
宜兰县在文化产业化的核心主轴中,办理国际童玩
中国艺术节、绿色博览会、国际名校划船邀请赛等活动,成功缔造地方与国际接轨的典范,同时启动宜兰县相关产业的经济活力,达成产业文化化。宜兰县在文化方面的着力点,另有建设地方性综合博物馆,保存与指定古迹、推动传统艺术薪传推广宜兰厝等。系着眼于丰富县民休闲生活,加强县民乡土情感、创造城乡风貌,而这些努力正构成宜兰沛然淳厚的城市内涵。宜兰县文化设施包括宜兰县台湾戏剧馆、宜兰演艺厅、
兰阳博物馆、县立博物馆、三刚铁工厂文物馆等。
台湾戏剧馆
台湾戏剧馆位于宜兰县立文化中心内,是1980年文化中心为响应文建会推展各县市地方特色所设立的专题博物馆。它代表兰阳地区淳朴民风下的地方民俗文化,为逐渐式微的民间戏曲标注精神里程,俨然成为台湾歌仔戏曲的代言人。
戏剧馆全馆共三层,三楼的歌仔戏展示馆,介绍台湾歌仔戏的演进,展示各式曲谱剧本等宝贵资料;本地歌仔剧场内陈设《
荔镜记》剧中“赤水过渡”一景,本地歌仔戏的草根性与乡土风貌展露无遗;现代歌仔戏剧场里则对照展示《
梁山伯与祝英台》中“
楼台会”一景,突显出歌仔戏朴拙中不失细腻的表演风格;曲调介绍区是耳机式按钮放音机座,可自由欣赏歌仔戏的曲韵之美;身段介绍区以照片说明歌仔戏中赏见的动作,进而领略歌仔戏身段的写意之情;戏剧视听资料室搜藏戏剧方面的文献、丛书、资料等,就像一座戏剧图书馆。走到电视座,可观赏歌仔戏动作示范影片,而摆设在此的传统戏台模型,仿
礁溪乡协天庙大木结构的老戏台,依三比一的比例制作而成,以樟木为质材,雕镂精致巧妙。
科技
智慧科技产业将是宜兰县产业发展重点,在跨业整合时引入智慧科技,一方面打造更优质的服务方案,强化对民众的服务体验,另一方面透过智慧科技来协助产业本身的转型升级。此外,亦将发展绿能产业,透过在创能、节能、储能上的发展成果,促进环境的永续发展,以确保宜居城市的愿景。
体育
截至2008年7月,宜兰县境内体育设施包括头城运动公园、宜兰运动公园、
罗东运动公园和苏澳运动公园等。
环境保护
截至2022年,宜兰县垃圾清运量计71,042公吨,在垃圾处理方法中,多以焚化处理为主,卫生掩埋及其他处理方式为辅,垃圾妥善处理率达100%。
交通
截至2022年,宜兰县车辆登记总计445,817辆,包括大客车327辆,大货车4,085辆,小客车143,897辆,小货车21,931辆,
机车273,927辆,
特种车1,650辆。宜兰县公路里程总计1,331公里,国道29公里,
省道350公里,县道80公里,乡道364公里,
专用公路25公里,市区道路465公里。
公路
宜兰市与
台北市间有
国光客运客运联络,并延伸至苏澳、南方澳。宜兰、罗东为县境的交通枢纽,境内交通以宜兰客运为主,
宜兰市有客运通往员山、永镇,由
罗东镇可通往三星、
大同乡;另有台汽客运自宜兰、罗东通往太平山、梨山、南山等地。
铁路
北回线铁路纵贯境内,共有11个停靠站,
头城镇、
礁溪乡、
宜兰市、罗东、苏澳与南澳都是大站,各级对号列车均有停靠,大里、大溪、冬山与东澳则有普通车停靠。
人文
饮食
由于地形的阻隔,
兰阳平原昔日对外交通不便,在与外界接触不多的情形下,发展并保留了不少宜兰特有的菜肴,而依然淳朴的乡情,也使宜兰小吃充满道地乡土味。
糕渣
糕渣是以鸡肉、猪肉和虾仁剁成泥后,加入熬煮5~6小时的
高汤拌煮成浆,倒入盘中冷却、凝固成形,再切块、
裹粉油炸后即可食用;由于外观看来温温的,吃来却相当烫口,因而常以此借指宜兰人“外冷
