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器疱疹
病毒性疾病
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rpes,GH)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感染泌尿生殖器及肛门部位皮肤黏膜而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引起,少数由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引起。
生殖器疱疹的临床表现为生殖器、会阴、肛周区域、臀部或大腿上部的单个或成簇的水疱,这些水疱在消退前会发生溃疡。常呈慢性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殖器疱疹临床表现常常不典型且存在无症状病毒脱落。
生殖器疱疹的并发症与HSV的局部蔓延和血行播散有关,多发生在原发性感染时,主要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播散性HSV感染、生殖器外皮损、生殖器HSV感染的局部蔓延和并发感染。
生殖器疱疹患者、亚临床感染者均是传染源,其中亚临床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HSV广泛存在于皮损渗出液、精液、前列腺液、宫颈及阴道的分泌物中。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少见宫内感染和产道感染导致母婴传播。罕见飞沫传播和污染物间接接触传播。
一般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作出诊断。实验室检查包括细胞学检查、病毒培养、病毒抗原、病毒抗体和核酸检测等。
抗病毒治疗是治疗生殖器疱疹的主要方法,目标是治疗有症状的生殖器疱疹并预防其复发,抑制病毒传播给性伴。对于初次发作和反复发作的生殖器疱疹,当全身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或用作每日抑制疗法时,尽管其可以部分控制生殖器疱疹的症状,但这些药物无法根除潜伏的病毒。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为核苷类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等。
为生殖器疱疹感染者及其性伴提供咨询和健康教育是生殖器疱疹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包括帮助患者治疗感染、防止HSV通过性接触和母婴方式传播。
2012年全球15-49岁人群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者为4.17亿(2.74亿-6.78亿),感染率为11.3%,每年有1920万(1300万-2860万)新发感染。全球各地区生殖器疱疹HSV-2型感染率差别较大,感染率最高的为非洲(31.5%),其次为美洲(14.4%),感染率较低的为欧洲、地中海东部、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u003c 10%)。2008-2017年中国生殖器疱疹报告发病率为6.14/10万-8.65/10万。不同性病监测点之间生殖器疱疹报告发病率差异较大,高发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HSV属于疱疹病毒科、a疱疹病毒亚科、单纯病毒属的双链脱氧核糖核酸病毒。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为120~150nm,核衣壳为二十面立体对称,核衣壳周围有一层被膜,最外层是包膜,含有病毒编码的糖蛋白,具有嗜神经组织特性。病毒基因组DNA 长约152kb。病毒在细胞核内复制和装配,通过核膜出芽,由胞吐或细胞溶解方式释放病毒,病毒可通过细胞间桥直接扩散,感染细胞同邻近未感染的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HSV可在神经元细胞建立潜伏感染,经常复发。
HSV有两种血清型HSV-1和 HSV-2,基因组同源序列约为50%,HSV包膜糖蛋白G(gG)为型特异性抗原,分为gG-1和gG-2,通过序列分析或限制性内切酶谱分析可区分HSV-1和 HSV-2。HSV-1主要引起口腔黏膜、咽、口周皮肤、面部、腰以上皮肤黏膜及神经系统的感染;HSV-2主要引起腰以下皮肤黏膜及生殖器的感染。
人类是疱疹病毒科的唯一宿主,病毒离开人体不能生存。HSV对热和干燥较敏感,在 50℃湿热环境下或90℃干燥环境下30分钟即可灭活。对紫外线、X线、碘、过氧氯酸、甲醛、乙醚等较敏感。但对乙醇三氯甲烷、酚的敏感性差。
发病机制
