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张掖国家湿地公园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
甘肃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张掖市北、黑河东侧,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0°23′45″-100°29′10″,北纬38°56′56″-39°0′6″之间,总面积1347.65公顷,其中保育区601.74公顷、恢复重建区379.84公顷、合理利用区366.07公顷,湿地率78.06%,是以黑河流域潜水地带草甸、内陆盐沼湿地植被和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荒漠绿洲生态系统类型湿地公园
甘肃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植物有45科124属195种,禾本科有21属,菊科有12属,豆科和黎科分别有11属和9属,优势植物有9科9属22种;常见动物隶属于3纲24目42科75属,包括鱼类、两栖纲、鸟类和兽类共4大动物类型共100多种,其中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3种、甘肃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种。
2009年12月,甘肃张掖中国湿地公园被批复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2011年,甘肃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被评定为中国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2016年12月,甘肃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正式通过验收授牌,被列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建设国家湿地公园之一。
发展历史
在人类与黑河湿地长达数千年融合中,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形成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厚重底蕴。《山海经》中记述黑河王母娘娘的领地,春秋时期的《尚书·禹贡》、《周礼》等文献上曾将黑河至居延泽的大片湖泊列为著名湖泊,称为“西海”。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张掖市以地处丝绸之路中段的优越地理位置,成为中西文化交汇的重镇,这片沃土上留下了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遗迹,皇家寺院张掖大佛寺、千古城池黑水国遗址隋朝木塔、唐代钟楼、明代粮仓、清代总兵府等名胜古迹,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大禹导弱水于合黎”、“老子骑青牛入于流沙”、“周穆王西巡”、 “张骞出使西域”、“霍去病西征”、“隋炀帝召开世界博览会”、 “马可·波罗旅居甘州”等历史事件,更赋予这片土地神奇的魅力。
源于湿地之上的张掖市,农耕文化同样历史悠久。从汉代开始,张掖绿洲农业一直处于发展的前沿,这历代王朝所器重。唐朝武则天时代,甘州刺史李汉通就奉命在甘州屯田引种水稻,城北乌江的大米因光照充足,生长周期长,味道格外醇香,曾一度成为贡米,沿着丝绸之路远运长安,张掖有了“天下称富庶者无出陇右”的赞誉。明朝诗人郭绅有诗云:“甘州城北水云乡,每至秋深一望黄。穗老连畴多秀色,实繁隔陇有余香。”足见张掖农耕文化的深厚渊源。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张掖市甘州区城郊北部,与市区紧密相连,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0°06′—100°54′,北纬38°32′—39°24′。区划面积1347.65公顷,东至昆仑大道,西至312国道新河桥段及黑河东岸,南至城区北一环路,北至兰新铁路
优越条件
张掖地处河西走廊中部、黑河冲积扇形成的三角洲之上,长期以来一直流 传着诸如“甘州不干水池塘”、“半城芦苇半城庙(塔)”、“一城山光,半城塔影,连片苇溪,遍地古刹”以及“四面芦苇三面水”、“水六庙三一居处”等许多民谚俗语,有“张掖市”、“塞上江南”之称。张掖南通青海省,北接内蒙,东至兰州市,西达敦煌市,是古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312、张掖—孟连公路和连霍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张掖军民机场和兰青枢纽铁路运输线即将开通,交通快捷,区位优势突出,人流、物流、信息流密集,规划区周边有亚洲第一室内卧佛—张掖大佛寺、中国最美七大丹霞之一的祁连彩色丹霞、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之一的祁连山草原、西北名胜马蹄寺石窟群等旅游景点,同时,与周边的武威、敦煌、青海湖、阿右旗、额济纳旗等旅游景区对接便利,具有较好的竞争潜力。
