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县(Lianjiang county),是中国福建省福州市下辖县,地处福建省东部沿海,
闽江口北岸,东与
台湾岛一衣带水,西傍省会福州,南扼闽江入海口,北控闽浙通,全县陆海总面积4368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共有户籍人口67.5766万人,常住人口64.6万人,有31个少数民族共17793人,其中
畲族15519人,占少数民族87.2%。截至2023年7月,下辖19个镇、3个乡、282个
建制村(社区),县人民政府驻凤城镇。
连江县地形地貌属
福建省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区,
鹫峰山余脉从北部延伸至连江境内,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7℃-19.4℃,年均降水量1560毫米。连江县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涵盖矿产、地热、海洋、土地和港口等多个领域。连江县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在此劳动生息、繁衍后代。三国
孙吴时为温麻船屯,隶
侯官县。太康三年(282年)设
温麻县,为福建省较早成立的县份之一。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并入
闽县。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重设温麻县,并改名连江县,县名沿用至今。连江自建县至清末大都隶属
福州市。民国时期先后属东路道和第一行政督察区,其中三度为
福建省直辖县。
新中国成立后,有3次(计18年)属
闽侯专区,2次(计16年)属福安(宁德)专区,1983年7月1日再次归属福州市辖至今。
连江县是福建省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县和“中国鱼丸之乡”“中国海带之乡”“中国鲍鱼之乡”,也是“中国温泉之乡”“国家级生态县”。全县共有4A级旅游景区2个(
贵安新天地休闲旅游度假区、溪山温泉休闲旅游度假村),3A级旅游景区2个,2A级旅游景区1个。2014年8月,中央红军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途经连江80周年纪念日,连江县认定为红军长征区域之一。 2022年,连江县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1.4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45.41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6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3.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3%。
历史沿革
据现代考古发现,连江至少在五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远古时代属扬州的区域,夏至
周代为"七闽"地。到春秋战国时代,与
福建省毗邻的
越国(或称"於越",在今浙江省境域)被楚国吞并,大批居民纷纷向福建迁移,逐渐融合成闽越族,建立了
闽越,连江属闽越国辖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闽越国,连江隶属
闽中郡。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因闽越首领
无诸等帮助汉王刘邦反
秦灭楚之战有功,汉封无诸为闽越王,连江归他管辖。
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灭闽越国,让百姓迁移到江淮一带,连江改属
会稽郡(郡治在今苏州)管辖。到西汉
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闽越遗民返迁,自立冶县(在今
福州市)--这是
福建省最早置县,连江属它管辖。
晋朝泰始年间(265-274年),在伏沙(今
敖江镇白沙村)设置温麻镇,建有镇帅竖旗处和石塔等,后来毁坏无存。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连江建县,称为
温麻县,隶属
晋安郡(郡治在今
福州),直到隋大业二年(606年)隶属都没有变化。
隋大业三年(607年),大量裁减郡县,温麻县并入原
丰县(治所福州,后改称
闽县)。但只过了16年,在唐武德六年(623年)又从闽县析出,重置温麻县,同年改名连江县,"以县治连接江水故名"(宋《
三山志》)。
唐天宝元年(742年),县衙所在地从伏沙迁移到今址,因地形似展翅凤凰,又名凤城。
从唐武德六年到
清代末年,经历1289年,连江县都隶属
福州市。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设道,连江属东路道(后改闽海道)。1925年,道废,连江为
福建省直辖县。1933年11月,
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发动"
福建事变",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将福建划分为4个省2个特别市,连江隶属闽海省。翌年1月事变失败,连江再度成为省直辖县。1934年7月,福建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连江隶属第一行政督察区。1947年,福建划为7个督察区,连江第三次成为省直辖县。
