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姓:主要分布于云南保山、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泸水市、
通海县、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大理白族自治州、
丽江市、楚雄,
陕西省凤翔,贵州遵义,台湾新竹、桃园,天津武清,山西太原,
酒泉市,重庆长寿,缅甸(华侨)等地。
简介
寸[读作cuàn,亦可读作cùn,英译:inch]
寸姓,中华姓氏之一,寸是一个很古老的多源流姓氏,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但在台湾省则名列第四百七十三位。现行较罕见姓氏。主要分布于
云南省,天津武清,山西太原,
甘肃省酒泉,云南景谷、泸水、通海,重庆长寿等地均有分布,为
汉族、
白族、
哈尼族、僳族、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区
傣族等姓氏。宋代有寸光孙(
富顺县人,宝佑
进士)。
【源】(1)《周礼》官,职外内之爨亨,子孙以官为氏。(2)本姓班氏。
东汉西域都护、定远侯
班超之后。超裔孙汉末食采于爨,因氏。爨,在今山西忻县、
定襄县一带。【变】⑴三国时魏尚书仆射、
河南郡爨肃之孙
爨习,晋时为
建宁知府,后定居建宁同乐(今云南陆良),子孙与当地土著民族融合,史称
爨蛮。爨氏,
南诏时为爨蛮大鬼主。今白族寸姓,即出爨蛮爨氏之后。⑵
爨姓,或假作寸、炊、窜、篡等姓。
【源】(1)爨姓字繁,假作寸姓,音仍读若“爨”。(2)
白族姓,本古之爨蛮爨氏,
司马炎时兴古太守爨深之后。⑶
傣族姓(《梁河县志》,1993)。其先白族。⑷
傈僳族汉姓(《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典》)。其先白族。【望】(1)
汉族寸姓,云南保山、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北京市,河北
石家庄市、
定州市、高阳、
藁城区、
鹿泉区,
运城市,辽宁沈阳,
黑龙江省伊春,
金山区,江苏常州,四川凉山,
嘉兴市(地区),山东莒县、
乳山市,
洛阳市,湖北武汉、荆门,
洞口县、衡阳(市)、祁东、湘潭(地区),
广东省乳山,广西南宁,
重庆市,四川德昌,
贵州省遵义,
陕西省凤翔,云南丽江,
兰州市、
宝鸡市、
临夏回族自治州(市)、镇原,
香港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等地,以及台湾地区有之。(2)
白族寸姓,云南
昆明市、
玉溪市、
江川区、
通海县、
富民县、
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
永平县、
洱源县、
剑川县、
鹤庆县、漾濞、
丽江市、
保山市、
腾冲市、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
晋宁区、玉龙、安宁、
昌宁县、
建水县、
嵩明县、
永仁县、河口、
丘北县等地有之。⑶
傣族寸姓,云南昆明、
芒市、
盈江县、
梁河县、
陇川县,
瑞丽市等地有之。⑷
傈僳族寸姓,云南泸水有之。【人】⑴寸居敬,明嘉靖中四川梓潼知县,云南浪穹(今洱源)人,白族。⑵
寸开泰,清光绪二十一年
进士,云南腾越厅(今腾冲)人,
汉族。⑶寸性奇,蒋中正评价为“抗日军中一虎将”国军
中将三军十二师师长在民国三十年
中条山战役壮烈殉国,云南腾冲人,汉族。
清代有寸开泰 字晓亭,号心丹,腾冲
绮罗乡洞坪人,生于
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光绪二十一年乙未科(公元1895年)中进士。留京任刑部六品
主事,签分山东司行走。庚子变起,联军犯阙,
慈禧、光绪偕百官西逃,同官劝其南行,寸开泰不为避难全身,坚留京城。待和议成,朝廷为表彰其忠节,以刑部主事加五级,授予正四品中宪大夫衔。
姓氏渊源云南
洱源县浪穹夷人,有寸姓。续通志世族略云:明嘉靖时有四川梓潼县令寸居敬。
起源
渊源一
源于古爨族,出自汉朝末期
云南省爨族政权贵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该支寸氏族人,原先住在滇东曲靖到川西南的巴县一带,他们分两次先后来到滇西的
腾冲市一带。在隋、唐时期,其寸氏的祖先是滇东曲靖一带的爨氏族人。
唐朝时期,云南保山一带有民众造反,爨氏政权便派出军队到
保山市镇压,其军中即有一些爨氏族人,到了云南腾冲保山地区后,这部分爨氏族人就没再回去,而是留居当地生息繁衍,这就是来腾冲最早的寸氏族人。著名近现代游旅文学家
艾芜(公元1904~1992年,原名汤道耕,笔名刘明、吴岩、汤爱吾、艾芜等;四川新都区清流镇连丰村人)在所著的《
南行记》中,就记载有“寸师爷”,并说明该寸氏一族为云南腾冲地区的望族大姓。
自
宋朝以后,爨氏一族中有人确觉自己的姓氏笔划实在太以繁琐,便以简代繁,取近谐音之字改为寸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寸氏族人大多分布在
中国西南地区,主要分布在
云南省腾冲和中缅边境地区,其姓氏读音仍作cuàn,不可读作cùn。
渊源二
源于
芈姓,出自汉朝
刘姓帝王后裔,属于夷化改姓汉化为氏。在倭奴平安时期(公元794~1191年)的公元815年所编的《阪上系图·新撰姓氏录》中,记载有一部分出自“倭汉直家族”或“东汉直家族”的汉朝刘氏皇族后裔的倭奴姓氏。
在明朝期间曾有返回中国大陆者,多在长江流域的江、浙、皖一带经商。后有留居不归者,复随汉俗取“寸”为姓氏,称寸氏,世代相传至今,其姓氏读音作cùn。
始祖
明洪武十五年明军平定
大理白族自治州之前腾冲地区一直是在梁王巴杂刺瓦尔密盘踞下多种少数民族的土官各自统管。明平定后数年有发生了“
定边之战”等一系列的叛乱战争,到明正统十三年明军实行卫所制度。《明史记事本末》中“定卫所官军将帅将兵之法,自京师至郡县,皆立卫所。大率五千六百人为一卫,一千一百二十人为一所,一百二十人为百户所,每户所设总旗二名,小旗十名,官领铃束……”建立“兵自为食”的卫所屯田制。至此一部分屯田军户入住“阳温登”,开始了中原以及江南汉文化的大融合。
寸姓始祖:“
寸庆,卫指挥使(四品)。”记