内热”的性情。
芋泥
芋泥是以熟的芋头,用刀柄来回擀压成泥状,再以大火蒸软,细滑可口。
西鲁肉
西鲁肉做法类似
白菜卤,即是以竹笋、
结球白菜、香菇、笋丝等做成的
白菜豆腐炒肉,烩好后底下再衬以蛋汁炸成的“
蛋巢”,卖相虽不佳,却是很能反映早年民生疾苦、食肉不易的一道民间菜。
肝花
肝花是以瘦肉或内脏、
鱼浆、
荸荠加葱花、葱头等配料剁碎,再裹以
豆皮入炸,只因当时大部分人以
猪肝为主料,故名肝花。
枣饼
枣饼又名查饼,是以
金枣、
桔饼、
冬瓜糖等混合制成的传统
甜食,是兰阳人宴客席间不可缺少的精致小点。
习俗
礁溪协天庙祭典
协天庙的祭典以春秋祭典与乞龟为主,每年各地分灵庙都会回协天庙进香,正殿内供满了上千座的
关羽神像,各地信徒也前来观礼、参拜。农历正月13日(关帝飞升日)的春祭、6月24日(关帝诞辰日)的
寒衣节,都于一日之始——午夜子时举行,为了让地方人士参与,秋祭并于上午辰时重复举行一场,由地方首长主祭。乞龟拜拜于农历正月13~16日举行。
南方澳鲭鱼节
南方澳素有鲭鱼故乡之称,每年捕获的鲭鱼约有12吨以上,不仅是当地渔产的最大宗,也居全台鲭鱼渔获之冠。鲭鱼通常用来制作罐头、柴鱼,也有外销制成
鱼饵,鲭鱼节中则以鲭鱼为食材,料理出道道佳肴,香酥、清蒸或
生鱼片等都相当美味,民众可现场品尝。
二龙村赛舟
二龙村的龙舟赛由上游的淇武兰与下游的洲子尾两庄相互竞技,两庄各有专用龙船,平时置于“龙船厝”内细心维护,
端午节上午由年高德勋者带领,以古礼祭拜点睛、祭拜河神,才开始正式竞赛。
竞赛方式与一般的龙舟赛不同,不设发令员、计时员与裁判,两村选手在起点前约40公尺处立下木椿作为起点标,在大家同声吆喝下以站立姿势划动船身至木椿处,若双方觉得旗鼓相当时便敲锣示意,表示这次竞赛算数,但若有一方认为对方抢划,或没有信心赢得胜利,就不敲锣表示不算,要折回起点重新再来。因双方认定不同,故常常进行了1个小时却连一趟都没有划完。若双方都敲锣示意,则双方抢夺置于终点处象征村泰民安、五谷丰登的平安旗,先拿下的一方即获得胜利,但由于未设裁判,夺旗的先后也常有争议,以至曾一度中断,后终因世交之笃与历史传承,两庄复又重掌
船桨,热闹开锣。
艺术
影视
始于2004年的“宜兰国际绿色影展”(Yilan Gree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在台湾生态环境以及纪录片界有一席之地,也成为创作者及观众向往的特色影展活动之一。2023届影展除了放映
英国广播公司、NHK等电视台制播的国际
生态环境纪录片之外,更邀请台湾在地的本土生态环境纪录片参展。2023宜兰国际绿色影展放映影片包含国际视野单元17部、在地观点单元24部以及小绿芽影片5部,合计46部影片。其中包含
台湾电视金钟奖、金马奖以及
英国Wildscreen国际影展入围及得奖影片,内容涵盖“
气候变迁”及“
生物多样性”等重要议题,并选定已故宜兰在地生态艺术家何华仁先生的
彩鹬创作设计主视觉。
文学
兰阳文学奖每二年办理一次,原则上
奇数届次征选类别为:散文、小说、传统诗、民间故事,偶数届次征选类别为:散文、
自由诗、童话、歌仔戏剧本。
传统工艺
绳结
绳结自古以来作为记事工具,如今所能见到传世的绳结物件,大多是
清代的文物,绳结在中国历代不管朝廷或民间皆广泛应用。绳结除了记事功能外,还有装饰、艺术的功能。台湾省早年承续中国绳结脉络,在男女服饰或家居装饰,皆有运用。绳结保存着陈夏生女士从