1949年8月,
福州市、连江解放后,连江县隶属
福建省人民政府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改名闽侯专员公署)。1956年6月,闽侯专署撤销,连江第一次改属福安专署。1959年8月,恢复闽侯专署,连江又归它管辖。1961年11月,连江划归福州市。1963年8月,再划属闽侯专署。1970年7月,第二次划属福安专署(翌年迁址改名宁德地区)。1983年7月,连江重归福州市管辖至今。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连江县位于
福建省东部沿海地区,东临
台湾海峡,与
台湾岛隔水相望,最近处仅8000米之遥;西邻省会福州市,通过
贵新隧道的便捷连接,距离福州市区大约12千米;南边紧靠
闽江口,与岐岛一水之隔;北侧接壤闽浙通道,依傍
罗源湾。作为海西中心城市的北翼门户,连江县是两岸“三通”政策的重要前沿基地和闽台经贸合作的黄金通道,素有“闽都金凤”的雅称。
地形地貌
连江县主体地貌由两组并列的山岭构成:一列主峰
缺鼻峰,海拔1028.5米,由西北部向南斜伸至连江旗、文笔山、
青芝寺一带,形成火山岩、
花岗石的中、低山高丘地貌,由于断裂构造在
敖江南岸转折北东向,与海岸线平行,至晓澳入海。另一列主峰鼓头山,海拔1016米,由北东部伸向东南蜿蜒至长龙,形成火山岩低山、高丘地貌,后折北东直逼海滨,形成以花岗岩为主的
黄岐半岛高丘地貌。这两列山岭蜿蜒转折,构成
丹阳市、
蓼沿乡、潘渡、东湖一带低丘河谷平原,并发育连江盆地、琯头、
浦口区、东岱等地河口冲海积平原和马鼻、官坂、透堡等地海积平原。这些海积和冲海积平原,古代多为海水淹没,到
全新世现代期,随着
地壳上升,海水向外推移而成为陆地,原来的一些小岛屿则成为孤丘残山。全县总的地势是西北部、东北部高,向东部、东南部倾斜。飞石岭以北自西至东两起两落,纵向由北向南逐渐梯降。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丘多,平原少;并行岭谷排列明显,切割深,水系发育;东南山岭的走向基本与海岸线平行,形成众多的港湾、岛屿;海域面积宽阔,
潮间带发育。县域总面积4368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256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112平方千米。此外,连江境内海岸线绵长,涉及琯头、晓澳、
浦口区、东岱、筱埕、安凯、黄岐、
苔菉镇、下宫、坑园、官坂、透堡、马鼻等13个乡镇,长238千米;有三湾(
罗源湾、
定海湾、
黄岐湾)、三口(可门口、
闽江口、敖江口)。
地质构造
连江县位于新华夏系巨型构造体系的第二隆起带内,同时又处著名的南岭纬向构造体系横亘的东端。新华夏系的伴生构造,棋盘格式构造是境内的主要构造体系。此外,还有新华夏系构造火山喷发带(火山隆起带)以及其他方向的构造。
其中,棋盘格式构造由两组断裂组成,一组为北东65~70度的压扭性断裂;另一组为北西325~330度方向的张扭性断裂,境内有3个断裂带展布。新华夏系火山喷发带在境内以北东东向的火山喷发带出现。在燕山运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构造运动,从第三纪末以来,使县境东部沿海经历多次上升和下降的过程,在官岭附近海拔130米处可见古海蚀洞和粘于洞口的海蛎壳。
境内属于遂川—连江东西向构造亚带,是新构造活动2级南北分区界线。以北为闽东沿海北段沉降区,以南是闽东沿海中段差异上升区。县内较强的振荡式升降运动的新构造活动,使与此有关的地震活动时有发生,其中,例如,1971年10月29日14时09分,震中位置北纬26°3′,东经119°5′,发生震级2.2级地震;1990年6月30日19时43分,震中位置北纬26°09′,东经119°48′,发生震级2.0级地震,震中深度13公里;两次地震均未造成损失。
气候
连江属
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7℃-19.4℃,年均降水量1560毫米。2022年降水量1437.4mm,年平均气温20.4℃。 春季气温在10~22℃间,气候开始回升,受冷暖
气团交绥影响气温变化大,常出现连续性
降水。夏季气温在22℃以上,前期受暖湿气团影响,出现梅雨天气;后期受单一副热带高压控制,晴热少雨,常受台风影响,出现狂风、暴雨。秋季气温与春季同,但降雨较少,秋高气爽,冷空气南下时,降温明显。冬季气温小于10℃,盛行偏北气流,天气干冷,降温强烈,时有大风。
极端最高气温主要出现在7~8月,河谷地段潘渡可达40~41℃以上。平原地区曾出现过38℃。
凤城市地区日最高气温≥35℃的酷热天数年平均5天。最多年为12天(1979年)。极端最低气温主要出现在1月和2月。潘渡上半区和长龙曾出现零下6℃;平原低丘地区出现零下3~3.8℃;沿海地区的北茭为0.6℃。凤城地区日最低气温≤0℃的天数年平均3天,最多为12天(1963年)。候平均气温历年最高为29℃,最低为4.5℃。气温受地貌影响,从沿海向内陆递减。随
平均海拔平均每递升100米下降0.56℃。气温年较差
凤城市地区18.7℃。日较差凤城7.1℃,北茭4.0℃,潘渡11.7℃。马祖地区气温7~9月平均在25℃左右,历年极端最高温为8月,曾达35.3℃,最低温为1月,平均8.9℃,历年极端最低温曾出现1.3℃。
水文水利
水文
地表水
连江境内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全县境内分布有两大河流,13条大溪流(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千米以上)73条小溪流(总长348千米)。其中敖江是