生殖器疱疹绝大多数由 HSV-2引起,性接触时通过直接接种或皮肤黏膜的微小伤口侵入易感者。HSV在角质形成细胞内复制,引起细胞内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从而引起表皮局灶性炎症和细胞坏死,出现原发性生殖器疱疹。原发性生殖器疱疹消退后,残存的病毒沿神经轴索运送到神经节,长期潜伏。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或在某些诱发因素的作用下,体内潜伏的病毒复活,出现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口交和肛交行为导致HSV-1感染比例增加。HSV还可在分娩时经产道传给新生儿,引起新生儿HSV感染。
病理表现
基本损害为局部坏死,表皮内水疱形成,受侵细胞出现细胞内水肿、气球样变性,核染色质边移,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周围可见多核巨细胞。若发生溃疡,可见角质形成细胞坏死及明显溶解。水疱如未破溃,主要为单一核细胞浸润,水疱破溃时有多形核细胞浸润。如出现深部溃疡,则真皮层可有单一核细胞及变形核细胞浸润,小血管增生,血管周围有红细胞渗出。
传播机制
传染源
生殖器疱疹患者、亚临床感染者均是传染源,其中亚临床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HSV广泛存在于皮损渗出液、精液、前列腺液、宫颈及阴道的分泌物中。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少见宫内感染和产道感染导致母婴传播。罕见飞沫传播和污染物间接接触传播。
分型及临床表现
本病分原发性、复发性、亚临床感染和特殊类型四种临床类型。
原发性生殖器疱疹
原发性生殖器疱疹为首次感染HSV而出现的症状。潜伏期2~12天。男性好发于龟头、冠状沟、阴茎体等,女性好发于大小阴唇、阴道口、会阴、肛周等。少见的部位包括阴囊、阴阜、大腿、臀部等。有肛交行为者常见肛门、直肠受累。最初的表现为红斑、丘疹或丘疱疹,很快发展为集簇或散在的小水疱,2~4天后破溃形成糜烂和溃疡。局部可出现瘙痒、疼痛或烧灼感。常伴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可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病程2~3周。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多在原发感染后1~4个月复发。复发频率平均每年3~4次,多者可达10余次。多在发疹前数小时至5天有前驱症状,表现为局部瘙痒、烧灼感,刺痛、隐痛、麻木感和会阴坠胀感等。皮损数目较少,为集簇的小水疱,很快破溃形成糜烂或浅表溃疡,分布不对称,局部轻微疼痛、瘙痒、烧灼感。多无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轻。皮损多在4~5天内愈合。病程常为7~10天。
亚临床感染
无临床症状和体征的HSV感染。但携带病毒,有传染性。
特殊类型
疱疹性宫颈炎
表现为黏液脓性宫颈炎。出现宫颈充血及脆性增加、水疱、糜烂,甚至坏死。
疱疹性直肠炎
男性同性恋者可出现肛门直肠HSV-2感染,表现为肛门直肠疼痛、便秘、排脓和里急后重、肛周水疱和溃疡,常伴发热、全身不适、肌痛。乙状结肠镜检常见直肠下端黏膜充血、出血和溃疡。
妊娠期HSV感染
临床表现和非妊娠者相似,但原发性生殖器拖疹可致孕妇流产、早产或死胎。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对胎儿无影响。
新生儿HSV感染
孕妇感染HSV-2,可在分娩时经产道传染给胎儿。新生儿出生后3~30天,出现高热,疱疹,肝、脾和淋巴结肿大脑炎,甚至死亡。
合并HIV感染的生殖器疱疹
病情更严重,病程延长,复发更频繁,并发症多且重。治疗较困难。
并发症
生殖器疱疹的并发症与HSV的局部蔓延和血行播散有关,多发生在原发性感染时,女性较男性易出现并发症。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包括疱疹脑膜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横断性脊髓炎和骶神经根病。
疱疹性脑膜炎
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畏光颈项强直。脑膜炎症状通常出现在生殖器皮损发生后3-12日,经过2-4日发展后症状最明显,此后2-3日症状逐渐减轻。对于免疫正常的患者来说,疱疹性脑膜炎预后较好,脑炎的症状和体征少见,神经系统后遗症极少发生。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表现为会阴部、腰背部和骶尾部感觉过敏或麻木、尿潴留和便秘,多数患者的症状在4-8周内逐渐缓解。
横断性脊髓炎
偶可发现,表现为深部腱反射减退、四肢肌力下降。
骶神经根病
亦较少发生,表现为骶尾部胀痛、不适或麻木感。
播散性HSV感染
少数原发性HSV感染者的躯干和四肢出现广泛分布的播散性水疱。播散性皮肤感染常发生在疱疹出现的早期, 并常引起疱疹性脑膜炎肝炎肺炎关节炎,少数患者可出现血小板减少症和肌红蛋白尿。对于妊娠者、特应性皮炎患者、免疫缺陷病者,播散性HSV感染的可能较大。
生殖器外皮损
通常出现在生殖器皮损出现后的第二周,是原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女性患者更易发生。生殖器外皮损最常见于臀部、腹股沟和股部,手指和眼部也可受累。原发性生殖器疱疹若为HSV-2引起,则9%可出现生殖器外皮损,最常见于臀部。原发性生殖器疱疹若为HSV-1引起,则25%可出现生殖器外皮损,常见于口腔内或口腔周围。