刘姓始祖:“刘继宗,总旗官(一百二十人为百户所,每户所设总旗二名)”记
李姓始祖:“李黑师波,卫所
千户(五品)。”记
尹姓始祖:“尹图功,卫所千户(从五品)。”记
贾姓始祖:“贾寿春,
腾冲市守御(五品)。”记
张姓始祖:“张总,总旗官(一百二十人为百户所,每户所设总旗二名)。
分布
寸氏是一个很古老的多源流姓氏,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但在台湾省则名列第四百七十三位,以腾越为郡望。主要分布于云南保山,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大理白族自治州、
丽江市、楚雄。陕西凤翔,贵州遵义,台湾新竹,台湾桃园,天津武清,山西太原,
酒泉市,云南景谷、
金沙江、通海,重庆长寿。
寸姓
保山市寸姓主要定居在板桥
郭里村,
金鸡乡金鸡村也有分布。保山坝寸姓原籍南京应天府,明代随军征战后先定居蒲缥,后从蒲缥移居板桥郭里村,传26代,人口已逾千人。
施甸县寸姓与保山寸姓
同源,由蒲缥一支迁居,主要定居于由旺寸家村
寸待智,时朝公的孙子,现在在台湾定居,之前有回
云南省认祖寻根。为汉族、
白族、
哈尼族、
傈僳族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区
傣族等姓氏。华侨较出名的有:
孙中山曾表彰和顺华侨寸海亭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寸尊寿,
曼德勒华侨妇女联谊会主席寸守斌,缅甸国王的御厨寸建柱,集儒医商于一身的侨界翘楚寸怀云,缅甸和平地区华侨会会长寸待耀,
玉石名商寸待助。
郡望
腾越郡:亦称腾越州。是历史上曾管辖和影响着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以西的广大地域,位于云南西部边陲
保山市,离缅甸已经很近。明朝旅行家
徐霞客在保山考察了四个多月,花了大量篇幅在他的《
滇游日记》里详细描写了
腾冲市,称其为“
极地边城”。那时的腾冲还叫“腾越州”,是非常繁华的边城。自
唐朝起,腾充(冲)、藤(腾)越之称即交替使用。后自明朝嘉靖三年(甲申,公元1524年)至中华民国十九年(庚午,公元1930年)的四百零六年间,怒江以西的一个广阔的大行政区域(州、厅、道)一直以
腾越街道命名(其间民国元年和二年称腾冲府)。因此,在这片土地上孕育、融汇、发展并于清朝中叶逐渐成型的滇西边地文化,便被称为腾越文化。腾越文化是以纯正的汉文化为主体,融汇了
南诏文化、土著文化、东南亚文化和西洋文化的
云南省西陲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这是一种开放的复合型文化,是具有丰富内涵的边地代表性文化。
腾冲市历史悠久,早在石器时代境内就有先民繁衍生息。商代晚期已进入铜器时代,先民路蓝缕,以启山林,发展着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部落与部落之间进行着广泛的交流。腾冲地处西南丝绸之路“蜀·身毒国道”的要冲,在
秦汉已是一个商贸重镇。唐南诏时“畴壤沃饶,人物殷凑”,筑腾充城,为云南西部重镇。宋
大理国设腾冲府。
元朝至元十一年(甲戌,公元1274年)改藤越州,又立藤越县,元朝至元十四年(
丁丑,公元1277年)改腾冲府,置
腾越街道、越甸、古勇三县。元朝至元二十五年(戊子,公元1288年)罢州县,府如故,隶大理路。明朝
洪武十五年(壬戌,公元1382年)设腾冲府,后废。明朝
永乐元年(癸未,公元1403年)置腾冲守御
千户所,隶
金齿卫军民指挥使司。明朝
宣德五年(庚戌,公元1430年)置腾冲土州。明朝
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年)的三征麓川之役,以
腾冲市为战略基地和管制边境土司的触角,大军云集腾冲。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平息
岳凤之乱,平叛大军从腾挥戈收复三宣。
清代康熙二十六年(丁卯,公元1687年)裁卫入州。清朝
乾隆三十九年(甲午,公元1774年)置腾越州判分防南甸。清朝乾隆四十年(乙未,公元1775年)改腾越协为
腾越街道。清朝
爱新觉罗·颙琰二十五年(庚辰,公元1820年)升腾越州为直隶厅,隶迤西道。清朝
爱新觉罗·旻宁二年(壬午,公元1822年)降直隶厅为厅,隶永昌府。清朝道光三年(癸未,公元1823年)改腾越州判为经历,仍分防南甸。清朝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爆发了抗英的“
马嘉理案”和“甘地之战”。清朝
宣统三年(辛亥,公元1911年),以
张文光为首的革命党人,发动了推翻清王朝的武装起义,在
腾冲市建立了
云南省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权——滇西军
都督府,出兵占领了整个滇西,促进了辛亥革命在云南的胜利。民国元年(壬子,公元1912年),改腾越厅为腾冲县。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撤消腾冲府。民国三年(甲寅,公元1914年),迤西道改腾越道。民国六年(丁巳,公元1917年),五行政区直隶腾越道。民国十九年(庚午,公元1930年),裁腾越道,设云南第一殖边督办署于腾冲。民国二十九年(庚辰,公元1940年),改第一殖边督办署为腾龙边区行政督署。民国三十一年(壬午,公元1942年)5月,
日寇自缅甸侵入
中原地区,占领
腾冲市城,腾冲人民配合抗日军队坚持抗战达两年之久,迎来了民国三十三年(甲申,公元1944年)
中国远征军的滇西反攻,于同年9月14日光复腾冲,作为古城虽成了一片瓦砾场,但反攻战役中,军民用生命和鲜血共同谱写了彪炳史册的光辉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1950年成立腾冲县人民政府,隶保山行政专员公署。1956年保山专区合并入德宏自治州,腾冲县隶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963年恢复保山专区专员公署建制,腾冲县隶属保山专区至今。
四川省重庆府:地处重庆市南部。
赵昚淳熙16年(1189年),