福建省第六大河,也是连江县内最大的河流,发源于
宁德市境
鹫峰山,连江境内流域面积720.1平方千米,占连江陆地总面积的61.6%,连江境内敖江干流长63千米,年平均径流量18.9亿立方米。据塘坂水文站观测,最大流量每秒5090立方米(1966年9月4日);最小流量每秒4.53立方米(1965年3月21日)。1973年平水年年径流量达27.94亿立方米,1967年枯水年年径流量仅10.33亿立方米。河道天然落差98米。连江境内有牛溪和财溪支流,牛溪发源于
罗源县,流经蓼沿溪、朱公溪、牛溪,在潘渡陀市汇入敖江干流。境内流程36公里,流域面积271.3平方公里。河道天然落差200米。牛溪流域又有花园溪、新洋溪、鹅头溪、双头坝溪等4条分支流。财溪源出长龙,流程16.6公里,在幕浦汇入敖江干流,流域面积44.5公里。河道天然落差457.8米。
地下水
地下水的形成、补给、径流、排泄受地质构造、气候、植被等因素制约,连江县多年平均径流量达1.42亿立方米。境内强富水段主要分布在横槎、城关、白沙一带,面积约8平方公里。中等富水段两处:一处位于连江强富水段北部边缘及江南一带,面积约5平方公里;另一处分布在潘渡、贵安、陀市、东岸一带山间盆地,面积约12平方公里。弱富水主要分布在一、二、三级阶地、山前冲洪积扇,滨海平原一带。
水利
蓄水工程
连江县内最早的蓄水工程为
隋朝挖凿的东湖。
新中国成立后,蓄水工程由小到大不断发展。1950~1954年,主要在缺水易旱的平原和沿海丘陵兴建山塘、小(三)型水库36处。1955年开始兴建百万立方米以上水库,至1965年共建小(一)、小(二)型水库25座。1975年11月,第一座高40米双曲拱坝在丹阳镇新洋村破土动工,至1990年,共建蓄水工程387处,总库容4160万立方米,灌溉8.61万亩。同期还修建古代平塘70处,提高蓄水能力。
引水工程
连江县内古代引水工程主要分布潘渡、丹阳、马鼻、
敖江等地,建有老浦磹、牛鼻穿、财溪、东塘、官浿等引水坝28处;南塘、上斗门等水圳20处。其中较著名的是
潘渡乡坡西村,于清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由农民蔡德贵为首兴建而留存至今的老浦磹拦溪坝,引水灌溉850亩。
新中国成立后,充分利用县内溪流多、落差大的特点,大力兴建自流灌溉的引水工程。1951~1990年,先后兴建引水工程205处,自流灌溉面积计43853亩。其中:万亩以上1处,灌溉1.95万亩,千亩以上万亩以下3处,灌溉9493亩,百亩以上至五百亩35处,灌溉6169亩,百亩以下166处,灌溉8691亩。
提水工程
连江全县1957年统计尚有
筒车3500部。60年代初期,开始使用机械抽水,中期普建水轮泵站。70年代末共建机灌站14处,装机21台、275马力,旧的民间提水工具逐步被更新替代。1980年后,部分推广喷灌。1990年,全县共建提水工程155处,装机208台,灌溉44798亩。
土壤
连江境内土壤类型多样,1958年首次群众性土壤普查时,分为四级土类,39个土种。1980年进行第二次土壤普查,全县土壤共划分5个土类,13个亚类,24个土属,49个土种。其中,全县红壤面积1338776亩,占土地总面积76.41%,分布全县的山地、丘陵。水稻土是县内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种耕作土壤。主要集中于东部滨海平原、
冲积平原和中、西部的山间盆地、山谷地,全县共有水稻土167542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56%,占耕地面积的71.4%。全县潮土面积2850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16%。分布于敖江、琯头、潘渡、马鼻等乡、镇的溪流两旁。风沙土主要分布琯头、晓澳和筱埕等乡镇的海滨当风口。盐土分布海滨地带,全县盐土面积95968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48%。
自然资源
矿产
连江县有包括有锌、银、铁、钨、锡、、铋、、铅、、钛、锆、、铜、在内的15种金属矿藏,以及
叶蜡石、硫铁矿、
白陶土、
花岗石、贝壳、泥煤等非金属矿藏,铜、金、钼、铅、锌
地球物理化学异常2处,地热2处,地下肥水1处。此外,地热资源也十分充裕,温泉广布,已引入县城百姓家中,特别是贵安温泉以日合理开采量达万立方米和水温高达82℃而著称,为连江县赢得了“
阳江市”的美誉。
海洋资源
连江县海域滩涂广阔,海生资源富集,近海渔场众多,并与周边渔场连成一片,形成了重要的
渔业基地。此外,
粗芦岛河港和可门深水海港的开发利用,尤其是可门港区已经建成的8个5-30万吨级码头,突显了连江县的港口优势,使其成为全省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县和国家级远洋渔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生物
连江县主要
海洋鱼类有156 种,捕获量较大的有
大黄鱼,
高鳍带鱼、鳗鱼、银鲳、
蓝点马鲛、鱼、鲨鱼、
毛虾、
红星梭子蟹等。浅海滩涂盛产
缢蛏、
菲律宾帘蛤、
泥蚶、
牡蛎科、
丽文蛤等。淡水鱼类有鲢、鲤、
草鱼、鳗鲡、
中华鳖、
中华绒螯蟹等。稀珍海产有鱼、牙鲆、
石斑鱼、
丁香鱼、
长竹蛏、
海葵目、
锯缘青蟹、
大弹涂鱼、
珠蚶等。
其他