生殖器HSV 感染的局部蔓延
少数生殖器HSV感染者可出现局部蔓延。在女性,可蔓延扩散至子宫腔和输卵管,引起骨盆腔发炎症状,表现为下腹痛、子宫附件触痛。在男性,可蔓延扩散至前列腺,引起无菌性前列腺炎,表现为小腹下胀痛、会阴坠胀龟头刺痛等。
并发感染
指在 HSV感染的同时又发生其他病原体感染。并发感染发生于疱疹发作的第二周,且女性多见。免疫正常的生殖器疱疹患者发生细菌性重复感染少见,极少数患者可发生盆腔蜂窝织炎。并发念珠菌病感染者多见,表现为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部分患者于疱疹的皮损处亦合并念珠菌感染,往往会影响皮损的愈合。
实验室检查
病原学检测(核酸检测、病毒培养和抗原检测)需要采集的标本包括疱液、溃疡面渗液、尿道拭子、宫颈拭子或直肠拭子等;血清抗体检测需要采集血液标本。
细胞学检查
以玻片在疱底作印片,做瑞氏染色,镜下可见多核巨细胞或核内病毒包涵体。
培养法
细胞培养HSV阳性。
抗原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免疫荧光试验检测HSV抗原阳性。
抗体检测
HSV-2型特异性血清抗体检测阳性。此外,型别特异性血清学试验可检测不同HSV型别的血清抗体。在血清中检出IgM抗体,表明有该型HSV的近期感染。
核酸检测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HSV核酸阳性。
诊断
性接触史或配偶感染史,结合典型的原发性、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表现,诊断不难。不典型病例结合实验室检查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
本病需要与接触性皮炎、硬下和贝赛特氏症等鉴别。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患者可能由于对避孕套或者润滑剂过敏,出现生殖器肿胀发红,严重者出现水痘、大疱,可有瘙痒或疼痛。
硬下疳
硬下疳多为单个圆形溃疡,直径1 ~ 2 cm,边界清楚,质硬,不痛。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可查到梅毒螺旋体,梅毒血清学试验可阳性,必要时需复查梅毒血清学检查。
白塞病
部分白塞病患者可出现口腔、生殖器溃疡。溃疡一般较深,疼痛,愈后留有痕。患者可伴眼部病变、小腿结节性红斑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治疗
抗病毒治疗是治疗生殖器疱疹的主要方法,目标是治疗有症状的生殖器疱疹并预防其复发,抑制病毒传播给性伴。对于初次发作和反复发作的生殖器疱疹,当全身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或用作每日抑制疗法时,尽管其可以部分控制生殖器疱疹的症状,但这些药物无法根除潜伏的病毒。
临床常用的药物为核苷类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等,通过三磷酸化激活抑制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聚合酶而影响病毒复制。伐昔洛韦是阿昔洛韦的缬氨酸,口服吸收快且给药频率低于阿昔洛韦。泛昔洛韦口服也具有很高的生物利用度。由于抗病毒药物的局部治疗疗效不足,因此不推荐单独局部应用抗病毒药物。
全身治疗
原发性生殖器疱疹
原发性生殖器疱疹可引起更持久的临床症状,且容易伴发严重女性外生殖器溃疡神经系统受累。即使生殖器疱疹初次发作的临床表现轻微,也可能在后续的复发过程中发展成严重或长期症状。因此,所有生殖器疱疹初次发作者均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疗。推荐口服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
HSV-2导致的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原发感染即有症状的HSV-2感染者,几乎均会出现生殖器疱疹反复发作。即使那些长期或无临床症状的生殖器HSV-2感染者,也会间歇性出现无症状病毒脱落。抗病毒治疗可以作为抑制疗法来降低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复发频率以及缩短病变的持续时间。
HSV-2导致的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抑制疗法
抑制疗法可将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复发频率减少70%~80%,且该疗法对复发较不频繁者同样有效。对频繁复发者应用抑制疗法而不是发作时再治疗,这有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由于长期抗病毒药物引起的相关不良事件和HSV抗病毒耐药情况少见,因此无需停止治疗或实验室监测。应坚持使用安全套以及在复发时避免性行为。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治疗生殖器疱疹发作同样有效,但在抑制病毒脱落效果方面,泛昔洛韦的表现稍微逊色。长期治疗中,药物成本及其服用便捷程度也是需要主要考虑的因素。