赵惇赵享封为恭王,以藩王受禅登帝位,自是“双重喜庆”,将恭州升为重庆府,重庆因此得名。元代,四川行中书省领重庆路等9路,省下设四道宣慰司,四川南道宣慰司驻重庆;顺帝至正10年(1357年),
明玉珍入蜀,攻占重庆,分兵夺取四川各地,16年(1363年),明玉珍称帝,定重庆为都,国号夏。
朱元璋洪武4年(1371年),明灭夏,置重庆府。明清均府治巴(在今
渝中区)。清末管辖巴(县治在今
重庆市渝中区)、
江津区(县治在今重庆市江津区)、长寿(县治在今重庆市
长寿区)、
永川区(县治在今重庆市永川区)、
荣昌区(今
重庆市荣昌县)、
綦江区(今重庆市江县)、南川(县治在今重庆市
南川区)、铜梁(今重庆市
铜梁区)、大足(今重庆市
大足区)、璧山(今重庆市
璧山区)、定远(县治在今
四川省省武胜县城区)共11县;合(州治在今
合川区)、涪(州治在今重庆市
涪陵区)共2散州;江北(厅治在今重庆市
渝北区)。
堂号
堂号:紫照堂
堂联:西川世泽,玉振家声。
寸氏始祖
寸庆祖籍南京,明朝
洪武二十三年(1391年)由西蜀郡(四川重庆府巴县梁滩里寸家湾)。奉旨随
傅友德、兰玉、
沐英平定云南滇西后,驻守在
腾冲市,寸庆(在驻守腾越州时曾被封为领卫指挥兼随军参赞)、后因军功升至总旗,寸氏家族也是最早到
和顺镇开基业的五姓(寸、刘、李、尹、贾)始祖之一。定居和顺乡寸家湾其后裔在
腾越街道(腾冲)发展成望族。云南土司官民载:鹤庆府百夫长寸赐、寸汝珍父子,明崇祯九年
进士寸桩、寸曜盘,卫指挥
寸庆,清
乾隆时进士寸式玉。
腾冲和顺人
寸玉,生于明朝
正统年间。其少时随父在缅经商,由于精通各种语言文字,诏命进京为鸿胪寺
序班(外交礼宾官)。从朝庭效命到古稀之年告老还乡,流传着关于他的两则与
翡翠有关的故事。寸玉自明朝庭还乡后,大行善举。在村外要道上修了一座石桥,桥旁立有一碑,后来有赶马帮的马锅头在碑下休息,无意中蹬动一块石板,见上面刻着“桥倒碑修,碑倒自修”。当时马锅头并不在意,把石板盖回原位。后来有人提醒他这几个字可能与财富有关,才赶回来在石板下面挖出一缸
玉石。
寸玉去世后,其名门大户家道中落,他的后人花光积存靠变卖家中器物度日,最后卖到以
楠木等原料制作的
长春市凳。在春凳被人抬走之前,发现凳子背面书有一行字:“子孙愣,破春凳,只准破烧,不许变卖”,后人遂遵照祖训,开凳子,夹层里露出许多珠宝翡翠。但是没过多长时间,这家人还是彻底衰败了。就在距?0多年前,把房子的宅基地都给卖了,殊不知买者在这个
地基上挖出了一罐
翡翠,其价值足够盖一座四合院。寸家玉:
腾冲市五大名玉之首。“中国翡翠大王”寸尊福缔造之玉,因寸尊福姓寸,故世人将寸尊福缔造之玉称之为寸家玉,据称,民国时期著名的翡翠大王寸尊福对翡翠有过人的眼力,加之选料考究,做工精细,诚信无欺,从“福盛隆”商号出来的翡翠因精致、华美、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珍藏价值,被称作“寸家玉”!因物有所值,渐渐的“福盛隆”被世人认可,不几年便名声远播,再后来它被人们列入“腾冲五大名玉”之首。当时的富商巨贾,政界名流都以能佩戴一块“福盛隆的玉”而倍感时尚和自豪!福盛隆的“寸家玉”以工艺细腻,形象逼真,气韵高雅而著称于世!
“古有
和氏璧,今有寸家玉”是当今世人给予福盛隆的
翡翠的称号,也是寸家玉的文化传承精髓。
寸氏宗祠临门月台上左右两边曾竖有石标杆,每棵杆上有两个石斗。一个斗表示,有族人中了
举人,两个斗是中了
进士,寸氏在和顺可谓人才辈出。
寸开泰于光绪二十一年乙未科(公元1895年)中进士。寸氏先后中举的有寸式玉、寸性安、
寸辅清、寸禧谐、寸磐,中进士的有寸开泰。寸黯
康熙末岁贡,寸秀升,
爱新觉罗·颙琰丙寅岁贡,寸亮卿 廖生,
寸品升 清光绪拔贡,寸时( 1884 ~ 1930 年)字干臣,附生,寸尊文 文生。寸品煜,字晓东,和顺水碓村人,晚清秀才。
家谱
云南省腾冲《寸氏宗谱》始修于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自四世祖寸定起,十世祖寸澹、十二世祖寸云生、十八代孙
寸开泰都先后主持修建过宗谱。现存(清)寸氏宗谱,寸开泰
编修,
清代光绪年间腾越堂木刻活字印本。被收藏在云南省
腾冲市博物馆、云南省保山县
和顺镇寸家大祠堂。
碑记
前清
爱新觉罗·旻宁年腾冲和顺乡新建
寸氏宗祠序(碑记)
从来本则有本,千枝万叶不能忘,水则有源,四海九洲何可没,物因如此,人亦宜然,人受天地之生成,既宜切于敬,蒙祖定之培植,尤应妥其灵。
鼻祖
太师庆公原籍南京,于
洪武二十三年自蜀来腾冲传五支,居本乡者三、迁永昌浪穹二,四世开始吾乡学,子孙渐繁,处各村寨者难计,不立祠以统之,则涣然而未苹不能别尊卑分长幼,辨内外定亲疏,虽曰同姓,势将混杂而莫可考何之后哉,问心有愧而己矣,不肖等于
爱新觉罗·颙琰十年,对神前而起念修,建合族欣然乐从,与族长光远立募薄,分散劝捐,次年脚税强有支持,后举式谷,慎重其事,
鸠工庇材、尽心竭力,近仁勤登记、才动日、兴国、五百馀年来繁衍已二十四代,人家千馀家,虽无特达著者,而蕃滋?裔,万民鳞栉,迁徙流漫,在各地方或,以文称,或以武显者代不乏人,吾祖之洪仁硕德,足以庇荫后代于无穷者,而可知也。
吾祖生五子,长支成公、二支亨公、三支通公、四支坚公、五支赐公等,因子孙繁衍,人以地限由近及远扩张至
贵州省省遵义及本省各县者是四、五支之裔孙也,在
腾冲市属各乡镇及缅甸者是大二、三支之裔孙也。
四代裔孙,文斌公(桥头老爷)于大明万历年间南来发展,曾受缅王之聘,职为翻译官,三次随缅使晋北京访问,被
赵顼皇帝留意,开办“
四夷馆”,职授鸿胪寺少卿。冲腾寸氏家谱略序
吾族原籍南京迁移至四川重庆府巴县梁滩里寸家湾而于明朝
洪武二十三年,始祖 庆公奉命入云南渐至腾冲
和顺镇(原名:河上屯,又阳温登,再河顺乡)寸家湾而家焉者也,吾乡川籍者寸、钏、李、尹、贾等姓,传言先后于洪武年间来腾冲者。
吾祖于明初离
巴江入滇至
腾冲市,居家于
盈江县之旁,凤岭之麓,开农田,兴水利,创吾腾冲万世之基。腾冲本不毛之地,诸夷杂居,且地多瘴气,蛇蝎滋生,则吾祖抛弃骨肉,跋涉险阻,以入荒蛮;非乐斯土之地利与人和,是以坚忍果敢,艰辛缔造之状均可知也。
良修、含英、峥嵘、知良,履萃等共勷举事,月朔二竖正房大门,十四年夏,式谷病、举方晓、阿瓦二三次分金俱经手用起两山墙围墙,以及廊?,亦甚勤谨,举光文修正厅前照壁,三年修家堂,五年修暖阁、牌位匾对妆严。六年修月台,尚欠两厢,工力难告竣嗟嗟时事变迁,日月易迈,日久而湮没人之善,不可对祖宗先灵,不可以对子孙后裔;倘有私缩、神明鉴察,爰石以垂永久!