地形地貌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区处于黑河中游祁连山脉洪积扇前缘和黑河古河道及泛 滥平原的潜水溢出地带,是由河流、草本沼泽、湿草甸等天然湿地,以及人工湖、池塘、沟渠等人工湿地为主体构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类型多样,原生态特征突出。有文字记载,张掖市城北郊自古即有“甘州城北水云乡”之称,自城区至北郊湖泊遍布,百泉喷涌,形成了3万多亩伴城而生的湿地系统。
规划区南高北低,自然落差20米(1467—1445),除了黑河河道及径流新河补充水源外,地下水渗出是其主要水源,北郊湿地内有天然泉眼12202 个、渠道3条、人工引水排阴沟17条,湿地植物密布,形成一片“水乡泽国”的胜景。规划区湿地植被丰富,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湿生植物、盐生植物与陆生乔灌林木、草原植被、荒漠植被镶嵌分布,形成的西部绿洲生态系统在我国西北干旱区具有典型性,世界范围内也具有独特性,具有特殊的保护价值。
气候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区气候属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其显著特点是:降水稀少而集中,年降雨量仅129毫米,在时间分布上,多集中在6—9月份,约占全年总量的71.9%,春季降水仅占14%,年内降水分布很不均匀,年际变化较大;蒸发强烈,全区年平均蒸发量2047毫米,干旱指数高达10.3。日照充足,温差大,太阳年辐射总量147.99千卡/平方米,年日照时数为3085小时;多年平均气温为7℃,历年最高气温为37.4℃,最低气温为 -28℃,无霜期153天。全年盛行西北风,年均风速2米/秒,最大风速36米/秒,年均大风日数14.9天,最多天数40天,最少3天,年均沙尘暴日数 20.3天,最多33天,最少14天。灾害性天气有大风、沙尘暴、干热风、干旱、霜冻、初春低温等。
水文
按照水系分布,湿地区自东向西主要由东泉渠系、阿薛渠系、庚名渠系、黑河(滩)水等四大水系构成,天然河道、引水渠道、排阴沟、排污渠纵横交错,有机井71眼,泉眼(泉域)12202处。除黑河滩无污水排放、庚名干渠泉水与污水可以分流外,其它渠道均为河水、泉水和污水混流。受南部潜水侧向径流和深层承压水的越流补给,地下水自南东向西北运动,水位埋深大部分在1米以内。规划区水资源总量为1.37亿立方米,其中泉水溢出量1.18立方亿米, 城市污水排放量0.19亿立方米。因牵涉到周边1.28万亩农田灌溉,目前的水资源量尚缺2385万立方米,需考虑补水。
土壤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区总面积61622亩,其中,湿地面积25995亩,水浇耕地17761亩(水田10722亩,开荒地6834亩,新开荒地205亩),林地3518亩,建筑可用地12580亩,道路用地1356亩,未利用地256亩,其它用地156亩。规划区土壤类型主要有草甸土、潮土、溪淤土、草甸盐土、沼泽土。大部分为湖积堆积物、系黄褐色、灰绿色的淤泥质土,表层零星分布黄粘土或富含腐殖质的淤泥层。土壤中水分充足,好氧性微生物活动受阻,不利于有机化合物的矿化,影响成土的方向和进程,形成了以草甸土为主的自然土壤和以潮土为主的耕作土壤。
区域范围
湿地公园是对具有独特性的湿地区域进行保护的一种措施,也是以湿地资源为基础,融合当地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对公众进行生态教育、开展科学研究、发展生态旅游的一种利用模式。一流的中国湿地公园,就是地方形象的金字招牌。张掖市国家湿地公园是甘肃省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也是内陆河流域上的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无疑是提升张掖形象的“金字招牌”,它的规划、定位、建设与发展前景,也是当前黑河湿地保护工程中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
规划的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张掖市甘州区城郊北部,与市区紧密相连。区划东至昆仑大道,西至312国道新河桥段及黑河东岸,南至城区北一环路,北至兰新铁路,总面积1347.65公顷,其中湿地面积2.6万亩。规划区南高北低,自然落差20米,除了黑河河道及径流新河补充水源外,地下水渗出是其主要水源,湿地植物密布,形成一片“水乡泽国”的胜景。