HSV-2导致的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发作期治疗方案
要确保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发作期治疗有效,需要在出现皮损1天内或在疾病出现前驱症状时立即开始治疗。需提前给患者提供药物并嘱咐患者出现症状时立即采取治疗。阿昔洛韦、泛昔洛韦和伐昔洛韦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发作期的疗效相同。
HSV-1导致的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与HSV-2导致的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相比,HSV-1导致的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第一次发作后复发率较低,并且在感染的第1年内生殖器部位的病毒脱落迅速减少。由于复发和病毒脱落的风险降低,HSV-1抑制治疗仅用于经常复发的患者。
局部治疗
保持患处清洁、干燥。皮损处可外涂3%阿昔洛韦乳膏或1%喷昔洛韦乳膏、酞酊胺霜等。但单独局部治疗的效果远逊于全身治疗。
特定人群治疗
妊娠合并生殖器疱疹
阿昔洛韦可以安全地用于各个孕期的孕妇以及哺乳期妇女。初次发作生殖器疱疹或复发性疱疹的孕妇可口服阿昔洛韦治疗,患有严重HSV感染的孕妇应静脉途径给予阿昔洛韦。从妊娠第36周开始采用阿昔洛韦抑制疗法可减少孕妇生殖器疱疹复发的频率,在怀孕后期同样可以减少剖宫产率。然而,这种治疗方法可能无法完全预防新生儿感染HSV。
新生儿疱疹
如果产妇分娩时皮损处HSV检测阳性或观察到产妇出现可疑的皮损,新生儿出生时则可能感染HSV。应咨询儿童传染病专家并随访。新生儿在出现疱疹临床症状之前可采用黏膜表面HSV培养或PCR检测来诊断并指导初始治疗。对出现新生儿疱疹的患儿,应及时识别并予系统性阿昔洛韦治疗。
免疫缺陷或HIV/AIDS感染者的生殖器疱疹
可适当增加药物的剂量,持续给药直至临床症状缓解,如使用阿昔洛韦或泛昔洛韦治疗后,皮损或症状持续存在,应怀疑此HSV 已产生耐药。可改用膦甲酸钠静脉滴注治疗,直至临床症状缓解。皮损局部外用1%西多福韦凝胶。
预防
生殖器疱疹的预防有其自身的特点,要强调咨询和健康教育。为生殖器疱疹感染者及其性伴提供咨询和健康教育是生殖器疱疹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包括帮助患者治疗感染、防止HSV通过性接触和母婴方式传播。
咨询
为有症状的HSV-2生殖器疱疹患者提供咨询
为无症状的HSV-2生殖器疱疹患者提供咨询
为HSV-1生殖器疱疹患者提供咨询
健康教育
特定人群预防
孕妇
在孕晚期,未感染生殖器疱疹的孕妇应避免与已知或怀疑患有生殖器疱疹的性伴侣发生阴道性交。此外,未感染口唇疱疹的孕晚期女性应避免与已知或怀疑患有口唇疱疹的性伴发生口-生殖器性接触。特异性血清学检测可作为鉴别孕妇是否感染HSV以及怀孕期间HSV感染风险的指标。可对性伴侣感染HSV的无生殖器疱疹病史的女性进行血清学检测。
新生儿
新生儿疱疹的预防既取决于预防孕妇在孕晚期感染生殖器HSV,也取决于避免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暴露到生殖器疱疹皮损和脱落病毒中。出现新生儿疱疹的患儿母亲大多数无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症状。若母亲临近分娩时感染HSV,则传播给新生儿的风险很高(30%- 50%);有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史的孕妇或孕期前半程感染HSV者,将HSV传播给新生儿的风险较低(\u003c1%)。由于孕晚期是新生儿感染HSV最危险的时期,因此孕晚期生殖器HSV感染的女性需要咨询妇产科专家和传染病学专家。临床医生应询问所有孕妇是否有生殖器疱疹病史或与HSV感染有关的生殖器部位症状史。在临产前,应仔细询问孕妇是否有生殖器疱疹相关症状(包括前驱症状:病变出现前生殖器部位的疼痛或灼痛等不适感),同时应仔细检查孕妇是否有疱疹样皮损。没有生殖器疱疹症状或前驱症状的孕妇可以经阴道分娩。建议临产时出现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皮损的产妇行剖宫产以减少新生儿感染HSV的风险,但剖宫产不能完全消除产妇将HSV传播给新生儿的风险。
历史
生殖器疱疹于1736年由John Astruc首次插述,1754年被确认为性病的一种,1967年Nahmias 证实HSV-2为主要病原体
研究进展
抗疱疹病毒的临床药物
一系列有抗疱疹活性的新核类似物不断研发,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化合物为鸟嘌呤衍生物:无环H2G、碳环环丁烷(阿巴卡韦)和环丙烷(A5021)的类似物。它们是新药开发的基础。核苷磷酸盐衍生物用于临床,这其中包括西多福韦一种胞密核苷类似物,适用于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症。而阿德福韦替诺福韦,为腺嘌呤核苷物,用于乙型肝炎和HIV的治疗。这些化合物能同时抑制HIV和HSV。