吾族南来则于明万历年间,父作子继,因亲及友,
迄及十九代,绵延至,性、品、尊、时、守、待、得、寿、传、培、根、固、本、敬、厚、客、宽、忠、孝、仁、义、明、道、正、心、谦、和、诚、倍、治、世、证……诸字派,根深枝茂,葳蕤郁,氏族始称极盛焉。
春秋祭祀之例,用以敬宗睦族,则为慎终追远之意也,处此时移世易之际,宗祠无基,更不易联宗亲族、如此代远年湮,后代裔孙,必定忘根移本,犹虑字派之错乱,本末倒置、忘宗忘祖,莫知所自也。
第十六代
第十七代
廷嗣品太自
吾族裔孙务须共同遵守字派之顺次,崇宗抱本则源远流长也。(为恐混淆,妥将每代小支改用之字派附加于旁。十七代有小支改为单字者如寸琛、安、玺等不便加上,恐更模糊,先此附上)
宗祠大殿牌位
二世祖讳 成 寸公长支裔孙敬立
二世祖讳 亨 寸公二支裔孙敬立
二世祖讳 通 寸公三支裔孙敬立
二世祖讳 坚 寸公四支裔孙敬立(四支:已落籍永昌府,即今保山县)
二世祖讳 赐 寸公五支裔孙敬立(五支:已落籍
贵州省省遵义)
五支祖赐公贵州归
四川省、十八代孙
进士开泰公(尊字派)两次入川查访,结果未找到五支之裔孙,后在贵州遵义遇到本族,皆云:“由滇来者”。
第十八代可、保、家、浩、育、开、尊、清、长、镜、进
第十九代贤、源、崇、时、树、爱、如
第二十代永、志、守、镇、映
第二十一代仕、待、民、辚
第二十二代得
第二十三代寿
第二十四代特
第二十五代传
第二十六代培
第二十七代根
第二十八代固
第二十九代本
第三十代敬
第31代厚
名人
寸宗
寸庆
(生卒年待考)明朝洪武二十三年(1391年)奉旨随
傅友德、兰玉、
沐英平定云南滇西后,驻守在
腾冲市,寸庆(在驻守腾越州时曾被封为领卫指挥兼随军参赞)、后因军功升至总旗,寸氏家族也是最早到
和顺镇开基业的五姓(寸、刘、李、尹、贾)始祖之一。
寸玉
(生卒年待考)明代弘冶(1488-1505),
正德(1506-1521)时鸿胪寺戏班,
四夷馆教授。云南省腾冲县和顺乡早期旅缅华侨。明弘治十七年(1504)因四夷馆译学失传多年,复开始命
云南省等行省镇守官访取精通各种外语、民族语并兼通汉语者选入宫廷,寸玉被选入缅甸教授馆授教授职,并鸿胪寺戏班,培养外语人才,接待外宾,出使缅甸,为古代中缅友好往来作出了贡献。寸玉在宫廷服务至正德十一年(1516)始退休回云南。
朱厚照赐寸玉敕书,说他“蚤究儒书,兼通译语,发身痒序,列职京朝……历年兹久,考绩惟勤,宜有渥恩,以市褒劝。”此400余年敕书碑文,至今尚存。寸玉回乡后,尚改修了
大盈江河道,乡人至今尚说:“桥头老爷(寸家住大桥头)修
黄河,仿黄河九转十八湾,涝可排水,旱可蓄水”,有利于农田水利。至万历(1573--1620)间金齿腾越参将邓子龙到腾,曾书“白发朝仪”匾悬于寸玉家。
寸开泰
(1863~1925年),字晓亭,号心丹;云南腾冲洞坪人。著名
清代学者。
寸馥清
寸辅清,又名馥清,字佐廷,号芝坡,清朝
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出生于
腾冲市和顺乡。祖父为前清附贡生,父亲为国学生。寸辅清从小聪明好学,16岁入乡学,24岁考中辛卯科举人,之后,又三次赴京应试都告落第。但这一切并没有使寸辅清消沉下去,反而使他更添增了奋发作为的勇气,并声言:“此不足为经世之学也。”表现出自己极大的胸怀、理想和抱负。而当时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正风云激荡,由于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清政府为了支付列强的巨额赔款和筹集“新政”经费,横征暴敛,民不聊生,民族灾难深重,人民因痛苦不堪而激起的起义、暴动、罢工等反抗此起彼伏。这些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同时也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迅速发展。在这样的前提下,当时出国留学和在国内开办新式学校已成为了一种潮流,并为资产阶级培养出了大批的知识分子。据资料载,1900年以前,中国留日学生不到100人,1906年激增至8000多人。英、法、美、德、比等
首都有中国留学生,他们在留学中,既接受西方
资本主义教育,又目击祖国的危难,因此爱国情绪非常强烈。他们中的有些人从西方资产阶级文明中吸收到有助于中国革命的思想,从而逐渐摆脱了改良派的思想羁绊,后来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这时,以
孙中山为首的民主革命派作为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寸辅清得以被推荐官费到
日本留学,这一年是清朝光绪三十年甲辰(公元1904年),同时赴日留学的还有郡人
李根源。寸辅清在
东京就读于日本速成师范学校。留日期间,面对异域风情,经历风风雨雨之后,寸辅清激情喷发地写下了大量的诗文。这些诗文后来在李根源编纂的《永昌府文徵》中,被收录有诗72首(篇)。清朝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七月,
孙中山由
欧洲重返日本,八月二十日
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到会的百余人中,除
甘肃省无留学生外,全国18个省都有人到会,
寸辅清与李根源同时加入了同盟会,从此开始了宣传革命,反对清朝的活动。是年,寸辅清毕业回国,创设永昌师范学堂,接办腾越高等小学堂,为滇西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同时,在
和顺镇组织“成新社”,宣传革命思想。后来,寸辅清的这些行动,遭到
举人贺时雍的嫉恨,贺便以倡导革命之说密告到永昌府,致使寸辅清的行动受到监视。为此,寸辅清只得以知县选用身份,赴
广西壮族自治区法政学堂学习,毕业考试列最优。之后,云南光复起义,寸辅清返滇后,任云南都督府军机参赞,同时任咨议局议员。
寸辅清在任镇南县(今
南华县)知县时,因力保一方平安,成绩卓著,得到大总统嘉奖,并被授予“六等
嘉禾勋章”一枚。寸辅清还与杨觐东、