保护目标
综述
以黑河水和广袤湿地为代表性的生态资源,是张掖市生存发展的生态 屏障,也成就了旧时张掖“塞上江南”的美誉。旧地方志称:“一城山光、半城塔影、连片苇溪、遍地古刹。”民间流传着“甘州不干水池塘”的谚语。据志书记载,旧时张掖城内外举步见塘,抬头见苇,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特别是城区北郊的沼泽湖滩,旧称“北湖”,芦苇蒲草成片相连,山泉湖水碧波荡漾,水鸟云集,鱼翔浅底,草木繁茂,荡舟水草之中,尽赏四时美景。“不望祁连山脉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便是古城张掖美丽景色的真实写照。同时,可以把张掖湿地、祁连山风光、峡谷、草原、森林、冰川以及周边自然景观,以及张掖大佛寺、马蹄寺及丝绸之路古道、古城、古村、古堡、古人类活动遗迹等人文景观,进行整体组团营销,也可以与青海湖、内蒙阿右旗联合开发荒漠绿洲高原环线旅游线路,这一旅游产品具有旅游的差异性,在世界范围内相当独特。
交通条件
张掖市地处欧亚大路桥的战略要地、国家重点开发建设的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部位,位于著名丝绸之路旅游带, 陇海兰新铁路连霍高速穿越东西全境,上海—霍尔果斯公路张掖—孟连公路在张掖交会,兰新铁路第二复线、张掖民用机场、兰西客运专线等重大项目即将开工建设,这个项目建成后,贯穿张掖境内的铁路将达到六条。随着兰新高速铁路和张掖至兰州城际铁路的建设完工,张掖必将成为西部交通网的一个铁路中心枢纽城市,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聚集区。其将凸显张掖市东出西进、南来北往,沟通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等省际交通的地理优势,成为聚集地气、人气、商气的西部旅游城市。
管理措施
规划理念
根据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的内在要求和发展方向,我们在总体 规划始终融入“承文化底蕴,建生态张掖,活湿地资源,聚人脉商脉”的理念,不论是功能区的划分、建设项目的设置、专项规划,还是基础设施建设、绿化美好、旅游规划等,都要以生态为本、文化为魂,使其处处见湖光水色,处处有文化气息。
指导思想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与建设的指导思想为“生态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生态优先,即保护黑河市湿地的自然遗产、地域景观、生物多样性,防止湿地功能衰退。科学修复,即在保护、利用和提高过程中,注重各个开发建设环节中的科技含量,科学保护湿地。适度开发,即利用综合利用天然禀赋的湿地资源及周边自然、人文资源,进行文化与绿色组团,提升城市品位,展现城市形象,形成与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的“历史文化名城”、“西部生态之城”、“高原湿地之城”相一致的建设。合理利用,即在保护湿地自然生态特征的前提下,注重挖掘、展示、利用源于湿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科学合理地安排建设项目,让公众在领略湿地自然风光、认识湿地的同时,享受湿地文化,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规划原则
根据指导思想,在规划中坚持以下原则:全面规划,分期实施。根据湿地公园资源状况、保护利用,对张掖中国湿地公园进行全面规划,并根据资金投入、轻重缓急和现有条件分期建设。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突出生态主题,最大限度地维护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发挥湿地改善生态环境、湿地休闲和科普教育等方面的作用。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旅游活动、近期建设与远期利用的矛盾,协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间的关系,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利用和适度建设。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充分利用湿地公园建设范围内现有的地形、地貌和区位场地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项目的规划布局,减少项目建设工程量。注重文化,突出特色。注重湿地原生态景观的利用和修复,突出地域景观特色,利用湿地公园潜在的景观、环境及地方历史、民俗文化等资源,进行功能布局,充分利用和体现项目区的历史文化、生态文化及资源特色,突出个性,创出新意。