随着对抑制疱疹脱氧核糖核酸合成研究的深入,其他治疗靶点的研究也不断开展。几个新的具有抗疱疹活性的化合物被开发,它们是病毒解旋酶-引物配位化合物抑制剂(UL5、UL52、UL8)。恶二唑苯基衍生物(ASP2151)能有效地抑制HSV-1和HSV-2。ASP2151的有效率大大超过了阿昔洛韦,该化合物在2011年成功地通过Ⅱ期临床试验
临床分离耐药的HSV毒株基因型的研究
长期用药导致耐药HSV毒株的出现,使得病程不可控制。在95%的病例中, 阿昔洛韦耐药由病毒胸苷激酶突变所致。仅5%的人会有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基因突变,它决定了对抗病毒药物的抵抗。
2021年2月3日,《病毒学》(病毒学)杂志在线发表了浙江大学潘冬立教授团队、姚玉峰教授团队合作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利用实验室构建的TK基因点突变(HSV-1)病毒株V24G,揭示这个突变位点对阿昔洛韦耐药的同时,还具有较弱的致病力以及较强的潜伏能力等表型特点,为临床上治疗TK点突变HSV-1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生殖器疱疹疫苗
临床上选择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缓解症状,但无法根除潜伏在背根神经节中的病毒,不能从根本上有效控制潜伏期感染并阻止病毒传播。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被认为是控制传染性疾病最行之有效的措施。
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又叫死疫苗),是最早开始研究的HSV疫苗。人们使用加热、紫外线照射或甲醛水溶液处理的方法将HSV灭活,病毒不能增殖,但仍保留了免疫原性,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抗体。灭活的HSV无法进入宿主细胞增殖,不能通过内源性抗原提呈诱导CD8+的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因此细胞免疫较弱。该类疫苗制备技术简单,但免疫原性不高,还可能有致癌风险,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
减毒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的研制是通过在病毒的基因组中敲除与病毒毒力、潜伏、复苏等相关的片段,使HSV毒力减弱,但病毒在体内仍有一定的增殖能力和免疫原性,除诱导体液免疫外,还可产生较强烈的CD4+和CD8*细胞免疫反应。删除了HSV-2g E2基因的突变株是一种具有复制能力的减毒活疫苗候选株,不表达gE糖蛋白,使病毒从神经元细胞的胞体向轴突末端顺行转运发生障碍。缺点是突变病毒株在体内有重新激活恢复毒性的可能,因此,此类疫苗的研发过程中安全性需重点评估。
DNA疫苗
DNA疫苗又称为基因疫苗、核酸疫苗,是用编码病原体有效免疫原的基因与质粒构建的重组体直接免疫机体,使转染宿主细胞表达保护性抗原,从而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不仅可诱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还具有分子稳定性高、毒性低、制备工艺简单的优点。HSV DNA疫苗大多采用g D2和g B2这两种抗原基因。此类DNA疫苗产生免疫保护作用需要较高的剂量。
复制缺陷疫苗
复制缺陷疫苗,一类是由病毒复制相关基因被选择性删除,进入人体后无法复制的病毒制成,该类疫苗安全性较好。另一类由单周期非感染性病毒制成。因为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必须依靠包膜上的糖蛋白,缺乏此类糖蛋白的病毒不能再感染细胞进入下一轮复制周期,但可以发挥其免疫原性对机体产生免疫保护作用。DISC HSV-2 g H是一种删除了g H基因的HSV-2突变病毒,由于缺少g H基因,该病毒只能在重组表达g H基因的细胞内增殖,人体细胞不表达g H,因此该病毒在人体细胞内只能进行一轮复制。临床试验证明了此疫苗的安全性,但疫苗接种组与安慰剂组相比,病毒排放率和复发率相近。
亚单位疫苗
亚单位疫苗是利用病毒中可激发保护性免疫的有效成份制备的疫苗。由于仅使用了病毒结构的部分成分,因此可有效避免无效成份所致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目前研究较多的是HSV表面的糖蛋白g B和g D。g B是一种跨膜包膜糖蛋白,参与病毒穿透细胞膜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g D与宿主细胞的受体结合参与病毒的入侵。提取HSV-2糖蛋白g D、g B加入佐剂MF59构建的疫苗,可诱导26%的女性产生长达6个月的高效价抗体,但对男性无效,考虑与两性生殖器解剖学差异有关,即疫苗在女性生殖器黏膜组织中比在男性生殖器表皮组织中更易发挥免疫保护作用。