故宫收藏的文物以至民间古董店中有关绳结的物件,锲而不舍地观察、收集、整理、研究,除了探索绳结的源流,归纳它的脉络,进而创编出许多前所未见的新结子并结合
漆艺、金工等技法来增添绳结的创新和变化,不但为今的绳结艺术建立起完整的学习和应用知识体系,而且更让它成为传统
手工艺中一种新的独立艺术表现和发展类型。
漆线
漆线工艺为于
雕像素胚表面增加立体花纹,随后在上漆或贴金箔的一种传统而罕见的技术。漆线工艺,无论漆料调和、堆塑、或揉线、图案规划、黏贴漆线,均相当特殊,非其他类别师傅所能完成。
狮头制作
舞狮的传统早在汉朝的
百戏中,就有类似舞狮的《角觝戏》记载,在
唐朝则正式出现舞狮的记载。
台湾省狮阵的发展背景,则和
清代的生活环境有关,当时盗匪横行,
族群之间械斗十分严重,因此乡里为了抵御外来侵犯,便设立武馆以训练子弟保卫家园,加上农业社会中休闲娱乐少,因此武馆往往结合武术及狮阵等,让弟子在闲暇之余既可强身也可娱乐,因此在农村之中便广为流行。狮头制作保存着洪来旺制作狮头,技艺精美,精通武术,是舞狮者,也是狮头制作者,狮头制作经历七十余年完成上千件,经验丰富,且制作之狮头吉祥威武,具实用性及美感。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台湾京剧
京剧是十九世纪中期,徽剧和汉剧相融合,并吸收
昆曲、
秦腔、
梆子等艺术优点,在
北京市形成至今逾两百多年,流布地区广泛、是影响力极大的传统戏曲剧种。1949年后
台湾省京剧以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为宗旨,普遍坚守传统的表演形式。直到1970年代末期,在地培育的传统京剧演员才开始有自觉的走向创新、现代化。随着1900年代以后,两岸京剧艺术创作活动交流深入频繁,新时代青年社群的赏戏观点促进了台湾新编京剧的制作理念逐步开展自身的审美思考,力求在创作新品中彰显台湾人文精神的创意构思。
布袋戏
布袋戏在台湾的历史,一般认为始于
爱新觉罗·旻宁咸丰年间,由福建漳洲、泉洲及广东潮洲等地传来台湾。在
台湾省的历史发展约略可分为九个阶段:笼底戏时期、北管戏时期、古册戏时期、剑侠戏时期、皇民化运动时期、抗俄剧时期、金光布袋戏时期、广播布袋戏、电视电影布袋戏。
歌仔戏
歌仔戏发源于
宜兰县为台湾唯一土生土长的戏曲剧种,发展至今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从萌芽到成形,可分为小戏阶段和大戏阶段。小戏阶段为在宜兰一带的艺人以源自大陆
漳州市一带的『歌仔』来说故事,之后逐渐吸收车鼓小戏的表演形式,以简单的角色来铺演故事,成为歌仔戏的雏形。
粤剧阶段则是在小戏的基础上,吸收
民俗音乐音乐,以及其他流传于
台湾省的大戏剧种之表演成分,逐渐演变为成熟的大戏演出形式。
地区象征
标志
圆形是作用力均衡的一种物理状态,象征宜兰县全方位平衡发展,工商发展、环境保护及人文涵养兼顾;同时为彰显宜兰人积极进取的精神,以椭圆形构图,呈现动感。左上方绿色表现出青绿山林蓝色海水的地理特征。向右渐层融入蓝色以毛笔表现出的如意图案,呈现出浪花向前推涌,强调地理环境的亲海性,也暗示居民一代一代如海浪般向前、生生不息;而其形状案古代“如意”的前端吻合,展现一种对未来的期待。
龟山岛在浪花上方,以毛笔特有的笔锋,在下段形成一种鼓浪前进的动感。既是地标也是精神的象征─不畏风浪,目标明确,永不止息。