公园定位
主打“生态保护、科普宣教、生态旅游、文化体验”的品牌,体现“戈壁水乡”、“湿地之城”和农耕湿地文化为特征,展示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流域湿地的独特风光。据此,张掖市国家湿地公园的定位是:张掖形象的名片、黑河风情的窗口、科普教育的课堂、生态旅游的亮点。
资源情况
植物资源
综述
甘肃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植物有45科124属195种,禾本科有21属,是属数最多的科,其次是菊科有12属,豆科和黎科分别有11属和9属。甘肃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内有中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星叶草,中国国家三级保护植物肉苁蓉蒙古扁桃桃儿七属裸果木等。
甘肃张掖中国湿地公园的优势植物有9科9属22种。乔木优势植物主要为沿河栽培的树种,常见的有多枝柽柳沙枣杨属等,草本主要有芦苇、长苞香蒲小香蒲水烛赖草黑三棱、穿叶子眼菜、小眼子菜、三裂碱毛莨、藨草泽泻、细灯草小花灯芯草披碱草假苇拂子茅菹草圆囊薹草水葱香蒲等。分布于人工池塘的湿地浮游植物有79种且数量较多,其中蓝藻12种、绿藻32种、硅藻18种、双鞭毛虫门3种、眼虫8种以及黄藻、隐藻和金藻各2种,优势种群栅藻、小球藻、十字藻、鱼腥藻属、拟鱼腥藻、针杆藻、隐藻、小环藻、衣藻属、平裂藻、蓝纤藻、裸藻等。
甘肃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植被复杂多样,植被类型主要为温带荒漠植被,共有阔叶林湿地、灌丛湿地、草丛湿地和浅水植物湿地4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和19个群系,主要植被类型有落叶阔叶林湿地植被、落叶阔叶灌丛湿地植被、盐生灌丛湿地植被、莎草型湿地植被、禾草型湿地植被、杂类草型湿地植被、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湿地植被。
阔叶林湿地植被型组
甘肃张掖国家湿地公园阔叶林湿地植被型组主要分布于甘肃张掖中国湿地公园河流湿地中的边滩地,土壤类型为荒漠灰棕漠土、灌漠土、潮土和林灌草甸土,土壤水分中等偏湿。由落叶阔叶林湿地植被1个型、沙枣杨属2个群系组成。沙枣群系,生于河滩,胸径15厘米以上,高度大于9米,冠幅350×350厘米,伴生有多枝柽柳草本层主要为披碱草,伴生有芨芨草小花棘豆、艾蒿等。杨树群系,分布于泛洪平原湿地河滩或沼泽滩地,直径在14-50厘米,平均胸径24厘米,平均高7.5米,成零星分布,面积较小。
灌丛湿地植被型组
甘肃张掖中国湿地公园灌丛湿地植被型组位于甘肃张掖国家湿地公园黑河河道河滩地,土壤类型主要为灰漠土、灰棕漠土、荒漠风沙土,水分中等偏旱。由落叶阔叶灌丛湿地植被型和盐生灌丛湿地植被型2个植被型,以及沙棘群系、多枝柽柳群系组成。中国沙棘群系主要分布在黑河河滩,属落叶阔叶灌丛湿地植被型,中国沙棘多为灌木,属于栽培树种,有些已长成小乔木,高度在6米以上,整体盖度接近100%;草本层主要为假苇拂子茅,伴生有红柳、苦苣菜、节节草、鹅绒藤等。红柳群系,属盐生灌丛湿地植被型,在园区范围内分布较广,多生于泛洪平原湿地河岸带或盐沼等处,冠幅220×200厘米,高度多在3米以上,常与披碱草形成红柳-披碱草群系,伴生植物有芦苇、灰绿碱蓬、蒙古雅葱等。
草丛湿地植被型组
甘肃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草丛湿地植被型组包括莎草型湿地植被型、禾草型湿地植被型和杂类草湿地植被型3个植被型。莎草型湿地植被型分布于河滩、库塘周边草甸湿地,土壤类型为灌漠土、水分偏湿,有3个群系组成:①薹草属群系,分布于沼泽滩地,高度0.4米,盖度100%,植物种类有多种蒿草和苔草、水毛茛灯芯草、三裂碱毛莨、委陵菜马先蒿属等类群,分布面积较小。②水葱群系,分布于水塘等处,高度0.6米,盖度70%,常见的伴生种有水烛海韭菜泽泻,盖度大于85%。③藨草群系,分布于河滩季节性积水处,高度0.25米,盖度为50%。
禾草型湿地植被型有4个群系,主要分在河岸沼泽湿地,土壤类型为潮土、灌漠土,水分湿润。假苇拂子茅群系,分布于河滩、盐沼等处,高度0.6米,盖度60%以上,常伴生有乳苣刺儿菜狗尾草苦苣菜等。芦苇群系,分布于水塘或积水处,高度在2.7米以上,盖度100%,伴生种有刺儿菜、乳苣、蒲公英、西伯利亚蓼等。草群系,分布于水塘或积水处,属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芒早稗、水田草、水稗草等,为稻田恶性杂草。冰草群系,生长在干旱草原或荒漠草原,高20-60厘米,天然生冰草很少形成单纯的植被,常与其他禾本科草、苔草、非禾本科植物以及灌木混生。