连江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6.19%,林地面积719.731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4368平方千米,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09.2417平方千米,为该县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综合这些自然资源,连江县不仅在经济上拥有巨大潜力,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也同样引人注目,是一个具有山、江、海、岛、温泉等多样自然景观的生态县。
生物多样性
动物
连江县境内山多,海阔,动物资源丰富,据1984年普查统计,还存在及可见的有247科519种,其中农、林业天敌动物62科173种。属国家一类保护的有金钱豹;属二类保护的有
鳞甲目、
水獭亚科、
白鹇、鸳鸯;属三类保护的有
猫头鹰、
啄木鸟科等。水域野生动物常见的有151种,主要经济鱼类有大黄鱼等32种,珍稀品种有
花鳗鲡等8种。
民国以前,旧县志常有虎入县治,虎患噬人的记述。50年代初期,官岭一村民还被虎噬。50年代后期,森林破坏,捕杀加剧,野生动物呈减少趋势。60年代以后虎近绝迹,豹、狼少见,啄木鸟、白、
白鹭、猫头鹰不多见。80年代后,电、煤、
液化石油气逐步成为家庭的主要能源,加上水土保持、造林、生态环保和林政管理上轨道,森林覆盖率提高,时可偶见豹等一类动物。
植物
据1984年资源普查统计,连江县境 连江县境常见植物有189科,1184种。列为国家二级保护的有银杏、
福建柏、
杜仲等;近年新发现属国家一级保护品种
桫椤。
植被
按全国植被和
福建省植被分区,从潘渡乡坡西—蓼沿乡凤岩以东大部分区域,属于闽江口峰山南湿暖亚热带雨林小区;坡西—凤岩以西的区域,属于闽中戴云山—鹫峰山常绿木类照叶林小区。境内原始植被人为破坏严重,绝大多数为次生植被或人工植被所代替。据林业区划调查,全县计有7个植被类型、30个群系、219个群丛。马尾松林是县内分布最广、资源最大的森林资源。桃金娘科,茜草科大都组成群落灌木层的优势种或常见种,是县内地带性植被。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7月,连江县下辖凤城、
敖江、江南、琯头、晓澳、东岱、浦口、东湖、潘渡、
丹阳镇、长龙、透堡、马鼻、官坂、坑园、下宫、筱埕、黄岐、
苔菉镇等19个镇,小沧、蓼沿、安凯等3个乡,282个
建制村(社区)。县人民政府驻凤城镇。
政治
统计截至时间2024年2月23日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连江县共有户籍人口67.5766万人,常住人口64.6万人,有31个少数民族共17793人,其中
畲族15519人,占少数民族87.2%。
民族
连江县境内土著闽越族被中原南移汉族同化后,基本以汉族为主。明崇祯间(1628~1644年),族由
潮州市凤凰山辗转迁入境内,先在潘渡南山定居,后随人口发展和避战乱徭役,迁至县内各乡偏辟山村,发展成为第二大民族。此外,还有苗、彝、壮、满、回等30个少数民族,不过人数较少,多因婚嫁或随工作调动而迁移,其生活习俗亦多已与汉族同化。
语言
连江话韵母共有46个,其中,单元音韵母7个,复元音韵母12个,鼻音尾韵母12个,塞音尾韵母15个。连江话单字调共7个,其中,古平声、去声、入声按清、浊分为今阴平、阳平、阴去、阳去、阴入、阳入调;古全浊上声字归今阳去调;古清、次清上声字为今上声调。连江话词语
音节连读时,末音节不变调,非末音节一般都变调,非末音节不变调的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词语
语素结合不紧;另外一种是变调、不变调表达不同意义的,则分别读变调或不变调音。此外,连江话词语音节连读时,非首音节声母多发生变化。
宗教信仰
连江民众宗教信仰除儒教外,最早的是
道教,约在汉末晋初传入县内,长龙炉峰山曾是道人修道福地之一。佛教约于
南北朝传入境内。唐至宋代,道教和佛教都进入鼎盛发展时期,元代后均逐渐衰落。明代佛教一度复兴,道教却一直衰落,尤其清乾隆后,因朝廷禁止而一蹶不振,大部分院观废,部分改为佛寺,道教徒多渗透民间,祈福灾等法事活动仍较活跃。清朝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
基督教、
天主教相继传入,清末至民国初发展较快,民国后期处于低潮。
新中国成立后,各种宗教的合法活动照常开展,县统战部门加强管理,相继成立各宗教团体,知名宗教界人士还被选为县政协委员或人民代表。“文化大革命”期间,宗教活动受到限制,有的寺院被占,佛像、文物被作为“
破四旧”对象而遭毁坏,部分宗教界人士受到冲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认真落实宗教政策,尊重信仰自由,宗教活动正常开展,佛教和基督教都有发展。在连江县民间信仰众多,其中以
妈祖、李三娘、
陈文龙等在两岸及海外有较大影响力。
经济
综述
2022年,连江县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1.46亿元、同比增长4.9%;一般
公共预算总收入45.41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6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3.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3%。
第一产业
连江县,名优特农产品主要有鲍鱼、海带、三宪梭子蟹、长龙茶、黄兔、
金针菇等。面临
宁德市、闽中渔场,有黄岐、筱堤、后港、头等渔港,水产养殖业和海洋捕捞业发达,水产品产量居全省首位。土特产品主要有
定海湾日本鳀、
鱼丸、
鱼面、鲍鱼、蜂干等。2022年,全年农林牧
渔业总产值328.62亿元,粮食播种面积10.83万亩, 粮食产量4.27万吨,年肉类总产量17486.60吨,水产品产量129.46万吨。