县树
1984年十一月三日,宜兰县政府第260次县务会议中,通过选定
台湾栾为宜兰县县树。台湾栾树,台湾话称为
台湾峦树,为世界优良花木之一,台湾原生特有树种, 分布全岛低海拔一千公尺以下山区之阔叶林,其病虫害少,栽植容易,每年到了九月至十月上旬左右开出黄色花朵,灿烂一片,开花至果熟,树冠颜色又转为红褐色,
蒴果宛如一个一个的小灯笼挂满枝头,很具有观赏价值,目前许多公园、绿地甚至于国外的行道树,都广为采用栽植作为美化环境之用。
县花
1984年十一月三日,宜兰县政府第260次县务会议中,通过选定
台湾栾为
宜兰市县县树。台湾栾树,台湾话称为
台湾峦树,为世界优良花木之一,台湾原生特有树种, 分布全岛低海拔一千公尺以下山区之阔叶林,其病虫害少,栽植容易,每年到了九月至十月上旬左右开出黄色花朵,灿烂一片,开花至果熟,树冠颜色又转为红褐色,
蒴果宛如一个一个的小灯笼挂满枝头,很具有观赏价值,目前许多公园、绿地甚至于国外的行道树,都广为采用栽植作为美化环境之用。
风景名胜
冬山河游憩区
冬山河因河道弯曲,沿途又有多条支流汇入,因而每遇大雨便泛滥成灾。也正因此,冬山河流域一带耕作不易,居民以养鸭为生,居民划着鸭母船来回水面,是此区常见的情景,而为长久保存而制成的鸭赏,更是最能显现居民生活的食品。从1974年起,
冬山河经过3年整治,筑成一条长达12公里的
人工河,水位平稳、水流缓和,不仅解决了
兰阳平原4000公顷低洼农田的严重水患,更因其四周景观丰富、规划良好,成为宜兰观光赏游地之一。
罗东北成运动公园
罗东北成运动公园占地47公顷,由宜兰县政府委请日本高野景观建筑株式会社规划设计,全园以“绿”“水”“健康”三大主题,作为地景、水景、运动设施及植栽的规划准则。园区以中轴线划分为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和北玄武四个方位,以此四种神话动物为中心,再把宜兰县及
台湾岛的特殊景观浓缩在运动公园中。
头城老街
头城是
兰阳平原上开发最早的城镇,占着临近兰阳地区唯一
商港——
乌石港的地利,与大陆和
台北市商业贸易往来频繁,盛极一时。头城车站附近的和平街,即当时最热闹的市街,是头城兴衰的见证。老街北段是十三行遗址及卢家宅院,卢家宅院占地宽广,在
清代素朴的闽式传统风格中揉合了日据时期的繁复雕饰与彩瓷洗石,斜顶、灰瓦、圆拱,看起来别有风情。而位于公馆左前方的十三行,是卢家13家商行、仓库的总称。沿老街南行,可抵开兰第一古庙——庆元宫。庆元宫建于
爱新觉罗·颙琰元年,为大规模移民入住宜兰时建立的第一座庙,奉祀着庇佑移民的
妈祖。若以庆元宫为界,老街南段为当年小商家的所在,因此屋舍较为密集,虽不象北段那样宽阔,却更有老街的独特韵味,成排的
粘土实心砖店屋前圆拱连绵,女儿墙上仍刻着昔日
商号。
三清宫
梅花湖南岸的山坡上,有座三清宫,为全台
道教总坛,奉祀道教最高神祗:玉清元始大天尊、上清灵宝大天尊及太清道德大天尊,统称“三清道祖”,这也正是三清宫宫名的由来。以道家勤、静、学为宣扬之道;整座
庙宇庄严中带有轩昂之气。站在庙前广场,视野开阔,远望可鸟瞰
兰阳平原,近观则梅花湖全景一览无遗。
参考资料
行政区划.中共株洲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2024-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