李根源共同倡议修筑腾越铁路,在省里成立“滇蜀腾越铁路公司”,并随粮认股,积资钱银一百多万两,此后的个碧铁路,就是动用这笔钱款所修建成的。1915年,
腾冲市中学创办,寸辅清调回腾冲,任腾冲县立中学第一任校长。民国四年(公元19l5年),寸辅清终因积劳成疾不幸逝世,终年49岁。李根源先生赞日:“润富存乡献,成濂争边土,辅清创学校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8月,在来凤书院院址建立腾冲县立中学,委任寸馥清为第一任校长,为腾冲开办中学之始。次年,学校迁新
财神庙。
寸大进
(1854~191942年),云南腾冲和顺人。著名抗日将领寸性奇之父,前清腾越守备,驻守边关多年功勋卓著,常受朝廷表彰,英殖民常常入侵云南边境,寸大进带领边境军民英勇反击。
寸性怡
寸性怡,字怀云,清朝
同治八年(1869年)出生于腾冲
和顺镇上村一个贫苦农家,是明朝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随
沐英、
傅友德征云南时,由重庆巴县征调到腾的寸姓一世祖
寸庆公的第十六代孙。
清代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赴永昌府应岁试,一举考取了文生,也就是成为了秀才。
寸性怡生前多年担任寸氏族长,他办事公道、认真,尽心料理宗族事务,排解族间各种纠纷,倡善抑恶,因而深得阖族老幼颂扬。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任其族长期间,
寸氏宗祠年久失修,他除了从资金上大力鼎承外,还亲自在缅甸请建筑设计师规划设计,并顾请了
印度工匠到和顺按图施工,用马帮运回来许多水泥——当时叫作“比腊泥”(即英国水泥)及钢筋等建筑材料,修建了跟和顺其他7家宗祠迥然不同,别开生面的宗祠大门,典型的南亚建筑风格在整个腾冲建筑史上可谓独树一帜,为腾越文化是中华文化与南亚、东南亚文化交汇的产物作了最好的物证注脚。可惜的是“文革”浩劫将原有建筑毁于一旦,近年才又用火山石按原式样复制,目前这道别具韵味的大门已成为了和顺魅力名镇最富特色的建筑名片之一。
寸品升
(生卒年待考),云南腾冲和顺人。著名民主革命先驱。其所起草的“
讨袁檄文”被
胡适称为“天南第一笔”。后为民国成立为众议院议员。
寸性奇
(1895~1941年),云南腾冲和顺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
中将,抗日英烈。
寸海亭
(1855年--?待考),云南腾冲和顺人。著名民主革命先驱,旅缅侨领、老同盟会员,“寸家玉”创名者。
寸仲猷
(1898~1942年),
云南省腾冲和顺人。著名民主革命先驱、教育家。在云南腾冲保山县
和顺镇,有个中国第一乡村图书馆--
和顺图书馆,他的创始人,就是寸馥清和寸仲。和顺图书馆的前进路上,有汗水,有智慧,有心血,还有生命。1938年写下《本馆经济史略》的寸仲猷先生,是和顺书报社的两名发起人之一,是和顺图书馆的一名“接生婆”。寸仲猷是位文化多面手,不仅
文言文功底深厚,且精通缅、英两种语言。还为
益群中学的建立出过大力,为和顺“星光音乐社”捐赠过音乐器材,是
腾冲市集邮界的先驱。为了家乡的文化事业,为了和顺图书馆这个“婴儿”健康成长,
寸仲猷往来于中缅之间。除了募筹资金外,在缅甸设立驻缅经理处,北京、
上海市等内地城市出版的书报经香港到
仰光转入腾冲,解决了内地书报迟迟运不到边城的困难。
可惜的是1942年4月,
日寇席卷缅甸,寸仲猷满腔悲愤,将各地寄给图书馆的书报和家产打理好驮运回国,路上被土匪杀害。劫匪们打开驮子大失所望,看见的是大量书报和集邮邮票,根本就没有什么金银珠宝。这位活了四十四个
春秋的
和顺图书馆的奠基人之一虽然肉体毁了,但寸仲猷制赠给馆里的钢印至今还在使用。印把上“寸嗣徽赠”四个大字灼灼耀眼,铭记着他的奉献,辉映着他的人生,也使人看到当时
和顺镇人的拳拳赤心。
寸树声
(1896~1978年),字雨洲;云南腾冲和顺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
寸珩
(1935~ ),云南腾冲和顺人。著名遗传学研究员。1959年毕业于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医疗系。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所室主任。兼任
广州市、长春两市血液中心细胞研究室窖座教授。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擅于进行细胞工程研究工作。进行人类肿瘤细胞分离培养,1983年创建了我国第一株人
骨髓瘤细胞株IBTCHM8310。为当时可供人-人杂交瘤单抗母体
细胞的世界第三株细胞。为我国开展人-人杂交瘤研究作了贡献。
1987年获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获四川科技进步
二等奖。在承担国家“七五”医学重点攻关研究期间先后共创建了六株人类细胞株。其中两株通过同行专家会鉴定为国内首创。人胎儿细胞株HFT8810在体外培养二年多共传二百余代仍一直保持着分泌人胸腺素的功能为国际领先水平。
1992年被评为医科院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分子,1993年荣获
四川省科技进步
三等奖。
寸待衡
(1940~ ),云南腾冲和顺人。著名地方
电子学工程师,原
腾冲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副主任。1964年9月于昆明农林学院林学专业分配到保山行署林业局。1981年调腾冲县林业局,进行地、省和国家级科研成果奖。1987年2月调腾冲县农广校从事农职业教育。在没有专职校长的情况下政府任命为教导处副主任及领导小组成员。刚到校时,一无场地二无设备三无教师四缺经费,但其干一行爱一行,在县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下,与其它同志一道努力拼搏建盖了一千五百平方米木楼两幢,购置了电教设备、十台微型计算机、一辆车,固定资产达二十万元,办学条件总值三十三万元。十多年累计招生二十二个专业两千一百余人,其中中专学历生一千九百余人,毕业六百余人,专修班六十余人,毕业五十余人,在专一百余人。