杂类草湿地植被型有3个群系,位于坑塘边沼泽湿地,土壤类型为草甸土,水分湿润。蒲群系,生于积水滩和污水沟两侧,绿色,有菖蒲、水葱组成,植被高达0.4-0.8米,盖度30-50%;水葱生长较弱,高0.5-0.6米,盖度55%左右。黑三棱群系,生于河塘等积水处、沟渠两边,高1.5米,盖度30-60%,同时伴生有芦苇、沉水植物线叶眼子菜,总盖度80%左右。酸模叶蓼群系,分布于土壤湿润区域,群落高度80-110厘米,总盖度65%-90%,伴生植物有稗、香蒲等。
浅水植物湿地植被型组
甘肃张掖中国湿地公园浅水植物湿地植被型组分布于坑塘的成片浅水区,包括浮水植物湿地植被型、沉水植物湿地植被型2个植被型。浮水植物湿地植被型有眼子采科群系,属多年生草本,生于水塘或水田中,浮水叶宽椭圆形或倒卵形,长4-8厘米,宽1.5-3厘米。沉水植物湿地植被型分布于池塘或积水滩地,有4个群系:①狐尾藻群系,分布于池塘或积水滩地,常伴生有抱茎眼子菜小眼子菜等。②菹草群系,分布于水塘或积水处。③穿叶眼子菜群系,分布于池塘或积水滩地,常伴生有小眼子菜等。④小眼子菜群系,分布于池塘、水库等积水处,常伴生有穿叶眼子菜、狐尾藻。
动物资源
鱼类多样性
甘肃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有鱼类1目2科15种,分别为大鳞副泥鳅、重穗唇高原鳅、棱形高原鳅酒泉高原鳅新疆高原鳅、大鳍鼓鳔鳅、中华细鲫麦穗鱼棒花鱼花斑裸鲤、鲫、草鱼、、鲢鱼、鲤鱼等。
鸟类多样性
张掖市国家湿地公园
甘肃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有鸟类9目16科100种,《湿地公约》定义的水禽在该地区分布有小凤头、普通、大白鹭苍鹭黄苇鳽黑鹳灰雁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赤麻鸭绿翅鸭、绿头鸭、印度斑嘴鸭东部亚种白眼潜鸭红胸秋沙鸭、普通秋沙鸭、普通秧鸡白骨顶灰鹤凤头麦鸡金斑鴴、金眶鴴、环颈鴴、黑尾塍鹬、红脚鹬、白腰草鹬林鹬矶鹬扇尾沙锥红颈滨鹬黑腹滨鹬青脚滨鹬弯嘴滨鹬、渔鸥、红嘴鸥棕头鸥普通燕鸥。中国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为黑鹳、金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丹顶鹤5种;中国国家二级保护鸟类为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鸢、苍鹰棕尾鵟大鵟短趾雕白尾鹞白头鹞、鹗、燕隼红隼、燕、蓑羽鹤雕鸮纵纹腹小鸮长耳鸮18种。
两栖动物多样性
甘肃张掖市国家湿地公园有两栖类1目2科2种,分别是花背蟾蜍中国林蛙
兽类多样性
甘肃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有兽类5目7科11属15种,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5种,分别是兔狲、草原斑猫、赤狐沙狐水獭亚科
主要景点
甘肃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有观景亭廊、观鸟亭、景观桥、环卫、导览标识等旅游设施,还有游客服务中心、甘泉府、生态垂钓园、丹顶鹤繁育中心、鸟纲保护区、湿地航道、激情漂流、游船画舫、苇塘垂钓、溜冰运动、趣味自行车、休闲马车等项目。
开发利用
2009年3月,甘肃张掖市国家湿地公园启动建设。
2009年12月,甘肃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被国家林业局批复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
2010年,成立张掖滨河新区暨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
2011年,甘肃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被评定为中国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
2016年12月,甘肃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正式通过国家林业局验收授牌,被国家、省列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建设国家湿地公园之一。
2019年1月,甘肃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及功能区调整方案通过国家林业草原局批复,总面积由4133公顷调整为1347.65公顷,湿地率由41.9%增加至78.06%;功能区由湿地保护区、湿地恢复区、科普宣教区、农耕文化区、管理服务区和休闲娱乐区调整为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和合理利用区,保育区和恢复重建区的面积占比由42.6%增加至72.84%。