第二产业
连江县,工业以
食品加工、能源电力、服装制鞋、船舶修造、机电制造、冶金建材等为主。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66.85亿元,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2%,制造业产值增长14.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产值增长79.8%。工业产品销售率98.6%。
第三产业
连江县,在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154.17亿元。其中,限上企业贡献了67.64亿元的零售额,大个体经营户实现了32.33亿元的零售额,而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共同实现了54.20亿元的零售额。通过网络渠道,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达到了8000.2万元,相较上年下降了11.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增加值增长至40.11亿元,增长率为2.7%。到2022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记录为1147.87千米。水路货运量达到了1598.16万吨,货物周转量为368.48亿吨千米。水运客运量为13.5万人,旅客周转量为27.2万人千米。邮政业务方面,全年业务总量完成5432.55万元,邮政业务收入为6628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
2022年末,连江县共有各类学校(园)227所,其中,公办学校(园)142所,其中幼儿园36所、小学71所(含村完小、教学点40个)、初中1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
高中8所(其中完中5所)、职业中专1所、特教学校1所;民办学校(园)85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民办幼儿园81所。全县在校学生108630人,其中,幼儿19594人、小学生49942人、初中生25168人、高中生10952人、中职生2750人、特教生224人。在职公办教师5948人,其中,幼儿园674人、小学2748人、初中1516人、高中761人、中职152人、特教54人、进修校43人。
卫生
2022年末,连江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64个,其中,医院9个,卫生院21个,
村卫生室282个。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35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180人,注册护士1467人。年末共有医疗机构床位2426张。
文化
2022年末,连江县共拥有
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量99.14万册,全年共接待读者22.99万人次,流通图书34.28万册次,接待读者信息资料咨询1800件次,新办读者借阅证2412本;博物馆1个,文化馆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2个,农家书屋243个。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5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8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3个。
2023年2月,在东湖镇天竹村举行了海峡两岸民族文化交流活动暨连江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年。活动中,歌舞节目精彩纷呈,海峡两岸同胞共同带来的文艺节目轮番上演。通过《领航》《畲乡女》等
畲族特色鲜明的歌舞表演,台湾同胞近距离地感受历史悠久的畲族文化和日新月异的畲村幸福生活。台湾阿美部落同胞也以《2035坐动车去台湾》等精彩表演作为回应,展现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温暖与美好。此外,为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现场还设置了民族展馆、文化体验区。除了展示畲族服饰、原生态婚嫁习俗、织彩带、捣
糍粑等畲族传统文化,还通过畲歌对唱、团结树打造、趣味大比拼等互动环节,与观众互动。
2024年1月,连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在“送年货、品年味、传习俗”的活动中,提前感受年味。其中,东南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圆梦微心愿”志愿服务活动走访慰问社区孤寡老人,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并送上节日的祝福。凤城镇东北街社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迎新春送春联活动,书法名家们通过笔墨传递着祝福,带来了浓浓的年味的同时,也让广大群众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将所写作品赠予前来参加活动的居民群众。