1987年在全省首次创办全日制烟草班毕业后成为全县创建烟草行业的骨干。全日制班共办七个,三百五十余人,毕业三百余人。分管学籍管理中,坚持一个“勤”字,学员个人档案及集体档案均规范管理,便于查寻,为教学和用人单位提供依据,并随时可提供各级所需数据。还承担多门课程的教学,教学质量较高为发展
腾冲市农村经济发挥了一定作用。数次被省评为办学先进集体,先后几次被省农业厅、行署农业局、县农业局给予先进教育工作者的殊荣。现虽接近退休,但仍热爱职业教育,为科技兴农再尽一点微簿之力。
寸发标
(1962~ ),
白族,
鹤庆县草海人。著名民族手工业大师。1978年初中毕业随父学艺(系家中多六代传人),走南闯北做活,先后到过云南、贵州、
广西壮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陕西等省区的少数民族县居区。
1987年到
拉萨市从事民族手工艺的开发研制,聘为西藏自治区福利企业总公司民族用品加工部经理设计制作了大量佛事和藏民族生活用品。
1996年回新华村创办“寸发标手工艺作坊”,制作以九龙杯、酒具为代表的民族手工艺品。专业特长与成就:在十多年的实践中,熟练地掌握了金属雕刻制作的技艺,能用黄金,白银和黄、红
白铜等作原料,设计制作出数十种民族手工艺品和生活用品,主要有九龙壶酒具、九龙喷雾火锅、鹤阳八景酒具、九龙奖怀、银包木碗、金龙、金剪刀等。曾多次参加省、州旅游产品交易会,产品销售到省内及
西藏自治区、四川、贵州、
广东省、深圳、北京、上海等地;部分产品远销到美国、
法国、
印度、
尼泊尔等国家,多件精品被
云南民族博物馆收藏。多次被云南民影学院民族艺术系聘请讲学和指导学生学习。荣誉与奖励:1996年首创的“标样牌”
九龙酒具获国家专利。
1999年6月被云南省文化厅首批授予“云南省民族民间高级美术师”称号,是全省首批获该称号的十三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寸建强
(1963年-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人,德宏奇石观赏协会会长,巴纳西珍奇园创建者,
勐焕大金塔建造者。
寸时金
(生卒年待考),云南盈江昔马人。莲山(
盈江县)独立支队长,爱国人士,抗战英雄,后背被汉奸出卖牺牲,1943年2月,莲山独立支队寸时金得到侦查员报告,日军将分4路进犯昔马,好,机会到了,寸时金立即率领他的游击分队埋伏在巨石关,待日军进入伏地,枪声炸响,前面的鬼子应声倒地。寸时金打得高兴,忘了敌我悬殊,凭借险峻地势,与日军激战了两天。后,日军增援部队赶到,把寸时金部团团包围住,寸时金顽强抵抗,激战5天仍坚守住阵地。这时,明增慧率领他的游击队赶来了,与寸时金部形成内外夹击之势,日军被反包了
饺子,被迫溃退。
寸国义
(1933~2002),云南腾冲和顺人。著名缅甸归侨,文艺工作者。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侨联副主席,男中音歌唱演员,
中国音乐家协会云南分会会员。本人作词,刘世坤作曲《畴阳河连着中南海》发表于1973年9月
云岭新歌(云南创作歌曲)。1982年10月在
广西壮族自治区演出,在江日报报道“民族艺苑绽新花”作者,东明,永年。“寸国义同志的男中音独唱,声音浑厚明亮,吐字清晰,演唱自然,感情朴实,获得了观众的热烈赞扬”。
1961~1984年在文山州民族文工团任歌唱演员,歌唱队队长及
声乐教员,二十多年坚持上山下乡到部队为工农兵演唱,到过州外和省外及越南
河江省演出,省广播电台曾录音广播。
1980年9月在北京参加
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担任云南代表队歌唱队副队长。该团的彝族舞蹈《铜鼓舞》轰动了北京舞台,现该舞蹈已拍摄在《姹紫嫣红》影片中,其领唱和伴唱,此
盒式录音磁带以后被省歌舞团带到东南亚几个国家演出时使用,外专州和延边歌舞团和中央民族歌舞团也来信要此录音。
1981年10月到
扣林山主峰阵地九勇士所在地和有名的“80年代
上甘岭战役”为解放军指战员演出,演唱了《
驼铃》、《我和班长》、《
怀念战友》等歌,深受欢迎。云南省华侨历史学会会员,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政协第七届委员、
云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第五届委员、云南省侨联第六届名誉委员。
1982年6月、8月、12月曾先后出席文山州、云南省、全国归侨侨眷侨务工作者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1986年10月被全国侨联评为侨联工作积极分子。
1987年9月出席云南省归侨侨眷侨务工作者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
寸爱信
(1935~ ),云南腾冲和顺人。著名地方侨务工作者。
毕业于云南省
腾冲市益群中学。现任云南省盈江县侨联副主席兼秘书长、侨办副主任,兼盈江县首届海外联谊会副会长,傣族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第十届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自从事侨务工作以来,认真贯彻执行党的侨务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为侨民服务的宗旨,广泛开展联谊工作,积极为侨民排忧解难。1991年到条件比较艰苦的侨乡昔马乡参加“双文明”建设工作期间,亲自领导高产杂交玉米种植实验成功,为大面积推广高产杂交玉米,解决侨乡昔马的缺粮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在着马遭到历史上罕见的洪水和泥石流灾害后,不顾个人安危,夜以继日地配合乡党委、政府领导抗洪救灾和重建家园工作,并带头发起捐资捐物活动,深得侨乡群众好评。