管理服务区
该区是整个景区的入口处,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滨河新区控制性规划和旅游线路走向,应设置在毗邻滨河新区的312国道、新河桥边为宜。区域内现有农田、水域、草甸地等,地势平坦,视野开阔,连接科普展示区。主要建设项目有:标志牌与大门、停车场、广场、湿地生境区、纪念品商店、游客服务中心、湿地公园管理中心、过路天桥及观景台。
科普宣教区
该区是湿地公园的核心区域,也是湿地生态功能最完善、景观最丰富的部分,南北范围大致为管理服务区至张靖公路,东西为河西学院农学区、二中农场至乌江镇元丰村新河沿岸,区域内主要是湿地,也有部分农田。要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向公众展示湿地的生态功能、宣教功能、湿地文化功能和休闲游憩功能,通过实物展示、参与体验和实地感受,以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并为大众旅游休憩和观光提供良好场所。可以划分为四个亚区:湿地净化水质展示区、湿地原生态生境展示区、湿地植物展示区、科普宣教中心。重点建设项目有:观景栈道、非机动车道、生态过滤池、水文水质监测站、水文化展示馆、水上运动项目、垂钓园、、鸟类栖息场所(鸟岛)、野生动物驯养展示中心、芦苇迷宫、水生植物园、乔灌木植物园、水生蔬菜园、亲水平台、湿地科普馆、观景塔、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站、野生动物救护站等。
农耕文化区
黑河流域农耕文化有2000多年的历史,一直在北方地区处于领先水平,张掖又是全国商品粮基地、高原优质夏菜基地,城北郊乌江素有“渔米之乡”之称。规划本区可使生态建设与资源经营融为一体,逐步构筑起湿地保护与农业种植相融合的格局,使湿地产业区划逐步趋向合理。本区位于乌江元丰村和三闸村,主要以湿地和农田交错的景观为主,规划设计中,分为两大主题:一是基本农田区保留原有属性,不作改动和利用,仅修缮田间道路,作为游客延伸旅游线路,体验农耕湿地、参与农事活动的基础条件;二是打通连接湿地公园与村社的线路,引导农民集中合理种植果园、菜园、稻田等,建设集餐饮、娱乐、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农家乐园,赋予一定的科普、游赏元素,引导游客走进农家感受农耕文化。主要建设项目:黑河风情、农田风光体验、民俗文化苑、农家乐园、设施农业基地。
湿地恢复区
本区以恢复退化湿地和封育保护濒临退化的湿地为主要功能,区划以东至昆仑大道两侧、西至张靖公路、北至兰新铁路、南至流泉村。以湿地保护为主,为湿地公园未来发展预留空间,可保留原生态,不进行人工建设。恢复保育措施为:对张靖公路以北湿地上游水系进行疏理,增设灌溉渠道,保证水系畅通,满足引水入城后集中流量和时段输水要求,解决湿地、林地补水问题。同时,补植芦苇、沙枣、红柳,胡杨,保护物种多样性。
湿地保护区
本区处于滨河新区外围黑河东岸至乌江元丰村黑河岸,主要以黑河市滩涂的湿地、围堰堵坝形成的水域和湿地为主,采取封闭式恢复,限制游客进入,减弱游客对湿地的干扰,使湿地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同时为湿地公园进行生态补水。可沿 上海—霍尔果斯公路的水域驳岸设计多重绿化带,形成绿色通道,并适当造景,形成公园外围美好环境。主要建设项目有:绿化景观带;亲水平台;珍禽养殖场;冬季滑冰场。
休闲娱乐区
本区以建成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主体,侧重于休闲娱乐为主题,可从流泉五、六社村道贯通与国家湿地公园的连接线路,设计可供游客放松身心的旅游活动,主要建设的旅游项目:以保健为主题的项目;以运动休闲为主题的项目;以文化休闲为主题的项目;以饮食休闲为主题的项目。
营销战略
旅游营销是开拓客源市场、树立旅游品牌的关键环节。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要成为国内一流的国家湿地公园,必须突出自身特色,与周边景区进行组团促销。
特色旅游线路
要进一步寻找张掖与周边地区旅游产品的差异性,发掘本地旅游资源中的闪光点,更新旅游观念,打破常规旅游的思路,整合全市旅游资源,以当前正在兴起的生态休闲游、历史文化游、越野探险游等开辟新格局,引导新的旅游消费群体。精心包装设计旅游线路,做好旅游线路各关节点服务工作,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引导本地旅行社、汽车运动组织、越野俱乐部参与特色旅游线路开发。以特色旅游整体打包推介,提升黑河湿地风光的宣传。
找准兴奋点
除常规的报纸、电视、网络宣传之外,围绕特色旅游线路和外界旅游者关注的亮点,做好深度报道;借助著名学者、作家、摄影家、书画家,宣传推介张掖旅游及黑河市湿地特色。全市各县区要形成旅游文化一盘棋的思想,全面向外界宣传推介张掖特色旅游景点和资讯。