体育
连江县
体育公园地处连江中心城敖江南岸江南新城东部,东临站前大道,南临健兴路,西临含光路,北临南江滨路、湿地公园,总用地面积197335平方米(约296亩),建设有“一场两馆”和二集中体校,建筑总占地面积47079平方米,为中型乙类体育建筑。总建筑面积66685平方米,其中体育场建设规模为1.5万座26588平方米,综合馆建设规模为3700座21651平方米(含地下室4898平方米),游泳馆建设规模为1000座14864平方米(含地下室1177平方米),二集中体校建筑面积3582平方米,并建有室外体育设施。截至2022年末,连江县共有体育场馆5个。
2021年7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贯彻落实体育强国战略,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开展,普及推广游泳运动,连江县举办了全民健身运动会暨庆建党100周年游泳邀请赛活动。
2021年12月,
福建省“运动健身进万家”系列赛事活动全民健身百村行(连江小沧站)暨连江县小沧畲族乡民族团结运动会在连江县小沧畲族乡举行,趣味运动会共有来自乡直单位、小沧村、利洋村等6支代表队参赛,设置了旱地龙舟比赛、趣味丰收挑担赛、趣味龙凤接力赛、车轮滚滚、五谷丰登、圈住福气等多个项目。
科技
2022年末,连江县共有高新技术企业54家,其中,国家级52家,省级2家。 全年专利授权量769件,其中,发明专利49件,实用新型专利623件,外观设计专利97件。
社会保障
2022年末,连江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3378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54979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76226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7705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18521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41644人。参加
工伤保险人数61829人。参加
失业保险人数33825人。 此外,全县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449人。全县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困难群众5710户9879人,其中城镇低保206户324人,农村低保5504户9555人。全县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增至1448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43.63张。
环保
在2022年,连江县建成区绿地面积扩增了13.47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3.3%。公园绿地面积也增加了11.85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0.84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100%和98.1%。在林业发展方面,连江县全年植树造林总面积为13,183亩,森林面积增至85.93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45.6%。水资源管理方面,县城区塘坂集中式饮用水源与观音阁备用水源的水质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限值标准,达标率为100%。同样,13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的水质达标率亦为100%。空气质量方面,连江县全年AQI平均值为48,综合指数为2.06,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9.7%,其中一级达标率为65.7%。这些数据展现了连江县在环境管理和城市绿化方面的具体成果。
交通
连江县,作为中国国务院首批认定的沿海开放县份之一,地处
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前沿位置,属于省会城市
福州市的“半小时经济圈”,是福建省乃至东南沿海地区的重要交通通道。
公路
在连江县境内,
沈阳—海口高速公路及其复线、
104国道、201省道、福州东南绕城高速和福州西绕城高速等穿越全境县域内已建成8个高速公路互通口。此外,县城至
可门港的通港大道全长23千米,路宽60米,主车道设计为双向八车道,以满足港口与县城间的交通需求。
铁路
连江县设有
连江站和透堡铁路货物中转站。
温福铁路穿越全境,提供东西向的铁路运输服务。
航运
连江地濒
东海,海岸线绵延曲折,长达209.38公里,较大的天然港湾有琯头港、可门港、
罗源湾、黄岐湾、
定海湾等。这些港湾具有主航道的水位深,
潮汐落差大,泥沙底锚抓力好,锚泊地隐蔽安全,可以抢滩作业等优点,具备了离岸近、作业区开阔,兴建大中型码头的良好条件,发展航运事业潜力大。各港口多是历史悠久的古港。
新中国成立前,港口基础设施落后,仅有简陋的小码头(俗称道头)。新中国成立后,虽然港口建设起步较迟,但速度很快,在
闽江口岸、
敖江航道和