盈江县县城是省级对外开放口岸,为促进当地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对外开放,1992年,凭着在侨界中的威望,对侨商多方宣传开导,解除顾虑,动员五户侨商申报开办盈江县首批“三资”企业,使五家“三资”企业得以顺利开张营业。适应
改革开放的大潮,开办了县侨联直属企业“边侨商号”,缓解了县侨联经费的不足。
1993年该县一侨商与广东某个体户发生价值上千万元的经济纠纷案,其以事实为依据出庭作证,协助司法部门圆满解决了此案,为侨商挽回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当地及缅甸边境产生了很大影响。个人曾先后三次被县直机关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2年被评为云南省侨务工作者先进个人。1999年业绩入编《中国侨界模范人物名典》。
寸云国
寸氏十七代孙寸云国,寸庆第二子寸亨之后裔(由腾冲和顺迁居盈江勐弄
勐典村)
清代人士,盈江勐弄地区著名商人,来往于中缅之间经商,
骡马三千,家缠万贯。人称寸三老板,由于家道中落其裔孙迁入勐弄岗房。
寸得尧
男,
汉族,1972年出生,大专文化。2004年创办德宏象城(药业有限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综合农贸市场、
盈江县怡城大酒店),主营药品、房地产开发、市场经营、酒店,职工数150人,创业以来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150人。在经营过程中诚实守信、照章纳税、依法经营,同进,在捐资助学、自然灾害、重建家园、关爱
艾滋病孤儿、关爱老年人等事业中慷慨解囊。曾获2007年度“光彩事业”、2008年度“一片丹心助孤儿”奖。
寸向阳
寸向阳,本姓爨,陕西知名青年作家,任职于
西安市某报社。著有小说《世如春梦了无痕》、《
透支爱情》、《72小时》、《罪爱》等。其中《透支爱情》于2004年由
华夏出版社出版。
家训
清代光绪已末
进士寸开泰书写寸氏家训:礼义廉耻忠信孝悌宽和仅勤慈让恭俭,寸氏家训共十六字包括做人的方方面面。
祠联
宗祠
寸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扩建于清代嘉庆十年(1806年),,当时的族长寸光远组织阖族在国内外展,劝捐’活动,将所捐得的钱在缅甸用于经商所赚钱财用于修建宗祠。先修大门,尔后次第修建逐步完善。历时18寒暑,初具规模,是和顺宗祠中历史最为悠久之一。公元1935年,清同治秀才、寸氏宗族族长寸性怡主持重修和顺寸氏宗祠新大门。坐落于大石巷右侧。宗祠选址极其考究,它位于乡间的中心前沿,视野开阔,其向深远。自里向外有正殿、两厢、内院、前厅、前院、大门、小月台,越乡道即大月台,更低处还有一池
荷塘。拾级而上具有步步高升之势,且纵贯于一中轴线上。更有考究者,始祖坟位于后山正中
橄榄坡下灵秀的一坡脑上,如将宗祠及远眺之笔架山连在一起,又恰在一更大的中轴线上,真可谓神奇的风水宝地。
与其它宗祠不同的是大门,系中西合璧,三道罗马式圆拱门,每道门上有一个近三角形的顶,图案为
浮雕,有创意。使用的材料水泥、钢筋、沥清都是从缅甸驮来,资金耗费不少,同时还在主门两侧的石柱上镶嵌“五岳宗山百川赴海,千秋报本万古流芳”的楷书石刻楹联,至今保存完整。大门外有两层石月台,临门月台高出乡前通175cm,左右两边有石标杆,每棵杆上有两个石斗(为清光绪乙未科
进士寸开泰所立)。通衢外又有一个更大的月台,前有荷池一塘,眼界开扩,风景无限。
寸氏宗祠自上世纪20年代时为子孙受教育计,前贤慨然将其提供初等小学校舍延续至2005年。在侨乡教育史上留下了饿厚重的一笔。族人接管宗祠以来,各方踊跃,凡清明时节,各方族裔前来瞻拜祭祀,礼仪隆盛。此族人之极大凝聚力所为,展现出对祖先之
英德市景仰、追远、承袭之情。
通用联
五岳宗山百川赴海(上联),千秋报本万古流芳(下联)。
暖阁楹联
随庄以开滇喜姓著九边勋垂百代(上联)
佐沐英而定越幸职肩千户祀享万年(下联)
大厅楹联:
扶王道于五千年既安既东(上联)
勒宗功于二十纪有守有为(下联)
左厢楼楹联:
耀祖光宗当追司马才华亲题玉柱(上联),
课孙训子好奋元龙志气大启琼楼(下联)
右花园楹联:
仗先祖之有灵桂折杏探南园家声从此振(上联)
忆故园其无恙瓜棉椒衍西川世泽到今存(下联)
客堂楹联:
嘉佳来临喜促膝谈心表扬先德(上联)
高堂戾止愿本身作则训诲后昆(下联)
大门楹联:
五岳宗山百川赴海(上联)
千秋报本万古流芳(下联)
立德立功愿万世子孙书香远继(上联)
有源有本问两川父老祖泽犹存(下联)
惟道帷德帷功缅宗风于先代(上联)
日谦日慈日俭留家法于后人(下联)
厨房楹联:
知稼穑艰难力服先畴未敢自安暇逸(上联)
采藻萍清洁勤修祀典还期永享蒸尝(下联)
寸开泰作品内容曾参与
编修《腾越厅志》,主编《
腾越乡土志》、《龙陵县志》、《寸氏家谱》等。传世著作有《八十一株梅花馆诗文稿》《梅花记》《庚子纪变诗》多卷。
几层楼独撑东南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衣雾,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最可怜花蕊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枇杷寂寞,空留着绿野香坟。对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
凤蝶总科,总贪迷醉梦乡中。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这半江月谁家之物;
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英雄。跃岗上龙,殒坡前凤,卧关下虎,鸣井底蛙,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