形成冲击力
黑河湿地及特色旅游宣传要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精心策划带动力强的宣传推介活动,如举办全国汽车拉力赛、全国观鸟周活动、西部湿地学术论坛、黑河湿地摄影展等。
借势宣传
张掖周边具有丰富而旺盛的旅游市场,莫高窟嘉峪关市长城、青海湖、阿右旗巴丹吉林世界沙漠公园、额济纳旗胡杨林、祁连山草原、张掖丹霞世界地质公园等,吸引了国内外大批游客,而张掖正处在这些区域的中间地带,距嘉峪关 300公里,敦煌600公里,青海湖约400公里,内蒙阿右旗130公里,额济纳旗500多公里,在交通便捷的今天,这些距离仅仅二至四小时的车程,对于以张掖湿地公园为主打品牌的张掖旅游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可借助周边旅游市场,广泛吸纳客源。
生态价值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是前人留给后世的自然遗产和历史文化遗产,对其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在保护好湿地资源的基础上,慎重、适度进行开发建设,做到既不仓促上马、全面开花,也不建设无力、跟不上发展的形势。初步设想的规划建设期限为10年,即2009年至2018年。一期工程,即2009年至2011年,共计3年;优先安排生态保护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排水管、电网、路网、绿化、通讯等畅通,形成湿地公园管理、运营框架及景观雏形,完成公园要具备一定范围开放的能力,逐步开放科普教育、湿地观光旅游等,初步形成具有西部高原内陆河流域特色的、主题突出的国家湿地公园。二期工程,即2012年至2016年,共计5年。进一步建设湿地公园的保护和管理体系、科研监测体系、科普宣教体系,全面建设湿地公园的旅游服务设施以及管理服务设施,并构建起湿地公园水系的基本框架,加大公园内湿地的恢复以及修复能力,营造覆盖整个湿地公园的湿地景观及湿地环境。三期工程,即2017年至2018年,共计2年。以“面向世界,追求一流品牌”为目标,进行管理体系、科研监测体系、科普宣教体系、旅游服务设施的精细化修复,扩大外宣力度,建设生态湿地旅游精品。
在建设中,应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战略和全社会办湿地公园的方针,政府资金主要用于湿地保护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体现公益性;盈利性的项目主要靠社会融资,由此加快景点开发建设,挖掘内涵,提升品位,形成以资源为依托、以项目为基础、以招商为手段,以多元化为目标的旅游开发模式。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的建立,将会在珍惜天然禀赋湿地资源的同时,以保护湿地景观为基础,以挖掘湿地文化为底蕴,以带动生态旅游为特色,彰显城市个性,深化城市文化记忆,使之成为张掖形象的金字招牌,为张掖经济社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旅游信息
实用信息
门票
免费
公园免费开放,园内娱乐项目单独收费。
开放时间
公园全天开放;
园内旅游观光车及娱乐项目运营时间为旺季(4月1日-10月31日)8:30-17:30,淡季(11月1日-3月31日)8:30-17:00。
交通信息
1.乘坐4路公交车到收割机厂站下车后向北步行约1公里可至。
2.乘坐8路公交车到直接到达黄水湿地。
3.市区内乘坐19路公交车到新河桥湿地站下车即是(此线路直达但车次不稳定,有时会等不到)。
4.张掖公交21路线路:金沙苑南门→长沙门→金沙苑小区→张掖二中南门→甘州市场南门→商贸大世界→甘州宾馆→北街什字→张掖四中→北关什字→解放巷口→北关花园小区→河西学院→农垦局→湿地主入口→湿地西口。
自驾
1、自驾车游客在张掖城北环路延伸段经邮电宾馆往张靖公路方向(到甘肃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流泉入口、东入口);
2、自驾车游客在张掖城西环路向北向农垦局,往上海—霍尔果斯公路方向(到甘肃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主入口、西入口)。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优越条件
地形地貌
气候
水文
土壤
区域范围
保护目标
综述
交通条件
管理措施
规划理念
指导思想
规划原则
公园定位
资源情况
植物资源
动物资源
主要景点
开发利用
管理服务区
科普宣教区
农耕文化区
湿地恢复区
湿地保护区
休闲娱乐区
营销战略
特色旅游线路
找准兴奋点
形成冲击力
借势宣传
生态价值
旅游信息
实用信息
交通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