黄岐半岛,陆续建设码头及配套设施。2021年,
福州市最大的国家中心渔港—苔菉中心渔港竣工,位于连江黄岐半岛最东端,该渔港面积约57.8万平方米,总投资3.6亿元,可停泊各类大小船只1000多艘。
航空
连江县
北竿乡设有
马祖北竿机场,提供前往
台北松山机场的航班服务。连江县城东距
福州市市区大约28千米,北至
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大约47千米。
人文
连江县的风俗人情淳厚朴素,独具特色。传承文明的节日习俗、地域浓郁的生活习俗、源远流长的生产习俗、独具色彩的人生习俗以及会聚人文底蕴的交际习俗,共同构成了连江风俗人情的基本内容。
饮食
连江县主食以稻米、
番薯为主,杂以麦和
豆类。沿海地区以甘薯为主,杂以米、麦、豆类,多数早餐稀粥,午、晚餐干饭。农忙时三餐均为干饭,午前午后各加点心一餐。沿海渔民渔汛季节,爱吃糯米干饭或大米、地瓜腥饭,饮家酿酒。副食品主要是:各类蔬菜、豆制品、肉类、蛋品和海产品。佐料有花生油、茶油、菜油、猪油、酱、鱼露(虾油)、糖、醋、酒、盐等。烹方法有:煮、蒸、炖、炒、炸、卤、焖等,讲究色、香、味,喜甜、酸,尤善烹调水产品。对于海蜇皮、海葵、星虫、龟足、珠蚶、海螺等水产品特别讲究火候适中,佐料调配合宜,香脆可口齿留香。
特色美食
连江县风味小吃丰富多彩。主要有
鱼丸、扁肉(
馄饨)、
肉燕、肉面、
拌面、牛杂、卤味、
油饼、马蛋、
海蛎饼、锅边糊、炸芋、
春卷、
水煎包等上百种。连江鱼丸、鱼面,历来名闻遐迩,享誉海内外。鱼丸以新鲜鱼剁碎拌
甘薯淀粉为壳,以瘦肉等为馅,捏成乒乓球大小丸状,富有弹性,香脆可口,畅销
福州市及各县。80年代后在上海成为抢手货,风靡
外滩。鱼面,以新鲜鱼剁碎搅拌薯粉手工制作而成,松软香脆,是酒席宴会常用佳肴。80年代后,流行药膳小吃,在禽畜肉类或鱼类中加枸杞、当归和
龙眼等补品或中药炖煮,颇受欢迎。
习惯
连江县群众历来喜欢饮茶,当地产的绿茶以清明、清明前采摘的“
清明茶”“
明前茶”尤受欢迎。70年代初,开始饮用
可乐、果汁等饮料。80年代后咖啡成为待客上等饮料,并时尚矿泉水,但茶仍为主要饮料,中、老年人尤喜饮茶。 此外,县内百姓喜饮家酿酒,以糯米
黄米酒为主,沿海夏天多饮
番薯烧制的白酒。80年代后啤酒消费呈逐年上升势头,饮酒习惯有所改变。
非物质文化遗产
连江黄岐鱼丸制作技艺
黄岐港是国家中心渔港之一,黄岐鱼丸对鱼肉品种的选择特别严格和讲究,选用最新鲜的
海鱼,解鱼、剁鱼肉、推鱼泥、甩鱼泥、加淀粉等。
连江定海湾丁香鱼制作技艺
定海湾位于
黄岐半岛西南部,是
闽江、
敖江的入海处,特殊地理环境孕育出的定海湾丁香鱼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之一。加工丁香鱼,要靠老师傅的一手绝技。捕捞回来的丁香鱼经过多次清洗沥干后入锅沸煮,看准火候“三浮二沉”。靠篱的转动让鱼身受热均匀却不断裂,起鼎后撒在竹匾上,经过人工多次反复翻晒,直到丁香鱼彻底晒干。佐餐时,用它泡汤、
拌凉菜、炒蛋等均宜。
畲族三月三乌饭节
每年
上巳节是
畲族人民的欢庆节日。畲民载歌载舞庆祝节日,家家户户蒸
乌米饭,置办酒席,上供祖宗。“三月三好风光,一家蒸饭十家香”,乌米饭是畲族人用山上的一种野生灌木“乌果”(又称乌)或
南烛柴煎汤,浸泡糯米蒸成的。刚出笼的乌米饭乌黑油亮,晶莹圆润,黑中带蓝,吃到嘴里,香甜软润。
连江下濂地瓜烧酿造工艺
优选种植在连江沙地土壤中的红心红薯为原料,将红薯洗净,切碎,磨浆,
榨汁,将
红薯汁烧开杀菌,待冷却到20度左右,再加入专用酒进行发酵10-30天,当红薯汁口感不甜后即发酵完成。把发酵好的红薯酒进行
蒸馏,将蒸馏出来的酒储存在陶瓷坛子里陈酿3年,清雅的红薯香气,混合着陈酿的酒香,入口清冽甘甜,回味悠长。
连江海带制作技艺
连江被称为中国海带之乡。传统的海带制作技艺分为“干制法”“生制法”和“熟制法”。其中,“干制法”每一个环节都顺应天时地利,海边的岩礁、沙滩是晾晒海带的最好的“器具”。阳光、海风能使它们彻底干透,而不受丝毫的污染。海带彻底干透后,收起封存,即可随时食用。
连江丹阳线面制作技艺
在众多现代机械设备正逐步取代传统手工工艺的当下,丹阳线面却依然坚持传统手工技艺生产。传统
线面制作技艺要求制作者要有丰富的经验,它不但是一个技术活,也是一个气力活。和面、发面时要掌握天候变化,拉面时要知轻重,或紧或慢,或长或短,全凭手上的工夫和多年积累的经验。
习俗
农事习俗
开田头
春耕插秧须择好口子,避火星,怕秧苗旱干每年都有一户当先开田头,然后可以不择日播插。此俗解放后已少见,只有山区少数农户还沿袭。
牛节
农历四月八日为牛节。农民对耕牛十分爱护,规定牛节这一天牛不能下地劳劝,不能打、骂,中午或晚上还要煮米粥或黄酒炖泥鳅给牛进补,以提高体力,担负繁重的耕作。
渔家习俗
造船
渔业生产造船为首要,船行海中若龙,船的许多部位均以龙的相应部位命名。造船须择吉日,定龙骨、铺底、钉简枕、安龙目等,船主都要举行庆祝活动。新船下水,还要举行比较隆重的仪式,船头、船尾、前后“水仙门”都要贴上红对联,并设宴招待船匠并送“红包”、献“太平面”。新中国成立后,新船下水多披彩放鞭炮,其他习俗逐渐间化。
张网
渔网安装由网师或老渔民主持,并选择吉日良辰,以大公鸡为活祭品,安放于鱼袋(即囊网)中部,以3把秤支撑,寓渔利大获。鸣炮后由主持人提浮子网,依次进行浮子、沉子的安装,整个过程禁高声呼叫和跨越网具,若
公鸡叫,则祝好兆头,若公鸡被鱼网压死,则表明吉日好时辰。渔网安装完毕后传入“网”,等待出海。
出海习俗
连江县历史上,
渔船出海,船主、船老大要到海神庙(妈祖庙或文武太平王庙)烧香,请来香火供在船仓神中。渔民身带海神香火袋,祈求平安。出海时,桅杆顶挂红色三角旗、船尾旗杆挂海神旗(后改红旗或国旗),并鸣炮与岸上家道别,家人鸣炮欢送,以祈发海。官头一带"
连家船"出海尤为慎重,凡逢二、三、四、八日均忌出海(避俗语有三无二、不三不四、有七无八)。
新中国成立后,出海习俗有所简化,道别仪式也只有每年的头一次出海才有,唯场面比前更为热闹。