合成肽疫苗
合成肽疫苗是一种新型基因工程疫苗,也称为多肽疫苗,是根据诱导保护性免疫应答有效抗原的氨基酸序列,人工设计并合成的免疫原性多肽,免疫原性较弱,需与佐剂联合使用。与HSV识别相关的糖蛋白抗原多肽是构建疫苗时的重点选择方向,此类多肽与人体重组蛋白结合可达到较好免疫效果。Herp V是一种HSV-2多肽疫苗,包含32种35聚HSV-2合成多肽,使用的佐剂为人热休克蛋白70,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小鼠模型中可同时产生CD4+和CD8+T细胞反应。I期临床试验表明,该疫苗安全性较好,而且在HSV-2血清抗体阳性的受试者中,可检测到显著的CD4+和CD8+T细胞反应。
HSV疫苗困境与展望
HSV疫苗研发的困境主要有:①在不能减少亚临床感染无症状HSV脱落的情况下,预防生殖器病变的疫苗可能不会阻断HSV向性伴传播;②在动物模型上取得成效的候选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后成效不佳;③难以激发持久性免疫,无法保证对HSV再感染具有保护作用;④无明确共识确定疫苗试验的主要终点;⑤无明确共识确定候选疫苗进入临床试验的合适时机。HSV疫苗的研发仍面临诸多挑战,但国内外学者在HSV疫苗研发方面做出的探索将为之后HSV疫苗的成功研发奠定坚实基础。
流行病学
国际生殖器疱疹流行病学特征
2012年全球15-49岁人群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者为4.17亿(2.74亿-6.78亿),感染率为11.3%,每年有1920万(1300万-2860万)新发感染。全球各地区生殖器疱疹HSV-2型感染率差别较大,感染率最高的为非洲(31.5%),其次为美洲(14.4%),感染率较低的为欧洲、地中海东部、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u003c 10%)。英国公共卫生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英国生殖器疱疹报告病例数为31860例,发病率为58.2/10万。
中国生殖器疱疹流行病学特征
2008-2017年中国生殖器疱疹报告发病率为6.14/10万- 8.65/10万。不同性病监测点之间生殖器疱疹报告发病率差异较大,高发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一些监测点超过100/10万,部分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监测点报告发病率较低(\u003c5/10万),少数监测点为零报告。
参考资料
genital herpes.ICD-10 Version:2010.2023-05-20
生殖器疱疹.用于死因与疾病统计的ICD-11.2023-05-20
目录
概述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表现
传播机制
传染源
传播途径
分型及临床表现
原发性生殖器疱疹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亚临床感染
特殊类型
疱疹性宫颈炎
疱疹性直肠炎
妊娠期HSV感染
新生儿HSV感染
合并HIV感染的生殖器疱疹
并发症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疱疹性脑膜炎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横断性脊髓炎
骶神经根病
播散性HSV感染
生殖器外皮损
生殖器HSV 感染的局部蔓延
并发感染
实验室检查
细胞学检查
培养法
抗原检测
抗体检测
核酸检测
诊断
鉴别诊断
接触性皮炎
硬下疳
白塞病
治疗
全身治疗
原发性生殖器疱疹
HSV-2导致的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HSV-2导致的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抑制疗法
HSV-2导致的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发作期治疗方案
HSV-1导致的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局部治疗
特定人群治疗
妊娠合并生殖器疱疹
新生儿疱疹
免疫缺陷或HIV/AIDS感染者的生殖器疱疹
预防
咨询
为有症状的HSV-2生殖器疱疹患者提供咨询
为无症状的HSV-2生殖器疱疹患者提供咨询
为HSV-1生殖器疱疹患者提供咨询
健康教育
特定人群预防
孕妇
新生儿
历史
研究进展
抗疱疹病毒的临床药物
临床分离耐药的HSV毒株基因型的研究
生殖器疱疹疫苗
灭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
DNA疫苗
复制缺陷疫苗
亚单位疫苗
合成肽疫苗
HSV疫苗困境与展望
流行病学
国际生殖器疱疹流行病学特征
中国生殖器疱疹流行病学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