玉笛,倒不如长歌短赋,抛撒些绮恨头愁;曲槛回廊,消受得好风细雨。嗟予蹙蹙,四海无归,跳死狲,终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楼俯首,看、看、看,哪一块云是我的天。
气壮山河成仁取义;光昭日月生荣死哀:云南腾冲来凤书院门联
寸开泰清代寸氏家训共十六字:礼、义、廉、耻、忠、信、孝、悌、宽、和、谨、勤、慈、让、恭、俭。清代光绪乙未
进士寸开泰手书的“寸氏家训”
梅花颂寸开泰清代
百劫修来贞洁身,
独殊群艳占先春。
雪中莫问和美事,
且作花间共醉人。
•
寸品升(生卒年待考)字平阶,云南腾冲和顺人,清光绪拔贡,著名民主革命先驱。其所起草的“
讨袁檄文”被
胡适称为“天南第一笔”。后为民国成立为众议院议员。著《居竹轩诗文集》四卷。录诗16首,文两篇。自号蕉溪酣睡子的寸平阶,是位狂士。:一醉峰当枕眠,但丹敢照人丰彩绮。
• 寸品升《讨袁檄文》(民国三年即公元1914年5月为
孙中山起草):
壬子之二月,国民悯构兵之惨,许清室旧臣自新,竭诚志以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付
袁世凯,四海之内,莫不走相告曰:息兵安民,以事建设,是大仁大义举也。吾民既竭诚以望袁,今袁所报民者何如哉?辛亥之役,深[流]血万里,人尽好生,何为而然?若知袁种之暴戾更甚于清,则又何苦膏血万户,以博一人皇帝之雄哉!所以宁死而不悔者,誓与共和相始长耳。
今袁背弃前盟,暴行帝制,解散自治会,而闾阎无安民矣;解散国会,而国家无正论矣;滥用公款,谋杀人才,而陷国家于危险之地位矣;假民党狱,而良懦多为无辜矣。有此四者,国无不亡!国亡则民奴,独袁与二三附从之奸,尚可执挺衔璧以保富贵耳。呜呼!吾民何不幸,而委此国家生命于袁氏哉!自袁为总统,野有饿莩,而都下之笙歌不彻;国多忧患,而郊祀之典礼未忘。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吾昔以大仁大义铸此巨错,又焉敢不犯难,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今长江大河,万里以内,武汉京津,扼要诸军,皆已暗受旗帜,磨剑以待。一旦义旗起,呼声动天地。当以秦陇一军,出关北指;川楚一军,规画中原;闽粤旌旗横海,合齐鲁以捣京左。三军既兴,我将与诸君子扼扬子江口,定苏浙,以树东南之威。掣庭扫穴,共戮国贼,期可指日待焉。
书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又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正义所至,何坚不破?愿与爱国之豪俊共图之!
寸式玉,字章五,号德山,
乾隆丙午
举人,培成甚众,主讲来凤书院八年。著有诗文集多种和《家居诗》。仅存《北上吟草》一卷,录诗48首。
寸秀升,嘉庆丙寅岁贡,,录文一篇。
寸辅清字佐廷(1867——1915)和
李根源一样,是1904年以官费送日本留学者,他俩一起赴日留学,并于次年首批加入同盟会。1911年,在昆明举行重九起义中,根源攻上
五华山,辅清则为大汉军政府云南都督撰写第一张安民告示。先后任广西补用知县,云南镇南知县。先后创办永昌师范,腾冲中学,并首任校长。著《芝轩诗文钞》《留日归国日记》。文革中被毁。录诗72首,文一篇。
寸品升字平阶。云南腾冲和顺人,清光绪拔贡,著名民主革命先驱。其所起草的“
讨袁檄文”被
胡适称为“天南第一笔”。后为民国成立为众议院议员。著《居竹轩诗文集》四卷。录诗16首,文两篇。自号蕉溪酣睡子的寸平阶,是位狂士。:一醉鳌峰当枕眠,丹敢照人丰彩绮。
寸亮卿(生卒年待考),字清廖生云南腾冲和顺人。廖生,教师,后旅居缅甸,诗文著作颇丰,多已流失。录诗四首。在寸亮卿翊清的倡议下,组成秀峰诗社。当时,亮卿先生撰《秀峰志盛》
《秀峰志盛》今我秀峰诗社开,陆海
潘江鱼贯来。倾谈笑语放达出,天际欢声震若雷。须臾片云黑上首,跋扈风雨催诗吼。若者昂头纵啸歌,若者雍容欣酌酒。
寸时桢字干臣。附生,教育家,录诗一首。
寸仲猷:字嗣徽(公元1898~1942年),云南腾冲和顺人。著名民主革命先驱、教育家。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生于
腾冲市和顺乡的一个清贫的华侨家庭。自幼聪慧勤学。1912年于和顺两等小学毕业,因品学兼优,与
寸树声同时被乡里公费选送到大理
云南省立第二中学深造。毕业后赴缅甸习商。他勤奋自学,几年的时间就能用
缅甸语对话、书写,用英语书信,讲闽粤方言。他热心公益,善于交际,到
仰光后,广泛接触新闻、教育、文化、工商界人士,和缅英当局政府官员也有往来,常出入当时进步的《新觉民日报》社,于报刊常有诗文发表。
寸嗣徽先生精于集邮。1938年“
和顺图书馆”新馆屋建成,他除捐赠了经费和图书外,还赠送一些精美的邮票给图书馆,装入几大镜框排成图案加注文字说明,长期悬挂在馆内,向群众展出。这是云南继昆明文庙邮展后的又一次集邮展览。著有《腾冲家庭的缅化和教育的落后》《和顺图书馆的前车——咸新社》《说从俭》《本会会务进展要务》《本文作者致总部书》《婚礼改良议》《缅甸森林管理法及概况》《由旅缅滇侨概况及社团组织说到选举》《本馆经济史略》等。
寸树琼字佩久。云南腾冲和顺人,崇新会重要骨干,和顺教师,
和顺图书馆馆务经理,后旅缅经商,爱国侨领。著有诗词联200余首(副)。
寸守纲字维三(1912——1985).。曾为和顺图书馆馆务经理,弯楼子教师和益群中学教师。善书善画善诗文。
寸尊文字郁廷,文生。七绝2首
地名
腾冲市瑞滇乡寸家寨,腾冲县勐连寸家寨,
保山市龙陵县寸家寨,保山市
施甸县寸家村,腾冲县
界头镇寸家营,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和顺古镇寸家湾,盈江县
勐弄乡麻立园寸家巷。
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市碧城镇北厂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