庆丰收
外海
渔船到达
渔场,首获丰收要进行庆丰收宴会(俗称“做福”),并在船中举行祭海神仪式;内海渔船庆丰收则在海神庙中开展,大的庆祝活动多放在正月十五
元宵节期间进行游灯迎神,并连续游行几天。新中国成立后,庆丰收习俗仍然保留。合作化后多为渔民集体聚餐庆祝,破除迷信色彩和繁文节。
渔家禁忌
过去在
渔业生产中,不可预见灾害较多,因而沿海渔民平时常有说吉利话和禁忌习俗。以祈求平安。如忌说:“翻”“覆”“倒”等字,意怕船在海中遇难。忌女人上船、跨网。称呼老年人不叫“依伯”(伯与掰谐音,意怕渔网破),要叫“依担”(意即鱼货成担,有发海之兆)。连家具、食具、船具等名称也往往与普通人家说法不一。如:器具损坏忌说“破”、“碎”,要说“开花”、“发财”,汤匙称为“
舢板”,筷子叫做“柴只”,草席称作“科尼”,不说“
鱼丸”(丸与完谐音)说鱼米齐,吃全鱼不能翻转等等。
工商习俗
工匠
旧俗对工匠、木匠、泥匠、衣匠等非常尊重,尤其婚嫁喜庆、建房造墓,所请各匠均要事先商邀,开工选择黄道吉日,东家均要赏给“红包”,称作“花彩”,工间要热情招待,尊称师傅,防止匠师暗中作怪,此俗相沿至今。
投师
旧时投师学艺多订有“艺本”,规定三年出师,师傅供食者无工资,不得中途逃艺,否则须还伙食费。出师后应留在师傅身边跟班2~3年,方准独立。多数师徒关系较为密切,有的情如父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者有之。
开店
旧时商店开业须择吉日,放鞭炮庆祝,当天以优惠价招揽生意,服务亦尤为谦恭周到。有的还备烟、茶款待顾客。商界还常用哨语(暗语)作内部沟通,如1~10的数字,咸鱼店分别用“天、下、平、口、龙、子、门、不、贝、开”;米商分别用“台、式、川、律、位、陆、柒、拐、文、合”;百货苏广店用“上、共、大、占、仁、木、玄、挂、缘、拾”替代。还有把4说成“苏”。把7说成“脚底”,把15说成“月光”等。
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哨语只偶而听见,年轻人多不使用。80年代以来,私人商业勃起,开张志喜比过去更为热闹,亲戚朋友除燃放鞭炮庆贺外,还赠送“财源广进”“生意兴隆”等匾框以祝发达,有的还大办酒宴,以扩大影响,招徕顾客。商店的招牌除用传统品牌、名号外,含意日渐广泛,并制作精巧的商业广告以推销商品。
文物古迹
连江县内经鉴定馆藏文物计6874件(属于国家二级文物81件、三级文物1458件)。上调
故宫、国家博物馆及省、市有关部门贵重文物已知的有22件、一般文物140件。列入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8项。截至2023年7月,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1处,文物点498处。
风景名胜
连江风景区有由青芝山、长门要塞炮台、
五虎礁、
川石岛、
粗芦岛、双龟岛等组成的闽江口风景名胜旅游景区,贵安温泉旅游度假区,以及番岐国家中小渔港、希山战地遗冰游览区、后沙海温浴场、望乡享人民、招丰岩、东鼓准和未澳古城堡等黄岐温海战地风光旅游景区。名胜古迹有云居山、玉泉山、
覆釜山、炉峰山、九龙山、文笔山、妈祖庙、宝林寺等。城北有连江县革命烈上陵园,革命纪念地一透堡是
福建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
马祖列岛有“海上公园”之称,岛上有明
沈有容擒寇史迹石刻及天后宫。
青芝山
青芝山,坐落于青芝山中峰,因山产
野生灵芝,色青而得名。山上有108景,共有5峰、44岩、39石、10洞、4泉、1湖。景物集中,分布在方圆1平方公里的山丘上,山色妙在天然,多奇石异洞,世有"武夷九曲水,青芝百洞山"之誉。
玉泉山
玉泉山,不仅是连江西郊名胜风景区,有“玉山听泉”“宝华晴岚”“鲤鱼朝天”和飞来石、天柱峰、品石岩等奇岩怪石,以及千年古刹、亭台楼阁、王侯将相摩崖题刻等,更是著名的红色圣地,
连江县革命烈士陵园屹立在关公亭毗邻的玉泉山上。玉泉山,还清楚地记载了邓子恢、陶铸、
寻淮洲、粟裕、叶飞、曾志等革命老前辈,在连江大地上留下足迹。
云居山
云居山素有"天上云居,人间仙境"的美称,山顶有
普光塔,远眺
东海,气象万千。云居山三寺鼎立,各距一公里。上庵寺始建于
唐朝,曾为明代名儒
陈第讲学之所,寺旁有风动石;下庵寺附近仙桃石下,有一块虎石,似乎在守卫仙果,十分逼肖。飞鳄石在寺后,腾跃欲飞。大门口横匾"静室禅寺"四字,系原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黑底金字。
宝林寺
经丹阳,上宝林山,"山随溪水转,岭向寺门分",确是一方难得禅地。梵宫建于
唐文宗年间,宋代理学大师
朱熹曾隐居于寺内。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与鼓山涌泉寺同蒙御笔亲赐"大中宝林禅寺"。鼎盛时,殿堂十多座,僧众千人,规模居县内首位。宝林寺建于一穴地中,传说建寺时,发现穴地中有一形如凤咀的巨石,无法破土整理,正感为难,突然风雷大作,飞砂走石,刹那间凤咀石被移到寺后,并显现"雷移石"三个大字。"虎跑泉"也有神话传说:高僧法诠建寺时,苦缺水,"虎刨而出之"。原名"虎刨泉",后与杭州"虎跑泉"同名,有"天下第二泉"之称,夏冷冬暖,色白味甘,是泡茶上品,闻名遐迩。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
连江简介.连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24-02-23
> 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4-02-24
吴思斌.福州市连江县人民政府.2024-02-23
刘麟翔.福州市连江县人民政府.2024-02-23